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之法 太阳之法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永远之法”。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出真理结晶,此乃是前人未至之悟,后人难及之境。
本书继《太阳之法》、《黄金之法》之后,开示了佛法真理的空间论,完成了三部基本法,描绘出爱尔康大灵之法的轮廓。这三部法典网罗了人生真理的巨大“法体系”(《太阳之法》);以展望超过数千年的视野,阐述了诸如来、诸菩萨活跃史的“时间论”(《黄金之法》);以及明示人的灵魂离开世间后,所前往的灵界的次元构造之“空间论”(《永远之法》)。这三部法典,为爱尔康大灵(El Cantare)之“法”的基柱,建构出其“法”的特征。
如今,流传悠久的奥秘终于揭示。以往,地球系灵团最深的奥秘总是覆盖着传说和神话的面纱,到此已真相大白。谨以发展、融合世界诸宗教思想体系,作为本书献世之悲愿。
幸福科学总裁 大川隆法
一九九七年 七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四次元世界
1 灵界与世间
2 死后的世界
3 肉体的记忆
4 天使的职责
5 新的旅程
6 灵的本质
7 未知的世界
8 永恒的生命
9 过去世的记忆
10 进化之道
第二章 五次元世界
1 善人的世界
2 精神性的醒觉
3 魂的喜悦
4 光流
5 爱的感情
6 悲哀和痛苦
7 灵魂的食粮
8 光明者
9 何谓高贵
10 引导之时
第三章 六次元世界
1 进化的本道
2 知神
3 悟道之阶梯
4 光之海
5 永恒的旅人
6 钻石的原石
7 政治的本质
8 势不可挡的力量
9 有魄力的言语
10 走向爱的境界
第四章 七次元世界
1 爱的洋溢
2 爱的作用力
3 爱的力学
4 永远的爱
5 为谁而爱
6 拯救的本质
7 伟人的生涯
8 佛心的体现者
9 魂之器
10 超越了爱的存在
第五章 八次元世界
1 何谓如来
2 光的性质
3 空间的本质
4 永恒的时间
5 人类的指南针
6 何谓法
7 何谓慈悲
8 如来的机能
9 论佛
10 完成之道
第六章 九次元世界
1 神秘面纱的背后
2 神秘的世界
3 九次元大灵之真实样貌
4 宗教的本质
5 七色光谱
6 释迦的活动
7 耶稣的活动
8 孔子的活动
9 摩西的活动
10 展望行星意识世界
后记
第一章 四次元世界
1 灵界与世间
“人究竟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这是深藏于世人内心的一大疑问,但在现实中,似乎很少人能够明确解答这个疑问。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灵界与世间的关系,否则就无从说明。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世间学问还不足以解明灵界与世间,必要的方法论也还没有确立。
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解明灵界与世间的手段,许多通灵者也活跃于各个时代。但所谓通灵者也是良莠不齐。其中也有真正值得信赖的人,但大多情况下都是一些人格尚未成熟、人格异常的人。
因此,世人对通灵者的话不能够一概全信。虽然有些通灵者宣称看到了灵,或者对人做出某种预言,但没有任何可以验证的凭据,因此会留下不安感,让人难以彻底相信。
在解明灵界与世间的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原因就在于听到这些话的一般人,难以获得与通灵者相同的灵性体验。
如果任何人都能像通灵者那样经历相同的灵性体验,那么,灵界的存在早就是众所公认了。然而,实际上只有某些特殊的人才被允许获得这种体验。
因此,一般的人难以真正理解灵界是怎样的世界。世间所谓有常识的人,也不愿意承认灵界的存在及灵界与世间的关联。
人会经常思考人生观和人生目的等问题,但是,在明确掌握“在大宇宙中,自己究竟是何等存在”之前,人生观和人生目的是不可能真正确立的。
如果事实是如唯物论者所主张的,“人的生命是偶然出现在母亲肚子里,出生后活了六、七十年,死后送到火葬场火化,人生就此告终”,那么,当然需要与之相应的人生方式。
但是,宗教家则强调:“灵界、实在界是存在的。灵魂从实在界转生到世间,度过数十年的人生。即使灵魂离开世间,回到实在界,仍以提升心灵境界为目标而不断努力”。如果这是真相,面对人生的思考方法也就自然与前者不同了。
若以学校教育来比喻人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例如,从唯物论的见解来看,就会出现类似“小学六年级毕业后,义务教育就结束了”的观点。这种思维方式,会将整个人生的可能性局限于小学教育的范围内。
然而如果从“灵界俨然存在,人拥有永恒的生命,不断在进行转生轮回”的观点出发,就会有如下的认识:“小学毕业了还有初中,初中毕业后还有高中,之后还有大学和研究生院。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了社会还有各种各样的学习”。人生本身是一个连绵不断的学习过程。
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究竟哪一种对人的进化和向上有益呢?结论是不言而喻的。当拥有了以永远的进化为目标的观点时,人就能够向更高的境地跃进。
若认定人生只有一回,人的生命就像烟花一样转瞬即灭,又怎么能够在人生中发现重大意义和目的呢?
就是因为认为人生短暂如烟花,人才沉溺于各种快乐、沉湎于物质欲望、生活放纵。而且,众人都掉入个人主义的陷阱。
如果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那么,会有“若不尽情享受就是损失”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如果人生是永恒的,心中便会产生“对他人的奉献,终究能回报到自己身上,变成自己心灵成长的营养食粮”的想法。
所以,在面对人生观、人生目的和使命等问题时,理解灵界与世间就变得极为重要。若忽视了这个观点,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生”和“人”。
2 死后的世界
灵界是人死后,灵魂离开了肉体、离开了世间之后前往的世界。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人离开世间之后,要面对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由于世人不知道死后世界的真相和实相,在面对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和不安,“不想死”,这句话将人对地上界的执着表露无遗。如果在现实中去问一百个人关于死亡的问题,可能有九十九个人会回答“不想死”。
人之所以会这样回答,不只是因为“生活在世间很舒适”这个单纯的理由。更深层的原因,是对死后的世界怀着很大的恐惧和不安,所以有“不想死”的念头。
还有另一种人,世间对他们来说是苦海深渊,这反倒使他们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选择自杀,前往灵界。
这两种想法,皆来自于对灵界、死后世界的无知。由于世人对死后世界的研究尚未成熟,所以人们会产生困惑。
我认为,需要有人现身说法,明确地阐述死后的世界,履行指引人们人生航向的使命。
航海时如果没有航海图,人会感到不安。但如果有了明确的航海图,不安就会消除。如果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自己这艘船的目标是哪一座大陆”,也就是说,如果明确了航海图,就能够安心地走上正确的航程。
接下来,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人的灵魂离开了肉体后,究竟会怎样?”这个问题。
我曾多次在著作中强调:“人生不只是几十年的肉体生命,人生贯穿了今世与来世”。
当世人在现实中面临肉体死亡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抵抗。病人总说“不想死”,医生也是尽力地去延长病人的肉体生命。
但是,从灵界来看,当死期临近时,本人的守护灵、指导灵或天使,会来到这位濒死之人的身旁。也就是说,指导灵们已经开始为引导此人前往死后的世界做准备。
当人的肉体生命死亡后,他的灵体便要脱离出肉体。最初,本人尚难有灵性自觉,会因为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而感到惊奇不已。
一个自己躺在病床上,一个自己自由自在移动。自由自在的自己对别人说话,却得不到回应。而且,自己还能够穿越墙壁和物体。为此,他感到非常惊愕。
有人会觉得“躺在床上的肉体才是自己”,便一直跟随在肉体旁,直到遗体被运到火葬场火化,受到巨大打击。于是不知如何是好,在火葬场周围浮游徘徊,不知道今后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惶恐不安。
这时,本人的守护灵会出现开始进行劝说。但是,生前不相信死后世界的人,是很难被说服的。因此,守护灵要在世间做上几十天的说服工作。
习俗上有“头七”或“四十九天”这一说法,事实上,通常人死后的前二、三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是还可以逗留在世间的。死者的灵魂在这期间会慢慢接受守护灵、指导灵的劝说,返回天上界。
但是,有些人对世间会有过度的执着心,比如对小孩、父母、配偶或者是土地、建筑、财产、公司、事业等有强烈的执着,不愿离开地上界,而成为地缚灵,停留在地上界四处徘徊。这就是世间所谓的幽灵。可以说他们尚未觉醒到自身乃是灵性的存在。
3 肉体的记忆
绝大多数的人,在返回灵界时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觉得很狼狈,接着才慢慢习惯灵界的生活。一开始,他们会察觉自己没有肉体也能够生活,并且很诧异自己二、三十天不吃不喝竟也能照样活着。
不久会发现“就算跟地上的人说话,对方也什么都听不到”。于是意识到“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成为灵的人会渐渐学会新的感觉。这种新的感觉就是灵的感觉。
能够在空中漂浮。可以穿物而过。远距离也可以瞬间移动。如果对地上界还有未了的心思,“想和那个亲戚打招呼”“想见那个朋友”,瞬间灵体就能移动几百公里。
这些新鲜的感觉,会逐渐变成平常事。然后就像小学一年级学生一样开始探索新的世界观与新的自我,“在新的世界中,自己应该如何去生活呢”?
一般来说,世间生活的记忆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淡漠下来。但也有些灵不但对人世念念不忘,执着还与日俱增。也就是说,离世之后的灵分成了两种类型。
死后,曾在这个现象界短暂徘徊的灵多半会在早逝的父母、亲属、友人以及守护灵的引导下,前往四次元世界的收容所。在收容所里被要求反省这次转生世间的人生过程。
此时的反省,是以灵性的尺度为基准,观察在自己的人生中究竟有何过错。换言之,就是对以肉体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做彻底的自我反省。
在地上界的生活是以肉体为中心,未能获得灵性觉醒的人,其反省的结果,是依据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前往四次元世界中的地狱界,去接受更严格的考验。
但是,就算在这次转生中没有获得灵性觉醒,如果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悔改,这些灵也可以进入四次元世界中和谐的精灵界。
综上所述,持肉体生活于地上界时的记忆决定了灵界今后的人生。这并非是阎王的制裁,而是自己的良心、善心、作为佛之子的本性对自己做出了裁判。
也就是说,自己觉得自己修行不足,与守护灵商议后,自愿去地狱进行修行。但在地狱里生活过久,忘记了当初的事情,而觉得“自己被强迫接受这么严酷的惩罚”。
但是,有些凶残的人不经过这样的过程,死后会直接落入地狱。因为这类人曾在世上横行暴虐,对他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就像世间专门行恶不改的黑帮、流氓一样。
4 天使的职责
现在的所谓有常识的人很难相信天使的存在。即使是虔诚的基督徒,头脑中虽然相信,但作为实际感觉,却不能够那么简单地就信。
基督教有“圣父、圣子和圣灵”之说。一般的基督徒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父之神”和“神之子基督”的意思,但对“圣灵”是指什么,就不十分清楚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所谓天使和恶魔,只不过是在《格林童话》这类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二十世纪不可能出现天使和恶魔。十之八、九的人听到这种话题会付之一笑。
但这绝不是传说。无论古今东西、文明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关于天使和恶魔的记述。这是因为,天使和恶魔是实际存在的。
天使即是高级灵的总称。高级灵也分不同的阶段。从六次元光明界的上阶段开始被称为天使,即诸天善神。此外,菩萨和如来阶段的人也被称为天使。我将在后文对此做具体的说明。
第一阶段的天使负责拯救刚离开世间的灵魂,他们的工作不是说法,而是更实际性的救济。
这样的天使数量众多。负责引导、收容、教育刚离世的灵魂的天使,即第一阶段的天使约有几亿人。
每个人生前的思想、信念或宗教都不尽相同,所以前来引导的天使也不同。基督教徒是由基督教系统的天使来进行指导,佛教信众则多是由佛教系的菩萨指导。也就是说,是以被指导者容易接受和相信的姿态出现的。
但是,天使不仅只存在于灵界。众多天使为了“自身的灵魂修行”和“净化人间”的目的,以数百年到一千年为一个周期不断地转生到世间。并且,他们转生的目的之一也可以说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忘记了肉体人的感觉。
若天使在灵界生活过久的话,容易变得无法理解人的思想和心理,为了成为更好的教育者,天使有必要亲身体验世间的生活。
因为有此必要,天使们会降生于地上界。当天使具备了世间生活的经验,便能做到对机说法和引导众生了。
如此,离开地上界的人首先会实际感受到天使的存在。会看到耀眼的光迎面而来。如果生前是基督徒,那么前来迎接的便多是有翅膀的天使。若生前是佛教信众,便会有僧侣前来迎接。日本神道系统的人,则有可能见到祭祀神官。
无论天使、高级灵以怎样的形态出现,都是放射着光辉,有耀眼的后光。即使是生前从未相信过佛神的人也会不自觉地合掌行礼,口称“佛”“神”。因为每个人都本能地相信高级灵、佛神的存在。
5 新的旅程
离开了世间的人,在天使的引导下有了灵性觉悟后,便能够走上新的旅程了。这个新的旅程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当然,降生到地上界也是新的旅程。无论是高级灵、还是未发达灵都要经历怀胎、出生、从零开始这全新的旅程。
因此,这个全新的体验就意味着在世间几十年的生活已结束,本人已从人间学校毕业,考入了新的学校。是新的开始,认识新的老师、读新的教材、听新的课程。回到四次元世界的人,首先要彻底地接受“何谓灵性存在”的教育。
听了天使及比自己早逝的亲属、朋友、老师的各种说明后,对新的旅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是今后在灵界生活的一大指针。
虽然到了不同的环境中安定下来时,大都忘了这个指针,但在最初的阶段,作为指南,还是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
这时,也有人必须奔赴地狱。但世间之人应该清楚:“地狱与天国并不是同等规模”。这一点必须明确。
地上世界是三次元,而地狱不过是四次元到九次元、十次元等更高层的世界当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地狱只是四次元世界中一个恶性意念的巢穴,绝不是与天国同等规模”,这一点必须牢记。
世间有许多不同的种族,但没有所谓“病人”这个种族。在正常情况下,病人只会占一定的比例,社会为了治愈这些病人而设立了医院。同样,在灵界也同样有患了心病的灵人,他们需要在地狱进行修行、接收康复治疗。
请大家重视这个观点。虽是在心、精神上患有疾病的病人,但他们也在地狱里寻找属于他们的“悟”。
我们可以教导健康人驾驶汽车、骑自行车、跑跳等运动方法,但是这些动作对病人而言难度太高了,病人首先要学习的是如何撑拐杖走路。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练习是必要的。
进入了四次元精灵界的人会看到在人间不曾见过的各种东西。比如说,会遇到过去传说中的生物。现在地上界没有龙和河童。但是灵界存在,会真的遇到。还会看见小精灵在花间飞来飞去。
类似这样,灵界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灵性存在。看着这些东西,对新世界的感觉就会逐步增强。
6 灵的本质
本节将探讨什么是灵的本质。
刚脱离了肉体的灵,最初对灵的性质很难适应。刚刚死亡之后,很难掌握灵的感觉。
比如,死后的灵在三次元世间附近徘徊时,会发现生前可以用手拿到的东西,现在想抓也抓不到了。对于这样的事实,灵会感到难以置信。
但是,就算他们对自己已成为灵没有自觉,慢慢也会对这种感觉习以为常。然后,最终决定自己是去天国还是地狱。
决定前往天国或地狱的基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是何存在”。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本质。这决定其人在灵界的生活。
即使是不相信灵界的人也多少通过各种漫画、传说和小说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灵界有所了解,只是在其真实度上还没有足够的确认。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能使人回到天国?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会使人堕入地狱?对此问题,至今几乎没有明确的教义。此外,即使是相信有灵界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从灵的观点来看,是属于天国还是属于地狱?
