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辟之所著的《渑水燕谈》中有两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则是《萧榔》,原文如下:“萧榔,字大珍,后梁宗室。为青州刺史,有惠爱,笃信于民。及死,民为立祠千乘县西,相与谥曰信公。嘉祐中,祠宇颓敝。主庙者贾天恩,老伶也。有王乂者,金家苍头也,幼苦痛寒汗不洽,病腰不能行,偻而丐且十年,一旦,人为炙之,遂愈。天恩教之曰:‘第云信公召语:‘能为吾修庙,则使尔腰伸。’诺之,腰即伸。'于是远近闻之凑奔,争施钱帛,以新庙貌。逾年得钱数千缗,功未卒而二人争钱相殴。事稍喧,施者因不复来。”
这个故事是说,萧榔,字大珍,是后梁皇室宗亲。他担任青州刺史的时候,对老百姓施惠和爱护,忠实地取信于民。他死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千乘县衙的西侧立祠祭祀,都称呼他为“信公”。宋神宗嘉祐年间,祠宇渐渐破败。庙祝贾天恩,老而伶仃。有个叫王乂的,是金姓人家的奴仆,幼年时因患疟疾遭受痛苦,落下腰病不能行走,驼着背行乞已经十年了,后来有人为他针灸治好了驼背这个病。庙祝贾天恩教唆他说:“你只要说信公在梦中召唤你说:‘你若能为我修葺庙宇,我就让你把腰伸直了。’我应允了以后,腰马上就伸直了。”于是远近的老百姓蜂拥而来,争相布施钱帛,帮助修葺庙宇。一年之内得钱数千缗。庙还没有修好,庙祝贾天恩和王乂二人就因为争夺钱财互相斗殴,导致骗局败露,布施的人们就不再来了。
另一则故事是《游僧》,原文如下:“江南一县郊外古寺,地僻山险,邑人罕至,僧徒久苦不足。一日,有僧游方至其寺,告于主僧,且将与之谋所以惊人耳目者。寺有五百罗汉,择一貌类己,衣其衣,顶其笠,策其杖,入县削发,误为刀伤其顶,解衣带白药傅之。留杖为质,约至寺,将遗千钱。削者如期而往,方入寺,阍者殴之曰:‘罗汉亡杖已半年,乃尔盗耶!'削者述所以得杖貌,相与见主僧,更异之。共开罗汉堂,门锁生涩,尘凝坐榻,如久不开者。视亡杖罗汉,衣笠皆所见者,顶有伤处,血渍药傅如昔。前有一千皆古钱,贯且朽。因共叹异之。传闻远近,施者日至,寺因大盛。数年,其徒有争财者,其谋稍泄。”
这个故事说,江南某县郊外有个古庙,地僻山险,人烟稀少,很少有信徒来布施,僧人的日子过得很凄苦。一次,有位游方僧人来到这个古庙,想出了个吸引香客的妙法。庙里塑有五百罗汉,游方僧左瞧右看,选中了一个与自己相貌颇为相似的罗汉,将他的衣帽手杖取来,穿着他的衣服,顶着他的斗笠,拄着他的手杖,下山到县城去剃头。剃头时有意乱动,割破了头顶,这时他就解下了衣带,敷上了白药裹住伤口,并留下那禅杖作为抵押,约好日期叫剃头匠到庙里去,说要送他一千钱相酬。剃头匠按照约定的日期去了,刚要进庙,看门人就扭住他殴打起来,说:“庙里罗汉丢了禅杖已经半年了,原来是你偷的啊!”剃头匠说明了他得杖的经过,与看门的人一起去见方丈。大家感到很奇怪,于是一起打开罗汉堂,只见门上的锁已生锈,罗汉的座榻上布满了灰尘,好像很久没有打开门的样子。剃头匠审视那丢禅杖的罗汉,衣服、笠帽都是他所见到过的,头顶上还有割伤的地方,血渍和药敷的情况也和原先一样。罗汉座前有一千钱放在那里,都是些古钱,穿钱的绳子都快朽烂了。大家都惊叹起来。这件事马上传扬出去,于是天天都有施舍钱财的人来,这古庙也大大地兴旺起来。几年后,僧人中有人为钱财争吵,这个骗人的把戏才泄露出来。
丰子恺先生也写过一篇《元帅菩萨》,原文如下:“石门湾南市梢有一座庙,叫做元帅庙。香火很盛……庙里有两个庙祝,贪得无厌,想出一个奸计来扩大做生意。某年迎会前一天,照例祭神。庙祝预先买嘱一流氓,教他在祭时大骂‘菩萨无灵,泥塑木雕’,同时取食神前的酒肉,然后假装肚痛,伏地求饶。如此,每月来领银洋若干元。流氓同意了,一切照办。岂知酒一下肚,立刻七孔流血,死在神前。原来庙祝已在酒中放入砒霜,有意毒死这流氓来大做广告。远近闻讯,都来看视,大家宣传菩萨的威灵。于是元帅庙的香火大盛,两个庙祝大发其财。后来为了分赃不均,两人争执起来,泄露了这阴谋,被官警捉去法办,两人都杀头。”
为什么想起这些旧典故来?是因为经常有人给我讲述一些据说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神迹”。读柴静的博客,有几句话印象颇为深刻,她说:“我认识一位喇嘛,几年前一起吃饭,一些人说起各种神迹,他笑着听,不评论。我问他怎么看。他说:‘我不能说这些东西肯定不存在,我只是说我从没见过。’他夹了一口菜说,‘只不过真正的僧人只是象妈妈一样,讲最普通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