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沙艾敏 标签:旅游2011-12-12 06:03 星期一 晴
一、
如果你没有在夜晚登临过西安的城墙,这座城市你等于没有来过。
白天,它和我们到过的任何一座城市没有什么不同:景点、建筑、街道、人流、车流……灰扑扑、雾蒙蒙。
而夜晚,白昼的繁喧落了下去,一座城市亘古不变的呼吸,才渐渐匀停地、不紧不慢地裸露、浮现出来。这个时刻,才是真正的西安,独一无二的西安,哦不,是长安。白居易长恨歌中描述“不见长安见尘雾”的,长安——13朝都城,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要知道长安的好,要聆听它的呼吸。
要在月明的夜晚。古城墙。
要一个人,要在夏天。
当夜幕渐渐深浓,城里华灯初上;
当遥远的吹埙人蓦然把一阵浑厚、古老、幽远的乐声送入耳鼓;
那一刹那,骤然袭击了我的心房的,是一种时空穿越的异样感觉。我恍如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从前,回到了远古,回到了一万条河流的源头,禁不住心中激动,热泪盈眶。
![不见长安见尘雾 不见得长安见尘雾](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43740t01d2290b465df53ae4.jpg)
那绵绵不绝萦绕而来的,便不止是乐声,还有那一幕幕纷至沓来的文化和历史;一个民族沉睡的自豪与荣耀、苦难与辛酸;那一幕幕传诵千年、让人缅怀的爱的传奇。
缓慢地走在宽敞的城墙上,墙内,是长安城;墙外,是环城公园,护城河。晚风送来塞外的凉意。不禁揣想,那些当年护城的战士,在一个个月明的夜里,听到这苍凉的乐声,心头是否涌现过凄惶。他们,是不是会蓦然松了手中的长枪与箭簇,抱了膝头,背靠城墙席地而坐,望着天中的月亮,思念家乡父老,在心中默默祈祷战争早日结束?
月光洒落下来,照着他们的铠甲,泛出清冷的光。一色的光,从城墙的这头,到城墙的那头;照着墙外野地里铺开的敌人的营寨和营寨里的点点灯火。
月光洒落下来,照着今日的我,和我的影子,照着今日的西安的祥和。
月光洒落下来,照亮明日、明日的明日……无限遥远的未来人和未来的西安。
千年万年不变的明月,它洞晓人世一切的秘密,可它默然无语。
这一轮明月,见证过秦皇汉武的威严,盛唐的极顶辉煌;见证过一次次宫廷政变、农民起义;见证过后世的抗日战争、国共战争、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无数的战火与离乱,无数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命运在一次次变故中起伏着、浮沉着;无数的红尘烟火,无数的悲欢离合,无数的诗词歌赋,无数的发明创造,是文化、是艺术、是智慧,是百味杂陈、苦乐纠缠的平凡人间。
可明月不说。
诉说的,有半坡;有秦陵、黄帝陵;有兵马俑、大雁塔;有阿房宫、秦宫遗址;还有这几经焚毁、几经休憩的明城墙……
诉说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有白居易的《长恨歌》……
阿房宫,好一座奢华之宫!项羽火烧三月不灭,何等连天气势,何等巍峨庞大!考古虽已证明属历史的伪造,然而,它的各种动人传说、杜牧极尽华美的遣词和详尽描述,依旧为它抹上瑰丽神奇的色彩,当年并未竣工的遗址吸引大量天下人纷纷前往。
长恨歌,好一曲荡气回肠的歌——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便令华清池一举成名,流芳百世;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又让多少人对长生殿趋之若鹜!
今夜,独立城墙,遥想那惊心动魄、缠绵悱恻的千古一幕幕,举目四望,万籁无声,流萤点点。恍惚间,浑觉古今没有距离。阿房宫、秦宫的飞檐历历在目;蔽天的火焰历历在目;杀戮声、哭喊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散。恍惚间,唐皇、贵妃两人依偎的身影近在咫尺,一样的月色,一样的夜里,一样的晚风徐徐。我听到他们的呼吸,和他们的私语,多少浓情,多少蜜意。我伸出手去,想要感知,想要挽留,却摸到一段冰冷的城墙,将我惊起。西北空而凉的风,从我指缝里匆匆逃走——历史,又怎能重来?
轻抚着城墙,像抚摸古长安的深情和眷恋,悲伤与叹息。
夜,慢慢沉下去。脚下的城市,被随着晚凉而起的尘雾渐渐弥漫,城池、屋宇、街巷皆迷茫不可见。宛若历史的烟云,给长安披上了一层厚重而神秘的面纱。
埙的韵律,又从远处响起,一声高,一声低;时而长,时而短;有轻有重,有疾有徐;有幽怨,有悲戚、有哀婉;如泣如诉。便让这月色,更添几分;黑黢黢的山色,更胜几分;而脚下的西安,更像长安,更像西京。
就听着这埙声,不忍归去。
就在这里,在一座城市的秦砖汉瓦上,在宽阔无人的城墙上,在三千年文化与历史的脉搏里,在月华如练的夜色中,席地而卧,和这座曾经记载了民族命运数度惊变的古老城市一起,沉入万古的梦乡,忘却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