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医内科辩证方剂 简明中医辩证方剂

一、感冒

1. 风寒证: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禁忌;虚人感冒适用,素体实热者不适用)

【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3克。

荆防风达表汤

组成;防风5分,干葛8分,红花3分,枳壳(炒)7分,桔梗8分,苏梗6分,川芎5分,荆芥6分,当归6分,陈皮6分,甘草5

分,杏仁(炒,去皮尖)1钱,山楂肉2钱。(风寒或痰湿在脑,眉棱骨痛及头脑昏痛。)

若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 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 麻黄5 葛根15

2. 风热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

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

葱豉桔梗汤

【组成】葱白10克,苦桔梗5克,淡豆豉15克,焦山栀9克,薄荷叶5克,连翘6克,甘草3克,鲜淡竹叶12克。

3. 暑湿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6克(二钱),银花9克(三钱),鲜扁豆花9克(三钱),厚朴6克(二钱),连翘6克(二钱)。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组成: 滑石、甘草,各180g和30g,

4.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组成】木香15克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 前胡(去苗) 人参 茯苓(去皮)各23克 枳壳(去瓤,麸

炒) 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15克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

阳虚--再造散

【组成】 黄芪(6克) 人参(3克) 桂枝(3克) 甘草(1.5克) 熟附子(3克) 细辛(2克) 羌活(3克)防风(3克)

川芎(3克) 煨生姜(3克)

5.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组成】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芎藭 甘草 青木香各6克(如无木香,可用麝香0.3克代之) 石膏9克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组成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

)。)合止咳散(本方由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即各1千克) 甘草(炒,十二两即

375克)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即500克)组成。)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 (【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

)桔梗(6克)甘草(2.5克) 芦根(6克))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

【组成】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象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梨皮3克。

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组成];苏叶、橘皮、苦桔梗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B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组成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熟苍术,厚朴。)。

(平胃散:苍术9g厚朴6g 陈皮9g炙甘草3g。

二陈汤:半夏 、橘红各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

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

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

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合三子养亲汤(原料:白芥子10克,苏子12克,莱菔子12克。)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组成 广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党参60克 炒白术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炒广皮30克 制半夏60克)或杏苏二陈丸(组成;半夏(姜制)、紫苏叶、陈

皮、前胡、杏仁、桔梗、茯苓、炙甘草。)标本兼顾

2. 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

【组 成】黄芩、山栀子各12克,知母、桑白皮、瓜蒌仁各15克,贝母、麦门冬、橘红、茯苓、桔梗各9克,甘草3克。

3. 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组成】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合黛蛤散(组成]青黛30g,蛤壳300g。)

4.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三、哮证

A. 发作期

1.寒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9克(三两); 麻黄9克(四两); 生姜9克(四两); 细辛3克(三两);

紫菀6克(三两); 款冬花6克(三两); 大枣3枚(七枚); 半夏9克(半升); 五味子3克(半升)。) 或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10-15g)、 芍药(10-15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炙 (10-15g)、 桂枝(去

皮,10-15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组成】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 麻黄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苏子6克,法

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 黄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或越婢加半夏汤(组成】

麻黄10克,石膏30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12克,半夏15克)

3寒包火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克,五味子12克,半夏15克,石膏30~60

克)或厚朴麻黄汤(【组成】厚朴五两25克 麻黄20克 石膏20克 杏仁20克 半夏半升20克 五味子10克 )

4风痰哮证 三子养亲汤(紫苏子为主,15克,莱菔子12克,白芥子10克。)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葶苈子猪牙皂泻肺涤

痰必要时用控涎丹(【组成】甘遂 大戟 白芥子各10克)

5虚哮 平喘固本汤(【组成】党参15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沉香、坎脐、苏子各15克

,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水煎服。)

附:喘脱 回阳救急汤(【组成】 熟附子(9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炒白术(9克) 肉桂(3

克) 陈皮(6克) 五味子(3克)茯苓(9克) 制半夏(9克))合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

如面青喘急,烦躁不安,汗出肢冷,舌淡紫,脉细,另服黑锡丹(【 处 方 】沉香(镑) 附子(炮,去皮、脐) 葫芦巴

(酒浸,炒) 阳起石(研细,水飞) 茴香(舶上者,炒) 破故纸(酒浸,炒) 肉豆蔻(面裹,煨) 金铃子(蒸,去皮

、核) 木香各30克 肉桂(去皮)15克 )

B.缓解期

1肺脾气虚:补肺固卫 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2肺肾气虚:生脉地黄汤

(【组成】六味地黄汤加生脉饮。(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红参10克,

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合金水六君煎(组成当归6克 熟地9~15克 陈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四、喘证

A.实喘

1 风寒袭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12克) 炙甘草(3克)) 若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

子汤;(组成】 桂枝(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厚朴炙(6克) 杏仁(6克))

若属支饮复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10-15g)、 芍药(10-15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炙 (10-15g)、 桂枝(去

皮,10-15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

2 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3 痰热郁肺:

清泄痰热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2.4克

4 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法半夏10g 陈皮15g 茯苓10g 苏子15g 白芥子10g 莱菔子15g 杏仁10g 紫菀10g 桔梗10g 甘草

6g 加减:痰湿重,舌苔厚腻,可加苍术、前胡、厚朴;脾虚 纳少,神疲便溏加党参、白术、山药;寒痰,色白清稀,畏

寒, 加干姜、细辛。 中成药:川贝枇杷膏口服等。

5 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组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各等分

B.虚喘

1 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沙参15克太子参12克麦冬12克炙紫菀12克百合15克桑白皮10克茯 苓12克黄芪9克地骨皮10克陈皮10克川贝粉3克(分冲)

