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详细描述 中国古代阵法详细介绍
亭子: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用木、竹、砖、石建造
阁:架空小楼房,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堂: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的房间,是主人起居之所,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
厅:会客、宴会、行礼用的房间,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所以很多有观景平台。
房:多为单一功能的房屋,一般作为静修、读书之用
廊:有顶作为覆盖的通道称廊。
榭:建在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舫: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馆:小型规模的休息与会客的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称呼
轩:原指古代有围棚或帷幕的车。也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和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辕: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
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斗拱交错 精雕细刻 鎏金铜瓦 红墙绿瓦
飞檐斗拱 古色古香 梁柱涂金 造型别致 金龙盘柱 布局巧妙
殿角飞檐 玲珑别致 巍然屹立 殿宇亭阁 宏伟壮丽 玉宇琼楼
斋:原指古人斋戒时的居所。也常指雅静的书房、学舍等。【瞻天恋阙】阙:古代宫殿外的高建筑物;天、阙:均借指帝王。指仰望与依恋帝王。形容臣下留恋朝廷。
【辉煌金碧】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桂殿兰宫】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贝阙珠宫】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你看那香焚宝鼎,紫雾漾漾,玉楼金殿,贝阙珠宫,便如天宫之景也。
【五脊六兽】用于宏伟的宫殿屋顶建筑。也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瑶台琼室】玉砌的楼台宫室。泛指华丽的宫廷建筑物。
【玉楼金殿】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搭成的宫殿。形容楼阁宫室的精致优美或指仙人之居处。
【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
【走鸾飞凤】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枫宸】1.宫殿。宸,北辰所居,指帝王的殿庭。汉代宫庭多植枫树,故有此称。
屋顶:
【碧瓦朱甍】甍: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
【碧瓦朱檐】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或: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雕栋。”
【画栋飞甍】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画栋朱帘】彩色的屋梁,红色的朱帘。形容雍荣华贵的建筑物。
【丹楹刻桷】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万顷琉璃】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材料,也指涂釉的瓦。形容广阔的水面碧波闪烁。也形容都市建筑富丽堂皇的景色。
【飞阁流丹】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飞檐反宇】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
【绣闼雕甍】闼:门楼上的小屋;甍:屋脊。五彩绘画的门楼,经过雕刻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精巧、雄伟。
【耸入云霄】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摩天碍日】碍:遮蔽。触摩着天,遮蔽着太阳。形容山或建筑物非常高大。
【高出云表】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栏杆、门:
【雕梁绣户】雕:雕刻,雕花;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指雕绘华美的建筑。
【雕梁绣柱】雕:用彩画装饰。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华。
【雕阑玉砌】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雕栏玉砌】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玉阶彤庭】彤:红色。饰玉的台阶,涂红的门庭。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金铺屈曲】金铺:大门上用来衔门环的金属底座,一般为兽形或龙蛇形;屈曲:盘绕。指大门上装饰华丽。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
建筑物:
【殿堂楼阁】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高亭大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高堂广厦】厦:高大的房屋。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高台厚榭】厚:大;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歌台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画阁朱楼】彩绘装饰的楼阁。形容精巧豪华的建筑。
【楼阁亭台】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楼阁台榭】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台玉阁】琼:美玉。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舞榭歌楼】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
【舞榭歌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朱阁青楼】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朱楼翠阁】红色和青色的楼阁。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高楼大厦】厦: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
【高堂大厦】指高耸的楼房。同“高楼大厦”。
【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
