骗子产生的原因和环境——读《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 斯克鲁尔人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是德国现实主义伟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1875-1955)留给后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逝世前一年,也是他唯一一部犯罪小说。

骗子产生的原因和环境——读《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 斯克鲁尔人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顾名思义,主人公是一个大骗子。他经过监牢的“感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开始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凡是一个大的欺骗行为能够取得成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骗子本身具有行骗的“本领”;二是社会上存在着上当受骗的客观条件,存在着容易甚至愿意上当受骗的人。这两个条件结合在一起,于是一幕幕不可思议的骗局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克鲁尔作为骗子是具有这种本领的,他自幼具有表演的天赋,装腔作势,能言善辩,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与生俱来的英俊潇洒外貌,颇有女人缘,在上层社会也左右逢源。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坏蛋,而是在父亲破产自杀和家境一落千丈,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才一步一步学坏的。他自暴自弃,追求感官享受,玩世不恭,最后陷入欺世盗名的罪恶深渊。

作者本来想把克鲁尔写成一个充满矛盾,尖锐对立的社会的产物与牺牲品,但后来在完成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作者显而易见地转向了对社会的揭露和讽刺,而对主人公克鲁尔,作者是怀着同情心来刻画的,从这部作品产生的漫长过程,我们就能看出作者是很看重这一部作品的。早在1909年,托马斯就开始了《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的创作,经过几年的间歇于1912年又继续写作,但实际上只完成了主人公的童年时期就搁笔了。直到作者晚年(1951年)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将这部作品完成。在历时四十余年的过程中,作者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化,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主人公自述形式,描述了一个青年走上犯罪和堕落的过程,深刻揭示了社会上出现的腐朽没落现象以及人与人之间虚伪狡诈的关系,展现出一幅极为丰富多采、生动的社会画面。

克鲁尔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逐渐学坏堕落,这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是更应看到克鲁尔堕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造成的。父亲的破产,使他深深体会到世态炎凉,有钱有势横行天下,而无钱无势则寸步难行。不甘心忍受贫穷的克鲁尔决心改变自己的这种境遇。他观察到区别主人与奴仆的不是人本身的价值,而是出身与门第,人的角色是可以变换的,其唯一的条件是金钱。只要有钱购置一身华丽礼服穿在身上,出入高级饭店和剧院,同样被人尊为“贵人”、“绅士”,他就用变卖偷来首饰的钱购置了华丽的礼服穿在身上,固然比那些真正的大人先生更有气魄,更有风度。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人们都说“贫穷不是耻辱”,但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在那些阔绰富有的人看来,贫穷是极其可怕的,一半是污点一半是一般性的斥责。总而言之,是非常令人厌恶的。如果不是冒名顶替侯爵的身份去周游世界,克鲁尔会在上层社会中处处受人欢迎吗?

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在小说中克鲁尔除了在儿童时代到食品店偷过几次糖果外,从狭义的法制概念来看,实际上没有犯下任何“罪行”,例如在两性关系上,从十六岁时同年长于他十多岁的保姆,后来同一位匈牙利妓女、资本家的阔太太直到同里斯本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夫人,无一不是在对方的主动或诱惑下发生的;又如,他“偷”资本家的阔太太的首饰,(事实上,是下车时,那位列车检查员在检查行李时,错放在他行李中的。)后来也是由对方作为“礼物”赠给了他;最后,冒名顶替路易.威诺斯塔去周游世界,以欺骗侯爵夫妇,更是对方提出的主意,并执意要他帮忙去干的。在克鲁尔看来,他们都是自愿上当受骗的,读者也基本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从这个角度看来,说他是骗子,也有点冤枉。假如克鲁尔的身份真的是侯爵出身,那么他看来所做的一切,又有谁能认为有什么不妥呢,是不符合他这个身份的人应该做的呢?因此这部作品比起任何一部作品对社会的揭露尖锐和深刻得多。

读《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使我联想到最近一个叫赵锡永的人冒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在云南行骗,被当地政府和企业奉为上宾,并被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聘为高级顾问。国务院研究室得知消息后,致函云南,称国务院研究室没有赵锡永这个人。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这位假冒的司长竟然比真司长还像司长,而且清正廉洁、高风亮节,对云南地方政府和企业并非提出过分要求。按“云内动力”的人士介绍,赵锡永称,自己作为领导,只想在退休前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想出名。

据接待赵锡永的人士表示,赵锡永不但相貌堂堂,而且侃侃而谈,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汽车领域的专业知识令人佩服。

赵锡永是个骗子不假,但却做了官员和学者应该做的事情,由他引进的企业,经济效益都不差。

在云南和湖南的地方企业人士看来,赵锡永假冒的只是一个司长,但他做的事情却是好事,于是干部都选择了不报案。面对着赵锡永这样的另类骗子,人们不仅要赞叹当今之官员和学者论水平和能力,远远不及赵锡永,赵锡永除了身份是假的,干的事情是真的,而那些身份是真的人,尸位素餐,又干了些多少让社会有益的事呢?