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

、大枣6枚

2 肾虚: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 熟地24 淮山12 山萸12 丹皮9 茯苓9 泽泻9 桂枝3 附子3)合参蛤散(【组成】蛤蚧1

对、人参9克。研末,每服1~2克,每日2~3次。)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

山萸肉12 山药12 丹皮9 泽泻9 熟地24 茯苓9 五味子6 人参9 麦冬9 五味子6

3正虚喘脱-参附汤(组成】人参15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送服黑锡丹(【组成】黑铅 硫黄各60克)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

1. 初期:

清肺解表 银翘散

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

2. 成痈期:

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组成] 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0克、 桃仁9克。)合如金解毒散(组成: 桔梗6g

,甘草9g,黄连4g(炒),黄芩4g(炒),黄柏4g(炒),山栀(炒)4g。)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 处方 】牛黄(别名:丑宝、西黄、犀黄)0.9克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各30克(研极细末) 麝香4.5克 黄米饭30 克 )

3. 溃脓期:

解毒排脓 加味桔梗汤

组成桔梗(去芦)8分,白及8分,橘红8分,甜葶苈(微炒)8分,甘草节1钱5分,贝母1钱5分,苡仁5钱,金银花5钱。

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

组成:桔梗、巴豆、贝母。巴豆(净肉,另研如泥)一钱,桔梗、贝母各三钱,先研末,和巴豆研匀,白汤每下一钱。

4. 恢复期:

养阴补肺 沙参清肺汤(组成: 黄芪10g,太子参10g,粳米15g,北沙参10g,麦冬10g,石膏20g,桔梗10g,薏苡仁15g,

冬瓜仁30g,半夏10g,白及10g,合欢皮10g等)合桔梗杏仁煎(【组成】桔梗 杏仁 甘草各3克 阿胶 银花 麦冬 百合 夏枯

草 连翘各6克 贝母9克 枳壳4.5克 红藤9克)

六、肺痨

1 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 月华丸

【组成】天冬(去心,蒸) 生地(酒洗) 麦冬(去心,蒸) 熟地(九蒸,晒) 山药(乳蒸) 百部(蒸) 沙参(蒸) 川贝母(去心,

蒸) 真阿胶各30克 茯苓(乳蒸) 獭肝 广三七各15克

咳嗽频而痰少质粘者+琼玉膏。

组成新罗人参24两(舂1000下,为末),生地黄16斤(9月采,捣),雪白茯苓49两(木舂千下,为末),白沙蜜10斤。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丸(【处方】百合100g地黄200g熟地黄300g麦冬150g玄参80g川贝母100g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80g)

合秦艽鳖甲散 (组成柴胡 鳖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 地骨皮各30克 秦艽 当归 知母各15克)

咳血较著者配合十灰丸

组成;绵灰、黄绢灰、艾叶灰、马尾灰、藕节灰、莲蓬灰、油发灰、赤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各等分。

3 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 保真汤(【组成】藁本(去芦) 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苍术(洗,锉,麸炒)500克

)或参苓白术散(组成;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

、人参(1000克)、炙甘草(1000克)、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

4 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

【组成】人参60克 黄耆(蜜炙) 白术(陈土蒸)各90克 当归(酒蒸) 枣仁(去壳,炒)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 白芍(酒炒

) 山药(乳蒸) 茯苓(乳燕)各45克 枸杞子(酒蒸) 大熟地(九蒸,晒)各120克 河车1具(甘草水洗净) 鹿角500克(熬膏) 龟版

240克(与鹿角同熬膏)

主症:咳嗽--海藏紫莺汤、加味百花膏;【组成】款冬花 百合(蒸,焙)各等分



偏于气虚者--补肺汤

组成;黄耆30克 甘草 钟乳 人参各12克 桂心 干地黄 茯苓 白石英 厚朴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远志 麦门

冬各15克 大枣20枚

若痰浊偏盛者--六君子汤合平胃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木香8g,砂仁8g,苍术10g,厚朴8g,陈皮8g,半夏10g,良姜10g,香附8g,甘草6g



咳血、咯血--白芨枇杷丸(组成】白及1两,枇杷叶5钱(去毛,蜜炙),藕节5钱。)、补络补管汤。(【处方】生龙骨(捣

细)30克、生牡蛎(捣细)30克、净萸肉30克、三七粉6克。)

潮热、骨蒸--柴胡清骨散;【组成】柴胡9克 青蒿9克 秦艽9克 白芍9克 丹皮9克 地骨皮9克 鳖甲9克 知母9克 黄芩6克

甘草3克 童便少许 胡黄连3克

如属气虚劳热--黄芪油鳖甲散

组成柴胡 鳖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 地骨皮各30克 秦艽 当归 知母各15克

盗汗、自汗--当归六黄汤;5组成当归(6克) 生地黄(6克) 熟地黄(6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黄连(6克) 黄

芪(12克)

气虚明显者--牡蛎散、

〖组成〗 黄芪去苗土 [30g] 麻黄根洗 [9g] 牡蛎 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30g]

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

泄泻--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去皮)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 白茯苓 人参(去

芦) 甘草(炒) 白术 山药各1千克.

