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故电影演员生平简介 二 已故电影演员

【中国已故电影演员生平简介】 (二)

【石挥】(1915—1957)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53年以后石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我这一辈子》成为他的代表作,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优秀经典影片,曾获文化部1949-1955私营厂优秀影片二等奖。1954年石挥导演的影片《鸡毛信》,荣获1955年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这是最早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儿童故事片。1955年导演的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并引起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黄梅戏热潮。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含冤逝世。
【钱千里】(1915-2009)男,1915年3月生于江苏南通。中国导演,演员。1930年肄业于南通崇敬中学,中学时期,热衷文艺表演,与同学赵丹、顾而己、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曾演出田汉的《南归》、《苏州夜话》等进步戏剧。1935年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1936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演员,开始活跃于上海电影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上海救亡演剧四队,先后在中央摄影场、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钱千里在香港永华、大光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新中国成立后,钱千里回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8年后,钱千里正式转向导演工作,独立执导影片。他以特有的务实精神和超人的智慧,深受朋友们喜爱,有“中国电影活档案”之称。钱千里于2009年7月31日晚在上海同仁医院因肺癌晚期病逝,享年95岁。1935年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1936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演员,1937年8月加入上海救亡演剧四队,后在中央摄影场、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这期间,他参加演出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多部影片。抗战爆发后,他到重庆继续从事进步文艺工作,参加了《火的洗礼》、《青年中国》、《气壮山河》、《还我故乡》等影片的表演。抗战结束后,1947年钱千里到了香港,在永华、大光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参加演出了《水上人家》、《冬去春来》、《结亲》等影片。1949年建国后,钱千里回到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致力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曾参与演出《李时珍》等影片。

【陈有后】香港资深艺人,资深甘草演员。陈有后活跃时期介于70年代至80年代之间,擅长角色是阿伯、高僧、老人家,代表作是旧版《鹿鼎记》中饰洪教主。2010年6月12日因病去世,享寿95岁。人称“后叔”,纵横香港演艺圈超过60年,除了戏剧大师称号,可以称得上是桃李满门,除了电视剧演出,曾经担任过TVB演员训练班导师,教过不少学生,包括林岭东、杜琪峰、周润发、吴孟达、汪明荃、万梓良都是他的得意门生。陈有后活跃时期介于70年代至80年代之间,擅长角色是阿伯、高僧、老人家,代表作是旧版《鹿鼎记》中饰洪教主。陈有后1992年退休淡出演艺圈。一度移居加拿大,后来又搬回香港,罹患肺炎,身体状况慢慢变差,最终不敌病魔,让许多艺人大叹可惜,2010年6月12日因病去世,享寿95岁。
【英茵】上海电影明星,1936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因为1937年在《十字街头》和1940年在《赛金花》中有出色表现,英茵成了电影明星。英茵于1942年1月19日,在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间吞吃大量鸦片和烈酒自杀,死后与被日本人处决的男朋友合葬。她的自杀死亡所造成的轰动性不次于阮玲玉。英茵,原名英洁卿,小名凤贞,1916年3月28日出生于北京。英茵是英华之女,英骥良的妹妹,英若诚、英若识、英若聪的姑姑,英达、英壮、英宁的姑奶奶。英茵毕业于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她就奔赴上海,先后在明月歌舞团、上海联华影业公司歌舞训练班学习并开始舞台演出。1936年,英茵进入明星影片公司,相继在影片《生死同心》、《清明时节》、《压岁钱》、《十字街头》、《社会之花》中饰演重要角色,并主演了影片《梦里乾坤》。抗日战争爆发后,迫使英茵不得不暂时中止在银幕上进一步施展才华。1941年4月,英茵的男朋友平祖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英茵多方营救不得。平祖仁终于在1942年1月8日被日寇枪杀。英茵强忍悲痛,领来平祖仁的尸体,将他安葬在万国公墓。1942年1月19日,英茵在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间吞服大量药物自杀。她一个人反锁房门,将半碗生鸦片,加上烈酒,又掺和大量安眠药,一气喝光。事后人们未发现半点残留的药物。因为其身体素来强健,拖延了几天,直至23日凌晨3时她的心脏才完全停止跳动,时年25岁。她在服毒之前,留有一封遗书给合众电影公司的陆洁。遗书写得非常晦涩:“陆先生:我因为……不能不来个总休息,我存在您处的两万元,作为我的医药葬费,我想可能够了。英茵1月19日”。英茵遗书中的“因为……”在1946年春有了答案,原来,平祖仁系当时我国上海对日情报站负责人之一,英茵为其手下重要干部。英茵奔波于重庆、上海之间,所谓“见男朋友”等神秘行为,均是她在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及有意制造的掩护性烟幕。当时,英茵谍报人员的身份已为日伪发现。至少有7件重大谍报案涉及英茵,其中5件是她乔装舞女或妓女,诱骗日伪人员到预定秘密地点由谍报人员予以处决。资料表明,有9名日寇及汉奸以上述方式被暗杀。于是,英茵不断受到日本宪兵的盘查传讯。为了像平祖仁一样“使工作秘密永不泄露”,她以死相抗,可谓“殉国殉情”。“因为……”就是因为怕日本人找麻烦,才隐约其辞的。当时,陆洁看完遗书就烧掉了。英茵死后,日伪报纸曾以“殉情”为题大肆宣传,以掩盖其罪恶的嘴脸,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了。再加上英茵机智,富有侠骨,唯恐死后连累他人,因此在遗嘱上只字未提这帮汉奸特务的恶行。这也就成了英茵自杀之谜的原因。著名作家郑振铎当时仍留在上海,他是此事的见证人。抗战胜利后,他在《蛰居日记》一书中,写了一篇《记平祖仁与英茵》,但关于他们的英烈事迹迄今仍鲜为人知。
【白璐】(约1916—1947.09.01)1934年进入“联华”拍摄了处女作《再会吧!上海》和《体育皇后》。在30年代她曾经和郑君里恋爱,分手后在战乱时期嫁给了蒋君超。1947年8月31日,白璐出行时,急于要搭乘电梯;但是近视的她没有戴眼镜,没有看到电梯故障的说明,便匆匆地透过电梯外面的铁拉门门缝里把身子挤进去,然而铁拉门里面只是一个空井,她一脚踩空,摔了下去,脖子断了—她并没有当场死亡,而是送进医院之后活受了一天才死的!白璐死后,留下了悲痛万分的丈夫蒋君超和两个年幼的女儿。蒋君超后来娶了白杨,而对于白璐的悲惨遭遇,他怕勾起伤心事便没怎么再提过!
【陈戈】(1916-1981),四川自贡大安区团结乡人,原名谦益。1932年蜀光中学毕业后,思想逐步开化的他对家庭安排的封建婚姻极为不满,于是愤而离家。先考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期间对四川的文明戏(即话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成都剧人协社、国防剧社。七七事变后,他同吴雪、王赵湮等人组成四川旅外剧人抗战演剧队到农村宣传抗日,先后任代理队长、队长。1940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与同道们组建了延安青年剧院并出任演出部主任。几年间,演出了《塞上风云》、《渡黄河》、《铁甲列车》《抓壮丁》、《雷雨》、《伪君子》、《上海屋檐下》等剧,给广大军民带来了启迪和欢笑,鼓舞了斗志,因为他扮演的《抓壮丁》中的王保长和《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大受观众赞赏,并得到周恩来的亲口赞扬:演得好!演得好!全国解放后,陈戈先后在北京电影局、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央广播文工团任编剧、导演、艺术指导、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电影《抓壮丁》中那个龟儿子王保长和《南征北战》中那个操一口自贡椒盐普通话动员广大军民“不要怕打烂坛坛罐罐”的师长。《停战以后》里的我军陈司令员,《党的女儿》中的男主角王杰。
【黎雯】(1916年-1983年4月4日),1953年至1977年的香港电影及电视演员,主要演出慈母及小人物等配角;只曾在数出电影扮演歹角。她的儿子刘永为一线演员;三女:刘筱玲(李庆荃夫人)。她与曾与黄曼梨、黎灼灼、李倩苹、徐意、甘露、郑文霞、李月清、容玉意、陈皮梅、马笑英、高伟兰(卢敦夫人)等结义金兰组成“十二金钗”。1983年4月4日(星期一)上午11时在愉园游乐场的旧址:养和医院因脑血管栓塞逝世,享年67岁。4月6日(星期三)在北角香港殡仪馆举行天主教丧礼。
【浦克】(1916-2004)1930年于辽宁本溪县立中学毕业,后在沈阳当店员。1938年考入“满映”,开始了演艺生涯。一年之后便成为当时“满映”的青年明星。1945年,东北联军接管了“满映”,他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阿Q正传》曾轰动长春。1947年,他在金山编导的影片《松花江上》与张瑞芳合作,扮演爷爷,倍受赞赏。,他又参演了《寒山寺钟声》、《小白龙》、《碧血千秋》等影片。1949年他参加了北影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传》的演出。之后应东影之邀,出演了《丰收》、《沙家店粮站》、《夏天的故事》等影片。1955年,调至长影,接演了《新局长到来之前》、《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饰地下党干部陶干)、《画中人》、《马兰花开》、《寂静的山林》、《风从东方来》、《甲午风云》、《英雄儿女》、《艳阳天》、《向阳院的故事》、《熊迹》、《人到中年》等影片。他从影已经65个年头,人称“三朝元老”。他在话剧《阿Q正传》《太平天国》《万世师表》,《孔雀胆》,在电影《荒唐英雄》《劫后鸳鸯》《绿林外史》;《松花江上》;《新局长到来之前》《地下尖兵》《冰雪金达莱》《甲午风云》《英雄儿女》《艳阳天》《祭红》中,扮演过近百个角色。他曾担任过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他到过吉林省东丰县农村当过普通老百姓,他荣获过多种奖励证书。在他的屋里,醒目的挂着“淡泊明志”大字条幅,他一生淡泊名利,提携后人,艺品人品都为人称道,他就是已入耄耋之年的德艺双馨老影人浦克。
【胡朋】(1916~2004.12.28)女,演员,原名初韫诚,山东莱阳人。幼年随家迁居北京,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正风中学任职,并参加救亡演剧活动,1938年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出演了《丰收》、《放下你的鞭子》、《日出》、《雷雨》等剧。幼年随家迁居北京,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正风中学任职,并参加救亡演剧活动,1938年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出演了《丰收》、《放下你的鞭子》、《日出》、《雷雨》等剧。1949年被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其银幕处女作是《钢铁战士》,并因此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同年又参加了《白毛女》等片的拍摄。1952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出演影片《智取华山》、《土地》等。1955年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训练班学习,1958年毕业后,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担任艺术指导,被授予上校军衔。此后她拍摄过《深山里的菊花》、《战上海》、《回民支队》、《槐树庄》、《烈火中永生》等影片。胡朋擅长扮演善良、坚强的农村妇女和“革命母亲”的银幕形象,是解放后银幕上深受观众喜爱的“老太太”,同时其演技的功底也非常突出,在舞台上经常扮演各类反差极大的角色。胡朋在《回民支队》中扮演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
【王竹友】(1916-1941),著名影视人员,曾经参与制作过《生离死别》。
【刘恩甲】,著名演员,1916年出生。1937年考入「满洲映画协会」为演员,拍摄第一部作品《壮志烛天》,是“满映”著名喜剧演员,与瘦子张叔达并称“满映的劳来与哈代”,此后十年间,刘恩甲主演过大约二十五部电影,是「满洲映画协会」的当家小生之一。战后在北平“中电”三厂和“长制”任演员。1949年,刘恩甲得到著名导演张骏祥赏识,外借到香港演出《火葬》一片,此後留居香港,直至1968年4月25日病逝。
