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138个文言文常用字

2015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ān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

:bǐ①<动>并列;挨着。《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副>接连。《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③<动>勾结。《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④<动>比较。《涉江》:“与天地兮~寿。”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⑥<副>都,皆。《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⑦<副>近来。《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⑧<介>等到,及。《项脊轩志》:“~去,以手阖门。”⑨<介>为,替。《孟子·梁惠王上》:“愿~死者一洒之。”⑩<介>比起……来。《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ǐ①<名>边远的地方。《为学》:“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形>鄙陋,鄙俗。《曹刿论战》:“肉食者~,未能远谋。”《廉颇蔺相如列传》:“~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形>轻贱。《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不足迎后人。”④<动>鄙薄,轻视。《训俭示康》:“孔子~其其小器。”⑤谦词。《滕王阁序》:“敢竭~诚。”

兵:bīng①<名>兵器;武器。《殽之战》:“束载、厉~、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揭竿为旗。”②<名>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③<名>战争;军事。《论积贮疏》:“~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之不可去也。”④<名>战略。《谋攻》:“战上~伐谋。”

:bìng①<动>合。《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力西向。”②<动>兼并;吞并。《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吞八荒之心。”③<动>并列;挨在一起。《与妻书》:“吾与(汝)~肩携手,低低切切。”④<副>一并;一起。《涉江》:“腥臊~御,芳不得薄兮。”⑤<连>连。《芋老人传》:“固已贤夫~老人而芋视之者。”⑥<连>并且。《〈黄花冈七十二一烈士事略〉序》:“予为斯序,既痛逝者,~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è①<名>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马说》:“执~而临之。”②<动>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③<名>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④<动>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⑤<名>写字的竹简;书册。也写作“册”。《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⑥<动>记录;登记。《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⑦<名>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⑧<名>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如苏轼的《教战守~》。《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⑨<名>计策;计谋。《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宁许以负秦曲。”《<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策名】指出仕做官。古代出仕做官之人,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从属。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吾~汉室,死归其正。”

【策士】谋士,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故曲逆起为~,辅成帝图。”(曲逆:曲逆侯陈平)

【策问】汉以来科举取士,以政治、经济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分条解答。也称“对策”。《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选补郎吏。”

:chéng①<形>真诚;诚实。《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以待下。”②<名>诚心。《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③<形>真实;真实的。《史记·扁鹊列传》:“子以吾言为不~,试入诊太子。”④<副>实在;确实。《邹忌讽齐王纳谏》:“臣~知不如徐公美。”⑤<副>果真;如果确实。《屈原列传》:“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乘:chéng①<动>登;升。《涉江》:“~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②<动>驾;坐;骑。《石钟山记》:“独与迈~小舟,至绝壁之下。”③<动>凭借;趁着。《过秦论》:“因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④<动>因依;接连。《论积贮疏》:“兵旱相~,天下大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⑤<动>利用。《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⑥<动>欺凌;欺压。《国语·周语》:“~人不义。”⑦<动>计量;计算。《韩非子·难一》:“为人臣者,~事有功则赏。”⑧<动>顺应;顺着。《归去来兮辞》:“聊~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⑨<动>冒着;顶着。《登泰山记》:“自京师~风雪……至于泰安。”

shèng①<量>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之势。”②<数>“四”的代称。《殽之战》:“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乘槎】1.槎:竹、木筏。指登天。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2.比喻入朝做官。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起草鸣先路,~动要津。”

【乘桴】1.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浮于海。’”2.指避世。王维《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

【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聊~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间】趁空;找机会。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往者季汉分崩,九土颠覆,刘备、孙权~作祸。”

【乘龙】1.比喻时机成熟后进行大的行动。《南齐书·芮芮虏传》:“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2.对别人女婿的美称。《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楚国先贤传》:“孙儁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后以“乘龙”喻佳婿。杜甫《李监宅》:“门阑多喜色,女婿近~。”

【乘危】1.登高。《战国策·齐策三》:“历险~,则骐骥不如狐狸。”2.踏上危险之地,冒险。吴兢《贞观政要·论略猎》:“圣主不~,不徼幸。”

【乘隙】1.趁着空闲。2.利用机会。

【乘凶】旧时父母刚死不成服就婚聚叫乘凶。

【乘虚】1.凌空。《列子·周穆王》:“~下坠,触实不硋。”2.腾空飞行。范晔《后汉书·矫慎传》:“盖闻黄老之言,~入冥,藏身远遁。”3.趁人空虚无备。《后汉书·荀彧传》:“(吕)布~寇暴,震动人心。”

【乘轩】乘坐大夫的车。泛指做官。

【乘舆】1.天子、诸侯乘坐的车。《孟子·梁惠王下》:“今~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2.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3.皇帝的代称。4.马车;兵车。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坐致千里。”

:cóng①<动>跟随;跟从。《垓下之战》:“有美人名虞,常幸~。”《荷蓧丈人》:“子路~而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又】<动使动>使……跟从;让……跟随。《鸿门宴》:“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左忠毅公逸事》:“~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又】追赶;追随。《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②<动>顺从;听从。《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之。”③<动>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政,则茫然不知其方……。”《琵琶行》:“弟走~军阿姨死。”④<动>依傍;紧靠着。《鸿门宴》:“樊哙~良坐。”⑤<形>副,与“正”相对。《魏书·官氏志》:“前世职次皆无~品,魏氏始置之。”⑥<动>行;做;处理。《教战守策》:“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事。”《群英会蒋干中计》:“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事。”⑦<动>任;任凭。《论语·为政》:“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⑧<介>由;自。《鸿门宴》:“~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外来。”《木兰诗》:“愿为市鞍马,~此替爷征。”⑨<介>跟;向。《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乡之先达执经扣问。”《项脊轩志》:“~余问古事。”

zòng①通“纵”。1.①<名>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王充《论衡·答佞》:“六国约~,则秦畏而六国强;三秦称横,则秦强而天下弱。”2.南北方向。《诗经·齐风·南山》:“衡~其亩。”(衡:东西方向。)②<动>放纵。《汉书·王吉传》:“其后复放~自若。”

:dài①<形>危险。《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论语》:“思而不学则~。”②<副>近于;几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遍。”③<副>大概;恐怕。《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④<形>通“怠”,懈怠;懒惰。《商君书·农战》:“农者~则土地荒。”

:dào①<名>路;道路。《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会天大雨,~不通。”

【又】<动>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②<名>途径;方法;措施。《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③<名>规律;法则。《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④<名>道理;事理。《师说》:“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⑤<名>道德;道义。《陈涉世家》:“伐无~,诛暴秦。”⑥<名>学说;主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⑦<动>说;谈论。《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好。”⑧<动>通“导”,引导。《论语·学而》:“~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⑨<动>通“导”。疏通。《尚书·禹贡》:“九河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⑩<名>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奉檄守御。”⑾<名>简称道家、道教。《汉书·艺文志》:“~家者流,盖出于史官。”⑿<动>以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⒀<介>从;由。《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上始。”⒁<量>元稹。《望喜驿》:“一~月光横忱前。”

:dǔ(1)堵塞:把窟窿~上|你~着门叫别人怎么走哇?(2)闷:我要不跟他说说,心里~得慌。(3)<书>墙:观者如~。(4)量词,用于墙。(5)姓。

凡:fán①<形>平常;平庸。《赤壁之战》:“巨是~人,偏在远郡。”②<名>人世间;尘世。司空图《携仙箓》:“仙~路阻两难留。”③<副>凡是,表示概括。《察今》:“~先王之法有要于时者。”④<名>大概;大略。《汉书·扬雄传》:“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⑤<动>总共;总计,表示总合。《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出师表》:“由是先主遂诣亮,~三往,乃见。”

【凡鸟】1.家禽,比喻普通平常。曾巩《鸿雁》:“性殊~自知时,飞不乱行聊渐陆。”2.指庸才。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题门上作‘风’字而去……‘凤’字,~也。”

方:fāng①<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②<名>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③<形>正直。《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④<名>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之既白。”⑤<名>区域;地方。《<论语>六则》:“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⑥<名>方圆;周围。《归园田居》:“~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⑦<动>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之,犹瀼渴之水。”⑧<名>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略。”⑨<道理;礼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⑩<名>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配药,皆不见效。”⑾<介>当;在。《伶官传序》:“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⑿<副>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成草。”⒀<副>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⒁<副>将要;就要。?涉汇》:“吾~高驰而不欧。”⒂<动>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千里。”

