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写日记的人
──雷锋、鲁迅、韩锋都是写日记的,结果是不同的
日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众多的名人传记材料都来源于他们的日记。
本人孤漏寡闻,对名人的日记所见所读不多。
有学者说:古今中外,出版名人日记比比皆是。如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日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日记,中国的文化名人鲁迅、胡适、周作人、徐志摩、郑振铎的日记,前些日子还有人讲过蒋介石的日记。
年轻时只读过雷锋日记中的只言片语;文革中一目十行地翻阅过鲁迅日记,除了记帐没有多少可读性;去年网上有局长日记挺红火,因为在北京当局长的人太多了,唱歌跳舞都有数不清的局级干部,一个在宜宾市卖烟的局长怎能翻起大浪,直到有报纸提出要把韩锋局长日记做为反腐的反面教材后,我才有所关注。
雷锋日记:
几乎每一篇,都充满着“革命”的崇高的语言,记录自己的崇高和伟大,是经久不衰的教材。
雷锋生于1940年12月18日原名正兴。
雷锋1960年1月入伍,62年8月15日亡。
一个普通的军人,在一次自己也有责任的事故中遇难,这本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有位社会学教授说:雷锋在这次意外事故中,负有重大责任,他让没有驾照的学徒倒车,自己在车后指挥,汽车撞倒了电线杆,砸中了雷锋,雷锋因伤势过重而“牺牲”。这样的事情,应该作为责任事故予以通报批评,使其它人吸引教训。但宣传部门将丧事办成喜事。
雷锋在极短的时间里做了数百件好事,从不留名都写进日记里!拍了300多张相片……可全世界都知道了!
我没敢怀疑雷峰日记的真实性,但我觉得雷峰是个天纵英才。他在1961年6月7日写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这位只读过小学的人能写出一串富有诗意排比句,令我五体投地,自叹不如!
雷锋服役时间2年8个月。
雷锋每月6至8元津贴,“雷锋的生活很简朴,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好扩充他的"小图书馆",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
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陈列有雷锋曾戴过的瑞士名表“英纳格”,工作人员说,新增加的这幅照片上雷锋戴的就是这块手表。
不知这165元的英纳格手表怎么买来的,捐款还动不动一百两百的。雷锋同志还有皮夹克,自费照了数十张照片。
有人把雷锋在这期间做好事四处捐钱等开销花费都加在一起,发现金额总数已经超过了雷锋这2年8个月的薪水总和。例如: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100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这位妇女买了车票。他只在部队2年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合计收入只有256元,仅他的一小部分事迹就已经支出三百多元。2001年还报道过雷锋在抚顺某储蓄所存款100元,雷锋捐款加存款有400元左右,另外雷锋生前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时罕见的奢侈品,包括当时在天安门前照的相,似乎消费很超前,钱从哪里来的?难道精神真能变物质?
雷锋似乎是提前步入小康的人。
1963年3月5日,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每年3月5日这一天,便成了例行的雷锋纪念日。
领袖的题词只有七个字,到底向雷锋同志学什么?领袖没有明说。
在48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不管雷锋日记中写了什么,雷锋精神与时俱进,常学常新。
1966年的文革红卫兵们大都以好战士自居……
在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并题词的人中,有的被一张大字报打倒了;一个“做好战士”的人折戟沉沙了……
文革后,一批口是心非的高官们和伪君子们进了监狱。
当今,社会上一些官员们的道德伦丧、世风日下,潜规则的盛行,已经向学雷锋的组织者提出了新的、更加有效的内容……
听说《雷锋全集》出版了,“收录了雷锋330余篇日记、眉批、小说、散文、讲话、书信、赠言等,近20万字,很多珍贵资料都是首次面世。”看来诺贝尔文学奖有希望了!
