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看宁安
治平
在富饶神奇的宁安大地上,有着十分悠远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新石器时代的莺歌岭文化、1300年前盛唐时期的渤海文化、清代的宁古塔文化、流人文化,都是十分可圈可点的一笔。在黑龙江,东北的开发史上有着抹不去的辉煌。然而进入上个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开天辟地意义的共产党的成立,这里又成为东北的红色故乡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在东北的早期活动,十四年抗日的浴血奋战,建立民主政权,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剿匪斗争都有着宁安的名字。
一、马骏与中国东北最早的党小组
宁安不但历史悠久,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回族烈士马骏就诞生在宁安,他在吉林和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期间就利用假期回到家乡从事反帝反封建、抵制日货的革命活动。1919年他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领袖后,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马骏专门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回到东北,以宁安为根据地,往返于哈尔滨、吉林、牡丹江等地,深入到商业、教育界中传播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积极筹建党组织,1922年2月在马骏的指导下,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校园唤醒团”,很快就成为开展反帝爱国斗争的群众组织,他还利用宁安四月十八日赶庙会之机,发表演讲,组织演出具有爱国思想的戏剧,同年“马骏在宁安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成为东北地区党组织创建人”,(《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二卷),在东北大地上播下火种,迅速发展为中共哈尔滨支部、特支、中共北满地委、宁安辖区的牡丹江站、横道河子站、磨刀石站、乜河镇建立了党支部,相继宁安临时县委、宁安县委相继成立。
这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都分别确定宁安市的马骏纪念馆和马骏故居,马骏在宁安宣传革命思想、党的政治主张即地方很多,他利用在宁安去吉林省第四中学(原丹江小学旧址,宁安一中前身)代课期间就宣传反帝爱国的革命思想,老四中成了革命摇蓝,相继走出曹梦璞、韩幽桐等一大批革命青年,牺牲于松沪一二、八抗战的中将吴克仁也曾在这里受过教育,血洒宁安大地的于洪仁曾在这里读书;马骏还带领一批进步青年利用到西山(鸡鸣山)大石桥,泼雪泉和河西月牙河、将军坟踏青的机会,召开会议,从事革命活动,他的足迹遍及宁安大地。
二、抗联四军、五军诞生地
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东北开始。当时一些有爱国思想的旧军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协助下,组织了抗日义勇军、抗日救国军,后改为抗日联军。他们的东北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开展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从三十年代初,宁安大地上就活跃着几支抗日队伍,尤其当时的宁安是中心县委所在地,党在东北地区较早创建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救国军、绥宁反日同盟军都诞生在宁安。
1933年1月,国民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率抗日游击总队二、三团200余人到达宁安西南的和尚屯(今沙兰镇和盛村)联系王毓峰的步兵营和冯守臣的骑兵营,经宁安县委批准,扩建为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并在宁安南部的孟寡妇屯召开成立大会,司令李延禄、政委孟泾清、参谋长张建军东。部队达800多人,编成三个团,两个独立营和一个游击支队。该部队在李延禄的率领下在宁安南部一带多次与日军作战,连续活动三年多时间,1936年夏转战于密山后改编为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抗日同盟军、东北抗联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人数最多时达2000多人,曾是东北抗联的主力之一。
1934年2月受中共满州省委派遣,时任满州省委军委书记的周保中来到宁安建立反日同盟军,他将工农义务队和边区军做为骨干,吸纳柴世荣、王毓峰、傅显明等各部及八道河子自卫队,组成“宁安东南乡救国军第一游击区同盟军办事处”,后又改为“绥宁反日同盟军联合办事处”。1935年1月根据吉东特委和宁安县委的决定,将这一部队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下辖两个师,900多人,周保中还发表了《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宣言》。1936年2月中共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来宁安,在南湖头扳石场召开会议,向二、五军传达筹建东北抗日联军精神,会后在宁安三道河子将反日联合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副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胡仁。这支部队后来曾发展到3个师3000多人,将以宁安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扩大到整个绥宁、吉东地区,直接威胁日伪统治。