沈阳不足之五更泄用四神丸

组成为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

遗精、月经不调--大补元煎

人参20克、山药15克、杜仲15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枸杞15克、山茱萸12克、炙甘草12克。

七、肺胀

1 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组成】 紫苏子9克、半夏9克、前胡6克、厚朴6克、陈皮3克、甘草6克、当归6克、生姜

两片、大枣1个、肉桂3克)

合三子养新汤(原料:白芥子10克,苏子12克,莱菔子12克。)

痰从寒化为饮,外感风寒诱发,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小青龙汤加减

【组成】; 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 白芍9克甘草10克。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小青龙加石膏汤。

若痰浊夹瘀用涤痰汤+活血药

【组成】栝楼仁12克 生桑皮 川方贝 光杏仁各9克 旋复花6克 飞滑石18克 石决明24克 天竺黄4.5克 淡竹沥100毫升 姜

汁2滴(同冲)

2 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组成】麻黄10克,石膏30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12克,半夏15克)

或桑白皮汤(【组成】桑白皮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2.4克)

3 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 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组成】党参15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沉香、坎脐

、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水煎服。(注释:坎脐--脐带))

合补肺汤 (组成

黄耆30克 甘草 钟乳 人参各12克 桂心 干地黄 茯苓 白石英 厚朴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远志 麦门冬各

15克 大枣20枚)

若见喘脱危象,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散/黑锡丹。病情稳定阶段,可常服皱肺丸。(药物组成 五灵脂(研)2两,柏子仁半

两,胡桃8枚(去壳,研)。)

5 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茯苓15克、芍药15克、生姜15克、白术10克、炮附7克。

)合五苓散(茯苓6克猪苓3克泽泻3克白术6克桂枝3克小茴香3克。)

八、肺痿

1.虚热:

滋阴清热,清肺生津 麦门冬汤(【组成】麦门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枣12枚)

合清燥救肺汤(组成:桑叶(经霜)9克,石膏(锻)8克,甘草、胡麻仁、阿胶、枇杷叶(去毛)各3克,人参、杏仁各2

克,麦冬4克。)

2.虚寒:

温肺益气 甘草干姜汤(组成:甘草15克、干姜30克。)/

生姜甘草汤(方组;生姜15g 人参lOg 大枣工5枚甘草12g . )

九、心悸

1 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 【组成】 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

参9克。

2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 【组成】 白术(3克) 当归(3克) 白茯苓(3克) 黄芪炒(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

(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

若见心动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组成】 炙甘草(12克) 生姜(9克) 桂枝(9克) 人参(6克) 生地黄(50克) 阿

胶(6克) 麦门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枣(10枚)

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者--用生脉散(【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3 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组成:熟干地黄(洗,焙)120克、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当归(洗,焙)

、远志(去心)、石菖蒲、黑参、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柏子仁、杜仲(姜汁炒)

、甘草(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去梗)各30克。)、朱砂安神丸 ;(处方:朱砂200g,黄连300g,地

黄200g,当归200g,甘草100g。)

若阴虚而火不旺者--用天王补心丹

若阴虚火旺而+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知柏地黄丸;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共8



4 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一两(15g)(去皮) 甘草二两(30g)(炙) 牡蛎二两30g(熬) 龙骨

二两30g)

合参附汤【组成】人参15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

大汗出,亡阳者用独参汤主料: 人参3克。辅料: 红糖30克。

5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苓桂术甘汤 组成: 茯苓四两(12克) 桂枝去皮三两(9克) 白术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若心功能不全而导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真武汤组成为:茯苓 三钱9g 芍药 三钱9g 白术 二钱6g

生姜 三钱9g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6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石菖蒲各8克,鸡血藤、川芎、酸枣仁各12克,珍珠母、丹

参各20 克,白芷、蔓荆子、菊花各6克,全蝎5克,甘草4克。)

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一两(15g)(去皮) 甘草二两(30g)(炙) 牡蛎二两30g(熬) 龙骨二两30g)

7 痰热扰心:

黄连温胆汤

组成】温胆汤加黄连,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橘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十、胸痹

1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

)、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若气虚血瘀----人参养营汤(。白芍9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30克,五味子、茯苓各22。5

克,炒远志15克,研成粗末,每次12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和桃红四物汤(【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克、 桃仁9克、红花6克。)

2气滞心痛 柴胡疏肝散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日久化热—丹栀逍遥散

方药为: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

便秘者—当归龙荟丸

【处方】 当归(酒炒)100g 龙胆(酒炒)100g 芦荟50g 青黛50g 栀子100g 黄连(酒炒)100g 黄芩(酒炒)100g 黄柏

(盐炒)100g 大黄(酒炒)50g 木香25g 麝香5g

3 痰浊壅塞:

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瓜萎薤白半夏汤(组成】栝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

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合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 半夏(汤洗七次)各2.5克 枳实(麸炒) 茯苓(去皮)各6克 橘红4.5克 石菖蒲 人参各3克

竹茹2.1克 甘草1.5克)

痰郁化热用黄连温胆汤

组成】温胆汤加黄连,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橘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4 阴寒凝滞: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成】枳实四枚(12g) 厚朴四两(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6g) 瓜蒌一枚,

捣 (12g))

合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三两(12克)、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细辛三两(3克)、 通草二两(6克

)、 大枣二十五枚(8枚、擘[bo])、 炙甘草二两(6克)。)

若阴寒极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组成】蜀椒14克 乌头7.5克(炮) 附子7克(炮) 干姜14

克 赤石脂14克 )

+苏合香丸【处方】 苏合香50g 安息香100g 冰片5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75g 檀香100g 沉香100g 丁香100g 香附100g

木香100g 乳香(制)100g 荜茇100g 白术100g 诃子肉100g 朱砂100g

5 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组成: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天王补心丹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合炙甘草汤(【组成】 炙甘草四两(12克)生姜三两(9克)桂枝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 干地黄一斤(30克)阿胶

