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北部“中国村”探秘 泰国性产业探秘

本文出自网易论坛 作者:远程导弹

引言

第一节 独闯美斯乐

一、缘起

二、独闯美斯乐

三、新生旅馆

四、海峡两岸二男三女的华人聚会

第二节 93师:国军——孤军——残军——自卫队
泰国北部“中国村”探秘 泰国性产业探秘

一、走进文史馆

二、从国军到孤军

三、从孤军到残军

四、从残军到自卫队

第三节 罂粟花开红艳艳——“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

第四节 93师和美斯乐的灵魂——段希文

第五节 理不清台湾情,斩不断中国结

第六节 美斯乐的中国情结

第七节 诗情画意的美斯乐

引言

提起“金三角”,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孤军93师在这里开创了军队护毒的先例,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引发了这里群枭争雄,血雨腥风的战争风云,使这里逐渐成为世人闻风色变的“魔鬼金三角”。

而在风云际会,火拼厮杀的动荡变幻中,“美斯乐”这个隐藏在泰国北部深山密林中的小山村,不仅成为吒咤金三角的93师后期的指挥中心和训练基地,也成为现在93师老军人及其后裔栖居的“中国村”。

第一节 独闯美斯乐

一、 缘起

我知道美斯乐,也只是3个多月前的事。那是2009年春节我跟团游泰国,于1月24日下午来到位于芭堤雅的泰北民族村。

聪明的泰国人为了让中国游客免于舟车劳顿,把位于900公里之外的美斯乐的文史馆、“金三角”的鸦片博物馆和清迈的93师博物馆的馆藏内容揉合在一起,在芭堤雅仿建了一个“泰北民族村”,据说大毒枭坤沙也出了资。

在民族村,我听了讲解员的介绍,观看了反映93师的电影纪录片,参观了文史馆、武器馆和鸦片博物馆,特别是看到他们刷在茅屋墙壁上的“还我国藉”4个大字时,心情变得十分沉重。

这4个大字,既反映了他们对失去祖国的悲愤和流落异国他乡的无奈,也反映出作为炎黄子孙,他们有一颗执着的中国心。

日月如梭,星换斗移。50多年过去,93师老兵和后裔多达数十万人,主要散居在泰北山区,形成近百个“中国村”,其中仅美斯乐村就达13000余人。

他们虽已身入泰籍,但心依然是中国心。诚如歌里唱的:“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他们说的是中国话,吃的是大米饭,过的是中国传统节,唱的是中国歌,就是死了,墓碑也是朝向北方。

在泰北众多的“中国村”中,美斯乐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几十年来,他们逐步弃武务农,开荒种茶,原来满山遍野的罂粟花已被绿油油的茶山和千树万树樱花开的美景所代替。他们在融入泰国社会中延续着中国文化,将一片荒山野岭开发成兼具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美斯乐的变迁,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光这个诗情画意的村名就令人向往。我当时就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再来泰国,我一定要去美斯乐。

因此,当我准备4月份自助游东南亚时,美斯乐自然成为我的必到之地。

日月如梭,星换斗移。50多年过去,93师老兵和后裔多达数十万人,主要散居在泰北山区,形成近百个“中国村”,其中仅美斯乐村就达13000余人。

他们虽已身入泰籍,但心依然是中国心。诚如歌里唱的:“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他们说的是中国话,吃的是大米饭,过的是中国传统节,唱的是中国歌,就是死了,墓碑也是朝向北方。

位于泰国芭堤雅的泰北民族村。2009年1月24日我来到这里,知道了93师和美乐村,激起我想实地到泰北看看的念头。当年刷在茅屋墙壁上的“还我国藉”4个大字,既反映了他们对失去祖国的悲愤和流落异国他乡的无奈,也反映出作为炎黄子孙,他们有一颗执着的中国心。

1950年至1991年,93师靠着枪杆子为争取生存而战,并于1961年在美斯乐建立起大本营。1992年以后,93师放下枪杆子 ,拿起锄把子,完成了军人向平民的过渡。图为美斯乐40多年的变化图。1980年上任的93师最后一任指挥官雷雨田将军,他现仍在美斯乐。

二、 独闯美斯乐

2009年5月9日上午11点,我从金三角(Goiden Triangle) 回到泰缅边境城市美塞(Mae Sai),赶在12点之前在宾馆退了房,背上背包前往下一个目标——美斯乐(Mae Salong)。

12点不到,我背着大包找车去美斯乐(Mae Salong),由于美塞(Mae Sai)没有去美斯乐的直达车,加上我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行,从一开始就使这趟旅行显得不顺。

我问了几个路人包括一位宋条车(Songtiao)司机,都不知道怎么坐车去美斯乐。这下我急了,“有问题,找警察”,我特地去找了交警。还是交警熟悉,把我带到不远处的宋条车停靠点,并把我交给一个司机,叮嘱他负责把我交给下一站的司机。

我先坐宋条车到回海(Huakra)。到了回海,宋条车司机直接把我“移交”给到巴山(Passang) 的宋条车司机。

下午1点10分,车到巴山,我又被“移交”给到美斯乐的司机。不过这次就没有那么顺当了,宋条车要凑到8个人(每人50B)才会去美斯乐或者包车(400B)。我一看时间还早,就在对面集贸市场里的摊点吃了面。

