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简史:唐朝的几个皇帝

唐朝简史:唐朝有几个皇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690-705年),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唐朝简史

(618年-907年)

唐王李渊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抗炀帝暴政。灭隋后,改国号为唐。

太宗李世民为唐高祖李渊之次子、在位其间,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个性懦弱,皇后武(明空:二字合一字,上下结构,念:zhao)专政。

经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后后改国号为周,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则天皇帝。

后经中宗李显(二次继位,复唐国号)、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二次继位)、玄宗李隆基、肃守李亨、代宗李豫、德帝李适(念:kuo)、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帝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cui)、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木兄: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chu)。【点击_查看原文>>>】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皇帝排序

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649年即位,在位34年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则天皇帝(624-705)690年即位,在位15年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

中宗李显(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李隆基,“开元盛世”。但后期,因“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注:肃宗李亨(711-762)——懿宗李温(833-873)间省略,可查看原文详细介绍】

僖宗李儇(862-888)873年即位,在位15年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888年即位,在位15年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点击_查看原文>>>】

唐朝如何建立?唐朝第一个皇帝是谁?

唐朝的建立者是隋朝的大将、太原留守李渊。李渊在618年,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战争的浪涛声中偷偷地建立了唐朝。趁人不备,一下夺取了长安,他就是充分利用隋朝和农民起义军这种鹬蚌相争的形势,迅速建立了唐朝。唐朝建立以后到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时期,从618年到628年,灭掉了割据诸方势力,完成统一,历时十年的时间。

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建立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出身贵族。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与丞相并列的中央高级官员),李渊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隋炀帝的母亲。所以说,李渊不但是贵族,还是隋朝的皇亲呢!他继承了祖上的爵位,称为唐国公。

公元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被派去镇压农民起义。虽然打过几次胜仗,但农民起义队伍越来越强大,隋王朝眼看快土崩瓦解,他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起后路来。
唐朝简史:唐朝的几个皇帝

李渊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最有才华、胆识。当时太原北面的突厥多次来犯,李渊出兵抵抗,连吃几个败仗,正在担心让隋炀帝知道了,追究起责任来,那可怎么办。在封建社会,反抗朝廷被视作大逆不道的首恶,会遭致灭门之灾,即使亲如父子,彼此也不敢轻易道破。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李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李世民才抓住机会,劝父亲起兵反隋。



······

隋炀帝吓得低下了头,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便解下巾带交给看押他的卫士。

公元年,李渊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勒死的消息后,便把杨侑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历史上称他为唐高祖。

隋炀帝虽然死了,但东都洛阳还在隋炀帝的孙子杨侗和大臣王世充手中。王世充拥立杨侗为皇帝,即隋越王,仍打着隋朝的旗号,继续与起义军为敌。

王世充打败了李密统帅的瓦岗军后,就把杨侗废了,自己当皇帝,国号为郑。这时,窦建德也自立为帝,国号叫夏。他们都是刚建立起来的唐朝的强大对手。

李渊派李世民等先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直到公元623年,才使唐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结束。【点击_查看原文>>>】

唐朝在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点击_查看原文>>>】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点击_查看原文>>>】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本名二女,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豆蔻年华,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注6]。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点击_查看原文>>>】

唐朝亡国之君: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温毒死。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唐朝亡国之君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接著又废哀帝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唐哀帝也在被废后次年,即开平二年(908年),被朱温毒死。何太后(唐昭宗皇后)也被杀。李祝死后最初由朱全忠加封的谥号为“哀皇帝”,后唐庄宗时改谥为“昭宣光烈孝皇帝”,议庙号为“景宗”。



哀帝,名李拀(公元892-908年),原名祚(一作祥)。唐昭宗第九子。朱温杀昭宗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为朱温废黜后毒死,终年17岁,葬于温陵(今山东省菏泽县内)。

唐哀帝:傀儡皇帝

唐哀帝李拀,曾封为辉王,朱温于公元904年8月杀昭宗后,于同月丙午日立他为帝。李拀即位时,年仅13岁,由朱温专权,不敢改年号,沿用昭宗年号“天佑”。公元907年,朱温大杀唐宗室,又杀死何太后,四月甲子日,朱温逼迫李拀退位,废封他为济阴王,押解到曹州(今山东省曹县)居住,派兵监守。公元908年2月,朱温派人赶到曹州毒死了李拀。李拀死后谥号为哀帝,后唐明宗追谥他为昭宣帝。唐朝灭亡。唐哀帝当国,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决策。他即位以后甚至都没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佑”年号。然而,不幸的是,天不佑唐,大唐帝国近300年的基业注定要在他手里倒塌了。【点击_查看原文>>>】

