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从发力看轨迹拳学与八极拳的异同

有朋友拿给我一盘张鸿骏拆招讲手的光碟,看碟时,我对朋友说:“张鸿骏发的这力,跟八极拳没多少区别。”此张鸿骏,即常在散打王比赛中任裁判的“玉麒麟”张鸿骏。张没练过八极拳,张曾师从赵道新、裘稚和等人,练的是心会掌、散打、形意和八卦、螺旋拳等。功夫中绝无八极因子的张鸿骏,发劲却与八极拳大同小异,这岂不是说,天下功夫繁多,拳劲实殊途归一?

拳劲相似,究其原因,是拳式大形相似、发力原理大同小异。所以,我几年前在《精武》上讲:我发八极撑捶,一不留神就会打成截拳道的日字直拳和心意拳的崩拳。张鸿骏先生甚至认为:武术和拳击关系也不远、“拳击是内家拳。”拳击到底跟内家近、还是外家亲,我没琢磨过,反正照我的意思看,练八极或其它什么拳的人,假如学拳击还要拜老师,他就是没把武术弄明白。

至于轨迹拳学和八极拳的相似处,那就更多了,倘若你把轨迹拳学的平拳、上斜拳与八极的掼耳(掼耳分水平、斜上两种)交替着练练看,我保证你会疑神疑鬼说:“它们是出自两种拳术吗?”当然,“轨”之平拳,拳眼朝上,而八极的水平掼耳,你拳眼向上抑或冲内,依个人喜好择之。再看“轨”之下斜拳、撩拳,其大形、发力,跟八极拳的掖掌、撩阴掌,又岂非有近若血亲之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咱们剖白了说。

身、手的轨迹复合决定拳式类型

照轨迹拳学的说法看,你发出一拳,这一拳叫平拳还是叫上斜拳,不取决于你拳走水平或者拳朝斜上而去,而是由你的身、手复合出的轨迹决定,当你的身体和拳头都是水平旋转发力,你这一拳就叫平拳;同样的道理,当你的身体斜上摇,拳走切线冲斜上打,此一拳即为上斜拳。

八极拳(包括任何一种拳),也是如此来划分拳式类形的——看身、手怎么走。如果你身体与拳做同向的水平旋转发力,这一拳必然是水平掼耳(或者是拳击的平勾拳、摆拳,或是大成拳的圈捶,或为少林拳的单峰掼耳),不会是别的什么拳式。

当然,同一个大形,又可发出不同的劲力,像身、手同向水平旋转的掼耳,就即可打出挥击力,也可以发抖撞力,更可做出劲力堆积的撞力,至于你选择什么劲,就看你习惯怎么使了。另外,实战中敌我的距离和供你使用的反应时间,也影响到你的劲力选择。一般来说,敌与你若不是近将贴面,你一记劲发撞力的掼耳,不管拳头撞到敌面门哪一部位,他也难保不如土委地;若情势危机、间不容缓,,此刻,你本能一闪、掼耳抖撞而出,又该属你最佳的选择(当然,你不必拘泥于掼耳一式)。

还是拿掼耳举例,八极拳为了使掼耳之力发到极致,整个下肢躯和脚步都要配合身、手,一起做同向的水平旋转——其它拳种也不例外。而轨迹拳学呢?更是用了大量的文字,反复强调手、身、腿、步的复合。

任何拳术又是有区别的,就像李紫剑先生所言:中国传统武术“基因”相同,“载体”有别。

人虽然都是四肢架一个脑袋,打拳、踢球、蹿高、入水,玩哪一个也出不了运动科学的圈子,但耍身体的每一行当,又都带些枝叶上的差异。往大了论,这些差别是民族的、文化的;从小处说,它透着个人色彩,受个体行为人的性格、神经类型、身体高矮胖瘦、文化程度、人生态度等等的影响;此外,个体所处的时代、环境,也不能不考虑。

我们都知道这么句话——“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就是说,这两种拳做表演时,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一个舒缓优雅到了极点,另一个暴烈刚猛活赛张飞。造成太极和八极天差地远的原因肯定很多,但假如我告诉你:给太极拳定型的那几代拳家,都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糙人,斗大的字认不了仨俩;而八极拳起初的老前辈们呢?个个是都市里的儒生、诗人,每天不是读《易经》,研河、洛,就是在竹林里背着手吟诗。你相信吗?大家肯定要乱笑起来,道:你说颠倒啦。