二两(6克) 麦门冬半升(10克) 麻仁半升(10克) 大枣三十枚掰(10枚))

6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生脉散(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合人参养营汤(白芍9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30克,五味子、茯苓各22。5克,炒远志15克

,研成粗末,每次12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若脉结代--气虚血少,血不养心+炙甘草汤

【组成】 炙甘草四两(12克)生姜三两(9克)桂枝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 干地黄一斤(30克)阿胶二两(6克)

麦门冬半升(10克) 麻仁半升(10克) 大枣三十枚掰(10枚)

7 心肾阳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参附汤(【组成】人参15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

合右归饮 (【组成】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炒) ,山茱萸3克,枸杞6克,甘草3~6克(炙) ,杜仲6克(姜制

), 肉桂3~6克,制附子3~9克)

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小便短少,肢全浮肿--真武汤

组成为:茯苓 三钱9g 芍药 三钱9g 白术 二钱6g 生姜 三钱9g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若阳虚厥逆—四逆加人参汤(组成:附子(15克) 干姜(2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30克))或参附注射液

十一、不寐

1肝火扰心:

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12克、黄芩4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4克、车前子4克、当归4克、柴胡4克、甘草3克、生地黄18克。

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烦躁大便秘结—当归龙荟丸

【处方】 当归(酒炒)100g 龙胆(酒炒)100g 芦荟50g 青黛50g 栀子100g 黄连(酒炒)100g 黄芩(酒炒)100g 黄柏

(盐炒)100g 大黄(酒炒)50g 木香25g 麝香5g

2 痰热扰心:

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

【组成】 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桔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若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半夏秫米汤.组成.法夏60克 薏苡仁60克

3 心脾两虚: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归脾汤 若产后虚烦不寐 /老年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也可用本方

组成:党参20克,黄芪20克,茯神15克当归6克,熟地黄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6克,五味子6克,麦冬15克,甘草6克。

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合交泰丸:黄连10克,肉桂1克泡茶

5 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组成】 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

参9克。

合酸枣仁汤〖组成〗 酸枣仁二升,炒(15~30g) 茯苓二两(6g) 知母二两(6~9g) 川芎二两(6g) 甘草一两(

3g)

十二、癫狂

A 癫 1痰气郁结:

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顺气导痰汤

.木香10g,郁金10g,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10g,茯苓10g,香附10g,菖蒲10g,厚朴10g,佛手10g,甘草3g。

合逍遥散

组成归身9g,焦白术6g,甘草3g,柴胡6g,丹皮6g,茯苓12g,焦山栀6g,白菊6g,白芍9g,杞子9g,石菖蒲10g。

痰伏较甚者可用控涎丹。【组成】甘遂 大戟 白芥子各10克

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苏合香丸【处方】苏合香50g 安息香100g 冰片50g 水牛角浓缩

粉200g 麝香75g等

+四七汤【组成】紫苏叶6克 厚朴9克 茯苓12克 半夏9克 白芷 木香各6克 建菖蒲2.1克

若不寐易惊,躁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温胆汤.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

两(90g)甘草一两(30g),炙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黄连合白金丸.组成 郁金700g,明矾300g

神昏志乱者--至宝丹.组成:犀角200g (现改用水牛角) 牛黄50g 玳瑁100g 琥珀10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麝香10g

安息香150g 冰片10g

2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养心汤【组成】生黄芪3克,麦冬3克,酸枣仁3克,人参3克,柏子仁3克,茯神2.4克

,川芎2.4克,制远志2.4克,当归6克,五味子10粒,炙甘草1.5克,生姜3片。

合越鞠丸 【组成】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亦可+甘麦大枣汤.由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等成分配制而成

B 狂

1痰火上扰:

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生铁落饮 成份:天冬去心麦冬去心贝母各9克,胆星、橘红、远志肉、石菖蒲、连翘、茯苓、茯神

各3克元参、钩藤、丹参各4.5克、辰砂0.9克。用法:用生铁落煎熬三小时,取此水煎药服。

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处方】金礞石(煅)40g沉香20g黄芩320g熟大黄320g

再用安宫牛黄丸由牛黄、犀角、郁金、黄芩、黄连、麝香、栀子、朱砂、雄黄、冰片、珍 珠、金箔等药物组成

如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加减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

,炙)

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温胆汤(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

(90g)甘草一两(30g),炙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

+朱砂安神丸[组成]朱砂 五钱(15g)另研,水飞为衣 黄连去须,净,酒洗,六钱(18g) 炙甘草(16.5g) 生地黄

一钱半(4.5g) 当归二钱半(7.5g)

2 火盛伤阴: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二阴煎(【组成】熟地3-5钱,当归2-3钱,枣仁2钱,酒芍2钱,甘草1钱,人参随用。)

合琥珀养心丹

组成;琥珀(另研)6克 龙齿(煅,另研)30克 远志(黑豆、甘草同煮,去骨) 石菖蒲茯神人参 酸枣仁(炒)各15克

当归 生地黄各21克 黄连9克 柏子仁15克 朱砂(另研)9克 牛黄(另研)3克

若心火亢盛加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 五钱(15g)另研,水飞为衣 黄连去须,净,酒洗,六钱(18g) 炙甘草(16.5g

)生地黄一钱半(4.5g) 当归二钱半(7.5g)

若睡中不安稳加孔圣枕中丹.组 成:远志10克、菖蒲12克、败龟板15克、龙骨15克

3 痰热瘀结

癫狂梦醒汤 (【组成】:桃仁(八钱)24g、柴胡(三钱)9g、香附(二钱)6g、木通(三钱)9g、赤芍(三钱)9g、半

夏(二钱)6g、腹皮(三钱)9g、青皮(二钱)6g、陈皮(三钱)9g、桑皮(三钱)9g、苏子(四钱,研)12g、甘草(五

钱)15g)

