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阿根廷转你们对于这个国家有什么印象 阿根廷中国人

无论到过或没到过阿根廷的人,一提起这个国家,就会连同想起马黛茶,如同探戈、足球、和烤肉一样,马黛茶似乎成为阿根廷的一种标志文化

其实马黛茶并非阿根廷独有,它原产于巴西,在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如巴拉圭乌拉圭智利等都有饮马黛茶的习惯。阿根廷人饮用马黛茶是从十七世纪初开始的,由于气候和土壤更适合马黛(MATE)的种植生长,阿根廷就逐渐代替了巴西和巴拉圭,成为世界上马黛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按照我们东方人对茶的理解,马黛茶应该算是非茶之茶。
马黛是冬青科大叶冬青近似的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学名是Ilexparaguaynensis,通常都称为巴拉圭草,一般株同3—6米,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枝叶间开雪白小花。

每年的4—8月,是阿根廷马黛茶丰收的季节。远古的南美洲人把绿叶和嫩芽采摘下来,经过晾晒、分拣后就冲泡饮用,后来又多了烘烤、发酵和研磨等工序,就逐渐演变成今天芳香可口的马黛茶。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发展,现在已经看不到土制的马黛茶。市面上销售的马黛茶除了散装,还有不同分量的单位包装和袋泡包装。
成品的马黛茶呈翠绿或浅翠绿的碎末状,味有点苦涩。商家在马黛茶中加入草莓、苹果、柠檬、橙子等不同的水果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还有各种以马黛茶为主要成分的药茶,如改善睡眠的,镇痛的,止泻的等等。

据阿根廷人说,马黛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还可以治病,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饮品。其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淀粉、维生素C、B1、B6、镁、铁、钾、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能降火消热,消除疲劳,补充体力,它所含的微量咖啡因还能振奋精神,保证现代生活所需的旺盛精力。
而且马黛茶价格低廉,一杯同等分量的普通马黛茶的成本,几乎不到普通咖啡的五分之一,难怪在饮料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马黛茶不仅保住了原有的拉美市场,还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消费者的青睐,成为阿根廷的支柱产业之一。

和我们中国一样,阿根廷的马黛茶有自己的茶文化。
每年十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是阿根廷的马黛茶节。节日期间在首都布宜若斯艾利斯的街头,可以看到许多着装漂亮的少男少女向行人分赠小盒包装的马黛茶,商家趁此机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提高市场份额。在马黛茶的一些主要产地还会举行花车游行和民族舞会。民间还会评选出一位“马黛茶女王”,摘冠者由商家赞助可以免费到国内任何地方旅游,还有不少珍贵的礼品相赠。

如果说阿根廷人拿着茶壶走天下,那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刚来阿根廷时觉得非常不习惯。记得有一次我们超市开员工工作会,阿籍员工竟然在会议时连个招呼都没打,数度径自添水饮茶,样子悠哉游哉,我以眼神示意,谁知那家伙居然误会我的意思,起身把茶壶给递了过来,让我非得吸上一壶,弄得我哭笑不得,险些当场晕死。后来时间长了,也就渐渐释怀。在阿根廷大到政府高官会议之所,小到街头混混聚居之地,无论是公园地铁,还是影院单位,甚至在激情飞扬的绿茵场上,随处可见人们端着茶壶轮流吸饮。似乎少了马黛茶那会就开不成了,那球也看得没味道了,连马拉多纳都说踢球时一定要喝马黛茶,我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们在开会时泡上一壶呢?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戏称马黛茶是阿根廷的“鸦片文化”。