一直等到下午3点,除了我之外,居然没有一个要去美斯乐的乘客,我又开始慌了。忙问司机怎么办。司机本身是巴山的,并不非要上美斯乐。他提出要不我包车上山,要不就坐到特泰(Thoe Thai) 的车在途中下车,我提出那就坐到特泰的车。

这个司机是个好人,怕我弄不清楚,特地为我画了一张示意图,再三说途中经过一个检查站时一定要下车,到那里再求助警察。同时把我带到去特泰的车前,叮嘱司机到时提醒我。

下午3点多,我坐上到特泰的宋条车,车出巴山不久就开始爬山,钻入群山密林之中,在翻越一座座山峦后到了一个三岔路口,路边有用沙包修筑的工事,上十个警察站在那里。我知道检查站到了,于是背起我的背包准备下车,司机这时也停了车。

我后来才知道,这个三岔路口是泰国很有名的一个缉毒检查站。从巴山上来的路在这里分岔,一条通往美斯乐,另一条通往特泰也就是满星叠,那里是当年大毒枭坤沙经营了十几年的大本营。

下车后,我向警察说明了来意,警察查验了我的护照,很快为我拦下一部小货车。我坐在车厢内向美斯乐进发,一颗忐忑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美斯乐海拔1350米,由泰国政府修筑的一条长13公里蜿蜒的柏油公路与外界相连(我下山时走的是另一条公路,那是台湾为美斯乐修筑的柏油路)。虽说这时是泰国的最热月又是一天中是热的时候,但嗖嗖的凉风吹得我十分爽快。我掏出相机拍摄着路边的美景,公路两侧山岭连绵起伏,树木葱葱郁郁,一望无际的原始植被让我忍不住连连惊叹。

过了半个小时,一片片茶山和一栋栋贴着对联的房屋从我眼前掠过,我知道,美斯乐快要到了。下午4点20分,司机停下车来,我到了美斯乐的中央山庄旅社。

美斯乐,我来了。

2009年5月9日上午11点,我从泰国的边境城市美塞出发,前往美斯乐。



在警察的帮助下,我搭乘便车前往美斯乐。 处于高山之颠的美斯乐进入我的眼帘。

满山的茶香扑面而来,这是美斯乐的特色之一。



下午4点20分,我到了美斯乐的中央山庄旅社。从这里前行,前往美斯乐的新生旅馆。



三、新生旅馆

一进入美斯乐,我就被那种强烈的中国味所包围,让我这个在国外晃荡近一个月的人有了回家的感觉。在这里,我再也不用说连我自已听着也别扭的鸟语了,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中国饭菜了。

我一进入中央山庄,前台的漂亮小妹就用纯正的普通话为我介绍,并带我看了客房。当我知道所有房间都在500B以上时,我问附近有没有便宜的背包客旅馆。本来同行是冤家,但我在这里看不出来,小妹热情带我出店,让我往前走100米,前面就有一个外墙是红色的背包客旅馆。

我背着大包慢悠悠地朝前走,欣赏着马路两边的中国式民居,甚至停下来端详贴着的对联。当我看到前面一栋中国红屋时,我知道我要找的背包客旅馆到了。

这个旅馆就是赫赫有名的“新生旅馆”(Shin Sane Guest House),深受鬼佬鬼妹和台湾客的青睐。接待我的是一个普通话说得不太好的泰国中年男子,他带着我穿过长满鲜花的拱门,来到屋后的山坡上,这里散落着七、八栋别墅式的屋子。其实一栋屋子就只有一个房间,与马尔代夫海边那种茅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浪漫情调让游客尚未入住就喜欢上了。

我走进硕果仅存的一栋别墅,一张宽大的双人床足够我在床上打滚,里面设施齐全,热水全天供应,虽不高档但很实用,唯一不足的是只有电扇。中年男子指着床上叠着的两床棉被说:其实我们这里连电扇也不太用的。

呵呵,我明白了。我现在是在高山之颠的美斯乐,而不是在热浪滚滚的普吉岛,既使在最热月,这里也是凉风习习。看来,这个被泰国人誉为“春城”的美斯乐并非虚言。

当我得知这栋屋子只要200B一晚时,着实吓了一跳,如此便宜的价格的确物超所值,我连忙住了下来,生怕后到的游客给抢了。听这个中年泰国人说,现在这里是淡季,除了前面楼房不带卫生间的房间住不满人外(那些房间一晚才50B,相当于人民币才10元钱,也是双人床),这些别墅难有空闲的时候,有的老外一住就是几个月,还有的是拖儿带女来这里住的。

安顿好住宿,我带着相机就出了门,这里瞧瞧,那里望望,感受着美斯乐那浓重的中国味。在路上,在民居,在商店,你听到的都是普通话或是我也能听懂的云南话,让我感觉又回到了云南。

美斯乐的背包客旅馆——新生旅馆。





山坡上散落着八、九栋别墅式的小屋。



四、海峡两岸二男三女的华人聚会

晚上7点,我回到旅馆点了一份辣味十足的菜梗炒肉,这种菜是菜饭是饭的中国餐是我的最爱,实在是吃腻了那种菜饭在一起的混合炒饭了。在我狼吞虎咽即将结束准备买单时,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一脸兴奋的样子。

这个中年人姓贺,台湾人,是这家旅馆的老板。他说这些年到他这个旅馆住宿的游客中,100个住客也难得有1个中国人,今天不知是什么好日子,一下子住下了4个中国人,让小店蓬荜生辉。因此,他想请我们4个人小叙一下,请赏光。

在国外近一个月的日子里,我接触不到几个中国人,天天说的都是半通不通的鸟语,本来就很苦闷,对于老板的美意,我焉能不从?

