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蒿属( Artemisia )是菊科( Compositae )的一个药用大属,关于本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文献报道的颇多。南刘寄奴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Moore )的干燥带花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具有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的功效。然刘寄奴从古至今药源不一,品种甚为混乱。在北方,亦有玄参科植物阴行草( 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被当作北刘寄奴使用。为了改变刘寄奴品种的混乱状况,为正确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阐明其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以及建立更为科学的质量标准打下基础。从南刘寄奴的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的测定鉴定了其中的24个,分别为:cyclobalanone ( 1 )、木栓酮( friedelin ) ( 2 )、sorghumol ( 3 )、pseudoneolinderane ( 4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 ( 5 )、豆甾醇( stigmasterol ) ( 6 )、7-甲氧基香豆素( herniarin ) ( 7 )、东莨菪亭( scopoletin ) ( 8 )、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 ) ( 9 )、山柰酚( kaempferol ) ( 10 )、半齿泽兰素( eupatorin ) ( 11 )、异梣皮定( isofraxidin ) ( 12 )、木犀草素( luteolin) ( 13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 ( 14 )、正癸醇( n-decyl alcohol ) (15)、芹菜素( apigenin ) ( 16 )、槲皮素( quercetin) ( 17 )、咖啡酸( caffeic acid ) ( 18 )、大波斯菊苷( cosmosiin ) ( 19 )、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 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ide ) ( 20 )、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 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 ) ( 21 )、广寄生苷( avicularin ) ( 22 )、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 ) ( 23 )、D-1-甲氧基肌醇( D-1-O-methyl-chiroinsitol ) ( 24 )。其中化合物1、3、4、20、22和2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9 ~ 19、21和23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成分的鉴定为该植物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化学依据。本研究发现南刘寄奴中含有大量的黄酮、香豆素、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而倍半萜内酯类成分较少,这些化合物的存在与其药理活性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还对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波谱特征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蒿属 南刘寄奴 黄酮 香豆素 三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284
【目录】: 摘要4-5
ABSTRACT5-8
第一章 文献综述8-27
1 化学成分8-23
1.1 黄酮类8-17
1.2 香豆素类17-19
1.3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19-23
1.4 其它类成分23
2. 药理作用23-26
2.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23-24
2.2 镇痛消炎24
2.3 平喘作用24-25
2.4 对免疫调节的作用25
2.5 利胆作用25
2.6 保肝作用25
2.7 心血管系统作用25
2.8 抗肿瘤作用25
2.9 抗诱变25-26
2.10 抗孕作用26
2.11 抗纤维化26
2.12 抗补体活性26
2.13 肌肉保护作用26
2.14 抗血小板凝聚26
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6-27
第二章 实验部分27-32
2.1 实验材料27
2.2 仪器设备、分离材料与试剂27
2.3 方法27
2.4 提取与分离27-32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2-47
3.1 研究结果32-35
3.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5-40
3.3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40-47
第四章 讨论47-51
4.1 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47-48
4.2 结构鉴定48-50
4.3 活性成分的推测50-51
第五章 结论51-52
参考文献52-60
附图60-69

致谢69-70
作者简历70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