我这是扯了两个极端的例子,实际上,“基因”相同的各派拳术,“载体”有别、但没有人们以为的这么大。譬如轨迹拳学和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它们很有些类似——都是“身腰、臀胯和手臂三重复合发力”,却也没相象到“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程度。如轨迹拳学“发力开始,先从原点摇出一个小圆——最好是涡圆,然后从小圆上导出一条切线,呈抛物线状射向远方------”了解轨迹拳学的读者都知道,这个“涡圆”,被贯彻到轨迹拳学的每一拳法、腿法中,已形成轨迹拳学发力的一个特点。

首先,我要肯定地告诉大家,八极拳发力,不强调摇涡圆,虽然我不否认八极拳里存在摇涡圆的动作——比如“探马掌”、“爬山”和连肘拳、连手拳里的一些式子,但这属于个别现象,没有遍布到所有的拳式中。

再者,八极拳谱中尽管有“上使滚上摇身起”的说法,上肢躯摇转的幅度却不象轨迹拳学所要求的那样大,而且除了左、右手连续发力外,摇身在八极发力中所起的作用,也不象轨迹拳学那么突出,且摇身对于八极发力不具有普遍性,八极拳更强调旋转、滚身。

还有,轨迹拳学做发力,要求手、身、腿、步保持同圆同向转动,八极发力,大体如是,比如前面讲的水平掼耳,当你使右拳划弧线往左掼时,你的上半身和腿和脚,都要一起向左转,而“挑顶”时,肘划横立圆而发,当此时,你的身腿步划的也是同向的横立圆(挑顶也有借其它轨迹顶出的)。此外,像爬山、伏虎、横撞肘、斜撞肘、外摆肘、抱砸、甩捶、撩阴掌、掖掌等等许多的拳式,其发力,均为手、身、腿、步同圆同向旋转。不过,我既言“大体如是”,意思就是说:不尽如此。像撑捶、撑掌,身、腿、步是做水平同向转动,拳头却不象掼耳那样顺势抡掼,而是奔前方直打出去。另外,通天炮、托窗也是身腿步同圆同向,而拳(掌)在肘部拐了下弯。至于“单打”里的攉打,更是整条腿往左撩踢时,身、手反方向朝右撩打——此一现象在八极拳里并不多见。

韩起:从发力看轨迹拳学与八极拳的异同

、轨 力“

话说到这,兴许有读者发话道:“虽然你指出了几点‘有别’,涡圆啦、摇身啦、少数拳式的不同圆同向啦,这些都是‘载体’,涉及到‘基因’,八、轨二拳的发力还是没有区别。”

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发话真是一针见血,一家伙点到实质上。拳学发力,说到根子上,要看身腿步的同圆同向旋转,身腿步复合造成的劲力叠加在拳学的整体发力中,占有绝对的份额。至于涡圆和摇身强调不强调,摇到什么程度,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涡圆和摇身,有时又是一种不自觉的个人习惯,比如,我以前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我师兄张雁,他使掼耳,会本能地摇身和划涡圆,我有几个发力动作,也是习惯把身子摇转起来)。所以,在发力一事上,身腿步的同圆同向旋转造成的劲力叠加是关键、是“基因”;而涡圆、摇身等,属锦上添花,可视为“载体”。

发力的“基因”,不光八、轨二拳相同,少林、形意、心意、披挂、太极等等所有的拳术也然。谁若造出另外的离奇“基因”来,那他得远赴火星去传艺,大家知道,地球上的人比较笨,那几个有限的智商,理解不了太玄奥的玩意。

有关八、轨二拳的对比,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进行,在此期间,读者要有高见,请给如下的地址写信:天津市红桥区本溪路昌图道永进楼13门201 邮政编码300131 韩起 收。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0600.html

更多阅读

阎昌海:从甩饼歌到五毛党歌折射真实的中国

从甩饼歌到五毛党歌折射真实的中国2011-05-09 16:15:56眼下在中国大陆,“伤不起”一词流行网络,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伤不起的事情了。最近一首号称“打尽一切伤不起”的“甩饼歌”一出,便风靡中国互联网,被网友们封为网络年度神

郭子健:从刘德华到周星驰一个香港导演的故事

郭子健:从刘德华到周星驰一个香港导演的故事【原题:《郭子健小成本电影也能成大器》】撰文采访藏志郭子健说,周星驰曾经看他执导的《野·良犬》、《青苔》,都问他“在拍什么”,直到看完《打擂台》后才跟他说,“这一次我终于知道你在拍

吕加平:从战争角度看文-革一

(第三次修改稿和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 一 部 分: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一、在越南实行“特种战争”的肯尼迪总统在生命最后时刻突然决定从越南撤军结束越战  二、已下达撤军命令的肯尼迪在达拉斯突然遇刺身亡  

声明:《韩起:从发力看轨迹拳学与八极拳的异同》为网友黑米哥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