【熊塞声】女(1915-1981)汉族;原名熊贤璆。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鲁艺戏剧干部,东北文工团演员,东北特区文艺干部,东北电影厂演员,北京电影厂、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演员。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童话剧剧本《巧媳妇》、《还我的孩子》、《一架缝纫机》、《骄傲的小燕子》,童话长诗《马莲花》、《孟二先生》、《吹笛子的人》,电影文学剧本《钟义和小白龙》,民间故事集《马郎》等。《马莲花》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二等奖。
【程述尧】(1916-1992),生于山东济南,黄宗英的第二任丈夫、上官云珠的第三任丈夫。8岁随祖父母、父母迁居北京。中学就读于教会学校育英学堂,后考入燕京大学教育系,主攻乡村教育。在校期间,思想活跃,倾向进步,主动帮助离校赴内地参予抗战的同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燕京大学,程述尧与校内进步教授、学生20余人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关进沙滩北大红楼(当时为日本宪兵司令部)地下室,关押拷问一个多月,后经亲友斡旋放出。1944年在辅仁大学结束大学学业。毕业后,先赴济南在教育部门担任督学一类的职务,不到一年即回到北京,入中央银行任行长英文秘书。在此期间,组建“南北剧社”,任社长,以自己在银行的薪金作为经费,业余从事民间演剧活动。当时,剧社成员有:丁力、黄宗江、卫禹平、孙道临、于是之、黄宗英等,剧团日常活动场所,即是他与黄宗英在中央银行宿舍的家中。在国共和平谈判时,一度任美国军方的翻译。1947年,南下上海,入昆仑公司,任金山秘书。在电影《大团圆》中,程述尧饰演大少爷。该影片以一个北方普通家庭为背景,表现了人们不甘心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向往光明与进步的心境。1948年上海解放,程述尧为文化局派遣,接管时为英国人管理的兰心戏院,并任副经理。1950年,上官云珠在兰心戏院表演话剧《红旗歌》,两人结为夫妻,育有一子。“三反五反”运动中,因受诬陷,遭隔离审查,运动结束,与上官云珠离异。1955年,与同在上海文化局工作的吴嫣结婚。该年春,吴嫣受“潘杨案件”牵连,被捕入狱,关押5年,出狱后失去公职。此后,程述尧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不断遭受打击和迫害,始终在上海市徐汇区几家影剧院任普通职工,直至退休。1992年秋,因病逝世,时年77岁。
【矮仔财】1916年11月7日生于台北,本名钟福财,因外祖无嗣而改姓张,国小毕业后,因为日文流利且有天份,于是赴日一年,曾经灌录「十五月当圆」等台语歌曲唱片。曾与友人合组锺鸣俱乐部研究舞台剧,每年并作业馀公演。40岁时,台语片兴起,曾在电影中饰演船夫,同年受「钟声新剧团」田清之邀,在电影《雨夜花》中扮演丑角,艺名「矮仔财」,此后成为受欢迎的演员。1962年以国语片《宜室宜家》获得第一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历年演出台语片数百部,以《王哥柳哥游台湾》系列最受欢迎。1970年转往电视发展,演出20多部电视剧。1989年从中国电视退休。1991年新闻局颁发「喜剧泰斗艺冠群伦」奖项表扬其30多年献身电影以及电视界。1992年因肺功能衰竭去世,享年77岁。

【陈燕燕】(1916.1.12-1999.5.7),原名陈茜茜,1916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5月7日逝世。满族正黄旗贵族之后。幼年随父母迁居北平。曾就读于北平圣心女子学校。1930年出演处女作《自杀合同》,素有“南国乳燕;美丽的小鸟”之称。代表作有《南国之春》、《大路》、《家》、《不了情》等。中国早期女演员,曾演《奋斗》《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寒江落雁》《昨夜星辰》《三个摩登女性》,曾获得金马奖。1930年,“联华”公司在北京拍摄《故都春梦》时,她经常去看拍外景,遇到了蔡楚生。由于她酷爱电影,于是主动向蔡楚生自我推荐,他们认为她形象好,有培养前途,于是让她在片中客串了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从此她步入影坛。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她从北京到了上海,开始在“联华”公司当练习生,在暗房工作。不久,她在《自杀合同》、《恋爱与义务》等影片中开始饰演一些配角,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此,“联华”与她签订了长达五年的拍片合同。1932年她因主演了蔡楚生导演的《南国之春》一片一举成名。此时,她的表演受到了电影界内外的一致好评,也开始了她创作的丰收期。她先后又拍摄了《奋斗》、《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等多部影片。由于她擅长扮演纯洁的少女,天真可爱的小女儿,人们都亲昵的称她为“美丽的小鸟”。随年龄的增长,形象的变化,她一改往日的戏路,在马徐维邦的《寒江落雁》一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人物,再一次引起轰动。陈燕燕虽然家庭生活不顺,但这些从未使她放弃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1949年她移居香港,与王豪创办了海燕影片公司,继续从事表演事业。在香港、台湾两地拍片,多饰演中老年角色。1981年她赴台湾加入了中国电视公司,成为该公司基本演员。1988年在北京等地公映了台湾电视连续剧《昨夜星辰》,她在剧中饰演的一个慈母形象,受到大陆观众的好评。
【龚秋霞】,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十二岁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1936年登上影坛,参拍的第一部影片《父母子女》。1937年主演了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压岁钱》一举成名。1938年与1942年,她主演了贺绿汀作曲的《秋水伊人》和主演主唱的影片《蔷薇处处开》。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多才艺人。并且因与白杨、舒绣文、黄耐霜主演影片《四千金》,而被人们昵称为“大姐”。可以说她当时在中国的影坛是一位炙手可热的红星。在多部影片中她多扮演成平妇女或老妇人形象。由于处于豆蔻,对这些角色她并不满意。在丈夫的劝导下和影片上映后观众对自己的表演大加赞扬,这才坚定了她饰演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些影片有《凯风》、《寸草心》、《豆蔻年华》等。1980年浙江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长城公司合拍古装故事片《胭脂(1980)》,人们看到年逾花甲的她动作稳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角色当中,仿佛她的艺术生命仍处在明媚的春天。2004年9月7日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
【顾也鲁】(1916—2009年12月23日),男,江苏常熟人,上海电影制片厂优秀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电影表演艺术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孤岛电影”的代表人物、享有“银幕袖珍小生”的称号。20世纪30年代末从影,有作品近百,是上世纪40年代“孤岛电影”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参加了电影《渔家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围城》、《女理发师》、《51号兵站》、《小二黑结婚》、《难忘的战斗》、《鸡毛信》、《子夜》等一百多部影视剧的拍摄,82岁高龄时还亲赴九江救灾前线义演。新中国成立,南粤同庆。港英当局下令禁售红纸红布,顾也鲁等18位爱国影人遂冒死在香港郊外山坡用人体搭出“人民”二字和象征国旗的五星图案,以此庆祝祖国新生。2009年12月23日凌晨4时30分,顾也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龙华医院去世,享年93岁。
【新马师曾】(1916—1997)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又名新马仔,後辈多尊称他为祥哥。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新马先后参加过多个剧团及多次自组剧团演出;早期有“觉先声”及“定乾坤”等著名剧团,亦曾自组“玉马男女剧团”。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自三十年代至今,新马先后参加过多个剧团及多次自组剧团演出;早期有“觉先声”及“定乾坤”等著名剧团,亦曾自组“玉马男女剧团”。四、五十年代,新马除了自组“新马剧团”之外,亦参加过“新艳阳”、“新龙凤”、“新利年”、“龙凤”等剧团。主演的名剧包括《貂蝉》、《西施》、《万恶淫为首》、《卧薪尝胆》、《光绪皇夜祭珍妃》等。新马虽然身材瘦小,但擅演“关戏”,且对京剧颇有研究,并曾赴上海学艺,与京剧艺人林树森、麒麟童等过从甚密。基本上新马的“关戏”以京剧为宗。新马师曾是当代其中一位擅演古腔的伶人,但颇为“京化”。其唱腔自成一格,称为“新马腔”。事实上,新马唱腔能博取众长,再形成个人的特色,例如他汲取小明星的南音演唱技巧,却为了适应戏台演出,多喷口吐字,使字音能传远。五十年代,新马师曾与当时其它红伶一样,接拍电影;除粤剧戏曲片外,他亦以喜剧演员身分,演出多阿福及两傻系列电影。1960年,新马师曾创办了永祥唱片公司,除了灌录了他多首本名曲外,也曾灌录京剧唱片。他亦担任过八和会馆多届主席,并于1977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颁赠名誉艺术博士,1978年又获英女皇颁赠M.B.E.勋衔。此外,因为新马经常参加慈善活动,故又“慈善伶王”之称。1997年4月21日,新马师曾病逝于香港。
【沈扬】,话剧演员。吉林延吉人。1940年毕业于江安戏剧专科学校。曾任中央青年剧社、中电剧团、观从演出公司演员。建国后,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演出剧目有《清宫外史》、《北京人》、电影《万家灯火》等。1954年双目失明后仍参加《第二个春天》等剧演出,并主演电影《知识老人》。曾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
【耿震】(1917-1989),话剧演员,导演。山东阳谷人。1940年毕业于江安戏剧学校。曾在成都西北厂、重庆中华剧艺社会、中央电摄影场工作。上海观众演出公司。华北大学文工团演员。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研究科科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处副处长,中央实验话剧院艺委会主任,中国剧协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演出的剧目有《天国春秋》、《北京人》、《钦差大臣》,电影《乘龙快婿》等演的剧目有《一仆二主》、《大风歌》等。
【王豪】1917年生于天津,曾在北平铁路学院读书。出于对电影的酷爱,1935年他到上海考入艺华影业公司,第二年便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上了电影演员;他首次走上银幕是在岳枫导演的《花烛之夜》中饰演一个老头.同年,他又在王次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新婚大血案》中饰一配角.“七七事变”后,他随影人剧团到了重庆,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并参加“万岁剧团”的舞台话剧演出活动.1939年,他应邀到香港新世纪公司,与邬丽珠合作首次领衔主演了《万众一心》.后回'中制'主演了《日本间谍》,《气壮山河》,《警魂歌》等抗战题材的影片.1946年应香港大中华公司之邀,去香港与龚秋霞主演了《芦花翻白燕子飞》,公映后效果很好.从此成为大中华公司的忙人,仅在1947年就拍了9部电影,其中他主演的有《某夫人》,《76号女间谍》,《朱门怨》,《三女性》,《血染孤城》,《女大当家》,《南岛相思曲》等.1948年至1949年,他穿梭于香港与大陆之间,为多家公司拍摄了《秋瑾》;《铁血男儿》,《歌女之歌》,《碧血千秋》,《神出鬼没》,《乱世的女性》,《12小时的奇遇》等10多部影片,并与著名影星陈燕燕结婚.之后他在香港自组了“海燕”电影公司,在参加其他港台公司拍片的同时也自行拍片,并兼做导演,可谓成绩斐然,令人称道的作品主要有《亡魂爷》,《巫山梦回》,《小楼春晓》《太平洋之鲨》,《喋血贩马场》等影片。70年代他拍摄了具有民族之魂的巨型抗战历史故事片《笕桥英烈传》而获多种奖项,在海内外影响较大.此后,他便离开影坛改行做生意去了。
【马骉】(1917-1992),男,山西话剧团演员,曾经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1963年)中扮演孔阴阳,在电影《刘三姐》(1963年)中扮演陶秀才。
【李健】(1917-2008)北影著名演员;曾经参加《红旗谱》、《暴风骤雨》、《普通人家》、《人到中年》等不同时期上百部的电影拍摄、尤其在《小兵张嘎》中饰演嘎子奶奶并以专门扮演老奶奶形象而在民间享有一定知名度。1917年9月14日生于青岛。1937年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营政训处电影股任演员。1938年在武汉“中制”摄制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中饰演一位农村大嫂。参加四川旅外抗敌演剧队。1938年后在成都中华戏剧学会,重庆国立实验剧院,青年剧社任演员。1941年转入重庆中华剧艺社,曾演出话剧《天国春秋》,《法西斯细菌》等。1944年任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1947年任北平“中电”三厂演员。1949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以饰演老太太形象闻名全国,其代表银幕形象——《红旗谱》中的严大娘,《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奶奶,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奶奶等,都深入人心。2007,李健女士年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发的“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及终身成就奖。
