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连云港市赣榆区 - 山清水秀 气候宜人 素有“黄海明珠” “徐福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赣榆区

连云港市赣榆区在江苏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 地处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的东部交汇处,属市辖区。

赣榆区东临黄海,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省临沭县接壤;南至西南与东海县、连云区毗邻;北与山东省日照市莒南和岚山区相连,区域面积1427平方公里,邮编为222100[1] 。全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2℃,年降雨量976.4毫米。赣榆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国务院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新的增长极,连续两届获得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最具投资潜力奖”。2012年跻身全国百强县,排名第96位。2013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93位。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56号):同意撤销赣榆县,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以原赣榆县的行政区域为赣榆区的行政区域,赣榆区人民政府驻青口镇琴岛路2号。

赣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素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是 江苏近海第一区。

中文名称赣榆

外文名称Ganyu

别 名干于(赣榆人都念“gai yu”)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连云港(江苏省)

下辖地区青口镇,赣马镇,墩尚镇,柘汪临港产业区等15镇区

政府驻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琴岛路2号

电话区号国际:(+86)518;国内:0518

邮政区码222100

地理位置江苏东部沿海地区

面 积1427平方公里

人 口115.6万(2012年)

方 言赣榆方言,赣榆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海洋性气候

著名景点抗日山国家4A级风景区,海州湾等

机 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火车站连云港站(新浦火车站)、赣榆站、石桥站(连盐规划站)

车牌代码苏G

主要领导区委书记:曹卫东 区长:唐光普

赣榆名人朱梓、徐福、符竹庭、王玖兴等

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2013年)

地区特产煎饼、赣榆梭子蟹、海鲜、对虾等

目录

1基本概况

地区方言

人计

行政区划

社会保障

新城建设

2气候条件

土壤植被

地质水系

物产矿藏

交通运输

3综合实力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海产品

园区发展

民营经济

服务产业

招商引资

沿海开发

未来经济

4科教文卫

教育

科技

卫生

文体

旅游

5赣榆历史

近代兵事

著名人物

6文物古迹



1基本概况

江苏省赣榆区,位于苏鲁两省交界,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开发的东部交汇点。东滨黄海的海州湾,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海岸线长62.5千米;北临山东省日照市;西靠山东省临沂市,南至西南接江苏省东海县与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

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18',北纬 34° 50',面积1427平方公里[2] ,耕地6.87万公顷;下辖15个镇、424个行政村,人口115.6万。境内有山、有海、有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福地为人称道。

赣榆历史文化灿烂丰厚,山海风光秀美奇特,人文荟萃。秦代即建制为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

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

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江南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赣榆地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苏鲁交界,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15.6万,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拥有62.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创新型城市试点四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融合,2009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三年跻身百强区,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区市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港口牵引,工业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赣榆有八张闪亮名片:全国百强县、深水大港区、苏鲁交界临港产业高地、黄海之滨宜居城市、海州湾畔幸福农村、全省知名教育强县、历史悠久徐福故里。

地区方言

赣榆话通行于赣榆大部及东海县东北部地区,其归属至今仍有争论。按照声调演化,应划入中原官话范畴;但是按照声母系统,则与胶辽官话相同,似又应划入胶辽官话。

从语音特征上看,赣榆话兼具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的某些特点。

分尖团。古精清从心邪五母字今音不分洪细都读[ts、ts?、s],古见溪群晓匣五母字今细音读[k、k?、x],与北京不同。

古日母字今大部分读?声母。

声母系统中有[ts、ts?、s][t?、t??、?]和[t?、t??、?]三组声母。

果摄见晓组一等开口、合口两类字部分同音,或者文读不同音、白读同音。

古曾、梗摄“德、麦”韵合口部分入声字今韵母为[u]或[uei],分别与臻、遇、蟹摄的“没、暮、贿”等韵的一些字同音。

赣榆话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言区:

1.青口语区,以青口镇为中心、沿青口河两岸的乡镇,包括城东、城南、赣马、官河、门河、朱堵、殷庄(范河以北)、土城(东部)、徐山、塔山、宋庄(部分村庄)等。

2.海头语区,以龙河乡为中心、沿龙河两岸的乡镇,包括海头、厉庄、金山[3] 、九里(大部分村庄)、石桥(少数村庄)等。

3.沙河语区,以沙河镇为中心、沿大沙河(新沭河)两岸的乡镇,包括大岭、殷庄(范河南部)、墩尚镇等。东海区的石梁镇东部、黄川镇也属于这语区。

4.柘汪语区,以柘汪镇为中心,包括与北部山东日照接壤的马站、九里(北部部分村庄)等(语音接近以日照方言)。

5.黑林语区,以黑林镇为中心,包括。地处赣榆西部的吴山、欢墩、夹山、班庄等(语音接近临沂方言)。

顺便提下,赣榆之“赣”在本地方言中一般读作“盖”,而不是“干”音。

人口统计

连云港市赣榆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4]

常住人口:949438人

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家庭户308387户,家庭户人口为923910人,平均户均人口为3人,比2000年五普的3.67人减少0.67人;

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68923人,占49.39%,女性人口为480515人,占50.61%,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五普的108.5下降到97.59;

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194915人,占20.53%,15-64岁的人口为658987人,占69.41%,65岁以上人口为95536人,占10.06%,同五普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8.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6.09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45个百分点;

教育结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19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376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160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8669人。

同2000年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文化的由1154人上升为423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7329人上升为1198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437人上升为412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7869人下降为26191人。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为59374人,同2000年五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6413人,文盲率由8.22%下降到6.25%,下降1.97个百分点。

行政区划

全区辖15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424个行政村、1个园艺场,政府驻地在青口镇。

街道、镇、级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

(万人)

社区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镇驻地

青口镇95.8018.34219  经济开发区宁波路1号

海头镇84.008.2 29 246海滨大道88号

赣马镇   3675170城里村

金山镇66.434.76 21  后石堰村

厉庄镇64.003.5 16  龙泉路8号

塔山镇84.125.8 30  土城村

城头镇117.508.8 43  人民路123号

黑林镇88.734.4 2138

宋庄镇52.003.07 1224 任庄村日照路

城西镇45.304.1 21  前东村

班庄镇175.619.39 4479 圣泉路66号

沙河镇132.5212.6 5282 泰和路48号

柘汪镇72.35.1 2431 柘汪村

墩尚镇128.557.7 29  罗阳

石桥镇797 23

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宁波路开发大厦11楼

海洋经济开发区20.00     海城路

沙河子园艺场3.510.29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赣榆新城区

新增城镇就业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成区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达到6.1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439人,青口宋口村、柘汪西林子村在苏北率先开展整村推进。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506人纳入城镇低保,30329人纳入农村低保,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10元、130元,共发放保障金3438.8万元。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0万元;筹建廉租住房120套,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53 套。

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650人,发放养老金650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提供就业岗位10120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2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36人。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增农村低保2283人,城市低保208人,发放低保金1295万元。改扩建4所敬老院,2729名五保户纳入供养范围。

新城建设

赣榆新城区位于青口老区城东部,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赣榆城市夜景

呈现“一核、一港、四片区、十字发展”框架结构。计划用5年时间,突出滨海特色,引入环城水系,兴建绕田环城公园,整治美化沿海大堤,重点发展青口渔港,以港兴城,以城促港,建成容纳10万人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着力构建产业配套、行政办公、商业休闲、滨海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城区,构建蓝色生态之岛,充分展现功能完善的城市组团、溢彩流光的海岸新城、独具风情的海滨居住区崭新风采。

该区全面策应全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方略,紧紧围绕跨越崛起苏鲁边界的国际化海滨工业城市这个目标,坚持规划指引,集聚全区力量,迅速掀起科学建设生态海滨城市新高潮。共完成投资32亿元,快速推进14条道路工程,全面拉开总长达30公里的新城区“六横八纵”路网框架;燃气、自来水、雨污排等综合管道按照道路建设进度配套实施。创联大厦、金玉大厦、疾控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交付使用,部分机关单位率先搬入办公。占地20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和青龙河、环城水系景观带等重点工程同步推进,在建5个小区72栋楼,竣工30万平方米,已形成6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

当前,该区正抢抓《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集聚要素资源,高标准定位发展目标、高效率运作政策资源、高强度推进工作落实,全面拉开50公里路网框架,精心扮靓3条生态景观河道,重点实施“四馆一中心”、“两广场一公园”建设,快速推动新城高中、水厂、金苑宾馆、住宅小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规划兴建占地5.6平方公里的滨海公园,全面拓展14平方公里新城亲海空间,跨越崛起“连云港最适宜人居”城市组团。

2006年,全区城建总投入23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52个,新修城市道路11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92万平方米。

积极策应连云港市“一心三极”的城市规划格局,大力推进新城建设,重点实施了21世纪大道、沿河路、环城北路东延、公园路二期等建设工程,形成了“三横四纵”的框架,区行政中心设计方案基本完成,建设大厦等9幢标志性建筑全面启动,金海岸等4个居住小区开工建设。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大力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刷新楼体2万平方米,新增亮化面积2.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厕8座,安装路灯300余盏。



2气候条件

气候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赣榆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时,年降雨量976.4毫米。

夏季属海洋性气候,盛行来自低纬度太平洋的偏南北风,气候炎热多雨;冬季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部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形成了全年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因东临黄海,受海洋的影响,和同纬度内陆各地相比,具有春季温度较低,气温回升缓慢,冬夏温度变化平缓,年降水量比较丰富等特点,但分布季节差异较大,一般春秋两季往往干旱少雨。

土壤植被

全县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盐土4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33个土种。

植被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端,以人为植被为主,自然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为辅,植物有169科、657属、1062种,动物有16纲,以水生动物与家畜禽为主。