:fāng①<形>花草的香乞;香;芳香。宋玉《风赋》:“迴穴冲陵,萧条众~。”《桃花源记》:“~草鲜美,落英缤纷。”②<名>芳香的草;花草;花。《涉江》:“腥臊并御,~不得薄兮。”③<形>美好的(声名、德行)。《滕王阁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邻。”

:fèng①<动>恭敬地捧着、拿着。《荆轲刺秦王》:“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地图匣,以次进。”②<动>接受;承担。《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命于危难之间。”③<动>遵奉;遵照。《赤壁之战》:“近者~辞伐罪,旌麾南指。”④<动>进献。《鸿门宴》:“再拜~大将军足下。”⑤<动>赐予;给予。《六国论》:“~之弥繁,侵之愈急。”⑥<动>侍奉;侍侯。《鱼我所欲也》:“今为妻妾之~为之。”《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晨昏于万里。”⑦<动>拥戴;尊崇。《国语·晋语》:“百姓欣而~之,国可以固。”⑧<动>供奉;供给。《原君》:“离天下之子女,以~我一人之淫乐。”⑨<动>保全;保持。《管子·四称》:“君若有过,各~其身。”⑩<动>扶助;帮助。《淮南子·说林》:“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之。”⑾<动>讨好;奉承。《儒林外史》:“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⑿<敬词>。《荆轲刺秦王》:“而得~守先王之宗庙。”⒀<名>通“俸”。《东方朔》:“~禄薄,未得省见。”《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厚而无劳。”

【奉天承运】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在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在与臣下的诰敕命中开首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帝王敕命的套语。

:fù①<动>背;用木板驮大东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②<动>负担;承担。《淮南子·主术》:“而智日困,而自~其责也。”

【又】<动使动>使……承担。《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③<动>蒙受;遭受。《窦娥冤》:“不明不暗,~屈衔冤。”④<动>背倚;背靠着。《礼记·孔子闲居》:“子夏蹶然而起,~墙而立。”⑤<动>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⑥<动>辜负;对不起。《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赵。”《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朝廷,下恐愧吾师也。”⑦<动>违背;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赵城。”⑧<动>失败。《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

更:gēng①<动>改正;改变;更换。《<论语>十则》:“~也,人皆仰之。”《庖丁解牛》:“良庖岁~刀,割也;族庖月~刀折也。”《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酌。”②<动>经历;经过。《与吴质书》:“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非一。”《史记·大宛列传》:“因欲通使,道必~匈奴中。”③<副>交替;交互。《活板》:“~互用之,瞬息可就。”《左忠毅公逸事》:“使将~休。”④<量>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

gèng①<副>另;另外。《荆轲刺秦王》:“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虑之。”《西门豹治邺》:“得~求好女,生日送之。”②<副>再;又。《石壕吏》:“室中~无人,惟有乳下孙。”王维《送元二使西安》:“劝君~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副>重新。《琵琶行》:“莫辞~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④<副>更加;愈加。《赤壁之战》:“今日拒之,事~不顺。”《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无休止。”⑤<副>还。《孔雀东南飞》:“仍~被驱遣,何言复来还。”⑥<副>岂,怎么。刘长卿《登润州万岁楼》:“~能谈笑解重围。”⑦<连>与;和。杨万里《春兴》:“不关春雨~春风。”⑧<副>却。《<指南录>后序》:“予~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更事】⒈阅历世事。⒉交替发生的事情;常事。

:gū①<名>幼年丧父的孩子。《祭十二郎文》:“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与汝之乳母。”②<形>孤独;单独。《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松而盘桓。”《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弱。”③<名>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殽之战》:“~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望。”④<动>辜负。《汉书·袁敞书》:“臣~恩负义。”

:gǔ①<名>大腿。《荆轲刺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②<量>用于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长恨歌》:“钗留一~合一扇。”③<名>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梦溪笔谈》:“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

:gù①<名>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报刘一丈书》:“乡园多~,不能不动客子之愁。”②<名>缘故;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欺秦邪?”③<形>旧;旧的;原来的。《墨池记》:“此为其~迹,岂信然邪?”④<副>旧时;从前。《项脊轩志》:“轩东~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⑤<名>老朋友;旧交情。《垓下之战》:“若非~人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⑥<形>衰退;衰老。《琵琶行》:“暮去春来颜色~。”⑦<动>死亡;去世。《红楼梦》:“目今其祖早~,只有个儿子。”⑧<副>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数言欲亡,忿恚尉。”⑨<副>还是;仍然。《孔雀东南飞》:“大人~嫌迟。”⑩<副>通“固”,本来。《促织》:“此物~非西产。”⑾<连>所以;因此。《屈原列传》:“其志洁,~其称物芳。”

固:gù①<形>坚固。《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

〈名〉险固的地方。《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拥雍州之地。”

【又】〈形使动>使……坚固;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形>稳固;牢固。《殽之战》:“君臣~守以窥周室。”③<形>固执;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不可彻。”《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④<副>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止之。”⑤<副>本来;原来。《齐桓晋文之事》:“臣~知王之不忍也。”⑥<副>当然。《垓下之战》:“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⑦<连>通“故”,所以,因此。柳宗元《封建论》:“吾~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⑧<形>鄙陋。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陋,不知忘讳。”

【固穷】甘处贫困,不失气节。

顾:gù①<动>回头;回头看。《殽之战》:“不~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笑武阳。”②<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心茫然。”③<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④<动>顾念;关心。《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⑤<动>回还;返回。《屈原列传》:“使于齐,~反,谏怀王曰。”⑥<副>只是;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⑦<副>但;却;反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为学》:“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观:guān①<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公子执辔。”②<动>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公子。”③<动>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沧海。”④<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⑤<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⑥<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群书。”

国:guó①<名>国家。《察今》:“故治~无法则乱。”②<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③<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岳阳楼记》:“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④<名>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

躬:gōng①<名>身体。《中山狼传》:“我鞠~不敢息。”②<代>自身;自己。《诗经·氓》:“静言思之,~自悼矣。”③<副>亲自。《出师表》:“臣本布衣,~耕于南阳。”

规:guī①<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②<名>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及画极星于~中。”③<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传》:“以趣舍异~,不得相见。”④<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⑤<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往。”⑥<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亮传》:“与豫州协~同力。”⑦<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亲戚补察。”⑧<名>古代田制之一。

过:guò①<动>走过;经过。《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周北门。”②<动>时间过去。《采草药》:“花~而采,则根色黯恶。”③<名>经历;过程。《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④<动>超过;胜过。《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⑤<副>过分;过于。《陈情表》:“~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⑥<名>过失。《殽之战》:“孤之~也,大夫何罪。”⑦<动>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⑧<动>访问;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之。”

好:hǎo①<形>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女,自名为罗敷。”②<形>好;善、佳。与“坏”、“恶”相对。《春夜喜雨》:“~雨知时节。”《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风景。”

【又】友好;和睦。《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会于西河外渑池。”《隆中对》:“于是与亮情~日密。”③<动>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方长叹,欢余却浅颦。”④<副>合适;合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青春作伴~还家。”⑤<副>很。《智取生辰纲》:“你这客官~不晓事。”⑥<形>病痊愈。《林黛玉进贾府》:“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的了。”

号:hào①<动>喜欢;喜好。《涉江》:“余幼~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②<名>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三寸以为度。”

好:háo①<动>大声喊叫;呼喊。《童区寄传》:“因大~,一座皆惊。”《<指南录>后序》:“天高地迥,~呼靡及。”

【又】呼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②<动>哭。《项脊轩志》:“令人长~不能自禁。”

hào①<名>号令;命令。《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令。”②<动>号称;称作。《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百万。”《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为‘军机四卿’。”

【又】称号。《陈涉世家》:“陈涉乃自立王,~为张楚。”

【又】别号。《醉翁亭记》:“故自~曰醉翁也。”③<名>乐器名。如号筒,吹号。

河:hé①<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内凶,则移其民于~东。”

【又】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②<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恨:hèn①<形>不满意;遗憾。《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也。”②<名>怨恨;仇恨。《柳毅传》:“然而~贯肌骨,亦何能愧避?”《秋声赋》:“念谁为这戕贼,亦何~乎秋声。”

