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沉闷在朝六晚十、家校一线的节奏中,慢慢地连回到家开电视、翻本书的欲望都没了。人就“脱俗”了——脱离俗世生活!期末复习期间,我快刀斩乱麻,扫荡出一片时空,给自己折腾点真正的生活。
午后,太阳真好。懒得理学校里日复一日的有着细黑沙沉底的回锅水,烧一壶清水,泡一杯咖啡,坐在老初三教学楼的石桌旁,顶着一片浓荫,还有漏雨般的日光。这几日,淘宝和京东活动频频,我淘了二十几本好书。
学生晚读时,我就掇一本《每天读一点英文》,搬一张课桌坐后面跟着轻读。这种不为分数的朗读比他们畅快多了。学了许久的英语,用不上,却总不愿舍弃。这书是一个系列,这本在讲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尤其是女人,对那点在心里慢慢消逝的东西,怎么敏锐地一点一点找回来。比如自尊,比如涵养,比如呼吸的空间……很真切很动情,“生活”于字里行间显现,于是,仿佛我就是她们。开篇词,我坐在光影里读了五次,居然背下了许多。
“Seize theday——撷取今日却不要被计划琐事牵着走”;
“A smile is an inexpensive wayto change your looks——微笑会使你容颜永驻”……
读完,再去翻柴静的《看见》,这本书今年1月份刚上市,就卖狂了。以前一直喜欢杨澜,觉得那才是知性女子。如今看柴静的文字,竟发现,那份生性的倔强与对现实的深沉思索,竟令我对她的采访手记读得爱不释卷。
她是那么坦诚——作为一名记者,在职业成长中某些认识与视角的错误。那么执著、深刻甚至有些犀利地去挖掘新闻背后的社会价值,那么感恩地记取生活中引领过她、批评过她、携手作战的人,又那么细腻地去描写身处的环境与彼时的心情……
踩猫视频、非典一线、真假虎照……在她的广角镜头下,以适长的景深去容纳事件各个角落的关系,去透视新闻事件中“人”的意义……原来文字的触动力,会让多年来只看看书而已的我也忍不住看一章去摘一章。这本书是博友借给我的,我发现每到我心动的文字,必有博友书角折过的痕迹,原来,读者的共鸣竟是相似的。于是,我想,寒假,咱就看柴静吧,当然也跟着她,看看周遭的世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