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博友:你们好!我正在慢慢地整理我的父母在退休后应出版社或报纸之邀写的一些文史类的文章,主要是论述古树文化、蝴蝶文化、鹤文化和蟋蟀文化。我们中国文化中,颇有泛神论的影子,天地万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味。他们的文章就是从这个角度议论这些具有文化符号特征的花树虫鸟,文笔颇为老道典雅,史料引述丰富,我认为很有阅读价值,更有存世价值。对于学生,对于文科老师,对于相关文化研究者,对于喜欢中国古典文化的朋友,都值得一读。为此,我开办了一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ongtingyunshui,博客的名字为洞庭云水,在这个博客我将陆续发布爸爸妈妈的这些文章,请诸位博友对“洞庭云水”加以关注!非常感谢你们的垂爱!

1.站在红叶岭上,用长焦镜头当望远镜,我惊奇地看到山谷中有个古朴的小火车站,小火车站上竟驶入了一辆高速火车。
2.老爸告诉我,这铁路就是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京张铁路,这火车站就是青龙桥火车站。
3.青龙桥火车站坐落在八达岭前,1905年,詹天佑奉天朝之命,在这里修建京张铁路,在这里他为了解决大坡度问题,采用了著名的之字形铁路。
4.詹天佑带领他的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建成了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即京张铁路。如今,青龙桥火车站,成为北京市保护文物。
5.昔日的工房,已经破落了
6.我推开吱吱呀呀的破门,看见落叶满地
7.长城就在对面的山峰之上
8.八达岭一带,地势急速升高,山体高大险峻。人马翻越都十分困难,当年修铁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9.更艰难的是,那个时代,中国工人都是农民出身,懂得现代工程学的人才极度缺乏,詹天佑从设计、测量、施工、安装、运行,无不事必躬亲
10.四年的艰苦奋斗,詹天佑修成了这条铁路,比计划提前了两年
11.如今,这条铁路已经经历了百年沧桑
12.经历无数次技术改造,铁轨、枕木、信号.....
13.但这穿过崇山峻岭的路基,依然是詹天佑和他的工人们,在100年前奠定的。。。。
14.如今,詹天佑的墓,就在小车站后的山坡上
15.看看铜像,詹天佑似乎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这个小个子男人,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16.当年拆下的旧铁轨
17.搬道岔的设备
18.我记得我小时候到爸爸妈妈带我们到八达岭秋游,也是坐火车来的,火车就在青龙桥车站停留过,所以我对这座詹天佑铜像还有印象。
19.如今小车站依然保留着100年前的模样
20.可惜,现在的孩子们也许知道詹天佑是谁,但他们已经不在乎詹天佑是谁了
21.当我们正在这小车站留恋不舍时,又一列高速列车驶入这个古老的小车站
22.高铁在这里停留了5分钟,不开车门。车上车下,隔着车窗,人们相互瞭望,比划着,笑喊着,却相互不闻其声
23.真的仿佛是两个时空的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