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碑亭,仿照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景区的兰亭碑亭,结合园林环境,以写意手法而建。以“兰亭碑亭”为中心,前有“曲水”,后有“墨华池”,再后是“群贤毕王至馆”。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花,汉代曾在此地设置驿亭,因名兰亭。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邀友雅集修禊于此,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2.鹅池碑亭,仿浙江绍兴纪念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内的《鹅池碑亭》而建。鹅池碑亭建于清同治年间,亭中石碑上的“鹅池”二字,相传取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手笔。据说,王羲之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时,忽闻圣旨到,遂搁笔迎旨。于书学颇为自负的儿子王献之,趁父离开之际,提笔补上“池”字,一碑二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
3.独醒亭,仿湖南省汨罗县玉笥山屈子祠前独醒亭而建,独醒亭为屈子祠的辅亭。屈子,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他生前官至三闾大夫,因遭谗被放逐沅湘,著有《离骚》等著名诗篇,后投汨罗江而死。
4.二泉亭,仿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的二泉亭而建。惠山泉又称陆子泉,为天下第二泉,相传经中国唐代陆羽品题而得名。苏东坡也曾品尝并留下“独揽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句。宋高宗赵构南渡,曾饮泉于此,筑亭池上,名“二泉亭”,题额“源头活水”。
5.少陵草堂碑亭,仿照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而建。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因避安史之乱流转成都的故居遗址,相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此之作。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在此建造了少陵(杜甫别号)草堂碑亭,成为杜甫草堂的著名建筑。亭中碑刻的“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系康熙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
6.醉翁亭,仿照安徽省滁县醉翁亭建成。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7.百坡亭,仿照四川眉山三苏祠中的百坡亭而建。1928年,眉山人为纪念大文豪苏东坡,在三苏祠瑞莲西池修建了这座横跨东西的桥亭,亭名取苏东坡《泛颖》诗中“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之意。
![陶然亭公园之《华夏名亭园》 陶然亭公园北门](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43135t0108110b9c0cadd56e.jpg)
8.沧浪亭,仿苏州沧浪亭而建。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卿的私人花园。“沧浪”之名源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苏自号沧浪亭翁,并著有《沧浪亭记》。
9.浸月亭,仿照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原亭而建,相传原址系东吴大都督周瑜之点将台。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著名诗人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建。后人因白诗《琵琶行》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命名为“浸月亭”。
10.吹台,仿照扬州市瘦西湖吹台而建。吹台位于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俗称钓鱼台。
11.谪仙亭,为园林设计院设计,为纪念诗仙李白而筑。
12.除去以上11座名亭外,华夏名亭园内还有座一览亭。此亭位于园内西南山顶,与公园东北山峰的瑞像亭成鼎足之势,遥相呼应。原型系温州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亭,此亭原名“江山一览亭”、“吸江亭”,明万历年间重建时易名“大观亭”。清代诗人潘之彪有诗云:“鹿城高峙大观亭,揽袂倏然入画屏。孤屿近看僧合掌,列山遥望佛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