【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恨”。“怨”和“恨”不是同义词。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仇恨。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仇恨意思。

会:huì①<动>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于此。”②<动>会盟;宴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许之,遂与秦王~渑池。”《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宾客。”

【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因。”③<名>机会;时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庶几在此。”④<名>节奏。《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⑤<动>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便欣然忘食。”⑥<副>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⑦<动>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饮食时便吃药。”⑧<副>当然;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有时。”⑨<副>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kuài①<动>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②<名>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

【会圣】有超人本领。

【会子】⒈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⒉约会的帖子。

惠:huì①<形>仁爱;仁慈。《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敬贤礼士。”②<名>恩惠;恩赐。《曹刿论战》:“小~未偏,民弗从也。”《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③<敬词>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无实在意义。《左传·僖公四年》:“君~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④<形>柔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风和畅。”⑤<形>通“慧”,聪明。《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送李愿归盘谷序》:“秀外而~中。”

【惠风】⒈柔和的风。⒉比喻恩惠、仁爱。

【惠化】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

【惠鲜】施恩惠于贫穷的人。

【惠音】⒈和谐之音。⒉敬称友人的来信。

或:huò①<代>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百步而后止。”②<副>有时。《归去来兮辞》:“~命巾车,~棹孤舟。”③<副>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佐之史。”④<副>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能免乎?”⑤<形>通“惑”,迷惑。《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失道。”

及:jí①<动>赶上;追上。《殽之战》:“~诸河,则在舟中矣。”②<动>至;到;到达。《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伶官传序》:“~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③<动>遭遇;遇到。《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于难。”④<动>推及;涉及。《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人之老。”⑤<动>来得及。《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召下兵。”

【又】<名>指充足的应付时间。《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乎?”⑥<动>赶得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⑦<介>等到;到了。《兰亭集序》:“~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⑧<介>趁着。《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其未既济也,请击之。”⑨<介>跟,与。《左传·僖公四年》:“屈完~诸侯盟。”⑩<连>和,与。《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极:jí①<名>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上有三穗禾。”②<名>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牗其前以通明,屋~有窗以达气。”③<名>辘轳的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之绠断干。”④<名>尽头;顶点。《庄暴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也。”⑤<名>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也。”⑥<名>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⑦<动>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妍。”⑧<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⑨<形>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胅汗,人~马倦。”⑩<副>最;非常;极其。《桃花源记》:“初~狭,才通人。”

集:jí①<动>群鸟栖息在树上。《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于灌木。”②<动>泛指鸟降落或栖止。《岳阳楼记》:“沙鸥翔~,锦鳞游泳。”③<动>停留;止息。《促织》:“临视,则虫~冠上,力叮不释。”④<动>会集;聚集。《大铁椎传》:“贼二十馀骑四面~。”⑤<动>召集。《冯婉贞》:“于是~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⑥<名>集子;汇合若干著作、作品编成的书。《少年中国说》:“龚自珍氏之~有诗一章。”⑦<名>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与“经”、“史”、“子”相对,包括诗诗作品。⑧<名>集市。《范进中举》:“那邻居飞奔到~上,一地里寻不见。”⑨<动>集会;聚会。《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⑩<动>成就;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晋国赖之。”⑾<形>安定。《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天下已~,乃谋畔逆。”

【集字】⒈集他人碑贴中的字以成文。⒉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⒊集经文中字,以成摹本。

计:jì①<动>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日而待也。”②<名>账薄。《汉书·黄霸传》:“使领郡钱谷~,……以廉称。”

【又】<动>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于季氏。”③<动>打算;盘算;谋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欲亡走燕。”④<动>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议之。”⑤<名>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莫用众人之议也。”

加:jiā①<动>浮夸;夸大其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也,必以信。”②<动>加上;加于。《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③<动>施加;施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兵谋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④<动>施予;给予。《唐雎不辱使命》:“大王~惠,以大易小,甚善。”⑤<动>增加;增益。《劝学》:“登高而招,臂非~长也,而见者远。”⑥<形>厉害;更厉害。《<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杌陧之象视清季有~。”⑦<名>益处;好处。《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焉。”⑧<动>凌驾;欺凌。《论语·公治长》:“我不欲人之~诸我也。”⑨<动>超过;胜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胜于赵。”⑩<动>加以;予以。《过小孤山大孤山》:“尝~营葺,有碑载其事。”⑾<副>更;更加。《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⑿<动>通“嘉”,嘉赏。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无尺土之封~子之勤。”

假:jiǎ①<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动>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③<动>用;须。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仆一二谈也。”④<动>给予。《谭嗣同》:“汉人未可~大兵权。”⑤<形>非正式的;代理的。《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项羽为~上将军。”⑥<形>虚假的;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⑦<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⑧<连>假使;假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jià<名>假期。《孔雀东南飞》:“府吏闻此变,因求~暂归。”

xiá①<名>通“暇”,空闲时间。《越妇言》:“岂急于富贵未~度者耶?”②<形>通“遐”。高;远。《列子·周穆王》:“世以为登~焉。”

【假道】⒈宽容;诱导。⒉借路。

【假手】⒈借他人之手来达到目的。⒉古时臣僚为帝王作诏令。

间:jiān①<名>中间;当中。指处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②<名>期间;年间。指时间。《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已为陈迹。”③<副>近来,不久之前。《左传·成公十六年》:“以君之灵,~蒙甲胄,不敢拜命。”④<量>,用于房屋。《归田园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jiàn①<名>间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而刀刃者无厚。”②<名>嫌隙;隔阂。《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矣。”③<名>机会;空子。《<指南录>后序》:“至京口,得~奔真州。”④<名>距离;差别。《淮南子·俶真》:“则美丑有~矣。”⑤<动>间隔;隔离。《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隔。”⑥<动>经历;持续。《狱中杂记》:“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月。”⑦<动>离间。《屈原列传》:“谗人~之,可谓穷矣。”⑧<动>伺候;侦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内~主之情以告外。”⑨<名>间谍。《史记·河渠书》:“始臣为~,然渠成亦秦之利也。”⑩<动>参与;介入。《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焉。”⑾<动>交杂;夹杂。《口技》:“中~力拉崩倒之声。”⑿<名>一会儿;片刻。《促织》:“少~,帘内掷一纸出。”⒀<副>间断的;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进。”⒁<副>私下;暗地里。《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语。”⒂<名>间道;偏僻的小路。《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xián<形>通“闲”。空闲;安静。《楚辞·招魂》:“像设君室,静~安些。”

简:jiǎn①<名>写字用的竹简、竹片。蔡邕《独断》:“策者,~也。”②<名>笏;手板。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一人紫衣象~前趋。”③<名>书信;信函。《梦溪笔谈》:“乃为一~答之。”④<动>同“拣”,挑选。《核舟记》:“盖~桃核修狭者为之。”⑤<形>简单;简略。《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而笑李渤之陋也。”

【简练】⒈用心研习。⒉简明干练。

:jiàn①<动>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牛未~羊也。”②<动>遇见;碰见。《回乡偶书》:“儿童相~不相识。”③<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④<动>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威王。”⑤<动>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相如。”⑥<动>知道;懂得。《示儿》:“乃翁~事可怜迟。”⑦<动>听见;听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哭声。”⑧<名>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⑨<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疑,忠而被谤。”⑩<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xiàn①<动>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②<动使动>使……拜见。《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

津:jīn①<名>渡口。《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五~。”②<名>门路;门径。《晋书·陶侃传》:“欲之,困于无~耳。”③<名>津液,中医称人体内分泌的汗、泪、唾液等一切液体。《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液。”

【又】特指唾液。陆佃《埤雅·释草》:“今人望梅生~,食芥坠泪。”④<名>泛指其他液汁。《采草药》:“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泽皆其根。”

【津津】⒈凶恶的样子。⒉洋溢、充盈的样子。⒊兴趣浓厚的样子。

【津梁】⒈桥梁。⒉喻指桥梁作用的事物。⒊佛教用佛法引渡众生。

尽:jìn①<动>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杯盘狼藉。”②<动>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心焉耳矣。”

【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其谋,勇者竭其力。”③<动>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④<名>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也,而又何羡乎。”⑤<动>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璇机之正。”⑥<副>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是他乡之客。”⑦<副>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美矣,又~善也。”⑧<动>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规。”

jǐn①<动>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后,食坐~后。”②<副>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教飞舞出宫墙。”