【层楼叠榭】层:重复,接连不断;榭:建在台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层台累榭】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一层层高台,一座座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形容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
【鸿图华构】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
【玉砌雕阑】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朱楼碧瓦】指华丽的楼房。【古香古色】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古雅的色调、意趣。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宏伟壮观】壮观:雄伟的景象。形容景象、建筑雄伟。
【神工天巧】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
【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反义:
【尺椽片瓦】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碎瓦颓垣】形容残破、毁废的建筑。
【殊形诡制】诡:怪异。原指宫室建筑形制多样,独特新奇。后泛指器物奇形怪状,争异斗艳。
【断瓦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荡为寒烟】荡:破坏,毁坏;寒:冷。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烧毁,只剩下已经变冷的轻烟。形容彻底被毁坏,不复存在。
【华屋秋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华屋丘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华屋山丘】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太岁头上动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每年所在方位为凶方,这一年如在这一方位动土建筑,便要发生祸事。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一览无余】览:看;馀:剩馀。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全收】览:看。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钩心斗角】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
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
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
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300年前。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
③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
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
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布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其中长城经历了2000余年历史,延袤万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7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700年左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故宫建筑设计上的特点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总之,简单一点的说的话就是建筑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故宫建筑色彩及象征
北京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金碧辉煌宫殿重叠,亭台楼阁,气象万千。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自命为天子,即天帝之子。古人称天帝所居住的地方为“紫宫”。紫禁城也称作“紫宫”,也称作“紫庭”、“紫极”、“紫宵”。
古人所称的“紫”,原指的是紫微星垣。是天上的三大恒星之一。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天市晜垣即三大恒星,其中紫微星垣位居中央。太微星垣、天市星垣陪设两旁。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太平天子居当中,清慎官员四海分”。于是人们就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了。这样以来,皇帝便与“紫”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紫禁城的重要标志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
紫禁城的重要宫殿都是在其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的。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是北京特有的碧蓝色的天,蓝天之下是成片的闪闪发亮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整座宫殿座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这蓝天与黄瓦,青绿色的彩画和红柱门窗。白台基和深地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所以,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黄色的琉璃瓦象征什么?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自古以来就当作居中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
黄色袍服是皇帝的专用服装,皇帝行进的道路在诸条并行道路的中央,称为御道,也称黄道。黄色同皇帝联系在一起了。
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宫殿建筑的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以金碧辉煌的耀目色彩,形成气势恢宏而肃穆庄严的特色。经皇帝恩准勅建的坛庙或祠堂建筑的屋顶上,也可以铺设黄色琉璃瓦。其它建筑,及至官衙、王府等,均不得在其建筑屋顶上铺设黄色琉璃瓦。否则,属于越制,要被治罪的。那时候,如果有谁缝制一件黄色的龙袍,私藏于家中,倘若被官府发现,就会被捉拿归来,说他想要龙袍加身,梦想当皇上,要造反。这还了得,非杀头不可。早年,黄色是皇帝或皇家的专用颜色,为统治者独占。不像现在修茅房也可用黄色琉璃瓦。
黑色的琉璃瓦象征什么?按古代阳阳五行说,金木水火土,青黄赤黑白,匹配。黑色属于水。水能克火。因此,紫禁城内库房的屋顶多不采用黄色琉璃瓦,而是采用黑色琉璃瓦。最明显的例子是文渊阁。文渊阁是皇家的藏书楼。位于外朝东部。乾隆三十七年(1772)下令编辑《四库全书》,四十一年(1776)落成此阁。其目的就是贮藏《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故名四库。全书共计36300册,79030卷。《四库全书》,总编辑是纪晓岚。这是一部巨著,把这部书,伸展开来,可以由天安门延伸到颐和园,可以装满50辆卡车。用于贮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是一幢二层的楼房,面阔六间,长34.7米,进深三间,底层前后均出檐廊共深17.4米。底层西侧有半间是设置楼梯的楼梯间。相传天上的玉皇大帝享用殿宇万间,紫禁城共有殿宇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这其中的半间,就在文渊阁。