阿根廷人喝马黛茶的方式与东方的饮茶方式完全不同,我们中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讲究茶道茶艺,冲泡还有择水之学。但阿根廷人喝马黛茶则简单得多。寻常百姓饮茶的器皿也很普通,通常用竹筒或葫芦挖空制成的,在壶面上没有什么装饰,顶多包一层铝铂显得亮丽一些。器皿约拳头大小,容量一般在0.2—0.3L左右,饮时先把马黛茶倒入器皿,通常倒满至杯口,再加入热水就可以了。但不是直接饮用,而是用一支长约15—18CM,直径约0.7CM的金属吸管插入茶中吸饮,吸管两端没有相通,在器皿中的一端稍大,呈扁椭圆形或扁梨形,上面有一个个小洞眼,在吸饮时不会将茶碎末吸入口中。
他们喜欢同饮一壶茶。三五人一碰面,无论是工作还是闲聊,总会有人泡上一壶马黛茶,通常以尊卑长幼的次序你一口我一口轮流着吸饮,就算在公园街头和陌生人说上几句话,他们一样会把手里的茶壶递过来让你吸上几口,而且你还不能拒绝,哪怕你是个妙龄美女而对方是个缺牙老头,因为在阿根廷人的观念里,马黛茶这样的喝法,才会喝出感觉,喝出味道,同时这也是一种礼节。如果你不喝他们递过来的茶,则表示敌意或蔑视,喝了以后还要上下唇连着舌头使劲咂咂,以表示接受和感谢他们赐给你的口福,方不致失礼。
我这人有洁癖,所以在每次有可能被人热情请茶的场合,总不得不泡一壶家乡的铁观音,在他们的茶壶还没轮到我面前时,赶紧请他们喝上一口中国茶,顺便讲一些我所能翻译过来的中国茶道,时间一长,茶是没喝,但家里的那些从中国辛辛苦苦飘洋过海的茶叶被拿得精光。
不过兴致来时,也会象阿根廷人那样泡上一壶马黛茶,或看书,或上网,吸上一壶,倒真觉得爽口提神,颇似家乡的苦丁茶。刚开始时还不习惯用吸管,把马黛茶倒在有滤网的玻璃茶壶中,冲泡好后倒在茶杯里饮用,但不知怎么回事,还真喝不出马黛茶壶和吸管的那种味道,我想有时候人的感觉也是一种味道吧。

如果你有幸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他们一定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马黛茶来招待你。因为阿根廷人没有在家里待客的习惯,能够把你请到家中,就说明他们已经把你当做上上之宾,是对你的尊崇与信任。这时也会看出阿根廷人对茶具所赋予的含义。
一般家庭都会备上一两个高档的茶具以用来招待宾客。对于他们来说,茶具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喝茶的本身,用越高档的茶具奉茶,说明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
高档的茶具主要是质地和形状上的不同,有用天然树根雕琢的,有用牛角加工的,有真皮包裹的,有金银镶边的。形状多种多样,颜色缤纷各异。壶外壁的图案雕刻也非常精致,有山水花鸟,艺术抽象等等,或人或物,或情或景,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或象征友谊,或象征爱情,或象征好运,或象征祝福。顶级的马黛茶壶还还镶有各种颜色的珠宝,有的还具有收藏价值。

对于阿根廷人请茶也有很多说法,不同的茶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要是对方给你冲泡的马黛茶里加一些糖,再放上几片橘叶,那就意味着求爱了。这个时候,如果在茶里加上肉桂,则表示“我时时怀念您”;如果添加陈皮,则表示“我原来是您的”;而如果是什么都没加,直接用原茶冲泡,又苦又涩,哈哈兄弟,真不好意思,这个就是“什么也没有”,而且有点“讨厌”的意思。
不过这些都是以前的风俗,现在阿根廷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含蓄到底该怎样表达了,爱我你就说,不说我来说,两个人都不说,那就拉倒吧。

听说现在马黛茶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上次特意请家人带了一小包来,产地是巴西,不过价格比家里的铁观音要便宜许多。我不知道中国人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来自南美洲人的骄傲,但我会在下次回国的时候带几个马黛茶壶回去,看看能不能喝出今天在阿根廷的感觉。

阿根廷印象

初识阿根廷国际在线驻阿根廷记者李娟)

记者在阿根廷的一个果园里

没到阿根廷之前,关于阿根廷的印象,是足球,是探戈,是烤肉,是南美的巴黎,是傲慢的白种拉美人。在向往与不安中,我来到了这里——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开始驻外记者生活。城市没有想象中的华丽,但在经年的陈迹中也能想象到以前曾有的繁荣。
 

