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很多很多的名言警句。那么,其中有哪些是我们理解错误的呢?小编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一、“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但孟子显然不是希望大家轻诺无信,只是不要去做抱柱的尾生。人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世界,同时也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己新了之后,就没有必要被旧的自己所画的牢束缚住,勇敢地跳出来大步向前。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注》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这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大概就是说,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什么没完没了的知识,你真是个二逼脑残呀!(小编的玩笑翻译,活着当然要多学习啦!)
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现在人们普遍理解作为儿女,要为家族续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错了。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种之说,但孟子说过有五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古有以帝王为父母一说,三舜的父亲对他很暴力,即使这样他还是很孝顺。所以君子们都认为一样)。和生孩子续香火没一毛钱关系。
汉代人赵歧在《十三经注疏》中的《孟子注疏》里给孟子的这句话的注释是,不孝有三种,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从此误导了后人两千年。
四、相信大家一定记得那个满嘴疯言疯语喝酒吃肉的济癫和尚吧?他有这么一句话: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但其实还有后半句: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五:父母在,不远游。
下半句是 “游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六、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意思是想两遍就赶紧去做,想来想去的还不行动你墨迹你妹啊!
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是说“走”是最好的一计,恰恰相反是最差的一计。
三十六计分为六套计,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六计,“走为上”是败战计中的最下下计。
走为上,是指在敌我力量悬殊、于己不利的形势下,主动撤退、避开强敌,以退为进,寻求战机。通俗点说就是“打不赢了我们还是快跑吧”
以德报怨,后面还有: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这句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里的”直”应当是公正的意思,人伤害了你,你按照法律(或者道德)的标准来回给伤害你的人,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别带着私心,公正来对待。如约法三章一样,”杀人者死,盗及伤人者抵罪”,不要别人偷了你东西你就把别人杀了。孔夫子应该是这意思。 上述的通”值”之说颇有新意,意思也解释的通,但此处并无通假之意。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
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阳平),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改进提升自身不足),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360pskdocImg_2_xyz
我的账户:口袋书屋
我的帐号:koudaishushe(口袋书舍拼音)
我的简介:你口袋里面的文化书屋,爱书人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