故宫建筑面阔开间多为单数,文渊阁却是面阔6间。这是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的做法,叫做天一生水,地天成之,谓可预防火灾。
文渊阁的屋顶为歇山式,覆以黑色琉璃瓦,再用绿色琉璃瓦剪边,阁顶正脊用绿色底衬,用紫色琉璃龙起伏其间,再镶以白色线条的花琉璃,这几种琉璃瓦配置在一起,绿水白浪,紫色游龙,自然给人们一种以寒袭火的感觉,寓意防火。文渊阁前后通廊东西两头都有券门,门上带有绿色琉璃垂花门。门窗梁柱油漆彩画也以绿色为主。这幢以黑色琉璃与绿色琉璃瓦为主的冷色建筑,同周边的黄瓦朱漆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出其独具风格。
绿色的琉璃瓦象征春和日丽,万物昭苏。绿色琉璃瓦素雅大方。最典型的古建群是阿哥所,即供皇子皇孙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三套完全相同的院落,都是绿色琉璃瓦的建筑,院中植长专树,有花卉,皇子皇孙们在未成年的时候,生活在这个富有生气的环境中,享受着特殊的待遇,是大清朝未来希望的寄托。这个院子有后门,同乾隆晚年逸养天年的院子是通着的。据说他晚年时,非常关心皇室后代教育问题,常至此看望皇子皇孙。道光皇帝脾气不好,教子无方,常体罚儿子,皇长子奕伟,特别淘气。奕伟的老师说:皇长子应当好好学习,长大好当皇帝。奕伟说:“我当了皇帝先把你杀了!”道光闻听此言,非常生气。竟然扬起飞毛腿照着儿子下身猛踢一脚,踢到儿子睾丸处,顿时,这孩子疼痛难忍,倒在地上就一动不动地断气儿了。急请御医来救,御医无回天之术,皇子丧命了。这件事使道光皇帝痛悔终生。
彩色琉璃瓦,通常适用于皇家花园,象征富丽。御花园有五色琉璃花坛,内植太平花、牡丹花。花坊前尝花,五色琉璃则锦上添花。乾隆花园有一座五瓣梅花形的亭子,名叫碧螺亭。翠篮色琉璃屋顶,绛紫色琉璃剪边,亭体形别致,色彩丰富,是极少见的彩色琉璃瓦顶的亭式建筑。
雨花阁是宫中最为精巧别致的建筑,阁分三层,阁顶为四角攒尖上覆鎏金铜瓦。第一、二层腰檐分别装饰篮绿琉璃瓦,阁的垂脊上有四条立体鎏金行龙。是一幢宗教性教建筑,原供奉藏传佛教诸神。目前尚未开放。游人站在保和殿后平台上向东北方向瞭望,可见该阁屋顶鎏金铜瓦、蓝绿色琉璃瓦和鎏金行龙闪闪发火。
采用彩色琉璃最多的建筑是九龙壁,座落在锡庆门内,坐南朝北,是皇极门的照壁,上部为黄色琉璃瓦的庑殿顶,下为雕刻精美的白石须弥座。整个壁面由270个琉璃塑块拼接而成。全幅壁面以海水为衬景,海面上浮现出正在戏珠的九条巨龙,其中一条黄色蟠龙居于中心主位,左右各有四条龙,九条巨龙色彩姿态各异,无一雷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翻腾在海水山石之间。你看那高高翘起的龙头,遍体鳞片的龙身,在色彩艳丽的琉璃构件点缀下,就像九条龙才从海水中嬉戏奔腾跃出,光泽的琉璃恰恰给龙身留下晶莹的水渍。九条龙的颜色采用蓝、紫、黄、白、黑等色重色深沉敦厚,浅色明媚婉丽。琉璃壁的下层,以绿色表达海浪的深邃,以白色点明凌空尽溅的浪花,形成了瞬息万变的激浪,又以近水衬托远水,以远水近浪共同衬托九龙,使整个画面看上去雄伟壮阔,仿佛能听到巨龙的长嘶和海水的咆哮。真是美极了。
色彩的魅力
在形成明清故宫建筑统一的风格中,使用大面积相同的色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除少数个别建筑外,单体建筑都按高度规格化了的官式法则进行建造,因而形体比较简单。屋顶形式只有几种,构件种类也不多,只是依靠有节奏的空间组合和外表形式的整齐划一,创造了有规律的轮廓线。大片黄色屋顶、红色墙壁、红漆柱子及规范化了的彩画,给全部建筑披上了金碧辉煌的盛装而获得了丰富统一的艺术效果。蓝天、黄屋顶、红墙、白色栏槛和以冷色调为主的斗拱,组成热烈和谐的色彩交响乐。
利用色彩体现建筑的象征意义,在西方建筑史上也不乏实例。黑格尔引述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记载麦底亚(波斯北部一古国)有些城市是用象征手法建造起来的:“例如艾克巴塔拿有七重城墙,一半由于它建筑在斜坡的高岗上,一半由于在设计上有明确的意图。这七重墙一重高过一重,城垒上涂着不同的颜色,第一重白色,第二重黑色,第三重紫色,第四重蓝色,第五重红色,第六重镶银,第七重镶金。最后第七重就是国王的禁城和财宝库。克洛伊佐在他的论象征的著作里这样说过:‘艾克巴塔拿,麦底亚的都城,禁城居中心,外面围着七重城墙,城垒涂着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天上七个星球围着太阳。’”。这种象征手法,还借助诸多的自然因素。北京故宫的象征手法,几乎排除了一切自然因素,更多地是诉诸主观构想,随意安排。北京故宫的色彩是经过高度抽象化了的主观色彩。明清两代以黄色为贵,这与中国自古重农有关。中国地广,土壤复杂,土色多样,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土之说,以黄为正,故黄色最尊贵。故宫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有五色土,集中一方坛内,东为青,南为赤,西为白,北为黑,中为黄。中为尊。由于黄色被视为最尊贵,所以龙袍以黄色,大臣与平民是不准穿黄色衣服的。黄琉璃瓦也不准王公大臣宅邸和民居使用。故宫屋顶一律使用黄琉璃瓦。北京城百官民居屋顶一片灰黑(王府准用绿色琉璃瓦),包围着皇宫的黄琉璃瓦顶,衬托着皇宫的豪华和庄重,对比强烈。
为着保持和突出故宫的尊严,明朝规定,亲王府城高不得超过二丈九尺,正殿基高六尺九寸。也就是说,高度均不得超过外朝三大殿的台基。又规定,王府的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黛。一律不准用黄琉璃瓦顶。
对百官宅第及民房也有严格规定。明初禁官宅民房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准歇山转角,重檐斗拱及绘藻井。但盖楼房可以重檐。对公侯房屋规定,前庭七间两庑九架,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三间五架,全用漆兽面衔环。家庙三间五架,复以黑板瓦,脊用花样兽瓦。对民房限制更严,“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色彩。”只能是一片灰黑了。
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政治上保障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在建筑上突出了皇宫的主尊地位。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概述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北京天坛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河北赵县安济桥
一、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苏州园林局部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苏州园林局部
编辑本段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简述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编辑本段
与自然条件关系
