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他年谁作舆地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海南长寿之乡
苏东坡:他年谁作舆地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2012年05月21日 11:07:00
来源: 海南日报 (转自新华网)
苏公祠内的苏东坡像。
五公祠内的苏公祠。
五公祠内的浮粟泉,见证了东坡先生“指凿双泉”的传奇故事。
五公祠史话
五公祠洗心轩牌匾
文/李景新 图/李幸璜
五公祠乃海南岛上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古典遗迹建筑群,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中,两伏波和李德裕都比苏东坡早,但这处建筑群的依托却是苏东坡发现的双泉。苏东坡离开双泉之后,郡守在泉上建亭,是此地最早的建筑物。后不断兴替、添加、移植,终成今日之规模。苏东坡可谓五公祠历史上关键的人物。
他年谁作舆地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不少人一直在误解着这两句诗,以为这是东坡居儋三年后抒发其把海南看做了自己的家乡的感情。其实此诗却是其还没有达到海南之前所作。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七日,苏东坡在惠州接到再贬海南的诰命,正规的叙述是“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别驾是寄禄官,只有一些俸禄,闲散无执掌,没有任何权力,所以“不得签书公事”等于多余。安置是宋朝对官员的一种惩罚,指定居住于边远落后的地方,安置的地点往往与被贬寄禄官的地点不一致。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就是贬到琼州作别驾,但要在昌化军居住。
接到诰命后只隔一日,苏东坡即在幼子苏过的侍奉下离开了惠州。此时弟弟苏辙也再贬雷州半岛安置,兄弟二人了不相知。十余日后苏东坡至梧州,听说苏辙刚从此地经过,估计此时差不多在滕州,于是写下了离惠以来的第一首诗。此时他的心情很低落,所以诗的开头颇有点苍茫之感,但一提到苏子由,色彩马上改变,他自己的精神也被提起来了,转而开导子由,他说虽然我们都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但兄弟二人毕竟只隔了一个海峡,尚可遥相眺望。他还想到商朝被放到朝鲜半岛的名臣箕子,说我们何以不能像箕子那样去教化土人呢?这样想来,他的精神得到了解脱,到了最后,好像对贬谪海外的遭遇已经全然不在意,甚至似乎已经把荒芜的海岛当做自己可爱的家乡了。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当时苏东坡是元祐旧臣中声望最高的人物,新党重新专权之后,宰相章惇首先把报复的巨斧砍向苏东坡,苏东坡在岭南的惠州安置三年之后,新党又一次加重对元祐党人的处置。据陆游等人说,苏东坡在惠州白鹤新居中作了一首诗,有“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之句,章惇得知后狞笑一声:“苏子瞻还这么快活!”于是苏东坡被再贬到离政治中心最远也最落后的海南岛。虽然此说有一些游戏之味,而反对派对苏东坡的畏惧可见一斑。这时他已六十二岁,对古人来说已是名副其实的老年人。他的心情好像一下子落到了最低谷,他离开惠州时已与亲人作了生离死别,对长子苏迈安排了后事。这种沉重低落的心情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很快得以调整。在梧州的那首诗其实是心绪低落、孤独、绝望状态之下突然得知能够与亲爱的弟弟相见的消息之时刹那间迸发出来的炫目的火花,这火花与他一贯的超脱的本领相遇,使他的精神骤然一振,一篇奇健而毫无衰惫之气的文字才不择地而出。这火花持续了二十余日,在雷
州半岛与子由分别时,那无边的苍凉与悲哀便重新回到苏东坡的心里,“海南万里真吾乡”的亲切感又为遥不可测的恐慌所代替。这在他的《伏波将军庙碑》中说得清楚:“自徐闻渡海适朱崖,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发耳。艤舟将济,眩栗丧魄。”后来他回忆说:“吾始知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这种低落的心情,数月之后才得到调整。