抗联四军、五军在宁安成立后,广泛地活动于吉东、北满这一地区,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配合了全国抗战。后来抗联四军、五军又与其他抗联部队合编为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他们战斗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英雄业绩,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三、著名的八次抗日战斗
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史上,作为吉东地区抗日游击中心的宁安先后发生了8次著名的战斗,给日本侵略军沉重的打击。
这8次著名战斗分别是:1、墙缝战斗。1932年3月由李延禄率领的抗日救国军在镜泊湖南的小龙湾(墙缝)山崖上阻击日军向宁安进犯的田野部队。此役消灭日军七、八十人,打伤近百人,将敌人引入埋伏圈的猎户陈文起遭敌杀害,担任掩护任务的朴根重、左征等英勇牺牲。
2、关家小铺战斗。1932年3月在李延禄部署下救国军(原东北军二十一旅600团)的三个连在关家小铺(今宁安镇联合村)的双峰夹峙处伏击日军,不料此事被汉奸魏学海告密后,日军伪装成伪军分三路包围救国军部队,救国军在张宪廷连长指挥下浴血奋战,重创向海林进犯的日军,歼敌近百人,救国军张宪廷连长及官兵107人壮烈牺牲。
3、三打宁安城。1932年10月10——22日,周保中率抗日救国军从江南和东园子两次攻打宁安县城,曾一度占领宁安县城,毙伤日军小岛少佐以下100多人,炸毁敌军火库,缴获大量物资。1933年5月借于洪仁率抗日救国军攻打东京城(渤海镇),宁安日军向东京城增援之机,李荆璞率主力攻克宁安县城,来了个开仓放粮,回援的日军又遭救国军的阻击。抗日救国军缴获大批物资。
4、团山子战斗。1933年1月,李延禄率抗日救国军在宁安东南团山子设伏,围歼前来进犯的日军,击毙凤岛大佐等日伪军200多人,抗日救国军无一伤亡。
5、八道河子战斗。1933年1月李延禄率抗日救国军在宁安南部山区的八道河子伏击前来进犯的治田大佐所部日伪军四、五百人,由于敌强我弱,我军采取灵活战术,组织敢死队,愤怒的群众也手持木棍随敢死队杀向敌人,敌仓惶溃逃。抗日救国军以仅伤亡十人的代价,击毙治田大佐等37人,毙伤伪军200人。
6、石门子战斗。1935年1月东北反日联合第五军第一师师长李荆璞率部在宁安东南八道河子处捉一个敌人的密探,他采取将计就计,引蛇出洞,伏击前来围剿的200多名日伪军,击毙日曹长等20多人,毙伤伪靖安军近百人。时任中共宁安县委书记的李范五曾题诗一首称赞道:“天险石门鬼见愁,诱敌深入太公谋;杀声起伏倭头滚,一网打尽红袖头。”
7、庙岭战斗。1934年5月,活动在镜泊湖南湖头一带的绥宁反日同盟军张祥部伏击日本开拓团,击毙山田悌一(日军退役中将、镜泊学园开拓团头目)等14名日军,烧毁汽车、缴获许多物资。
8、莲花泡战斗。1936年2月东北抗联五军一师在师长李荆璞率领下,与前来围剿的日伪军1500多人激战,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日军使用了毒气,此战役共毙伤日伪军近百人,我军牺牲78人,因敌人肆意毁坏抗联战士的遗体,仅埋葬了42位烈士,这就是后来传颂的莲花泡42烈士。
在十四年的抗日斗争期间,一大批革命志士活动在宁安大地上,周保中、魏拯民、李延禄、李范五、李荆璞、陈翰章、于洪仁等,他们有的成为了英勇的烈士,民族的英雄,有的成为党的高级领导人。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也曾率部到宁安活动过,他们在宁安生活过的抗联秘营如:八道河子、弯沟、平日坡秘营等战斗遗址、牺牲地等都是革命纪念地,供后人瞻仰,有十分重大的教育意义。,至今在宁安大地上有抗日战斗留下的烈士碑、烈士墓、纪念园等8处之多,尚有部分末被开发,这些都是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四、著名的剿匪根据地
1、张闻天同志在宁安。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牡丹江一带的一些伪满残部、旧军阀、地主豪强和流氓地痞峰起为匪,他们公开接受国民党收编,与人民为敌,与我军对抗,牡丹江一带的形势是敌强我弱,除牡丹江市、宁安县城和少数地方在我军手中外,许多县镇都一度被土匪占据,他们与新生的民主政权分庭抗礼,严重干扰我党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1945年12月初,中共中央东北局派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又名洛甫)从哈尔滨经牡丹江去合江地区开展工作,因土匪作乱、交通阻隔,来宁安开辟工作。他在宁安的半年多时间里,领导中共宁安县委整顿和建立党领导的武装,派刘贤权去东京城组建地区司令部,指挥四团剿匪,在宁安成立了2000人的警卫团,与17团组成第三支队,剿匪前线指挥部驻在宁安县城,会同1946年2月到达宁安的海军支队(二支队、司令员田松)一道清剿宁安境内土匪。他在恢复宁安县党组织的同时,还组织领导开展土改,组建了200人的“宁安县反奸清算分配敌伪土地工作团”,张闻天同志亲任总团长,还在东北首次提出了没收满拓地、开拓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变为他们的私产”的政策主张,到了月末全县共分配敌伪土地67404公顷,分到土地的人口达102,001人。宁安土改的经验很快在牡丹江及整个东北解放区推广。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宁安土改的经验,结合东北的实际作出了《关于处理日伪土地的指示》。1946年4月26日,延安新华总社还将宁安县分配满拓地、开拓地,发动群众的经验播发全国解放区。