晚上出去散步到9点回来直接到餐厅,在皎洁的月光下,贺老板正和3个女孩聊得正欢。贺老板连忙为我们互相介绍。虽说我们来自台海两岸,能在异国他乡相逢也是一种缘份,那种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华夏情结,使我们成了自来熟。

3个如花似玉的女孩都是80后的单身白领,共同的爱好就是独自旅游。3个美女3朵花,容我一朵一朵介绍。

先说第一朵花。重庆的美女是相当出名的,来自重庆的小华天生丽质,小巧玲珑的身材穿着一身类似尼泊尔沙丽的衣服(她还真到过尼泊尔,当然楼主也去过),一条丝巾搭在肩上,纤纤小手时不时的把滑落下来的丝巾搭回肩上,可以想见在路上微风吹佛她那妩媚飘逸的样子。

小华辞职一个人跑出来已有3个多月了,在越南呆了1个月又在老挝这个穷国呆了2个月,之后从会晒来到泰北。她到美斯乐已有5天了,准备再呆10天左右。她准备在泰国呆2个月(不知她有什么高招能呆那么久,我的签证只能呆4个星期),从北到南把整个泰国全部玩遍然后去马来西亚新加坡再去印度。我问她什么时候回国,她说争取年底回国。

我的天呀,在国外还要呆七、八个月还叫“争取”早点回国?这个外表娇柔内心坚韧的旅游狂,我真服了她!

她是做景观设计的,她的老板在重庆急得跳脚,不断地在网上发E-mail请她回去上班,不过我们的美女反倒愤愤不平:“我是辞职出来的,你管得了吗?”

表完第一朵花,再说第二朵花。来自北京的小黄出国独自旅游已有1个多月了,她是请长假出来的,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然后进入泰国,到美斯乐也有3天了。

小黄身材高大,性格豪爽,一看就象北方人,但她出生在江西南昌,竟然和我是老乡(其实我是湖南人,只是工作在南昌)。她还真是北方人,其祖父是南下干部,南昌刚解放就已是副厅级,因此小黄算是高干之后。不过小黄对此不以为然,包括读高中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都是自已打拼过来的。

因此,她对家里人希望她早点成家安居乐业是满脸的不屑:我上大学找工作你们帮过我吗?我对吃住要求很低,化妆品也很少买,唯一的一点爱好就是喜欢旅游,要我现在成家?没门!我还没有玩够呢。

小黄原来准备在美斯乐最多呆一星期,现在碰到了小华,就准备再多呆些时候,美其名日多“休整”一下。果不其然,第二天晚上她们两个竟然在房里彻夜聊天,不知情的我看到她们早上七点就在外面洗漱(她们住的是50B一晚不带卫生间的),不由得赞美了一句:“真早呀”。她们笑了:“我们还没睡呢,吃了早餐去睡!”

我愕然:两个白昼颠倒的疯丫头就是这样“休整”的。

说完第二朵花,再说说第三朵花。亭亭玉立的小李来自台北,上穿紧身T恤,下着拖地长裙。她和我一样,也是今天来到美斯乐的,不过我是坐车过来,她是从清莱租了机车(摩托)上山的。正常情况下最多3小时可以到美斯乐,不幸的是她迷了路,花了6个小时一直到下午6点多才到。

可怜的小李一脸的疲惫写在佼嫩的脸上,不胜酒力的她在喝了红酒后更是昏昏欲睡,到了11点多钟实在撑不下去便告辞了。第二天7点多我在菜场碰到了她,她说去美乐寺看看后就准备骑机车下山,我叮嘱她不要开得太快,她点头称是。

小李去休息后,剩下我们二男二女,贺老板又开了第二瓶红酒,我们就着油炸松虫和芒果继续喝酒、抽烟、聊天。说到抽烟,我和贺老板自然是主力军,但小华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只有小黄偶尔优雅地点上一支,我们抽的是那种带有薄荷味的泰国烟。

说完三朵花,自然该说说请客的东家贺老板了。贺老板身材魁梧,相貌堂堂,长着一张男人想接近他女人想喜欢他的极有亲和力的娃娃脸,一笑居然还有酒窝。如果只是看长相,这老兄最多四十出头,可他自曝已经过五开始奔六了,让我和三个女孩都不敢相信。

看我们都不相信,这老兄喝了一大口红酒,点燃一支烟,开始痛说家史了。

老贺的父亲是93师的,母亲是1956年从云南跑过来的,1958年在美斯乐生下了他,之后又生下弟妹4个。由于台湾对93师的后代很有照顾,他的高中和大学都是在台湾读的,每个月还有生活费。大学毕业后他就留在台湾工作,在那里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他的弟妹4个除最小的在曼谷工作外都在台湾工作。