外表冷漠、内心狂热的阿根廷人

以前到过其他拉美国家,那里的人大部分非常热情、好客,对外国人好奇有加。可初到阿根廷,却没有碰到以往那种惊异的目光。一方面,可能因为阿根廷本身就是移民较多的国家,人们已经能对不同血统的人视若同乡;而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这里97%的人口都是白人,有一点矜持与高傲。但即使是这样的外表也掩盖不住他们拉美

人的性格。只要一两句话的交流,他们马上会与你热情地聊起来。他们也能与你一起载歌载舞,不醉不归。在阿中部省份圣菲省遭受洪涝灾害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自觉自愿地伸出援助之手。在那几天里,我在电梯里碰到的,全是拿着大包小包的衣物和食品前去捐助中心捐物的邻居。而其中更有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坚持要自己开车七八个小时,把所捐物品送到灾民手中。
我在阿根廷还将度过很长的时光,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的阿根廷社会肯定比现在要丰富的多。我还等待着去欣赏迷人的探戈,去观赏疯狂的足球,去品尝诱人的阿根廷烤肉呢。
 

阿根廷忧郁而多情

在没有踏足这块土地之前,如果你翻阅过这个南美国家的资料,埋首一堆名词中;如果只记得庇隆总统的两个女人——传奇的艾娃与伊莎贝尔,而忽略了高乔人和港口人,就失去了最有趣的内容;其实,正是他们代表了饶有性格的阿根廷文化。

阿根廷与智利相比,一个在安第斯山东边,一个在西麓,同样是南美国家,同样迷恋足球、美酒和女人,但阿根廷比智利多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风靡世界的阿根廷“探戈”,将本土历史文化与欧陆风韵交织渗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据说,Gaocho(高乔人)本是Guacho变过来的,原意是孤儿、私生子,他们是印地安人与欧洲移民的混血后裔,漂亮而粗犷,又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地纵马四处流浪,最后却不知去向,消失在草原和城市的暗影中。
 

男士英俊多情

或许与流传在南美人之间的说法有关:娶老婆去智利,美女如云;嫁丈夫到阿根廷,男士英俊潇洒而多情。“港口人”就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拥有自傲的典型都市人性格,受过良好教育,忧郁情深,品位不凡。邮船经过大西洋驶进拉普拉塔河,一望无际的草原辽阔而苍茫,到处是牛群和天鹅,沼泽与城市上空飘荡着浪漫而忧郁的歌声:

“我愿生下来就是平原上的一株小草,从来没有看见你经过,也不会在这儿受煎熬,受折磨……”岸边年轻的渔夫不用钓钩,已绾死了你的情绪。

牛肉飘香

以畜牧业为本的阿根廷,半个多世纪以前曾经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几个国家之一。阿根廷的牛肉直到今天仍然傲视欧美。即使阿姆斯特丹的北欧美女吸引着无数的世界游客,游客街两边亮出“阿根廷烤牛肉”招牌的餐馆,依然以其本土的传统烤肉方式,将艳红的牛肉穿在十字铁架上,让蓝色火焰飘出诱人的香味,诱人止步,情不自禁。

来到布宜诺期斯艾利斯,除了逛街,购买价廉物美的皮制品外,观赏西班牙殖民文化留下的建筑物,五月大道、国会大厦、绿荫如席的玫瑰园以及浓郁巴黎风味的城市建筑别有情趣。两百多座城市雕塑中耸立着民族英雄圣马丁领兵翻越安第斯山的铜像。穿大街走小巷,一家家烤牛肉餐馆、烤牛排餐馆,肉香酒香将人生至高的享受撕开一个裂缝;你钻进去后才发觉,温馨之中还有迷人的六角形手风琴带来的感伤,恍然失神中倏然记起自己曾经动心过的眼神,或者伤恸、离愁。
 

探戈音乐

这就是阿根廷探戈。正是因为移民,19世纪末,流连在酒吧和妓院的男人们,思乡和挥之不去的感伤令他们集聚街头,用简单的六角形手风琴和吉他、笛子、小提琴,演奏各自的家乡小调,创造出别具情趣的探戈音乐和舞蹈。开始,这种下里巴人式的歌舞,被上流社会视作庸俗和不屑一顾的低级文化;怎知这种情感通过音乐和舞者四肢交缠的纵意流露,很快地在欧洲流行,由沙龙到剧院,加入钢琴而所向披靡,最后回流到阿根廷,成为这个浪漫国土上最具风情的特产。
3月已是南美的深秋,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10个人的阿根廷,在梅内姆总统任内,近