虽则如此,而“海南万里真吾乡”却像一个预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苏东坡深深喜爱上了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他甚至用诗的语言把海南看作了他的故乡,而把蜀州当做了寄生之地。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更是深受苏东坡之惠,而热爱着他们敬爱的苏东坡。
既味我泉 亦哜我诗
在五公祠史话的语境下谈苏东坡,双泉的故事可谓重点。
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苏东坡横渡琼州海峡抵达海南岛北岸。他在琼郡城东的驿站暂住下来。苏东坡的可敬之处之一,便是无论何时何地,是穷是达,他总有个习惯,尽量为百姓做点好事,也因此他无论以何种身份到了何地,都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现在,苏东坡以罪谪之身到了海岛,病魔在身,精神饱受折磨,但一停下来,他就开始做好事了。在琼州逗留的十余日里,他做了件令海南人民永远感激的事情。
苏东坡在驿站稍事休息。他很快发现周围泉水虽多,但都不可饮用,百姓饮水是一个大问题,于是他开始寻找水源了。他在城墙附近溜达,果然在东北角的一个地方发现了可饮用水。有意思的是,这里有两个泉眼,相距咫尺,水的味道却大为不同。他马上把这一发现告诉人们,指导人们开凿此泉,从此,当地人民便有了甘甜可口的饮用水。这两眼泉水就是著名的双泉,也叫双井,是苏东坡来到海南岛后献给海南人民的第一个礼物。一个奇异的传说代表着人们对苏东坡的敬爱之情:
“海南城东,有两井,相去咫尺而异味,号双井。井源出岩石滹中。东坡酌水,异之,曰:吾寻白龙不见,今知家此水中乎!同游者怪问其故,曰:白龙当为东坡出,请徐待之。俄见其脊尾如生银蛇状,忽水浑有云气浮水面,举首如插玉箸,乃泳而去。(《冷斋夜话》)”
人们大概觉得客观的描述苏先生寻找双泉的经过太过平淡,一定要增加丰富的内容,故事虽离奇,却是很美丽。
三年之后,苏东坡要离开海南岛了,他的身影又出现在双泉之畔。故地重游,他发现泉上建起了漂亮的亭子,亭额是空着的。琼州太守陆公相陪,请他为亭子命名。苏老先生挥毫题下“泂酌”二字,作为亭名,又作了一首意味深长的四言诗,以作纪念。诗云:
“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他告诉人们,不要仅仅只是饮用这清泉,更重要的是要从清泉中品出真味来,这真味就藏在这首简短的诗之中,所以既要品味我这泉水,也要品味我这诗句。这首诗很像《诗经》中的一首诗,那首诗是说能够爱护百姓,百姓才会爱戴你,其中一章写道: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苏东坡接手过来,应该有告诫包括陆公在内的官员应该如何做一个好官的意思。事实上诗中的含义更丰富了。众喊莫齐,是说人的口味不同,对水的评价自然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水的品德是不变的,自江徂海,浩然无私,这才最为重要。他告诉人们要学习水的浩然无私的品德。我不能肯定苏东坡有没有把自己的品德隐喻进去,但读者一定会想到这便是苏东坡的品德了。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在海南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昌化军,也就是儋州,也称儋耳。
苏东坡离开双泉,经澄迈、临高而达昌化军,时间是绍圣四年(1097)七月二日,他和苏过寄居在破旧的官房伦江驿中。次年四月,章惇的爪牙把他驱逐出去,他在众人的帮助下很快在城西的一片桄榔林中建起了几间房子,这便是著名的桄榔庵了。从此,他老人家在桄榔庵中一直住到元符三年(1100)六月,接到北归诰命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儋耳人民。