地质水系

赣榆区海岸线南起临洪口,北至荻水口,长46.6千米,总走向北高南低。其地貌特征以兴庄河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为沙质海岸,南部为粉沙淤泥质海岸;荻水口至朱篷口为冲刷后退型海岸,兴庄口至临洪口是沉积外延性海岸;朱篷口至兴庄口之间则是两种类型海岸的交变段。荻水口至兴庄口海岸长约30.7千米,以山前河湖堆积平原为主,问有风化基岩和海相沉积,地面高程2米~3.7米。

冲刷侵蚀速度以荻水口至柘汪口间为最。北魏太和(477~499年)年间,纪鄣城在海岸西数百米,清乾隆(1736~1795年)初沦为潮间带,今已在海中15千米左右。1925~1978年,海岸西退1.1千米,平均每年被蚀23米;其次为九里乡木套村东,后退约千米,下木套村故址已在海岸东0.4千米;较轻者在朱篷口附近,后退约500余米,平均每年被蚀11米左右。48年间,北部海岸损失土地1333.33余公顷。

物产矿藏

赣榆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而得天独厚。物产丰富。

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鲜珍品,也是海产品干货的加工制作、流通的集散地。

赣榆是全国水产品生产先进区和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区,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区和江苏省杂果生产基地,水稻、小麦年总产50万吨,花生、蚕桑、果品、茶叶、蔬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苗木之乡”、“泥鳅之乡”、“鹌鹑之乡”。

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花岗石、大理石、蛇纹石、黄沙、矿泉水、卤水储量丰富。其中地下有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居全省首位),1亿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亿立方米优质黄砂,以及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石、瓷石、陶土、优质矿泉水等30多种矿藏,极具开发潜力。

交通运输

赣榆南下35公里是陇海铁路,北上50公里还有兖石铁路。赣榆距离国际4D级标准的连云港机场3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均在280公里;距年吞吐能力2亿吨,集装箱过300万标箱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连云港港口40多公里。

全国沿海大动脉——同三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204、310、327三条国道和242省道在境内交汇,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快捷交通网。2005年建设农村公路362.8公里,全区已实现区乡道路灰黑化与村村通公路目标。2005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269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118.07公里。6路公交车运转正常。全区公路客、货运车辆年末达到9737辆。全社会完成客运量66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1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773万吨,货运周转量8.46亿吨公里.

处于中国沿海南北过渡和海陆东西连接的枢纽部位,正逐步形成集公路、铁路、内河航运于一体的沿海“大通道”。沿海铁路的规划实施、通榆运河和连临高速的即将通车将使赣榆交通网络更趋完善。

2006年,完成204国道城区段改造,建成环城东路、黄海西路、环城北路等6条绿化景观大道,赣榆徐福节

安装护栏14.6公里;建设东关北路交叉口等3个绿地广场;投资2.8亿元,完成厉大线、青殷线等总里程230公里区道改造工程,建成公路通车总里程418.8公里;完成海堤护坡31公里,71.2公里海堤公路实现简易通车。

2009年,横贯区城南北的又一大通道------义塘路,竣工通车,完善了县城西部交通路网。

连云港至盐城铁路位于长江以北、山东以南,东濒黄海,西靠江苏中部腹地,是规划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线路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北,南接新长铁路盐城北站,途经连云港市的赣榆县、东海、灌云、灌南区、海州区(包括原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开发区、科教园区、徐圩新区,南接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射阳、建湖区、盐城市区。新建正线长度234.03km(双线),相关线长度74.973km(单线),其中连云港市境内正线1河滨公园

29.148km,相关线67.109km;盐城市境内正线104.882km,相关线7.864km。

连盐铁路赣榆段已经完成现场定测、地质勘探和初步设计,赣榆港区铁路专用线规划报告评审完成,并开始征地,开工建设。

204国道赣榆段是贯穿我区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主动脉,全长约53公里,途经柘汪、石桥、海头、赣马、青口、宋庄及罗阳7个镇,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工程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9月底建成通车,连临高速、242省道加快推进步伐。临海高等级公路奠基启动。

2012年12月24日下午15时25分,满载56155吨红土镍矿的中国香港籍“金泽”轮,在两名高级引航员引航、三艘大马力拖轮伴航、三艘海巡艇维护和连云港VTS的全程监控下,从连云港三号锚地起锚,历时约4个小时的航行后,安全靠妥新建连云港港赣榆港区通用散货203号泊位,成为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建成开港后接靠的第一艘船舶,也从此结束了赣榆有海无港的历史。



3综合实力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新海石化

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启新程,攻坚克难攀新高”年度主题,弘扬实干作风,大力实施“经济增长、生态创建、和安建设”三大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万元,分别增长13.7%、14.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93亿元,增长19.6%,税收占比达85.3%。位列“全国百强县”第93位,跃居中国中小城市百强县第86位,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第33位,被评为全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特色县。通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省级验收

2014年目标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以上。

农业经济

2007年,粮食、蔬菜总产分别达48.8万吨和98万吨;新增高效农业10万亩,累计达34.7万亩;全年水产品总量达33.5万吨,同比增长5.5%。新发展规模养殖场66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工厂化养殖面积达35万平方米,浅海域养殖25万亩。

09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增设施农业4.5万亩、工厂化养殖5万平方米。新建海州湾现代渔业园区、石桥生态果蔬园区、赣马八十一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基地,设施蔬菜、泥鳅养殖、花卉苗木等产业规模效益均有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5家、带动农户3.4万户。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全省区级首家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入1.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98.6公里。投入8658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水厂17座,解决16.8万农民饮水问题。新增省级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绿化示范村10个、绿化合格村280个、市级康居示范村5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12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49个,2.5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

工业经济

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煤炭建材、食品加工等十大工业体系。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财政总收入74.1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93亿元,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第86位、“全国百强县”第93位,竞争力等级为A+,成为连云港首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

海产品

位于黄海之滨,海州湾畔,赣榆的海产品经济得天独厚,相关产业发达,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鲜珍品,海产品干货初步制作、深加工、流通等正逐步成熟。现已形成远洋捕捞、批发贩运、深度加工等完整产业链。

全县62.5公里的黄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湾渔场,中外合资、个体私营兴办的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企业配套成龙,优势互补。

其下辖海头镇已成为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海产品集散地,拥有全国中心渔港海头港,苏北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省一级群众性渔港,远洋捕捞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已发展远洋捕捞船只700余艘,年水产品捕捞量1.15万吨。

园区发展

赣榆全区上下牢固确立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及园区共建理念,不断加大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海洲湾生物科技园等四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园区承载重大项目的能力。2007年,四大园区累计投入3.2亿元,新修道路28.8公里、污水管道39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7.9万平方米。到2007年末,四大园区共有项目82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0亿元。其中,近七成的项目均已竣工达产。

重大项目

2007年,全区在库在建工业项目277个,计划总投资134.35亿元,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66.77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总投资15亿元的新海石化、6.18亿元的嘉宝制管等亿元以上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金茂源生物科技、1.5亿元的瑞邦药业、1.1亿元的业事板业等2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全年投入50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75个,销售商品房7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8%。滨海新城展露新姿,“六横八纵”环形路网框架全面拉开,6平方公里核心区功能逐步完善。教育大厦、农林大厦、海洋科技大厦、行政中心、文化“四馆一中心”等12幢公共建筑建成启用或主体竣工。老城功能日益提升,投资1.4亿元的义塘路投入使用,投入4000万元的青口生态公园二期工程竣工。启动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金陵国际广场。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五里墅果蔬批发市场。加强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城市秩序明显改观。

民营经济

2007年,全区民营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132户,增长5.9%,总数达20321户;新增私营企业921家,增长2.3%,总数达3232家;新增注册资本26.4亿元,增长49.2%,总额达67.1亿元。

服务产业

2009年, 服务业经济稳步提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5.38亿元,增长18.5%。投融资平台加快建设,新成立金东方等3家公司,金玉公司总资产达到50亿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荣丰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运营。鼎力担保公司为78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1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21亿元、31亿元,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贷款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四区第一。落实政银企合作项目198个,到位资金25亿元。新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总数位居全省区级首位,被评为“全省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区”。

招商引资

2007年,赣榆着力开展了“春季突破”、“六月攻坚”、“冲刺四季度、确保再夺冠”等主题招商活动,招商成果累累。全年引进内联项目18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9个,内联到位资金43亿元。新批外资项目32个,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在全市率先突破1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4500万美元,外经营业额395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8.9%、27.4%。

沿海开发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将给连云港带来更为直接的政策导向上的重视、项目布点上的倾斜、舆论环境上的支持,连云港真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赣榆作为全市“T”型产业带的北沿、“一体两翼”的北翼、“一心三极”的北极,赣榆的发展随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未来经济

2009年全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赣榆渔港

增长15.1%。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呈现逐季加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增速分别较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较1-3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718元,增长16.4%。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3.7倍,经济总量提升较快。2012年12月10日跻身第十二届全国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简称百强县),比上一届跃进13位,竞争力等级为A+,成为连云港市首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2012年12月25日,连云港赣榆港开港试通航,首艘来自印度尼西亚满载红矿土的“金泽”号外轮徐徐进港靠岸,边检官兵迅速办完手续,使该轮快速进入卸货程序。赣榆港是连云港港区的组成部分,这是江苏继连云港港、大丰港之后的第三个沿海对外开放港口。赣榆港一期工程总投资42亿元,包括一个1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三个15万吨级的通用散货码头及配套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赣榆已建成对虾、紫菜、芦笋、草柳编织等10大出口创汇基地,