【凌元】(1917.2—2012.1.20)原名张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失学,后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1937年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1946年起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1951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忠厚、善良、贤淑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还曾在电影《平原游击队》、《黑三角》、《甜蜜的事业》、《红楼梦》等中担任重要角色;凌元从影50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银幕形象,以喜剧见长;2012年1月2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4岁。
【顾兰君】(1918-1989),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电影明星。因在《貂蝉》中出色地塑造了貂蝉这一艺术形象,被誉为“活貂蝉”而声名大噪于海内外。顾兰君从影22年,先后出演了50多部影片。原名顾小蝉,艺名顾兰君,1917年出生,1989年10月24日逝世。顾梅君之妹。15岁进入歌舞团演出。1933年起任明星公司演员。主演《上海二十四小时》、《金刚钻》影片。1938年进入华新影片公司,主演《貂蝉》、《武则天》等片。1946年至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的《同病不相怜》。1947年回上海,进入国泰公司主演《湖上春痕》《假面女郎》《十步芳草》等片,1948年息影。素有“金鱼美人”之称。建国后集资开办上海水龙带厂。后担任上海静安区政协委员及文艺组长等。1953年,顾兰君出演了她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由她自费投拍的影片《婚姻大事》。顾兰君从影22年,先后出演了50多部影片。顾兰君于1949年初与惠昌商务公司经理廖云士结婚。她当上了专营消防水龙带的“惠昌”厂长。建国后,她以“惠昌”名义,请周瘦鹃编写《婚姻大事》电影剧本,歌颂新婚姻法,由徐昌霖导演,她担纲女主角。这是她的最后一部影片。这是她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以后她仍然热爱电影、戏剧。她任静安区政协委员,担任艺术学校校长。她组织演出京剧《樊长江》,兴奋得台上台下四处张罗,终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溘然长逝,那年我正在外地拍摄电视剧《围城》,未能参加向遗体告别,真是终身遗憾。顾兰君从影10年,作品37部,1989年10月在沪逝世。
【叶露茜】女,广东南雄人。民国23年(1934年),在南洋高级商业学校读书时,就酷爱艺术,积极参加上海左翼业余演剧活动。翌年,她成为上海“左翼剧联”领导下业余实验剧团和业余剧人协会的主要演员,先后参加演出《钦差大臣》、《大雷雨》、《武则天》和阳翰笙的《塞上风云》、于伶的《夜光杯》、田汉的《最后胜利》等剧目,进行抗日战争宣传活动。1944年春,她参加新中国剧社戏剧活动。翌年秋,抵达香港,在中共港澳工委领导下筹备成立港九妇女联谊会,并担任主席。民国36年2月,叶在香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担任中共港沪交通员。解放初期,叶任市总工会康乐科科长,先后调任上海文艺工作者工会筹备会文教部长,市文化局文艺科长、长宁区文化科长和区艺术学校副校长等职。整个50年代,叶都在基层负责文化工作。1961年,叶调上海戏剧学院,参加导演系筹建工作,同时担任戏曲导演班班主任。导演系成立后,担任系办公室主任和系党总支负责人,虽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重上舞台的机会,但她没有怨言,把对戏剧深深的爱,倾注到对学生的培养上。为了弥补初创阶段师资不足,她几乎登门拜访上海所有导演、专家和有关舞台艺术的学者,请他们到系里来授课。作为班主任,叶带领学生到郊区农村深入生活,到各地剧团进行导演实习。在农村,她与农民同生活同劳动。为了指导学生实习,她还编写出《山乡风云》导演构思和导演阐述两套教材。“文化大革命”中,叶成为戏剧学院重点批斗对象,被剥夺一切政治权利。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她强烈要求重新工作,欣然当起戏剧学院托儿所所长,在很短时间内把托儿所办得井井有条。导演系恢复建制后,回到系里参加领导工作。
【郑君绵】(1917年—1995年),广东宝安人,香港著名话剧演员、播音员及电影演员。曾就读于香港华仁书院。1936年开始拍电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加入无线电视,成为《欢乐今宵》台柱之一,擅演「差利(卓别灵)」与「特务占士懵(滑稽化的占士邦(JamesBond)国内译作(詹姆斯·邦德)」。1995年病逝,享年78岁。曾参演名片《两傻》系列(1958-60)、《乌龙王》系列(1960)、《代代扭纹柴》(1960;饰演瘦石)、《傻人捉贼》(1960)、《差利捉猫记》(1969)、《那个不多情》,高鲁泉版《老夫子》(六十年代饰演陈先生),《七擒七纵七色狼》(1970;饰演李绵绵),《横冲直撞七色狼》(1970;饰演朱锦绵),在无线版《啼笑因缘》(1974)中演尚师长,周星驰《审死官》(1995)等等。
【陆露明】原名陆丽明。1935年出演处女作《风云儿女》。代表作有《日出》、《少奶奶的扇子》、《欲魔》等。1917年出生在沈阳,中国着名电影女演员。因主演《少奶奶的扇子》一举成名,先后拍摄影片30余部。1932年,组织话剧团在苏州演出话剧。曾考入联华影业公司附设的演员养成所。1935年入电通影片公司参演影片《风云儿女》。随后在明星、新华、华新等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小玲子》,《日出》等。1942年后在中联出演《艳阳天》等影片。
【袁美云】(1917—1999)本名侯桂凤,童年学京剧,少小丧父。母亲将她过继给苏州人袁树德为养女,改名袁美云。1928年在上海新舞台登台演出。1932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在有声纪录片《游艺大会》中演出京剧片段,并主演故事片《小女伶》。1933年后在艺华影业公司主演《飞絮》、《中国海的怒潮》、《逃亡》、《凯歌》、《化身姑娘》等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参加拍摄《燕迎春》、《何日君再来》等,并在《红楼梦》中反串贾宝玉。1946年赴香港,先后在大中华、永华等影片公司摄制的《欲望》、《国魂》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48年后因病息影。曾组织良友影业公司,协助丈夫王引独立制片。1986年回上海定居。1999年逝世。
【阿匹婆】林吕有(1917年9月27日—2009年1月28日),台湾资深电影人。艺名阿匹婆,出生于桃园大溪。18岁加入新剧团,艺名为爱心与林爱,作台语舞台剧的演出。战后初期,转至“黑猫歌舞团”担任要角,随后正式进入台语电影圈。后来,她与台湾第一位武术指导林太郎(林一清)结婚,成为当时演艺圈的一段佳话。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开播,她进入台视当基本演员,随后陆续在中视、台视演出闽南语连续剧与单元剧,奠定“阿匹婆”的形象基础。在这段期间,同时活跃在餐厅秀舞台,与廖竣、澎澎合作演出。1980年代后期主演“阿匹婆”连续剧,声名大噪,便得到“阿匹婆”的称号。83岁时,以“祝你幸福”得到金钟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阿匹婆献身影艺超过70年,于2004年获颁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目前在桃园市经营“阿匹婆药炖排骨”,2004年12月12日台北市石牌开分店。葛香亭出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今属安徽),就读于萧县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小学任教。教了一学期书后因抗战而投身军职,并加入军中剧团,正式开始其演艺生涯。1917年8月8日,葛香亭出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今属安徽),就读于萧县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小学任教。教了一学期书后因抗战而投身军职,并加入军中剧团,正式开始其演艺生涯。1940年,葛香亭考进上海著名的“金星影剧训练班”,与欧阳莎菲、谢晋等人结为同学,一年后毕业,留在公司参与《白云塔》、《乱世风光》等片的演出,并兼任公司的化妆师。不久,日本全面侵华,全国各地抗日活动纷起,他即前往北京加入九十二军的义工队,为政府演出鼓舞民心士气的话剧。同时天赐良缘,认识了妻子张琳。国共内战期间,葛香亭因友人介绍进入装甲兵剧队,之后随装甲兵渡海赴台。移居台湾后不久他转入国防部康乐总队,继续在军中从事话剧表演工作,直到1969年退役。他进入中央电影公司,演出多部知名电影,包括:《养鸭人家》、《还我河山》、《高山青》、《我女若兰》、《葡萄成熟时》等。1975年,葛香亭加入中国电视公司,一面拍电影、一面演电视剧,另外也接一些话剧。直到现在,葛香亭参演的电影作品至少有176部以上。葛香亭一生从事演艺工作,对其热情从未减退。2010年5月16日晚间,曾夺两届金马奖影帝的台湾资深艺人葛香亭在家中病逝,享年九十三岁。葛香亭在曾凭电影《养鸭人家》与《高山青》两度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获金马奖颁“终身成就奖”,晚年患上老人痴呆症。
【陈志坚】(1917-2010)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17年出生,北京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会当演员,1950年调入北影厂当演员。几十年来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了各种角色,如《智取华山》中的敌营长、《暴风骤雨》中的韩长脖、《锦上添花》中的秦广播、《海霞》中的尤二狗、《小兵张嘎》中的红眼伪军、《无名岛》中的水鬼、《报童》中的瞎老爹、《大河奔流》中的王尾巴、《笨人王老大》中的王老大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但二春】生于1915年,中国电影第一位童星,1921年六岁的他影片《海誓》(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之一)中出任一角色,戏虽不多,可他那令人百看不厌的小脸儿和引人注目的表情很受观众欢迎。1912年主演儿童短片《顽童》,揭开了中国儿童电影历史的首页,该片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更有人把但二春比做东方的“杰基·库根”。之后,但二春接在连拍摄了《弃儿》、《小剑客》、《金钢钻》等影片后,由于局势混乱,不得已放弃了电影生涯。
【严化】
演员原籍江苏常州,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中华音乐研究所,曾为电影作曲和配乐。1939年起任艺华影业公司演员,因主演《三笑》而知名。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拍摄十余部影片。1947年至香港先后在大中华、泰山、邵氏等影片公司担任主演。
原名姜克琪;妻子红薇,原名罗珍,满州镶黄旗人,本姓那,四十年代著名演员及配音员。生四子一女,(严化去世后红薇改嫁尔光,生一子,即尔冬升)大子秦沛(姜昌年)及二子姜大卫如今皆为香港著名演员,秦沛曾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姜大卫在尔冬升童年时(1970)即成为亚洲影帝。
【邓楠】(1918-1968)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饰演鲁汉;在《燎原》中饰演肖昌定等。
【高博】(1918.6--1992)。山东惠民人。童年在北京求学。后随父母迁居南京。1938年中学肄业后去武汉,参加大众剧团,后转入抗敌演剧一队任演员。1944年入新中国剧社。抗战胜利后随剧社至上海。1947年在影片《鸡鸣早看天》中扮演角色,同年入大同电影企业公司。1950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两家春》、《海魂》、《聂耳》、《老兵新传》、《早春二月》、《红日》、《神圣的使命》、《流亡大学》等三十余部影片中饰演角色。
【李波】(1918-1996)《白毛女》饰演黄母。
【张雁】(1918-1997)中国影视演员。1918年生于陕西兴平。曾参加西安民教馆实验话剧团。1938年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1941年毕业后任中央青年剧社演员。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参加影片《遥远的爱》的拍摄。1949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82年因饰演《月亮湾的笑声》中的江冒富,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周楚(刍)】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17年5月出生,籍贯浙江镇海。1939年开台从事电影表演。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上海大同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风流天子》,饰演反面配角。此后十余年间拍摄的影片主要有《秦淮世家》(饰王麻子)、《李香君》(饰马世英)、《梅妃》(饰杨国忠)、《夜深沉》(饰刘经理)、《天字第一号》(饰黄安)、《天桥》(饰王三爷)、《红楼二尤》(饰贾琏)、《欢天喜地》(饰父亲)等,扮演反面角色为主。这一时期,他还参加了《岳飞》等舞台剧的演出。1951年入伍,历任总政文工团研究室研究员、总政文工团团员、总政话剧团演员、导演,1977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1年后拍摄的主要影片有《悬崖》(饰教授)、《返老还童》(饰军医)、《狼牙山五壮士》(饰日军司令)、《南海长城》(饰卫太利)、《挺进中原》(饰白建业)、《虎年奇案》(饰钟明达)等,电视剧有《周总理的一天》(饰朱师付)、《爱在故乡》(饰父亲)、《火种》(饰陈老爷)、《李宗仁归来》(饰志成)等。其中《法庭内外》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梅花巾》获马尼拉、开罗国际电影节奖。他本人在《虎年奇案》中饰演老华侨获八一厂“小百花”优秀男配角奖。