经济已复苏,美元兑阿币由10年前1:2左右涨到今时的1兑1。

华人勤奋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 300万人口中,由中国上海福建移民至此的人数,已有5万人左右。

勤奋是华人纵横四海的致富秘诀。有位 1989年由北京移居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知识分子两袖清风,唯一的财产是他懂得西班牙文。

正是勤奋,让他从餐馆侍应生做起,短短四五年,他已变成拥有两家中餐馆、3间超级市场的老板,还有自置物业、汽车以及一间进出口公司的股份。国际连锁超级市场家乐福进军阿根廷后,他清楚时势的变化,将滚雪球式的投资,改为大资本决定性的投资,留下一家自选店,将手上的资本注入全市最大的中餐馆之一中,认真计划,不但从北京和南京请来最好的厨师,连餐具也请上海锦江集团帮忙设计采购,令餐馆成为豪华的“国家级”而欣欣向荣。虽是另一个“寻找他乡的故事”,他却坦然地说:“我只希望过这种小康生活。周末带着老婆孩子去吃吃饭,看看探戈,也就满足了。”满足,谁又能真个满足现状呢?如果不想做生意,吃吃喝喝听音乐看探戈,就是养老也蛮写意的呢。
 

阿根廷多彩夜生活

称阿根廷人为“夜猫子”,一点也不夸张,他们一般晚上八点以后吃晚饭,九、十点钟开始出门活动,常常玩到深夜凌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更是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夜晚灯火辉煌,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在迪厅门口进进出出,咖啡馆的窗上总是映着三三两两的身影……这所城市似乎是不需要刻意休息的。


夜场电影

看夜场电影是多数人的首选娱乐项目,布宜诺斯艾利斯全市共有135家电影院,分布在城市各区。但是人们最喜欢到市中心的拉瓦列街看电影。这是一段数百米的步行街,两边集中了十五六家电影院,另外还有几家著名的餐馆和咖啡馆、快餐店。灯火通明的餐馆入口处,火红的炭火上烤肉飘散出阵阵香气;咖啡馆内灯光幽暗,坐满悠闲聊天的客人;唱片店传出欢快的音乐声。人们夜逛拉瓦列街,不仅是看场电影,还可以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松驰神经,解除日间工作的疲劳。影片是循环放映的,从午后开始一直到午夜以后。买一次票可以反复看,不限时不对号。新片每周更换一次,外语片只打字幕不配音,这样新片往往上映很快。电影散场后,大多数人并不急于回家,而是沿街闲逛,看看商店橱窗里的各种商品或是到咖啡馆来杯咖啡。
 

高雅艺术

在演出季节,各剧场纷纷上演新排的剧目,可以去科隆剧院看歌剧或去塞万提斯剧院看话剧,不过票价较高。剧场演出一般晚上九点至十点开始,看歌剧话剧演出通常要求穿西装打领带,否则不准进场。夏季,剧场休假,市政府经常在各社区组织街头演出,为平时无经济能力进剧场、夏天又不能外出度假的低收入者提供欣赏高雅艺术的

机会。
 

探戈表演

如果想领略当地的特色艺术,那莫过于看探戈表演了。探戈表演场集中在老城区圣特尔莫。有的利用古旧建筑以再现探戈诞生年代的风情,最著名的就是“老店”;有的是新建的夜总会式房屋,以“卡萨布兰卡”为代表。演出内容都差不多。表演通常十点以后开始,看客可以选择吃晚餐加看演出,也可以只看表演,那就可以去得更晚一

些。表演场不大,通常仅能容纳二三百观众。小小的舞台周围是带桌子的观众席。演出是舞蹈和歌唱交替进行,歌唱多于舞蹈。
 

赌马大赛

这是喜欢刺激的人们的重要晚间娱乐项目。虽然时值深夜,但布宜诺斯艾利斯跑马场上人头攒动,巨大的赌注牌上灯光显示的数字不断翻动,充满着一种狂热气氛。起跑前截止下注的一刹那,场内一场寂静,但待赛马冲出跑线,看台上立刻沸腾起来。人们狂叫大喊,目光紧随着自己投注的那匹马。比赛结束后,赢了的欢呼雀跃,输了的