5年前,由于父亲病逝,作为老大,他不得不回到美斯乐子承父业,把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旅馆继续经营下去,为此还同他的太太离了婚。贺老板在美斯乐是孤身一人,女儿在加拿大读大学,今年毕业。

贺老板不但在台湾工作也在欧洲工作过,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接手这个旅馆后,他对旅馆外貌和内部设施进行了改造,配置了卫星电视和无线上网,设立了自已的网站,同时在住房餐饮价格上走低端路线,以吸引海外游客。5年来,他的经营思想和方法取得了成功,使这家并不起眼的旅馆在海外很有影响,旺季时只有通过网上预订才有可能拿到房间。

也许是受父辈的影响,这个游历过很多国家的贺老板没有到过一次大陆,早年在国外被人认为是中国人时,他会很愤怒,大声回答我是台湾人。现在不同了,他会主动说自已是中国人。他很关心两岸的动态,他为中国的强大和台海关系的改善而高兴,认为是给在国外的华人长了脸。在他的旅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几套中央台的节目。

在聊天中,我一再追问他为什么不去大陆看看,什么时候去大陆看看,他笑着说,我肯定会去的,真要去,就不是去一下,可能是几个月,多走走,多看看中国的壮丽风光。

我们就这么聊呀聊,聊个人经历,聊旅途见闻,聊两岸关系,聊婚姻,聊人生,聊女人,无轨电车开到哪算哪,就这么聊呀聊,一直聊到凌晨一点才尽兴而散。

第二天晚上继续开聊,只不过小华和小黄正在上网,加进聊天队伍的是美斯乐当地的93师后代,为我更进一步了解当年93师情况提供了更多的材料,我把这些材料充实到有关内容中,就不再另行阐述了。

集贸市场上,西红柿折算成人民币每斤1元,豆芽0、5元,猪肉12元,芒果最好的2、5元,差的1元。



第二节 93师:国军——孤军——残军——自卫队

一、走进文史馆

当我的目光停留在“义民”两字上时,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涩涌上心头。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此时此地,我为流浪在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负有一种沉甸甸的负疚感,我隐约体会到新生旅馆的贺老板至今一次也没有回大陆的原因所在。

走过牌坊约100米,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是一座仿台北故宫博物馆风格的建筑,由台湾援建,2002年3月开工建设,2003年7月峻工,2004年2月正式开馆。

文史馆坐北朝南,背后青山掩映。进入山门是三间房屋,正中是大殿,大殿正对的墙上是“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灵位,中间最大的三个灵位供奉的,分别是段希文将军、李文焕将军与刘绍汤烈士。文史馆两侧的配殿均为图片展览,西侧讲述了泰北孤军抗日战争以来的经历,东侧为讲述近30年美斯乐的发展变化。

在文史馆里,我呆了一个多小时,这里的图片和文字把我拉回到60年前,向我叙述那逝去的故事。



立于由台湾援建的公路边的文史馆牌坊。



二、国军变孤军

1950年元江战役后,国军第八军被解放军打得七零八落,其残部800余人随42师709团团长李国辉越过云南边境退入缅甸境内,在孟棒与中国抗日远征军的谭忠带领的26军278团残部会合,组建约1500人的93师,成为一支孤悬海外的孤军,此为孤军最早起源。8月,93师转入大其力,队伍扩充到3000多人,成为金三角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93师并非当时这支孤军的真正番号,而是因为抗战时中国远征军里有个93师屡打胜仗,在缅、泰两国影响极大,因此当地把中国军队统称为93师,包括这支孤军。

孤军的活动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为了建立一块“反攻大陆”的基地,1951年蒋派曾任国军第8军军长、中将李弥来领导这支孤军。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弥率部反攻云南,1951年4月至7月,曾攻占了边境的4个县。8月,在解放军的追击下,进入云南的93师退回缅甸。至1953年,李已将兵力扩充至18500余人。

93师的活动引起缅甸政府的注意。缅政府为维护主权,要求他们撤离缅甸,双方多次谈判无效。1953年3月,缅甸政府军向孤军发动进攻。战斗进行两个多月,最终以缅军的失败而告终,缅甸政府向联合国提出控诉。

与缅政府的军事冲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1953年4月23日,联合国通过第707号决议案,要求他们解除武装撤回台湾。在联合国监督下,从1953年11月至 1954年3月,李弥率7288人撤台。

但是,还有一部份留了下来。一方面,台湾方面不愿最后放弃这一基地;另一方面,93师很多官兵也不愿赴台,这些未撤台的孤军仍由台湾提拱补给。

1954 -1955年,缅甸政府军又对驻防在果敢特区的93师发动了攻势,蒋介石派柳元麟返缅指挥,这次战役再次以缅甸政府军的失败而告终。

93师在果敢特区作战的胜利,使孤军在缅甸再次站稳了脚根,队伍日益壮大。

孤军由大陆向缅甸的行进路线。



三、孤军变残军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万炮齐轰金门,使蒋介石极为恼怒,他加快了“反攻大陆” 的步伐。1959年3月,驻防缅甸的93师在金三角江拉地区重新编组,由柳元麟任总指挥,下辖5个军,总兵力3万余人,各军加强训练,准备第二次进攻云南。