景:jǐng①<名>日光。《归去来兮辞》:“~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明。”②<名>景致;景色。《滕王阁序》:“访风~于崇阿。”③<名>景物。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大块假我以文章。”④<形>大。《谏太宗十思疏》:“心百元首,承天~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yǐng<名>同“影”。阴影;影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

【景行】⒈大道。《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行止。”⒉仰慕。顏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惜无丘园秀,~彼高松。”

就:jiù①<动>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孤。”②<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车。”③<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④<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童子试归。”⑤<动>承受;接受。《殽之战》:“使归~戮于秦。”⑥<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其如舜者。”⑦<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倚柱而笑。”⑧<动>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菊花。”⑨<介>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老胥而求焉。”⑩<介>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⑾<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复东行,必不倾危矣。”⑿<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就使】即使。

居:jū①<动>坐。《核舟记》:“佛印~右,鲁直~左。”②<动>位居;位于;处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我之上。”③<动>居住。《愚公移山》:“面山而~。”

【又】<动使动>使……居住。《越妇言》:“买臣之贵,不忍其去妻,筑室以~之。”④<名>住地;住所。《治平篇》:“一人之~以供十人不足,何况供百乎?”⑤<动>闲居;闲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则曰:‘不吾知也!’”⑥<动>占据;据有。《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域中之大。”⑦<动>充当;担任。《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之官辄年不徙。”⑧<动>停止;停留。《柳毅传》:“客当~此以伺焉。”

【又】<形>停止不动的;停滞的。《登泰山记》:“而半山~雾若带然。”⑨<动>积蓄;储存。《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贿。”《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为奇货。”⑩<动>历;经;过了。《塞翁失马》:“~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摄】暂居帝王之位。

【居士】⒈未出仕的读书人。⒉在家信佛的人。

举:jǔ①<动>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百钧。”②<动>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动>举出;提出。《屈原列传》:“~类迩而见义远。”④<动>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⑤<动>挂起;升起。《赤壁之战》:“中江~帆。”⑥<动>推举;推荐。《陈情表》:“后刺史臣荣~臣秀才。”⑦<动>举用;任用。《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贤以自佐。”⑧<动>发动;兴起。《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而争起矣。”⑨<动>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⑩<名>举动;行为动作。《谭嗣同》:“全在天津阅兵之~。”⑾<动>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巴蜀。”⑿<动>完成;成功。《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⒀<动>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生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生女哺用脯。”⒁<动>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阿党。”⒂<名>科举;科举考试。《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下第。”

【又】<动>应举;参加科举考试。韩愈《讳辨》:“愈与李贺书,劝贺~进士。”⒃<动>中举;考中。《芋老人传》:“乙先得~,登仕路。”⒄<形>全;整个。《屈原列传》:“~世皆浊而我独清。”⒅<副>全;都。《庄暴见孟子》:“~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⒆<形>尽;完。《鸿门宴》:“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⒇<动>点起为;点燃。《孙膑减灶》:“暮见火~而俱发。”

具:jù①<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②<动>供应、备办酒食。《殽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③<动>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④<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⑤<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⑥<名>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

【又】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⑦<名>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⑧<副>通“俱”,全,都,尽。《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

【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

【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绝:jué①<动>断;断绝。《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荆轲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袖。”②<动>隔绝;隔断。《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又】<形>隔绝的;封闭的《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又】<形>极远的。《班超告老归国》:“班超久在~域,年老思土。”③<动>绝交;断绝往来。《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齐。”④<动>停止;止歇。《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⑤<动>绝命;死。《孔雀东南飞》:“我命~今日,魂去尸长留。”⑥<动>横渡。《劝学》:“非能水也,而~江河。”⑦<名>旧诗体裁之一。王实甫《西厢记》:“我且高吟一~,看他则甚。”⑧<形>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⑨<副>。《核舟记》:“佛印~类弥勒。”《游黄山记》:“众壑纵横,真黄山~胜处。”⑩<副>绝对;完全。《促织》:“而心目力俱穷,~无踪响。”

可:kě①<动>可以;能够。《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乎?”②<动>认为……可以;肯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吾文。”③<动>适合;适宜。《芙蕖》:“芙蕖之~人,其事不一而足。”④<动>值得。《师说》:“其~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爱。”⑤<动>痊愈。《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⑥<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三黍许。”⑦<副>莫非;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要吃酒?’”⑧<副>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kè见“可汗”。

【可怜】⒈可爱。⒉可惜。⒊值得怜悯同情。

【可巧】正巧;刚好。

【可中】⒈假若。⒉正好。

【可汗】古代对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

:lián①<动>怜爱;疼爱。《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其少子乎。”②<动>同情;怜悯。《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公子姊耶。”

寇:kòu①<名>强盗;盗匪。《荀子·王制》:“聚敛者,召~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②<名>入侵者;来犯者;敌人。《殽之战》:“堕军实而长~仇。”③<动>入侵;侵犯。《公输》:“然臣弟子……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类:lèi①<名>种类;类别。《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也。”②<动>类推;推论。《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③<动>类似;像。《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昔日。”《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女郎也?”④<名>事例;事物。《屈原列传》:“举~迩而见义远。”⑤<副>大抵;大致。《训俭示康》:“走卒~士服,农夫蹑丝履。”⑥<名>典范;榜样。《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兮。”

临:lín①<动>从高处向下看。《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无地。”②<动>到;靠近。《陈情表》:“州司~门,急于星火。”《观沧海》:“东~碣石,以观沧海。”③<动>面对;对着。《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不测之渊以为固。”④<副>将要;快要。《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池】学习书法。

【临存】地位高的人对下人的问候,看望。

【临命】将死的时候。

【临蓐】将要分娩。

名:míng①<名>名字;名称。《屈原列传》:“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②<动>取名;命名。《离骚》:“~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③<动>说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④<名>名义;名分。《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而内怀犹豫之计。”⑤<名>名声;名望。《陈情表》:“不图宦达,不矜~节。”⑥<动>有名;闻名。《过小孤山大孤山》:“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天下。”⑦<形>有名的;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人与游。”

【名场】科举考试的考场,意为举子们扬名之处。

【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的名片。

【名士】⒈知名而做官的人。⒉泛指知名人士。⒊特指恃才放达、不拘礼法的人。

乃:nǎi①<代>你(的);你们(的)。《示儿》:“家祭无忘告~翁。”②<代>这;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③<动>表判断,是。《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天也。”④<副>竟然;却。《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⑤<副>才。《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⑥<副>仅仅;只。《垓下之战》:“至东城,~有二十八骑。”⑦<副>又。《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⑧<副>甚至。《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以千数。”⑨<连>于是;就。《岳阳楼记》:“~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戚:qi①<名>古代一种像斧头的兵器。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十二首之十:“刑天舞干~,猛志固常在。”②<动>悲伤;忧伤。《柳毅传》:“毅深为之~。”《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者。”《祭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天涯之~也。”③<名>亲戚;亲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属。贫则面语之。”

【戚促】窘迫;迫促。

【戚戚】⒈忧愁的样子。⒉心动的样子。

其:qí①<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筯骨。”《<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②<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卖油翁》:“见~发矢十中八九。”《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③<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赤壁之战》:“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志也。”④<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爱不若燕后。”《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志。’”⑤<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孙膑减灶》:“读~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游黄山记》:“~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又】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何能胜?”⑥<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论语>十则》:“多闻,择~善者而从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⑦<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信然邪?~梦邪?~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⑧<副>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马说》:“~真无马邪?”《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⑨<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殽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许寡人!”⑩<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传序》:“尔~无忘乃父志!”⑾<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齐桓晋文之事》:“~若是,孰能御之?”《狱中杂记》:“~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⑿<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涉江》:“霰雪纷~无垠兮,云霏霏~承宇。”《答李翊书》:“俨乎~若思,茫乎~若迷。”

jī①<助>用于句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夜未央。”②用于人名。汉代有“郦食(yǐ)其”、“审食(yǐ)其”。