最简单的思考方法就是参照所谓的戒律来决定“有罪”或“无罪”,由此得出“犯下罪孽多者下地狱,罪孽少者上天国”的结论。
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思考方法。在最近数千年的人类史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哪个民族,都有这种说法。例如著名的“摩西十诫”,或是更早的美索布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等。
现代社会,建立起了法律制度。但追究法律的根源,归根结底是来自光的指导灵所传授的法。只是,有时不能简单明了地向众人解说法,才以戒律的形式来教育民众。也就是说,被赐予了“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的具体戒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包括相信灵界的人在内,若具有“检查自己是否有违反戒律的行为”这样的观点,天国和地狱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从“更容易地区分事物的善恶”这个角度来讲,以戒律的形式来判断让人更容易理解。例如“不杀生”这样典型的戒律,意味着“杀人者下地狱,不杀人者可升天”。还有“不偷盗”,意味着“偷盗者下地狱,不偷盗者可升天”,这种二分法式的思考方式。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这样的思考方式很幼稚,因为其中也确实包含着真理之光。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戒律并不是真正区分天国与地狱的基准。
归根结底,在六、七十年的人生中,意识到自己的本质乃是佛之子的人将去天国。人越能发挥这个本质,就越能回到更高的天上界。反之,意识不到自己的本质乃是佛之子的人,离开世间后要在地狱界接受严格的考验。这就是心灵的实相。
7 未知的世界
刚才说过了在灵界中有地狱。即便是在传说中曾经听说过地狱,但实际真正看到地狱的人还是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在各地的传说中,有各式各样地狱的描述,有妖怪也有恶魔。当真正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任何人都会惊恐不已。有身高三、四米妖怪似的灵人,也有拿着刀追赶过来的灵人。
色情地狱中,有许多灵人在血池里痛苦地翻滚着。
饿鬼地狱中,有许多象过去饥荒中饿死的农民模样的瘦得皮包骨的灵人,在痛苦地呻吟“想吃啊、想吃啊”。
畜牲道也确实存在。在那里的人已经不是人的模样。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写过一本关于畜牲道的小说,正像小说中所写的,身体是马脸是人、身体是牛脸是人、身体是猪脸是人,这些的确存在。还有变成大蛇的模样在地狱的地面爬行。
这些在痛苦中的灵,不知为什么自己会变成如此惨状。因为他们不知道灵的本质。灵的世界是一个动念即成现实的世界。
他们生前不知“心中所想的,在心的世界中即已实现”的道理,以为“反正外界看不到自己的内心在想什么,所以自己在内心如何思考也无所谓”。
这些在持肉体时有着厚颜无耻的心态的人,回到灵界后发现自己无法再掩饰心中的丑态,而且自己会变成与心中的龌龊思想相应的模样,万分惊愕。
如果在地上界生活时,一怀有嫉恨心身体立刻就会变成蛇的模样,人也就能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在三次元法则中没有这样的现象,所以生前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在灵界,心中所想立刻就会变成现实。如果心中总为如何追求异性而烦恼的话,这个人在死后就会落入色情地狱继续追逐异性。
如果生前像狐狸那样狡猾行骗,到了灵界也会是一副狡猾的狐狸像。如果像蛇那样总是对他人嫉恨在心,在灵界就会变成蛇的模样。此外,还有可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
这些变成了动物灵模样的灵人为了逃脱地狱之苦,偶尔会暂时爬出地狱附身于人。
它们不是附身在毫无关系的人身上,而是会附在那些有地狱性心念的人身上。世人的心念和思绪可以千变万化,当形成了地狱性的心境时,就自然会招来地狱灵附身。
在心中出现了色情地狱念头的人会招来色情地狱灵;在心中形成了动物地狱畜生道的人会招来动物灵;在心中形成了无间地狱的人、有思想、宗教性的心病、对众人做过错误指导的人,会招来在无间地狱中的伪善思想家、宗教家之地狱灵附身。
归根究底,地狱存在于心的世界中、存在于意念中。之所以会有地狱灵前来附身,正是因为在地上世界生活的人心中有地狱界的存在,所以地狱灵能够潜入人心。人们应该认清这个灵界构造的奥妙。
8 永恒的生命
在地狱界饱受痛苦的灵,都有一个固定的台词:“与其忍受这副丑态的折磨,不如杀了我痛快!”
这些地狱灵,总是咒骂和诽谤佛神,恶言恶语无止无尽。有的地狱灵会说:“让我像蛇一样活着不如杀了我”、“让我在色情地狱的血海中挣扎,不如痛快地杀了我更好”等等。
落入无间地狱、被封在黑暗、沙漠或洞穴中的地狱灵会说:“早知这样,不如杀了我”!
我曾经通过灵视,看过许多在生前被称为大宗教家的人,落入无间地狱,在黑暗深渊的沼泽里忍受着痛苦。其中有许多人是至今已传了两、三代的宗教团体的教祖。
这些教主们的疑问是:“我指导过几十、几百万的民众,为什么自己却落入地狱中”。还会说:“与其这样活着,不如杀了我”。他们这样说,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将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在这漆黑的世界里痛苦多久。
灵魂是永恒的。灵魂拥有永恒的生命。永恒的生命对于过着和谐的生活、怀着美丽的心灵、死后能返回天国的人来说,是无上福音。因为,在美好的世界中,能够彻底燃烧生命。
可是,对于地狱灵来说,永恒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惩罚。地狱灵想通过痛快地结束生命,来逃脱地狱之苦。但是生命不会结束,这本身就是对地狱灵的惩罚。
如果人们都能够认识这个心灵世界的实相,就可以明白在世间生活时,持恶念和做恶事,其实在结果上是对己不利的。
如果不相信生命是永恒的,认为在世间的生活就是整个生命期限的话,那么自然就会放任自己,甚至不惜伤害他人以为己谋利。然而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换来的是地狱的痛苦。若早明白这个事实,知道这样做会使永恒的生命变成永远的痛苦的话,就至少能看清这对自己是不划算的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知道生前行善能够累积在灵界的福份,可以保证在灵界过幸福生活的话,那么任何人都会想:“自己为何不多在世间做些好事呢?”
在世间做一件好事,相当于在灵界做十件好事。在世间修行很艰难,因为灵魂要在被“蒙上眼睛”的状态下修行。所以在世间中像盲人一样试图去摸索,活出天国境界的生活,比在灵界修行有着五至十倍的价值。
在世间的数十年间,活出天国一样幸福生活的人,回到灵界后能获得十倍的回报。也就是说,世间的修行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反,如果认为在世间行恶无所谓,这些恶行、恶念在灵界会变成五至十倍的惩罚,这个事实不容忽视。
如果真正关心自己,就不会为了受表扬而行善、不会为了不受惩罚才不行恶,而是会自觉地杜绝恶事、恶念而专行善事、善念。认识了真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后,便会自然地走向正路了。没有人会情愿做对己不利之事。
落入地狱的人,应更不愿做对己不利的事,但地狱灵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己不利的。因此,应该让他们早日建立起真实的世界观。
9 过去世的记忆
上文对天国和地狱的实相,做了多方面的论述,不过对于回到四次元世界的灵而言,最令他们惊讶的,是能够回想起过去世的记忆。对这些灵来说,这个体验既惊又喜。
一个人出生,从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上大学,随后成年、老去,在这段期间累积不少人生经验。可是从灵界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人生经验并非如此短暂。
在人的心灵中,铭刻着千、万、亿年悠久历史的记忆。当每个灵魂回到灵界,这种记忆便会苏醒,并且再次认识到自己从悠久以前开始,就是作为人而修行至今。
然而,地狱中的地狱灵很难回忆起自身的过去。因为地狱是个非常严酷的世界,眼前的痛苦使地狱灵心无余力去回顾自己的过去。
这好比是要一个牙痛得要命的人,立即去回顾、反省自己的过去一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样道理,虽然让在痛苦中挣扎的地狱灵,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世也是可能的,但事实上很难。
反之,回到天国的人们,便能轻易回忆起过去世的记忆。
不过,灵与灵之间有着能力程度的差别。如果是平凡之人,最多能回想起前两、三世的事情,并且感觉到这个记忆既遥远又模糊。
而高度进化了的灵,便会有比较明确的记忆。菩萨能回想起几万年前的记忆,如来则能记忆起几十万或几百万年前的过去世。
九次元大如来能回想起天地创造的悠久历史,能一件一件清晰地回忆起自身在悠久的远古之诞生、地球之诞生、人类之进化过程等。
不同的灵能够回想起的范围不同。
这就好像攀登瞭望台一样,攀得越高就能看得更远,站在低处也就只能看见眼前的景色,而在地下室就什么也看不清。同样道理,地下室即地狱什么也看不见,登得越高看得越远。大灵甚至可以回忆起远古时期。
所以,既有只能回想起前世的人,也有能回忆起数世的人,也有在自己的灵魂记忆中保持着几十、几百代转生记忆的人。其实这隐含着相当神秘的色彩。灵性的自觉越丰富,就越能够真正地看清过去、现在和未来。
10 进化之道
至此,我们从多方面阐述了灵魂离开三次元世间之后,来到灵界四次元时所见的灵性生活情形。也许会有不少人对此存疑:“这种灵界构造的依据何在”?
也会有人问:“为什么存在天国和地狱?既然存在灵界,为什么生活在世间的时候,不告诉我们?既然有灵魂生命,为何还要有肉体?不管在世间还是灵界,都以灵体的姿态出现不是更好吗?”
灵魂脱离肉体时,好比是蝉脱壳羽化一般。蝉的幼虫在地下沉睡了数年之久,才爬上树干,最后脱壳,飞向天空。
又比如在枝叶上蠕动的丑陋毛虫,不知何时变成了蛹,接着竟蜕变成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些变化的现象,实际上是佛为了让人认识轮回转生,才创造出来的。人类能够从改变姿态的过程中获得进化。
毛毛虫变成蝴蝶如此神秘的过程,谁也无法否定是佛所创造的。丑陋的毛毛虫扭着身体爬行、啃食树叶,最后在某一天羽化变成了花枝招展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这蝴蝶飞舞的姿态,暗示了人类的灵性进化。
佛为什么要创造出这些多姿多彩的形态呢?我们可以说,这些都是佛慈悲的体现。由于蝴蝶的前身曾有过在地上爬行的不自由,飞翔在天空时才会显得美好、舒展。佛通过形形色色的事物变化,向人们做着某种心灵启示。
在灵魂转生的过程中,虽然不会有人想去做蝴蝶,而自愿放弃做人的机会,但从在天空自由飞翔的蝴蝶舞姿中,有着做人难以品味到的幸福感。这是佛赐予蝴蝶的幸福和慈悲。
与此相同,寄宿在不自由的肉体之中的灵魂,最终要脱体还原,成为原来的灵魂之姿。那时,就会成倍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了。
在世间生活中,要实现自己的想法是很难的,因此,人很容易焦躁,感到疲劳和无力。但灵界却是“心念即现实”的世界,体会到了这份幸福的灵人,自然能体会到这远比世间生活更加美好。
在佛创造的灵界与世间之结构中,有灵魂进化的光明道。如果没有经过“脱皮”的磨练,没有通过向着更高层次努力的过程,就不可能获得真实的幸福感。
所谓灵性,即具有与佛相同的本质。而且每个人都能够经由自身的感受,体会到这个本质的存在。这种体验即幸福,所有的人都生活在这幸福之中。
即使有些灵魂曾经受了一、二百年的地狱之苦,但如果将眼光放远,就能够明白这也是对自身灵魂进化的磨练过程。置身于自身最显著的缺点中,做彻底的反省。若以贯穿灵魂进化的过程这种观点来看待人生,接受地狱磨炼的灵,本性也并非邪恶,他们也同样是在进步的旅程中。
然而,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地狱的存在。地狱生活非常痛苦,想要让地狱灵尽早脱离痛苦,就应该指导他们认识自身的错误,使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是正确的方法,也与佛心相应。
这是“他力”。但是,就算没有他力,为了让地狱灵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才存在地狱。看似灵魂退化,但以长远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发现每个灵魂最终都是向着佛的境界进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
第二章 五次元世界
1 善人的世界
第一章,我们从多方面阐述了人的灵魂在离开了肉体后,步入灵界初期所面临的情形。第二章则将描述四次元世界之上的五次元世界。
在当代物理学领域中,已逐步开始理解到“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存在于三次元、四次元、五次元、六次元、七次元、八次元、九次元等多重次元构造之中”。
三次元世界被包容于四次元世界中、四次元世界被包容于五次元世界中、五次元世界亦被更高次元囊括。这好似洋葱一样的多层次宇宙结构,为我们提示出了一个高次元囊括低次元的世界观。
对灵界进行探查,就会发现事实正是如此。四次元灵人并非存在于和三次元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四次元和三次元世界彼此共存,且四次元对三次元世界有着各种影响。在四次元世界之上还有五次元世界。
而且存在“高次元灵人能够影响低次元灵人,低次元灵人无法影响高次元”的法则。
五次元的灵人能自由出入四次元世界,对四次元灵人进行各种指导。但四次元灵人除了特殊情况外,原则上无法前往五次元世界。
单从理论上来看,也许不太容易理解,亲身进入灵界时,就会发现事实正是如此。
“灵界中存在着灵性层次”。不仅佛教这样讲,在神秘学、神智学和古籍中也均有记载。
这说明了“世界”不仅是由“世间”和“灵界”两个单纯的部分所组成的,灵界中也有各种层级。并且不仅是平面的区隔,在空间上也有上下之分。
欧洲的近代著名通灵者斯维登堡(Swedenborg),曾在其灵界探险记中如此描写:“向上望去,像是有一层看不见的透明薄膜笼罩在天上,而且在上面似乎还有更高层的世界”。当然,在现实中不会有如此的景观,但实际上这样的层次的确存在。
以下,让我们来看四次元居民与五次元居民到底有什么不同。
四次元世界还只是灵界的第一个阶段,这里的居民也只相当于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灵与肉体、魂与物质的关系尚未充分理解。四次元居民生活在世间生活与灵界生活混淆的状态中。
四次元的灵人同样能够进化。快者只用几天或几年,慢者则需要几十年甚或几百年的时间。进化了的灵可以在天使、守护灵或指导灵的引导下进入五次元世界。
概括来说,五次元世界是“善的世界”,是善人的世界。
五次元世界中没有恶。聚集在这个世界中的灵人,均把“善”作为心的指标。五次元居民的灵魂倾向是弃恶扬善,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善”是佛神对人的期待。这就是五次元世界。
2 精神性的醒觉
五次元世界的善,并非单纯指善恶观的善,而是指对佛性的醒觉之善。明确地讲,这里的居民均有精神上的觉悟。
在三次元世间,精神与物质共存,所以人们生活在物质之中,常常容易反复考虑:“怎样工作才能有饭吃?怎样做事才能赚到工资?需要买哪些生活用品?哪些没用的东西需要清理?”