与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赣榆投资兴办了400多个合作项目。全区有13大类100多个产品出口,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了省级赣榆经济开发区、省级海洋经济开发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柘汪临港产业区等沿海摆布的四大园区,构建起沿海百里工业长廊。坚持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做到“尊商、爱商、安商、富商”,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赣榆,这颗璀璨的黄海明珠,以其灿烂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富饶而独特的物产资源,优惠而宽松的投资环境,热情而诚信的百万人民,营造出发展的勃勃商机,创造着文明美好的未来。



4科教文卫

青口生态园

赣榆职业教育发达,赣榆中专创建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金山中专通过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验收。2012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评估,被评为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区。新增省优质幼儿园6所,中考综合评估位居全市前列,高考连续14年位居全市首位,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2011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江苏领先、全省知名、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县。[5]

教育

至2006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56所,其中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3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职业中学4所,普通小学10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年末在校学生数为20.23万人。

2006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全县各类本科达线4023人,高考均分列全省第三,连续8年蝉联全市第一,有5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07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高考本科上线3476人,实现全市“九连冠”,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4514万元。

2009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5%,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完成黄海路小学新校区主体工程。建成新特教校。高考实现量质齐飞。

外国语、华杰双语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校”。赣榆高级中学知名四星级高中院校,升学率在连云港市遥遥领先。金山职中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区职教中心创建为省重点技工学校、全省首批“四星级”和“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

科技

2007年,投入78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3个;引进各类人才548名,其中硕士13名;2009年,科教事业协调发展。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35个,争取科技扶持资金2000万元,完成专利申请277件。

卫生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78.2万人,参合率达97%,全年共发放合作医疗基金补助4980万元。

2009年,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80.6万人。新建、改扩建26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工建设中医院综合楼和妇幼保健所病房楼。开发区医院、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

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传染病发病率低于省平均水平,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疫苗4.7万份。人口自然增长率6.4‰,计划生育率94%,创建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文体

2006年,赣榆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赣榆徐福文化节,邀请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来赣榆,通过“美丽海州湾?赣榆”大型主体演唱会、大型仿古京剧《徐福东渡》等民俗民艺表演,让“徐福故里”品牌走向了全国和世界。

举办了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开展体育下乡进社区6次,成功申报了27户家庭为“江苏省健身家庭”,女子拔河队代表江苏省在全国职工体育大会暨第三届体育大会选拔赛中,分获三、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并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决赛中获得亚军。

旅游



塔山湖--小塔山水库(8张)

赣榆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这里黄金海岸,水天相接,城傍海建,相得益彰,三季有 花,四季长青,东有被誉为“江苏的北戴河”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南有罗阳休闲垂钓中心,西有抗日山风景区和夹谷山历史文化风景区,北有徐福祠,中有门河银杏翠竹风情园,塔山水库等美丽怡人风光,“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选择。我们正在开发东城区,引海进城,规划建设总面积7平方公里,集行政、商贸、人居、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东方的“维多利亚”小城。

2006年末,全区有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1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45.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徐福泊船山景区、罗阳休闲垂钓中心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区。

境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黄金海岸,山海相拥,水天相接,城傍海建。

山、海、湖、岛、园、祠、塔等景点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山:境内有全国唯一以“抗日”命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抗日山;2000多年前孔子相鲁会齐侯地——夹谷山;江苏省第二高峰——大吴山森林公园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二龙山风景区。

抗日山风景(7张)

海:全区拥有62.5公里的黄金海岸以及被誉为“江苏北戴河”的海州湾旅游度区。

湖:境内有塔山湖、海陵湖和柘汪三姐妹湖等风景区。

岛:境内有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秦山岛”和独具风情的“桃花岛”。

园:境内有门河镇银杏翠竹风情园及万亩药用植物观光园、厉庄镇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园、沙河子植物观光园、罗阳休闲垂钓园和金龟山世纪园。

祠:在中国东渡第一人徐福故里——金山镇,有古色古香的徐福祠,每年都有日韩朋友 来此朝拜。

塔:境内有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文峰塔。

“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正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新兴佳选。

寺:金山镇的兴会寺2010年5月26号奠基开始承建。



5赣榆历史

中国航海先驱:赣榆徐福

赣榆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方,西周属莒、祝其二国。战国时,先后归越、齐、楚领地。

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

汉属赣榆、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

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区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云台山);

280年,西晋复赣榆县,移治艾不城,后复移治郁洲。

公元470年,南朝刘宋置青、冀二州治于赣榆县(郁洲)。

530年,梁置怀仁县,隶于北青州。

549年,东魏分置郡区,置义塘郡治黄郭戍,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区;置东海郡,治赣榆(郁洲),领赣榆、安流、广饶、下密四区;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镇城子村),领洛要、上鲜二区。

公元583年,隋废武陵、义塘二郡及上鲜、洛要、义塘、归义四区,以怀仁区隶于海州。自此,隋、唐、宋,赣榆均称怀仁县,隶于海州。

世宗大定七年间(1167年)复名赣榆县,此后元、明、清直至民初无变,先后隶属于淮安府海州、海州直隶州、江苏省徐海道。

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实行省辖县,赣榆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3年(1934年)属东海专署,即江苏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28年(1939年)侵华日军置赣榆区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

民国29年(1940年)11月30日,赣榆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

民国30年(1941年)1月,国民党赣榆区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1944年)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

民国34年1月,汪伪政权割赣榆、莒南、日照3区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区政府解体;赣榆区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县归还原建制。

民国34年(1945年)11月26日,中共将赣榆区改名竹庭县,但并不为当时官方承认。

民国36(1947年)年2月,国民政府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

民国37年(1948年)官方的赣榆区政府6月14日流亡东海区新浦(今连云港市新浦区),11月7日解体。全境悉为中共控制。

1950年10月,竹庭区复名为赣榆县,隶于临沂专署。

1953年1月,赣榆县由山东省划回江苏省,隶于徐州专署;

1983年3月,江苏省撤销各专区,实行市管区体制,赣榆划归连云港市。

近代兵事

清咸丰四年二月,贼陈秃爪大索大沙河、青口。[6]

清咸丰九年,山东幅匪翟三秃窜青口;



江苏沿海开发2012赣榆经贸洽谈会文艺演出(18张)

清咸丰十年九月,捻匪张洛刑(应为张乐行)、刘天祥攻扑区城,知区方钧与侯补千总兰山朱范(今属东海区)人王得胜率勇目王秀廷率团练乡兵御守,杀敌甚或众。区人邱世官、周翰儒亦各率团练的御守。二十九日,周翰儒率所部与捻匪战于盐仓城一昼夜,全军覆没。[6]

清咸丰十一年,捻匪兵力大增,王得胜、王秀廷率部死守,击退捻匪,擒斩幅匪高三。王得胜与区人周日森修筑青口圩。八、九、十三个月,捻匪精锐大攻区城,区令玉亮督王秀廷部固守。[6]

清同治三年,捻匪兵败,再至榆榆,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逐走之。[6]

清同治六年八月,捻再至赣榆境,提督刘铭传率部迎击,副将张登瀛阵亡。十月,匪首任柱(即任化邦)率众十余来寇,刘铭传、善庆率部迎击。任柱亲信潘新反正,袭任柱,斩之于沙河。捻匪溃回山东。不久,捻匪另一酋帅赖文光于扬州为王得胜生擒。[6] [7]

清光绪21年,甲午战争中,海州缉私盐防营前江西赣州镇总兵兰山(山东临沂)人王得胜(兰山区西朱范村人,今江苏东海区[[西朱范]]),率[[海胜军]]八营驻防青口、墟沟,日寇见防守严密而退。[8]

清宣统三年辛亥秋,时局震荡,区西境及西南境匪患日炽,西南境青庄湖(今东海区西青湖镇)。区令唐运鹏邀兰山区咨政局议员王佐良率沂州兵防营及其所募乡勇剿匪。王佐良与其侄王沂华率部至区西境剿匪,九月初一进至磨山(今属东海区),与匪交战,大胜。次日,进至青庄湖,克复青庄湖盐防营。[9]

民国元年(1912年),农历腊月中旬,巨盗孙秩坠与区吏勾结,区令唐运鹏举措失当,形势危急。王佐良令驻青庄湖马队移守区城。北境匪事起,区队及练勇进剿于龙王庙。他部土匪趁区城空虚于1月8日夜,占领赣榆城,区令唐运鹏只身逃至青口。[9]

民国18年(1929年)夏,许鼎馨率苏鲁地区大刀会万余人围攻沙河镇,击杀包括区队中队长王学典在内的共五名官兵。区队退守大沙河镇待援,省政府派二十六师师长陈耀汉率部到赣榆“平叛”。9月5日,大刀会缴刀解散。

民国21年6月26日,土匪血洗范家官庄;

民国23年4月2日,临沂大土匪刘黑七率匪军洗劫赣榆城;

民国24年7月,江苏、山东两省保安部队会剿土匪;

民国26年(1937)至民国29年,国共合作,共同对抗侵略赣榆的日本飞机及路面部队;

民国2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发动青口战役

民国34年,山东解放军二师和独立三旅发动全面反击,赣榆县全境解放。

1943年3月17日拂晓,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区小沙(今赣榆区石桥镇小沙村)

著名人物

▲徐福

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

徐福像(3张)

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泰山勒石颂德。然后经黄区、(月垂)区,攀成山,登芝罘(今烟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个月。在此期间,秦始皇看到海州湾内出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入海数年求药不得。

9年以后(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又找来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诈称海中的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取药,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

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

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和歌山区、佐贺区、广岛区、爱知区、秋田区、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中国、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慈溪和新宫、佐贺、大阪、富士吉田、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会。近几年,有关徐福论著和文艺作品不断出版,有关徐福的剧目亦搬上了舞台。

▲胡松年

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赣榆县)人。胡松年资料图

他忧国忧民,为官清正。

在出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人还未到任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便闻风敛迹。他到任以后,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兴利除害等17件大事,让广大百姓献计献策,监督执行,深受人民拥护爱戴。

