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历史故事传说的忌讳
魏美智
现在,许多报刊上经常刊发有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章,使人读了深受教育。但是,如何写好历史故事?我认为,要写好有关历史的文章起码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不要张冠李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有特定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相关人物、相关事件。写历史故事,离不开史实,不能把张写作李,也不能把李写作张。如有的文章写寇恂为河内太守的事:“寇恂调任时,百姓们纷纷拦道请求刘秀:‘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只好命寇恂再任一年,造福河内。”其实,这件事情并不是发生在河内,而发生是在颍川。建武八年,寇恂随光武帝出兵攻打隗嚣回来的路上,得知颍川盗贼蜂起。刘秀对寇恂说:“颍川迫近京师,惟念独卿能平之耳”。光武帝即日命驾南征,直至颍川,盗贼见寇恂到来,全部投降。光武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遮道请求,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只好命寇恂暂驻长社县,镇抚吏民,受纳余降。如果把寇恂在颍川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发生在河内太守任上,这就有了张冠李戴之嫌。还有一篇论文,将博爱有关谢驸马的传说嫁接到朱载堉身上,甚为可笑。本来有关谢驸马地传说就有点胡编乱造之嫌,再把它嫁接到朱载堉身上就成为竖琴乱弹了。
二是不要文过饰非。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述,必须坚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胜就是胜,败就是败,不能文过饰非,把败仗说成是胜仗。有一篇写李棠阶的文章,把李棠阶与太平军作战,写成李棠阶如何打胜仗,受到清政府嘉奖等等。其实,这件事并非如此。清咸丰三年七月,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北伐受阻的之后,转而西进,从温县柳林渡黄河,直抵怀庆城下,准备占领怀庆,伺机北上。《温县志稿》对这件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李棠阶确是抵抗了,特别是温县赵堡镇抵抗尤为顽强,被太平军杀得血流成河。由于抵抗失败,才造成太平军围困怀庆府(沁阳)几个月之久。抵抗部队作战虽然英勇,但是,无论如何不能把败仗写成胜仗。
三是不要生造历史。还有一篇文章说道:史载,晋时焦作为河内郡,下设野王、怀、山阳、修武、温、河阳等十县。焦作原为修武县所辖的一个镇,是清末民初新兴的一个工业城镇。晋时尚没有出现焦作的称呼,它不可能成为河内郡。晋时的河内郡有两个,东晋的河内郡在现在的武陟县的老城村,西晋之后迁至野王(今沁阳)。如果将焦作写为晋时为河内郡,就有生造历史之嫌了。
四是不要将传说写成史。民间传说、地名故事都是属于民间艺术,不属于历史范畴。因此,对于民间传说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民间传说中,有的是民间人士为了附会某个人物、某个事件而编造出来的;还有的虽是历史事件演绎,但因时间久远,越来越离奇,已经脱离了历史,成为纯粹的传说。如果作为传说来写,那是无可非议的;如果要把它作为史实,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你写的是传说还是历史。写历史是必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写传说则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千万不能将二者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