今天,宁安四中校园内有一座清末四合院的建筑,这就是张闻天同志在宁安工作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张闻天工作室。宁安人民牢记这位党的早期领导人在宁安工作期间指导根据地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缅怀这位党的领导人的丰功伟绩。
2、惨烈的剿匪斗争。1946年2月二支队(又称田松支队)三支队警卫团,牡丹江军区四团开始联合作战,共同剿匪。2月15日牡丹江地区大规模的剿匪战斗,首先在宁安县鹿道打响,我军集中兵力向盘踞在牡图铁路马莲河、鹿道一带的郑云峰、马喜山匪部发起进攻,经过17天11次激战,将除马喜山带部份残匪逃窜外,郑云峰以下两千名土匪被全歼,解放了镜泊湖一带32个村屯,5万余群众,还打通了牡图交通线。
1946年5月马喜山残部在叛徒石连山(原伪警察、光复后参加我地方武装)等人的接应下,带领几百名土匪袭击了在宁安县沙兰镇进行土改工作的工作团和战士,杀害了部份战士和土改干部,制造了“血洗沙兰站”惨案,我军在付营长张继尧率领下坚决反击,同时从宁安县城赶来的骑兵等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打退了马喜山残部的进攻。著名作家曲波同志著的《林海雪原》中第一章“血债”,就是以此事为背景描写的,著名的牡丹江一带的剿匪战斗也是从宁安开始地。
1946年9月我军剿匪部队又在三陵屯与马喜山残匪进行一场惨烈的战斗,我军赴沙兰途中,在三陵屯(今三陵乡所在地)渡河时节遭土匪袭击,先头部队在三陵屯内逐院落,逐条街巷与敌争夺,经过几小时激战,以凌厉的攻势转入反攻,将敌人赶出三陵屯,逃窜中的马匪残部又在十道梁子遭到我军伏击,马匪仅少数人逃走。
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剿匪战斗,宁安县内的土匪在这场剿匪战役中,基本被剿灭肃清。在这场剿匪战役中,邹世环、杨思严等一批革命烈士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们,曾将东京城镇改为世环镇、石头站改成石岩。在渤海镇还专门建有剿匪牺牲的烈士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望逝去的近一个世纪的风云,中国共产党人自上个世纪20年代初在这块土地上组建第一个党小组起,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在宁安这块革命老区的热土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英雄颂歌。今天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英雄血染湖山壮,名垂青史万古传”的诗句,这些红色的血种要一代又一代的传下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
五、红色旅游的启示
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提出红色旅游。去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充分利用各地旅游资源,采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思想教育的形式更加贴进生活、贴进群众,宁安市在《规划纲要》的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中都榜上有名,符合《规划纲要》中提出八个方面内容的“抗日烽火”、“走向胜利”、“伟人风范”和“浩气长存”,可以说机遇难得,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使革命老区的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充分发挥我市自然环境优势,人文历史资源突出的优势,将旅游产业完善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富集,有的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的还需加以保护和利用。首先要认真科学的规划,努力做到科学、严谨,充分展示、形象生动,实现思想教育的入心、入脑、入耳;其次要努力协做,形成合力。红色旅游涉及到宣传、文化、旅游、民政、交通、计划、财政等多个部门,红色旅游是一个领跑工程,其他部门的配套应说明是个跟进工程,以发展大旅游定位,才会归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三努力抓好宣传与服务。当今社会的发展绝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而是好景观要勤吆喝,好主题也要勤宣传的传媒时代,要将这项伟大的工程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努力向本地区和海内外宣传促销,同时服务要跟进,做到经营管理上水平,服务质量高档次;其四运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推出一个完备的红色旅游的精典,工程实施向高标准看齐,主题鲜明不仅有现实主义,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解决好展示陈列内容陈旧,方式手段落后于时代的问题,实现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