捶胸顿足。然后大家又急匆匆涌进下注大厅为下一场下注。在城外的圣伊西德罗区,还有一个规模更大的跑马场,占地4500亩,有11条跑马道。那里是富人聚居区,赌马者绅士风度十足,从不大喊大叫,然而赌注却大得惊人。

一位很好的朋友刚刚从阿根廷回来,详细地向我介绍了阿根廷的医疗体系,看来大家确实对医疗的问题很关心,不管他是什么职业的。她的见闻对我很有启发,笔录如下与大家分享:  阿根廷医疗卫生体制由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公立医疗服务系统,即公立医院,由各省、县、市政府举办;二是工会医疗服务系统,即工会医院,由各行业工会或企业工会举办;三是私立医疗服务系统,即私立医院,主要是私人开业。
  公立医院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医院,到公立医院就医无须付费,但由于效率较低,且就医人数较多,通常需要事先预约或排队。如果要等名医的号,有的则可能需要等一两年的时间。
  工会医疗服务系统是阿根廷卫生体系的一个特点,这有点类似我国原有的劳保制度。在业职工将收入的17%左右,作为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金交给行业工会,由于历史的原因,行业工会有相当大的权力,为了维护职工的利益,行业工会通常举办医院,为会员提供医疗服务。在业人员及其家属的医疗服务基本上有工会系统医院覆盖。到工会医院看病,门诊药费自己出一半,住院时医药费全免。
  私立医院是贵族医院,目标客户是那些老板和有钱人。私立医院条件很好,但收费较贵,有一部分私立医院只接受其会员就医。这与我一贯提倡的民营医院一定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是一致的。
  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阿根廷的公立医院的医生待遇很低。阿根廷人认为行医就是奉献,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奉献!政府规定公立医科大学的学生必须到公立医院服役7年以上才能到其他地方工作。所以绝大多数名医,就算在私立医院就职,也会每周到公立医院工作一两天,作为他们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我觉得除了回报社会和国家之外,是否还与他的学术地位的提高有关呢?值得深究!
  在阿根廷,医生是自由职业者,政府规定公立医院与医生工作合同每周不超过40个小时,其他时间医生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私立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签订工作合同,多点执业,并取得合法收入。其优点是既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医生来源问题,又增加了医生的收入,所以虽然说是奉献,实际上医生的收入一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以上。
  在阿根廷,遇到重大疾病或需要动手术时,病人也会给主治医生送礼,但这绝对不是我们概念中的送“红包”,而真的是送礼,送一些例如丝巾、巧克力等小礼品,以表示对医生的尊重和谢意。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医患关系是非常融洽的。确实,人们是把医生当着是恩人的。也许大家会对我的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但是,我始终认为,融洽的关系是双方的,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作为医生,必须是具备一种高尚的、令人敬佩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医术才能得到社会的赞许;作为就诊者,也必须知道医学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才会对一些“过失”表示理解。

对于我这样的“好吃佬”来说,出访在外,每到一地如果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此次出访阿根廷,尽管公务繁忙,但为数不多的几次美食经历,还是令我念念不忘,唇齿留香。

  说到阿根廷美食,就不能不提牛肉。有着“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的阿根廷素来以高质量的牛肉享誉世界。我们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品尝过一次牛肉大餐,直径一尺开外的大盘子里,烤土豆、拌色拉和柠檬片环绕着一大块烤的外焦里嫩肉香四溢的牛肉。没有西餐里常见的浇汁,所有的调味料除了柠檬片外就是简单的盐和黑胡椒粉。切开寸许厚的牛肉,牛肉内部呈现出诱人的浅粉红色,按照个人喜好洒上盐和胡椒,再挤上点柠檬汁,一块入口,稍加咀嚼,只觉得唇齿间满满的鲜香,肉质丰腴多汁,口感软嫩而不失韧性,对于初次领略原汁原味的阿根廷牛肉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吃的惊喜连连,堪称妙品。