虽然生活在以物质为中心的世界里,但如果某人能在平时的晚上或者是假日,试图去追求精神的食粮,世人就会认为此人是优秀的。
当然,有不少人在现实中感觉不到这种精神性的喜悦,宁愿沉溺在吃喝嫖赌等享乐之中。但是绝大部分的人,仅靠这些灵魂感觉不到充分的喜悦,便会对阅读、音乐、绘画等精神性的东西产生乡愁。实际上,这是对本来的世界的一种乡愁。
五次元世界被称之为“善人界”,或者是“精神界”。因为来到五次元世界的人,都是具有精神性醒觉的人。五次元的居民对自身是灵性存在有着相当鲜明的自觉。
另一方面,四次元世界统称为“幽界”。位于幽界的居民,在灵性觉悟上虽有程度之别,但共同点是尚无法完全透彻理解灵性的本质,也尚未认识生命存在的灵魂实相,也不知“求善”之意愿来自于灵魂的本质。
然而,来到五次元善人界的人,都能够认识到人的本质乃是灵。而且,人人心中都存在着某种求善的意愿。
此外,人们对佛神的信仰虽然尚不十分明确,但每个人对佛神都有信仰心。虽然,他们的信仰对象有区分为信佛或信神等的差异,但每个善人界的灵均在某种善良的宗教信仰心之下生活。并且,他们能够感受到佛神之临在,为佛神而活。
虽说五次元善人界位于灵界,但那里也有类似世间的各种职业。比如,有木匠、也有商人。这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工作。此外,还有人从事为他人提供各种方便的工作,也就是类似地上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
五次元善人界的人的工作中,虽然有许多跟世间工作很相似,但他们工作的目的已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从中体会佛神的喜悦心,进而感受自身灵魂的喜悦。
3 魂的喜悦
来到四次元幽界的灵,首先会有“灵魂的震惊”的新鲜感,体会到灵体远比肉体自由,但还不能充分品味到“灵魂的喜悦”。但在五次元善人界则能进一步获得灵魂的喜悦感。
四次元的居民还不能明确分清四次元幽界与世间的区别。居住在幽界的灵还有“幽体”,就像穿着一件衣服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幽体也是一种肉体。然而,到达五次元的灵则已脱掉了幽体,灵魂变得更精妙。
也就是说,在五次元,魂的存在变得更为鲜明。所谓魂,即是指拥有人的意识的灵。这个魂开始感觉到喜悦。
那是什么样的喜悦呢?灵魂感觉到了什么样的喜悦呢?灵魂感觉到喜悦的时刻大体可分为两种。
第一,是感觉到自己成长时,灵魂会喜悦。
那么,何时会感觉到自己有所成长呢?那就是发现自己是“善者”之时。当感觉到自己对他人有帮助时,灵魂就会感到喜悦。
世间的人也同样。听到别人说“多亏你的帮助,才会有今天的我”、“托您的福,才能一切顺利”,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得知自己对他人做了有益的事,就意味着自己的扩大和自己的进步。
不单只考虑自己的人生,当感受到“因自己存在,他人感到喜悦”,就表示自己的生活已超越了个人范围。也就是说,这种人生是单纯个人人生的数倍大,这既是自己的扩大,也是自己的进步。
如此,第一个灵魂喜悦的时刻,是确认到“为他人增添喜悦,自己是善人”的时刻。
第二个灵魂喜悦的时刻,则是获得新知识之时。第一是有益于他人,第二是有了新知。
请注意,这个“新知识”,不是指在学校考试等方面的学识,而是指“对佛创造的世界有了新发现”。当人有了这种发现时,灵魂便会感到喜悦。
灵魂具有多种性质、能力和力量,但五次元的诸善人尚不能彻底认识灵魂具有的全部力量。
在五次元世界还有人吃饭。虽然充分知道不需进食也能生活,但还是有人在吃饭中感受到人生意义,也有人在做饭中感受到人生意义。生前从事农业,通过培育农作物感受人生意义的人,在灵界仍然在田地里耕作。
这样的人生活在五次元世界。
但是,他们在从事此类工作的过程中,慢慢会感觉到“好像不应该是这样子”“不需要生产这些农作物,人也能够生活,同时感受到灵的喜悦”。
比如,会发现在五次元世界看到的红薯和在世间看到的红薯不同。它不是物质,而只是己心当中的一种灵性的印象。心的状态越丰富,就越能丰收。
在农业上,有许多经科学改良的种植方法,但在灵界就未必需要这些栽种法了。只要诚心诚意地栽培,就能获得好的果实。
五次元的生活能使灵魂逐步认识灵界的构造,认识到“这是一个心想事成的世界”的灵性本质。这种“认识”,即灵魂的第二个喜悦瞬间。
4 光流
如上所述,心灵在两种时刻会感受到喜悦。第一是感觉到自己对他人做了有益之事时。第二是获得了新的灵性知识之时。接下来,我将深入讲解灵性知识。
四次元幽界的灵,尚未能充分理解人的本质、灵的本质乃是佛之分光。
五次元善人界的灵慢慢开始理解光的本质。渐渐认识到光有强弱。并意识到佛光是流动的能源实体,与灯光、烛光不同。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感觉。
五次元善人界的诸灵,能认识到光的根源发自何处,并发现高空中有一轮太阳。它是灵太阳,与在三次元世界所见的太阳不同。
灵太阳的本质是什么呢?三次元世界的太阳为地球供给热与能量,而灵太阳是太阳的灵性生命体。
就像人的肉体中存在灵魂一样,地球中也有一个伟大的地球意识,同样,太阳亦有一个伟大的灵体。
在放射着物质性光线的太阳内部,有一个放射着灵性之光的巨大灵太阳。灵界的灵太阳,实际上就是供给地上世界温暖的太阳的灵体。灵太阳照耀着灵界。
太阳不仅给予地上世界热与能量,在灵界也同样照耀着灵界,供给着灵性的能量。而地球做为太阳系当中的一员,也接收来自掌管太阳系的巨大灵性意识的能量,进而能够遂行自身的使命。
存在于太阳当中的能量体,即是太阳系当中的恒星意识。在十一次元的恒星意识中,存在着太阳系意识灵。
而太阳系意识灵,通过地球十次元的三个行星意识,意即“大日意识”、“月意识”、“地球意识”,向地球倾注着七色之光。
随之,地球系九次元的十位大灵,进一步将这灵太阳的能量做各种分光,将诸光流洒向世间和灵界。
虽然五次元善人界的灵人还不能充分认识这一实相,但已能够明白灵界的太阳与地上世界的太阳一样,供给着生命的能源和力量。并能够认识到自己是接受了灵太阳的能量,才得以生存,才能产生出生命的活力。
五次元世界的居民,从不忘记灵太阳之恩,诸灵常面向灵太阳做祈祷,并且在这感谢之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对佛神朴实的信仰。
如此,在五次元世界开始真切感受到光流。
5 爱的感情
此外,五次元世界还有一个特征,即灵魂能够萌发出“爱”的感情。虽然在世间也有男女之间的爱、亲子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和师徒之间的爱等等,但五次元善人界的爱已经变得非常纯粹。
在地上界,爱很难表现,但在灵界,爱是非常鲜明的实体。如果爱着他人,这个爱的波动便能直接传达给对方。对方强烈地感受到被爱之后,便会感觉到灵魂的喜悦。
在地上界,爱的感情不十分明确。不知对方是否真爱自己,而产生恋爱烦恼。异性问题大多是这种“走钢丝”似的感情。
看不清对方是否在爱自己。即使对方在爱着自己,也会胡思乱想,推测对方没有给自己一份特殊的爱,最后反倒得出了悲观的结论。
然而,五次元善人界对爱有一个衡量的指标,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被他人所爱,自己的感情也可以直接传达给对方。
譬如说,在一个十平米的房子中点上日光灯或电灯泡,这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又譬如,电灯泡也有六十瓦、一百瓦、二百瓦的差别,一开灯便知其差异。相同地,五次元中的爱的感情,一下子就能明了。
五次元善人界是“以心传心”的世界,是心念能够立刻如实传达的世界。这也正是地狱灵无法进入五次元善人界的理由所在。
地狱灵的心里充满了憎恨、嫉妒、牢骚、愤怒和贪欲,若这样的意念毫无掩饰地传达给对方,这里就绝不是天国了。
五次元善人界的所有居民都怀有爱的感情,虽说在量上有多与少、高与低的差别,但每个灵都放射着爱之能量。
掌握了爱的实感,就能够接受六次元以上灵人的指导,进一步理解爱的本质。
五次元世界的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是:“当你们被爱时,爱就像电流一样直击你的胸怀。而且心怀会感觉到温暖。然后会感觉到高兴。那爱实际上就是佛之心”。
虽然五次元之灵还没有明确地认知“何谓佛”,但却能够感受到佛的真实存在。关于何谓佛,高级灵会如此教育五次元的人:
“你能够感觉到爱,最大的爱就是天空中的灵太阳。灵太阳无偿地供给着热与能量,供给着生命之能。这无偿的爱、慈悲的存在就是佛的体现。当你们相互施爱之时,爱的波动会充满胸膛,内心无比喜悦吧?那就证明你们乃是佛之子、在本质上乃是佛生命的一部分”。
高级灵如此谆谆教导。
但这还只是爱的初级教育,还没有达到菩萨界向他人施爱的程度。五次元世界只是建立起了“何谓爱”、“何谓被爱”、“何谓施爱”等基础感情。
然后学习“比起不被爱来,被爱是幸福的。爱是非常美好的”。慢慢地便能逐步明白:“爱不是建立在自我保存和利己主义之上”。
6 悲哀和痛苦
自古,世间便有“天国永远是乐园,没有悲哀和痛苦”的说法。那么,在除了地狱以外的四次元世界和五次元世界中,悲哀和痛苦是否真的消失了呢?
通常认为“悲哀和痛苦是地狱特有的,于天国不存在”。那么,是否可以这样问:人会流泪、哭泣,是佛未曾预计的表现吗?或者说,天国的人只会笑不会哭呢?我们首先从这方面开始探讨。
不能否认的是,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感情表现。人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这些基本的感情。
比如说,喜悦虽是悲哀的反面,但不能说悲哀只是因喜悦不在,仅靠这些无法说明全部问题。
自古以来,世人就在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争论不休。若以一元论的立场来看,就会有人说:“恶之为物,乃因无善”、“寒冷是不存在的,那只不过是没有温暖的结果”。美国光明思想家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公元1803-1882年)就是这么认为。
的确,这种理论从某一方面来看有其道理。寒冷是由于没有温暖,恶是由于没有善。但是,光凭这个道理还解释不了许多问题。
譬如说,悲哀往往会伴随着泪水,但如果说流泪一定是因为“没有喜悦”,那倒未必。泪水不会只因为没有喜悦而流下来。所以,各位必须认识到“悲伤”还是存在的。
我们可以一同来思考,在快乐的反面有无痛苦的情绪呢?能说快乐是一种实在,而痛苦不是实在吗?是否在没有快乐的地方就是痛苦呢?
说到底,苦还是存在的。譬如,在汗流浃背地打了一、两个小时的网球后,能获得一种轻松爽快的感觉。但在此之前毕竟在事实上有过流汗的现象,先前肉体的疲劳酸痛与后来的爽快感之间存在联系。
如此来看,就不能不说在世间和灵魂世界中有二元性的存在。致极的佛是光一元、善一元、爱一元的存在没错,但佛在创造三次元地上世界和四次元、五次元等下层灵界时,是以灵魂的进步和向上为主要着眼点的。
灵魂的进步和向上,多存在于相对性的世界之中。如果没有相互切磋和磨练等过程的话,进步将会变得十分困难。而在一元论的世界中,在只有喜悦的世界中,看上去虽似完美,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它是安于现状的世界。
因此,佛作为方便,将看似悲哀和痛苦之物赐予世间和下层灵界。
例如,即使是五次元善人界的灵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一定的困难。五次元的灵人与世间人同样在祈祷,但最终也同样会有如愿以偿或不能如愿的结果。
五次元的灵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祈祷的内容是否正当,有时从上层灵人看来,其祈祷的内容尚未到实现的时机。
当五次元灵人的祈祷、心愿未能实现时,也会感到某种程度的悲哀和痛苦。通过这样的试炼,其灵魂能变得更加坚强。
7 灵魂的食粮
存在这样的观点:“悲哀和痛苦是迷惑,原本是不存在的。本来无悲,本来无苦。那不过是迷惑,不是实在”。对此,我想提出异议。
根本佛所以为根本佛,是因为根本佛是一个不再需要进步和发展的至高无上的存在。根本佛是完美无缺、自善至爱和至福的存在。即,尽善、尽美、无上的真理。因此,根本佛没有进步、发展、也没有与之相应的喜悦。
根本佛以建造庭院的心情创造了大宇宙。根本佛像是在造景一般,将假山放置在庭园中,挖池放鱼和种植果树,有时让它结果,又有时让它长出一些杂草。
从人的观点来看,一些不完美的事物实际上只不过是根本佛在建一处景观时酝酿出的情绪而已。有杂草又有何妨,树有高低,有山丘也有低洼,这些形形色色构成了根本佛的庭院景观,根本佛从中寻求乐趣。
因此,虽不能说悲哀和痛苦是实在,但它在一定制约下得到了存在的许可。这是事实。
上面已谈到,没有喜悦不一定就等于是悲哀。只是没有喜悦,泪水不会因此流下来。泪流而下是因悲哀的积极作用。当快乐消失时,痛苦也不一定立即就会到来,有时在痛苦背后有其积极性的原因。
如此,悲哀和痛苦的确存在。悲哀和痛苦虽然存在,并不意味着它们本身是良性存在。是为了更大的飞跃,在世间和四次元、五次元世界中才存在悲哀和痛苦。这也是事实。
在自己的想法难以实现时,容易产生悲哀和痛苦的心情。事与愿违时,根据事态的程度也会悲伤流泪。
但是这泪水、汗水,绝不是为了落泪而落泪,不是为了流汗而流汗。这是进步向上的召唤,是清爽感之前的汗水。
因此,不要将世间看成是苦的世界、痛苦的世界、悲哀的世界,要知道“虽然有痛苦和悲伤,但痛苦和悲伤是让我们更加向上进取的试炼”。
玉在石头当中会更显光亮,相互磨练能够促进成长。
虽有悲伤和痛苦,但不会永远持续,只有作为心灵的食粮时,它们才有存在的价值。悲伤、痛苦之后,终究人还是会向着喜悦、快乐的境界,向着常乐、温暖的世界前进。
“苦恼只有在能够成为心灵的食粮时,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有益的思考方法。
8 光明者
以上讲述了悲哀和痛苦是心灵成长的食粮。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它们产生的影响。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当人沉到了悲哀的深渊时,勇敢地打破底层,此时会放射出一道光明来”。有些人也许会想:“光不都是从上照下来的吗?怎么能从底层的缝隙中照射出来呢?”
莎士比亚写过许多悲剧。实际上他是在通过悲剧向世人提示:在超越了悲剧的底层时,能够发现人性的本质,以及在本质背后所潜藏的光明。
只有欢笑、快乐的剧目,还不足以促使人进步。世间所谓的悲剧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有时是一条走向光明的捷径。
世上有许多人怨叹自己的命运,认为“为什么只有自己如此命苦”。
譬如,在年幼时失去了双亲、因为贫穷而未能念书、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结婚、与伴侣生离死别、无子或失去了孩子、自己的孩子变成不良少年等等。
世上悲痛之事是例举不尽的。
这些悲伤和痛苦的不幸命运,是否丝毫不具任何意义呢?它是否是对人有害而无益呢?
人的灵魂在转生世间之前生活于天国,那是个少有悲伤和痛苦的世界。虽然不能否认在灵界也存在着“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的事实,但天国中不存在任何积极性的恶。然而,人转生到世间后,却被命运翻弄,遭遇不幸。
在《旧约圣经》中有这样的记述:乔布在遇到种种灾难后,诅咒了神,神回答乔布道:“乔布啊,你聪明到可以猜透神之心吗?你要更加谦虚!你真正明白神之心吗?”
神如此告诉乔布。此时,神的真意是:“神为了让诸灵魂能够进化,准备了各种舞台和道具”。
比我们早逝的人,在天国过着幸福的生活。由此可以明白:不可只用世间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归根结底,接受各种试炼的人,实际上是在光的近处。在喜悦之中能够接近天国,在悲伤的底层也同样可以接近天国。世人须知,当打破了悲伤的底层、获得了光明时,天国的境界就会从那里展现出来。
9 何谓高贵
接下来讲述有关灵魂的高贵。
无论说“灵魂的高贵”,还是说“高贵的人格”,这个“高贵”意指出类拔萃、优秀超群的意思。
在什么时候才能感受到灵魂之高贵、精神之高贵呢?
譬如说,一个人出身豪门,在生活上有人伺候、娇生惯养,并且头脑天生灵活,英俊潇洒,倍受异性青睐,在社会上也能受人宠爱,处处逢源。这个人如此立身处世,结束了一生。
我们能从此人的灵魂中感受到高贵之处吗?看到了这个人在如此环境下度过一生时,我们能感觉到他很伟大吗?
我认为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其理由是,他在人生中战胜了某种困苦之事。这才是伟大。
在历史上,有在非洲的艰难环境中,坚毅地做传道事业的高级灵史怀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有连小学都没念完的世界发明王爱迪生(Thomas Edison);有出身贫困家庭,但付出了超人的努力,当上了美国总统的林肯(Abraham Lincoln);有被称作印度独立之父的甘地(Gandhi),他也是肩负国家之职责,勇于挑战大英帝国殖民霸权的高级灵。
当我们在回顾这些伟人的人生时,便能从中寻找到困苦的真实意义,就可以理解到“困苦不是单纯的障碍物,它是使人生的轨迹更加优美的方便”。
我们并非只能从近代伟人的身上看出这层真义,而是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印度的释迦虽出身于王宫,生活上富裕自在,但他在二十九岁时为了探索悟道而走出了王宫。
如此,为了更高的目标选择了艰难的道路时,其灵魂就会闪耀出高贵之光。不正是这高贵之光照亮了后人的路途吗!
回首人类历史,有无数闪烁如星的伟人,对此我甚感欣慰。
无论是我,还是读者,在人生的旅途中均会遇到各种困苦,世上经历过千辛万苦的人也不胜枚举。
只不过,承受不住困苦的人不能名垂青史。相反,经受住了困苦的锤炼,并把它当成心灵食粮的人,不都获得了灵魂高贵的勋章了吗!