期:qī①<名>时限;期限;限定或约定的时间。《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病梅馆记》:“以五年为~,必复之全之。”②<动>约会;约定。《大铁椎传》:“今夜半,方~我决斗某所。”《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行,~日中。”③<动>期望;要求。《五蠹》:“是以圣人不~修古,不法常可。”《察今》:“良剑~乎断,不~乎镆铘。”④<动>预料;料想。《水浒传》:“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今日得会。”⑤<名>时日;日期。《促织》:“业根,死~至矣!”《梅花岭记》:“谁为我临~成此大节者?”⑥<动>及;至。《归去来兮辞》:“宝贵非吾愿,帝乡不可~。”《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于尽。”⑦<副>必定;必然。《西门豹治邺》:“然百岁后~令子孙思我言。”

jī①同“朞”、“稘”。周年。《尚书·尧典》:“~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张衡《东京赋》:“多历年所,二百馀~。”②期服;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墨子·公孟》:“伯父、叔父、兄弟,~。”

【期数】气数;运数。

【期颐】称百岁老人。百年为生人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曰颐。

【期服】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

【期年】一整年。

启:qǐ①<动>开启;打开。《核舟记》:“~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②<动>扫除;清除。《苦斋记》:“携童儿数人,~陨箨以艺粟菽。”③<动>开导;启发。《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敝邑之心。”④<动>陈述;禀告。《孔雀东南飞》:“府吏得闻之,堂上~阿母。”

【又】用于书信开头,表示下面开始陈述。《答司马谏议书》:“某~:昨日蒙教。”⑤<动>开辟;开拓。《韩非子·有度》:“齐桓公并国三十,~地三里。”

【启白】陈说。

【启沃】竭诚忠告。旧指以治国之理开导帝王。

且:qiě①<副>将要;将近。《游褒禅山记》:“不出,火~尽。”②<副>暂且;姑且。《梦游天姥吟留别》:“~放白鹿青崖间。”③<副>尚;尚且。《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连>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伐檀》:“河水清~涟漪。”《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搏之,~搏~却。”⑤<连>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烛之武退秦师》:“~君尝为晋君赐矣。”《赤壁之战》:“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人,~久已疲矣。”⑥<连>即使;即或。表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⑦<连>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史记·李将军列传》:“岂吾相不当侯也?~固命也?。”

穷:qióng①<形>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饿无聊,追购双急。”②<形>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困来归丹。”③<动>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绝无踪响。”④<动>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其林。”⑤<形>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乏者得我欤?”

【又】<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外不足。”⑥<副>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诘之变动而来。”

【辨】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趋:qū①<动>快走。《乐羊子妻》:“妻乃引刀~机而言。”

【又】<动>小步紧走。《左忠公逸事》:“史噤不敢发声,~而出。”

【又】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至而自谢。”②<动>奔赴;奔向。《<指南录>后序》:“夜~高邮,迷失道,几陷死。”③<动>趋向;趋于。《六国论》:“日削月割,以~于亡。”④<动>追求;迎合。《论积贮疏》:“今背本而~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⑤<动>争取。《孙膑减灶》:“百里而~利者必蹶上将军。”

【趋风】疾行如风,恭敬的样子。

【趋跄】步履有节奏的样子。

【趋庭】承受父教的代称。

去:qù①<动>离去;离开。《岳阳楼记》:“便有~国怀乡,忧谗畏讥。”②<动>距;距离。《五人墓碑记》:“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③<形>过去的。《琵琶行》:“我从~年辞帝京。”④<动>除去;去掉。《捕蛇者说》:“~死肌,杀三虫。”⑤<动>舍去;舍弃。《五蠹》:“~偃王之仁。”⑥<动>用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⑦<动>前往;到……去。《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应之。”

jǔ<动>通“弆”。收藏;贮存。《苏武》:“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去妇】被遗弃之妻。

人:rén①<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之始也。”②<名>人民;众人。《为学》:“~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又】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皆有之。”③<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④<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吾谋适不用也。”⑤<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善:shàn①<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者而从之,其不~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不听,可使击之。”

【又】<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

【又】<形意动>认为……好。《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之。”②<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蚕桑,采桑城南隅。”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乃下令。”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易能也。”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⑥<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射。”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心里就算是旧相识。”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刀而藏之。”

少:shǎo①<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寡人之民不加多。”②<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③<动>小看;轻。《望洋兴叹》:“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又】<形意动>以……为少;轻视。《<指南录>后序》:“北亦不敢遽~吾国。”④<副>稍;略微。《触龙说赵太后》:“~益嗜食,和于身。”⑤<副>少顷;一会儿。《赤壁赋》:“~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shào①<形>年轻;年纪小。《陈涉世家》:“陈涉~时,尝与人佣耕。”②<名>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③<形>排行在后的。《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子乎?”

胜:shèng①<动>胜利;取胜;战胜。《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所谓战~于朝廷。”②<动>制服;克服。《吕氏春秋·先己》:“故欲~人者,必先自胜。”③<动>胜过;超过。《琵琶行》:“此时无声~有声。”④<形>优美;美好。《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⑤<名>风景优美的地方;名胜。《过小孤山大孤山》:“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

shēng①<动>禁得起;受得住。《谋攻》:“将不~其忿而蚁附之。”②<形>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

市:shì①<名>市场;集市。《木兰诗》:“东~买骏马。”②<名>街市。《书搏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③<名>公开处决的场所。《狱中杂记》:“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待命。”④<动>交易;做买卖。《殽之战》:“郑商人弦高将~于周。”⑤<动>买;购买。《木兰诗》:“愿为~鞍马,从此替爷征。”

【市井】⒈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泛指店铺、市场。⒉街市;城镇。⒊城市中流俗的人,也指人的行为鄙俗,无赖。

食:shí①<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②<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而不知检。”③<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④<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则维其常。”

【又】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焉。”

sì①<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之。”②<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之,时而献焉。”

【食客】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

【食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

使:shǐ①<动>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外将兵。”②<动>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不得开心颜。”③<动>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之。”④<动>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也。”⑤<动>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于齐。”⑥<名>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驱将惜不得。”⑦<名>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至番阳。”⑧<连>假使;如果。《阿房宫赋》:“~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适:shì①<动>到……去。《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临汝。”②<动>出嫁;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③<动>适应;顺从。《孔雀东南飞》:“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④<动>适宜;舒适。《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耳目之观。”⑤<动>享受。《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⑥<副>恰好。《雁荡山》:“从上观之,~与地平。”⑦<副>适才;刚才。《孔雀东南飞》:“~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zhé<动>通“谪”。谴责;惩罚。《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

dí<名>通“嫡”。正妻所生长子,正妻。《左传·文公十八年》:“仲为不道,杀~立庶。”

书:shū①<动>写。《陈涉世家》:“乃丹~帛曰‘陈胜王’。”②<动>记录。《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③<名>文字。《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④<名>书法。《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池水尽黑。”⑤<名>信。《春望》:“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⑥<名>文书;公文。《木兰诗》:“军~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⑦<名>书籍。《熟读精思》:“大抵观~先须熟读。”⑧<名>指《尚书》。⑨<名>曲艺的一类。《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

舒:shū①<动>舒展;展开。《柳毅传》:“然而娥脸不~。”②<动>放开;开。《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啸,临清流而赋诗。”③<动>舒缓;松弛。《口技》:“宾客意少~,稍稍正坐。”④<动>伸展;伸。《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过来。”

孰:shú①<形>通“熟”。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②<形>通“熟”,成熟。《荀子·富国》:“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③<形>通“熟”。深透;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④<代>谁;哪个。《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

【辨】谁,孰。“谁”多表单纯的疑问;“孰”多表选择。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属:zhǔ①<动>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②<动>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者百余人耳。”③<动>撰写。《屈原列传》:“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④<动>通“嘱”。托付。《岳阳楼记》:“~予作文以记之。”

【又】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客。”⑤<动>通“嘱”,看。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盘桓瞻~。”

shǔ①<动>归属;隶属。《琵琶行》:“名~教坊第一部。”②<动>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无夸何也。”③<名>部属。《陈涉世家》:“徒~皆曰:‘敬受命。’”④<名>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贫则面语之。”⑤<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

【属和】随人唱歌。

【属文】写作。

【属意】意向专注于。

【属怨】结下仇怨。

损:sǔn①<动>减少。《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动>损害。《伶官传序》:“书曰:‘满招~,谦受益。’”③<动>丧失。《班超告老归国》:“便为上~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

2015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138个文言文常用字

【损年】⒈少报年岁。⒉减少寿数。

说:shuō①<动>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如此。”②<动>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兮,孰云察余之中情。”③<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④<名>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使与书俱。”

shuì<动>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王万端。”

yuè<形>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素:sù①<名>白色的生绢。《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十四学裁衣。”②<形>白色。《三峡》:“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