为了消灭这支孤军,应缅甸政府要求,解放军入缅对孤军展开大规模进攻,上演了一场在境外兄弟相残的大戏。

1960年11月,由秦基伟中将指挥,在与缅方秘商后,组成21个突击队突袭孤军,这是解放军第一次热带丛林战。解放军攻占了孤军的16个据点,但付出的伤亡代价是孤军的3倍。

在随后的战斗中,孤军柳元鳞中将奉"避共击缅"密令,尽量避免与解放军正面接触,集中兵力攻打缅军,并三次打垮缅军,迫使缅方与中方策划名为“湄公河之春”的又一次行动。

1961年1月,解放军兵分3个战群,向南穿插,越过边界20公里红线,一直打到湄公河边。孤军5个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当年的抗日名将和不少中国远征军的抗日英豪阵亡金三角,孤军成了真正的残军。

在缅政府及国际舆论的再次压力下,联合国要求孤军残部撤退,台湾当局只好执行第二次撤军。

1961年5月,柳元鳞总部与一、二、四军共5000余人撤台。只留下不愿撤台的李文焕、段希文的第三军和第五军共4000多人。

我在有关资料里查到段希文将军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和中共硬拼,那是中国人之间的事,但要和外国人打仗,一定要给中国人争气"。

我不知这句话他是否真的说过,或者说这话是自嘲、自讽或是自解。从历史事实看,93师和解放军数次交手特别是成为孤军以后,的确没有胜的纪录。而同缅甸政府军、缅印联合军、泰国政府军、贩毒武装和泰国反政府游击队交手,的确没有败的纪录。

四、残军变自卫队

1961年完成第二次撤台后,留下的第三军和第五军在泰缅和泰老边界一带活动,之后进入泰国境内。

李文焕的第三军1000余人入驻泰国清迈省亚巴干县的堂窝,段希文的第五军3000余人入驻清莱省美发隆县的美斯乐,两军互为犄角,相互配合。

93师进入泰国后,引起泰国朝野不安,泰国政府也曾组织过几次围剿,但慑于93师的强悍自知不是对手,特别是吸取缅甸政府军屡战屡败的教训,对93师只是围而不攻。93师也不再招兵买马扩充地盘,只在自已驻守的地区内活动以求自保,因而双方相安无事,这种状况持续了八、九年。

但是这支残军驻守在主权国家之内,一直是泰国的心腹大患。在此期间,泰国政府多次与台湾当局就残军的归属问题进行协商,直到1969年台湾当局才同意残军归属泰国。泰国政府与段希文和李文焕经过几次商谈,最后达成协议。

1970年2月,93师正式改编为“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编制为1500人,接受泰国政府补给。自卫队由段希文任总指挥,李文焕任副总指挥,总部设在美斯乐。

1970年到1975年的5年多时间里,自卫队对泰北的反政府武装进行了6次清剿,平息了泰北的社会动乱。

1980年段希文去世后,参谋长雷雨田将军出任第五军军长并兼任“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总指挥,李文焕仍为副总指挥。

1981年2月,泰国军队与自卫队共同发起考牙山战役,对那里的反政府武装进行最后打击,这是自卫队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历经22天,以自卫队大胜而告终,彻底肃清了泰北反政府武装,奠定了泰北生产建设的基础,保持了泰国以后几十年的社会稳定。

根据协议,从1987年开始,自卫队以每年百分二十五的速度向泰国政府交出武器,并于1991年前完成了这项工作。93师放下枪杆子,拿起锄把子,完成了军人向平民的过渡,从武装护毒向多种经营的过渡。

1992年,泰国政府信守承诺,这支无国籍流浪金三角的93师及其后代6万余人成为泰国公民。

第三节 罂粟花开红艳艳——“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

参观完文史馆,我有两处疑问一直挥之不去。

一是1961年二次撤台中留下来的4000余人由段希文、李文焕两位将军率领,为了生存于1963年归顺泰国并改编成自卫队,这个史料在文史馆中根本没提。但我采信文史馆资料,因为它与历史文件“其后八、九年来未受任何方面补给”相吻合。

那么,我的第二个疑问就来了,第三军和第五军这两支残军4000余人靠什么生存?靠什么能在金三角立足而不倒?