初到儋耳之时,苏东坡的感觉是到了一个非人所居之地。晚年再度贬谪的打击以及海南自然人文所给予的巨大反差,使苏东坡的心情非常低落,无边的孤独和落寞包抄而来。但是,如果让这种低落和痛苦永远延续下去,那也就不是苏东坡了,他很快做出了调节。他认真地与大隐士陶渊明唱和,与海峡对岸的弟弟子由互通书信和赠诗,经常在寺庙、道观和村径市街上转悠,和当地人交往,他的心灵渐渐平静下来。至少在绍圣四年的十一月,他与军使张中一起到黎子云家中喝酒,促成载酒堂的建立,可以看出他已经差不多融入了所在环境,心灵走出了低谷。之后的儋耳生活,虽然还是经常无法摆脱生活艰辛的困扰,心情也不是没有任何波荡,但他大体上是在一个超脱而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度过了。
不管如何,苏东坡用三年的生命体验了海南岛上的一切。他到达大宋领土最南部的孤岛,他欣赏了热带最奇妙的自然风光,他吃尽了物质困乏和精神孤寂的苦头,他经常无米无肉无糖无冰无炭无纸无笔无酒,他体察了当地百姓的落后和艰苦,体味了他们的热情和淳朴,他有更多的时间参禅悟道,冥思物理人生,他经历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他留下了许多墨迹,他和完了陶渊明诗,完成了名山事业《书传》的著述,他听懂了黎人的语言,他把用于读书的东坡口音留给了学子们,他看到了重农知礼的风气渐渐形成,他在学生姜唐佐等人的身上看到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希望,这里有高大健壮的椰子树、清新秀丽的槟榔树、鲜
艳夺目的刺桐和木棉花,有村头的斜阳,有城南的荷塘,有城北的伦江,有天庆观的乳泉,有伦江驿的风雨,有桄榔庵邻舍儿童的读书声,有充满欢歌笑语的载酒堂,有清净的杨道士息轩,有门前的蔬圃、黎人的浊酒和吉贝,有简单而美味的牡蛎肉、玉糁羹和姜粥,有热情好客的黎家兄弟,有风情犹存的老符秀才,有大耳朵的吴老头,有义士赵梦得和一群可爱的青年,军史张中留下永久的友谊,奇人吴复古两度留下前来探望的足迹,美丽的五色雀光临相娱,他把海南最好的礼物沉香山子寄给弟弟作寿礼,得到十八大阿罗汉画像,恭书了《金刚经》送给慧上人,他把采集的草药拿去为百姓排解伤病的痛苦,他闭门寂坐,孤身步月,静坐观棋,与儿子郊游,带着爱犬乌嘴到处闲逛,与任何人开玩笑,同朋友分享饮酒、品茶的乐趣,看儿子写诗作画,接受北方亲友的馈赠,回信,造墨,酿酒……总之,这儿有他的寂寞、惆怅、忧愁甚至恐惧,也有他过去从未经历过的舒适、惬意、欢乐和自得。他曾经对北归产生了绝望,终究还是踏上了回归的征程。他日日盼望着能搭上返回的白帆,却突然产生了留恋之情。三年的时光使他的历程增添了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品尝的生命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想想,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所以当真的要永远离开这片热土的时候,他由衷地唱出在海南岛上最后也最惊人的两句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海南岛给了苏老先生无比奇绝的感受,苏老先生更给予海南以深远的影响。他没有以一个政府官员的身份做过一件具有功业意义的事情,却做出了政府官员们无法做出的伟大功业。他除了完成学术巨著《书传》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流传至今的尚有三百篇左右,其中包括一百多篇美丽的诗词,五篇赋,七十多篇杂记和题跋,四十多篇书信,十多篇史论,还有铭、颂、寓言、对联、祭文若干,有五件墨迹或拓片在书法史上永存。这些作品在海南文化史上就像酵母一样发挥着不可思议的作用。他苦心劝农、提倡文化教育、改变落后观念,对推动海南的历史进程比其他历史人物产生了更加巨大的意义。戴肇辰的一段话代表着史家和海南人民的评价:“宋苏文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我们还是会说,如果没有苏东坡的到来,海南的文明进程也许要改写。
泉飞藻思,云散清襟
苏东坡走了,他在几天风雨过后的
一个月色澄明之夜,从海口北岸的某个港口出发,连同那一片白帆消失在夜色之中。他给海南留下的话题太多了。现在,我们在五公祠史话的语境下,还是再回到双泉吧。
双泉相去咫尺,同时被伟人苏东坡发现,带有传奇色彩的“指凿双泉”的故事长期在老百姓口头流传,但是由于水味有别,它们后来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泉,水味甘甜,汲者不断,近千年来不增不溢,完好保存至今,这就是五公祠内有“海南第一泉”美誉的浮粟泉。另一泉虽水清而味不及,后遂无问津者,日久而堙没,至清代乾隆时琼州知府叶汝兰于该泉遗址建洗心亭,遂有“洗心泉”之名,泉水却早已不复存在。所谓“双泉”者,实际就只有一泉了。