【又】特指与丧事有关的东西。《殽之战》:“秦伯~服郊次”③<形>朴素;不加修饰的。《陋室铭》:“可以调~琴,阅金经。”④<名>蔬果类食品。《荀子·王制》:“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⑤<副>白白地;空。《伐檀》:“彼君子兮,不~餐兮。”⑥<副>平素;一向。《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溯:sù①<动>逆着水流向上。《过小孤山大孤山》:“实以四半日~流行七百里。”②<动>回顾;往上推求。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自西学行,极盛推康熙。”

汤:tāng①<名>热水;开水。《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②<名>食物加水煮后的液汁。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③<名>汤剂;用水煎服的中药。《史记·偏鹊仓公列传》:“治病不以~液。”④<名>人名。商朝的创建人。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被之矣。”

tàng<动>通“烫”。用热水焐;烫。《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熨之所及也。”

shāng见“汤汤”。

【汤池】⒈灌注沸水的护城河,喻称城防坚固。⒉灌注温泉水的浴池。

【汤火】沸水和烈火,比喻极其危险的情势。

【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处死。

【汤汤】shāngshāng⒈水流浩大的样子。《岳阳楼记》:“浩浩~,横无际涯。”⒉指琴声。《吕氏春秋·本味》:“善哉乎鼓琴,~乎若流水。”

涕:tì①<名>眼泪。《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左忠毅公逸事》:“后常流~述其事以语人。”②<动>流眼泪;哭泣。《柳敬亭传》:“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泣矣。”③<名>鼻涕。王褒《僮约》:“目泪下,鼻~长一尺。”

【辨】涕、泗、泪。古代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泪。

【涕泗】眼泪与鼻涕,形容悲痛之极。

徒:tú①<动>步行。《复庵记》:“自京师~步入华山为黄冠。”②<名>党徒;同一类人。《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而衡击。”③<名>门徒;弟子;学生。《齐桓晋文之事》:“仲尼之~无道桓文之事者。”④<名>役徒;被罚服役的人。《过秦论》:“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也。”⑤<形>空;光。《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伤悲。”⑥<副>白白地。《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留无所施。”⑦<副>只;仅仅。《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以吾两人在也。”

【徒歌】无乐器伴奏的清唱。

【徒然】⒈只是如此。⒉偶然。⒊白白地。

【徒跣】赤脚。

【徒役】服劳役的人;服事师长的门徒弟子。

颓:tuí①<动>倒塌。《礼记·檀弓》:“泰山其~乎,梁木其坏乎。”②<动>下坠。潘岳《寡妇赋》:“岁云暮兮日西~。”③<形>衰败;败坏。《训俭示康》:“嗟乎,风俗~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④<形>恭顺;安详。《北史·庾信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然,有过人者。”

【颓放】散慢而不拘礼法。

亡:wáng①<动>逃跑。《陈涉世家》:“今~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②<动>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③<动>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④<动>死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⑤<动>通“忘”。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其富之涯矣。”

wú①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微:wēi①<形>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行入古寺。”②<形>深奥;微妙。《屈原列传》:“其辞~,其志洁。”③<形>小;微小;少。《石钟山记》:“~风鼓浪,水石相搏。”④<形>轻微。《庖丁解牛》:“动刀甚~。”⑤<形>地位不高;没有名望。《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⑥<副>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与其客语,~察公子。”⑦<副>稍微;略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颔之。”⑧<副>隐约。《口技》:“~闻有鼠作作索索。”⑨<副>无;没有。《岳阳楼记》:“~斯人,吾谁与归?”⑩<形>衰微;衰败。《教战守策》:“天下,而唐室固以~矣。”

【微独】不但;非但。

【微服】帝王或官吏等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更换平民的服装。

委:wěi①<动>积;积聚。扬雄《甘泉赋》:“~如山。”②<动>委托;托付。《过秦论》:“俛首系颈,~命下吏。”③<动>抛弃;放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动>呈献;送。《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质事楚。”⑤<动>卸落;散落。《庖丁解牛》:“磔然已解,如土~地。”⑥<形>曲折。《柳敬亭传》:“从~巷活套中来者。”⑦<形>通“萎”。枯萎;衰败。《后汉书·杨震传》:“哲人其~,将谁谘度?”

wēi见“委蛇”。

【委命】⒈把自己的性命交托给别人。⒉效命;效力。⒊听任命运的支配。

【委蛇】也作“逶迤”。⒈从容自得的样子。⒉随和应付的样子。⒊曲折前进;斜行。

为:wéi①<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活板。”③<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④<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⑤<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⑥<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⑦<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⑧<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⑨<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⑩<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⑾<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⑿<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⒀<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⒁<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⒂<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wèi①<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文惠君解牛。”②<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外人道也。”③<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④<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利来。”⑤<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天下,何也。”⑥<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谓:wèi①<动>告诉;对……说。《鸿门宴》:“请往~项王,言沛公不敢项王也。”②<动>说。《石钟山记》:“因得观所~石钟山者。”③<动>叫做;称为。《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之华山。”④<动>以为;认为。《赤壁之战》:“愚~大计不如迎之。”⑤<动>是;说的是。《醉翁亭记》:“太守~谁?”

文:wén①<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梓楩楠豫章。”②<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车二驷,服剑一。”③<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④<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犹可识。”⑤<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武并用,垂拱而治。”⑥<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身。”⑦<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王既没,~不在兹乎?”⑧<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⑨<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成语有“文过饰非”。⑩<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沃:wò①<动>浇;灌。《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灌。”②<形>肥沃;肥美。《赤壁之战》:“江山险固,~野万里。”

:xiān①<名>生鱼;鲜鱼。《韩非子·解老》:“烹小~而数挠之,则贼其泽。”②<形>新鲜;美味。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钓于水,~可食。”③<形>鲜明;鲜艳。《桃花源记》:“芳草~美,落英缤纷。”

xiǎn<形>少。《爱莲说》:“菊之爱,陶后~有闻。”

【鲜明】⒈鲜艳华美。⒉精明。

向:xiàng①<名>朝北的窗户。《诗经·七月》:“塞~墐户。”②<动>朝着;向着。《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垓下之战》:“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③<动>趋向;奔向。《赤壁之战》:“到夏口,闻操已~荆州。”④<动>接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昏黑。”⑤<副>刚才。《赤壁之战》:“~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⑥<副>从前;过去。《兰亭集序》:“~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察今》:“~之寿民,今为殇子矣。”⑦<连>假如。《捕蛇者说》:“~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xiǎng①<动>通“响”。发出声音。《庖丁解牛》:“砉然~然。”②<动>通“享”。享有;享受。《论衡·谢短》:“夏自禹~国,几载而至于殷。”

【注】在古代,“向”和“嚮”是两个字。在“享受”的意义上不写作“向”。现“嚮”简化为“向”。

【向前】⒈向前进。⒉努力上进。⒊以前;刚才。

【向使】假如。

【向隅】面对屋子的角落,比喻人孤独失意或得不到仙会而失望。

:xiāo①<名>一种蒿类植物。《诗经·采葛》:“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②<形>冷清;凄凉。《岳阳楼记》:“满目~然。”③<名>姓。

【萧墙】宫内当门的小墙,代称内部。

效:xiào①<动>模仿;效法。《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愿汝曹~之。”②<动>奉献;献出。《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惠,信者~其忠。”③<动>效验;验证。《订鬼》:“何以~之?”④<名>证明。《采草药》:“根色黯恶,此其~也。”⑤<名>效果。《六国论》:“燕虽小国而后亡,期用兵之~也。”⑥<名>任务。《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⑦<动>见效。《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

【效首】被斩首。

【效尤】明知有错误而仿效之。

偕:xié①<动>在一起;共同行动。《毛遂自荐》:“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②<副>共同;一起。《大铁椎传》:“客不得已,与~行。”

谢:xiè①<动>认错;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②<动>推辞;拒绝。《孔雀东南飞》:“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③<动>告别;告辞。《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客就车。”④<动>告诉;劝戒。《孔雀东南飞》:“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⑤<动>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⑥<动>凋谢;死。《芙蕖》:“及花之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谢病】因病引退或谢客来访。