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滨临太平洋。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的黑龙江上,西始帕米尔,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全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分为三个台阶:西南部为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是第一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以东,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与盆地,是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以东,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是第三阶梯。中国大部份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东南沿海年降水达1500毫米以上,而内陆的西北部地区,只在50毫米以下。湿度随地势升高而明显降低。
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
生活在这些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黄河中游为黄土地带,土层厚,土质松,雨量比现在多,气候温暖而湿润,曾遍布森林。这就使古代人得以定居下来,用简陋的工具从事农耕,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来抵御寒冷与风雨。这些房屋大多以木材为构架,以黄土为墙壁,屋顶敷以草泥或茅草。房屋朝向南方,是为了采光和冬季避风、取暖。在中国的南方,房屋多为南向或东南向,是为了接纳从东南方吹来的海风。有的地方为了空气流通与减少潮湿,房屋下部采用杆栏式构造。建筑材料除土木以外,南方多采用竹子与芦苇。山区则广泛运用石材,以条石筑壁,片石敷顶,达到了就地取材之能事。森林地区则常使用井干式建筑。总之,中国古代建筑是古代人们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
编辑本段
发展历史阶段
(1)原始住居建筑雏形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第一个高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3)持续发展和佛教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4)第二个高潮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著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5)宋、辽、金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先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因而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模的都城与宫殿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譬如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颁刊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筑的管理。书中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验,制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对建筑的功限、料例作了严密的限定,以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准绳。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6)最后高潮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编辑本段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切方面有着重大影响,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中的精神主轴。虽然汉代以后有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与盛兴,但佛、道之学始终居于附从地位,在中国人心目中,儒学才是正统。
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究为六个方面:第一、儒学提倡礼制,以礼为治国之本和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由此产生了建筑上的多种类型及其形制,如殿堂、宗庙、坛、陵墓等。第二、儒学主张君权至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万民之主,故建有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宫殿,用来体现君权至高无上。第三、儒学主张敬天,对天地的祭祀是历朝大祀,故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社稷、先农诸坛。第四、儒学主张孝亲法祖,故有宗庙、陵墓之建营。第五、儒学主张中正有序,故有建筑平面布置的方整对称,昭穆有序,从而形成都城、宫城及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第六、儒学主张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注重用建筑来体现尊卑礼序,举凡建筑的开间、形制、色彩、脊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制僭越。
编辑本段
多民族国家风格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境内居住着汉、蒙古、藏、回、维吾尔等五十六个民族。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于东西南北的自然环境不同与气候条件的差异,也由于不同地区各自产有不同的建筑材料,所以世代以来,他们便依自然条件与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与习惯,创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筑,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筑做法与建筑风格。
在北方黄土地区,古代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土筑墙,以此筑成房屋,或构筑成窑洞作为住居。后来又用黄土烧制砖瓦,用以盖房既方便又耐久。在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便以竹木为建筑材料构筑房屋居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常用竹木搭成杆栏式建筑。而青藏高原,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则多砌筑厚墙式平顶碉房。蒙古族地区,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而搭制帐篷式住房(蒙古包),这种房屋易于拆架迁移。西部伊斯兰教建筑则喜欢采用尖拱形建筑。总之,古代各族人民,因依自然条件与当地可能提供的建筑材料,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需要,各自构筑了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共同为发展中华民族的古代建筑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编辑本段