  应阿根廷友人的盛情相邀,我们还在一次午宴上品尝了地道的阿根廷烤肉。午宴设在巴拉纳河边一家由旧火车站改建而成的餐厅里,木桌木椅,从餐厅的窗子看出去,碧草蓝天,河水潺潺,如同镶嵌在窗框里的图画一般,白衣高帽的厨师在用玻璃隔开的厨房里忙碌,熊熊的炉火上烤着大块的牛肉、羊肉和其他肉类。胡萝卜色拉、生菜色拉、放在小木盘上的各式奶酪和火腿,品尝过这些开胃菜之后,宴会的主角——阿根廷烤肉登场了。和现在上海大行其道的巴西烤肉不同,阿根廷烤肉是预先在炉火上烤到半熟,然后放在一个下有明火的烤盘里上桌的。吃的时候,肉一直都保持着在烤的状态,新鲜滚热。为了让我们品尝到尽可能多的烤肉品种,主人为我们点了烤肉什锦拼盘,有各式香肠串烤和不同部位的牛肉,还有阿根廷特色的烤茄子。于是,在潘帕斯草原明媚的阳光下、在阿根廷宜人的微风中、在巴拉纳河潺潺的水声里,烤肉、美酒和欢声笑语伴随着我们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在阿根廷吃到的另一样美味就是比萨饼,没想到我与这一誉满全球意大利美食竟然邂逅在午夜阿根廷的老饭馆,真是奇妙的经历。那天我们结束了在罗萨里奥市一天的公务活动,驱车4个小时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布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于是大家决定在所住酒店的附近解决吃饭问题。走进一家旧旧的比萨饼店,没想到看起来不大的店门里面居然是大得惊人的店堂,而且,在这大得惊人的的店堂里居然满满的都是吃饭的客人!看来阿根廷人吃饭之晚果然和西班牙人难分高下。点完菜没多久,飘着香气的比萨就上了桌。阿根廷的比萨与我在国内常吃的必胜客比萨不同,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配料。我们点的是洋葱火腿奶酪比萨,在大大的比萨饼上,除了鲜美的火腿片和烤得喷香的洋葱丝,就是厚厚的散发着诱人乳香的奶酪。咬一口,面饼的麦香,洋葱的辛香,火腿的鲜香和奶酪的醇香交融在一起,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来一口。据店里的服务员介绍,由于阿根廷意大利裔的移民人数众多,阿根廷的面食也沿袭了意大利面食的传统,我们就餐的这家店已经有了80年的历史,尽管装潢并不时尚,餐具也不精美,但是美味的比萨饼引得客人纷至沓来,服务员自豪地说,如果在周末,这个时间段店里可是一座难求呢。

  尽管异国美食令人难以忘怀,但是中国人在国外,最为想念的恐怕还是一顿中国菜。一位在国外求学多年的同学在聚会上曾对我说,在那些被实验和报告折磨的昏天黑地的日子里,最能安慰他的,莫过于油爆葱花的香味。此言一出,引得在座有过出洋经历的同窗们纷纷点头称是,可见中国菜在中国人心中绝对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次出访阿根廷,在繁忙的公务活动和访问日程中的一大愉快经历,就是吃到了一顿颇为地道的中国菜。餐厅的名字叫“食苑”,坐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一条不起眼的街道里,不过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小小的店门口停满了车辆,楼上楼下两层店面,坐满了来吃饭的客人,只听得中文英文西班牙文还有日文此起彼伏,俨然小小国际社会。据说如果不预先订位的话,就只有“望菜兴叹”的份儿了。坐在中式装修的店堂里,看着墙上挂的鲤鱼戏莲图,喝一口青花瓷杯里的茉莉花茶,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从里到外都舒坦了起来。宫爆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青椒牛肉,再来一碗蘑菇豆腐羹,这些家常菜吃得我们心满意足,连呼过瘾之余不由感叹:看来,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果然是中国人的胃

阿根廷是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但华人超市却是当地数一数二有影响力的零售市场。目前,阿根廷约有3940家华人超市,平均不到1万人就有一家。据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统计,如今华人超市正以每月新开近20家的速度飞速增加。
  华人超市销售额占阿根廷全国的30%

