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016考研经济学热点

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把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瑟·庇古等西方正统经济学家称作“古典学派”。

教科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学派”。

古典经济学虽然不能算作一个流派,但却是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思想发源地。

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庇古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个重要代表。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理性人假设

(2)完全信息假设

(3)完全竞争假设

(4)市场出清假设

古典经济学家是“市场崇拜者”,他们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并且相信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最优配置方式。

古典经济学倡导“自由放任”,主张让经济当事人自由交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封闭的市场经济模型,即没有对外经济部门。古典经济学把这种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实际部门(real sector)和货币部门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思路后来被凯恩斯称作“古典二分法”。

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中性的。

在古典经济学里,只有“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在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理论结构中,经济的总供给是高度无弹性的,总供给并不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即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中缺少总需求理论。

利息率是一种有效机制,它可以保证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相等。储蓄和投资都是利息率的函数。储蓄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增加,投资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减少。

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思想都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

货币数量论的表达式:

交易方程:MV=PT

现金余额方程(剑桥方程):M=kY=kPy

由于交易次数T难以衡量,所以经济学家们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或实际国民收入)y来替代交易次数T,于是交易方程又有了另一种表达形式:MV=Py。

货币数量论的功能之一是用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货币数量与价格总水平同向同比例变化,货币数量的变化是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原因。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交易媒介,不具有价值储藏的职能,即不进行储蓄。

货币数量论的主要缺陷:

(1)把货币仅仅看作交易媒介,不具有价值储藏的职能,不是一种资产

(2)货币流通速度V或k看作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是一个常数

(3)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唯一重要因素,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4)把货币数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单向的、简单的数量关系

凯恩斯主义

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为标志,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成就于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

《通论》主要是一种短期分析,其目的是要找出非自愿失业的原因以及如何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并不关心资源配置问题。

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

(1)认为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均衡和资源充分利用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而不适用于一般通常的情况。

(2)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既定数量的资源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各种资源的相对报酬及其产品的相对价值是如何决定的。《通论》研究“何种力量在现有可用的资源中决定实际使用量的大小的纯理论”,或者说“主要研究什么力量或因素决定整个社会总产量和就业量的变化”。

一个社会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最终由以下四个自变量决定:心理上的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货币数量。

(3)与古典学派认为市场价格机制是完全弹性的不同,凯恩斯认为价格、工资率和利率在向下方向上是刚性或粘性的。

凯恩斯抨击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假定,认为经济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这种不完全竞争使各种市场价格不再有完全弹性,而是粘性的。

古典学派认为劳动的供给和需求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凯恩斯同意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函数,但是否定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古典学派认为利息是储蓄或节俭的报酬,凯恩斯认为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

(4)古典经济学:调节投资和储蓄相均衡的杠杆是利率;凯恩斯:调节投资和储蓄相均衡的杠杆是收入。

(5)古典学派:货币只充当交易媒介;凯恩斯:货币不但是交易媒介,它还是一种资产,具有价值储藏的功能,货币的作用是非中性的。

政策上的凯恩斯“革命”:

政府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在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效果明显,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市场处在流动偏好陷阱时,货币政策几乎完全无效。

凯恩斯不主张增税,而是通过借债为政府扩大开支筹集资金。凯恩斯认为财政赤字无关紧要,只要能扩大就业。

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相比,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

(1)劳动市场。凯恩斯认为劳动的供给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存在非自愿失业;市场常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2)货币市场。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高度易变的,而不是如古典学派所说的是不变的或高度稳定的。货币需求是利息率的函数,与货币收入同方向变化,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化。

(3)产品市场。凯恩斯提出消费函数,否定古典学派关于消费或储蓄都仅仅是利率的函数的假设。凯恩斯提出资本边际效率,并作为投资需求的决定因素。

新古典综合

一、新古典综合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新古典综合派是指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哈里斯、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莫迪利安尼、沃尔特·W·海勒、阿瑟·奥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勒等。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萨缪尔森等人为了使凯恩斯经济学成为既适用于非充分就业情形,又适用于充分就业情形的一般理论,决定对凯恩斯经济学施行“手术”,这就是“新古典综合”。简单地说,新古典综合就是把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用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来补充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从而形成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政策上,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和古典学派主张的市场机制调节综合起来,在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严重失业时,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在经济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以后,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让企业和个人的理性最大化行为充分获得张扬。也就是说,充分就业以前让“看得见的手”发挥更多的作用,充分就业后让“看不见的手”发挥更多的作用。