有蓄血内结+大黄蔗虫丸 ;熟大黄 300g 土鳖虫(炒) 30g 水蛭(制) 60g虻虫(去翅足,炒)45g 蛴螬(炒) 45g 干

漆(煅) 30g桃仁 120g 苦杏仁(炒) 120g 黄芩 60g地黄 300g 白芍 120g 甘草 90g

不叽不食+白金丸;【处方】 郁金 700g 明矾 300g

十三、痫证

1 风痰闭阻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定痫丸(焦神曲、焦麦牙、焦山楂各60g,代赭石 30g,炒大黄、竹茹各 15g,共研细末,蜜为丸

,每丸重 6g)

2 痰火扰心:

清汗泻火、化痰开窍 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12克、黄芩4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4克、车前子4克、当归4克

、柴胡4克、甘草3克、生地黄18克。 )

+涤痰汤【组成】南星(姜制) 半夏(汤洗七次)各2.5克 枳实(麸炒) 茯苓(去皮)各6克 橘红4.5克 石菖蒲 人参各3克 竹茹

2.1克 甘草1.5克

3瘀血脑络

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 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用法】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中风: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中风34例。其中脑溢血14例(均经西医抢救和治疗3-7天,病情已相对稳定,没有继续恶化)、脑

血栓形成20例。其临床表现:浅昏迷9例,失语14例,语言障碍14例,二便失禁17例,半身不遂34例。均予赤芍9g,川芎9g

,红花9g,红枣10枚,鲜生姜3片,老葱3根,冰片0.1g,黄酒1钟。加减法:若见气虚者,加黄芪60g;阴虚者,加玄参20g

,生地30g;肝阳上亢者,加羚羊角粉0.3g,石决明30g;风盛者,加僵蚕9g,天南星9g;兼腑实者,加小承气汤。本组14

例出血性中风从发病3-7天开始服中药治疗,基本恢复率为78.5%;而20例缺血性中风病例病程较长,基本恢复率为65%。

4心脾两虚 六君子汤(组成: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合归脾汤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

(炙)3分,人参1钱。

5心肾亏虚

左归丸(组成】熟地黄 200g 菟丝子 100g 牛膝 75g 龟板胶 100g 鹿角胶 100g 山药 100g 山茱萸 100g 枸杞子 100g【

方剂制法】以上八味,除鹿角胶、龟板胶外,其余熟地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鹿角胶、龟板胶烊化,与上述

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和天王补心丹,组成: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天王补心丹

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十四、痴呆

1髓海不足------七福饮【组成】人参6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白术(炒)5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 远志5克(制用)

2脾肾两虚------还少丹,组成】黄精(炙)36两,党参(去芦)16两,山药24两,大茴香24两,远志(炙)24两,甘草24

两,苁蓉(炙)24两,牛膝24两,九菖蒲24两,茯苓24两,熟地24两,莲须24两,杞子24两,五味子(炙)24两,续断24

两,巴戟肉(炙)24两,楮实子24两,杜仲炭24两,山萸肉(炙)24两。

3痰浊蒙窍------涤痰汤,方药:法半夏10 g,广陈皮6 g,云茯苓10 g,鲜竹茹10 g,石菖蒲6 g,天竺黄10 g,生牛十蛎

18 g,:r地龙10 g,川杜仲12 g,杜红花5 g,江枳壳10 g,生甘草3 g。

4瘀血内阻------通窍活血汤,组成】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 红花9克 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

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十五、厥证

A 气厥

1实证:

顺气开郁 五磨饮子(【组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各等分【用法】白酒磨服。)

合通关散 【处方】猪牙皂500g 鹅不食草250g 细辛250g

平时可服消遥散(方药为: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

越鞠丸〖组成〗  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各等分(各6g)。

2 虚证:

补气回阳 四味回阳饮(【组成】人参30~60克 制附子6~9克 炙甘草3~6克 炮干姜6~9克)合生脉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平时常服香砂六君子丸【组成】广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党参60克 炒白术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炒广皮30克 制

半夏60克【用法】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

食后开水吞服。

B 血厥

1实证:

活血顺气 通瘀煎(【组成】当归尾9~15克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各6克 乌药3~6克 青皮4.5克 木香2.1克 泽泻

4.5克)

或羚角钩藤汤[组成]: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双钩藤三钱,后入(9g),霜桑叶二钱(6g),滁菊花三钱(9g),鲜生地

五钱(15g),生白芍三钱(9g),川贝母四钱,去心(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茯神木三钱(9g),

生甘草八分(3g)。

2 虚证:

补养气血 急独参汤继用人参养营汤,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组成。白芍9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

、黄芪各30克,五味子、茯苓各22。5克,炒远志15克,研成粗末,每次12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C 痰厥:

行气豁痰 导痰汤 组成半夏6克,橘红3克, 茯苓3克, 枳实3克(麸炒), 南星3克, 甘草1.5克。

喉中痰涎壅盛可先予猴枣散;组成】羚羊角3克 麝香1.2克 猴枣12克 月石(煅)3克 伽楠香3克 川贝母(去心)6克 青礞石(

煅成绛色,水飞)3克 天竺黄(飞)9克 【用法】上药各取净粉,除麝香、伽楠香外,先将其余药粉充分和匀,研至极细,随

后加入麝香、伽楠香二味细粉和匀,瓶装固封。每次服0.3~0.6克,每日一至二次,用温开水送服。

十六、胃痛

1 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良附丸(【处方】 高良姜500g 香附(醋制)500g)

