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上网看新闻,读到《环球日报》所载单仁平的一篇文章《艾未未获准在北京办展览挺有意思》。文中有一段说到:“艾未未是颇具争议的现代艺术家。他是中国内地受到西方政界和艺术界支持最多的艺术人士,而在中国因政治原因知道他的人,要比了解他艺术作品的人多得多。最近几年艾不断在国际上获得奖项,既有人权类的,也有艺术类的,仅就从西方受到的关注和支持而言,他算得上是中国‘异见人士’里的幸运儿。”
写这段话,倒不是我想也对此事评论几句。之前我并不认识艾未未,而且也绝不是因 “政治原因”而特别关心起他来了。纯粹是因为这则消息中报道的这个展览是在北京的798艺术区举办的,而恰恰我在最近的北京行中到过,拍了一些照片,想趁此机会把我的见闻与大家分享。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在北京都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定位与发展呼唤着无污染、低能耗、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脱颖而出,这些老厂应顺时势、华丽转身,历10多年的发展,终于成为了北京的一个广被瞩目的新地标了。
走进艺术区,第一个感受便是这些个厂区的恢弘。蓝天白云下,道旁是参天的白杨树,高大的烟囱,坚实的厂房,连接厂房间的通道与外楼梯,现在虽默默不语,但我知道它们都在努力诉说着当初开足马力时的那份沸腾。据介绍,这些电子厂最早的前身之一718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苏联援建,东德具体营建,包括生产线等设施。许多指标都高于当时的中国与苏联的标准,比如抗震能力,达到抗8级的。我看过里边一个基本保持了原样的车间,其宽畅与坚固,令人印象深刻。
在艺术区的第二个感受便是“率性”;当然,这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必然。不少墙面上不加修饰,仅用丙稀颜料画着一些张扬个性的画,甚至是别处难以看到的“涂鸦”。入驻的好多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因陋就简地利用着旧厂房,而其展品却是琳琅满目,流派各异,好多都是抽象的、前卫的、另辟蹊径的和需观众去细细品嚼的。不只如此,文化的展示又能与餐馆、酒吧、咖啡馆以及其他领域的“展示”和谐相处,让人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艺术是可以渗透到一切领域的。
艺术区还有很多的雕塑。有专馆陈列展出的,也有路边伫立着的。我不太懂雕塑的流派与风格,但感觉一类是较接近写实,一类则为表达作者的思想而被夸张、变形了的,但其装饰性之强烈还是殊途同归。尝见到一尊文革时颇为流行的伟人招手像,都没头了,要是在那个年代,别说展示,就是保管不慎都要“株连”好大一批人呢。这类怀旧的艺术也确实让我受到了一次“触动”。
北京798艺术区是很自豪的:虽然她已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但它不是“纽约的SOHO,不是法国的左岸,也不是德国的鲁尔区,这是中国的798”,是具有包容性的,开放的,大度的,实验性质的艺术特区。也因此,据说人们也在流传着一种新的说法,到北京除了看长城与故宫外,不看798也不算到过北京;到长城与故宫是看中国古代的文化,而到798,领略的则是中国当代的文化。我想这也不无道理。
那回是我儿子叫了专车,带我们从4号门进入的。一进门,那种大企业的氛围便扑面而来
那些高大的烟囱,见证了这些厂在当年工业界的“高度”
目前叫798艺术区的这片厂区,是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等6个厂的区域范围
已经作为了艺术区的有些老厂房,外观上依然是那样的朴实,屋外的管道、墙上的标语都还保留着。据说因当时是“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建材用得也好,有些扁砌的砖,用的是500号的。(但我只知道通俗的叫法七五砖、八五砖等等,不知对应的该是哪一种)
这是一个基本保持了原貌的空壳的厂房(车间),有巨大的现浇架构和明亮的天窗,其宽畅与坚固令人印象深刻。据说718联合厂的首任厂长李瑞在回忆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我看过德国20多个厂,其中没有单独一厂具有如此规模的。据我所知,在苏联和社会主义其他阵营的国家中,此类规模的工厂也实属罕见”
这台蒸气火车头上挂着0751的牌子,想必是对原751厂荣耀的一种纪念
同样的纪念,以718命名的广场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图左的一家艺术馆
门口有个金属的鹿的雕塑
入场券上写的是“ 心室(识)解构竹墨展”
其全部展出作品均为一种独特的书法。比鸟形文稍容易辩认些。也许有些笔触像竹叶,故有“竹墨”之称。号称只送不卖,在规定的时点凭入场券号码开出一个幸运观众奖,可获赠馆中展示的任选的一幅作品。呵呵,我是知道没有这样的手气的,最后还是没等下去
有一个偌大的车间,内部分隔出许多空间,供不同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驻。其通道的供气管俨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艺术元素的组合,或者反过来说,其排列组合中也包含了艺术元素
艺术区的前卫,就在于“工业与艺术并存,历史与未来同在”,它展现的是当代中国文化。鞋楦,在重复着这句话
艺术区内的画廊、美术展、陈列馆等,大都是免费开放的
然而,我一边看,一边在想,到底有多少人能读懂这样深奥的当代艺术语言呢?
可见,文化与艺术的创新,先得有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欣喜的是,这个展览的策划与参展者们不少还相当年轻,未来他们还会有更多的作品推向社会
入驻北京798的艺术机构,现在有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比利时的,日本的,也有朝鲜的,“好像一个文化艺术的联合国”
韩国的游客
餐饮、
酒吧、
服装设计、
老字号化妆品等也在艺术区获得一席之地
看着墙上的画与外文、
还有门上的画与外文,那么任性,仿佛有一点置身在欧洲的某一个角落的感觉
集装箱上也被画满了
雕塑。是金凤凰下金蛋了?那棵白杨真高大
雕塑,纺织娘
这组雕塑,只能意会。是在诠释或抨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方式吗?是在怜悯我们的地球母亲吗?好似非常难以言表的。但是看过,心情是不容易一下平静的
文革时的中国的精神与文化是怎么样的,雕塑中也有体现
不过这尊雕塑,如果放回到那个年代,就是路人,谁见也谁也要倒十八辈的霉
然而时代真的不同了,奥巴马也可以给他穿上红卫兵的服装,还可以尽情地发泄
忽然想到了早先的主义之争,现在对普世价值的认可与否定,叫什么者其实都不重要,就如每个人的名字,只是个符号而已;只要活得快乐自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就是老百姓们的幸福感
在艺术区的“街巷”中走走看看也是很快意的事。有糖人摊、玩具摊、古董摊、小吃摊
还有画像的摊……
798,你一定要让人感到雅俗共赏的,对吧?
历史,包括文化艺术,那刻与图中的剪影一起留在了高高的天空
铁轨象征着延伸。仰望着天空,我相信年轻人看到的,应该也不只是太阳、月亮和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