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坚决抗金,大造战船,建立水军,加强长江防线,得到朝廷的赏识。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国,不少人人感到疑虑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国的任命。在金国朝廷上,不顾个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因主战有功,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权参知政事。朝廷每次给予他的赏赐,都以“军兴费广”为由拒受。有人劝他积蓄点钱财,留给子孙,他都以“儿孙自有儿孙福”、“给子孙留财产,会助长子孙懒惰”的道理,婉言谢绝。他的高风亮节、优良品质,备受时人的尊敬和后代的赞誉。

秦桧当政时.胡松年从不“曲意阿附”。宋绍兴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讦而引疾辞职,改任宣州知州。

绍兴十六年(1146年)胡松年病逝,后迁葬故里。

▲裴天祐,

字顺之,号鹤州,明赣榆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历任建安区(今福建建瓯)令、监察御史、大理寺卿、光禄寺正卿等官职。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

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倪长犀

1631一1688年,字六通,赣榆县倪家林村(今赣榆区土城乡倪林村)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殿试中进士。历任河南仪封(今兰考区)、湖北谷城知区。

康熙七年六月(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倪长犀作《地震记》一篇,记述较蒲松龄等有关诗文至为详备。曾受知区俞廷瑞之聘总纂《康熙赣榆区志》。《中国方志大辞典》称该志“采集社会现实材料,文献价值较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于知区任所,年58岁。倪长犀善书法、篆刻,工五、七言律诗,著有《栎天阁诗存》一辑。

▲许鼎霖

1857一1915年,字九香,赣榆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受命为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芜湖道署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浙江省任洋务局总办。宣统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盐政正监督、奉天交涉使。1914、1915年任苏北荡营垦务督办、江北贩务主办。

许鼎霖曾参加“君主立宪”运动,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他组织项备立宪公会任会董。宣统元年(1909年)9月筹办江苏省咨议局任总会办,宣统二年(1910年)又充任北京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任资政院总裁数日。1913年初加入国民党,为江苏省议会议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许鼎霖和南通的张謇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和严信厚等在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宣统二年(1910年),许鼎霖创办赣丰机器油饼厂。此外,又分别与张謇、严信厚合伙经营镇江开成铅笔罐厂、赣榆海赣垦牧公司、上海同利机器纺织洋线麻袋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并向北京博利呢革厂、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企业投资,被誉为实业界“江北名流”。清政府多次予以嘉奖。

▲周藩西

1884—1953年,名元屏,赣榆县人。博学多才,长于金石、医药,成年后专攻中医。擅长伤寒、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1916年,周藩西参加中医师考核,获得行医执照,在哈尔滨市悬壶开诊。

1922年,周藩西定居新浦行医,精心治愈许多疑难疾病患者。

1931年,新浦霍乱流行,周藩西用针刺和黑锡丹治疗,救活了不少病人。其医著有:《中医初学捷径》、《辽东药物粗识》,批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周藩西对金石、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作品编为《周藩西先生遗墨》出版。

▲朱爱周

1902—1940年,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人。

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灌云、盐城区公安局长,赣榆区常备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区长等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全区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日,共赴国难。他聘请师资筹建赣榆中学,号召青年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1938年4月,朱爱周领导地方武装,配合万毅指挥的五十七军六六七、六六八团,粉碎了伪军刘桂棠、张宗元部的进攻。1936年2月,日军进犯海州,赣榆形势危急,朱爱周果断开狱释囚,并亲为训话,后来这些人均加入了抗日队伍。2月27日,赣榆失守后,朱爱周采纳共产党人的建议,依托鲁南丘陵地带,开展全区抗日游击战争,组建赣榆区常备总队,自任总队长。是年,区常备总队扩编成拥有3000人武装的常备旅,朱爱周任旅长。他和八路军配合作战,多次重创敌人。

朱爱周非常重视同共产党的合作,学习宣传中共统战政策和游击战争思想,甚至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派人监视他时,仍坚持国共合作,使中共在赣榆的抗战工作未受影响。

1940年3月21日夜,日军偷袭赣榆县政府和保安旅驻地韦家岭时,朱爱周壮烈殉国,时年39岁。1983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

▲朱智贤

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中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曾负责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的主编工作,还翻译了日本、苏联有关心理学的著作。

▲符竹庭

1912一1943年,江西省广昌区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后,历任中央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二十一团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大战。

1939年秋,符竹庭与肖华等率部转入鲁西,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任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政治部主任;年底,调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委员,兼鲁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春,符竹庭率教导二旅进入山东滨海地区;3月,率教导二旅及山东纵队二旅一部,成功的发动了青口奔袭战,建立了滨海抗日根据地。1943年1月,符竹庭与曾国华率教导二旅,攻克日冠在鲁南的重要据点郯城,彻底粉碎日寇对我滨海区的扫荡。1942年4月,符竹庭任滨海军区政委、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19日在罗荣桓领导下,符竹庭与陈士榘率部攻克赣榆区城,获赣榆战斗大捷。

赣榆城被攻克后,我军区机关迅速转移到赣榆区西北部山区。1943年11月26日晨,符竹庭在马旦头村南遭道敌人伏击偷袭,壮烈牺牲,年仅31岁。符竹庭牺牲后,遗体安葬于赣榆区抗日山(马鞍山)烈士陵园。为纪念符竹庭,1945—1950年赣榆区曾改名竹庭区。

▲王玖兴

1916年1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因病于2003年1月4日下午1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早年他曾在东海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获江苏省师范院校会考第一名,1937年至1941年,他先后考入南京中大(南京大学前身)和武汉大学哲学系。

1944年至194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部学习哲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前往欧洲留学。1948年至1957年,王玖兴在瑞士弗莱堡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教授中国哲学。

在这期间,王先生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还旁听了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的课程。这些宝贵的访学经历都为他日后在西方哲学史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冯友兰和任华先生去瑞士参加学术会议,曾动员王先生回国服务。

1957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王玖兴举家返回祖国,到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6年,王玖兴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他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当选为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并先后出席在南斯拉夫、美国、德国召开的国际康德哲学协会国际会和国际黑格尔联合会国际大会。当选为“国际辩证哲学协会”理事会理事,荣任第七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名誉主席。至1987年退休,他在哲学所工作了整整30年。

王玖兴的学术专长是德国古典哲学,其治学特点是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早在60年代,王玖兴就与贺麟先生合作翻译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获得了1982年哲学所科研成果一等奖。1986年,王玖兴翻译了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他还撰写了《黑格尔论同一、差别、矛盾》、《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费希特哲学与法国大革命》等相关论文。1965年,王玖兴翻译出版了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一书的节选本;80年代后,又译出了卢卡奇《理性毁灭》、雅斯贝斯《生存哲学》。

王玖兴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西方哲学史副主编,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哲学》杂志编委、《黑格尔全集》副主编、《康德哲学》(六卷本)主编。

退休以后,仍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从事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翻译校对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王玖兴曾多次随哲学所代表团出国进行学术访问,参加了国际黑格尔及康德大会,与国外同仁就德国古典哲学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等问题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当选“国际辩证哲学学会”荣誉会员及理事,荣任第七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名誉主席。

▲朱月华

1922一2008,赣榆县欢墩镇朱孟村人。自幼进私塾学习,16岁当了塾师,教书不到一年,投奔八路军,成为二队二营机枪连战士。曾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锦州、四平、天津等著名战役。1949年9月调任三三八团副团长,1950年7月被任命为三三八团团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被授予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1951年5月后,调任三三七团团长。1953年任师副参谋长,同年5月,任一一三师参谋长。1954年冬,升任副师长。1965年3月,升任一一三师师长,授予上校军衔。1968年7月,任三十八军参谋长,1969年7月,升任副军长。1973年5月,升任三十八军军长,同年8月,当选为党代表,出席了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6年3月,调到中央军政大学学习至年底结业。

1978年6月调任五十五军军长。1980年下半年调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1月离职休养。2008年10月23日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朱月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2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

▲王辉

(1924一),赣榆县土城人。1938年8月参加抗日同盟会,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淮河大队战士。历任独立三中队政治宣传委员,长安大队警卫团中队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宿迁顺河区区长,淮海大队副大队长,豫皖苏独立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48师作战科长,第五兵团工程兵总队参谋长。1952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机械工程兵第六团团工。1953年至1958年留学于苏联(古比雪夫)

1959年回国任工程兵军训处处长。1964年任工程兵五十三师师长,是年12月任二炮通化基地副司令员兼五十三师师长。1967年8月,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任武汉军区工程兵主任,同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郑州市委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77年10月任中共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79年11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5年离休。

▲王辅一

1929一,赣榆县城头镇东大坊村人。青少年时代一面读书、一面参加抗日活动,当过儿童团团长、青抗先队长。1944年8月,到山东滨海学习,毕业后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工作,参加过宿北、鲁南、洛阳、开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政治部任秘书、二级秘书(团职)、科长,主要从事文字工作。1969年起,历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南京军区百科编审室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副主任、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组织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有关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历史、战史、人物和宋、元、明、清历史条目,参加组织编纂了达1000多万字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主要著作有《罗炳辉将军传》、《罗炳辉的故事》和《项英传略》等;主编了《新四军事件人物录》、《简明军事百科手册》等。

▲侯勇侯勇

(1967—)男,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副师级待遇。因主演《大染坊》而成名,后出演多部优秀影视作品,曾获得过华表奖、金鹰奖、飞天奖等奖项。

辖区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6文物古迹

赣榆[10] 考古发现4000年前的重要文物。1997年7月,赣榆文化局组织考古人员对位于赣马中学院内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大堂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址再次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鬼脸式鼎足、竹节型豆柄、挂红衣陶片鬲足、绳纹板瓦和筒瓦等重要文物,并出土一完整的黑陶罐。这一发现,在江苏考古史上尚为首次。