如果在耶稣的人生中只有困苦的话,他的名字何以会留芳万世?正因为他在困苦的人生中发挥了灵魂之高贵,使他成为了引导后世的真理之光。
10 引导之时
现在处境优越的人应该心怀感谢,并且努力履行使自己的灵魂层层飞跃的义务。越是自己有比人优越的处境,或比人有优秀的才能和天分,越要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努力和精进。
此外,即使自己的处境、才能和财产等多方面都不如人,或者自己患了先天性的疾病,身体上有了障碍,也不能因此而怨声不止。如上所述,这些困苦,实际上是使人更进一步向上进化和发展的方便。
怨言和悲叹能使灵魂得到多少进步呢?当你勇敢地背负起这十字架,痛苦不就形成灵魂的食粮了吗!不正是在这样的人生中放射出了光明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必须自寻苦恼,也不需要向神祈祷要求赐予苦难。
但我们需要养成能够经得住困苦锤炼的坚韧毅力。不要为自己的欠缺而悲叹,应该发现自身的长处,并把它当作武器,勇敢地站立起来。
世上有双目失明但口才很好的人,有双脚不自由但双手灵巧的人,有头脑不灵活但身体健壮的人,有身体衰弱而头脑很聪明的人。
与他人比较,一味悲叹怨恨自己的不足之前,应该先认清自己被赐予了什么,如何才能更加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这当中,必定暗藏着能够解答自己这本人生问题集的提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谜、是一本问题集。这本问题集必有解题的提示。当我们从第三者的立场来观察自己时,便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发现自己远不如人的糟糕缺点。
因此,拿性格、才能以及肉体上的问题与别人比较时,如果发现了自己有异常凹凸的部分,那就是你自己人生问题集的提示。
然后,就应该对“为什么自己会被给予如此课题”,积极地寻找答案了。在这过程当中,今生的修行目的将会明确显现出来。
在身体上、精神上或能力上也许有不利之处,但这也明确地显示出了此人今世的人生目的与使命。
对此产生自觉的时候,便来到了“引导的时刻”。一旦对自己的命运有了自觉,燃起斗志,就能使勇气和力量倍增。此时,灵界的高级灵或本人的守护灵、指导灵就会投出伟大的灵力。
因此,首先要从自己的人生问题集中寻找到提示。在这个提示之下去解答人生问题集时,必定能够获得诸高级灵的一臂之力。
当认识到了灵魂的本质时,也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永远努力”的意义何在了。人在永恒的生命大河中生存,只有去克服自己被赐予的课题,才会显得高贵,才能放出光芒,才能获得灵魂的食粮。
发现自己的问题、抓住解决问题的提示,这就是引导之时,应该好好珍惜。
第三章 六次元世界
1 进化的本道
本章将着重讲解六次元光明界的实相。
至第二章为止,讲解了人死后不久将返回的四次元、五次元灵界。而进入六次元世界,即踏入了所谓的高级灵界。
之所以说六次元世界相当于高级灵界,是因为自古就传说“在这个世界中,居住着被称为神的高级灵”。
居住在六次元世界的神,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我想就此做简单的阐述。
居住在这里的神并非造物主,也非创造了天地的神,这是不用多说的。六次元光明界中没有创造天地的神。
此处被称为神的人转生世间时,他们以其超凡的德、能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并让世人感到:“此人似乎非同寻常,和我们不是一样的人,肯定是个接近神的人”。
譬如,受到日本人祭拜,称为“学问之神”的菅原道真,是在死后不久即被祀奉入了神社,他具有非地狱性的心,返回到六次元光明界(世间亦有将非神者误拜为神之事)。
归根结底,可以说生活在六次元光明界的灵,在世间生活时均是广受尊敬之人。
于是,我们便需要进一步研究,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受世人的尊敬。
那就是拥有崇高品德,并为世人留下了超凡功绩的人。此人在心灵方面有极大的进化,比一般人有着明显的进步。世人往往会对其灵能和实力感到敬畏,在他往生之后,便尊崇其为神明。
在六次元世界中,还居住着许多远古的神仙,被称为“八百万神灵”的灵魂也有很多在这里。
2 了解神
延续上面的问题,接下来探讨何谓神。
何谓神,长久以来,这是哲学、宗教和神学等领域的一大课题。有人主张“了解神,就意味着洞悉一切”,有人则认为“人并非是神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来的,相反,神是人们想象的产物,人们想象中的神跟人很相似”。
显而易见,这些看法都不能明确地解答“何谓神”。
对此,我想用我在现阶段探讨的结果来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分清“神”这个词当中,是否包括了创造世界的造物主(The Creator)。
基督教中有“圣父、圣子、圣灵”之说。其中,有时将“圣灵”称为神,有时将“圣子”耶稣·基督称为神,有时又将“天父”称为神。
一般来说,广义的神即是指位居于常人之上的灵性存在。因此,广义来说,可以将“圣灵”称为神。
简而言之,六次元光明界的神即是基督教所指的圣灵。造物主之神,则是更高次元的存在。
此外,并非六次元世界的所有存在都是神,六次元世界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等级。
生活在世间的人,很难明确地理解到这种宇宙构造的意义何在。
世人也许会如此想象:“六次元世界的样貌,就像空中阁楼,被透明屏幕隔离出楼层,每层都有居民”。但在事实上那里的环境并非如此。
首先必须知道他们已经不是持有肉体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作为意识体生活。
意识体是一种能量体,也可以称其为电磁波、电能、瓦斯能等。意识体是具有个性和某种特色的生命能量体。这就是灵的本质。
归根结底,六次元世界之所以有等级之分,是因为生活在其中的生命能量体波长存在差距。这种等级的不同不单指上下之别,而是存在波长差距。也就是说,存在上层波长与下层波长。
这好比是把泥水注入玻璃杯中,搅拌后不久会逐渐沉淀,从整体上看,上面澄清下面浑浊。同样,在灵界,波长粗糙者,其灵体就会有近似世间的物质性比重,因此意识体本身也会下沉。相反,近神者,执着少,意识波长精妙,则能上升。
上述问题可以用波长来讨论,也可以从能量体的角度来探讨。总而言之,灵人会由于其波长的不同,而使彼此的生活环境也出现差异。
3 悟道之阶梯
灵界是意识体的存在世界,并且在这些意识之间有着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走向“悟”的第一步。
“悟”一词,有种种含义。初级阶段的“悟”包括要明白“人的生命并非是肉体”。这虽属较低程度,但也是“悟”。在四次元幽界中,能够明确地觉悟到“人的生命并非是肉体”的灵人尚为数不多。许多灵人还是生活在肉体与非肉体混淆的状态。
其次,在“悟”当中也有从地狱升入天国的“悟”。即“人不能只考虑自己,还必须有益于他人”。这是最低程度的认识水平。
地狱中的灵,以个人为中心,心中只想“为自己好”,生存在只求满足自我的欲望中。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好就行了,别人的好歹与己无关。这些地狱灵常会说“为自己活得好究竟错在哪里?”
在地狱中,这些具有同样私欲的灵共处了几十、几百年后,便会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产生要悔改的想法。这是从地狱升入天国所必须具备的最初步觉悟。他们在地狱界待久了,自然会产生想要过安然、和谐生活的渴望。
从地狱升入天国时,首先会返回四次元上层的精灵界,进而是更上层的五次元善人界。这在前文已经说明。
我们可以称五次元世界为“善人界”,或是“精神界”。在灵性、精神性上有觉醒的人、对于“善”的重要性有觉醒的人,均居住在五次元世界。
五次元世界的居民虽说是善人,但在认真追求“悟”方面还远远不足。也就是说,五次元世界的灵人还不能充分地将己心朝向佛神。
相较于此,六次元光明界中,所谓的无神论者已经销声匿迹了。六次元中的灵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人和灵魂能够生存,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存在”。只不过,大家对这个“伟大存在”的称呼因人而异,有人称其为“神”,有人称其为“佛”。此外,在追求“伟大存在”的方法论上也有差异。
六次元世界中有许多僧侣、神官或教会牧师等圣职者,一心一意地追求着佛神的境界。
除此之外,六次元世界中还有另一种灵人,亦即生前在工作上完成了进化目的之人。这些人在世时并非明确地追求佛神的境界,而是通过工作完成了高度的进化。
六次元世界中有很多学者。譬如,未持地狱心念的大学教授和优秀的教师等等,大学老师很多。
还有诸如医生、律师、法官等,在世间曾受到尊敬的人。此外,也有一些心地高洁的政治家和高级官僚等,这些人也能返回到六次元光明界。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观察,这些人均在某种意义上有了进化。譬如,有些人在绘画和音乐等艺术领域中,增长了艺术的才能,这样的人也居住在六次元光明界。
六次元世界的住民,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呢?僧侣、神官、教会的牧师等,对在世间生活的人做宗教性的指导。其中,生前是政治家的灵人,指导着世间的政治家。生前是政府职员的灵人,则指导着世间的政府公务人员。生前是艺术家的灵人,则为在世间上的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灵感。生前是大学教授的灵人,会给予在世间上的学子们灵感。
他们一面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一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追求“悟”。此外,他们还通过对下次元世界做施予的行为中,获得“菩萨行”的初级体验。换言之,即是体验助人的行为。
总之,在六次元光明界中的通用价值概念是“有益性”。六次元的灵人,以有益于世间的进步和发展,作为生存的价值基准。
这些虽然还不足以说是真正的爱,但应该可以说已经到了爱的前阶段,会向爱的萌芽发展。
4 光之海
在这一节,将以视觉形象化的方式,讲解六次元光明界。
在灵界,越是上阶段光就会越强。对此,我在许多著作中已解释过。正是如此,进入六次元光明界时,也会感到光量显著地增加。
也许有些读者有过类似体验。当你走出高山丛林时,视野会豁然大开,可以眺望远方山下的街景或海岸线等。进入六次元光明界时,就会产生类似的感觉。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场面,形容为“光之海”的景象。初次来到六次元光明界时,强烈的光有可能使你感到昏眩,就像是在盛夏烈日下,眺望闪闪发光的海面时的感觉,要一段适应期才能习惯过来。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比喻,六次元光明界中的确有非常美丽的海。
六次元世界中有上下层次之别。这些差别还不仅仅是纵向的上下关系,在横向关系上也同样有其展开的层面。
在横向关系上,首先有表侧世界。六次元世界之所以被称之为光明界,主要是体现在表侧世界的灵人的特性。表侧世界,是灵魂在正确方向上成长、进化的高级灵所居住的世界。
在六次元世界中,除了表侧世界以外,还有其他的世界。
譬如,有龙宫界。龙宫出现在许多日本的古老传说中。那是与水有关的灵界,也居住着众多的高级灵。这个龙宫界纵向贯通着几个次元层,但主要以六次元世界为中心,下面与五次元、四次元世界相贯通。
自古传说龙宫界中不仅有人灵,还存在着龙等生物。龙宫界中的龙神,是龙宫界高级灵的使者。
对各种自然现象给与力量、历史变革时期施展出排山倒海的能量,这大体是龙神。他们虽不是人灵,但具有巨大的灵力。
以灵眼观望到的龙宫界,堪称是个宏大的世界。身在这个宽广的光之海中,有身在水中的感觉。日本的琵琶湖、三保松原,松江等具有美丽海岸的地带,以这些地方为缘,存在着龙宫界的灵界。
除此之外,在六次元世界的里侧还有仙人界和天狗界。龙宫界属于海的世界,而仙人界、天狗界主要是山的世界。那里是一幅严峻的山脉光景。有不少灵人在这些山脉中做各种修行。
在这里修行的灵,在世间生活时也曾追求过“悟”,但主要是努力于肉体上的修行、追求超能力。也就是说,天狗界和仙人界是只想通过灵能力追求悟道的人所居住的世界,他们身上似乎缺乏做人的温馨。
5 永恒的旅行者
以上都是围绕着进化的课题,来讲解六次元世界。或许有人会察觉到:“原来人是走在永恒的生命旅途上啊”。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为什么要这么努力进化呢?顺其自然不就好了吗?”
若只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样说确有其理,但若从灵性的角度来说,这种想法就未必正确了。因为,从真实的意义上来讲,人的生命并非是有限的。
如果人的生命只局限于一、二百年间的时光,随后就化为乌有的话,的确可以说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很不错。但是,人真正的灵魂生命体是生存于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是几亿年间。
如果让这种永远延续的生命,采取任凭自然的生活方式活下去的话,灵魂就会停滞不前。更何况,灵魂处于长期停滞状态之中,是品味不到真正的灵魂喜悦的。也就是说,会变得百无聊赖。
连续在一、二百年间做同样的事,也许还熬得过去,但若在永恒的时间中,灵魂不能只是在宇宙中茫然地漂浮。既然人是有个性的意识体,比如会产生“必须做些什么”的心情。
譬如,很多上班族平时总是想“但愿早日结束这种拿月薪的工作,每天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那该有多好啊!”然而,真正退休之后,反而不知如何打发每天用不完的自由时间了。在每天都自由的背后,反而有着无事可做的困惑。
一般来说,人很难将无事可做的状态维持一年,大抵会不知不觉地想去做些工作或其它事情,或者专心在某些感兴趣的事物上。
这种现象与灵魂的本质有关。灵魂在本质上是勤勉的,而不是懒惰的。虽然人有时会想休息一下,在工作上偷偷懒等,但这些是难以长久忍受的。人有勤勉于工作的本性。
魂的本质是生产性的、创造性的。这是魂的性质。虽然有很多人常说“我不喜欢工作”。但如果真剥夺了他们的工作,他们反倒会不知所措。
魂具有勤勉、热心于工作的一面,所以人只有追求向上。没有人会对半途而废的工作感到满足。因此,为了得到心灵的满足、安然和喜悦,就必须把做好工作当做目标,不断努力。
从这个观点上来讲,灵魂、或说人的本质,是永恒的旅行者。这是实情。
6 钻石的原石
本节,我想进一步探讨“永恒的旅行者”的话题。
人跋涉在永恒的旅途上,追求着心灵的进化。对于这件事,人们会有什么疑问呢?
为何有高级灵与低级灵的区别?为何有伟人与凡人之不同?为何有光明指导灵也有平凡的灵?虽说佛赐予了人们平等的爱,但这差别本身难道不是问题吗?或许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疑团。
读者们可从本节“钻石的原石”中找到答案。
原石经过雕琢之后,即变成了闪亮的钻石,人也是一样。当挖掘出原材料矿石后,如何雕琢使其发光,就是每个人的课题了,而且这课题是人人都无法回避的。
大家或许会认为“光明指导灵是如同钻石般闪耀的存在,而自己却像煤炭、木炭、河边的石子”。但是,人的真相并非如此。
虽然闪闪发光的钻石与河边的石子确实有天壤之别,但人的本质绝非如此。无论是怎样的人,只要经过磨练,心灵就一定能够发出光来,这是无庸置疑的。
此外,有些人在听到地狱灵、恶魔的事情时,会产生“岂能容忍丑恶横行?岂能宽容他们肆意行恶?”的心情。也会认为:“我佛为何不施法力将这些恶灵彻底消灭?为何不把这些恶灵从世间驱逐?为何不将这些恶灵封闭于宇宙的角落?”