中国传统上有“为王者讳”、“为尊者讳”的“避讳制”,文史馆是不是有意避开这个敏感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1950年,退到缅甸的第八军残部李国辉和中国远征军谭忠在孟棒会合后,用修好的电台向台湾国防部发出求教急电,得到的回电是“自谋出路”,这让李、谭极为惊恐。这支拖儿带女,急急如惊弓之鸟,惶惶若丧家之犬,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孤军,如何“自谋出路”?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遍地生长的美丽罂粟花向他们招手了。当地许多山民都是以种植鸦片为生,何况立足未稳,腹背受敌的孤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孤军走上了以军护毒、以毒养军之路。

李国辉能立足金三角,其秘诀就是“三三式”,一部分开荒种地,伐木盖房,解决温饱;一部分招募新兵,严格训练,随时应战;一部分投入马帮运输业,或自己组织马帮,或者用武装为马帮保镖,向泰国边境贩运鸦片,换取金钱。

从此,金三角的鸦片种植从一家一户的生产进入了“成片开发 ”阶段,每到旱季收获前夕,漫山遍野的罂粟花鲜艳夺目,奇香四溢。

随着财源滚滚而来,这支孤军在金三角站稳了脚跟,打败了四倍于已有着飞机大炮的缅军,让蒋介石极为高兴。1951年,蒋派原第8军军长李弥来领导这支孤军。

李弥在果敢特区办了一个军事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天真好奇的少年进了军事学校,这就是我在芭堤雅观看纪录片中所出现的人没有枪高却穿着军装的那些孩子。

这些跟随孤军摸爬滚打的孩子中,后来产生了赫赫有名的“鸦片将军”罗星汉,“毒品大王”坤沙和大毒枭彭家声。是这支孤军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盒子,使金三角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

1961年残军撤台后,段希文和李文焕的93师主要活动在泰北一带。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要养活这支4000余人的军队,只能继续走以军护毒、以毒养军的老路。在这几年里,他们低调行事,没有再招兵买马扩充势力范围,只是为了生存在自已控制区内设关立卡,收取鸦片税和鸦片过境税。

1967年6月,“毒品大王”坤沙组织了至今仍被称为“世纪商队”的贩毒队伍——500名武装人员,护送300头骡马16吨鸦片到老挝。在经过93师控制区时,由于坤沙一方不交过境税双方大打出手最后两败俱伤。这个事例足以说明93师并非已经“金盆洗手”,只是由原来的“主动出击”到现在的“力求自保”,因而“官兵生活十分艰苦”。

93师逐步淡出毒品市场,并不意味着金三角毒品生意有所收敛,而是更加嚣张了。是93师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盒子,93师在金三角开创“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先例,为缅甸各支贩毒武装提供了样板。金三角再也没有安宁过,贩毒集团不断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

据联合国资料统计,1949年金三角鸦片生产只有37吨,到60年代末期,金三角鸦片产量剧增至1000吨,至九十年代,鸦片生产已经创纪录地超过2500吨,海洛英产量达250吨之多,占世界鸦片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而坤沙集团每年走私海洛英就占世界海洛因的百分之六十。

金三角,美塞河与湄公河在这里汇流。



缅甸大其力。金三角最主要的毒品集散地(楼主2009年5月8日摄于美塞)。



孤军第一任指挥官李国辉开创了金三角“以军护毒,以毒养军”的先例,为后来的大毒枭提供了榜样。



孤军第二代指挥官李弥在缅甸果敢特区开办了军事学校,一批少年进军校学习,后来成为大毒枭的有“鸦片将军”罗星汉,“毒品大王”坤沙和大毒枭彭家声。是这支孤军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盒子,使金三角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



“鸦片将军”罗星汉。早年加入孤军,是金三角第一代“创业者”,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国家将罗星汉列为全球通缉的第一号大毒枭。1980年,罗星汉在狱中获得大赦。由于出狱后不但金盆洗手,还积极争取了15支地方民族武装与政府和解,因此被缅甸政府授予“民族和解使者”荣誉称号。



毒品大王”坤沙。早年加入孤军,是金三角第二代“创业者”,被西方国家列为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第一大毒枭。1996年1月1日,坤沙正式向缅甸政府投降后被软禁在仰光,2007年10月27日死于家中。



第四节 93师和美斯乐的灵魂——段希文

我到美斯乐的当天就去了段希文将军墓园。主要是因为时间已是下午5点,墓园就在我住的新生旅馆后山上,只能挑近的景点参观。

真是望山跑死马,我顺着公路走了个把小时也没有看到墓园,倒是公路两侧遮天蔽日的森林使这里显得阴森森凉嗖嗖,路上空无一人,让我心里有些发毛了。

硬着头皮继续前行,拐过一个大弯,这才看到段将军墓园。

段将军墓园座落在美斯乐村边的他翁山上。一片肃穆中弥漫着无尽的苍凉。整个墓园坐南朝北望着祖国的方向,我看着匾上"怆怀曷极"四个大字不禁长叹不已。

段希文将军,1912年生,云南宜良人。抗战中先后参加过南昌、长沙、常德会战等大小战役。内战末期任58军少将军长,1951年经香港去到缅甸,先后任中将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

1961年5月第二次撤台中,段希文的第五军和李文焕的第三军共4000余人留了下来(外界仍称其为93师),段部3000余人避开缅甸大其力,绕过泰国美塞,在树林里穿行4天到达了泰国清莱省的美斯乐。

美斯乐距泰老缅边境线不远,偏僻闭塞,更重要的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这里是泰国的傈僳族居住区。他们随乡入俗,将营房盖在陡峭的山坡上,建在遮天蔽日的树林里。由于未听命撤台,台湾断绝了其补给和军饷,从而开始了近9年的艰苦生活。