徐福镇大港头出土文物:1983年3月出土斧形器(又名“石核石器”)。石质为燧石,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从事劳动、生产的工具,距今约1万年,系赣榆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原始石器。该村还出土石船锚。小的75公斤、大的125公斤,系秦汉延用到唐宋的石船锚。(又叫“碇石”)。

徐福镇下庄汉墓出土文物:1979年,在下庄三里墩汉墓出土汉画像石32块。有图像39幅,其中有人物故事和禽兽、人猿戏舞等画幅,边饰主要是宽带,次为连弧纹、垂幛纹及“S”形纹等,为东汉晚期作品。还出土青灰色汉印纹砖两种:一为边饰同心园纹及隔线纹;二为纹饰印于砖的顶端,中心为1树,树下有对称2羊,树上有两只对称三足鸟。为东汉晚期遗物。

徐福镇周庄出土文物:1980年,周庄汉墓出土1汉画像石。长方形(1.7米X0.64米X0.31米),上刻阴线图像,上半部为两只人多人身,下半部是蛇形动物以两尾相交。据考,此为伏羲女娲交尾图。

班庄乡新东村出土文物:1986年5月,在班庄乡新东村北住宅区发现4个陶佣坑,共出土各式侍俑80余个,马佣16匹,车佣4辆。为秦汉时代陪葬车马仪仗佣坑,主墓尚未发现。佣坑附近出土汉画像砖1块(110厘米X26厘米X7厘米)。左边为狩猎图,右边为类似龙的图案。狩猎图中,1人身后立1犬,人手持弓箭,向树上发射;树上有两只鸟,1只被射翻,正在坠落,另1只冲天逃去;树下拴着1匹马,有1妇女似在采桑。画面古朴精致,较为罕见。

徐福镇徐福村出土文物:1982年徐福村出土汉代铁釜;1983年出土西周的筒瓦、秦汉的圆瓦当;1984年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带槽石斧;1985年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磨棒、石镰刀和石祖(象征男性生殖器)。石祖为园柱形,通长146厘米,通体雕琢简单粗糙。为原始母系氏族过渡时期象形的人类生殖崇拜物,为龙山文化遗物。

朱堵乡寺后村出土文物:1979年冬在寺后村1口绳纹陶井圈的水井中出土秦代铁石权1只。形如覆盂,上有桥兄纽,重21.7公斤(现存连云港市博物馆)。同时出土汉代玉璜、玉剑饰等。1988年该村1古墓出土秦代青铜壶、陶盘、陶方砖等遗物。

徐福镇董沟村出土文物:1983年12月,董沟村东岭汉木椁墓中出土西汉四乳四螭铜镜、昭明铜镜,同时出土新石器时期的陶纺轮和商周时代的半瓦当。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徐福像(3张)

抗日山风景(7张)

江苏沿海开发20...(18张)

塔山湖--小塔山水库(8张)

词条图片(12张)

1/2

参考资料

1. 赣榆县邮编 .爱百姓网[引用日期2014-04-1].

2. 赣榆概况 .赣榆县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2-09-24].

3. 金山镇 .百度[引用日期2013-05-2].

4. 赣榆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赣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03-10[引用日期2012-07-21].

5. 黄海明珠 魅力赣榆 .赣榆政府网.2013-06-9[引用日期2014-02-9].

6. 张謇、王豫熙.《光绪赣榆县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1:240-241.

7. 沈兆祎、王景祐.《临沂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3:527-529.

8. 王佐良.《续修赣榆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701.

9. 王佐良.《续修赣榆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702.

10. 赣榆 .梧桐子[引用日期2014-04-22].

词条标签:

赣榆在江苏沿海县市中的地位与发展优势浅析 , 江苏人 华东地区 , 赣榆市

原:赣榆县

赣榆新城全貌

赣榆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江苏的北大门,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北通青岛,南襟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

中文名称:赣榆县

外文名称:Ganyu

别名:干于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连云港

下辖地区:青口镇,海头镇,石桥镇,城头镇

政府驻地:青口镇黄海东路299号

电话区号:0518

邮政区码:222100

地理位置:江苏东北部

面积:1363平方公里

人口:110.34万(2010年)

气候条件:暖温带海洋性气候

著名景点:抗日山国家4A级风景区,海州湾等

车牌代码:苏G

目录

基本概况 邮编 区位 历史 环境及特产 经济及开放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人口统计 2005年数据 2006年数据

社会保障 赣榆新城 自然条件 土壤 生物 矿产 气候 水系 气候物候

交通运输 历史人文 风景名胜 人文历史 赣榆县发现4000年前的重要文物

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重大项目 园区发展 开放型经济 民营经济 服务业 科教事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沿海大开发 城镇建设

赣榆县著名历史人物

基本概况

邮编

赣榆县

赣榆城市夜景

邮编:222100

区位

赣榆处于苏鲁两省交界,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开发的东部交汇点,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千米,北临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西临江苏省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 赣榆处于海州湾的中心地段,是连云港与岚山港的经济腹地,隶属江苏省连云港。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18',北纬 34° 50',全县面积1363平方公里,耕地6.87万公顷;下辖18个镇、424个行政村,人口110万。境内有山、有海、有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福地为人称道。

历史



赣榆老城夜景(20张)

赣榆历史文化灿烂丰厚,山海风光秀美奇特,人文荟萃,秦代即建制为县,是中国东渡日本第一位使者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宋代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吴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重合,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又不乏灵光秀气,海州湾旅游度假区被誉为“江苏北戴河”,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一一抗日山烈士陵园,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环境及特产

赣榆县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而得天独厚,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62.5公里的黄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湾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鲜珍品,中外合资、个体私营兴办的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企业配套成龙,优势互补。赣榆县是全国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和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县,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江苏省杂果生产基地,水稻、小麦年总产50万吨,花生、蚕桑、果品、茶叶、蔬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苗木之乡”、“泥鳅之乡”、“鹌鹑之乡”。地下有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居全省首位),1亿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亿立方米优质黄砂,以及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石、瓷石、陶土、优质矿泉水等30多种矿藏,极具开发潜力;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煤炭建材、食品加工等十大工业体系。

经济及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赣榆已建成对虾、紫菜、芦笋、草柳编织等10大出口创汇基地,

青口生态园

与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赣榆投资兴办了400多个合作项目。全县有13大类100多个产品出口,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了省级赣榆经济开发区、省级海洋经济开发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柘汪临港产业区等沿海摆布的四大园区,构建起沿海百里工业长廊。坚持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做到“尊商、爱商、安商、富商”,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赣榆,这颗璀璨的黄海明珠,以其灿烂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富饶而独特的物产资源,优惠而宽松的投资环境,热情而诚信的百万人民,营造出发展的勃勃商机,创造着文明美好的未来。

历史沿革

赣榆县历史悠久。虞夏时地属东夷;殷商时地属人(夷)方;西周、春秋时为莒

中国航海先驱:赣榆徐福

国、祝其国、郯国境域;战国时,先后归属齐国、吴国、越国、楚国的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西汉时,赣榆县境内形成赣榆及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大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云台山)。公元198年,曹操废赣榆县,升利城县为郡。公元280年,西晋复赣榆县,移治艾不城,后复移治郁洲。南北朝时,赣榆兴废多变。公元470年,南朝刘宋置青、冀二州治于赣榆县(郁洲)。公元530年,梁置怀仁县,隶于北青州。公元549年,东魏分置郡县,置义塘郡治黄郭戍,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县;置东海郡,治赣榆(郁洲),领赣榆、安流、广饶、下密四县;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镇城子村),领洛要、上鲜二县。公元583年,隋废武陵、义塘二郡及上鲜、洛要、义塘、归义四县,以怀仁县隶于海州。自此,隋、唐、宋,赣榆均称怀仁县,隶于海州。公元1167年,金改怀仁县为赣榆,此后从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均称赣榆县。先后隶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赣榆先后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滨海专署。

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1935)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1940)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941)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1945)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1948)年2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体。

1950年10月,竹庭县复名为赣榆县,隶于临沂专署。1953年1月,赣榆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隶于徐州专署;1983年3月,江苏省撤销各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赣榆县划归连云港市。

行政区划

全县辖18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424个行政村,110.34万人口,47万劳动力,87万亩耕地,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境内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赣榆县所辖18个镇:青口镇、柘汪镇、石桥镇、金山镇、黑林镇、厉庄镇、海头镇、塔山镇、赣马镇、班庄镇、城头镇、门河镇、城西镇、欢墩镇、宋庄镇、沙河镇、墩尚镇、罗阳镇;省赣榆经济开发区、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1个园艺场(沙河子园艺场)。县城在青口镇。

赣榆拼音:Gan Yu

电话区号:0518

邮政编码:222100

县人民政府驻地:青口镇

所辖镇区:2个省级开发区、18个镇(2010年)

总人口:110.34万(2010年)

青口镇 面积92.8平方公里,17.5万人

柘汪镇 面积72.3平方公里,5.13万人

石桥镇 面积79.9平方公里,6.8万人

金山镇 面积68.7平方公里,4.7万人

黑林镇 面积88.6平方公里,4.3万人

厉庄镇 面积63.7平方公里,3.5万人

海头镇 面积84.0平方公里,8.0万人

塔山镇 面积82.6平方公里,6.3万人

地理位置

赣马镇 面积86.4平方公里,8.2万人

班庄镇 面积90.4平方公里,5.5万人

城头镇 面积73.0平方公里,4.8万人

门河镇 面积51.0平方公里,3.4万人

城西镇 面积45.3平方公里,4.3万人

欢墩镇 面积89.0平方公里,4.0万人

宋庄镇 面积76.0平方公里,2.6万人

沙河镇 面积51.0平方公里,3.4万人

墩尚镇 面积48.0平方公里,3.6万人

罗阳镇 面积84.8平方公里,3.4万人

人口统计

2005年数据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07.69万人,比上年末净增0.60万人,增长0.56%;其中男性人口56.16万人,女性人口51.53万人;非农业人口45.59万人,增加0.6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71‰,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长率7.27‰。