但是,会有这些想法,是因为尚未真正认识到灵魂的本质。通常,在人们的眼里,地狱灵丑陋不堪,专门制造不幸。但须知,即使是恶灵,接受了某种机缘之后也是可以改邪归正的。
我曾在与被恶灵附身的人接触的时候,直接观察附在人身上的恶灵,察觉到恶灵其实是处于不知真相的状态。
恶灵不知灵魂的本质,不知人之存在并非肉体生命,不知做人必须行善,甚至连自身已落入地狱的事实也不承认。地狱灵是处于这种全然不知实相的状态之中。
既然如此,只要教导真理,恶灵也有回头的可能,也会猛然醒觉:“糟了,自己过的是虚伪人生,必须悔改,走向自新”。
在这悔过的瞬间,其漆黑的灵体便会发出光来,从头后方显现出微弱的后光来。
如果恶灵就像河边的石子,那么无论怎样琢磨也不会发光。但是,琢磨之后展现的光芒,说明了即使是被称作恶灵、撒旦一样的恶性存在,原本也同样是钻石的原石,经过雕琢也能散发光芒。
无光,是因为原石被污垢遮掩了,所以会被视为粗糙的石子或废物。但只要去除表面上的污垢,它就能放出光芒来。
这体现了无限的可能性,体现了佛所赐予的无穷无尽的爱。
7 政治的本质
在世间,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所谓了不起的人,顶点可以说是政治家了吧。有很多人把成为国家的总理或者是大臣视为人生目标。
一方面“想变得了不起。想成为支配者”,另一面却又看不起政治家和政治。对露骨的自我显示欲会感到厌恶。因此政治家看起来就像山中的猴王。
当今这个时代,已迷失了政治的本质。所谓政治的本质,归根结底,可归纳为上下关系。支配者和被支配者、掌权者和被权力控制者。归根结底,政治的本质存在于金字塔型的体制中。
当立于顶点人数少,底边人数多的金字塔型形成后,人群才有安定感。假若是圆形的话,就容易滚动而无法稳定。越是往上,人数越少的三角形才能产生安定感。
这种体制不仅出现在政治上,在企业组织的结构上也一样。企业也是金字塔型的体制,下层是普通的公司职员,随后是科长、部长、董事等,最顶点是董事长一个人。
学校亦不例外,由下往上是老师、教务主任、校长等。大学则是教授、院长、校长等。总之,这种金字塔型的体制出现在各领域中。
由此,我们就需要思考其真实意义何在。其实,灵界的构造亦是金字塔型,四次元的灵人较五次元多,五次元的灵人较六次元多,如此越往上人数越少,至九次元世界仅有十位大灵。灵界就是如此结构。
也就是说,金字塔结构不仅存在于世间,也存在于灵界。因为有灵界实相的投影,世间才出现了金字塔结构。
人必须与他人共同生活,在共同生活中需要有领导者,以求整体上的安定。如果每个人总是各说各自的意见,那么整体上就很难有规律的行动。
归结起来,“需要领导者”之认识,体现出了政治的本质。
磨练成为领导者的资质,即是六次元光明界居民的使命。他们通过各种职业进行磨练,具备了做领导者的资质,肩负着发挥领导能力的期待。
8 势不可挡的力量
前几节提到了六次元光明界的人具有领导能力。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他们具有领导能力。
为什么他们能够指挥别人?为什么他们能够命令和教育别人?这种政治权力或是灵性力量的泉源,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种灵力是来自于比自身更高次元的存在,是佛赐予的力量。
假若佛偏向地狱这一边,那么地狱灵说的话就是正确的。但不言而喻,佛不站在地狱灵这边。因此人们便可以判断出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意见。
佛的境界,犹如北极星为人指出正确的方向,因此近佛者能够引导人们和履行领导者的使命。
因此,居于六次元的众多领导者的力量泉源、压倒性的力量本质,最终是来自佛,来自佛的睿智。如果没有佛力,那么无论是在世间还是在灵界,都无法产生出压倒性的力量。此外,当人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与佛心相应时,勇气和光芒便自然而生。
居于六次元世界的人,都有“自己是佛选出的精英”的意识,从褒义上讲,他们的精英意识极强。因此,他们会清楚地自觉认识到:“对那些不如自己、未发达的后辈灵给予指导是自己的职责”。
指导方法各式各样,但六次元光明界的高级灵,都是在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学习佛之心和佛之意,然后将其传布。也就是说,六次元世界正式进入了探究佛之意的阶段。
他们按照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压倒性的力量指导人们。“根据我的研究,佛之意是这样的。因此,必须这样从事政治。必须这样考虑经济原理。必须这样表现艺术。必须这样进行教育。”他们自信满满、侃侃而谈。
总而言之,真正的力量泉源在于知晓佛心,知佛心为其根本。
知晓佛心的“知”,是六次元世界的核心思想。这个知即是指“知道真理”。是否具备真理知识,是能否存在于六次元世界的重要关键。不具备真理知识,就不可能居于六次元世界。六次元世界的生存条件,取决于此人是否为获得真理知识而努力。
9 有魄力的言语
接下来讲述有关言语的问题。
《圣经》中有一节著名的内容:“太初有话,话与神同在,话就是神。”(约1:01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由此可知,言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光明指导灵降生于世间,说服、感动众人,使用的方法是言语。当然也会使用灵性现象,但这只不过是为了引导人们走向觉悟的一种方便法而已,因为单凭灵性现象,不能使人彻底觉悟。
人为什么会感动?光明指导灵在说法或讲演时,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心?人们为什么感动得落泪呢?我们必须明白这些感动的本质何在。
听到了真理之言后不禁流泪,其实是因为在世人的心灵深处,留存着自己在遥远的过去学习真理时的感动记忆,回忆起那些感动而流下眼泪。
在这些感动的记忆中,有在印度听释迦说法的记忆、有在耶路撒冷听耶稣教诲的记忆、有在听诸光明指导灵说法的记忆、也有在四次元世界以上的灵界,接受诸光明指导灵的教育时,感动得落泪的记忆。
这说明,人在本质上,是知道究竟什么是最珍贵的。
泪水不仅仅是在悲哀时才落下,人在高兴和感动时也会落泪。人认识了佛法,见到悟境展现在眼前时,会不禁为此落泪,此称“法雨”。
这泪水,能在正心和清净六根烦恼上起积极的作用。就像空中降下的雨水,能够净化空气中的尘埃、清净大气、冲洗大地、拨开迷雾,当这感动的法雨湿润了面颊时,此人心中的罪孽也随之被洗涤。于是,此人便能从心底发光,就像钻石闪闪发光,心也会放射出光芒。
世上的宗教指导者,应多创造这种“法雨”的机缘。在文章中使用强有力的文笔固然重要,但面对面向人说法,使人流下感动之泪也是必要的。
在这感动的时刻,生活在世间的人能够体会到超越性的境界,激发起追求觉悟的菩提心。换言之,此时会让人回忆起昔日曾为法话和真理之言而感动。
由此可知,“言语”是自己所悟到的真理知识的体现,此乃言语的本质。
觉悟越高,言语的影响力就越大,越能感动人心。
没有觉悟的人,其言语是无力的,文章也难以打动人心。即使是写相同的内容,但觉悟之人的文章,就是能感人心怀,激发出热情来。
如果想查证自己的觉悟程度,就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能依据真理,说出有魄力的言语。
言语会随着悟境的提高而增强影响力,散发出光芒。证据就是,人们的感动。人们可以将言语作为修行的一个指标。
10 走向爱的境界
以上是六次元世界的概观。
纵观六次元世界,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横观则有表侧光明界,在中间有龙宫界,另一面的里侧世界,则是以肉体修行为中心的人所居住的天狗界和仙人界。天狗界主要是好炫耀力量的人所前往的世界,而仙人界则是专门研究灵能力的人所居住的世界。这就是六次元中的诸种实相。
此外,上文还介绍了在六次元世界中居住着被称为神的人。这些被称为神的人,主要是在六次元光明界上层阶段。
六次元世界上阶段中有诸天善神。其中,有人们常说的多闻天、毘沙门天、大黑天等神灵,也有许多福神。
部分诸天善神并非只有六次元觉悟。有些人虽然已获得了菩萨或如来之悟,但却在六次元上层阶段担负着具体的使命。
换言之,有一些菩萨和如来是为了统括六次元世界以及指导世间人们,作为指挥官来到六次元世界。从灵格上来说,这样的人多是被人们称作神的高级灵。
此外,也有一些人居于六次元上层阶段做修行。这些人被称为阿罗汉。
阿罗汉是指向着菩萨境界努力修行的人。他们自己能够净心、反省和纠正自身的错误,进而能够达到灵体放射出后光的状态。阿罗汉的境界是进入菩萨界的龙门第一关。若从佛教的观点来讲,这些六次元上层阶级的人称为阿罗汉,但若从基督教的角度而言,则大约是教会牧师这样的人。
阿罗汉意味着自学自修的修行过程已结束,需要进一步将上面的七次元菩萨作为修行目标。他们在为获得真理知识而努力的同时,还会钻研如何向众人说法。
对他人的利他行是进入利他的世界之前提。当自我磨练的阶段大致结束后,进入了助人、友爱和慈悲的利他境界时,阿罗汉即成菩萨。从基督教的观点来说,这相当于天使。
这是灵魂修行之本道。可以说,六次元光明界的修行,是为到达菩萨的前阶段即阿罗汉境地的方法之一。
总结来说,阿罗汉是一种职业或一个领域,是一群充分地充实自己后,又继续将“助人”作为修行目标的人。这就是佛教所称的阿罗汉。从这个特点来看,没有经过六次元修行,就不可能进入七次元世界。
世间人们的修行也是一样。在吸收了真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进入为爱而生的世界。因此,人们务必要知晓“不吸收真理知识,就不能到达菩萨的境地”。
首先,必须吸收知识,确立自己的知性实力。其次,是把普遍的爱作为人生目标,热心助人,用“悟”的力量拯救他人。从灵界实相的观点来看,持有这种人生方针才是正确的。
第四章 七次元世界
1 爱的洋溢
本章将对七次元的灵域进行说明。
七次元世界别名为“菩萨界”。菩萨界是佛教式的命名,未必能在全世界通用,但对居住在亚洲的人来说,菩萨界这个词比较容易理解,所以使用这个词。
简单来说,七次元世界是“爱”的世界。爱,每天都有人讨论,各种文献中也有许多论述和记载。爱,是人最想得到、最根源性的欲求。
人人都希望被爱。但希望被爱的心情和实际上被爱的感觉,这两者间的差距似乎区分了人的幸与不幸。
在小说、诗歌和哲学等书籍中,有数之不尽关于爱的叙述。此外,在音乐和绘画作品中,爱也是永远的主题,可是在历史上,却没有任何人能对真实的爱下一个不变的定义。
对此,我打算通过本章全文,从各种角度对爱的问题做个探讨。
六次元世界重视“知”,但六次元的知并非指世间性知识的归纳,而是指佛法真理的知识。因此,“知的世界的上一阶段,是爱的世界”,便是我现在要谈的问题。
古人言“爱优于知”,但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说“只要有了爱就不需要知”,而是指“知固然重要,但尚须认识到,爱是超越了知的存在”。这从人的经验来说,也是说得通的。
有些人待人亲切、和蔼、体贴,但自己最终还是不能幸福。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此人只是在充当一个“慈悲魔”,缺乏知的部分。
自己总认为只要为他人好就行,做尽各种殷勤助人之事,但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最后自己只能感到枉然空虚。虽然为他人尽心尽力,可是对方既不喜悦,也不感谢自己,最后连自己也被笼罩在空虚的气氛中。世上有很多这种人。自身充当了慈悲魔即是原因所在。
实践爱,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难。因为,在爱中有“勉励他人”的要素。要勉励他人,毕竟还需要深入认识社会和人的本质,需要知晓佛心,否则就很难做到勉励这件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以知为根基的爱,才能勉励世间的一切,才能成为培育和发展的力量。如果是在无知的状态下实践爱,爱是脆弱、模糊和容易崩溃的”。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人的本质,会发现爱就像不断涌出、无法扼抑的泉水。所以在施爱时,应该要认识到“爱如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泉水”。
2 爱的作用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爱的作用力这个问题。爱究竟能够产生出何种作用力呢?爱又具备何种功用呢?
人失去了爱会怎样?爱是人的根本需求吗?还是说,人用自己的头脑考虑出“爱是必需的”,所以才提倡“必须要互爱”。
这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人从出生到年迈、死亡,有六、七十年左右的生涯。贯穿此生的能源和生存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从这里来深入探讨。
读者们可以回顾自己从蹒跚学步的婴儿,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情形。
婴儿的工作是什么呢?去感受母亲的爱似乎就是他的工作。对婴儿来说,他最初的认知,就是感觉到爱的存在。这是爱的根本作用力之体现。
婴儿觉得没得到爱时,就会哭泣,感觉到爱时,就开心得不得了。喝到母乳或得到玩具会心满意足,而母亲不在身边、不如自己之意时又会哭闹了。
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到,在婴儿纯洁无瑕的心中,表现出了对爱的本能性的需求。婴儿的心虽然幼稚,但对是否获得了关爱这件事可是非常敏感。
小孩子长到三到六岁左右,兄弟姊妹之间就会开始向父母争宠。
即使是四、五岁的孩子,如果觉得父母把爱倾注在弟弟、妹妹身上,也许就会故意调皮一下,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嫉妒。嫉妒心在人幼小时便已产生了,真是令人意外。
进一步观察嫉妒心从何而来,就可以发现它最终是来自对爱的强烈欲求。孩童在这个欲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做一些调皮的事去引人注意。
总结来说,童年时对爱的欲求,就好比是对食物的需求一般。
上了小学、中学和高中,就不仅只有父母能给予爱了。从同学、老师身上也能得到爱。
成绩好时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从中可以获得相当的满足感。即使成绩不好,但如果在某个体育项目上出众,也会引人注目,得到同学们的爱戴。此外,如果能在功课上或体育上表现优异的话,或许还能得到异性的爱慕。
我们可以说,对于成长中的人而言,获得别人的爱,就像是在摄取生活上的营养素一样。
长大成人之后,情形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女子到了二十五、六岁,男子到了二十七至三十岁,会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婚事。因此,为了能得到异性的爱恋,努力在名校读书,在著名的大公司工作。女子为了使自己更漂亮、更富魅力,会在穿着和化妆方面下功夫。这也是求爱之心在起作用的关系。
从这个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人很容易只是想满足本能欲求,只考虑如何从他人那里得到爱。人自出生下来开始,一直在追求他人给予自己的爱。然而,只是这样妥当吗?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3 爱的力学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爱的力学。爱的力学,是爱与爱之间的关系学,作用与反作用的法则。
任何人在童年时都会想得到爱,这时爱的供给者是父母,父母向孩子倾注自己的爱。儿女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儿育女,随后同样会对自己的子女倾注亲子之爱。
孩子一面接受着父母的爱,另一方面,爷爷、奶奶把孙儿视为宝贝,只要见到了孙儿的脸、抚摸到了孙儿的手,就会喜出望外,孙儿的存在本身,反而成为对爷爷、奶奶的一种爱,成为了欢喜的来源。
如此,爱还不仅仅是被施予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给予、分享的。
我们由此可以发现,爱是源源不绝地循环。
这个循环也许是以二、三十年为周期。父母给予孩子养育之爱,孩子成人后做了父母,也会向自己的孩子给予父母之爱。做爷爷、奶奶的也会疼爱孙辈。如此,爱以二、三十年为周期循环着。
这是家庭里面的爱的循环。此外,人们还会面临下一个更大的爱的课题。那就是男女之间的爱。
人自从懂事之后,或者说从十几岁左右起,便逐渐会意识到异性的存在。在近二十岁时,便难以摆脱对异性的思念了。男女之间的恋情有如磁铁相互吸引,甚至整日被这种思念纠缠,这是种非常不可思议的感情。
这种感情虽然不是因为教育才产生的,但在男女之间却产生了近乎契约的关系。
恋爱了的女性,在内心会本能地产生“他爱着我,所以我不应该太亲近其它男子”的想法。男性也同样会自然地产生出“她对我付出了爱情,所以我应该跟其它女性保持距离,以免伤害了她的感情”的心情。
非常不可思议,男女之间会产生这种类似契约的关系。男女天生就知道爱可以连接彼此。
体验过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爱,以男女之间契约性的爱的力量为基础,夫妇之爱就此产生了。
夫妇之爱受到法律保护,并且具有排他性,不容许他人介入。如此一来,在爱的本质当中可见到排他性的一面。譬如,如果做丈夫的人每天在外寻花问柳,妻子就会非常伤心。相反地,妻子若整天游荡在外,她的丈夫也会感到孤独。
可以说,这样的爱之中有一种独占欲,容不下第三者的排他性。
4 永远的爱
男女之爱或者夫妇之爱伴随着排他性与独占欲。那么,这种独占欲是否属于自我保存欲呢?这种爱是否不能容许呢?
或许会有人持这种看法:“平等地爱所有人,是人的本质。所以必须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
但是,假如妻子八面玲珑,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好,对其他男性也平等地去爱的话,这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或者丈夫也平等地对待妻子和其他女性的话,又会怎样呢?这必然意味着夫妇生活的崩溃。
男女共同生活是一个必须遵守的规则,因为共同生活是计划生儿育女和建立家庭的基础。
如果不需要家庭,把男女的存在理由仅视为生理上传宗接代的需要,或者是认同柏拉图(Plato)所说的养育子女应是国家的责任,那么男女除了传宗接代以外,也就没有其它意义了。
但这不是佛心的体现。佛期望“一男一女,相互协力,生儿育女,通过几十年来所建立家庭,必定能发现有许多收获”。
换言之,在男女之爱中的排他、独占意识,看似是一种自我保存的自私欲望,但实际上,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为了成就伟大的家庭之爱、为了捍卫家庭的幸福,有必要做出这最低限度的恶。
看似心胸狭小,但这是为了达到更高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因此,男女间的独占欲未必是恶。但如果这种欲望超过合理限度,变成不尊重对方、控制住对方,也就是说变成了异常的嫉妒时,就会产生不幸。
男女间的嫉妒心,只要是在为了维护共同生活的范围内,不过度借题发挥,这种适当的嫉妒是可以容许的。但若嫉妒心异常地敏感,甚至变成了责难和折磨对方的心情时,无疑会酿成悲剧。
佛为了教导人们佛心体现于爱中,让男女恋爱、结婚、实现夫妇之爱、进而体验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佛所给予人们的爱的教育课程。
但在男女爱中产生的夫妇爱,以及随之而来的亲子爱,这种爱是否永远不变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因为,这种爱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属于本能性的。或许用“偶然”来形容不十分恰当,但人们会在人世间的偶遇中,彼此产生感情、爱上对方,也是事实。
虽然可以说是佛让男女结婚、生儿育女和建立家庭,但可以说这样就很完美了吗?并非如此。男女之间的爱,仍然只是佛为了让人们觉醒到真正爱的机缘的手段。
不管是多么自私的人,都会对异性产生爱恋之心,至少对自己的孩子会有疼爱之心。
对异性和父母的爱,是为了让人认识永恒的爱的启示。“以这种最低限度的爱为机缘,觉悟更高层次的爱”,这即是佛的真心,人们应该正视这个事实。
5 为谁而爱
以上从各种角度探讨了爱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思考“为谁而爱”的问题。
人自孩童起,就对“别人给自己爱是好事,得不到他人的爱是坏事”有着本能性的嗅觉。但如果每个人都在要求别人给他爱,那么就没有人能来供给爱了。
如果只有爱的需求,但无供给的话,世间上的爱就会枯竭。
就连世间的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所以如果所有人都站在要求得到爱的立场,没有人要站在给出爱的这一边,那么爱的供给方就会消失。这会使世间充满如饥似渴的求爱者。
爱,不仅仅存在于男女之间和家庭里,当人步入社会,与他人之间也会出现爱的关系。冠以爱的名称或许不够恰当,但至少人会有“希望他人看好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若能能够获得别人的好感,我们可以说他得到了爱。相反,对别人怀着好感,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对人关心、体贴,我们则可以说此人付出了爱。
如果用灵眼观察世间,便可以看到人们彷佛沙漠中喉咙干渴的旅人,在莽莽烈日下艰难地行走。
如果人们对彼此怀有爱心,便能缓解干渴的欲求。但如果彼此不是相互供给,而是只考虑如何从他人那里取得爱的话,这只会加重干渴的程度。
如果我们深思这个问题,便应该能够得出“为谁而爱”的答案了。有所谓“亲切同情不是为了他人”这种说法,这句话意味着“对他人亲切,其结果最终会回到自己身上”。爱是不断地的循环,最终会回到自己身上。