【谢事】辞去官职。

信:xìn①<形>言语真实;诚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②<形>实在的;真实的。《祭十二郎文》:“呜呼!其~然邪?”③<副>确实;的确。《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夫!。”④<动>相信;信任。《促织》:“成述其异,宰不~。”⑤<名>信用。《<指南录>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⑥<动>讲信用。《谏太宗十思疏》:“~者效其忠。”⑦<名>信物;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也。”⑧<名>使者;送信的人。《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徐徐更谓之。”⑨<名>消息;音讯。《柳毅传》:“长天茫茫,~耗莫通。”⑩<名>快信;信件。《红楼梦》:“弟于内家~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⑾<动>任随;随意。《琵琶行》:“低眉~手续续弹。”

shēn<动>通“伸”。伸展;伸张。《中山狼传》:“狼欣然从之,~足先生。”

【信步】随意行走。

:xiū①<动>修饰。《汉书·冯奉世传》:“参为人矜严,好~容仪。”②<动>撰写;修改;润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③<动>修理;修造;修建。《过秦论》:“~守战之具。”④<动>整治;治理。《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政理。”⑤<动>修养;修行。《信陵君窃符救赵》:“臣~身洁行数十年。”⑥<动>效法;学习。《原毁》:“一善易~也,一艺易能也。”⑦<形>长;高。《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⑧<形>善;美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恐~名之不立。”

【辨】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脩”的本义干肉。二字常通用,但“干肉”一义不写作“修”。

【修书】⒈写信;⒉著作撰写。

【修文】⒈兴修文教,加强文治。⒉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

徐:xú①<形>缓慢。《石钟山记》:“枹止响腾,余韵~歇。”《周亚夫军细柳》:“于是天子乃按辔~行。”《促织》:“遂于蒿莱中侧听~行。”

【徐徐】⒈慢慢地。⒉安适的样子。《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更谓之。”

许:xǔ①<动>答应;允许。《出师表》:“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②<动>赞同。《愚公移山》:“杂然相~。”③<动>期望。《书愤》:“塞长城空自~,镜中衰鬃已先斑。”④<名>处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人也。”⑤<数>表示大约的数量。《核舟记》:“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⑥<代>这样;这么。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有~孤高,有~芬芳。”⑦<助>表示感叹语气。韩愈《感春》:“三盃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

寻:xún①<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②<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壑,亦崎岖而经丘。”③<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④<动>顺着。《桃花源记》:“~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

【寻常】⒈八尺一寻,两寻一常。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⒉平常。

【寻思】思索。

延:yán①<动>延长;延续。《过秦论》:“~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②<动>蔓延;扩展。《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及岸上营落。”③<动>引进;迎接。《过秦论》:“秦人开关~敌。”④<动>邀请。《桃花源记》:“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

【延纳】接收;采纳。

【延誉】传扬名声。

谒:yè①<动>告诉。《战国策·秦策一》:“臣请~其故。”②<动>请求。《荆轲刺秦王》:“臣愿得~之。”③<动>拜见。《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于邑人。”④<名>名贴。《史记·郦食其传》:“使者惧而失~,跑拾~。”

【谒刺】名帖;名片。

【谒告】告假;请假。

【谒舍】客栈。

【谒者】负责接待通报的人。

遗:yí①<动>遗失;丢失。《过秦论》:“秦无亡矢~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②<动>放弃;舍弃。《师说》:“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③<名>遗失的东西。《乐羊子妻》:“况拾~求利以污其行乎?”④<动>遗留。《伶官传序》:“此三者,吾~恨也。”

【又】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否则不能继述先烈~志且光大之。”

wèi①<动>赠送。《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闻之,往请,欲厚~之。”②<名>给予的东西。《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风】流传下来的风尚。

【遗民】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怡:yí<形>和悦;愉快。《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然自乐。”

【又】<形使动>使……愉快。《归去来辞》:“眄庭柯以~颜。”

:yí①<名>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涉江》:“哀南~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②<名>泛指外国或外国人。《三元里抗英》:“逆~各狐凭鼠伏,潜逃两炮台中,不敢出入。”③<形>平坦。《核舟记》:“其船背稍~。”《游褒禅山记》:“夫~以近,则游者众。”④<动>铲平;除平。《赤壁之战》:“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⑤<动>杀;灭。《苏武传》:“大臣亡罪~灭者数十家。”⑥<形>和悦。《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

【夷世】太平的世道。

【夷犹】迟疑不前。

已:yǐ①<动>停止。《<论语>十则》:“死而后~,不亦远乎?”《劝学》:“学不可以~。”②<动>完毕;完了。《苏武传》:“剑斩虞常~。”③<动>治愈;消除。《捕蛇者说》:“可以~大风、挛踠、瘘、疠。”④<动>罢了;算了。《冯婉贞》:“诸君无意则~,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副>已经。《察今》:“舟~行矣,而剑不行。”《垓下之战》:“汉皆~得楚乎?”⑥<副>随后;随即。《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⑦<副>太;过于。《五人墓碑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众矣。”⑧<介>通“以”。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后典籍皆为板本。”⑨<助>同“矣”。《<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已而】过了不久。

以:yǐ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⒄<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则王乎?”⒅<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义耳。”

【以往】以后。

【以为】⒈认为。⒉使……成为。⒊把……当作。⒋作为;用作。

异:yì①<动>分;分开。《项脊轩志》:“迨诸父~爨,内外多置小门。”②<形>差别;不同。《寡人之于国也》:“是何~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③<形>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蛇。”

【又】<形意动>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之。”④<形>特殊。《劝学》:“君子生非~也,善假于物也。”⑤<形>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闻。”⑥<形>别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日也。”⑦<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促织》:“成述其~。”

【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

【异日】⒈他日;将来。⒉以往、从前。

易:yì①<动>交换。《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寡人之璧。”《论积贮疏》:“罢夫羸老~子而咬其骨。”②<动>改变;变换。《涉江》:“阴阳~位,时不当兮。”③<形>容易,与“难”相对。《滕王阁序》:“冯唐~老,李广难封。”《为学》:“天下事有难~乎?”④<动>轻视。《童区寄传》:“贼~之,对饮酒,醉。”⑤<形>平坦。《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贼中险~远近虚实尽知之。”

诣:yì①<动>到……去;前往。《<指南录>后序》:“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促织》:“乃强起扶杖,执图~寺后。”②<动>拜访。《赤壁之战》:“遂与鲁肃俱~孙权。”

益:yì①<动>同“溢”。水漫出来。《察今》:“澭水暴~。”②<动>增加,与“损”相对。《出师表》:“至于斟酌损~,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③<名>利益;好处。《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④<副>更加;愈加。《滕王阁序》:“穷且~坚,不坠青云之志。”⑤<副>渐渐地。《黔之驴》:“~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引:yǐn①<动>拉开(弓)。《塞翁失马》:“丁壮者~弦而战。”②<动>延长;伸长。《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③<动>拉;牵引。《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相如去。”④<动>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⑤<动>带领。《垓下之战》:“项王乃复~兵而东。”⑥<动>招出;牵连。《苏武传》:“虞常果~张胜。”⑦<动>拿;举。《归去来兮辞》:“~壶觞以自酌。”⑧<动>招引;引来。《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以为流觞曲水。”⑨<动>避开;退却。《赤壁之战》:“操军不利,~次江北。”⑩<动>掉转。《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车避匿。”⑾<动>延长;延续。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忽替~之。”⑿<动>伸着。《中山狼传》:“~首顾曰。”⒀<动>援引;引录;引用。《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喻失义。”⒁<动>荐举。《史记·魏其武安侯传》:“两人相为~重,其游如父子然。”⒂<动>承认;承担。《三国志·吴志》:“权~咎责躬。”今有“引咎辞职”。⒃<量>长度单位。古代以十丈为一引。⒄<名>序言。《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经~。”

【引决】自杀。

盈:yíng①<形>满。《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樽。”②<形>圆满。《赤壁赋》:“~虚者如彼,而卒莫长也。”③<形>旺盛。《曹刿论战》:“彼竭我~,故克之。”④<形>富裕。《汉书·马援传》:“致求~余。”

【盈盈】⒈仪态美观。⒉清澈透明。⒊含情的样子。

于:yú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勤,荒~嬉。”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飞。”

【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语:yǔ①<动>谈论;说话。《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②<名>话;言论。《琵琶行》:“又闻此~重唧唧。”③<名>谚语;俗语。《左传·僖公二年》:“~曰:‘唇亡齿寒。’”

yù<动>告诉。《为学》:“贫者~于富者曰……”