2006年数据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08.18万人,增长0.46%,其中,男性人口56.35万人,女性人口51.83万人。人口出生率11.34‰,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长率4.42‰。

年末在岗职工3.4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612元,较上年增加2181元,增长1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2元,较上年增加424元,增长10.2%。

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650人,发放养老金650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提供就业岗位10120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2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36人。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增农村低保2283人,城市低保208人,发放低保金1295万元。改扩建4所敬老院,2729名五保户纳入供养范围。

赣榆新城

赣榆县新城区位于青口老县城东部,规划面积14

赣榆新城区

平方公里,呈现“一核、一港、四片区、十字发展”框架结构。计划用5年时间,突出滨海特色,引入环城水系,兴建绕田环城公园,整治美化沿海大堤,重点发展青口渔港,以港兴城,以城促港,建成容纳10万人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着力构建产业配套、行政办公、商业休闲、滨海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城区,构建蓝色生态之岛,充分展现功能完善的城市组团、溢彩流光的海岸新城、独具风情的海滨居住区崭新风采。



赣榆新城景色(19张)

近年来,我县全面策应全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方略,紧紧围绕跨越崛起苏鲁边界的国际化海滨工业城市这个目标,坚持规划指引,集聚全县力量,迅速掀起科学建设生态海滨城市新高潮。共完成投资32亿元,快速推进14条道路工程,全面拉开总长达30公里的新城区“六横八纵”路网框架;燃气、自来水、雨污排等综合管道按照道路建设进度配套实施。创联大厦、金玉大厦、疾控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交付使用,部分机关单位率先搬入办公。占地20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和青龙河、环城水系景观带等重点工程同步推进,在建5个小区72栋楼,竣工30万平方米,已形成6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



赣榆新城夜景(20张)

当前,我县正抢抓《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集聚要素资源,高标准定位发展目标、高效率运作政策资源、高强度推进工作落实,全面拉开50公里路网框架,精心扮靓3条生态景观河道,重点实施“四馆一中心”、“两广场一公园”建设,快速推动新城高中、水厂、金苑宾馆、住宅小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规划兴建占地5.6平方公里的滨海公园,全面拓展14平方公里新城亲海空间,跨越崛起“连云港最适宜人居”城市组团。

自然条件

土壤

全县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盐土4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33个土种。

生物

植被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端,以人为植被为主,自然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为辅,植物有169科、657属、1062种,动物有16纲,以水生动物与家畜禽为主。

矿产

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花岗石、大理石、蛇纹石、黄沙、矿泉水、卤水储量丰富。

气候

气候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海洋性气候,冬季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境内全年多风,以偏东风为主。光照充足。赣榆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时,年降雨量976.4毫米。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部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来自低纬度太平洋的偏南北,气候炎热多雨,形成了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水系

赣榆县海岸线南起临洪口,北至荻水口,长46.6千米,总走向北高南低。其地貌特征以兴庄河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为沙质海岸,南部为粉沙淤泥质海岸;荻水口至朱篷口为冲刷后退型海岸,兴庄口至临洪口是沉积外延性海岸;朱篷口至兴庄口之间则是两种类型海岸的交变段。荻水口至兴庄口海岸长约30.7千米,以山前河湖堆积平原为主,问有风化基岩和海相沉积,地面高程2米~3.7米。冲刷侵蚀速度以荻水口至柘汪口间为最。北魏太和(477~499年)年间,纪鄣城在海岸西数百米,清乾隆(1736~1795年)初沦为潮间带,今已在海中15千米左右。1925~1978年,海岸西退1.1千米,平均每年被蚀23米;其次为九里乡木套村东,后退约千米,下木套村故址已在海岸东0.4千米;较轻者在朱篷口附近,后退约500余米,平均每年被蚀11米左右。48年间,北部海岸损失土地1333.33余公顷。

气候物候

赣榆县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部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来自低纬度太平洋的偏南北,气候炎热多雨,形成了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因东临黄海,受海洋的影响,和同纬度内陆各地相比,具有春季温度较低,气温回升缓慢,冬夏温度变化平缓,年降水量比较丰富等特点。

赣榆县矿产资源较丰富,特别是花岗石、大理石、黄沙等非金属矿产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

交通运输

赣榆南下35公里是陇海铁路,北去50公里还有兖石铁路。赣榆距离国际4D级标准的连云港机场3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均在280公里;距年吞吐能力1亿吨,集装箱过300万标箱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连云港港口40多公里。全国沿海大动脉——同三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204、310、327三条国道和242省道在境内交汇,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快捷交通网。2005年建设农村公路362.8公里,全县已实现县乡道路灰黑化与村村通公路目标。2005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269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118.07公里。6路公交车运转正常。全县公路客、货运车辆年末达到9737辆。全社会完成客运量66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1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773万吨,货运周转量8.46亿吨公里.

赣榆县处于中国沿海南北过渡和海陆东西连接的枢纽部位,正逐步形成集公路、铁路、内河航运于一体的沿海“大通道”。沿海铁路的规划实施、通榆运河和连临高速的即将通车将使赣榆交通网络更趋完善。

2006年,完成204国道城区段改造,建成环城东路、黄海西路、环城北路等6条绿化景观大道,安装护栏14.6公里;建设东关北路交叉口等3个绿地广场;投资2.8亿元,完成厉大线、青殷线等总里程230公里县道改造工程,建成公路通车总里程418.8公里;完成海堤护坡31公里,71.2公里海堤公路实现简易通车。

2009年,横贯县城南北的又一大通道------义塘路,竣工通车,完善了县城西部交通路网。

连云港至盐城铁路位于长江以北、山东以南,东濒黄海,西靠江苏中部腹地,是规划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线路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北,南接新长铁路盐城北站,途经连云港市的赣榆县、东海、灌云、灌南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开发区、科教园区、徐圩新区,南接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射阳、建湖县、盐城市区。新建正线长度234.03km(双线),相关线长度74.973km(单线),其中连云港市境内正线129.148km,相关线67.109km;盐城市境内正线104.882km,相关线7.864km。

连盐铁路赣榆段已经完成现场定测、地质勘探和初步设计,赣榆港区铁路专用线规划报告评审完成,并开始征地,开工建设。

204国道赣榆段是贯穿我县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主动脉,全长约53公里,途经柘汪、石桥、海头、赣马、青口、宋庄及罗阳7个镇,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工程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9月底建成通车。连临高速、242省道加快推进步伐。临海高等级公路奠基启动。

历史人文

风景名胜

赣榆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这里黄金海岸,水天相接,城傍海建,相得益彰,三季有

河滨公园

花,四季长青,东有被誉为“江苏的北戴河”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南有罗阳休闲垂钓中心,西有抗日山风景区和夹谷山历史文化风景区,北有徐福祠,中有门河银杏翠竹风情园,塔山水库等美丽怡人风光,“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选择。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东城区,引海进城,规划建设一个总面积7平方公里,集行政、商贸、人居、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东方的“维多利亚”小城。

境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黄金海岸,山海相拥,水天相接,城傍海建。

山、海、湖、岛、园、祠、塔等景点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山:境内有全世界唯一以“抗日”命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抗日山;2000多年前孔子相鲁会齐侯地——夹谷山;江苏省第二高峰——大吴山森林公园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二龙山风景区。

海:全县拥有62.5公里的黄金海岸以及被誉为“江苏北戴河”的海州湾旅游度区。

湖:境内有塔山湖、海陵湖和柘汪三姐妹湖等风景区。

岛:境内有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秦山岛”和独具风情的“桃花岛”。

园:境内有门河镇银杏翠竹风情园及万亩药用植物观光园、厉庄镇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园、沙河子植物观光园、罗阳休闲垂钓园和金龟山世纪园。

祠:在我国东渡第一人徐福故里——金山镇,有古色古香的徐福祠,每年都有日韩朋友

赣榆徐福节

来此朝拜。
4 连云港市赣榆区 - 山清水秀 气候宜人 素有“黄海明珠” “徐福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塔:境内有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文峰塔。

“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正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新兴佳选。

寺:金山镇的兴会寺2010年5月26号奠基开始承建。

人文历史

赣榆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方,西周属莒、祝其二国。战国时,先后归越、齐、楚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汉属赣榆、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云台山);公元280年,西晋复赣榆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世宗大定七年间(1167年)复名赣榆县,此后元、明、清直至民初无变,先后隶属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赣榆先后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滨海专署。1945年9月,为纪念“血洒赣榆”的符竹庭将军,赣榆改为竹庭县;1950年10月,竹庭县更名为赣榆县,隶属于临沂专署。1953年1月,赣榆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隶属于徐州专署;1983年3月,江苏省撤销各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赣榆县划归连云港市至今,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32号。

赣榆县发现4000年前的重要文物

1997年7月,赣榆县文化局组织考古人员对位于赣马中学院内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大堂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址再次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鬼脸式鼎足、竹节型豆柄、挂红衣陶片鬲足、绳纹板瓦和筒瓦等重要文物,并出土一完整的黑陶罐。这一发现,在江苏考古史上尚为首次。

经济发展

2009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激烈的区域竞争,赣榆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克服金融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

新海石化

砺奋进,务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GDP182.44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88亿元,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2亿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65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1元,分别增长12%和13.9%。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增长32.3%;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46.1%。