读者也可以从爱的经济学角度来思考。
譬如,农家种植了蔬菜和稻米,收成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换回了货币。随后农家用这些货币可以购买汽车等生活用品。接着,制造汽车的人从农家手里获得货币,他们也可以使用这些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蔬菜、米等食物。
一切都在循环。经济上以货币为媒介,让人们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做不间断的循环。
爱也是一样,向他人施予的爱,在几经辗转后,这爱必定能回到自己身上。施爱者得爱——这是一个法则。
一如生产了多少米就能获得多少收入,付出多少劳动就能获得多少报酬一样,向人施爱者,也会有同等的爱的回收。虽然在三次元世间,用肉眼看不到这个爱的法则,但若从灵性的角度来看,就能明白这是真实的了。爱,确实能够回归到施爱者身上。
于是,施爱越多,所得到的爱就越多。
因此,高次元的灵、光明指导灵向广大众人施爱,同时他们得到的爱也是巨大的。
那么,他们被赐予的爱从何而来呢?这个爱是否是来自被他们爱的人的称赞呢?其中的确包含着这个部分,但不是全部。其实,他们施爱的代价,是能得到来自佛的恩赐、佛会赐予他们伟大的恩惠。
6 拯救的本质
下面,我想稍微转变话题,谈一谈有关拯救的本质。
前面说明了七次元世界是爱的世界,并谈到爱当中包括家庭之爱、亲子之爱、男女之爱等等。
那么七次元世界的爱,性质又是如何呢?七次元的爱,已不是亲子、男女之间的本能性的爱了。
七次元的菩萨在持肉体降生世间时,他们施爱的对象,未必都是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人。菩萨以佛心为己心,引导世人走向觉悟、拯救众生。这是菩萨的世间人生,同时也是返回灵界后的工作。
在他力门中,非常重视“拯救”。
那么,拯救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在先前曾描述过,若用灵眼观察世间时,似乎能看到在炎热的沙漠中,疲惫的人们在四处求水,寻找绿洲,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如果生活在三次元世间的人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人们来说,拯救是指什么呢?说到底,拯救的本质并不是滋润人们干渴的喉咙,拯救的本质不在于此。
那么真正的润喉之水是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耶稣基督在口渴时,到牧羊女那里讨水喝。随后耶稣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能用水润喉,但喉咙还会干渴。用我给予的『生命的语言』解渴者,绝不会再感到干渴”。
就如这段话所说的,拯救的本质就在其中。
这里耶稣所说的“生命的语言”,是指引导人觉醒,明白灵魂永恒生命的真实教义,是指佛法真理。为佛法真理而生的人,具有永恒的生命,不会迷失方向,因此不会疲劳,不会干渴。
藉由佛法真理的正确提示,有无数的旅人重新找到正确的方向。何谓真正的爱?何谓真正的拯救?它的本质,就是使人觉醒的真理之词,使人醒悟的一喝。
总结来说,诸菩萨活动的本质,在于传播佛法真理,滋润人们的心田,拯救万众。
7 伟人的生涯
走笔至此,我不得不谈一谈伟人们的一生。回顾人类历史,无论是宗教还是其它领域,都出现过许多伟人。我们必须深思,他们是如何引导世人、如何为爱而生,以及如何在生涯中体现出爱的生命。
他们的一生,并非只活于男女之爱和家庭之爱,也不单单是为了完成亲子之爱,而是向人们教示了何谓真正的爱。
耶稣即是这样的伟人。若单从亲子之爱的角度来看的话,他或许做过许多常人看来不孝之举,也不能说是个好儿子。出身于工匠家庭的人,本来应习得手艺,婚后养儿育女,继承家业,扶助家庭。但耶稣的生涯并非如此。
耶稣也曾对生身之母圣母玛利亚(Maria)说过失礼的话:“人之灵魂从天而降,非人所生,贵夫人,你虽是我的肉身之母,但绝非我的灵魂之母。你务必要认识到这个事实”。如果从世间的观点来看,耶稣对母亲说的话是很不孝的。
此外,耶稣与兄弟的关系也很普通。耶稣有四个兄弟,但都是凡人,家中只有耶稣成了杰出人物。
实际上,耶稣的父亲约瑟(Joseph)并没能真正理解耶稣,他的兄弟们也是一样,常责难他说:“你不但不帮家里做事,还专去搞什么新兴宗教,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真是无趣的哥哥”。
但耶稣是为了更高的爱而活,为了拯救全人类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需要认识到有超越了家庭之爱、兄弟之爱和亲子之爱的高度的爱。
乔答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artha 释迦牟尼)的人生,也很类似。他在二十九岁时舍弃妻小,违背父愿出家,离开了迦毗罗卫城。随后在山中做了六年的修行。
释尊身为王子,继承王位是本分,但他拂袖而去,从世人之常情上来看,是不孝之子。
他有儿子罗护罗(Rahula)和妻子耶输陀罗(Yashodhara),但他舍下妻小,直到成道为止未登家门一步。单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破坏男女之爱和夫妇之爱的人,是抛弃了父母的不孝子。
但在事实上,释尊的真意并非在于否定亲子之爱和男女之爱,他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目的,因此做出了无法避免的牺牲。
我们必须要理解当时的时代环境,若不离开王宫,乔答摩·悉达多便无法获得佛陀之悟,也无法向世人讲述佛陀之法。身为王子,无法说法。
释迦在巩固了教团后,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成为教团弟子的一员,以这样的方式照料她(他)们,也让许多释迦族的青年男女加入了教团。这说明了释迦毕竟是有责任感的人。
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抛弃妻小,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可能的话,还是周详地考虑家庭、父母和工作,在协调家庭生活的同时拯救社会,以这种普遍的方式来实践爱比较好吧。
我们不能忘记,某些伟人是与众不同、例外的爱的体现者,他们的“存在之爱”的生涯如同太阳,光辉照耀了世间。因此,人类应该对这些伟人的一生致敬。
8 佛心的体现者
从回顾伟人的生涯,可以知道他们无视于世间性的爱,自觉到自己应该为更高的爱而活。他们为了达到更高的目的,而牺牲了其它次要的东西。换言之,他们对佛的爱胜于对人的爱。
人心是常常摇摆不定的。若以这样摇摆不定的心为基础,来生活和认识爱,必定跟以永恒不变的佛心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佛心体现者的爱,是永恒之爱、不变之爱。在以佛心为己心的生活中,即有这真实的爱。
我们不能否定男女之爱、亲子之爱、手足之爱,应该要非常珍惜。但此外,我们还必须认识,这些爱只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爱的预备课程,只是佛赐予人类的本能。
在此,我们必须深思“佛爱”和“爱佛”的问题了。
佛,用广大无边的爱包容着人类。这广大无边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不是想着给与然后获得回报的爱,而是无尽地施予不求回报的爱。
太阳无所求地施予地球上的人和动植物光和热,同样的,佛也施予不求回报的爱,以“存在之爱”的最高境界灿烂闪耀着。
人们必须认知到佛爱的存在,必须要明白“佛赐予了一切”。
获得了佛爱的恩赐,倘若还无感谢之心的话,就不能说是佛之子。在无限温暖的爱的拥抱中,在无尽的恩赐下,若没有丝毫感觉的话,身为人难道不是一种羞耻吗!
多数世人对无限、无偿的“佛爱”似少有敬意,或者说未能觉察。
可是,做为人难道不应该积极地去感悟佛爱吗!自身获得了佛爱,难道不应该在什么地方报恩吗!
人们当上了父母,便能体会到父母爱护子女的心情。佛就是人类的父母,作为人类父母的佛在爱着人类,人类难道不应该向佛报恩吗!
这实际上是说,既然每个人作为佛子降生到世间,就需要抱有伟大的自觉心。我们不该为了获得别人的好评和称赞等才发挥爱心,接受着无限佛爱的人,本来就应该给出爱。
以灵的角度来看,人类就像接收电波的天线一样,接受着佛的恩爱。既然接受了如此之多的佛爱,就应该把这个爱继续传送出去。
接受着佛爱,就应该将这个爱付出给世人,奉献给社会。自上接受了佛爱,就有向下传送的义务。
9 魂之器
下面探讨有关魂之器量的问题。
人的魂是接受佛爱的器皿。器皿小,里面的水容易溢出;器皿大,才能满满积蓄佛爱。
水库有了充足的水量,可以通过水的落差,创造出巨大的电力。同样,魂之器的大小能决定蓄水量和发出的电力。
具有最大“蓄水量”魂之器的,是诸九次元救世主。他们总是蓄满了水,无与伦比。所以他们放出的水流有澎湃之势,创造出巨大的电力,传送到世界各地。
因此,魂之器的大小不同,在爱的实践上也会出现差距。在蓄水量上有差距的话,在发电量上也会有差距。
水有落差才能发电,水库越高,水的落差就越大,发出的电力也就越大。
所以我们可以说魂的高度也很重要。如果魂的境界高,具有高尚的人格,其流落的水势就越强,发出的电力也就越大。
因此,为了创造能够接受更多佛爱的自己,就应该在“创造大器”、“创造高尚的人格”的两方面注入精力。
创造大器,是指努力精进,构筑宏大的人格,扩大自己的包容力。建造能够包容一切的器量,本身即是修行之一。
进一步的修行,则是如何将自身心灵的水库提高。刻苦勤勉地将自身的心灵向佛境提升,这项工程也是追求“悟”的灵魂修行。
何谓悟?怎样才算是悟?悟就是指在吸收和实践佛法真理过程中获得的“灵魂食粮”。吸收和实践佛法真理之后,所获得的灵魂食粮和体验,即是悟。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中有意识地吸收和实践佛法真理,使之体现于行为中,并广泛地传播爱。随之,增加自身的包容力,提高自己的人格,构筑宏大的魂之器。
10 超越了爱的存在
以上,探讨了贯穿了七次元世界的“爱”。就某个角度来说,爱是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爱在人与人、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在单纯的个体中产生不了爱。
宝石自身可持光辉明丽之身,但爱不是这样的。只有相互沟通和相互给予,才会有爱。爱的本质,似乎就在这里。
话虽如此,但只是相对性的爱还不能说是真正的爱。还是有像灿烂闪耀的钻石那样,像在朝阳照射下的水晶那样,本身就能放射出灿烂光芒的爱。这是超越了人与人、人与动植物、矿物等之间的爱。
何谓超越了爱的存在?这个超越了爱的存在,就是“慈悲”。
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才发出光辉,仅是默默地闪耀,在这光辉当中,存在着伟大的爱。无限地施予无偿的爱,这个毅然存在的爱,就是慈悲。
譬如说,山涧幽谷间盛开的花朵,为何如此美丽?它们是为谁盛开呢?
花朵盛开这件事本身,隐藏了一个无形的存在。它好像在向人诉说着这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何等重大。
空谷百合悄然绽放,钻石默默闪耀,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超越了爱的存在。
这个超越性的存在,已不是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爱,这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无论对手是否存在,都能够体现出的价值。超越爱的存在就是慈悲。
归根结底,慈悲是“存在之爱”,存在本身即是爱,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爱。
这个存在之爱接近了佛的境地。佛在,万物有爱。佛的存在本身就是赐予万物的爱。
作为“存在之爱”的慈悲,超越了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爱,因此,人们应该向慈悲的世界迈进。
第五章 八次元世界
1 何谓如来
至前章为止,我已对菩萨界以下的世界做了概括的描述。本章将说明其上的八次元如来界。
如来一词,和菩萨一样,也是佛教用语,基督教称此境界为大天使。也有时称为光的大指导灵。
首先,我们来对如来下个定义。“如来”一词的表面意思是“如同到来”。从何处“如同到来”呢?说到底,是指从“真如”的绝妙悟境而来。作为绝对的真理体现者降生世间的人,即称之为“如来”。
虽然如来是属于何种程度灵格的人,难以一概而论,但无疑这些人至少都是人类史上的佼佼者。
如来究竟有多少位呢?灵界总人口逾五百亿,其中如来仅有四百几十人,不足五百,这个数字是不多的。
平均算起来,一亿人中只有一位如来。若单从机率来看,譬如说,现在一亿二千万人的日本,如来也只有一位左右。
然而,如来会在弘扬大法的时期集中降世,所以降生于地上界如来的数量并不固定。
但无论是何时代,同一时代降生的如来至多只有数名,不会在相同的时期,有几十、几百位如来持肉身降生这种事。毕竟,被称之为如来的人,其存在有如巨大的山岭巅峰。
如果像富士山一样的高山遍布在日本列岛上,会变成什么结果呢?高山峻岭零星点缀在平地上,才能使整体景观错落有致。同样地,人间并非处处有如来,如来仅在各时代巍然屹立。
如来竞相降世之时,便是巨大文明兴盛之期。
在人类史上有过许多这样的时期。比如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所处的时代。苏格拉底是如来,他的弟子柏拉图(Plato)也是如来,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也是如来。在相同的时期中,还有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之后尚有阿基米得(Archimedes九次元存在)。这些如来以希腊为中心降生世间。
在古代中国,则有孔子(九次元存在)、老子、庄子和墨子等如来。这些如来开创了古代中国文化。
在基督教体系,耶稣·基督也是如来(九次元存在)。预言耶稣降世,并施洗的约翰(John)也是如来。此外,在犹太教系预言者的历史中,有杰里迈亚(Jeremiah)和伊莱贾(Elijah)也是如来。
在佛教体系中,以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九次元存在)为首,陆续涌现了许多如来。
如此,诸如来为创造文化和时代的高峰,而降生到世间。他们或是以传法事业为目标,或是以文化艺术等为目标,积极地在世间活动,推动了时代的进程。
当如来创造的文化、文明衰落时,随后而来的即是诸菩萨。他们一个接一个涌现于世,促进文明的复兴。当衰落期再次到来时,如来便降世再创新时代,如此循环不断。
2 光的性质
进入八次元如来界时,首先会意识到此地有强烈的光。关于光的性质,有“佛即光,人的本质即光”、“诸高级灵接受佛的七色光,因而能够展开各种活动”等各种说法。
何谓光?这个光,是否像太阳光线一样呢?世人在通俗地使用“光”一词时,往往没有对各种不同光的差异加以区别,都统一以“光”来称呼。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认识佛光,并且做出明确的定义。
在思考“佛即光”的“光”是何意义时,若将其与反面的存在做对比,就能使光的性质更加清楚地浮现出来。
光的反面是“黑暗”。黑暗有看不见、阴暗、潮湿、无希望、无气力等性质。
光是黑暗的相反面。光之所以为光,就是因为它能使周围明亮。光不仅仅明亮,其中还内含着生命的能量源泉,凝聚着各种意志、意图、性格和性质等。
在光与黑暗的问题上,自古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之说。也就是说,在“黑暗是否属于根本性的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事实上黑暗的存在本身是消极性的。黑夜,不是由于放射出了“黑暗”而形成的。黑暗是因为光明受到了间接媒介的遮蔽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光则是积极性的存在,是能动性的存在。
无论是多么强烈的光,如果被遮蔽了,也会产生阴影。光越强,阴影也显得越深暗。即使点燃一万、百万支明烛,如果你躲藏在岩石后,这个光是照不到你身上的。因为光有“直线行进”的特性,所以障碍物能够遮挡光。
善与恶的关系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说,“善是积极的存在,恶是消极的存在”。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善、没有恶”。因为,消极的存在,通过某种间接媒介,恶也会显现。
虽然说“本无黑暗”,但在有光之处会出现黑暗。尽管可以说“本无恶”,但在有善之处,为了衬托善而有了恶的存在。
因此我们可以说,恶是“非积极的存在”,只是缺乏善的一种现象。“因为缺乏善,恶才显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
譬如,室内使用巨大的日光灯来照明,尽管灯光非常明亮,但室内的某个角落还是会有阴影。如果在室内装满镜子,当然没有阴影,但在普通的生活环境中,就算灯光再亮,屋内某个角落或家具下还是会有阴影的。
由此可见,虽然阴影、黑暗和恶并非根本性的存在,但会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产生。
3 空间的本质
前一节我们谈到了佛光的问题。本节将进一步探究光的性质,同时探讨空间的问题。
“空间”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疑问。
一般的观念中,空间指的是“长、宽、高”。只要有长、宽、高,就可以形成三次元空间。像箱子一样的立方体就是一个空间──或许可以如此为空间定义。
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说空间只是由长、宽、高所构成,还必须认识到,既然四次元、五次元、六次元、七次元及本章所讨论的八次元空间实际存在,就意味着空间不仅只由长、宽、高构成。
空间的本质,是指某种意识上的“场所”。某种能量把这“场所”当作媒介,在这“场所”的范围之内,发生某种现象。在某种领域中有某种能量在运作,就是所谓“场所”。
“场所”指充满了能量的地方,指能量运作之处,使能量发出本来作用力的一个必要的领域。
这便是空间本质之所在。空间不仅是由长、宽、高形成的立方体,同时也是佛光照耀和法轮运转时所需的场所。
因此,在四次元以上的多次元空间,不适用三次元空间的定义。因为,多次元世界不是立方体,而是佛光创造各种现象和展开各种活动所需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是意识空间,而非单纯的立方体空间。
4 永恒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与“空间”成对比的“时间”问题。
大家通常认为:“空间是横向的展开,时间是纵向的延伸”。那么,我们有必要探讨“在没有时间的状况下,是否空间还能存在”和“时间与空间有何种关系”这两个问题了。
之前,我们已经对空间下了“空间是指光活动的场所”的定义。光之为光,归根究底是一种活动,它意味着有时间性的流动存在。
但假如时间停止不动,空间又会变成怎样呢?时间停滞时,光还能够运动吗?事实是,如果时间停滞不前的话,那么光也只能像照片上的一个光点而已了。
空间是光的活动领域,要完成这个职责,其中就必须含有时间。反之,也可以说“有了时间,空间才能存在”、“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有时间才能体现出空间”、“相同的场所能够持续,是因为那是光活动的场所”。
我们不能将光视作为单纯的光线。将光进一步细分,就能得到最小单位──光子。光子通过过各种集合成为粒子。接下来,粒子构成了人的肉身和天地万物,一切物体均由光构成。
具体来说,当光固定并形态化时便成为物质,而未固定化的光,就是存在于四次元以上的空间的灵或灵性能量。
光创造了三次元及四次元以上的世界。光是万物之本。
光创造了一切,所以“光进行活动的必要的场所,就是空间”。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光的活动场所,空间也不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光”和“光的活动”创造了三次元以上的多次元空间。
于是,便可推论出,若没有光的活动时间,也就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和灵魂等一切,只能有像海市蜃楼一样漂浮的空间,而没有真实意义的空间,没有光进行活动的空间。
光的活动,是空间存在的理由。时间,是使空间得以存在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佛创造的世界,即三次元、四次元、五次元、六次元、七次元、八次元世界,是内含着时间的空间及活动于其中的光。
由上可以归结出,佛创造世界的要素,均集中在“光”、“空间”和“时间”的三个要素上。
“光”在变化中,创造着与各次元相应的物体或灵体。光的活动不但需要有“空间”作为活动的场,而且需要“时间”的流动。光的流动和到达必须经过“时间”。佛是根据“光”、“空间”和“时间”的三个要素创造天地的。
以上是对光、时间和空间的定义与解说。
5 人类的指南针
当我们认识了人类所处的世界的本质时,就能够清楚地明白“为什么人类能够得以生息,人类接受着何等的恩惠,必须如何面对人生,人生的目的在哪里”。综观佛所创造的世界,发现其本质所在,这本身是人类生存的指南。
人类存在的指南,即是要认识到:人类的一切都是由“光”、“空间”和“时间”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人类在佛创造的世界中获得了孕育,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佛创造世界的意图是什么。
佛使用“光”、“空间”和“时间”三个要素,到底是要构筑怎样的世界呢?