但是,希望能看到一个真实的雷锋。
鲁迅日记:
死了之后被一个叫陈明远的人在牛棚里写出了《鲁迅一生挣多少钱》
鲁迅在《华盖集》《马上日记》中写道:
“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样日记的人们很不少。假使写的人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会印出;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味,因为他写的时候不像做《内感篇》外冒篇似的须摆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的面目来。我想,这是日记的正宗嫡派。
我的日记却不是那样。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无所谓面目,更无所谓真假。”
在“史无前例”的时代,25岁的陈明远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仅15元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头戴资修反的“帽子”人拉犁、干牛马活之余,还是改不掉老九的臭毛病:一到休息时瞪着双眼就想看书。当时只准学马列。幸好农场还有一套《鲁迅全集》,这是作为革命文献发下来给群众轮流自学的。这个“专政对象”,自学《鲁迅日记》。
在沉沉的两大册25本日记,厚厚的千余页。那是多么枯燥、琐碎、繁复、乏味的流水账啊!记得鲁迅自己描述过:“我的日记…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例如:二月二日晴,得A信;B来。三月三日雨,收C校薪水X圆…尤其是…薪水,收到何年何月的几成几了,零零星星,总是记不清楚,必须有一笔账,以便检查……”但是,旗手的胀,当不能算作“变天账”罢。
陈明远写道:百无聊赖之际想:好罢,我正好是学数学出身的,就来查查鲁迅的账罢。“中国文化人经济状况”的自选研究课题,原来是这样开始的。
我庆幸“十年浩劫”没有白过,收获之一就是算清了鲁我在牛棚里算清了鲁迅一生的经济账目,才睁开眼睛看清——
陈明远写道: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多少夜晚在牛棚暗淡的灯光下,透过一千多页密密麻麻的银钱账目的草算,我解读了鲁迅和钱的纽带。
鲁迅一生总收入相当于今392万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间阶层”即社会中坚。他受之无愧。从“而立之年”以后的24年间,平均每年16万多元、每月9千—2万元的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
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
[附注]此文中的“今人民币”乃是20世纪90年代中的人民币币值]
摘自1999年12月7日《文汇报》
鲁迅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鲁迅全集第一卷161页“娜拉走后怎样”1923年)
韩锋局长日记:网络时代的产物
2月15日北京日报的“检察官在线”发表署名文章《节日腐败礼品与权力的“邂逅”》文中指出五条提高反腐工作效率,其中指出“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如爆光“红极一时的”日记门局长韩锋因犯受贿罪被法院一审判决其有期徒刑13年,罚没个人财产10万元,追缴赃款69.5万元”。
上网搜索“韩锋局长日记”结果有数万条。大体脉络如下:
2010年2月初韩锋“香艳日记”在小范围传播
2010年2月22日韩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停职调查
2010年2月28日韩锋“香艳日记”在网络上发酵
2010年3月1日官方宣布纪检部门对韩锋立案调查
2010年3月9日韩锋被移交南宁市检察院立案调查
2010年3月13日广西自治区检察院批准对韩锋进行逮捕
有介绍说:
2010新年刚过,沉寂的中国文坛终于被一枚重型炮弹震撼得山摇地动了,一部出自于业余作者之手的《烟草局长的日记》,就是这枚重型炮弹。无论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文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这部作品的问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而这部作品的出品形式,既改写了文学作品既往的依赖于纸质媒体而生存的状态,创造了电子新技术时代的文学传播的一个神话;同时,也终结了一个神话,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时代已经死亡。
广西来宾烟草专卖局局长韩锋用日记记录了官场原生态,不过就是吃喝玩乐和收人钱财,局长日记,勾画出一个生动的、完整的局长的形象:
年收入20万元以上
在局长145篇日记,记载韩锋在不到5个月时间里,玩女人15次;公款喝酒、吃饭89次;陪夫人28次;在家22天;学习、开会33次;受贿两瓶茅台,两条烟,62000元钱。
通过阅读日记,看出韩锋是个典型的“家里红旗不倒,在外彩旗飘飘”的腐败官员:他周末、周日基本陪夫人,其他日子:喝酒、吃饭,玩女人,开会、游名胜古迹……
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他爱家,爱儿子、夫人,爱自己的老父亲;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他又是个玩弄女人的老手:他一面和多个女性交往,一面又继续勾搭别的女人……
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他受贿没有一点负罪感,没有一点压力;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他除了在家休息,工作日基本上每天都陪人吃饭、喝酒、唱歌……
通过“局长日记”,我们不难看出有些贪腐没有记……看来他懂得有些事只能做,不能写!
我只看了一眼2008年3月24日—5月28日韩锋在北京党校深造日记,不敢想象如此机密为什么能发在网上?
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韩锋,没有学习雷锋同志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是继承了雷锋同志爱写日记的习惯。结果,这个日记让他一时间成了全国瞩目的人物,让他失去了头顶的官帽,再也不能写出这样“香艳”的日记了。
有人总结:纵观韩某“日记门”事件,他犯了如下几种致命性错误:
一、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和情妇上床虽然不犯法不判刑,但总不该写在日记上,更不该写的超越西门庆和潘金莲。
二、写了日记也不要紧,要命的是没有妥善的保管。在网络时代给予了部分网民又一次娱乐盛宴。也给另一些有情妇又喜欢写日记的长官们一些警告,就像南京周久耕因为一包香烟被查开始流行“裸烟”一样,上演又一场既讽刺又悲哀的闹剧……
三个人,三本日记,都是写日记的,咋差别就那么的大呢?
日记,本是抒发心灵之声、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激发情感、挥洒情感的对象。没想到三本日记却有三种不同的附加功能!
图片来自百度,特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