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中,安指安禄山;史指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二人先后发动叛乱,搅得中原大地民生凋敝。

安史之乱起于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结束于763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前后近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过程:玄宗晚年,也就是天宝年间,已经失去了开元年间的进取心,朝政腐败,任用奸臣,如李林辅,杨国忠等人.结果导致军阀拥兵自重.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乘中原地区兵力空虚,发动了叛乱。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随着长安的失守,玄宗逃亡蜀中,急忙让位于太子,于是呼唐肃宗即位,继续指挥唐军平定叛乱的战争,由于安禄山的叛乱不得人心,且自身好享乐,没两年,他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毕竟不如其父,即位之后,屡战不胜.败退邺城.不料被其部将史思明所杀.

史思明继承了叛军的军队,继续发动叛乱.可是他犯了和安禄山一样的错误,不喜长子,喜幼子.结果他和安一样,被儿子所杀,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继任大燕皇帝,由于史朝义杀父不被其他叛军拥戴,结果叛军内部纷争,屡被唐军所败.,直到763年,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点击_查看原文>>>】

唐朝历史文化:唐朝如何由盛转衰?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一直到现在,一些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中国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唐朝前期(自建立至开元年间),出现了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几代开明君主。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承前启后促进了唐朝的发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袭了隋制,并逐步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师”和“三公”,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力量。同时,更加完备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它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另外,为了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合作,太宗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使土蕃与大唐关系进一步密切。此外,在我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也成为当时中原对外发展的重要通道,对改善对外关系与相互间的经济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没有内忧外患,唐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朝自太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平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点击_查看原文>>>】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政权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公元八零六年,宪宗(806-821年在位)刘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死于公元八二八年二月,次年,穆宗即位。公元九零七年,曾为黄巢部下后归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称帝,建立了梁王朝,至此李唐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朝后期,由于北方的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逐渐成为唐朝的经济中心。与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经济中手工业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的手工业,是在前代的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造船、铸造、丝织业而言,在技术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随着手工业的进步与提高,使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新兴城市大多以商业为主,如洪州、苏州都是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晚唐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为著名。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的现实。【点击_查看原文>>>】

唐朝如何灭亡?唐朝覆灭原因分析

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激增。当时众多在平叛过程中立有战功的将领需要封赏,于是朝廷任命了一批节度使。这样委任的节度使很多,以致“方镇相望于内地”。同时一些已经归顺的安史旧将需要安置。朝廷担心他们降而复叛、战端重开,因而对他们采取了姑息政策,拿出河朔三镇(即黄河以北三镇,包括魏博、成德、幽州)安置他们,任其为节度使。将这些反覆乱臣、悍将安插在朝廷鞭长莫及的河朔三镇,并委以节度使重任,后患无穷,种下了日后长期动乱的祸根。

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

朝廷姑息养“藩”

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藩镇也指节度使等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

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制约,朝廷失控。唐初藩镇仅仅掌管所属地区军队(不是全部)。朝廷另委刺史掌管行政,兼管一部分军队;同时委派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分别负责考察官吏,视察战乱或受灾地区,管理财政,主持屯田,调运粮食等。不久,按察、安抚、度支、营田、转运各使,都由节度使兼任;不但如此,节度使还管辖所属各州刺史。于是,境内全部军队都归节度使掌握,并握有政权、财权等各项权力。他们在境内任意扩充军队,任命官吏,征收赋税。不向朝廷报户口,不让朝廷在其辖区委派官吏,征收赋税。河朔三镇迅速坐大,拥有跟朝廷抗衡的实力。······唐德宗等帝王对藩镇实行姑息政策,将包袱和矛盾留给后代,以致问题越积越多,积重难返。【点击_查看原文>>>】