【红薇】,原名罗珍。香港国语片时代著名女演员。其子秦沛(姜昌年),姜大卫,尔冬升都是香港著名演员或电影人。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夜半歌声》等。1993年获台湾电影金马奖特别成就奖。2011年10月12日逝世,享年93岁。
【刘桂康】(1918年-1955年4月24日),籍贯:广东省东莞县,大胖子,少年时代已在香港当童星,与当年的瘦皮猴童星杨君侠合演作噱头。1955年4月24日(星期日)上午6时30分在九龙城圣德肋撒医院病逝,享年37岁。1955年4月25日(星期一)举行葬礼,遗体安葬九龙长沙湾天主教圣辣法厄尔坟场。
【杜德夫】(1918---1983)原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陕西咸阳渭城区北杜镇人。1937年,从西安中学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参加革命文化艺术活动,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电影演员。1982年,在拍摄电影《三门李轶闻》时突然晕倒,紧急送院抢救,最后不治去世。
【唐若青】(1918~1983)湖南湘乡人。民国23年(1934年),唐若青在其父戏剧家唐槐秋组建的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舞台生涯,扮演《梅萝香》剧中梅萝香角色,引起上海观众的注意。从此时开始,直至抗日战争前夕,连续在近30部中外名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复活》中的卡秋莎、《雷雨》中的鲁妈、《日出》中的陈白露等。抗日战争开始,她随中国旅行剧团辗转武汉、香港等地,从事救亡戏剧活动。唐若青在其父戏剧家唐槐秋组建的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舞台生涯,扮演《梅萝香》剧中梅萝香角色,引起上海观众的注意。从此时开始,直至抗日战争前夕,连续在近30部中外名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复活》中的卡秋莎、《雷雨》中的鲁妈、《日出》中的陈白露等。抗日战争开始,她随中国旅行剧团辗转武汉、香港等地,从事救亡戏剧活动。民国28年冬,又随剧团回上海,主演《葛嫩娘》、《洪宣娇》、《李香君》等话剧,宣扬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了“孤岛”时期上海观众的爱国热情。民国37年,唐若青应邀至香港演出。她扮演了《清宫秘史》中的慈禧、李翰祥名作《倩女幽魂》里的姥姥以及《江山美人》里的太后。
【吴媚媚】,原名张媚娟,江苏南京人,滑稽戏女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在《啼笑因缘》里一人分饰沈凤喜和何丽娜。在荧屏上塑造了无数经典滑稽形象。在《新七十二家房客》里和蔼可亲的奶奶,2012年2月,吴媚媚因病去世,享年95岁。1928年拜“笑社”文明戏艺人吴一笑为师,满师后即挑大梁。年龄小、出道早,人们呼之为“小妹子”。16岁在《啼笑因缘》中扮演沈凤喜、何丽娜两个出身不同、性格迥异的年轻女子而走红。于2012年2月26日逝世。
【杨华生】(1918年—2012.5.24)男,原名杨宝康,浙江绍兴人,师承滑稽鼻祖鲍乐乐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上海著名滑稽戏泰斗,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2012年5月24日,杨华生于上海病逝,享年94岁。
【欧阳儒秋】(1918—2007)中国电影演员、译制片导演。1918年生于安徽萧县。她从事表演创作工作七十年,在大量舞台剧、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了各种角色。1937年在徐州高中肄业。1938年入抗敌演剧队第二队任演员,演出《壮丁》、《八百壮士》等抗日戏剧。1941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演员,演出《夫妻识字》、《血泪仇》等剧目。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东北文工团一团演员,演出《把眼光放远点》、《粮食》等剧目。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光芒万丈》、《赵一曼》等影片;并导演苏联译制片《被开垦的处女地》、《顿巴斯矿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1955年入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56年后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师、系主任等职,并在影片《樱》、《巴山夜雨》、《月亮湾的笑声》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因在《巴山夜雨》中扮演老大娘,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还曾参加拍摄《金牛》、《母亲》等电视剧。
【刘磊】(1919—?)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在《上甘岭》饰演一排长;《江山多娇》饰演岳老信。
【方伯】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巴山夜雨》 (1980)....大厨《红日》 (1963) ....吴团长《满意不满意》 (1963) .... 胖顾客《铁窗烈火》 (1958) ....伪狱警《小白旗的风波》 (1956) .... 冬娃《山间铃响马帮来》 (1954) .... 敌王司令《上饶集中营》 (1951).... 胖教官《大地重光》 (1950) .... 敌大队长《三毛流浪记》 (1949) .... 童予军教练
【张瑛】原名张溢生,福建人,1919年1月25日出生于香港,由于在家族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十四,因此圈中人称他为「十四哥(叔)」。他是香港粤语片时代的演员,李小龙还是童星时常出现在他主演的电影中。并和其余三位粤语片演员吴楚帆,张活游和李清合称为“粤语片四大小生”。他曾参与和吴楚帆、白燕等创办了著名的「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的电影工作,包括名作有《家》(1953)、《春》(1953)、《秋》(1954)等。他和吴楚帆、张活游、李清并称为当年香港粤语电影「四大小生」,表现出色,可正可邪,除了文艺片外,亦曾与白燕(饰殷素素)合作参与第一代的金庸武侠片「倚天屠龙记」,饰演张翠山一角。
【韩非】(1919—1985)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韩幼止,原籍浙江宁波,生于北京。在小学读书时,曾获北京全市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1932年,他随父南迁上海,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参加了话剧《阿Q正传》的演出。1939年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剧团,相继在上海剧艺社等若干剧团,当过演员。在舞台剧《家》中饰演觉慧而闻名于上海剧坛,曾演出过《大明英烈传》、《雷雨》、《茶花女》等数十个剧目。由于他的表演负有感召力,受到观众及影界人士的好评。韩非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于1985年去世。1952年韩非回到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斩断魔爪》《小康人家》《林则徐》《聂耳》《香飘万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务、地主、贪官、工人、教师等各种类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乔老爷上轿》《女理发师》《锦上添花》《魔术师奇遇》5部喜剧影片,而被人们赞誉为“喜剧大师”。
【邵华】(1919-1991)电影《抓壮丁》饰演江国富;《烽火少年》饰演椎木。
【白虹】(1919-1992)原名:白丽珠;籍贯:北京;中国三四十年代著名影星、歌星“北平三白”之一(其他两位是白光、白杨),白虹一生在歌、影艺术上都有不俗的成就。幼年的她非常喜欢音乐,13岁那年,明月歌舞团从上海到北京招募团员,她顺利地被录取了,从此以白虹的艺名步入上海的演艺圈。30年代初期,白虹在明月社老板黎锦辉的介绍下,出演过《人间仙子》和《国色天香》两部电影,但她在歌坛的表现还是更为耀眼的歌唱事业为主。此时的白虹嗓音虽然甜美,但歌艺的成熟还是30年代后期的事情,歌曲《郎是春日风》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由于白虹的发音准确,每每能将感情与词意融会贯通,令聆听者更易领会歌词的含义,因此她的演唱感染力很强,与周璇、龚秋霞齐名,被誉为“三大歌后”之一。1934年,在上海各家电台联合举办歌星比赛中,白虹以领先二百多票的成绩摘得桂冠,而位列次席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金嗓子”周璇。提到白虹,就不得不提到著名作曲家黎锦光,白虹早期的歌曲几乎全部出自黎锦光之手,两人更结为夫妇一时传为佳话,被认为是美满的歌坛伉俪,直到1950年俩人登报声明离异。后与原上海话剧小生毛燕华结婚,在北京参加话剧工作,1970年,白虹退休。40年代时白虹的事业鼎盛期,她开始演唱不同歌路的曲目,风格偏于轻松活泼的类型。其中,她最擅长的是演唱爵士风格的歌曲,如《得不到的爱情》、《恼人的秋雨》、《爱情与黄金》、《雨不洒花花不红》等。白虹的音域非常广阔,有歌评家评她:“歌喉嘹亮就像阳光普照,能激发人们高远的情怀。”她的《卖汤丸》至今教人琅琅上口,和严华合唱的《人海飘航》,是早期著名的探戈歌曲,《郎如春日风》更是代表作,后来也有不少歌星翻唱。1992年5月28日白虹因癌症去世,享年73岁。而在时代乐坛上,她的光彩将永不褪色。代表作:《莎莎再会吧》、《雨不洒花花不红》、《我要你》、《且听我说》《郎是春日风》、《人海飘航》、《河上的月色》、《乘风破浪》、《浪花》、《我要回家》、《纺棉花》等。
【史原】上影厂老演员。原名:张士原,原藉天津,生于1919年5月31日,去世于1999年2月23日。1939年毕业于晓光中学。40年代初开始从事话剧表演,1941年在影片《乱世风光》中饰演老校长之子陈华。1948年,进入大通影片公司,在《哑妻》、《几番风雨》等片中饰演角色。1948-1949年在影片《热血》中饰张建文,《欢天喜地》中饰张小林,《哑妻》中饰包讼师,《几番风雨》中饰小荆等。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今天我休息》中饰演的罗爱兰,给观众印象很深。在50年代,他还参与过《乡村女教师》、《钦差大臣》等一些译制片的配音工作。直到80年代都活跃于影坛。其代表作品有:《上饶集中营》、《今天我休息》、《阿Q正传》、《城南旧事》、《人鬼情》等。史原一家真可算是个“电影之家”,夫人罗静宜是四、五十年代有名的演员,女儿张闽是上影著名青年演员。
【平凡】(1920年-1999年12月11日),香港资深国语片及电视剧演员。原名平永寿,北京人。平凡出生于著名杂技世家。1940年代中期,平凡开始自己长达50余年的演艺生涯,早期他参演过大中华电影公司作品。该公司结业后,曾加入话剧团演出,后加盟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一度成为当红小生,曾在数部国语电影中担正男主角。代表作包括《一家春》、《绝代佳人》、《梁上君子》、《云海玉弓缘》。1970年代末,平凡与唐若菁、张铮等国语片演员转投丽的电视,成为该时期资深甘草演员。饰演著名角色有:《变色龙》(1978年)的贺老九,《浮生六劫》(1980年)的车月亭,《四大名捕重出江湖》(1985年)的上官苍穹等。1988年,平凡决定退休,结束演艺生涯。1999年12月11日,平凡因病去世,享年80岁。
【张伐】(1919—2001)原名张大民。黑龙江哈尔滨人,后迁居北平、上海。早年就读于华光戏剧学校,毕业后主要从事演剧活动。曾先后在上海剧艺社、苦干剧团、上海艺术剧团演出话剧《蜕变》、《大马戏团》、《秋海棠》、《夜店》等。1942年拍过一部《乱世风光》,主要从影生涯则始于战后,在“文华”、“中电二厂”、“启明”等电影公司主演了《太太万岁》、《夜店》、《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等影片,成为当时有影响的小生演员。1949年后在《翠岗红旗》、《红日》等影片中担任主要演员。
【路明】(1919—2001)原名徐薇琯,是20年代著名武打片明星徐琴芳的妹妹。姐夫是旧上海著名导演陈铿然。因此她深受影响,从小就是一个影迷。1936年她由姐姐介绍加入“艺华”,主演了《广陵潮》、《女人》等片,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同年,她主演《弹性女儿》,演活了舞女的生活遭遇,她主唱的影片插曲也得到广泛流传,路明因此而一举成名。抗战前后是路明演艺生涯的黄金时期,她主演了几十部影片,其中《影城记》、《打渔杀家》、《天堂春梦》等都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解放后,路明参加了一些电影和话剧的拍摄和演出,影响都不大。
【蓝谷】(1919-2004)演员。代表作品为《逆风千里》《林则徐》《羊城暗哨》饰演假警察等。