新古典综合与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相比,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古典综合不认为自由放任可以导致充分就业,但却相信,通过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是可以实现的。

二、IS-LM模型(汉森)

三、莫迪利安尼的利息率与货币的一般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利息率由储蓄与投资相均衡决定,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由货币供给与需求相均衡决定。莫迪利安尼认为,短期利息率由货币供给和需求相均衡决定,长期利息率由储蓄和投资相均衡决定。

四、完整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凯恩斯效应:价格水平的变化通过利息率的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效果。

庇古效应:庇古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会对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当消费者保有的财富数量一定时,价格下跌使他财富的实际价值增加,他因此会增加消费。这种价格下跌会通过实际财富的增加来刺激消费的效果被称作庇古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当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量一定时,价格下降使得实际余额增加,而实际余额增加既刺激人们增加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支出,也使得人们增加对债券的购买,后者又将使利息率降低,利息率降低刺激私人投资增加,这种价格下降引起消费和投资双向增加的效果称作实际余额效应。

在下列假设条件下,新古典综合体系有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

(1)经济当事人没有货币幻觉

(2)包括货币工资率和利率在内的各种价格都是富有弹性的

(3)经济当事人的预期是静态预期,或价格预期是单位弹性的

当抽掉上述一个或几个假设条件时,这个模型就可以得出凯恩斯体系的结论。

五、菲利普斯曲线

六、新古典综合的AD-AS模型(萨缪尔森)

AD-AS模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综合:

(1)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的综合

(2)总供给分析和总需求分析的综合

(3)产量理论和价格理论的综合

(4)对宏观经济问题分析的综合

(5)总需求管理政策和总供给管理政策的综合

(6)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均衡分析的综合

《通论》的政策思路:(扩大总需求的具体措施)

(1)通过改变消费倾向来扩大消费需求

(2)通过银行政策降低利息率来刺激私人投资

(3)通过政府扩大开支来扩张总需求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设计:

(1)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进而又提出“充分就业预算”政策。

(2)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重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

(3)主张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相结合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试图恢复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分析方法,认为价格总水平和名义国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并倡导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

货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菲利普·卡甘、卡尔·布朗纳、阿兰·梅尔泽、大卫·迈塞尔曼、哈利·约翰逊,英国经济学家戴维·莱德勒、迈克尔·帕金等人。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凯恩斯体系中“货币不重要”。

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的变化没有起到稳定的作用,相反它们本身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货币主义的理论假设:

(1)自然律假说(自然失业率、国民收入的自然率水平)

(2)适应性预期假说(静态预期假说、外推式预期假说、适应性预期假说)

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论最初称作“新货币数量论”,后来发展成“名义国民收入的货币理论”。它是一种既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有继承关系的理论,又是一种与后两种理论相区别的货币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以各种形式持有的总财富

(2)这种形式的财富与其他形式的财富的价格收益状况

(3)财富所有者的兴趣与偏好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决定名义国民收入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而且就短期来说,它也是决定实际国民收入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模型结构实际上是把货币数量方程式、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结合在一起的。

三种货币理论的比较:

1.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1)前者是一种名义国民收入与货币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后者是一种价格总水平与货币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2)前者认为,货币也是一种资产,后者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交易媒介。

(3)前者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是若干变量的一个稳定的函数,后者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是一个常数。

(4)前者认为价格是有相当弹性的,后者认为价格是有完全弹性的。

2.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比较

(1)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现期收入,弗里德曼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持久收入。

(2)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是高度敏感的;弗里德曼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3)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大多数时候是高度不稳定的;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高度稳定的函数。

(4)在货币数量变化与名义国民收入或总支出变化之间的传导机制问题上,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首先影响利率,利率变动使赢利机会和投资数量发生改变,投资支出通过乘数效应使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增加会增加人们手头的货币余额,货币余额增加将刺激人们对有价证券、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增加,使人们增加偿还债务,增加馈赠,由此导致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

(5)凯恩斯货币理论中的资产选择范围大大小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中的资产选择范围。

(6)凯恩斯认为价格是刚性的,弗里德曼认为价格是富有弹性的。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货币当局应该以本身能够控制的变量来指导自己,而不应该以不能控制的变量作为指导。

2.货币当局应该避免政策方面的大起大落。

货币主义者相信,经济除非受到无规则的经济政策的干扰,否则是内在稳定的,政府没有必要去试图稳定经济;即使有必要,事实上也办不到,因为稳定政策很可能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弗里德曼不相信中央银行可以恰当地操作货币政策,他反对给予中央银行独立的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权。