香苏散 处方: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 制法:上为粗末。

郁久化热,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15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人参(9克) 炙甘草(9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2 饮食停滞:

消食导滞 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 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

如服上药不效,胃脘痛胀而便闭者--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或改用枳实导滞汤;【组成】枳实6克 大黄4.5克(酒洗) 山楂9克 尖槟榔4.5克 朴厚4.5克 黄连1.8克 神曲9克 连翘4.5克

紫草9克 细木通2.4克 生甘草1.5克

或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苔黄燥便秘者+大承气汤【组成】 大黄(12克)、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3 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各4.5克 甘草(炙)1,5克 香附

4.5克

郁久化热用化肝煎(【组成】青皮 陈皮 芍药各6克 牡丹皮 栀子(炒) 泽泻(血见下部者用甘草代之)各4.5克 土贝母6~9

克)

或丹栀逍遥散(方药为: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

+左金丸,材料;丹皮10g,山栀子10g,青皮10g,黄连6g,吴茱萸3g,香附10g,柴胡10g,赤芍10g,甘草6g,金银花10g

,大黄10g。

4湿热中阻:

疏肝泄热和胃 清中汤【组成】香附 陈皮各4.5克 黑山栀 金铃子 延胡索各2.4克 甘草(炙)1.5克 川黄连(姜汁炒)3克

5 瘀血停滞:

活血化瘀、和胃理气 失笑散(处方】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合丹参饮,组成;丹参一两[30g] 檀香 砂仁 各一钱半[4.5g]

6 胃阴亏虚:

养阴益胃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三钱(各9克),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18-30克),枸杞子三钱至六钱(9

-18克),川楝子一钱半(4.5克)合制而成。辨证;

1.如果大便秘结者,加入知母8克、 瓜蒌仁10克。

2.如果午后虚热、多汗者,加入地骨皮15克。

3.胁胀痛甚,加入鳖甲20克。

4.治疗慢性肝炎所致肝区痛,则去当归,加入白芍15克、 郁金12克、 三七末4克。

5.胃胀满,难消化时,加入鸡内金12克、 春砂仁9克、 神曲9克。

6.如果病人阴虚有痰时,则去枸杞子 ,加入川贝10克、 桑白皮12克。

7.烦热口渴,舌红而干者,加入知母9克、 石膏15克、 淡竹叶15克。

假如说没有胁肋疼痛 ,仅仅只是两肋胀痛,可不用川楝子(金铃子),改用柴胡等。而如患者大便干,可加火麻仁或是瓜蒌仁等

。)

+芍药甘草汤

配方:芍药30克甘草10克白糖30克制作: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

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若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左金丸【组成】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7 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 黄芪建中汤 组成】 芍药18克,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如寒胜而痛甚,呕吐肢冷—附子理中丸( 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100g 甘草100g)

痛止之后--香砂六君子汤【处方】 泡参3钱,云苓3钱,白术3钱,木香2钱,砂仁1钱,秦归2钱,川芎1钱半,陈皮1钱,半

夏3钱。

附:吐酸

1热证

:泄肝清火 左金丸【组成】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2寒证:

温养脾胃 香砂六君子汤【处方】 泡参3钱,云苓3钱,白术3钱,木香2钱,砂仁1钱,秦归2钱,川芎1钱半,陈皮1钱,半

夏3钱。

附:嘈杂

1胃热:

和中清热 温胆汤,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甘草一两(30g),炙 茯苓一

两半(45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2胃虚:

健脾和胃 四君子汤,药方: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各9-10g、生姜3片、大枣2粒

3血虚:

补益心脾 归脾汤组成:党参20克,黄芪20克,茯神15克当归6克,熟地黄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6克,五味子6克,麦冬

15克,甘草6克。

十七、痞满

(一)实证

1饮食内停------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100g 茯苓100g 陈皮 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

2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散平胃散由:组成】熟半夏10 白茯苓18 广皮12 甘草6 熟苍术24 厚朴18

3湿热阻胃------泻心汤合连朴饮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连?6克,厚朴?克,栀子10克,清半夏10克,藿香?15克,干姜3克,黄芩10克。

4肝胃不和------越鞠丸(组成: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各等分)合枳术丸( 枳实(炒)25g,白术(炒)50g)

(二)虚证

1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2胃阴不足------益胃汤

【组成】黄耆60克 半夏(汤洗,脉涩者用)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30克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15克 橘皮12克 茯苓(

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柴胡 泽泻(不淋勿用) 白术各9克 黄连3克

十八、呕吐

A 实证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厚朴9克、半夏9克、桔梗6克、甘草6

克、生姜6克、大枣2枚。

2 饮食停滞: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100g 茯苓100g 陈皮 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

3 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组成】半夏18克 生姜15克)

+苓桂术甘汤 组成: 茯苓四两(12克) 桂枝去皮三两(9克) 白术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4 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四七汤

【组成】半夏150克 茯苓120克 紫苏叶60克 厚朴90克。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生姜7片,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热



若呕吐酸水,心烦口渴+左金丸(组成】黄连 180克 吴茱萸30克 )

B 虚证

1脾胃气虚

香砂六君子汤,组成】木香10g,砂仁Sg,陈皮10 g,半夏,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 g,甘草6g。  加减:泄泻肠

鸣者,加葛根12g,淮山药15g;腹痛喜温、畏寒肢冷者,加干姜6g,桂枝10g。

2 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理中丸 【处方】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3 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组成】麦门冬60g 半夏9g 人参9g 炙甘草6g 粳米15g 大枣4枚