社会在发展,产生骗子的土壤还肥沃着呢,这就是中国版的克鲁尔并非销声匿迹的原因。

在艺术手法上,《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也有其独到之处,作者让书中主人公翻然悔悟之后自述往事,这就更便于表达主人公许多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能够使读者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人物和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这条线展开,从童年写起,更有对大骗子是怎样炼成的增加了说服力。其次在人物风情的描写上,也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度造诣,寥寥数笔、不蔓不枝,就能使一个人物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小说谴词造句讲究,善于使用长句,寓意深刻,哲理性强,充分体现德意志民族长于思辩的特色,深邃的哲理与辛辣的讽刺并存,虽经翻译,但仍不失原来的韵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如这部原著副标题《回忆录第一部》所表明的,这部作品仅仅是托马斯.曼要写的整个计划的第一部分。从作家在作品中铺陈的场面来看,作者的意图是相当庞大的,主人公克鲁尔是在四十岁左右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的,作者从这时写起,才刚刚追溯到二十岁左右,即写到行骗的第一站,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活动。按计划主人公还要游历南北美洲、日本、非洲、南欧等地,直到他锒铛入狱,也就是说,还要历时二十年左右时间,作者如能如愿,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十九世纪末的德国、巴黎和里斯本,而是大半个世界,那将是一本多么恢弘的煌煌巨著啊!但是尽管如此,本书的从内容还是结构上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只是写了克鲁尔行骗的初级阶段,但读后对这样一个大骗子的本质和手法,已经初见端倪。

纵观整个成书过程来看,本书是托马斯.曼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因为它凝结了作者一生的大量心血,无论在内容上和艺术手法上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摘录:

*我想指出的是,我们的贪欲越强烈,也就是说我们越是执著地依附于世界所提供的一切,我们就越容易感到厌恶。

*这是一大群可怜的谷蛾与蚊虫,正在无声地、盲目地扑向燃烧的火焰!它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是多么齐心一致地甘愿受诱骗!这里显然存在着一种由上帝亲自灌输给人本性中的普遍欲望,米勒-罗塞的本领正是为满足这种欲望而炼就的。毫无疑问,这里也存在着某种维持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结构,而这个人正是作为这个结构的公仆存在着和得到报偿。

*因为只有如饥似渴地追求着的人才是可爱的,而不是已得到满足的人。

*不过,他的感官是活跃的,他的精神在紧张地注意着一切;他在观赏着、享受着和吸收着。如果说潮涌般的喧嚣和印象使得这个来自沉寂得欲睡的农村小孩开始时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甚至畏首畏尾,那么,他还是具有足够的天赋和智力,能够逐渐从精神上应付得了这种嘈杂纷乱,并使之有助于自己去求知和如饥似渴的学习的欲望。

*语言是神秘的东西的敌人,也是平庸无奇的东西的无情揭露者。

*手段具有较为狭隘的专门意义,而目的只有较为普遍的意义。

*有人说,法国人喜欢并尊重谈话——的确如此!难道不正是语言使人有别于动物吗?这样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一个人讲话的水平越高,那他脱离动物状态也就越远。

*人们都说“贫穷不是耻辱”,但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在那些阔绰富有的人看来,贫穷是极其可怕的,也可以说一半是污点一半是一般性的斥责,总而言之是非常令人厌恶的。因此,同贫穷沾了边就很可能导致令人不悦的后果。

*过一段时间人同环境还是可以勉强协调起来的,甚至可以说,环境即便起初显得很艰苦——尽管不是对每个人,但至少对那些比较幸运的人来说是这样——但到头来还是有一定可塑性的,这不完全是一个习惯和适应的问题。同样的条件对每一个人说来,并不都是一样的,我甚至认为,普遍存在的事物,由于各个人处置不同,也会呈现出很不相同的形态。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愚笨的,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存在而已,是人的精神加以颂扬的对象。

*事实确是如此:一个人一旦有了自命不凡这种与其说是充满自豪感不如说生来就具备的畏怯感情时,他就会在自己的周围造成一个隔离层和一种冷若冰霜的气氛,使得与他人建立诚挚友谊和伙伴关系的任何念头,不知为什么就会憋在心里并窒息掉了,对此,他本人也几乎会感到遗憾的。

*一个人只要心里记住“暂时”这个词儿,对这种不合意的工作强做笑脸,同那些满意这个工作的同事和睦相处,那是不难做到的。人们尽管都标榜赞成平等,其实就其天性来说,还是倾向不平等,喜欢得天独厚的东西。

*一个有教养的人,总是泰然自若地应付着一切,不假思索地承认既成事实,这是一个深通人情世故的人的特征。

*那些狐狸和獾的洞穴和构造得非常精致的鸟巢却显示了更多的智慧和技能。当然,所有这些洞穴和鸟巢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实用目的——藏身与繁衍后代,仅此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2004.html

更多阅读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大秦寺 大秦寺塔建造年代

最近看了本介绍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历史的书,提到著名的唐代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让我想起几年前在秦岭爬山时,曾拜访过位于西安周至县的大秦寺遗址,在那里看到了此碑的复制品。真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昭陵六骏》一起,位列碑

读《俞敏洪2008年北大演讲稿》有感 俞敏洪2008北大演讲

读《俞敏洪2008年北大演讲稿》有感六(5)班 朱梓骞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读《俞敏洪2008年北大演讲稿》,看完后,我可谓是受益匪浅。这篇演讲稿讲述的是俞敏洪回忆在北大时的一些经历,以及他要告诉人们的一些道理。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个

《大卫鲍森-新约圣经纵览》 大卫鲍森旧约纵览文字

影片详细资料《大卫鲍森-新约圣经纵览》[出处]: 好消息[讲员]: 大卫鲍森[分类]:初信造就[反馈]:我要报告错误分享到:376【圣经下载】【无法播放请安装flash播放器】搜索原盘文件:大卫鲍森-新约圣经纵览【365读经频道】【苹果安卓APP

声明:《骗子产生的原因和环境——读《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 斯克鲁尔人》为网友一分钟的自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