【语次】谈话之间。

与:yǔ①<动>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②<动>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③<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④<动>通“举”。整个;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⑤<连>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⑥<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⑦<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京邑,不足为异。”⑧<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裹头。”

yù①<动>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也。”②<动>参与;参加。《殽之战》:“蹇叔之子~师。”

yú<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br>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

狱:yù①<名>官司;案件。《曹刿论战》:“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名>监狱。《狱中杂记》:“余在刑部~,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③<名>罪状。《狱中杂记》:“法应立决,~具矣。”

缘:yuán①<名>衣边。《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常衣大练,裙不加~。”②<动>顺着;沿着。《桃花源记》:“~溪行,忘路之远近。”③<动>趋向;走向。《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南亩。”④<动>遵照。《商君书·君臣》:“~法而治,按功行赏。”⑤<动>攀援。《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木而求鱼也。”⑥<名>缘分。《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⑦<连>因为。《采草药》:“~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缘法】⒈因袭旧法。⒉缘分。

【缘情体物】抒发感情,铺叙物状。

【缘私】假公济私。

【缘坐】因牵连而处罪。

越:yuè①<动>越过。《滕王阁序》:“关山难~,谁悲失路之人。”②<动>到;及。《岳阳楼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③<动>传播;传扬。《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于诸侯。”④<形>高亢;激扬。《石钟山记》:“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⑤<副>更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那雪,到晚~下得紧了。”⑥<名>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百~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再:zài①<数>第二次。《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曹刿论战》:“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②<数>两次。《送东阳马生序》:“日~食。”《促织》:“问者爇香于鼎,~拜。”③<副>连接两个动作,表示先后关系。《活板》:“用讫~火令药熔。”

【注】在古代汉语中。“再”不是“再一次”的意思。如“三年再会”是说“三年之内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的意思。

【再蘸】⒈第二次斟酒。⒉再娶或再嫁。

【再四】多次。

【再造】⒈重新获得生命。⒉重建。

造:zào①<动>到……去。《谭嗣同》:“君径~袁所寓之法华寺。”②<动>制造;建造。《张衡传》:“复~侯风地动仪。”《赤壁赋》:“是~物者之无尽藏也。”③<动>形成。《察变》:“计惟有天~草昧,人功未施。”④<动>制定。《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为宪令。”⑤<动>做;行。《窦娥冤》:“~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⑥<名>世;代。《〈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满清末~……”

【造次】⒈仓卒。⒉轻易。⒊鲁莽。

【造化】⒈大自然的创造化育。⒉运气;幸运。

【造物】创造自然万物的神力。

【造诣】⒈拜访。⒉学问、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之:zhī①<动>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止:zhǐ①<名>脚。《汉书·刑法志》:“当斩左~者,笞五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②<动>停止。《察今》:“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又】<动使动>使……停止。《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之)不内。”③<动>住下。《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文殊院。”④<动>留住。《荷蓧丈人》:“~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⑤<动>阻止。《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之。”⑥<动>中止。《〈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⑦<副>通“只”。只是;仅仅。《黔之驴》:“技~此耳。”《活板》:“若~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⑧<助>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诗经·南山》:“既曰归~,曷又怀~。”

志:zhì①<名>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为学》:“人之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动>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于学。”③<动>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④<名>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⑤<动>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⑥<名>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后五年,吾妻来归。”⑦<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

zhì①<动>送;送达。《柳敬亭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敬亭于幕府。②<动>表达;表示。《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意焉。”③<动>说;回答。《石壕吏》:“听妇前~词,三男邺城戍。”④<动>达到。《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千里。”⑤<动>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书以观。”⑥<动>招致;引来。《信陵君窃符救赵》:“~食客三千人。”⑦<动>招请;招集。《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天下之士。”⑧<动>致使;使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不厚?”⑨<动>送还;交还。《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政焉。”⑩<动>用。《张衡传》:“衡善机巧,尤~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⑾<名>情致;情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⑿<形>细密;细致。《汉书·辛延年传》:“按其狱,皆文~,不可得反。”⒀<副>通“至”,极。《与吴致书》:“元瑜书记翩翩,~足乐也。”

逐:zhú①<动>追赶;追击。《曹刿论战》:“遂~齐师。”《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②<动>跟随。《汉书·匈奴传》:“~水草移徙。”《芙蕖》:“纳凉而凉~之生。”③<动>追求。《原君》:“其~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④<动>竟争。《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于智谋,当今争气力。”⑤<动>驱逐。《项羽本纪赞》:“放~义帝而自立。”《〈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客之令。”

【逐队】随众而行。

【逐客】⒈被驱逐的人。⒉被朝廷贬谪的人。

【逐鹿】争夺天下。

资:zī①<名>钱财;物资。《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粮,为卿后援。”②<动>积蓄。《信凌君窃符救赵》:“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③<动>供给;资助。《祭妹文》:“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一次。”④<名>资本;依托。《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也。”⑤<名>天赋。《汉书·董仲舒传》:“今陛下贵为天子,……又有能致之~。”⑥<动>通“咨”。询问。《礼记·表记》:“事君先~其言。”

【资斧】⒈旅费。⒉征伐。

【资望】门第;声望。

走:zǒu①<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触株,折颈而死。”

【又】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

【又】〈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也。”③<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

【辨】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

【走笔】用笔迅速地书写。

【走舸】快船。

【走狗】⒈猎狗。⒉驱狗出猎。⒊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

【走丸】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

【走卒】⒈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⒉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足:zú①<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②<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③<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④<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⑤<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⑥<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⑦<副>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

【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

卒:zú①<名>步兵;士兵。《过秦论》:“率疲弊之~,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乘。”②<名>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之田。”《谋攻》:“全~为上,破~次之。”③<名>差役;隶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感焉。”④<动>死。《董宣执法》:“年七十四,~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⑤<动>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大恩。”《陈情表》:“庶刘侥幸保~余年。”⑥<副>终于;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

cǜ<副>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惶不知所为。”《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合。”

作:zuò①<动>起来;起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②<动>兴起;出现。《五蠹》:“有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③<动>发动;发出;发生。《过秦论》:“一夫~难而七庙隳。”《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响。”《狱中杂记》:“此疫~也。”④<动>演奏。《石钟山记》:“如乐~焉。”⑤<动>振作;振奋。《曹刿论战》:“一鼓~气,再鼓而衰。”⑥<动>干;做。《出师表》:“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⑦<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宰,路出名区。”⑧<动>制作;建造。《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浑天仪。”⑨<动>创作;写作。《滕王阁序》:“登高~赋,是所望于群公。”⑩<动>劳作;劳动。《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⑾<名>作品。《图画》:“中国画家自临摹旧~入手。”⑿<象>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微闻有鼠~~索索。”

【作计】⒈主意。⒉打主意。

【作色】生气;变脸色。

【作手】能手。

【作死】自寻死路。

【作用】⒈努力。⒉作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3048.html

更多阅读

中考文言阅读汇编之《墨池记》 2016年中考文言文汇编

中考文言阅读汇编之《墨池记》一、(03·太原)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4~17题。(14分)[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

2015年电视剧《野山鹰》全部演员表、图片与片花 野山鹰演员表

2015年出品的42集电视剧《野山鹰》又名《铁血海棠》,编剧、艺术总监:海飞,总导演:虎子,导演:张文东。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1941年秋,在浙东四明山区活跃着一支新四军领导下的游击队。担架队女队长“野山鹰”机智泼辣、枪法神准,一心只想成

2015年中考消息两则 中考改革最新消息

关注教育的话,新闻随时有,这蛮有时代特点的。改来改去的,都关乎自己孩子的命运。而这些政策,大概是孩子本身还不具备关注能力的。家长如果判断不出方向,孩子努力再多也可能是无用功。消息一说中考难度系数要下降,可文里的意思记者理解反而

2015年大剧前瞻:颜值爆表的15部类型剧要你好看!

文 / 赤叶青枫随着范冰冰版的《武则天》、孙红雷和海清主演的《二炮手》等剧播出在即,2014年内地电视荧屏此起彼伏的收视争霸战已渐近尾声。谁会是今年的收视霸主、口碑之王目前尚未可知,而2015年将播出的大批新剧早已摩拳擦掌、蓄势

声明:《2015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138个文言文常用字》为网友农村汉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