我们现在把空间比喻成一个透明的玻璃箱,箱内某个角落有一道光发射出来,在这空间中反复折射。虽然光被封闭在这空间中,但在其中不断运动,创造出五光十色的景像,展现光的艺术。
投射到玻璃壁上的光,经过反射再折射到另一面玻璃壁,如此反复,运动不止。
若以这种世界观来观察宇宙史和人类史,就能发现“光”并非偶然的产物,它很明显地具有不断进化的目的。以佛为根源的光是怀着一定的目的,掌管宇宙和人类的进化。
佛光的活动目的,大致集中在两点上。第一是进化。展望宇宙、地球,回顾地球和人类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其中潜藏着“进化”这个伟大的目标。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事实。
正因为在追求崇高的目标,人类才能够得以生息,才具有了生存的价值。如果人类是为堕落而生存,就不得不怀疑人的存在意义。人类岂是为了堕落而存在的呢!
譬如,用粘土捏出某种东西,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不是会产生愉快的感觉吗?如果用粘土捏出大象、猴、人像,并不是为了要作什么,仅仅又让它还原为粘土的话,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从无形变为有形,这不就是进化的本质所在吗?
人类的目标除了从无形到有形,向着更美好的事物发展、进化,还有另一个目标:“和谐”。这是一种伟大的和谐。这伟大的和谐意味着什么呢?
假定,佛在广阔无边的空间,用“粘土”创造了山、太阳、地球、月亮、动植物、人类以及万物。这从无形到有形的进化本身是非常美好的。接下来,各位或许还有一个疑问,各种被造物彼此之间,要如何井然有序地共存呢?
例如: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平衡;太阳、地球、月亮与其它星球,以及其它宇宙空间的平衡;白天与黑夜的平衡;海洋与陆地的平衡;炎热与寒冷的平衡等等。紧接着“进化”,佛接下来所考虑的便是“和谐”的课题了。
总之,回顾人类历史之后,可以说,时光是以进化与和谐的两大目标为中心,不停地流动的。
6 何谓法
综上所述,人类的目标,即是进化及和谐。那么,人类所探究、追求的真理,究竟是指什么呢?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在此处,我们以“法”这个词,作为贯穿宇宙法则的真理或真理体系之统称。
在法中,也同样包含着进化与和谐两个要素。
在法之中,确实有着使人进步、进化的部分。从古至今,作为真实之法、佛法真理,从未有过使人不能进步的法,今后也不可能有。
法内涵进步、进化的原理。对个人而言,法至少必须对个人的成熟与提高觉悟有所帮助。法必须能够促使个人上进。
个人的进步本身是件好事。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自由,可能会有相冲突的状况。因此,为了作为个人集团的共同体的进步,法也是必需的。
譬如,公司里有某个人想当老板,而他的同事也在想同样的事。同一间公司里有三个人想做老板,这是不可能的事。
这时,就需要比较三个人当中,到底谁最有率领几百、几千人的领导资质。只能选出一个让他做老板,其它的两个人就没这个机会了。社会上需要这种调整的原则。
也许这三个人都适合当老板,但无论如何也需要有一个决定顺序的原则,以判定A、B、C三个人的高下。
为了达到每个个人都能求上进的目的,就需要有保护整体利益的调整原则。许多宗教、道德和哲学家们,在这种调整、和谐的原理方面做过各种论述。
譬如,中国儒家的孔子曾讲过“长幼有序、敬老尊贤”这样调整的原理。也就是说,如果A、B、C三个人在实力上无太大差距时,就按照年龄顺序来解决谁先做老板的问题。
这种年功序列的思想,当代的人依然在一定程度上遵守。虽然从世间的年龄,不一定能衡量出此人的灵魂的成长程度,但如果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经验较多的人智慧或许会多一些。这种假设,即是以这种思想为根据的。
当然,人们还需要具其它的观点,譬如,实力主义的观点,通过考试或业绩来评选优秀的人材。实力主义的观点也是一种衡量标准。
此外,还有主张“最多数的最大幸福”的边沁主义(译者注: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在《道德以及立法诸原理序文》中提示了功利的原理(The principle of utility)、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思考方法。约翰?史都华?米尔(John Stewart Mill)也主张这种“以更多人的利益来选择”的思考方法。
总之,将个人的进步还原给社会,使社会整体进步,这就需要有调整的原则。这即是佛教中兼备了小乘、大乘之法。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乘是个人获得觉悟的方法论和进步的原理,非常重要。大乘则是建设世间佛国土(乌托邦)的方法论和调整的原则,同样很重要。
只有将“进化”与“和谐”两大原理,作为法的根本原理,使两者协调,全体人类才会幸福。
7 何谓慈悲
接下来谈有关法与慈悲的问题。
「幸福科学」的教义,除了融合个人进步与社会整体和谐的两个原理,同时还指出了人具备追求幸福的本能。这个幸福,可分成“私的幸福”与“公的幸福”两种。
追求私的幸福,即是指追求个人的幸福。追求公的幸福,即是指在个人建立个人小范围的乌托邦(幸福圈)之后,向整个社会、全世界和全人类扩展,建立大范围的乌托邦(理想乡)。这就是「幸福科学」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需要追求并探究私与公两种幸福呢?有没有任何遵循的指导原则呢?
人有追求幸福的本能,因为这是佛赐予的慈悲。
佛赐予了人们存在的目的。假若这个目的让人类有了不幸的结果,那么世界将是多么悲惨啊。但是,佛在人的灵魂中注入了追求幸福的本能,所以人们自然会尽可能地去追求幸福。
这意思是说,人既然为人,灵魂本质中即有着追求幸福的性格。
人自生下来起就知道要追求幸福,这是因为,人的存在是根本佛分出的“光之子”。人是光之子、佛之子,人的灵魂中具备了与佛相同的性质。
佛的性质是什么?那即是:佛认为,通过进化与和谐所产生的巨大幸福感,是有益的。
换言之,佛作为统括、支配和贯穿大宇宙的能源体,其本身内部包含着幸福的能源。
因此,佛即是佛,其存在本身即是以幸福为立足点。
佛的幸福是指什么呢?佛会对什么感到幸福呢?生成、培育、发展和繁荣──万物都在大和谐中发展、繁荣,在这过程中,佛会感到喜悦。
如果佛的存在本身是停滞的状态,也就没有任何喜悦了。然而佛在活动,佛体现出了“使万物和谐、发展和繁荣”的目的,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伟大且美好的体验和喜悦感。
进而,佛本身也能向更伟大的境地转化、扩大和发展。
“人是追求幸福的存在”、“人被创造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这便是佛的本性、佛的慈悲之体现。
8 如来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来的职责与活动。
我在《太阳之法》一书中曾经讲过:佛“平等”地创造了人的灵魂,在评价人的活动时,也以“公平”的观点来看待。
这个公平即是指,对需要指导众人之人,给予适合他的立场、职责和力量。如来之高境界的基础,就是这公平的原理。
虽然说佛子是佛光的平等的分身,但对于在多次转生轮回中获得了伟大睿智的人,则会被赐予适合他的立场,给他更大的机会去实现自己。这是佛的想法。
也就是说,如来是指能够作为佛的代理人的人。
佛是天地的创造者,而非肉体生命。创造了广大无边的宇宙多次元空间的佛,是不可能摆在手掌上让人们来认识的。
因此,如来的存在本身,不就是为了使人们感受到伟大的佛吗?这也是称如来的境界是“存在之爱”的体现的根本理由。
如来是“从真实世界而来”,体现了绝对真理的存在。因此,其存在本身即是对人类的爱。如来通过伟大的启发、启蒙,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的境地,这就是如来。如来是光的存在,是佛的化身。
人想用肉眼认识佛、想彻底理解佛、完全地把握佛,都是不可能的,但人可以通过如来去推测佛的存在。如来是人推测佛、推量佛的慈悲的范本。
虽然无法直接见佛,但可通过如来感受佛的伟大慈悲和存在。
因此,如来的存在本身,即意味着履行教育的职责。如来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教化万众的作用。
9 论佛
若再深入探察如来的职责,那就是如来能够论述什么是佛。具有资格代为论佛的人,就是如来。
普通之人是不具有论佛的权威的,但八次元世界的诸如来,作为伟大的光明指导灵,其立场高于普通人,并且是接近佛的境界的存在,所以容许他们论佛。
虽说如此,如来仍不能论述佛的一切。因为佛的性质和存在广大无边,一个灵魂难以言尽。
因此,诸多如来作为佛的各种各样的灵光之长,活跃于八次元如来界中。
譬如说,乔答摩·悉达多为黄色光线之顶峰。以黄金色光线为主的诸如来,即通过讲述悟、法和慈悲等,来论述什么是佛。
在以耶稣为顶峰的爱之光、白色光线之中的诸如来,则是通过传播爱来论佛。
以摩西(Moses)为顶峰的红色光线之中的诸如来,则是通过佛力产生的奇迹来体现佛。
其它色光中的诸如来也是相同的状况。
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绿色光线,是讲述自然和谐。接受了绿色光线的诸如来,通过大自然中的和谐之道,来教导人们顺其自然便可体会佛的存在,佛即存在于和谐之中。
此外,宙斯(Zeus)统管艺术。这方面的如来,通过艺术之光来表现佛姿。
在孔子统领的紫色光中,重视礼节、秩序和忠节等等。他们通过这样的教育,使人明白走向佛时,需要怀着敬畏或崇拜之心,去感受佛的存在。
总之,诸如来是根据自己所属的灵光,从各方面去论佛。
但是,人类并没有认识到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光,也不明白不同的如来在不同的光流中讲述法理这件事,因而挑起历史上的各种宗教战争。彼此否认对方的立场、否认对方对佛神的观点,视对方为异教徒、邪教,指责对方教义有错误等等,争战不休。
然而,今天的人类,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诸如来是在各种灵光下活动,并体会佛是何等的存在。
10 完成之道
八次元如来界中的诸灵,是否已充分地完成了灵魂修行呢?他们还有更进一步的修行目标吗?
其实,即便是如来,在降生世间的过程中,也是以人的身份在累积修行。
他们在八次元时是专家,是体现某个灵光的伟大存在,但是在以几百年或几千年为周期的轮回转生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见识各种事物,经历各种体验。他们通过这样的世间生活,学习自己专长之外的知识,接触不同灵光系统的教义。
如此来看,即使是如来,也仍然处于修行悟道的途中。当然,诸如来已接近了完成的境界,这是不能否定的。
那么,如来通过灵魂修行所追求的完成之道,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说,他们努力做灵魂修行,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从更伟大的统合观点来观察人类、观察教义、观察测地球和人类的历史。
换言之,诸如来的修行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度的认识力和洞察力。为了培养认识力和洞察力,诸如来也在进行修行。
轮回转世,是为了使人类进化和发展的法则,是佛的恩赐。所有的灵魂都无法脱离出这个法则。
但我们常可听到“如来已从轮回转世的法则中解脱”、“脱离出轮回转世是做如来的条件”等说法,在此略做说明。
其实如来在几千、几万或几十万年间,还是必须要轮回转世。但是如来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和计划来转生。
相较之下,菩萨界以下的人们,则是根据需要而转世到地上世界的,他们需要选择适合自身修行的时代来降生。这种轮回转世,相当于接受义务教育。
而如来已结束了义务教育的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性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适合的课程。
换言之,虽然义务教育已结束,但如来为了更高的目标,可以主动要求学习的机会。在学习方法和内容上,是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来决定。
如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高度的认识力和洞察力,能以更加地球性的、更加全人类性的视野观察事物。可以说,做如此伟大的灵魂修行,走在完成之道上的人,便是如来。
第六章 九次元世界
1 神秘面纱的背后
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我们讲述了从四次元到八次元世界的构造,以及贯穿其中的法则。迄今能够如此条理明晰地说明灵界奥秘的人,恐怕不多吧。
九次元世界,一向被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和宗教家认为盖着一层神秘面纱。现在,本章就针对这个世界,做深入的分析,尽可能以人的头脑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说明。
面纱背后的九次元世界,其实就是救世主的世界。生活在九次元世界的大灵,都是救世主、弥赛亚,他们数千年才降生于世间一次。
人类史上有过各种文明和时代,为了创造新文明和新时代,九次元大灵会以分身降生世间。有些大灵在同一时代中,隔二、三千年降生世间一次,也有些大灵在某个时代不降生,各种情形都有可能。这是因为九次元大灵各有职责和专司的领域,根据不同的时代相互配合、降生活动,创造出文明和时代的鲜明特色。
在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作为救世主降世的著名人物,有乔答摩·悉达多、耶稣·基督以及摩西。此外,还有在中国降生的孔子,虽然孔子没有被称为救世主,但他也是九次元大灵。观察上述人物,可以发现他们的共通点是都为人类缔造了文明的原理。
2 神秘的世界
九次元世界是极为神秘的世界。虽然世间的人们对于灵界的看法不一,但“九次元大灵正在逐步成为非人灵的生命体”,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在四次元幽界的居民,虽然也是灵体,但他们的生活状态与在世间持肉体生活时,并无太大差别。
五次元善人界的居民,也还残留着肉体之人的感觉,所以大多从事与世间近似的职业。
譬如,他们会做木工、学校老师、商店店员,或是制造机械设备等。也有许多人投入农业生产。在五次元世界中,有许多人从事类似世间的工作。
所以说五次元世界还是人类能够理解的世界。
而进入六次元光明界时,意识逐渐提高,灵人们“神采”奕奕,所以世人常视他们为神。但他们在灵界生活时,通常还是有四肢五体的意识。
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也能察觉到自己为意识体,而作为意识体进行活动。这意味着六次元光明界的灵人可以瞬间移动到所想之处。
如果是西方人,他们有时会像背上长翅膀的天使一样飞翔。如果是东方人,则会像孙悟空腾云驾雾一般在灵界穿梭。由此看来,可以说六次元人们的意识,已经和肉体之人的五官意识稍有不同。
在七次元菩萨界中,依旧有人以肉体之人的姿态来修行。只不过,菩萨界人们的主要工作,是教育和引导尚处于修行初级阶段的人,所以这里多数的灵人并非安居于七次元世界,而是经常下到六次元、五次元或四次元世界献身各种工作,或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世间,以指导灵的身份对世人做各方面的指导。
七次元世界居民纵横无尽的卓越活动,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形态已有别于肉体之人,具备了更高的自我意识与自觉。
只不过,七次元世界的人在客观地观察自身时,仍需要依循生前四肢五体的记忆来认识自己。
但进入八次元世界时,情况就不同了。八次元世界的居民,有时以指导灵之姿出现于世间,指导世上的宗教。那时候,他们会以各种神明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譬如,天御中主命(日本《古事记》中记载,天地初开时最早出现的神明)作为「生长之家」的大神时,是以白发老人的模样出现的。
然而八次元的灵人返回灵界生活时,就不是这种模样了。他们的肉体意识已逐步消失。
如来界的灵人,在相互交流时,为了易于认识彼此和沟通意识,或许会现出人的姿态来。但通常情况下,却不是以人的姿态出现。他们能使自身灵体自由分化,做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
如来可以使用意识体的一部分进行各种活动。《西游记》中孙悟空用一根毛发,只要一吹就能变出大象或者是自己的分身。八次元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如来利用自己一部分的意识体,就能进行各种活动。
八次元的灵人可以自由分光。虽然目的同一,但可以分身无数。
八次元世界之上,则是神秘的九次元世界,这个世界是难以理解的。九次元世界中有十位大灵,或者说,有十个具有个性的巨光。
因此,九次元大灵在与我交流时,多是显现他们曾在世间生活时的个性和形态,但他们在灵界时是无形无姿的。
要解释这件事实在是非常困难,我试着用比喻来说明。譬如说,九次元世界有十个具有特色的电池,每个电池的正负极上都接着电路,在这条电路上串连着许多灯泡,通了电,灯泡就会亮。某一个灯泡是拉·穆(La Mu),旁边的灯泡是利安托·阿尔·克莱德(Rient Arl Croud),接下来是海尔梅斯(Hermes),随后是乔答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artha)等。
虽然有许多灯泡,但实际上是一个电池发出的电流在电路中流动,只在必要时才用不同颜色的灯泡放射不同的光。
3 九次元大灵之真实样貌
九次元大灵的真实样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九次元大灵并非如小说中描写的,居于宫殿、高高在上、冠冕堂皇。
九次元大灵也是电磁波、能量体、意识体。因此,以此形式来进行活动。当其意识体之一的灯泡发光、现形时,人们才能认识到他们的存在。
譬如,耶稣虽是九次元大灵,但他并非以被钉在十字架上那削瘦长发的模样生活在九次元,而是一个具有耶稣特征的光团。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也会前去指导世人或八次元以下的灵人。
只不过,耶稣在指导八次元诸如来和七次元诸菩萨时,还是以生前的姿态显现,让人们易于辨识。
虽说如此,能看到耶稣之姿的,仍至少是六次元以上的灵格。六次元以下的世界,即使耶稣出现,也会由于显现的光过于耀眼而辨认不出。
换言之,不同次元的意识体,在光量上也不同。
这个光,还不是单纯的光,还是具有特色的光,譬如黄色、白色、红色、绿色等各种光束。这就是九次元大灵的真实样貌。
为了便于世人理解,这里使用了有颜色的光来说明。但是,实际上在九次元世界中,连颜色也没有。
世间也是如此。其实,颜色是不存在的。肉眼看上去是蓝色的东西,只不过是太阳光中的蓝色反射的结果。如果物体把光全部吸收掉,就都变成黑色了。反之,将光全部反射出来,就成了白色。同理,黄色光的反射,就显出黄色。
“本无色”,是指无光则无色。只有构成了物质的粒子反射出太阳光的颜色时,人才能看到颜色。
如果颜色是一种实际存在的话,那么,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显出颜色。但在全然的黑暗中,是没有任何颜色的。
总之,不同的颜色,只是物体反射出不同波长的光而造成的现象。若无光,则无色。
4 宗教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探讨何谓宗教的本质。
在说明八次元世界时,曾谈到过“佛光进行光谱化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义。诸如来对佛神的认识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宗教”。
为什么要有区别呢?宗教只有一种的话,不是比较好吗?所有的宗教都讲同一个教义,这样的话,人们也不会为了教义的差别而迷惑,既不会产生分歧,更不会有宗教战争。或许会有人这样认为。
但我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且有危险。千篇一律的教义,就好比所有人都穿同样的衣服一样,能真正地满足人们吗?
