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惊现满分作文:《我长大了……》
邢 春
昨天考完语文,今天阅卷。我客串了一把,批了一本初一作文卷。
作文题目是:
请以“我长大了_____”(后面请补上标点:!或?或……)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42分)
改过半本,发现一篇好文章:《我长大了……》。录于此处,并作简评。
我长大了……
耳朵里塞着耳机,手随意地插在口袋里,嘴里嚼着口香糖,我漫不经心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阴霾天空下,树叶肆意飘飞。
“Kazaokirenayi…”爱内里莱和三枝夕夏合作的《跨越七海的风》,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绀碧之棺》的主题曲。每次听到这首歌,总会为那两个女海盗之间的深厚情谊所感动。我不知道,至少,我还没感受到那种跨跃生与死的感情。是的,我才13岁,还太小。或许我曾拥有它的表象。
耳机里流淌出三位大男孩的声音,是一首老歌。“别让年轻越长大越孤单”,是的,小虎队的《爱》。这首歌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这句歌词,它曾深深刺伤了我。这首阳光的歌,只因这句词,被我列为“禁曲”。很可笑吧,我作为一个友情的失败者,已没了勇气。
春天已经到来,为什么还是这样冷?
樟树啊樟树,你为何在春天落叶,让我想起那年秋天?
不幸错过一个绿灯,我只能站在路口等。一阵奇异的金属音质的声音从耳机里传出,随即又是动人的旋律:《星光》。“黑夜如果不黑暗,美梦不会向往,破晓会是坚持的人最后获得的奖赏。”原来,成长是需要痛苦的。还记得《不想长大》,就因为成长会失去,所以,我会害怕成长。而成长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于是我失去了许多,友情,纯真……
风依旧呼啸着,绿灯又变成了红灯。我才发现,我在那个路口站了很久了。《星光》听完了。
莎拉天籁般的完美声线提醒了我,我终于走过了那个路口。那首是我最爱的《他没看见我》。我按了快进,只想快一点听到那句歌词:
“Thereare things we can charge(原文如此,应改为change), if we just thoose(原文如此,应改为choose) to fight.”
久违的太阳在乌云周围镶上一圈金边。
是啊。“有许多事是我们能改变的,只要我们选择去争取。”那一瞬间,我的眼圈微微发烫,我也开始有点嘲笑自己,为了这么点小情绪在路口站了半天,却又有点欣慰,毕竟,让我成长一次,这也值得。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吧。也许会有痛,有泪,有伤,有坎,但一切皆有可能,事在人为。或许,长大后的所得会让我觉得现在是值得的。长大,我虽不渴求,但也不惧怕了。因为,这也是一种成长。
现在也许不会明白,可是,我会懂的。因为我长大了……
阳光洒在我回家的路上,微风轻吹起我的发梢。
说实在的,我有些吃惊。一个初一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思想的深邃,情感的细腻,语言的纯熟,结构的精巧……已远远超越同龄孩子的水平。读一遍,再读一遍,越读越有味道。于是跟老师们商议,决定给这篇作文打满分:40+2。理由如下:
其一,思想深,情感细。
题目是“我长大了……”,为什么说“我”“长大了”?“长大”的标志是什么?省略号的意蕴如何诠释?(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用!或?号,题意有何不同?)这篇作文看起来不难写,但要写得有新意、有深度可不容易。
再看这篇作文。小作者截取了一个生活场景:“我”在回家的路上行走,伴着耳机里播放的一首首歌曲,思考着一个关于“成长”的问题。
开始听的歌是《跨越七海的风》,虽然“我才13岁,还太小。”但“我”被“两个女海盗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动了。接着听到的是小虎队的《爱》,刺伤“我”的是那句歌词“别让年轻越长大越孤单”,因为“我”那时是“一个友情的失败者”。然后,“我”在《星光》中感悟出“成长是需要痛苦的”,在莎拉的《他没看见我》中理解了“有许多事是我们能改变的,只要我们选择去争取”。最终,“我”懂得了“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长大,我虽不渴求,但也不惧怕了。因为,这也是一种成长。”“我”在从少年走向青春的路口,有一些失落,有一些感伤;但“我”终于明白,孤单也好,痛苦也罢,这都是成长路上必然的经历;而对于“长大”的“不渴求”、“不惧怕”,是一种朦朦胧胧的人生认识,还是一种臻于理性的中和平静的人生境界?不管怎样,其见地已经卓然不凡。不仅如此,“我”还进而认为“这也是一种成长”!可怕,可怕!我不知道,作者小小年纪,何以有这样的人生体验、人生感喟?从思想的深度上看,作者已非一般七年级小儿所及了。
其二,线索多,条理明。
作文线索不宜多,这是常识。但这篇作文反其道而行之。四、五首歌串联全文,这是一条明线。“我”因成长而失去友情,从感伤到自嘲、欣慰,直至达观,是一条情感变化的暗线。细看之下,还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所走的回家的路,在路口,红灯、绿灯交替闪烁,“我”的情感变化、对人生的感悟也与之参差交互;一条是景色变化之线,从阴霾的天空到“久违的太阳在乌云周围镶上一圈金边”,再到“阳光洒在我回家的路上”;飘飞的树叶、呼啸的风随着“我”的情感律动,最后“微风轻吹起我的发梢”。路是真实的路,景是真实的景,但“景语皆情语”。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操纵着诸多线索,笔下却自然流畅、丝毫不乱。从结构上看,起承转合,条理分明,却又浑然一体。笔法老到!
其三,用隐喻,有意味。
作者笔下的“路”,有一种隐喻意味。一开始,“我漫不经心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这是一条什么路呢?当“我”“错过一个绿灯”,“站在路口等”的时候,我们发现,“路”已不仅是“回家的路”了,其隐含的意思是“情感的路”,或者说是“人生的路”了。果然,当“绿灯又变成了红灯”,当“我”“在那个路口站了很久”,听完了《星光》;当“我”在莎拉天籁般的完美歌声中“终于走过了那个路口”,“我”也终于“长大了”。走过一个个路口,就是完成人生一次次的“成长蜕变”,“我”理解人生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所以,当我们看到“阳光洒在我回家的路上”时,我们也不禁为文中的“我”感到欣慰,因为,“我”已经穿过阴霾的情感天空,沐浴在充满希望的阳光之中了。一篇初一学生的考场作文,能有如此精妙的构思,实在不容易。我要为作者喝彩!
其四,有瑕疵,又何妨?
今天,我在补写此文时,看到不少同学的评点。大家也看到了这篇作文的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句子还不够顺畅;第三段写“我作为一个友情的失败者”、第五段写“想起那年秋天”,若隐若现,不够明了,使得文中相关的抒情议论如同浮萍,缺乏根基;当然还有其他问题。不过,这是一篇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的考场作文,而且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作文,有一些瑕疵,不很正常吗?大家之作,尚且难得完美,我们又何必求全责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作文评改,不能将标准定得过高,不能用名家名篇的标准来评判初中学生的习作,我们不能吝啬手里的分数,如果这位学生的作文超出同龄人的水平,为什么不敢给满分?如果把标准随意提高至无极限,试问天下谁的文章能得满分?
话说回来,从追求更好的角度看,各位善意的问题能给作者和她的同龄人更多的启示,我相信,大家都能受益良多。
以上所述,是我们评此文满分的理由。
最后,公布作者姓名:初一(7)班王欣怡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