【李纬】(1919~2005)原名李志远,与弟弟李农、李志舆并称为“沪上影坛三兄弟”。中国影视、话剧演员。祖籍江苏苏州。1919年生于河北石家庄。1938年入中央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主演《中华儿女》,之后,参加了《长空万里》、《孔雀胆》、《棠棣之花》、《大地回春》、《风雪夜归人》等舞台剧的演出。1945年到上海,除演话剧外,还在《小城之春》、《姊姊妹妹站起来》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52年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转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我这一辈子》、《51号兵站》、《飞刀华》、《舞台姐妹》、《没有航标的河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车轮四重奏》等二十余部影片中饰演主角或重要角色。因参加拍摄影片《我这一辈子》,于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二等奖。198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荣誉奖。2005年8月21日上午10时许,这位电影老人因病辞世,享年86岁。
【容小意】(1919-1974)14岁入上海梅花歌舞团,以演踢踏舞著称。1938年随团到香港演出,不久该团解散,被南洋影片公司聘为演员,处女作《紫霞杯》,主演名作有《前程万里》、《游击进行曲》、《静静的嘉陵江》、《羊城恨史》等。1952年与夫婿、名演员李清参与创办了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参演《家》、《春》、《秋》、《父与子》、《爱情三部曲》等影片。抗战期间起在香港演电影。主要作品有《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孤岛天堂》、《前程万里》、《珠江泪》、《江湖儿女》、《一板之隔》。《苦海明灯》等。1967年演罢《娇妻》一片后退出影坛。1974年因血癌病逝香港,享年五十五岁。
【杨志卿】(1919-1984),资深电影演员,从影时间长,加盟邵氏电影公司服务长达30年之久。参与拍摄了100多部影视作品。河北隆平人,出生于1919日2月11日,逝世于1984年4月30日。早年曾演话剧,1941年开始从影。他是著名性格演员,在不同类型影片中演出不同的角色,均恰到好处。杨志卿从影以来,曾于多位红星合作,如白光、林黛等。其太太陈云华亦是著名电影明星。
【何璧坚】(1919年10月5日-2003年1月12日),早年出身于电影界,曾参与多部粤语片的幕后编导工作,偶尔也在幕前演出。1970年代他加入无线电视成为基本演员,多数都是在武侠剧中饰演高僧的角色。
【王熙春】,女,京剧旦角。南京人。母亲是梨园名旦王凤祥。自幼喜欢音乐歌舞,跟母亲学唱。后在秦淮歌坛崭露头角,成为南京夫子庙的著名歌女,有“九花娘”之称。其母特聘黄桂秋为其授艺,王学戏3年后即与名角同台演出。1941年后,到上海加入周信芳的移风剧社,曾与周合作,在卡尔登剧场合演《文素臣》等戏,一时声名鹊起,享誉四方,成了一名家喻户晓的名旦。她做功细腻,感情真挚,嗓音清亮,受到周信芳的赏识。1939年,合众影片公司将京剧《文素臣》改编为多集影片,请刘琼主演文素臣,特邀王熙春合演。她由此从舞台转入银幕。在完成四集《文素臣》后,朱石麟编导《香妃》,由王熙春主演。影片的成就使王熙春成为当时受人瞩目的电影明星。王熙春自1940年起,又主演了《孟丽君》、《红粉金戈》、《雪艳娘》、《野花哪有家花香》、《梅娘曲》等14部影片,1952年去香港,主演《国魂》、《生与死》、《新生死恨》等影片。
【顾宝莲】(1919—2010)20年代著名童星之一,著名电影家顾无为与林如心之女。1925年6岁时就随生母林如心在大中国影片公司拍摄的《谁是母亲》一片中饰演角色。1926参加演出的影片有《好寡妇》、《地狱天堂》、《莲花公主》等。1927年主演《哪咤闹海》等片,后兼饰演舞台剧,在《莲花太子》中饰演太子,颇受好评。1928年在《小英雄劈山救母》、《红孩儿》等片中扮演角色,步入30年代后便息影。1936年举行婚礼时,胡蝶等当时的明星皆出席道贺,解放后与丈夫子女一同留在内地。2010年3月在上海去世。
【江俊】原名蒋军;江苏睢县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影片《上饶集中营》中饰演角色。参加演出话剧《初开的花朵》,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演员二等奖。
【周璇】(1920.8.1-1957.9.22)(另有1919年、1918年出生等说法)[1920年出生于常州一个姓苏的家庭,原名苏璞,苏轼之后代,3岁时被抽大烟的舅舅顾仕佳(彼时在金坛县任警察局长)偷偷拐骗到了金坛县的王家,周璇由此改名王小红。王家夫妇离异后,周璇又被送给了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更名周小红。(后来,是音乐家黎锦晖提议把周小红改名为周璇,因为,当时有首抗日爱国歌曲中有句歌词为“周旋于沙场之上”)1931年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头角。后入新华歌舞社。主演1934年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成为十大歌星之一,被誉为“金嗓子”。七大歌星之首(另外六位是白光,李香兰,姚莉,白虹,吴莺音,龚秋霞)1935年从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1936年入艺华影业公司,主演《喜临门》、《满园春色》等影片,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狂欢之夜》中扮演角色。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是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为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八一三事变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后随上海剧艺社赴菲律宾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国华影业公司演员,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抗战胜利后赴香港,相继主演《长相思》、《各有千秋》、《忆江南》、《清宫秘史》等影片,并在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1950年回上海,参加影片《和平鸽》的拍摄,因患病而未竟。1957年周璇在拍戏时旧病复发,被送入精神病医院,最后,在挣扎中因脑炎而离开了人世,享年39岁。
【穆宏】(1920-1969),原名刘庆谦。1920年春出生于山东泰安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代饱尝了人生的艰辛,17岁只身来到上海,在汽车公司当售票员和驾驶员,抗战初期加入汽车公司业余话剧团,演出了“郐子手王二”、“奇马”等剧。后来考入上海剧艺社,相继在“家”、“北京人”、“上海屋檐下”等剧目中演出。穆宏先后又加入美艺剧社、若干剧团、联艺剧团和中国演剧社,演出了“中发白”、“秋海棠”、“夜店”等剧目。1952年以后他担任了上海影协理事与天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等职务。1942年,穆宏在黄佐临、费穆导演的《秋海棠》中扮演了军阍袁宝藩,获得成功。1944年,排演大型话剧“文天祥”,他不仅是导演之一,而且以24岁的年纪饰演年逾古稀的剧中人,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8年,穆宏进入“中电”一厂,参加方沛霖导演的《再相逢》的拍摄,接着又在《子孙万代》、《万象回春》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上海解放,他编写出剧本《从棺材里伸出来的手》。为了给自己的创作提供坚定的生活基础,他经常深入工厂、农村体验生活。从1951年他参加拍摄《翠岗红旗》起十多年来他塑造了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各种角色,荣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的《南岛风云》是其代表作。穆宏戏路宽广,正当壮年时不幸于1969年8月受害而死,令人惋惜。
【中国已故电影演员生平简介】(二) 已故电影演员
【白燕】原名陈玉屏,广东惠州人,人称扁姨。1936年考入广州「国际影片公司」为演员,1937年到香港演出第一部电影《锦绣河山》(1937),正式展开其电影事业。白燕擅长演绎遭遇不幸的女性和端庄娴淑的贤妻良母,形象鲜明,与吴楚帆、张瑛、张活游合作最多。主演的名片包括:《蝴蝶夫人》(1940)、《春》(1953)、《寒夜》(1955)、《春残梦断》(1955)、《豪门夜宴》(1959)、《人海孤鸿》(1960)、《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回魂夜》(1962)、《孽海遗恨》上、下集(1962)、《沧海遗珠》(1965)等等。1952年,白燕与著名演员吴楚帆、张活游、黄曼梨等创办「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以制作优质电影为宗旨,力拒当时电影界「七日鲜」粗制滥造和「伶星不分家」(粤剧演员兼拍电影赚外快,电影公司因迁就其档期而赶拍、滥拍,造成粤语电影水准下降)的潮流,成绩昭著。1964年演罢《疯妇》後退出艺坛,1987年5月6日因骨癌病逝香港,享年六十七岁。
【李林】(1920-1992)中国电影演员,生于黑龙江巴彦。1937年入满州映画协会演员训练所。1945年后相继在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擅演反派角色,在《地下尖兵》饰演邹至甫等。
【夏天】(1920-2005)原名夏克平,祖籍江苏邳县,生于上海,演员。幼年的夏天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中学以后迷上了戏剧和电影。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渴望成为一名演员。1942年,他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表演,翌年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校方除名。后任教育部实验演剧队演员,参加《国家至上》、《重庆二十四小时》、《蜕变》、《清宫外史》、《岳飞》、《金玉满堂》等二十多出话剧的演出,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舞台艺术实践机会。1944年参加了校友剧团《家》、《清宫外史》等话剧的演出。1945年他来到重庆,加入中国艺术剧社,先后在《春寒》、《日出》等话剧中担任角色,在表演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抗战胜利后,夏天回到上海,参加了《升官图》、《原野》等十几部话剧的演出。1946年后,夏天在昆仑影业公司、国泰影片公司、中电一厂任特约演员,参加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衣锦荣归》、《街头巷尾》等影片。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了一个国民党官僚机关的小官吏——龚科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1948年,去苏北解放区,任华中九分区文工团戏剧教员。解放后,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联络员,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翠岗红旗》、《金银滩》、《羊城暗哨》、《秋翁遇仙记》、《林则徐》、《飞刀华》、《人约黄昏》等二十余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他在这些影片中大多数扮演反面角色。他认为把反面人物演得逼真,同样具有艺术美的价值。1985年,夏天主演了影片《美食家》。 
【陈述】(1920-2006)演员,原名陈致通,浙江省上虞县人,生于上海。陈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从小喜爱电影,1935年考入商务印书馆做练习生,工作之暇参加中华基督教男青年会少年剧团的活动,曾演出独幕剧《汉奸的子孙》、《放下你的鞭子》。1939年考进上海邮政管理局,和一些大学生、职业青年在青年会组织了中青剧社演出《狄丝娘》、《大雷雨》、《纪念日》、《吝啬鬼》、《闺怨》等名剧,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等七、八个职业剧团,演出《少奶奶的扇子》、《人之初》等四五十部话剧,出场次高达一千五百多场。1948年任“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特约演员,拍摄了《影迷传》、《彩凤双飞》、《彩车曲》等影片,两年后辞去邮政局工作任专业电影演员,1952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4年在《渡江侦察记》中成功地扮演了敌情报处长的角色,一举成名。《铁道游击队》中的岗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黑帮老大。从影以来,陈述先后拍摄了《斩断魔爪》、《为了和平》、《海魂》、《黄浦江的故事》、《林家铺子》、《聂耳》、《难忘的战斗》、《神圣的使命》、《开枪,为他送行》、《爱情啊,你姓什么》、《飞来的女婿》、《蓝盾保险箱》等一系列影片,成为解放后银幕上著名的反派角色,曾获1949-1955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此外,陈述还参加了《新郎之死》、《两家春》、《藏金记》等电视剧的拍摄,并为《钦差大臣》、《第十二夜》等十多部外国电影配音。陈述的戏路较宽,除了演反面角色外,也演过一些正面角色,并着力于创造喜剧人物形象。
【裘萍】1920年7月16日出生,2012年1月2日逝世。从事演艺界三十多年,拍过三百多出电影,扮演过不同角色,留下了灿烂的片段。自四十年代加入影坛,先后在邵氏、长城和凤凰等影业公司任演员,主要作品有《雷雨》(1961)、《三笑》(1964)石榴等。