农业经济

多年来,赣榆县积极整合国家、省、市财政支农资金,对优势产业发展进行扶持,不断加大对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海洋开发等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促其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2007年,全县粮食、蔬菜总产分别达48.8万吨和98万吨;新增高效农业10万亩,累计达34.7万亩;全年水产品总量达33.5万吨,同比增长5.5%。新发展规模养殖场66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工厂化养殖面积达35万平方米,浅海域养殖25万亩。

09年,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增设施农业4.5万亩、工厂化养殖5万平方米。新建海州湾现代渔业园区、石桥生态果蔬园区、赣马八十一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基地,设施蔬菜、泥鳅养殖、花卉苗木等产业规模效益均有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5家、带动农户3.4万户。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全省县级首家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入1.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98.6公里。投入8658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水厂17座,解决16.8万农民饮水问题。新增省级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绿化示范村10个、绿化合格村280个、市级康居示范村5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12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49个,2.5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

工业经济

2009年,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实现工业增加值61.68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5亿元,增长20.1%。完成工业投入130.1亿元,增长28.3%。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10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7.8亿千瓦时。工业入库税收4.5亿元,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7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1家,总数达到31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0家。

重大项目

赣榆县积极推行工业项目难题会办制度,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全力推动重特大项目投产达效。2007年,全县在库在建工业项目277个,计划总投资134.35亿元,本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66.77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总投资15亿元的新海石化、6.18亿元的嘉宝制管等亿元以上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金茂源生物科技、1.5亿元的瑞邦药业、1.1亿元的业事板业等2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推进城市建设。全年投入50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75个,销售商品房7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8%。滨海新城展露新姿,“六横八纵”环形路网框架全面拉开,6平方公里核心区功能逐步完善。教育大厦、农林大厦、海洋科技大厦、行政中心、文化“四馆一中心”等12幢公共建筑建成启用或主体竣工。老城功能日益提升,投资1.4亿元的义塘路投入使用,投入4000万元的青口生态公园二期工程竣工。启动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金陵国际广场。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五里墅果蔬批发市场。加强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城市秩序明显改观。

园区发展

近年来,赣榆全县上下牢固确立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及园区共建理念,不断加大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海洲湾生物科技园等四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园区承载重大项目的能力。2007年,四大园区累计投入3.2亿元,新修道路28.8公里、污水管道39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7.9万平方米。到2007年末,四大园区共有项目82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0亿元。其中,近七成的项目均已竣工达产。

开放型经济

2007年,赣榆县着力开展了“春季突破”、“六月攻坚”、“冲刺四季度、确保再夺冠”等主题招商活动,招商成果累累。全年引进内联项目18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9个,内联到位资金43亿元。新批外资项目32个,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在全市率先突破1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4500万美元,外经营业额395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8.9%、27.4%。

民营经济

2007年,全县民营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132户,增长5.9%,总数达20321户;新增私营企业921家,增长2.3%,总数达3232家;新增注册资本26.4亿元,增长49.2%,总额达67.1亿元。

服务业

2009年, 服务业经济稳步提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5.38亿元,增长18.5%。投融资平台加快建设,新成立金东方等3家公司,金玉公司总资产达到50亿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荣丰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运营。鼎力担保公司为78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1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21亿元、31亿元,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贷款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四县第一。落实政银企合作项目198个,到位资金25亿元。新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总数位居全省县级首位,被评为“全省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县”。

科教事业

赣榆县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义务教育、农民健康等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加以落实。2007年,投入78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3个;引进各类人才548名,其中硕士13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高考本科上线3476人,实现全市“九连冠”,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451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78.2万人,参合率达97%,全年共发放合作医疗基金补助4980万元。

2009年,科教事业协调发展。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35个,争取科技扶持资金2000万元,完成专利申请277件。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5%,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完成黄海路小学新校区主体工程。建成新特教校。高考实现量质齐飞。外国语、华杰双语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校”。金山职中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县职教中心创建为省重点技工学校、全省首批“四星级”和“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成县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达到6.1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439人,青口宋口村、柘汪西林子村在苏北率先开展整村推进。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506人纳入城镇低保,30329人纳入农村低保,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10元、130元,共发放保障金3438.8万元。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0万元;筹建廉租住房120套,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53 套。

沿海大开发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将给连云港带来更为直接的政策导向上的重视、项目布点上的倾斜、舆论环境上的支持,连云港真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赣榆作为全市“T”型产业带的北沿、“一体两翼”的北翼、“一心三极”的北极,赣榆的发展随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城镇建设

2006年,全县城建总投入23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52个,新修城市道路11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92万平方米。

积极策应连云港市“一心三极”的城市规划格局,大力推进新城建设,重点实施了21世纪大道、沿河路、环城北路东延、公园路二期等建设工程,形成了“三横四纵”的框架,县行政中心设计方案基本完成,建设大厦等9幢标志性建筑全面启动,金海岸等4个居住小区开工建设。

深入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大力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刷新楼体2万平方米,新增亮化面积2.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厕8座,安装路灯300余盏。

至2006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6所,其中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3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职业中学4所,普通小学10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年末在校学生数为20.23万人。2006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全县各类本科达线4023人,高考均分列全省第三,连续8年蝉联全市第一,有5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06年末,全县有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1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45.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徐福泊船山景区、罗阳休闲垂钓中心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区,抗日山风景区列入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006年,赣榆县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赣榆徐福文化节,邀请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来赣榆,通过“美丽海州湾?赣榆”大型主体演唱会、大型仿古京剧《徐福东渡》等民俗民艺表演,让“徐福故里”品牌走向了全国和世界。举办了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开展体育下乡进社区6次,成功申报了27户家庭为“江苏省健身家庭”,县女子拔河队代表江苏省在全国职工体育大会暨第三届体育大会选拔赛中,分获三、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并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决赛中获得亚军。

2009年,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80.6万人。新建、改扩建26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工建设中医院综合楼和妇幼保健所病房楼。开发区医院、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传染病发病率低于省平均水平,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疫苗4.7万份。人口自然增长率6.4‰,计划生育率94%,创建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文体事业更加繁荣。建成“农家书屋”346家、村级文化室300个。被评为“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县”。开展“赣榆风情”文化广场活动47场。举办16场“乡音·乡韵·乡情”民间文艺汇演。县图书馆通过国家三级馆验收。《徐福传说》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级名录,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体育公园“五个一工程”,体育馆主体完成。柘汪农民拔河队在全国拔河比赛中荣获冠军。举办赣榆县首届农民运动会。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入户率达到83.7%,通过“全省有线电视示范县”验收。

赣榆县著名历史人物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徐福像(3张)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泰山勒石颂德。然后经黄县、(月垂)县,攀成山,登芝罘(今烟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个月。在此期间,秦始皇看到海州湾内出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入海数年求药不得。

9年以后(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又找来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诈称海中的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取药,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中国、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慈溪和新宫、佐贺、大阪、富士吉田、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会。近几年,有关徐福论著和文艺作品不断出版,有关徐福的剧目亦搬上了舞台。

▲胡松年(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赣榆县)人。他忧刚国忧民,为官清正。在出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人还未到任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便闻风敛迹。他到任以后,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兴利除害等17件大事,让广大百姓献计献策,监督执行,深受人民拥护爱戴。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坚决抗金,大造战船,建立水军,加强长江防线,得到朝廷的赏识。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国,不少人人感到疑虑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国的任命。在金国朝廷上,不顾个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维护了国家和民

胡松年资料图

族的尊严。因主战有功,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权参知政事。朝廷每次给予他的赏赐,都以“军兴费广”为由拒受。有人劝他积蓄点钱财,留给子孙,他都以“儿孙自有儿孙福”、“给子孙留财产,会助长子孙懒惰”的道理,婉言谢绝。他的高风亮节、优良品质,备受时人的尊敬和后代的赞誉。秦桧当政时.胡松年从不“曲意阿附”。宋绍兴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讦而引疾辞职,改任宣州知州。绍兴十六年(1146年)胡松年病逝,后迁葬故里。

▲裴天祐,字顺之,号鹤州,明赣榆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历任建安县(今福建建瓯)令、监察御史、大理寺卿、光禄寺正卿等官职。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倪长犀(1631一1688年),字六通,赣榆县倪家林村(今赣榆县土城乡倪林村)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殿试中进士。历任河南仪封(今兰考县)、湖北谷城知县。

康熙七年六月(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倪长犀作《地震记》一篇,记述较蒲松龄等有关诗文至为详备。曾受知县俞廷瑞之聘总纂《康熙赣榆县志》。《中国方志大辞典》称该志“采集社会现实材料,文献价值较高”。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于知县任所,年58岁。倪长犀善书法、篆刻,工五、七言律诗,著有《栎天阁诗存》一辑。

▲隋汝龄。

▲许鼎霖(1857一1915年),字九香,赣榆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受命为内阁中书,充本衙门撰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秘鲁领事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皖先后任盐运使、庐州知府、署理风阳知府、大通税监、安徽道员,代理芜湖道署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浙江省任洋务局总办。宣统二年(1911年)初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盐政正监督、奉天交涉使。1914、1915年任苏北荡营垦务督办、江北贩务主办。

许鼎霖曾参加“君主立宪”运动,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他组织项备立宪公会任会董。宣统元年(1909年)9月筹办江苏省咨议局任总会办,宣统二年(1910年)又充任北京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任资政院总裁数日。1913年初加入国民党,为江苏省议会议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许鼎霖和南通的张謇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和严信厚等在海州创办海丰面粉公司。宣统二年(1910年),许鼎霖创办赣丰机器油饼厂。此外,又分别与张謇、严信厚合伙经营镇江开成铅笔罐厂、赣榆海赣垦牧公司、上海同利机器纺织洋线麻袋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船公司,并向北京博利呢革厂、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企业投资,被誉为实业界“江北名流”。清政府多次予以嘉奖。