现在的五公祠浮粟泉照壁上刻有一副对联:“泉飞藻思;云散清襟。”因为是用古篆书成,所以大部分人都无法辨认,不独一般的游客,就是正规的文献书籍,也认错了一个字,把“清”字记成了“流”字。许多年前我前往游观,久久坐在泉边,看着对联,体验泉水之凛冽,玩味对联之韵味。藻思者,丰富的文思也,上联谓临泉而文心飞动也;清者,清凉也,清幽也,清高也,下联谓观云而清凉入怀,而幽怀消散,而胸襟清悠也。仅仅八个字,文约意丰,意境悠远。我们很难判断对联作者曾受过苏东坡的多少影响,然此联确实是因东坡遗迹感发而成,风格又与东坡那清雅潇洒的神韵相接。我们可以想见,对联作者流连于苏泉之侧,味之水而观乎云,遥想苏子而神思飞动的样子,是多么可爱。其实不独对联的作者,任何一个具有情调的人,当临泉怀古之时,谁能不产生异样的感觉、获得感发的力量呢?
更有意思的是,另一个早已堙没的洗心泉却也毫不逊色。乾隆五十八年的夏秋之交,知府叶汝兰突发奇想,要为不复存在的古泉建座“洗心亭”,看似太过浪漫,实是耐人寻味。这个味,叶汝兰并没有点破,又过了一百多年之后,琼崖道台朱为潮才用一副对联表达出来:“一水可曾将耳洗,纤尘断不上心来。”我们把上、下联的意象合起来,再结合东坡所发现的这个因水味不甘而被冷落、终于不复存在的清泉,思思想想,这味便出来了。倘若通过洗耳,而使心地一尘不染,这岂不是最可贵的泉水吗?只可惜人们已经不可能再见到此泉了,上联的“可曾”二字,正流露了这种淡淡的遗憾。不过实质性的洗心,并不在于真的要用具体的清水去洗。有东坡那样的高风亮节,有东坡那样的旷达风神,有东坡那样的如精金美玉般的诗文书画,涤心荡腑,消尽尘埃,水之枯竭,又何憾之有?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更多阅读
《苏东坡突围》摘抄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赏析
1、人们有时也许会傻想,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的珍惜他,虔诚的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2008年电视剧《苏东坡》详细演员表与图介 苏东坡详细生平
由冷成金、高东峰、冷鑫编剧,王文杰导演,于2008年摄制完成的44集电视剧《苏东坡》,终于日前在东南卫视播出了!片头片尾曲均为苏轼的词作,程大兆作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演唱:汪正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演唱:朱桦。几天来追剧被其吸引
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_vicky
标 题: 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9年05月10日11:16:31 星期天),转信,仅作学习参考用。[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定强奸之司法解释的法理和潜在实践后果。论文论证了这一解释有悖于法理、人情,违背
苏东坡的典故集锦 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
一、苏东坡与红烧肉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
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 苏东坡健康操悄然流行 苏东坡
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教授近日来到北京朝阳区大屯社区,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安贞医院组织。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是办公一族的通病。洪昭光指出,这些病与缺乏运动有关。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花上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