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至1955年3月由华北军区兼平津卫戍区。
1955年3月至1959年1月改称北京军区兼京津卫戍区。
1959年1月22日,中央军委命令以总参警备部、北京军区司令部卫戍勤务处和北京市兵役局为基础,于1959年1月30日正式成立北京卫戍区,隶属北京军区建制。
1985年6月由兵团级改为正军级。
2主要任务
负责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勤务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首都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等。
北京卫戍区的责任重大,起着保卫首都的作用,外界称之为“御林军”。
3组织编制
直属部队
北京卫戍区部队密闭式排爆装备亮相陆海空三军仪仗大队
直属警卫第17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1师(师部驻北京复兴路23号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3师(重装师,师部驻顺义区)
北京卫戍区预备役高炮师(师部驻怀柔区)
总兵力约3万人。
直属部队下属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1师:
警卫第1团
警卫第2团
警卫第3团(重装部队)
警卫第4团(精锐轻装快速应变部队)
警卫第5团(精锐轻装快速应变部队)
警卫第6团(中央警卫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3师(重装师):
警卫第11团
警卫第12团(已撤编)
警卫第13团(驻通州杨闸)
高炮团(驻通州北苑)
炮兵团(驻顺义牛山)
坦克团(驻南口)
防化第一团
北京卫戍区预备役高炮师:
预备役高炮师1团(驻驻怀柔)
预备役高炮师2团 (驻南口)
预备役高炮师3团(驻房山)
预备役高炮师4团(驻石景山)
预备役高炮师5团(驻昌平)
预备役军官训练团(驻通州)
预备役防化团
4历任领导
历任司令员
吴忠(1959.01-1962.04,1970.05-1977.09)
曾美(1963.11-1965.05)
李学益(1965.07-1966.05)
傅崇碧(兼,1966.05-1968.03)
温玉成(兼,1968.03-1970.05)
傅崇碧(兼,1977.09-1979.01)
潘焱(1979.02-1983.09)
李钟玄(1983.09-1985.06)
阎同茂(兼,1985.06-1990.04)
董学林(兼,1990.04-1992.11)
张志坚(兼,1992.11-1993.12)
何道泉(兼,1993.12-1994.12)
刘逢君(兼,1994.12-2005.12)
邱金凯(兼,2005.12-2006.12)
李少军(2006.12-2010.01)
郑传福(2010.01- 2014.01)
潘良时(2014.01-)
历任政治委员
刘仁(兼,第一,1959.01-1966.08)
刘绍文(兼,第二,1963.09-1966.05;第三,1966.05-1987.10)
黄作珍(第二,1966.05-1987.10)
杨俊生(1966.05-1976.10;1976.10-1987.10)
刘福(1966.05-1976.10)
吴德(兼,第一,1966.07-1968.07;兼,第二,1968.07-1972.07;兼,第一,1972.07-1979.02)
谢富治(兼,第一,1968.07-1972.05)
政治委员刘绍文
吴烈(1976.10-1987.10)
李钟玄(兼,1976.10-1985.06)
许志奋(1976.10-1987.10)
李进民(1976.10-1990.06)
林乎加(兼,第一,1980.12-1981.06)
段君毅(兼,第一,1981.07-1984.08)
张宝康(1990.06-1994.12)
杨惠川(1994.12-1995.12)
![北京卫戍区 38军](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43640t013717e7eb2542f74b.jpg)
李文华(1995.12-2002.01)
孙本胜(2002.01-2005.07)
董吉顺(2005.07-2006.12)
刘福连(2006.12-2009.12)
高东璐(2009.12-2014.1)
潘良时(2014.1-)
5现任领导
党委第一书记:郭金龙(兼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
司令员:潘良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少将军衔。
政治委员:高东璐
副政治委员:郭志刚
6相关报道
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潘良时
北京卫戍区2014年1月7日召开党委第八届第四次会议,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潘良时在会上讲话,这表明潘良时已经接替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郑传福中将,出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一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