【白穆】(1920年—2012年4月26日),原籍浙江宁波,生于天津。少年时爱好文艺,1937年与人合作创作了《洞房花烛夜》并参加演出。1941年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1943年参加苦干剧团,演出《梁上君子》、《芳草天涯》等剧。1947年从影,参加影片《子孙万代》、《风流宝鉴》的拍摄。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先后在《农家乐》、《翠岗红旗》、《南征北战》、《不拘小节的人》、《逆风千里》、《祖国啊!母亲》等数十部影片中饰演主角和各种类型角色,曾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1941年进入中国旅行剧团,成为一名职业演员,开始了演员生涯;1943年参加黄佐临、柯灵主办的“苦干剧团”,是他艺术上的新开端。期间,演出了《梁上君子》、《芳草天涯》等六十多台戏,从中得到石挥、黄佐临的指导和帮助,加上他刻苦实践,虚心求教,这些曲折的经历,丰富了他的知识,坎坷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1947年从影,参加了影片《子孙万代》和《风流宝鉴》的拍摄,在电影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49年他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第一批演员,后任演员剧团副团长,先后在影片《农家乐》、《翠岗红旗》、《南征北战》、《不拘小节的人》、《逆风千里》、《难忘的战斗》、《祖国啊!母亲》、《星星星》、《狐狸迷案》等数十部影片中饰演主角和各种类型角色。2009年,89岁高龄的白穆先生还在历史巨片《建国大业》中不辞辛苦地客串了一位绅士;导演江平曾撰文回忆,韩三平拍《建国大业》时让他请一些上海老艺术家来捧场,其中年龄最长的就是89岁高龄的上影老牌明星白穆老爷子,“刚刚吃了九十生日长寿面的老白穆,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拄着拐杖,在片场一站就是五个钟头。家里人以为他客串重要角色,他说:‘超级龙套,一句台词。’”——最终,大家在《建国大业》中看到了身穿长袍马褂的绅士白穆紧握唐国强的手说:“欢迎毛先生莅临重庆。”2012年4月26日凌晨3:00在上海市华山医院不幸去世,享年92岁;据悉,为尊重白穆生前遗愿和家属遗愿,丧葬仪式将一切从简,5月2上午10时将在龙华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
【狄梵】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原名严恒瑜,1920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培成女中。1940年起在上海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天风剧团任演员,演出多部话剧。1943年曾在中联摄制的影片《千金怨》中扮演重要角色。1941年,进入艺华影业公司,在《复活》一片中扮演角色。1949年,在大光明影业公司制作的影片《水上人家》中扮演阿宝一角。进入50年代,先后拍摄了影片《豪门孽债》、《火凤凰》、《神鬼人》、《湖上的斗争》、《家》、《羊城暗哨》、《聪明的人》等影片。后相继出演了根据雷雨的话剧改编的影片《燎原和《日出》。1994年,出演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红帽子浪漫曲》一片后,逐渐退出影坛。1948年赴香港,先后在大光明、长城、50年代等影业公司摄制的《神.鬼.人》、《火凤凰》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52年1月初,因在香港从事爱国活动,被港英当局限令他们在24小时内离境。回到新中国的怀抱,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过《复活》《水上人家》等多部故事影片。狄梵凭着出色的演技在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中塑造了女特务“八姑”,这个角色成为她从艺生涯中最突出的经典形象。通过这部优秀的影片,让更多的观众永远记住了她的“八姑”。她现在走在路上,还不时被年龄稍大一些的路人发现,并亲切地叫她“八姑”。狄梵精心扮演的“八姑”,之所以成为她个人银幕最为光彩的代表作,而且让老影迷们念念不忘。这主要是因为狄梵并没有简单的按照反派角色的表演套路来束缚自己,没有把角色去“脸谱化”甚至丑化;而是把女特务在妖艳背后一颗冷寂的心,以及她渴望真爱,对打入敌巢的我侦察员王炼的爱恋,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全部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除了狄梵本人一流的表演功力,款款精彩的服装也为八姑增添了独特魅力。狄梵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刘琼的妻子。这一对银幕佳侣,因舞台而相识相爱,甘苦与共,2002年的4月,刘琼突然乘鹤西去,56年的长相厮守,顷刻间,只剩下85岁的狄梵,两个女儿都在国外,她一人独居上海。
【侯健夫】,祖籍山东莱州.早年曾当过工人和铁路局雇员.1937年考入满映任演员.曾拍过[明星的诞生],[园林春色],[胭脂]等影片.1943年底,离开满映到华北电影公司任副导演.1946年任"中电"三厂演员.拍过[天字第一号],[黑夜到天明],[天桥],[碧血千秋],[粉墨筝笆],[哈尔滨之夜],[神出鬼没]等影片.194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夏佩杰】(1920-1991)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黄山来的姑娘》《拂晓的爆炸》《希望这不是真的》《生活从这里开始》《父女情》
【周森冠】(1920-1994)原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他一生参演了无数的影片,几乎全部是配角,无论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等,都被他演的得心应手,生动鲜活,真实可信,入目三分,今天你去看北影的老电影,会发现时不时的会在某一电影里发现周森冠饰演的角色向你走来。他参演的电影据不完全统计有:《民兵的儿子》《山里的人》《红色邮路》《飞越天险》《粮食》《小兵张嘎》《箭杆河边》《小二黑结婚》《浪涛滚滚》《侦察兵》《青春似火》《万里征途》《决裂》《小花》《火娃》《血,总是热的》《戴手铐的旅客》《泪痕》《泪洒姑苏》等等。
【唐远之】1919年7月1日—1999年,出生于河南。早年从事话剧舞台演出,积累了大量表演经验,早在1947年,他就曾参加陈鲤庭导演的《遥远的爱》的影片拍摄,而后他又参加大量的电影拍摄,尽管大部分不是主要角色,但他的表演依旧给影片添辉加彩。出生于河南后在武昌中华大学肄业,电影技术专科学校毕业,1938年入大公剧团演出话剧“中国万岁”。1939年在桂林演出话剧“一年间”,后在中国艺术剧社,上海剧艺社、新中国剧社任演员,参加演出“阿Q正传”、“日出”等话剧。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电二厂参加拍摄《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等影片。1949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影片《中华儿女》的拍摄,1950年任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表演教师兼教务科长。1956年后相继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课主任教师,表演艺术教研组长,曾在广西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及电视台主持演员训练班的表演教学,并兼任北京舞蹈学校表演教师。先后在影片《原野》、《弧光》、《烟雨情》,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那五》中饰演角色,并担任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艺术指导,曾发表《演员和角色的关系问题》、《表演艺术札记》等论文。早年从事话剧舞台演出,积累了大量表演经验,早在1947年,他就曾参加陈鲤庭导演的《遥远的爱》的影片拍摄,而后他又参加大量的电影拍摄,尽管大部分不是主要角色,但他的表演依旧给影片添辉加彩,同时又积累了表演教学经验,1989年拍摄电视剧《封神榜》。
【简瑞超】(1920—2004)电影演员,男,他于1965年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大浪淘沙》中饰演正面人物顾达明,上世纪90年代赴香港定居,曾客串一些电影和无线电视剧。于2004年去世,享年84岁。
【温锡莹】1920年3月生于河北秦皇岛,1942年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后加入中华剧艺社,演出话剧“大地回春”、“棠棣之花”、“金玉满堂”、“北京人”、“桃花扇”、“清宫外史”等剧,在表演上进行了广泛探索和实践。1948年,温锡莹开始接触电影,参予演出了国泰影业公司的《痴男怨女》的拍摄。1948年7月,温锡莹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在大学中他努力钻研有关电影艺术的各种资料,熟悉、掌握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建国以来,他拍摄了《鄂尔多斯风暴》、《年轻的一代》、《林则徐》、《钢人铁马》、《大地重光》、《六十年代第一春》、《宋景诗》、《沙漠里的战斗》、《万紫千红总是春》、《庐山恋》等数十部影片,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逐步形成粗犷、朴实的表演风格。温锡莹无论在演话剧还是拍摄影片,都注意不夸张外部动作,而着意于内心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在《鄂尔多斯风暴》中他扮演主人公青年牧民乌力记,就注意通过眼神表达人物感情。在拍摄前深入内蒙草原,了解当地人生活风俗习惯,社会背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基调,在表演中着意挖掘动作所包含的丰富的潜台词,注重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手势的传达及表意功能。除表演外,他还为十几部翻译片配音,如《彼得大帝》中的彼得大帝,《华丽的家族》中的万表大介等,其中《钦差大臣》中市长的配音荣获1957年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文革”结束后,温锡莹导演过影片《特殊家庭》。于2008年12月14日19时20分不幸去世,享年88岁。
【慕容婉儿】 (1920.3.2-1970.1.26),女演员,译制片翻译,原名钱欣珍,上海人。早在学生时期,就喜爱戏剧、电影。1939年在上海裨文女子中学毕业后,即参加了进步的上海剧艺社,先后在《上海屋檐下》、《碧血花》、《夜光杯》》、《夜上海》、《清宫怨》和《李秀成之死》等进步话剧中饰演角色,受到好评。她在演出舞台剧的同时,又先后加入上海国华、金星、民华等影片公司,在《孔夫子》、《花溅泪》、《孤岛春秋》、《西厢记》、《地老天荒》、《惜分飞》、《故城风云》和《艺海春秋》等影片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1942年,22岁时与舒适(著名导演和演员,舒厚德之子、舒鸿之侄)结为夫妇,相同的事业,相同的追求,夫妻相互携手,比翼齐飞,成为当时中国电业影业里少有的双双事业有成,夫妻恩爱的伉俪之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她随话剧团到各地作巡回演出,后去香港,继续进行演出活动。1944年后重返舞台,在上海、香港等地演出话剧《梁上君子》、《蝴蝶夫人》、《雷雨》、《日出》、《原野》等。1951年,她从香港归来,在汉口参加中南军区文工团。建国伊始,译制片的工作尚属初创阶段,既懂电影而又精通外语的人才奇缺,1953年她欣然服从调遣,进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后转入上海电影译制厂任翻译。先后单独翻译或与人合译了联邦德国、英、法、印度、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希腊、芬兰、匈牙利等十多个国家近30部影片的剧本。这些作品中,不少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名片,如联邦德国的《世界的心》、印度的《两亩地》、法国的《没有留下地址》、英国的《鬼魂西行》、《抗暴记》、捷克斯洛伐克的《仲夏夜之梦》、墨西哥的《勇敢的胡安娜》等。江青反革命集团肆虐期间,她深受迫害,英年早逝。
【欧阳飞莺】(1920—2010.06.03)本名吴静娟,欧阳飞莺是艺名。她出生在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爱唱歌。当时,周璇已经成名,常常在电台播唱。欧阳飞莺就拿着歌本,边听她的歌边学。一次,朋友带她去电台,让她客串一曲。她大胆试唱,没想到竟受到热烈欢迎。听众们纷纷来电,点名要她再唱。欧阳飞莺想当歌星,也从此信心大增。此后,她坚持每天去电台作业余歌手,这对她日后在歌坛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由于拍片的缘分,周璇、李丽华、赵丹、秦怡等与欧阳飞莺都成了银幕上下的知己朋友,而欧阳飞莺与周璇要算最有缘分。一次,明星严俊组织“明星剧团”去菲律宾访问演出,周璇后因有事去不成了,欧阳飞莺临时决定加盟“明星剧团”,但出国手续又来不及办。情急之下,欧阳飞莺的护照用了“周璇”的名字,直至今日,欧阳飞莺的护照一直沿用这一英文名字,“周璇”与她相伴终身。除了活跃在银幕和歌坛上,欧阳飞莺也常常演出舞台剧。上世纪60年代初,台湾的知名艺术家王蓝将自己的小说《蓝与黑》搬上舞台。欧阳飞莺、张茜西、林玑等都参加了演出。《蓝与黑》在马尼拉连续上演5场,受到热烈欢迎。1949年10月,欧阳飞莺偕同白虹、陈白荻、李品洁等歌星,应菲律宾总统夫人的邀请,在菲外岛宿务、描戈律、怡郎等地巡回演唱。不久,中国国内政局大变,欧阳飞莺夫妇便留在菲律宾发展。从此,欧阳飞莺开始了她的音乐教师生涯。她的门生很多,有家庭主妇、学生、医师、商行老板,男男女女都有,甚至连西班牙名歌星阿马杜巴兰圭也慕名拜她为师。1988年1月,欧阳飞莺的丈夫陈明勋病逝。于是,已经在菲律宾生活了近40年的她赴美定居,与儿女们在洛杉矶团聚。欧阳飞莺于2010年6月3日去世,享年90岁!