譬如,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不也是各式各样吗?制造厂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耗油程度也不同,有豪华车与廉价车的分别,有新旧的差异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购汽车。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种类的汽车呢?因为,汽车并非单纯的运输工具。如果汽车只是从A地到达B地的工具,世上的汽车全部一样也无所谓。但是,汽车是附带着其它用途的。
某种程度上,汽车充满了各种象征。譬如,汽车象征了车主的资产状态和兴趣。有人把汽车作为实用工具,有人把车看成是装饰品和赶时髦的消费品。
男性有男性喜欢开的车,女性有女性喜爱开的车。此外,还有车速快慢,厂牌差别,有四门的车,有五门的车等等。因此,很难一概而论哪种车最好。
当今,各种宗教此起彼伏令人眼花缭乱。但要问“哪个宗教最好”,就好比是在问“哪种汽车最好”似的。
当然,通常可以回答说“越贵的车越好”,或者具体地比较哪部车比较高级、性能优越,但未必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这种车。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爱好,是一件好事。
佛教中有小乘和大乘。“乘”为乘物之意。小乘和大乘,是指小的乘物和大的乘物。
小乘即小型汽车,只能自己一个人乘坐。大乘即大型汽车,能容纳许多人。
也就是说,宗教界中也有小型汽车和大型汽车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在能运载的人数和运载的方法上。
大概不会有人把大型巴士当作日常家用车吧。大巴士能容纳几十个人,不适合个人使用。
归结起来,车子有大、中、小等不同车种。在宗教中,也有适合不同人、不同风土民情的各色教义。
譬如说,在以斗争和破坏的沙漠地带,需要“制裁之神”显现,讲授正义的教义。在温和的东方地区,则需要和谐的教义。此外,为了创造近代性的西洋文明,则需要将真理以哲学的形式出现。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从A地移动到B地,只不过是在其间备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而已,人们可以从中发现喜悦和人生的意义。这是佛为人铺设的心灵修行之路。
5 七色光谱
人们常说“佛光七色”,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九次元世界中,佛光分为七色,通过八次元以下诸如来,表现成十几种至二十几种的光。
在这里,我要列举受持七色光线的九次元诸大如来。
受持中心光线即黄色、黄金色光线的,是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佛陀的黄色光是法之色,或说是慈悲之色。
受持白色光线的是耶稣·基督。耶稣的白色光线是爱之光。医疗系灵团归属于耶稣的白色光系。医生和护士穿着白色衣服与此一致也许出自偶然,但暗示着他们从属于白色光线系列。
红色光线的责任者是摩西。摩西的红色光线是指导者的光线,是使社会趋于规律的政治指导者的光线。此外,红色光的别名是奇迹之光。各种奇迹现象,都是红色光线的运作而产生的。
此外,还有蓝色光线。这是与哲学、思想相关联的光线。担任蓝色光线的责任者是两个人。
一位是曾在希腊诞生的宙斯(Zeus)。宙斯降世时,主管文学和艺术。艺术之光中虽也有绿色光线,但其中一部分从属于蓝色光线系统。
另一个蓝色光线的负责者是摩奴(Manu)。在印度,他被称为人类的始祖,创造出规范婆罗门的日常生活《摩奴法典》(Laws of Manu),他就是这派思想的创始人。这位九次元大灵除了担负思想系统的职责,也还兼管其它各种特殊的使命。现在,他负责统合跨地域性的思想、信条,如人种问题。
此外,还有银色光线。这是科学、近代化文明的光线。负责分光这银色光线的,是九次元如来牛顿(Newton)。
牛顿的灵魂生命体,曾以阿基米得(Archimedes)之名诞生在希腊。这位九次元如来担负着银色光线的职责,以科学家的身份诞生在世间,为了使世间和其它次元的人们在科学上有所进步。
在牛顿的光线中包括八次元如来界的爱迪生和爱因斯坦。
随后是绿色光线,是主要掌管和谐的光线。绿色是老庄思想之色,是大自然之色,是和谐之色。这个光色的负责人,是先前所讲过的摩奴,以及讲述善恶二元论之拜火教的中近东之神──琐罗亚斯德(Zoroaster)。他们教义的核心,是大自然、宇宙的构造与和谐。
此外,尚有紫色光线。紫色光线是诞生于中国的孔子之光,主管道德之道、做学问的方法、礼节和秩序等方面。为了管理上下关系,孔子将这紫色光线进行分光。
日本神道属于紫色光线。
如此,九次元八位大如来受持七色光线。但大如来共有十位,其余两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呢?他们都进行着怎样的活动呢?
一位是恩利勒(Enlil),他在沙漠地域被称作耶和华(Yahweh)。他履行了以色列民族神的职责,在东方被视为崇神之首,受到人们的敬畏。
另一位是弥勒(Maitreyer),他担负着调整的职责。弥勒将光进行光谱化,调整光的强弱等。负责决定各处光的强弱。
6 释迦的活动
九次元大灵当中的核心存在,即是乔答摩·悉达多,亦即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之生命体。不过,以释迦(释尊)的身份降生世间时,他的能量大约只有本来的佛陀意识(爱尔康大灵 El Cantare意识)的五分之一而已。释迦意识巨大的生命体,位于九次元世界。
释迦生命体的起源极为悠久,是地球系中最悠久的灵。释迦能给人类极大影响的理由之一,即在于其生命体有极为久远的历史,始于地球的草创时期。
虽然是最悠久的灵,但总是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曾经多次分出自己的意识体之一降生到世间,指导人类的进程。
此外,释迦意识还是担负着地球系灵团的最高责任。在这个事实之上,说“释迦意识之性格创造出了文明的性格”,也绝非言过其实。
释迦的灵魂生命体,在过去曾以拉·穆(La Mu)之名诞生在穆(Mu)帝国,也曾以托斯(Thoth)之名诞生在亚特兰蒂斯(Atlantis)帝国,以利安托·阿尔·克莱德(Rient Arl Croud)之名诞生在印加(Inca),以海尔梅斯(Hermes)之名诞生在希腊。我在《太阳之法》一书中,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述。
释迦的活动中心是创造“法”,所以,在追寻世上各种宗教、哲学思想的根源时,必然会归向释迦之法源。也就是说,释迦之灵在灵界的思考,会在世间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出来。
释迦的本体意识,在九次元世界称之为“爱尔康大灵意识”。若探究“法”之根源,最终会连接向爱尔康大灵意识。释迦意识是伟大的法意识,是统管人类之“法”的意识。
7 耶稣的活动
接下来,也要对耶稣·基督做简单的说明。
当然,以耶稣的知名度,几乎不需要再多说明什么了,他也是在地球灵团草创时期活跃的九次元大灵。
耶稣的活动以“爱”为中心。当今,“爱”已是普遍的教义,不仅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在其它各国也得到了传播和弘扬。这表明耶稣具有何等伟大的力量。
耶稣九次元意识之别名是“阿伽沙(Agasha)意识”。阿伽沙是曾在亚特兰蒂斯(Atlantis)末期降世的光明大指导灵。因此阿伽沙之名多被使用,也有时把地球系灵团称之为阿伽沙系灵团。
耶稣的生命体,大约在一万年前左右,以阿伽沙之名诞生在亚特兰蒂斯,在七、八千年前以奎师那(Krishna)之名诞生在印度,在四千年前以库拉里奥(Clario)之名诞生在埃及,此外还通过各种形式从天上界给予了广泛的指导。
耶稣的思想活动核心是“爱”,而释迦的核心则是“法”。如果以人的身体来比喻,人除了有头脑和神经系统,还有通向人体各部位的血管。耶稣的活动就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如果说释迦将血管有组织地分布到全身,那么耶稣就是心脏的跳动,不断地向四肢输送血液。
心脏停止了跳动,人体就动弹不得。同样,如果没有耶稣的活动,地球系灵团的人们就会相互争执、憎恨,像一盘散沙。
耶稣负起了驱动心脏,将爱的血液输送给全人类的职责,所以人类有了“应该互爱”的意识。
耶稣是“互爱、结合”的伟大力量的体现者,而且,从几亿年前起到今天,从未停止过这样的活动。
此外,耶稣的爱还体现于医疗系灵团上。耶稣是这个医疗系灵团的领导者,归向耶稣灵流的灵系团体相当强大。
实际上,白色光的爱之光的灵界人口极多,理由之一是耶稣在过去曾几度降生世间,传播了爱的教义。实践爱的教义的灵界人口相当多。
在耶稣活动的灵流中有七大天使。我已讲过,七大天使是随同恩利勒(Enlil)之灵,于地球草创时期与众多灵魂生命持肉体一同来到地球的。耶稣主要将这七大天使作为弟子。
七大天使是:米迦勒(Michael)、加百列(Gabriel)、拉斐尔(Raphael)、拉贵尔(Laguel)、沙利尔(Saliel)、乌利尔(Uriel)和帕奴伊尔(Panuel。于路西菲尔Lucifel堕入地狱之后)。
米迦勒为天使之长,负有指导、统帅众人的责任,被赐予阻止撒旦等地狱灵黑暗活动的巨大力量。
加百列天使承担着通信的职责,在各时代和文明中担任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拉斐尔负责着从艺术领域传达爱的职责。
沙利尔天使是医疗系团之长,实践耶稣有关医疗关系的具体教义,治病救人。他在佛教系统中有时以药师如来之姿态显现出来。他的近年降生之身,名为爱德加·凯西(Edgar Cayce)。
乌利尔天使主要掌管政治领域。
8 孔子的活动
此外,还有诞生于中国的孔子,他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生命体。我在其它著作中已说明过,孔子主要是学问之神。学问是一种从高向低的流动。孔子的训诲,主要以秩序为主。
秩序是达到和谐的一种方法论。前文已讲述过,“人类以进步与和谐之两大目的进行灵魂修行”,要达到和谐,秩序至关重要。
在孔子的学说中有讲述到,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权力与服从的关系等,但他主要的教诲是“近佛者为上,拒佛者为下,如何创造与佛心相应的秩序”。
“如何通过学问、道,创造出井然有序的世界,创造出与佛心相应、有秩序的世界”,就是孔子主要的思想。
在九次元世界中,有释迦管理头脑这个指令系统中枢,完成分配人体血管的职责,有耶稣负责输送血液,也有设计秩序和调整人际关系的孔子。
回顾悠久的人类历史,由于孔子履行了职责,使社会整体有序,同时也使灵界上下井然。孔子对此贡献非凡。
9 摩西的活动
上文讲述了释迦、耶稣和孔子,接下来介绍领导了以色列民族的摩西。摩西的灵格与耶稣和孔子几乎同位,主要负责奇迹现象。
体现佛力有各种方法,其中一个是产生奇迹的方法。特别是以世人的常识无法解释的奇迹发生时,人们便能够从中感受到佛力的存在。
譬如,摩西劈开红海,以及受天之光刻十诫于石板等奇迹,让民众为之敬服,感受到了伟大的佛力。红色奇迹之光,是为了使人醒悟到佛的存在。摩西,就是掌管红色光线之大灵。
现在,释迦在九次元世界为阵前的指挥者,主要致力于构筑新文明、新时代。耶稣负责天上界的指挥命令系统。孔子则正为宇宙中的人类和地球如何进化,做着庞大的规划。
摩西现在的职责,是如何消除在这一亿年左右的历史中形成的地狱界。
10 展望行星意识世界
以上是十位大灵在九次元世界的主要活动。
九次元七色光之光源从何而来呢?这是来自十次元世界。
十次元世界即是“行星意识”的世界,说这个世界中有居民是极不确切的。因为,持有人灵特色的存在仅到九次元世界为止,十次元世界的灵已不是人灵了。并且,这些灵从未降生过世间,从未持过肉体。
十次元行星意识,在地球系中有三体意识。
首先是“大日意识”。大日意识负责积极性的一面,是促进地球进化的意识体。
其次是“月意识”。月意识统管着地球的优美、艺术、滋润和阴性的一面。
大日意识的阳性和月意识阴性之结合,使地球展开了二元性的世界。
在阳性世界中本不存在的阴性世界,在月意识的影响下显现了出来。譬如,相对于男子来说有女子;相对于光来说有影;相对于白昼来说有黑夜;相对于山来说有海等。如此,月意识主要担任优柔面的职责。
另一意识体,即“地球意识”。地球生命体本身已经历了四十六亿年的时光,养育了地球上的生物,使万物生息。具体来说,地球意识在造山、火山爆发、陆地移动、地壳变动、动植物的繁衍生长等方面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三体意识养育着地球,给予地球的进化极大影响。
在十次元世界之上,更有十一次元太阳系世界。太阳的意识体位于十一次元世界。此为恒星意识。
继续往上展望,还有十二次元银河系意识。而十三次元是超越了银河系,位于浩瀚宇宙中的大宇宙意识。人类无法理解、伟大的根本佛的世界,即是如此延伸下去的。
人具有无限的目的,走在无限进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进步与和谐,而不断努力。这就是与人关连的世界真相,是人类生存的指南和目的。
本书《永远之法》全六章,主要针对从四次元到九次元的灵界做了论述。文中明确论述了“灵界的实相。世界不仅是三次元的世间。人的本质是灵,灵所生活的世界的全貌”。
“以这真理知识为坚实的基础,鼓起勇气开拓人生”,这是我对读者的殷切期望。
后 记
自本书问世至今,「幸福科学」已获得了奇迹性的跃进。这说明宗教性的发展动力内含于大法之中,证实了本书所言是绝对真理(真如),同时也是我作为真理体现者之证明。
本书之真实性,必将在今后「幸福科学」传扬佛法真理的过程中,在向世界普及的历史中,以及在永世传承之中得到证明。
本书所述之真理,若非居于九次元根源世界的人是不能讲述的,这一点开了心灵之眼的人当可明白。若将禅心悟语比喻为庭院中的奇山异石,那么,本书所开示之觉悟境界,远远高于珠穆朗玛峰。它是人类的秘宝,也是爱尔康大灵赐予人类最大的慈悲。
更多阅读
s4复仇焰魂布兰德天赋加点图+玩法 复仇之矛玩法技巧
s4复仇焰魂布兰德天赋加点图+玩法——简介本篇介绍S4复仇焰魂布兰德天赋加点图和玩法。s4复仇焰魂布兰德天赋加点图+玩法——工具/原料lols4复仇焰魂布兰德天赋加点图+玩法——天赋s4复仇焰魂布兰德天赋加点图+玩法 1、攻击天赋:4
新车除异味之法 新车异味怎么去除
新车除异味之法——简介 很多有车一族往往会在刚买车后,感到苦恼,因为车就像房一样,新车有一种异味.怎样把这样的气味去除呢,我找到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据有关部门曾经专门进行过一个针对汽车内部环境污染情况的
s4刀锋之影泰隆天赋加点图+玩法 刀锋意志天赋加点
s4刀锋之影泰隆天赋加点图+玩法——简介本篇介绍S4刀锋之影泰隆天赋加点图和玩法。s4刀锋之影泰隆天赋加点图+玩法——工具/原料lols4刀锋之影泰隆天赋加点图+玩法——天赋s4刀锋之影泰隆天赋加点图+玩法 1、攻击天赋:4点巫术,1点洞
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 火男中单s6天赋加点图
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简介本篇介绍S4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和玩法。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工具/原料lol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天赋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 1、攻击天赋:4点巫
双色球投注技巧之18种杀号瘦身法 程远双色球杀号
双色球投注技巧之18种杀号瘦身法——简介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18种杀号的方法,希望对大家研究双色球有所帮助。使用18种杀号方法需要将红球六个号码从小到大排列用A、B、C、D、E、F代替,如果在使用其中两种方法时所杀出的数是相同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