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_ 看天边云卷云舒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 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人太在乎得与失,就一直会耿耿于怀,这个就是心态。我现在还存在于茫然之间,太想得到,害怕失去。太重视过去的承诺,但对于男人来讲,承诺只是忽悠或者哄人开心的小手段。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远的让人畏惧。我一味地跟自己讲:放下包袱,放下过去,看看眼前的路。但心和行动永远不能一致。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做起来很难,对做到的人由衷的敬佩。这是一个物欲横流,信仰危机的时代,每个人如若不能克制自己,自会淹没于滚滚红尘。克制,不仅需要的是定力,还有洞穿丑恶的一份慈和与淡然。

朋友的提醒,是我们彼此默默的关爱中无语的谏言,每每放纵总是意识到有一双眼睛的注视,使我收敛而变得平和,浮躁的不是心情,而是对于干扰的耐力。

春去冬来,严寒酷暑,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不过是脱去浮躁日见生命本真的循环,命运与归宿是生活中不能忘记也不堪回首的一段流程,仿佛没有选择,而唯一可以选择便是自己的态度,抑或说一种活法,也许我们没有权利评判别人,但却可以约束自己,我突然感受到一种境界。这是朋友的功劳。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茫茫人海,朋友的存在,便是在我失却自己而茫然的时候的一份最坚实的依托。更是一种相契。是彼此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是人生路途上一盏照明灯,让人看到自己的璨灿,同时也让人看到自己的卑微。

此刻,我突然有所醒悟,朋友的珍贵在于直接戳穿彼此的弱点而无需作任何掩饰,真正的朋友就像一面镜子,让人看到自己的错处而不会继续地执迷不悟。而不仅是倾谈和交流。

这种感觉真好,也许这才是升华,我想,我是幸运的。不需要感慨,只是知足。

很久以来,我不曾意识到这份关爱的深层含义,往往迁怒于形式上的意义而抱怨重重,令我感动的是,朋友的宽谅给了我感悟的时间,时间证明了一切,我信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争长竞短,争雄论雌,看人生苦短,光阴几何?总是朋友间的默契,告知温暖的家园所在,抵风御寒。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何苦让并不相干的外物所绕,由此心神不宁?冷眼观事,看红尘缈缈,以淡泊之心泰然,内心澄明,故而,喜悦复出,更感受朋友的一片深情。

我懂了。

是夜,掩卷静思,心间涌动起无限的感慨,甚至一番恐惧,贪婪是杀戮情感的无情杀手,幸而珍视,才有了今天再度相知的微笑,微笑中的再度拥紧。

我感恩。

不要为了不可知的未来,而放弃可知的现在

第一种观点:出自《幽窗小记》

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第二种观点:出自《菜根谭》(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

第三种观点:马寅初老人,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人口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6亿人口正好,不能太多,多了以后,森林不够,土地不够,水资源也不够,粮食也不够。观点非常好,结果挨批判,教育部长撤职,北大校长撤职,人大、政协纷纷撤职。这么大打击还不气死了?本来理论很科学,却遭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这还不跳楼,死了算了?结果人家什么事也没有,回家后写了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最后活到102岁,终于为他平反了。看看这样的胆量啊,这么大的打击,都能坦然面对。

综合来看,这句话最初出自于明代洪应明的一副对联,录入于《菜根谭》。洪应明系明代学者,精通儒、佛、道。早年热衷于功名,晚年入道,用对联体总结出一本《菜根谭》。后陈眉公在《幽窗小记》亦有收录。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直很欣赏这句对联中的境界。花开花落,岁月轮回,看庭前,一个“闲”字,尽是洒脱;云卷云舒,万物变幻,随天外,一个“漫”字,尽显豁达。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信有很多朋友也欣赏这句话中的境界。不过真正能做到这种境界的,试问又有几人呢?人生本应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宁静,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范仲淹,洪应明先生说这些话,我想更多也是当作引路明灯,而没有真正达到这种境界。我等本是凡人,更多的时候也是用这句话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得意时,让人能够心平气和,做到不以物喜;失意时,让人能豁然开朗,做到不以己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2340.html

更多阅读

让书香溢满校园 书香在校园里飘荡征文

让书香溢满校园作者:夏后强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如果没有书香,就没有悠悠的文明、没有精彩的世界,也就领略不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超然;如果没有书香,就没

花开花落随风去,缘起缘灭天注定 缘起缘灭缘未尽

花开花落随风去,缘起缘灭天注定风过无痕,“花开花落随风去,缘起缘灭天注定。”“日午画航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人生偶遇,转瞬即逝,凡是来者,皆有缘分,凡是去者,皆是缘分散尽。无缘的你,纵使肝肠寸断。也只能对着茫茫的夜空暗自哭泣。何为

声明:《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_ 看天边云卷云舒》为网友遥遥無遠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