货币主义的观点概要:

1.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

2.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决定名义GDP增长的主要的系统性的因素

3.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相对的伸缩性(有弹性)

4.私有经济是内在稳定的

5.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换关系只在短期存在,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6.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7.要稳定物价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8.货币政策的作用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滞

9.货币供应量既是重要的政策变量,又是最优的政策指标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称作“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Ⅱ”,这个学派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一般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

1.私人经济是可以自身稳定的

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3.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意味着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存在。这是货币主义Ⅰ与货币主义Ⅱ的主要区别)

4.凯恩斯主义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是有害的

目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一起并列为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两大流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

他们的主要工作:1.提出理性预期假说;2.把古典学派的最大化原则和弹性价格、弹性工资假设引入宏观经济学;3.提出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4.提出货币政策无效命题。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代表人物有巴罗、基得兰德、普雷斯考特、约翰·泰勒等。他们的主要贡献有:1.提出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2.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3.创立应用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认为古典二分法有效,坚持货币中性论

2.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

3.主张用固定不变的政策规则取代斟酌使用的需求管理政策

4.大量使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术,尤其是统计检验技术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弹性)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说,这两个基本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精髓所在。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1.弹性价格和弹性工资假设

2.理性预期假说

3.复活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论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016考研经济学热点

4.卢卡斯批判(如果政策制定者过分依赖过去的规则,经济行为就可能发生变化)

把总需求曲线加到卢卡斯总供给曲线上去,就构成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信念:

1.私人经济制度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如果没有外在干预,这种经济就有内在稳定性。

2.政府不比理性的个人更聪明,政府试图通过实施某种政策来达到预定的目标通常是不可能的。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有格利高里·曼昆、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新凯恩斯主义者一般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

1.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3.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

4.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有效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缺陷:

1.工资和价格完全弹性的假设的非现实性

2.理性预期假说的非真实性

3.许多理论与事实不符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

1.价格和工资粘性假设

2.不完全性假设(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主要是指市场不完全)

3.理性预期假说

4.最大化原则假说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争论的主要问题:

1.价格和货币工资是弹性的还是粘性的?

2.经济是否能够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各类市场出清)?

3.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否是中性的?古典二分法是否有效?

4.政府要不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在经济政策上采用相机抉择(斟酌运用)还是实行固定规则?

粘性工资理论主要包括:效率工资理论,局内-局外人理论,隐性合同理论,长期合同理论或交错合同理论。

粘性价格理论主要包括:菜单成本理论,长期合同论或交错调整论,信息不完全、风险和不确定性,折弯的需求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财政政策的效果:

1.对经济的描述:消费者、政府、厂商、劳动市场

2.财政政策及其相应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福利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观点小结:

1.当人们做决策时,他们要考虑未来,并且在假定他们能觉察到经济的波动并且能够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无偏(但不是没有错误)的预测的条件下,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是可以用模型来描述的。

2.把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描述成和评价为一种政策规则,而不是把这些手段当作外生的并且只考虑这些手段的一次性变动。

3.为了使一项特殊政策运行顺畅,有必要建立对这一规则的承诺。

4.经济基本上是稳定的;在一次冲击后,经济最终会回到产出和就业的正常趋势路径上,但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

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低通货膨胀,减少经济遭受冲击之后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幅度(或持续时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一般会经历更多的经济周期。未来的经济周期波动和现在的经济周期波动被看作是同等重要的。

与凯恩斯主义相比,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解释经济周期波动方面,新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名义价格刚性,而不是名义工资刚性。

2.新凯恩斯强调各种实际的不完全性。

3.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具有逻辑一贯的微观基础,这就是价格和工资刚性及其缓慢调整,以及信息不完全。

新凯恩斯主义的不足:

1.新凯恩斯主义严重偏向于理论发展,经验研究相对贫乏。

2.新凯恩斯主义提出的各种理论之间的相关性和统一性较差。

3.有些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对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的解释力似乎较弱。

4.理性预期假说的非现实性。

5.IS-LM模型的缺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2550.html

更多阅读

西方经济学 综合练习题上

本文源自电大自习网www.ounh.net说明:下面的内容为《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关于计算题的答案,因涉及到公式的符号无法输入,要求学生参考《西方经济学自测练习》中的答案,其页码及题号已在题中注明。一.填空题1、选择包括三个

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 共赢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

   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西方经济学设定了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四个目标。现行的货币政策理论提供了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信用管制等货币政策工具。那

声明:《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016考研经济学热点》为网友岁月无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