十九、噎膈

1痰气交阻:

开郁、化痰、润燥 启膈散

【组成】沙参9克 丹参9克 茯苓3克 川贝母(去心)4.5克 郁金1.5克 砂仁壳1.2克 荷叶蒂2个 杵头糠1.5克

痰多可化服玉枢丹

【组成】山慈菇(三两)红大戟(一两半)千金子霜(一两)五倍子(三两)麝香(三钱)雄黄(一两)朱砂(一两)

2津亏热结:

滋养津液 五汁安中饮 【组成】牛乳60毫升 韭汁 生姜汁 藕汁 梨汁各10毫升

烦渴咽燥,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用竹叶石膏汤(方药】竹叶二把(15克)石膏一斤(30克)半夏半升(洗)

(9克)麦门冬一升(去心)(15克)人参二两(6克)甘草二两(3克)粳米半斤(15克))+大黄

3瘀血内阻:

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通幽汤

【组成】生地、熟地、当归、制半夏、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各30g,桃仁、厚朴、枳实各15g,红花、炙甘草、升麻、

大黄各10g,生姜汁、韭菜汁各6g。水煎取汁,浓缩至300ml。总入姜、韭菜汁。每日1剂,分6至8次频服,宜少量呷饮

如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先服玉枢丹

组成;苦参8两,当归8两,玄参8两,荆芥8两,苍术8两,羌活2两,乌药2两,胡麻2两,藁本2两,苍耳子2两,川芎2两,

独活2两,白芷2两,白蒺藜2两,防风2两,大风肉2两,甘草2两,麻黄2两,红花2两,牛蒡子2两,天麻2两,白僵蚕2两,

琉璃(煅灰)2两,海风藤2两,薄荷2两,延胡索2两,秋石2两,夏枯草2两,犀角2两,旱莲草2两,虎骨2两,血竭2两,

柴胡2两,苏木2两,蝉蜕2两,牛黄1钱,麝香2钱,广木香1两5钱,沉香1两5钱,檀香1两5钱,乳香1两5钱,没药1两5钱,

仙灵脾1两5钱,桑螵蛸1两,蕤仁1两,大黄1两,桔梗1两,贝母1两,乌药1两,半夏1两。

4气虚阳微:

温补脾肾 补气运脾汤

【组成】人参6克 白术9克 橘红 茯苓各4.5克 黄耆3克(蜜炙) 砂仁2.4克 甘草1.2克

附: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温中健脾,降气和胃 丁沉透膈散

【组  成】丁香6g,沉香4g,砂仁6g,木香10g,白术15g,香附10g,厚朴6g,白豆蔻10g,神曲12g,半夏lOg,旋覆花

10g,代赭石30g。呃逆,加柿蒂、生姜;腹泻,加乌药、炮姜;泛酸,加吴茱萸、瓦楞子;寒胜甚者,可加大建中汤或理

中丸。

二十、呃逆

A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祛寒止呃 丁香散 【组成】丁香 柿蒂各3克 甘草(炙) 良姜各1.5克

还可辩证用丁香透膈散【组成】丁香 木香 香附 砂仁 白蔻仁 人参 白术 麦芽 炙甘草 神曲

2 胃火上逆:

清降泄热止呃 竹叶石膏汤

【方药】竹叶二把(15克)石膏一斤(30克)半夏半升(洗)(9克)麦门冬一升(去心)(15克)人参二两(6克)甘草

二两(3克)粳米半斤(15克)

如大便秘结,脘腹痞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用凉膈散

【 处 方 】川大黄 朴硝 甘草各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 黄芩各300克 连翘1.2千克 【 用 法 】上研为粗末。

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

3 气机郁滞

:顺气降逆 五磨饮子 【组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各等分【用法】白酒磨服。

若气逆痰阻(头目昏眩,或时有恶心,舌苔薄腻,脉弦滑)+旋复代赭汤

【组成】旋复花(包)9克、代赭石15克、生姜9克、制半夏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党参9克。

若日久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

)、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B 虚证

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理中丸【处方】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2 胃阴不足:生津养胃止呃 益胃汤(【组成】 沙参、生地各30克,麦冬、玉竹各15克,冰糖3克。)

合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18克,竹茹12克,人参6克,甘草6克,大枣12枚,生姜15克(原方大枣为30枚)

二十一、腹痛

1寒邪内阻:

温中散寒 良附丸(【处方】高良姜500g 香附(醋制)500g )

+正气天香散 组成乌药2两,香附末8两,陈皮1两,苏叶1两,干姜1两。

寒积用大黄附子汤,【组成】 大黄(9克) 附子(12克) 细辛(3克)

还可用附子理中丸(处方】 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

和乌梅丸(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

)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若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暖肝煎(〖组成〗 当归二三钱(6~9g) 枸杞三钱(9g) 小茴香二钱(6g) 肉桂一二

钱(3~6g) 乌药二钱(6g) 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3g) 茯苓二钱(6g))(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

若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而又身体疼痛--乌头桂枝汤(组成:乌头12·5g,桂枝23·4g,白芍23·4g,甘草15·6g,大枣15g,生

姜23·4g,蜂蜜1斤)(内外皆寒)

若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组成制附子15克,半夏、甘草各10克,大枣10枚,粳米15克

)(寒邪上逆)

2湿热壅滞:

通腑泄热 大承气汤 组成】 厚朴(15-20克) 炒莱菔子(15-30克) 枳壳(15克) 桃仁(9克) 赤芍(15克) 大黄

(9-15克) 芒硝(9-15克)

腹痛剧烈,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用大柴胡汤,组成;柴胡(12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生姜