段希文爱兵,有实战经验,深得以云南籍为主的93师官兵的爱戴。在美斯乐安下家后,指挥部就设在美斯乐,部队分散在清迈和清莱等泰北山区。

为了维持这支残军,段希文数管齐下:一是在活动区域内收取鸦片税和过境费,以维持军队生存;二是与泰国政府搞好关系争取生存权,同时与泰国政府军周旋,尽量避免冲突;三是在困境中自力更生,开荒农耕,奠定了93师最后抛弃以毒品生意为生的基础。

为了换得近3000官兵的居留权,段希文被迫接受泰国政府的改编命令。1970年2月在改编仪式上,当象征祖国的国旗在美斯乐徐徐降下时,段将军泪流满面,最后昏倒在地。

在以后的10年里,段将军连续5年对反政府武装发起攻击,平定了泰北的动乱,同时在泰北发起生产自救,开荒种茶种果树,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他的功绩得到泰国政府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93师老兵及家属的无比崇敬,被尊称为“希公”。

1980年6月18日,被尊为“孤军的灵魂”和“美斯乐之父”的段希文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于曼谷,享年69岁。

知悉噩耗,泰国举国震惊。次日,泰国总理江萨上将亲临向段希文遗体告别,当今皇上发了唁电。送葬当日,数万泰国国民冒雨排着2公里长队送段将军最后一程。这种感人场面是对段希文将军的肯定,必须知道要使一个国家的国民哀悼一个外国军人是多么的不易,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可以这样说,没有段将军倾尽毕生精力的付出,不仅93师没有生路,并且美斯乐也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恐怕还只是几个贫瘠的小山寨。

1961年以后,93师指挥官由段希文将军担任。



第五节 理不清台湾情,斩不断中国结

在泰国芭堤雅的泰北民族村里,有一幅“理不清台湾情 , 斩不断中国结”的对联,反映了93师对台湾,对中国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情。

云南人有着一种极其强烈的熟土难离的乡土观念,这在93师身上得到极其鲜明的体现。

1961年第二次撤台时,云南籍占95%的93师选择了留在金三角,其后八、九年间未得到任何方面的补给,过着极其艰难的贫困生活。

1969年,在泰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为93师的去留问题进行多次交涉的时候,台湾没有遗弃这支孤悬海外多年的军队,蒋经国亲到泰国,向寓居曼谷的93师第三任指挥官柳元麟了解实情。在这以后一年的时间里,台湾的高级将领和高级官员穿梭于台北与清莱之间,继续做93师的返台工作。

在协商一些具体问题时,段希文爱兵如子的带兵观念得到完美体现,在老弱病残士兵如何处置问题达不到一致时,段希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泰,当然熟土难离的观念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93师的云南籍官兵占95%以上,他们认为台湾虽然也是自已的祖国,但毕竟不是自已的家乡,那是一个93师官兵谁也没有去过的陌生之地。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就象做错了事的孩子,虽然被赶出了家门,但也不愿远离家门,哪怕是躲在自已家的屋檐下也觉得踏实,这也许是93师当时心情的写照。他们虽然回不了家乡,哪怕离生他养他的故土之地近点,近点,再近点也愿意。

1970年,93师被改编成泰北民众自卫队后,这支老弱病残居多的军队再次披挂上阵,10年来,他们用自已的鲜血和生命在战场上拼杀,换来了宝贵的合法居留权。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呢?

泰北的面积是台湾岛的三倍,93师的活动区域就在泰北,主要分布在清莱、清迈和密丰颂三省的高山密林中。这里山高路陡,不通公路不通电,完全游离于现代社会之外,其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

1981年,香港无线TVB外事部经理曾醒明(当时是普通职员)和朋友一起到泰北旅游,很偶然地进入到泰北的原始森林中,看见一群孩子在草棚学校里学中文,才知道他们是93师的后代。看着孩子们衣衫褴褛形同乞丐,家中一贫如洗的情景,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使他心如刀绞,他倾其所有周济他们,返港后和同事发起了“送炭到泰北”的慈善活动。

这项慈善活动迅速传遍港岛,又迅速传到台湾,并促成了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泰北之行。

柏杨对93师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1961年曾以“邓克保”的笔名在台北《自立晚报》上连载报告文学《血战异域十一年》,当年即改名《异域》正式出版,在台湾引起震动,但后来遭禁。

1982年是《异域》出版20周年,柏杨第一次走进泰北采访,回台后在《中国时报》上连载一系列报道,隨后出版《金三角 边区 荒城》一书。柏楊的报导,引起国人极大震撼。

也就在这时,一大批港台新闻记者、摄影家、美术家纷纷来到泰北,他们用摄象机,照相机和画笔,把采访到的那一幕幕令人心痛令人心酸的场面和画面传递到港台的各个角落,激起了人们对异国同胞的无比同情,在台港地區掀起風起雲湧的「送炭到泰北」救助熱潮。

1983年,由陈彼得作词作曲、费玉清演唱的《美斯乐》迅速走红港台。

《美斯乐》那如泣如诉的凄凉旋律,向人们传递着美斯乐的不幸:“在遥远的中南半岛 / 有几个小小的村落 / 有一群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 流落的中华儿女 / 在别人的土地上日子难过 / 饱受战争的折磨 / 关心她 美斯乐 / 看我们该作些什么 / 帮助她 美斯乐/看我们能做些什么 。”