▲ 张謇。

▲周藩西(1884—1953年),名元屏,赣榆县人。博学多才,长于金石、医药,成年后专攻中医。擅长伤寒、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1916年,周藩西参加中医师考核,获得行医执照,在哈尔滨市悬壶开诊。

1922年,周藩西定居新浦行医,精心治愈许多疑难疾病患者。

1931年,新浦霍乱流行,周藩西用针刺和黑锡丹治疗,救活了不少病人。其医著有:《中医初学捷径》、《辽东药物粗识》,批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周藩西对金石、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作品编为《周藩西先生遗墨》出版。

▲朱爱周(1902—1940年),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灌云、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常备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县长等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全县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日,共赴国难。他聘请师资筹建赣榆中学,号召青年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4月,朱爱周领导地方武装,配合万毅指挥的五十七军六六七、六六八团,粉碎了伪军刘桂棠、张宗元部的进攻。1936年2月,日军进犯海州,赣榆形势危急,朱爱周果断开狱释囚,并亲为训话,后来这些人均加入了抗日队伍。2月27日,赣榆失守后,朱爱周采纳共产党人的建议,依托鲁南丘陵地带,开展全县抗日游击战争,组建赣榆县常备总队,自任总队长。是年,县常备总队扩编成拥有3000人武装的常备旅,朱爱周任旅长。他和八路军配合作战,多次重创故人。

朱爱周非常重视同共产党的合作,学习宣传中共统战政策和游击战争思想,甚至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派人监视他时,仍坚持国共合作,使中共在赣榆的抗战工作未受影响。

1940年3月21日夜,日军偷袭赣榆县政府和保安旅驻地韦家岭时,朱爱周壮烈殉国,时年39岁。1983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

▲朱智贤(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曾负责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的主编工作,还翻译了日本、苏联有关心理学的著作。

▲符竹庭(1912一1943年),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后,历任中央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委、红三军第七师特务团政委、七师二十一团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举世闻名的长征和平型关大战。

1939年秋,符竹庭与肖华等率部转入鲁西,与杨勇、肖华一起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任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政治部主任;年底,调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委员,兼鲁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春,符竹庭率教导二旅进入山东滨海地区;3月,率教导二旅及山东纵队二旅一部,成功他发动了青口奔袭战,建立了滨海抗日根据地。1943年1月,符竹庭与曾国华率教导二旅,攻克日冠在鲁南的重要据点郯城,彻底粉碎日寇对我滨海区的扫荡。1942年4月,符竹庭任滨海军区政委、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19日在罗荣桓同志领导下,符竹庭与陈士榘率部攻克赣榆县城,获赣榆战斗大捷。

赣榆城被攻克后,我军区机关迅速转移到赣榆县西北部山区,符竹庭于11月26日晨,在马旦头村南遭道敌人伏击偷袭,壮烈牺牲,年仅31岁。符竹庭牺牲后,遗体安葬于赣榆县抗日山(马鞍山)烈士陵园。为纪念符竹庭,1945—1950年赣榆县曾改名竹庭县。

▲王玖兴(1916年一2003年1月4日),赣榆县海头镇人。193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心理学系。1937年,转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学习。

1944年秋,王玖兴报考国立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任该校哲学系哲学史课教员。1940年春,王玖兴赴瑞士夫赖堡大学留学,进修哲学和心理学。1955年夏,取得博士学位。同年秋,就任夫赖堡大学讲师,讲授中国哲学。

1957年6月,王玖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工作。1976年,王玖兴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他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当选为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并先后出席在南斯拉夫、美国、德国召开的国际康德哲学协会国际会和国际黑格尔联合会国际大会。当选为“国际辩证哲学协会”理事会理事,荣任第七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名誉主席。

王玖兴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西方哲学史副主编,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哲学》杂志编委、《黑格尔全集》副主编、《康德哲学》(六卷本)主编。

王玖兴先后在中外刊物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名著《杜拉迈书目测验研究》(德文版)0;出版10多本译著,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与贺麟合译)、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卢卡奇《理性的毁灭》,雅斯贝斯《生存哲学》等。

王玖兴,我国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玖兴先生1916年1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因病于2003年1月4日下午1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早年他曾在东海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获江苏省师范院校会考第一名,1937年至1941年,他先后考入南京中大(南京大学前身)和武汉大学哲学系。1944年至194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部学习哲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前往欧洲留学。

1948年至1957年,王玖兴在瑞士弗莱堡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教授中国哲学。在这期间,王先生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还旁听了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的课程。这些宝贵的访学经历都为他日后在西方哲学史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冯友兰和任华先生去瑞士参加学术会议,曾动员王先生回国服务。1957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王玖兴举家返回祖国,到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76年,王玖兴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他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至1987年退休,他在哲学所工作了整整30年。

王玖兴的学术专长是德国古典哲学,其治学特点是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早在60年代,王玖兴就与贺麟先生合作翻译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获得了1982年哲学所科研成果一等奖。1986年,王玖兴翻译了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他还撰写了《黑格尔论同一、差别、矛盾》、《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费希特哲学与法国大革命》等相关论文。1965年,王玖兴翻译出版了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一书的节选本;80年代后,又译出了卢卡奇《理性毁灭》、雅斯贝斯《生存哲学》。退休以后,仍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从事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翻译校对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王玖兴曾多次随哲学所代表团出国进行学术访问,参加了国际黑格尔及康德大会,与国外同仁就德国古典哲学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等问题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被选为“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协会”常务理事、《黑格尔全集》中文版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哲学史部分副主编。当选“国际辩证哲学学会”荣誉会员及理事,荣任第七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名誉主席。

▲朱月华(1922一),赣榆县欢墩镇朱孟村人。自幼进私塾学习,16岁当了塾师,教书不到一年,投奔八路军,成为二队二营机枪连战士。曾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锦州、四平、天津等著名战役。1949年9月调任三三八团副团长,1950年7月被任命为三三八团团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被授予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1年5月后,调任三三七团团长。1953年任师副参谋长,同年5月,任一一三师参谋长。

1954年冬,升任副师长。 1965年3月,升任一一三师师长,授予上校军衔。1968年7月,任三十八军参谋长,1969年7月,升任副军长。1973年5月,升任三十八军军长,同年8月,当选为党代表,出席了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6年3月,调到中央军政大学学习至年底结业。

1978年6月调任五十五军军长。1980年下半年调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1月离职休养。

▲王辉(1924一),赣榆县土城人。1938年8月参加抗日同盟会,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淮河大队战士。历任独立三中队政治宣传委员,长安大队警卫团中队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宿迁顺河区区长,淮海大队副大队长,豫皖苏独立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48师作战科长,第五兵团工程兵总队参谋长。1952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机械工程兵第六团团工。1953年至1958年留学于苏联(古比雪夫)J1959年回国任工程兵军训处处长。1964年任工程兵五十三师师长,是年12月任二炮通化基地副司令员兼五十三师师长。1967年8月,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任武汉军区工程兵主任,同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郑州市委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77年10月任中共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79年11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5年离休。

▲王辅一(1929一),赣榆县城头镇东大坊村人。青少年时代一面读书、一面参加抗日活动,当过儿童团团长、青抗先队长。1944年8月,到山东滨海学习,毕业后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工作,参加过宿北、鲁南、洛阳、开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政治部任秘书、二级秘书(团职)、科长,主要从事文字工作。1969年起,历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南京军区百科编审室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副主任、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组织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有关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历史、战史、人物和宋、元、明、清历史条目,参加组织编纂了达1000多万字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他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罗炳辉将军传》、《罗炳辉的故事》和《项英传略》等;主编了《新四军事件人物录》、《简明军事百科手册》等等。

现在辖区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赣榆老城夜景(20张)



赣榆新城景色(19张)



赣榆新城夜景(20张)



徐福像(3张)



扩展阅读: 1 赣榆政府网:http://www.ganyu.gov.cn

2 赣榆人才网:http://www.ganyujob.com

3 百度赣榆吧:http://tieba.baidu.com/f?kw=%B8%D3%D3%DC

4 爱赣榆 http://www.aiganyu.com/

5 赣榆在线:http://bbs.ganyu.net/

开放分类: 赣榆在江苏沿海县市中的地位与发展优势浅析

“赣榆县”相关词条:

湛江南京海州区淮阴区响水县海安县东海县灌云县睢宁县姜堰沭阳县涟水县灌南县连云区

湛江 南京 海州区 淮阴区 响水县 海安县 东海县 灌云县 睢宁县 姜堰 沭阳县 涟水县 灌南县 连云区 新浦区 罡阳镇 谢湖村 仪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7133.html

更多阅读

北戴河旅游攻略最新 北戴河旅游攻略一日游

北戴河旅游攻略(最新)——简介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

春季皮肤干燥怎么办. 孕妇皮肤干燥怎么办

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宜人,大自然在春天的阳光下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每到春季,干燥又是最严峻的肌肤问题。干燥除了引起紧绷、瘙痒等不适感外,外观上由于粗糙、起皮、不易上妆而影响容颜,进一步使肌肤产生细纹、易敏感。那么春季皮肤干燥

西宁旅游景点有哪些 西宁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西宁旅游景点有哪些?西宁旅游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去西宁旅游应该注意些什么?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西宁周围群山环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高原半

九寨沟在哪里 云南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 九寨沟在哪里——气候与衣着 九

北京到北戴河旅游攻略 北京到威海旅游攻略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北戴河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北戴河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折平坦的沙质海滩,沙软潮平,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自然环境

声明:《4 连云港市赣榆区 - 山清水秀 气候宜人 素有“黄海明珠” “徐福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为网友真情相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