技术与艺术的中外交流
在中国的古代,特别是自两晋、南北朝以后,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与东西邻国都有广泛交流,给中国古代建筑注入了新的血液,出现了不少新的建筑类型,如石窟寺、佛教塔等。同时,中国建筑也对邻国的建筑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西元三世纪,源于印度的石窟造像,就由克什米尔、阿富汗一带的大月氏国传入中国西部天山南麓的库车、拜城一带,而后继续东传。十六国时期,在甘肃敦煌初凿莫高窟。北魏时又东传进入黄河流域,陆续开凿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齐时又开凿了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以及河北邯郸的南、北响堂山石窟等。这些石窟到了隋唐继续开凿并向南延伸。佛塔也是传自印度的一种建筑,中国古代的一些塔形大多由印度移植而来,如喇嘛塔、金刚宝座塔。
隋唐以后,中国古代建筑伴随着佛教东渡朝鲜、日本而东传。早期东传多由朝鲜半岛诸国间接传入。西元六世纪(日本飞鸟时代)就有百济(今韩国)工匠依中国建筑式样建造了法兴寺(飞鸟寺)。日本奈良的法隆寺也是此期间建造的中国式寺院。西元八世纪,中国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并在平城京创建唐招提寺,对后世日本建筑影响甚大。此后到了南宋时期,日本僧人重源从中国福建等地引进了中国式建筑,称「大佛样」。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禅宗寺院也传入。一时间,禅院盛兴,被誉为「禅宗样」。此前后中国古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几达千年。
约在西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伊斯兰教建筑也伴随传入。它或由波斯经中国新疆传入内地,或由海上传至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自唐代以后,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长期留居中国。他们根据其宗教信仰需要兴建礼拜场所,这就有了清真寺。如建于唐代的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以后历宋、元、明、清,在中国西部和沿海地区,兴建了众多的清真寺,特别是元代,仅大都就有清真寺三十五座。这些寺院将阿拉伯、西亚建筑形制与建筑艺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为中国清真寺,出现了不少新的建筑形式,如礼拜殿、后窑殿、邦克楼(宣礼塔)、墓祠、经堂、讲堂等。其平面布局、屋顶式样、装修与装饰,都带有许多阿拉伯特点与风格,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容。
编辑本段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木构架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三)方正严整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它在奎文阁前为一条轴线,奎文阁以后则为并列的三条轴线。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像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它的四进院落各不相同。第一进为横长倒座院,第二进为长方形三合院,第三进为正方形四合院,第四进为横长罩房院。四进院落的平面各异,配以建筑物的不同立面,在院中莳花植树,置山石盆景,使空间环境清新活泼,宁静宜人。
(四)装修与装饰
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五)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学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老庄思想讲求自然恬淡和炼养身心,以静观、直觉为务,以浪漫主义为审美观,艺术上表现为自然境界。佛、道两教追求涅与幻想成仙,园林造景上反映为神仙境界。治世境界多见于皇家苑囿,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约有一半属于治世境界,几乎包含了儒学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全部内容。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神仙境界则反映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青城山古常道观的会仙桥、武当山南岩宫的飞升岩。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
编辑本段
基本组成结构
(一)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
中国传统屋顶(古称屋盖)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八)山墙
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九)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编辑本段
与外国建筑的不同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
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更多阅读
QQ九仙 什么职业好,职业特点选择详细介绍 qq九仙单刷职业
QQ九仙哪个职业厉害?这是每一个玩家进入游戏时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大家能够更好的选择职业,下面小编详细的为大家解说下QQ九仙里面几个职业的特点。【QQ九仙】什么职业好,职业特点选择详细介绍——职业特点【QQ九仙】什么职业
Windows 7各个版本及其区别的详细介绍 nba2k17版本详细区别
Windows 7各个版本及其区别的详细介绍——简介 Win7操作系统为满足不同用户人群的需要,开发了 6个版本,分别是Windows 7 sterter (简易版)、Windows 7 Home Basic (家庭基础版)、Windows 7 Home Premium (家庭高级版 )、Windows 7 Pr
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 长江三峡的特点
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简介长江三峡是我们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她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长江三
笔记本电脑键盘上Fn键的详细介绍 联想笔记本键盘取消fn
笔记本电脑键盘上Fn键的详细介绍——简介鉴于笔记本使用率越来越高,而大家基本都不用Fn这个功能键。这是个强大的功能组合键,和一些特定的键配合,能起到快捷操作的作用。下面,我就来介绍具体的使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Fn键的详细介绍—
DNF佣兵系统详细介绍 dnf支援兵系统详细介绍
DNF佣兵系统详细介绍——简介早在不知道什么时候,DNF推出了佣兵系统,到底是什么玩意呢?DNF佣兵系统详细介绍——DNF佣兵系统:DNF佣兵系统详细介绍 1、在某次版本更新以后,DNF就推出了佣兵系统。DNF佣兵系统在哪?我们可以看到屏幕的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