【冯喆】(1920—1969),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原名冯贻喆,原籍广东南海(佛山),生于天津,上海圣约翰大学一年级辍学,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大提琴,曾参加美艺、华艺、同茂等文艺团体,先后演出了《家》、《风雪夜归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传》等40余部话剧。??1946年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带风》、《忆江南》等多部影片;1948年到香港,在《恋爱之道》、《结亲》等影片中扮演各种角色。1950年回上海,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后调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在《羊城暗哨》、《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桃花扇》、《金沙江畔》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冯喆遭受迫害关押,于1969年6月2日不幸离世。冯喆的戏路非常宽广,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性格演员”当之无愧。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冯喆被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之一。
【林榛】(1921-1977),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中学.1940年从事话剧活动,先后任上海剧艺社,上海影人剧团,南国剧社和苦干剧团演员.1946年任上海文华影片公司演员.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59年任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教师.1963年调回上影演员剧团.1947-1951年拍摄过《不了情》饰范秀娟,《遥远的爱》饰某太太,《假凤虚凰》饰黄妈,《母与子》饰妇乙,《太太万岁》饰陈母,《夜店》饰馒头张,《一江春水向东流》饰庞太太,《肠断天涯》饰罗太太,《乘龙快婿》饰卢太太,《欢天喜地》饰张太太,《人尽可夫》饰田太太,《艳阳天》饰阴太太,《哀乐中年》饰杨妈,《母亲》饰刘太太,《十二小时的奇迹》饰某太太,《三毛流浪记》饰贵妇,《江南春晓》饰韩太太,《女大亨》饰袁太太,《影迷传》饰老阿宝,《美国之窗》饰查理太太,《有一家人家》饰钟母,《太平春》饰赵太太等影片.
【束夷】原名束翠娥。1921年4月26日生,丹阳人,出生于商人家庭,27岁步入电影圈,一年间就成为国泰影片公司的“当家花旦”,几乎全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有她包揽,可以说1948年到1949年是电影界的“束夷年”。束夷在解放后,因为外型不符合工农兵的要求,长期无戏可演,到珠影后也只在几部影片中扮演了很次要的角色,文革后珠影拍《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她力争要演片中的女特务丽丽,无奈年岁不饶人,尽管她为“丽丽”一角来上海整容,结果还是失败了,只能改演该片中的大龙套——警察局长夫人玛瑞。束夷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张延】(1921-1995)在电影《红孩子》饰演爷爷;《云雾山中》饰演周庆福;《三进山城》饰演宋大爷等。
【雷平】(1921-1998)是位从抗日战争初期走上话剧舞台,在“延安青艺”成名、为新中国第一个专业剧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贡献其毕生精力的艺术家。为中国话剧演员。女,原名锦仙。四川长寿人(今重庆市长寿区)。1937年毕业于四川艺术专科学校。次年参加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1940年赴延安。曾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演员。后任辽西军区文工团、第四野战军第七纵队宣传队教员。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演员队长、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在《抓壮丁》饰演三嫂子、《风雪大别山》、《豹子湾战斗》等剧中扮演角色。参加演出《西望长安》,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演员二等奖。
【白光】(1921.6.27-1999.8.27),原名史永芬,生于北平(今北京),1940至1950年代中国著名影星、歌星、文艺家;因见电影院投射机发出的一道白光而得艺名“白光”。白光因演出《荡妇心》(1949年)、《一代妖姬》(1950年)、《玫瑰花开》(1951年)而走红,被称为中国“一代妖姬”。白光还以其磁性的女低音风靡歌坛。1950年代初白光退出歌影坛,隐居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999年8月27日,因结肠癌在吉隆坡病逝。
【白玫】汉族。生于1921年,卒于1999年5月26日,北京市人。1938年进入电影界(当时的“满映”)成为电影演员,1953年调入东影演员剧团任演员,先后在《寂静的山林》、《马戏团的新节目》、《甲午风云》等多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从1954年起,曾为《没落之家》、《流浪者》、《蝴蝶梦》、《复活》、《卖花姑娘》、《忠诚》、《罗马十一点》、《原形毕露》、《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等300余部译制片配音。还参加多台话剧演出。她的丈夫王启民是我国著名导演。
【封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21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而且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假大侠》中的响破天、《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1997年封顺查出肺癌,1999年是他人生最后的一部电影《洗澡》拍毕,就去世了,影片放映时片尾还有封顺的简介,在电影里这是不多见的,这时已经七十八岁了。晚年喜作书法,象形篆体多有流传。封顺参演过的电影:他先后参加拍摄了《走向新中国》演工贼、《一贯害人道》演日军宪兵曹长、《矿灯》演白面客、《神鬼不灵》演张大爷、《春城无处不飞花》演马猴、《一件提案》演老四、《吕梁英雄传》演日本小队长、《新儿女英雄传》演小小子、《水上春秋》演车夫、《烽火少年》、《智取华山》、《粮食》、《停战以后》、《洪湖赤卫队》都演伪军、《龙须沟》演冯狗子、《红旗谱》演管家、《沸腾的群山》演土匪、《青春之歌》演狗腿子、《风暴》、《青年鲁班》都演工头、《林家铺子》演陆和尚、《小兵张嘎》演胖伪军、《神秘的大佛》演赖猴、《骆驼祥子》演茶馆掌柜、《武林志》演客栈尤掌柜、《陕北牧歌》配音秃子、《原野》配音常五爷、《烈火金刚》上下集演解老传、电视剧《水浒传》武松打虎那一集演酒馆的掌柜、电影《洗澡》演老吴(片尾有封顺先生简介,这在电影里专门介绍演员是少见的),也是封顺先生的最后一次影幕角色。
【林岚】(1921-2000)在《跟踪追击》中扮演公安干警李明刚。曾经拍摄过的电影:失去记忆的人(1978) .... 梁冰   大浪淘沙 (1966) .... 薛健白   跟踪追击 (1963) .... 李明刚   慧眼丹心(1960) .... 刘书记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蛤蟆博士 (1984) .... 导演 、编剧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1980) .... 导演   枫树湾 (1976) .... 导演   送粮 (1966) .... 导演   大浪淘沙(1966) .... 副导演  山村新曲-卖萝筐 (1965) .... 副导演
【董霖】(1921—2004)。原名董瑞霖,1921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学毕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文抗宣传队、西北剧社、西南旅行剧团、中华剧艺社、中央青年剧社等团体,演出舞台剧。1944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影片《警魂歌》中扮演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在昆仑、华侨等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希望在人间》、《再生年华》中扮演角色。194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大地重光》、《红日》、《梅花巾》、《西安事变》等影片。董霖以塑造反派角色见长,在电影《红日》、《地下航线》、《金沙江畔》、《希望在人间》中,均有精彩的表演。在上影他和陈述、程之、于飞曾被并称为“上影四“坏蛋””。说起在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他曾挺得意地说“几十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被“击毙’过15次,但至今仍然活着,没有留下伤疤和后遗症”。2004年1月3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乔奇】1921年生于上海,三岁丧父,原名徐家驹,笔名徐慈。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曾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因病于2007年6月29日晚23点15分去世,享年86岁。
【杜澎】(1921-2010),原名王润泉。话剧演员。直隶(今河北)饶阳人。北平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49年参加华北革命大学文工团,任演员。1954年后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演的剧目有《上海层檐下》、《李秀成》、《伽俐略传》等。参加演出《西望长安》,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演员二等奖。《上海屋檐下》获文化部直属院团1980年新创作新改编新整理剧目(节目)观摩评比演出表演一等奖等。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杜澎于2010年11月26日晚9时30分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89岁。
【孙维世】(1922年-1968年10月4日),原名孙光英,四川省南溪县人,孙炳文之女。周恩来义女。著名话剧导演。1934年1月,12岁时在北平贝满女中上学。14岁随母亲到上海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东方剧社的进步演剧活动。曾在龚秋霞主演的电影《压岁钱》里演出。1937年随兄长孙泱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剧队,后至延安学习。1939年被周恩来从延安带到莫斯科留学,攻读戏剧。在苏期间曾被在苏联养病的林彪追求,未接受。1946年回国,与冯风鸣、张醒芳、郭兰英号称“延安四大美女”。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工作,随军在陕、晋、冀活动。1949年12月,随同毛泽东出访苏联。1950年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在排练《保尔·柯察金》中与该院演员兼导演、有妇之夫金山相恋,后结婚。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义父周恩来在逮捕书上签字同意,关到被军管的北京公安局看守所,1968年10月4日死于狱中,去世时赤身裸体,身上只有一副镣铐,传闻江青曾让杨中美在强光下剥光孙维世的衣服,进行强奸,强奸得逞可以减刑,死后被发现头上被钉进了九十九颗长钉子。周恩来要求验尸,只得到“尸体早已烧掉”的答复。妹妹孙新世,后来也嫁给金山。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女演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导演兼副院长,在演艺、导演、翻译等多方面建树颇多。不幸的是在“文革”中被江青等人迫害致死,年仅47岁,实在令人惋惜。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是周恩来的早年战友,1927年在大革命中牺牲,当时孙维世才五岁多。抗日战争爆发那年,孙维世到武汉的八路军办事处申请要去延安,可谁也不认识她,只有16岁的孙维世一个人站在门口哭得很伤心。后来周总理回来了,他不但认了孙维世为干女儿,后来还一直把她带到延安,有“红色公主”之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被关到军管的北京公安局看守所,1968年10月4日死于狱中。
【贺汝瑜】(1921-1987)参演的影片有:《关东大侠》《玩猴的人》《丹凤朝阳》《刘三姐》饰演莫府管家《冬梅》《锡城的故事》《探亲记》《女社长》《花好月圆》《一件提案》《鬼话》《卫国保家》《红旗歌》《云雾山中》等。
【张庆芬】(1921-1990)在电影《南征北战》饰演永贵嫂;《羊城暗哨》饰演女特务等。
【郑晓君】汉族,生于1921年吉林省长春市人。1937年考入满映任演员,曾拍过《壮志烛天》,《大陆长虹》,《真假姊妹》,《胭脂》《雁南飞》等影片.是满映第一部影片的女主角。1952年入东影任译制片配音演员,先后为《不,我们要活下去》,《没落之家》,《天堂里的笑声》,《共产党员》等数十部译制片配音,同时还在《扑不灭的火焰》,《寂静的山林》,《红孩子》,《金玉姬》,《马戏团的新节目》等故事片中饰演角色。1999年因病逝世.