朝廷对叛乱藩镇的短暂胜利

公元805年即位的唐宪宗是唐朝后期难得的一位“刚明果断”的皇帝。甫登基,即发愤削平反叛的藩镇。他重用和依靠杜黄裳、李吉甫、裴垍、李绛、裴度等大臣和谋士,不为各种反对意见所动,凭藉稍稍充裕的财力,讨伐反叛的藩镇。

宪宗元和二年(807),天下方镇共有48个,其中15个不向朝廷报户口,不上缴税收。朝廷控制的税户仅144万户,比玄宗天宝年间减少3/4。天下军队由朝廷提供给养的,计有83万多,比天宝时增加1/3。每两户人家得供养一个士兵。在唐朝中后期,朝廷能控制这么多税户,还算是好的。唐宪宗就是凭藉这点财力,开始平叛。【点击_查看原文>>>】

强藩结束唐朝统治

宪宗之后的穆宗和敬宗都是酒色之徒,无心处理政务。从此,朝政江河日下。专权的宦官随意一次次废立皇帝,甚至毒杀皇帝。朝廷听任几个宦官胡作非为,既没有心思又没有力量跟越来越强大的藩镇相抗衡。朝廷平定淮西等镇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很快就丢失了。

穆宗时,宰相们没有远见,处置藩镇失策。当时,幽州节度使刘总打算归朝,出发前,将军中素有异志者朱克融等,遣送至朝廷,请朝廷妥为处置,以绝后患。朝廷本宜宠以虚位,不给实权,或移于他方,控制起来,总之不要放虎归山。宰相崔植、杜元颖等均为庸才,对朱克融等人不能妥善处理,反而让其回到幽州,导致幽州再失。至昭宗时,朱全忠、李茂贞等藩镇势力强大到足以左右朝廷。“南司”(朝中文武官员)、“北司”(宦官)分别依附于强有力的藩镇,他们不再听命于皇帝,而是唯强藩马首是瞻。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藩之间还演出了抢夺天子的闹剧。

结束唐朝近300年统治的,正是藩镇。【点击_查看原文>>>】

总结:唐朝的灭亡留给后代的教训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新唐书》认为,藩镇日趋强大,唐王朝日益衰败,并终于被灭亡,是朝廷决策重大失误的必然结果,也是唐朝军事制度败坏的必然结果。《新唐书·兵志》曰:唐朝中期以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

······

唐朝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的历史,留给后代的教训起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军队应由中央政权直接地、牢牢地控制,不能变成将领的私人军队,不能变成将领的亲兵。

第二,将领的权力不能过大,不能大到朝廷失去控制的地步。不能把军权以外的行政、财政等权都交给将领,让他们私自任免文武官吏、征收赋税,任意扩充军队。若把这些权力都交给他们,他们便有了搞独立王国的资本。到时朝廷想制约他们,也无能为力了。《新唐书》说得好:藩镇“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于是,“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朝廷举措失当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



第三,将领跟军队,应有合有分。不要一支军队始终归一位将领统领,一位将领始终掌握那一支军队。将领在一地也不能呆得过久。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将帅,将领应按一定年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队之间流动。使其无法拥兵自重,无法为了自己的私利跟军队结合起来,将其变成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第四,要慎择将帅。在委任将帅问题上,就是要实行“疑人不用”。不能委派不可靠的人镇守一方,独挡一面。唐朝用安史旧将担任节度使,以致河北三镇不再为朝廷所有,教训太惨痛了。

第五,朝廷要掌握军事将领的任免权,此权不能假人,不能旁落。要做到不管什么人,不管他是节度使还是经略使,一纸命令就能将其调动,或将其免职。

第六,军事将领也要有监督。但唐朝中后期用宦官作监军,却是大大的失策。作为监军的宦官,很快就为藩镇所收买,为藩镇割据推波助澜。文武官员参用,以文制武,或者不失为古代的一个可行的方法。

北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吸取了藩镇乱唐、亡唐,以及五代藩镇割据为害国家的教训,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终于结束了中唐以来200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点击_查看原文>>>】

解疑:历史上为何有“脏唐”之说?