  目前,阿根廷的食品、饮料等零售业基本呈三足鼎立的格局:法国家乐福集团以其跨国连锁经营的优势,占据零售业中上端市场;阿根廷几家大型传统零售业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达到了与家乐福分庭抗争的实力;而遍布各居民区的中小型超市,原先由阿根廷人以家庭经营为主,如今已基本由华人掌握。据当地媒体报道,在食品和饮料方面,华人超市的总销售额已经占到阿根廷全国总销售额的30%左右。

  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大城市,华人超市如今已接近饱和。从记者的住所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步行10分钟必然能找到一家华人超市。这些超市以销售食品、饮料、蔬菜水果和日用品为主,店铺面积大多在300平方米左右。大多数店面干净敞亮,卫生也不错,大冰柜等设备齐全,卖的蔬菜水果也很新鲜。

  据介绍,华人超市一般以家庭为主,同时雇用两三名本地员工。由于开超市所需的技术含量少、准入门槛低、现金回流快,以福建人为主的新移民成了华人超市的主要力量。他们大多靠亲戚、邻居、同族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凭着借款白手起家。

  受到当地民众欢迎

  与阿根廷当地人开的超市相比,华人超市以价格比较低、营业时间长而占优势。大多数华人店主都以店为家,或者楼下开店,楼上住人。曾有华侨告诉记者,当年新开店时,为了多做生意,他们24小时营业,深更半夜有顾客敲门,店主也会披衣起床,哪怕只能卖两瓶啤酒。一般开店两三年以后,经济条件就能有较大改善。在华人超市大量出现之前,阿根廷的商店周六周日都要关门休息,超市生意主要集中在周五。华人超市增多后,许多阿根廷店主不得不改变经营习惯,周末也开门迎客。

  阿根廷老百姓和政府对华人超市的发展大多持支持态度。阿根廷发生金融危机后,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为了控制物价上涨,特别是压低与老百姓生活关系最大的食品价格,政府多次与家乐福等零售业大户谈判,希望它们采取限价政策,但都未能成功。后来,华人超市公会与阿政府率先达成协议,最先执行主要商品降价限价政策。为此,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两次在总统府接见华人超市公会的代表。这一协议的签订迫使其他大型零售集团也不得不与政府签订了相似的协议。阿根廷物价因此得到了平抑。

  引起竞争对手的攻击

  尽管华人超市都是小业主分散经营,但它们深入社区、价格低廉、经营时间长,从总体上对家乐福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去年,家乐福甚至专门播出了一个电视广告,影射华人超市欺骗消费者。华人超市公会迅速向阿根廷反不正当竞争局等政府部门状告家乐福,要求其立即停播广告并道歉。在华人超市业的压力下,家乐福被迫退让。

  目前,华人超市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比如雇用非法劳工、交税不及时等,华人业主受当地犯罪团伙抢劫或者腐败警察敲诈的报道也时有所闻。现在,华人业者正逐渐团结起来,不仅合法经营,更以超市公会或侨团为代表,保护自己的权益。

位于南美大陆的阿根廷历来有着接纳世界各地移民的传统。目前,旅居阿根廷的华侨已超过6万人,他们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其中开设中小型超市成为了广大侨胞在阿创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据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的最新统计,如今分布在全阿根廷的华人超市数量已达3900余家,其中2500多家集中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周边外省地区。华人超市为当地创造了约8000个就业岗位。