【吕玉堃】(1921—2004),国家一级演员,以秋海棠一角深入人心。在舞台、电影、电视上塑造了百余人物形象,后也导演话剧。如《雷雨》《钦差大臣》《龙须沟》。代表作《秋海棠》《二百五小传》。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剧协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江西分会顾问、江西省政协常委、省民盟常委等职。2004年病故。
【白文彪】,男,粤剧演员、教师。原名招鸿福。上世纪40年代即从事粤剧艺术工作。50年代白文彪加入电影娱乐圈,任编剧及副导演,曾与导演李翰祥拍摄多部经典名剧。之后他加盟香港无线电视,曾与周润发、汪明荃、郑裕玲等影视红星合作,出演《家变》、《奋斗》、《射雕英雄传》等多部经典剧集。白文彪戏路广阔,很受观众欢迎,是著名一线演员。20世纪50年代加入电影娱乐圈,任编剧及副导演,曾与导演李翰祥拍摄多部经典名剧。20世纪90年代移民纽约,与梨园名旦苑笑梅谱出黄昏恋,并长年在华埠培养粤剧曲艺人才,成绩斐然。2007年8月2日4时在纽约曼哈顿圣云仙医院病逝,享年86岁。
【于飞】(1922-1998)原名俞其昌,广东南海县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42年毕业于上海工部局格致中学。曾参加上海艺光剧团、联谊剧团和苦干剧团,主演《福尔摩斯》、《文天祥》、《日出》、《原野》、《蜕变》等话剧。1951年起任上海人民艺术剧团演员培养学馆助教。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擅演反派人物,曾饰演《红色娘子军》中的大金牙,《燎原》中的徐监工,《红日》中的徐旅长等。还曾参加《上海屋檐下》、《传奇夫人》等电视剧的拍摄。于飞作为演员,还演出过的电影有《金元大劫案》(1990) 《剑归》 (1983) 《丽鬼呼声》(1959)《 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1958)《 巨浪》 (1958)《美国之窗》 (1952)。1979年根据美国卡森·柯霍原著《彩色和黑白电影、电视的化装技艺》一书翻译出版《化装技术》。夫人著名喜剧演员嫩娘。
【石灵】(1922——1999)天津人,著名作家、演员。幼时曾随堂兄石挥活跃于舞台。1940年于天津商业中学毕业,后当过商店学徒、电话局练习生。1944年在北平华北电影公司拍摄影片。后在职业话剧团任演员。1948年在上海参加文华影业公司,在影片《表》、《腐蚀》、《我这一辈子》中饰演角色。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81年因在《巴山夜雨》中饰演关盛虚一角,与其他配角演员共获首届中国电影节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
【曹健】本名曹治藩,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北京。因在家中排行第六,影视圈内尊称为「曹六爷」﹔在中学时期就对戏剧痴迷,升入高中后,便与校友同组话剧社,1942年,加入「影星话剧团」成为职业演员,在「大明英烈传」中饰演刘伯温一角,更坚定了日後以演员作为终生职业之决心。1944年抗战胜利,遂投身军旅,加入青年军二○八师为上尉队员,1948年在军中结识钱璐女士,一见如故,情投意合。1949年初部队驻守宁波,因昔日友人征召,加入装甲兵第一团火年剧队,并随军来台﹔28岁时为军中康乐队队员,演出「郑成功」一剧受到总队长龙芳先生赏识,力邀加入总队演剧第三队。1957年主演首部电影作品《养女湖》。自台湾电视公司成立后加入成为台湾第一个电视剧演员,从此影视双栖,电影及电视作品甚多,历年来拍摄电影约170馀部。并曾兼任台北市演员工会理事及演艺中心主任委员。曹健与其妻婚后鹣鲽情深,2001年世界和平妇女会颁赠为「模范夫妻金婚奖」,于2002年8月10日因脑溢血辞世,享年81岁。
【鲍方】(1922.11.13-2006.9.22),原名鲍继焕,人称鲍方叔,香港国语电影明星,电视剧演员、导演。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西南昌,广西大学法律系毕业。鲍方家族是香港著名电影世家,夫人刘甦,女儿鲍起静,女婿,儿子鲍德熹均为香港电影圈名人。??鲍方生于富裕家庭,父亲为江西地区的海关税务官。1934年于南昌百苑洲小学毕业后进入省立一中就读,1941年考进广西大学法律系。1942年在桂林入广西省立艺术馆,抗战期间演出不少宣传抗日的话剧,演出话剧包括《大雷雨》、《裙带风》等。1947年法律系毕业后翌年至香港,先后在永华、泰山、艺文等公司演出,后来加盟左派(亲中国共产党)的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凤凰影业公司任演员,随后成为导演。1959年与陈静波联合导演《有女初长成》,1963年后独立导演《假婿乘龙》、《画皮》、《密杀令》等影片,其中自编自导自演的《屈原》颇获好评。总计曾演出电影超过一百部,执导电影30多部,电影编剧十多部。1978年起担任凤凰影片公司编导室主任。1980年获邀参演无线长剧《京华春梦》,于1983年正式加入无线电视,主要演出父亲、长辈、武林高人等类型的角色。1999年拍摄《茶是故乡浓》在广西拍摄外景时突然中风入院,并昏迷三个月,由次女鲍起静代其宣布退休。后来又辗转送往深圳及香港继续治疗,同年他获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的终身成就奖。2006年9月22日在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因肺功能衰退病逝,享年八十四岁。
【张帆】(1922.9.24—2007.10.22),女,上海市人,表演艺术家,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旧上海知名演员、歌星。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演员,张帆出演过《四世同堂》和《那五》等多部电视剧中的母亲角色,而且首唱了《故乡曲》、《臭虫歌》和《满场飞》等流传甚广的歌曲,实为老一代“三栖明星”。原名张执中,上海浦东人,1935年才13岁的她进了由黎锦晖一手创办的“明月歌舞团”,由黎锦晖改名张帆,随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等地巡回表演。由此,开始了她长达50多年的演员生涯。在这50多年里,她先后在上海明月歌剧社、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联、华影公司、上海益华、大风、兰心电影厂、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担任演员。1958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旧社会的演员转变为新中国的文艺战士,张帆的人生可谓一段传奇!上世纪40年代初,张帆出演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改编的电影《四姐妹》,她在片中演老三,结果这部电影一放便一炮打响,片中的四个女主角,享誉上海影坛。从影几十年,张帆塑造银幕、荧屏形象60余个,在影视片《四姐妹》中饰主角三妹秀华,《天外笙歌》中饰女主角阿莲,《哭声泪痕》中饰女儿,《子夜歌》中饰女主角,《重负》中饰王大妈,《继母》中饰姥姥,《四世同堂》中饰马老寡妇等。其中《重负》中所饰的王大妈和《继母》中所饰的姥姥被提名第三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候选人,《四世同堂》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她生前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张帆1938年开始灌录唱片,她的首张留声唱片便是在百代的副牌丽歌出版的《满场飞》。她曾灌录过约十几张个人留声唱片,都是1949年前的录音,分别由“百代”及“丽歌”厂牌出品,包括《臭虫歌》﹑《桃花朵朵红》﹑《我还有一线希望》﹑《朦胧月》﹑《苏堤春晓》﹑《贺新年》﹑《我要梦见你》﹑《我的心》﹑《荒野的花朵》﹑《水上鸳鸯》﹑《新月上草原》﹑《家乡》﹑《满场飞》﹑《夜里厢》﹑《暖昧的爱》﹑《村姑之恋》﹑《针线本相连》﹑《叹烟花》﹑《故乡曲》及《唯一爱的路》等。2000年,张帆正式退休。2001年,张帆曾和黄飞然接受“老歌俱乐部”邀请到新加坡会见歌迷。时隔约60年再度到新加坡,知道南洋一代仍有她的支持者,倍感安慰。2007年10月22日,张帆在家中接受记者电话采访,回忆周璇时,突然发病,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史宽】男、1922年生,中共党员。辅仁大学西语系毕业,1946年进入北平中电三厂,曾主演《凤记》、《花落水流红》等影片。1955--1977年到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任苏联专家助手,后留校任教,主授电影表演艺术,曾任表演59班、表演61班主任教员、担任过教研组副组长、院务委员、海淀区人民代表。专著论著有《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谈电影演员的语言问题》、《真挚、贴切是演员表演的必经之路》等。1949年为北影演员期间,在《民主青年进行曲》、《龙须沟》、《青春之歌》等片中饰演主要角色。翻译的作品有:中外合拍片《五行战士》电影剧本,《演郝思嘉的最佳人选—记英国名演员费雯丽》。一九七九年,国内成立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史宽为该公司领导小组成员,不久做为中方代表兼制片人与美国狄斯耐公司合拍介绍中国风光的园周电影《中国奇观》,史宽在该片中饰演李白。
【石存玉】男,1922年6月出生,辽宁省营口市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1948年9月入伍,曾任部队文工团组长、分队长等职。1957年应八一电影制片厂邀请在故事片《黑山阻击战》中扮演敌军长,从此走上银幕。1958年8月正式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三十多年来曾在几十部影片扮演主角和配角。其中主要有:《破除迷信》饰老工人、《狼牙山五壮士》饰敌军官、《江山多娇》饰割眼艺人、《烈火真金》饰医院院长、《战上海》饰敌军长、《突破乌江》饰渔民、《碧海丹心》饰渔民老汉、《夺印》饰老农、《打击侵略者》饰朝鲜支前老汉、《苦菜花》饰四大爷、《秘密图纸》饰瞎老头、《激战无名川》饰朝鲜老大爷、《雷雨之前》饰老汉等。1978年5月不幸病逝。生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7593.html

更多阅读

程颢生平简介及思想 杜甫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北宋(1032年~1085年)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

中国儿童电影大全介绍

中国儿童电影从最初走到现在。经历了完美的蜕变。从中国儿童电影大全中可以看出他的历程。2010年中国儿童电影更有几部叫响的影片。让我们来一同回顾中国儿童电影,共同关注这块中国未来的思想基地。  中国儿童电影虽然占据市场额很

中国“艺术电影”:命名、由来、现状与趋势

中国“艺术电影”:命名、由来、现状与趋势陈旭光【内容提要】新时期以来,“艺术电影”的流脉从以第四代导演为主体的艺术潮流,到以第五代导演为主体的新时期电影艺术的高潮和高潮后的萎缩与分化以及“后五代”导演对艺术与商业的融合

中国著名相声演员辈分排名及相声八德 中国著名相声演员

中国著名相声演员第一代 张三禄第二代 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第三代 恩绪、徐长福第四代 裕德隆、刘德智、李德祥、李德钖、张德泉、周德山、马德禄、焦德海第五代 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马三立、郭启儒、朱阔泉第六代 侯宝林、

声明:《中国已故电影演员生平简介 二 已故电影演员》为网友专一的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