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盼康复,贫穷思富有,此乃人之常情。不过人们往往在富有和金钱之间画上一个等号。殊不知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富有莫过于知识,贫穷莫过于愚蠢”(阿拉伯谚语)。
马克思刚刚转向共产主义者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无产者不仅要摆脱物质贫困,而且要摆脱精神贫困,他把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视为向共产主义过度的必要条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私有制给无产者不仅带来物质的贫困,而且造成精神的贫困。无产者过着悲惨的非人的生活,成为非人,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变这种处境。需要成为一种人,富有的人,即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的人,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的生活的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占有货币和商品的数量成了富有的尺度。货币是交往的目的和手段。它犹如万能之物,有形之神。谁的货币越多,谁的力量就越大。它能使人和自然的一切性质与特征混淆、颠倒,能化冰炭为胶漆,使仇敌互相亲吻。
资产者为了发财致富,谋取暴利,不仅把无产者的生活条件压到最低限度,而且把热心公益、同情、信任、忠诚、友爱这些精神美德都给“节约”掉了。结果,损人利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暗算等等,便成了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社会陷于道德堕落,精神空虚。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最大的财富是富有的人。
精神富有是无价之宝,是无限的财富,随着人的智力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将大大提高,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将充分涌现。
精神财富还包括远大理想和信念,高尚的道德和精神。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不会满足于直接的片面的物质享受。
吸烟、饮酒、吃饭已经不是联合或联络的手段。以交往为目的的叙谈已经足够了。人与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不是空话,而是真情。马克思在觉悟的工人身上看到了人类崇高的精神之光。
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集体主义、公而忘私、互相信任、真诚友爱蔚然成风的社会。共产主义带给人类的将是物质和精神的全面的富有,把非人变成人,把非人的社会变成真正符合人的本质的理想社会。
愿我们国家在逐步实现物质富有的同时,使精神也富有起来,这也将是对马克思所开创的人类解放事业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