三分天下有其一
华人超市公会的统计显示,目前在首都的华人超市在当地的食品和饮料零售市场上已拥有30%的份额。尽管如此,华人超市的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今年以来,华人超市以平均每月新增19家的速度逐渐向阿根廷的内陆地区扩张。
面对这种现象,华人超市公会秘书长卡尔韦特先生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向内陆进军一方面可以缓解华人超市过度集中在首都而带来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也能使内陆地区的物价走势更趋合理。”
他还说,目前在最大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内最多还有20%的发展空间,而在北部的连特斯省等其他内陆地区现有的华人超市数量很少,因而发展余地不可估量。
华人超市公会常务副主席郑纪琮先生向记者介绍,目前华人超市进军内陆主要是以收购和过户转让业主为主,完全新开业的超市并不很多。被接管的超市多数是阿根廷或阿籍西班牙裔的业主之前经营的小型店铺,华人业主则在签署转让租赁合同后继续经营。对简单易行的创业方式
目前,在旅阿华侨所从事的丰富多彩的行业中,相对于餐馆、礼品店、进出口贸易、旅行社、律师事务所和咨询中心等,开设超市相对容易上手。首先,开设超市对语言和业务水平要求不高,半年内完全可以掌握简单的词汇和数字表达;再有,货物和货源稳定,风险较小。
据了解,在阿根廷开设超市的投资金额一般在10万-20万美元,大多数业主都能在2-3年后收回投资成本。如果经营顺利,日均营业额保持在3000比索左右(约合960美元)不是大问题。目前,华人超市营业面积大多数在250-300平方米之间,平均雇佣2-3名员工,商品种类包括日用品、蔬菜、水果和肉类等。
据郑纪琮先生介绍,华人超市相比当地其他超市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价格便宜,薄利多销;
2,营业时间长,周六、周日不休息;
3,华人业主以现金方式向当地货物供应商结算,且很少拖欠款,信用较好。历经坎坷 艰苦备尝
纵观华人超市发展的十几年中,天灾、人祸甚至社会的动荡,加之公众的歧视屡屡对华人超市产生不利影响。
20世纪90年代的“老鼠肉事件”曾经让阿根廷所有的中餐馆和华人超市大伤元气。当时,首都有一家开业不久的中餐馆生意日益兴隆,而餐馆旁边的一家比萨饼店生意每况愈下。因此,比萨饼店老板找到了他的一位在《号角报》任记者的亲戚,后者则捏造了一篇报道称中国人餐馆卖鼠肉。文章一经发表后,中餐馆与华人超市门可罗雀。
2001年,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德拉鲁阿被推翻,300多家华人超市遭到大规模的哄抢。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只抢华人超市的现象。
2005年,家乐福超市为打压华人超市的力量,“精心策划”并连续数日播出了一段颇有歧视意味的广告。超市公会经过调查取证后发现,广告实际是在一家食品公司外拍摄,而非在华人超市中录制,画面上还有一名中国人,背景音乐是流行歌曲,但歌词被篡改为“华人超市商品价格便宜,但质量很差”。郑先生说,“当时正值华人超市公会成立,家乐福担心华人超市力量壮大,便以此作试探。最后,经过华人超市公会同当地反歧视局的交涉,广告迅速被撤消。
2006年,阿根廷卡车工会因一起与华人超市没有本质联系的刑事案件而举行了集体抗议活动,并停止为所有的华人超市送货,广大侨胞为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中国人在阿根廷转(你们对于这个国家有什么印象) 阿根廷中国人
郑先生还说,“一直以来当地人对华人超市有很多谣言,比如中国政府资助华人业主导致华人超市商品价格过低、华人超市晚上关掉制冷设施节约成本等等。”
为此,超市公会曾在2005年举办大型的华人超市展销会,向当地民众介绍真实情况,澄清谣言。维权斗争锲而不舍为了维护广大华人超市的利益,今年2月初,华人超市公会与阿根廷国家反歧视反排外反种族主义局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寻求解决办法。
郑纪琮先生对记者说,目前华人超市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歧视:首先,稽查次数过多,而且越来越多的稽查人员到华人超市敲诈“好处费”,其中包括假稽查人员;再有,阿根廷部分地区出台法令,不准外来人开超市。尽管法令并没有影射国籍,但被公认为是针对从事此行业的华人经营者而来。
针对上述情况,华人超市公会增加了热线电话,替业主辨别稽查人员身份的真伪。此外,超市公会还在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的帮助下多次与当地有关部门交涉,使不合理的法律法规最终被取消,还华人超市以公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0231.html

更多阅读

梵蒂冈 在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走失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

▲01.▲02、他在队伍中很跳眼在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走失文/图冰城馨子知道世界上地理面积最小的国家是哪儿吗?欧洲六国游中竟然没把这个小国计算在内,因为它的位置太独特了,就在意大利的罗马,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所以也被称为“国中国

声明:《中国人在阿根廷转你们对于这个国家有什么印象 阿根廷中国人》为网友一城柳絮吹成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