脏唐乱宋。是后人对这两个封建社会最顶峰时期的朝代的总结。宋之乱,暂且不去说它,那是男人之间玩权术、打仗的事,唐朝的脏,倒是很有些说头的,因为历来有女人误国的说法,到了唐朝,这种论调随着帝王制达到鼎盛时期,也被呼吁到最高潮。

为何有“脏唐”之说?这是唐朝皇室热衷异辈乱伦婚,性关系如此混乱,所以后世才有“脏唐”之说。

像这种异辈婚姻在当今被斥为乱伦,而在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王朝,异辈通婚现象却很普遍,尤以皇族内部最为突出。翻看新旧《唐书》,随便就可以捡出不少这样的事例:如唐太宗曾娶大臣徐坚的长姑为妃,而唐高宗则娶其次姑为妃,父子俩分娶姐妹俩,父子关系变成了连襟关系。还有唐高宗娶太宗之妃武则天为后和唐玄宗娶儿子寿王之妃杨玉环为妃。前者是儿子娶庶母,后者是公公娶儿媳妇。唐肃宗的外孙女嫁与肃宗曾孙顺宗皇帝,妇比夫高一辈。唐代宗外孙女郭氏嫁与代宗曾孙宪宗皇帝并被立为后,也属于此类情形。性关系如此混乱,所以后世才有“脏唐”之说。



皇家之所以热衷于异辈婚姻,除唐朝皇族传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异辈婚遗风外,还与自身受鲜卑化程度影响深厚的原因有关,而最主要的则是要通过政治联姻,以婚姻的形式寻求政治势力的平衡。

皇家娶妻如此,皇家嫁女亦如此。例子又是不胜枚举:

除太宗女东阳公主下嫁高履行外,同样的道理,她的妹妹新城公主又下嫁给了长孙诠,而长孙诠是长孙皇后的堂弟,这样新城公主则是嫁给了自己的舅舅;玄宗之女太华公主下嫁给了杨奇,太华公主死后,万春公主又嫁之,而杨奇是玄宗妃杨玉环的堂兄,显然他比太华公主和万春公主姐妹俩高一辈;德宗女郑国穆公主下嫁张茂宗,而顺宗女襄阳公主又下嫁茂宗之弟张克礼,兄弟俩娶了姑侄俩;中宗女安定公主下嫁韦濯,而韦濯是中宗皇后韦氏的从祖弟,是堂甥女嫁给了堂舅舅。

辈分如此混乱不堪,令人眼花缭乱,无法称呼不说,还增加了我们读史的难度,简直就像数学试题一样的艰涩。不过,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政治婚姻的影子,皇帝与之联姻之家无不都是当时的权贵勋臣。

公主既然是皇帝的女儿,待遇仪仗、言行举止,乃至人生命运,自然都紧紧地与皇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她们没有自己的好恶,支配不了自己的命运,在享受皇家富贵尊严的同时,也分担着皇家的政治风险,有时更不得不成为皇室利益的祭品。【点击_查看原文>>>】

结语

唐高祖李渊:创世之雄,能识时务。唐太宗李世民:少年英才、文治武功、知人善任。唐高宗李治,有文人气质。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唐睿宗李旦,无权之人。唐中宗李显,三次让出帝位很会忍。唐玄宗李隆基,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亨,平叛安史之乱功不可没。唐代宗李豫,窝囊。唐宪宗李纯,奋发有为,乱世中创造“元和中兴”。……唐昭宗李晔有志向,但无力回天了。唐哀帝李拀,末代皇帝,结局凄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5040.html

更多阅读

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刮痧后注意事项

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项——简介刮痧是传统的中 医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改善体质,强体健身,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但是刮痧需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项——工具/原料刮痧板 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

李乐山: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文/李乐山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教授(一)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之——文化断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社会群体行动方式。例如,追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抗灾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花钱方

公司发放高利贷的几个违法操作方式 高利贷违法

民盟杨毅信息2012046号公司发放高利贷的几个违法操作方式温州宁波泉州厦门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连续曝光非法吸储和放贷导致崩盘,造成一定社会问题的情况,笔者近期也办理了一些以正常“民间借贷”名义,从事非法吸储和发放高利贷的违法

转载 从网上找的几个学习服装裁剪的网址

原文地址:从网上找的几个学习服装裁剪的网址作者:甘露http://www.vivifz.cn/video/index.php/video/index/269/series/1/plid/24裤子裁剪制作http://www.efv.com.cn/list.php?catid=35&deep=2&typeid=607&page=1郑嵘服装

声明:《唐朝简史:唐朝的几个皇帝》为网友拂袖君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