是的,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台湾,在香港,人们力所能及为他们捐款捐物,各种大大小小的义卖义唱活动不断开展,一批批歌唱家包括邓丽君多次亲赴泰北,用自已的歌声为同胞带去一丝慰籍。

1990年,由朱延平执导,刘德华主演的《异域》终于通过台湾当局的审查在台港公映,1993年又拍出了《异域2》,对世人了解美斯乐和开展“送炭到泰北”慈善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之所以罗列这么多的历史事实,是想说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民族那种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民族情结,竟然使港台这项慈善活动历经近30年,直到现在还在民间进行。

对于港台这场声势浩大的慈善活动,刚刚从罪恶的文革十年中走出来的大陆人是不知情的,就是知情,也会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难有所表示。

不过,大陆官方对泰北残军的态度有了转变。根据解密的1981年的文件称:“鉴于境外国民党军残部同台湾当局在组织上已无隶属关系,。。。。。。根据中央和总政指示,停止了对这股武装的工作”。

在港台民间开展如火如荼的“送炭到泰北”慈善活动中,台湾当局对泰北的救助活动也是可圈可点的。

1982年,台湾委派5位“立委”前往泰北探视,这是台北官方派出的第一个考察团。当他们来到美斯乐看到自已的同胞破衣烂衫,茅屋家徒四壁,与已进入小康的台湾形成天壤之别时,心情无比沉重。在欢迎会上,立委因内疚激动而泣不成声。

立委返回台湾后,台湾半官方的中华救助总会立即成立了泰北工作团,每年拨付经费,对泰北进行具体的救助工作。項目包括农牧生产、道路桥梁、水利电力、教育辅导、医疗卫生、工艺訓练、伤残收容、贫民食米、急难救助及奖助93师子弟到台湾就读等等。

同年冬,泰北工作团长期进驻泰北,把一个个项目落到实处,对93师官兵每人发放授田凭据补偿金20到40万之间,提高93师子女免费到台湾就读的名额,解决了供水和供电等问题。1990年修筑了美斯乐通往外界的公路,1999年完成了泰北90多个自然村3000余栋茅屋改砖瓦房任务。

与此同时,泰国政府也给泰北年年拨付经费,修筑了美斯乐通向外界的另一条公路。

2000年陈水扃上台后,疯狂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在对待泰北的问题上,民进党的一位高官公开表示:“泰北是国民党留下的包袱,我们干嘛要关心?”自民进党上台后,拨付泰北的救助款逐年减少。2004年,陈水扁政府将半官方的中华救总划归为民间团体,停拨经费,长驻泰北22年的中华救总泰北工作团在美斯乐的文史馆开馆后被迫撤消,返回台北。

陈水扁执政8年的倒行逆施,也使美斯乐人认识到,台 独不但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也会让海外华人深受其害。他们从心里希望中国强大,两岸和谐相处,实现和平统一,不再重复过去兄弟相残的历史悲剧。

泰北相当于台湾省的三倍,93师被安置在泰北的清迈、清莱和密丰颂等省,图为移民示意图



中国远征军历程

1942年,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阶段,为保护当时唯一的一条物资生命线———滇缅公路,数十万中国远征军分批开赴缅甸作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为之后扭转战争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共出动兵力103000人,阵亡官兵56480人。

1943年至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歼灭日军48000人,中国军队阵亡18000人。

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发起全面反攻,歼灭日军21057人,中国军队阵亡67403人。

1942年至1945年

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共约40万人,伤亡人数接近一半。

战后

上千名远征军士兵由于种种原因流落在缅甸,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异乡生活。

引用:复制一段资料:

自1931年至1945年,中国与日本展开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其中21名上将、72名中将、167名少将喋血殒身,往复冲杀肉搏成仁者82人,身陷绝境自戕报国者25人,身陷囹圄气节如虹视死如归者14人。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毁损殆尽,几近覆没。

----------------------

国军就这样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却被我们“伟大的***”污蔑为“不抵抗”“消极抗日”!相反,而“伟大的***”往自己的脸上贴金,把自己美化成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其“不朽功绩”是,在1931-1945者14年里,为抗日而牺牲的将军一级的,仅仅有两人。(其一是左权,其二我不记得了,烦请哪位记得的贴出来。)

我们这几代人,被愚弄了这多年,至今,绝大多数人,仍然被一如既往地愚弄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636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页岩气及下游产业前景 游戏产业发展前景

中国页岩气及下游产业前景我国的资源禀赋缺油少气,美国页岩气带来的能源产业格局的变化和能源独立,以及我国估计的巨大页岩气储量,自然使能源行业对页岩气寄予厚望。国土资源部的两次页岩气勘探招标和拟议中的第三次招标更是使页岩气

中国最大的游艇产业园-珠海平沙 珠海平沙花店

珠海平沙游艇工业园游艇概况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游艇工业区的概况、历史由来,第二部分介绍区位、自然、基础设施、生活配套等情况,第三部分介绍规划,包括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第四部分介绍平沙游艇的发展现状,第五部分介绍平沙工

声明:《泰国北部“中国村”探秘 泰国性产业探秘》为网友时光瘦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