(15克) 枳实(9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 枳实导滞丸 [组成] 大黄9 枳实9 神曲10 云苓8 黄芩6 川连6 白术8 泽泻6

轻症用保和丸,处方: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茯苓各90克 陈皮连翘萝卜子各30 克

4肝气郁滞

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

腹痛肠鸣泄泻用痛泻要方 组成; 白术炒,三两(90g) 白芍药炒,二两(60g) 陈皮炒,一两五钱(45g) 防风一两(30g)

少腹绞痛,阴囊寒疝用天台乌药散

组成: 天台乌药(12g) 、木香(6g) 、小茴香(6g) 、 青皮(6g)、高良姜(9g) 各半两 , 槟榔二个(9g) 、

川楝子十个(12g)、巴豆七十粒 (12g)。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

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3g)

5瘀血内停

少腹逐瘀汤

组成: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

克、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若有寒像 用膈下逐淤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

花9克 枳壳4.5克

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

组成为: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若虚寒腹痛较重,呕吐肢冷脉微--大建中汤

组成为: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若腹痛自利,肢冷脉沉迟者--附子理中汤

熟附子9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补骨脂15g,肉豆蔻6g,五味子,吴茱萸3g,厚朴10g,山药30g,干姜6g,砂仁

6g,黄柏炭9g,陈皮10g,甘草6g。

还可用温脾汤,

组成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补中益气汤,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

枣6枚。

加减: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变化方:

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12克)、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细辛三两(3克)、 通草二两(6克)、 大枣二十

五枚(8枚、擘[bo])、 炙甘草二两(6克)。

黄芪建中汤

配方:黄芪30克、白芍18克,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擘)、胶饴(饴糖)30克。

二十二、泄泻

(一)暴泻

1寒湿内盛:

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厚朴9克、半夏9克、桔梗6克、甘

草6克、生姜6克、大枣2枚。

若外感寒湿,饮食生冷,腹痛,泻下清稀可用纯阳正气丸

组成】官桂30克 公丁香30克 青木香30克 生苍术30克 生白术30克 广皮30克 制半夏30克 白茯苓30克 广藿香30克 花椒

15克 红灵丹12克【用法】上药除红灵丹、花椒外,其余生晒,各取净末,将红灵丹加入一并和匀,用花椒煎汤代水泛丸,

如椒目大,约成丸270克。或轧片,每片0.75克,每用6克,

若湿邪偏重(胸闷腹胀尿少,肢体倦怠,苔白腻者)--胃苓汤

组成;苍术15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

2 湿热伤中:

清热利湿 葛根黄芩黄连汤

组成】葛根24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

在夏暑之间症见发热头重,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可用新加香薷饮(组成香薷6克(二钱),银花9克(三钱),鲜

扁豆花9克(三钱),厚朴6克(二钱),连翘6克(二钱)。)

合六一散(组方:滑石6份,甘草1份)

3 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 保和丸

组成】:山楂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莱菔子10克,连翘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

若食滞较重化热,脘腹胀满,泻而不爽者--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十两,神曲(炒)、枳实(麦炒)各五钱,黄芩(酒炒)、黄连(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三钱,泽泻二钱

(二)久泻

1 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

组 成; 白术炒,三两(90g) 白芍药炒,二两(60g) 陈皮炒,一两五钱(45g) 防风一两(30g) 水煎服

2 脾胃虚弱:健脾益胃 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15g,白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9g,山药15g,莲子9g,桔梗6g,扁豆12g,薏仁9g,砂仁6g,陈皮9g。

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手足不温--理中丸

【组成】 人参(15克) 干姜(15克) 白术(15克) 甘草(15克) {原方丸剂各用90克}

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

枣6枚

3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生用)60克 补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用法】上药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

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

若脐腹冷痛,可加附子理中丸

【处方】 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

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 加适量的水

若滑脱不禁或虚坐努责可用真人养脏汤

〖组成〗 人参 [9g] 当归去芦[6g] 白术焙 [9g] 各六钱 肉豆蔻面裹煨,半两 [6g] 肉桂去粗皮 [3g] 甘草炙 [6g]各

八钱 白芍药一两六钱 [15g] 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4.5g] 诃子去核,一两二钱 [12g] 罂粟壳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

[15g]

若脾虚肾寒著,反见心烦嘈杂,大便有粘冻,表现寒热错杂症候可改服乌梅丸

【处方】 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

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芍药汤

白芍30g、当归尾15g、黄芩15g、黄连15g、大黄9g、槟榔 6g、木香 6g、甘草 6g、肉桂4.5g,共为粗末,每用15克,水煎

服。

若痢疾初起,发热恶寒,头身重痛,见表证—荆防败毒散

党参12克 荆芥、防风各10克、前胡、桔梗、枳壳各9克 川芎、柴胡6克茯苓20克 薄荷6克 甘草6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为

引 水煎服

若身热汗出,脉急促,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葛根芩连汤【组成】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

若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苔腻脉滑 +枳实导滞丸.[组成] 大黄9 枳实9 神曲10 云苓8 黄芩6 川连6 白术8 泽泻6

2疫毒痢:

清热凉血解毒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牡丹皮、白头翁、金银花、山药、藿香、苍术、白术、木香各10克,赤芍、鸡内金各15

克,马齿苋、败酱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6克。

如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脉弦细,舌红绛苔黄糙+犀角地黄汤(【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24克) 芍药

(12克) 牡丹皮(9克))紫雪丹(【组成】 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00克、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

、玄参、升麻各500克、甘草240克、朴硝5000克,硝石930克,麝香38克、朱砂90克、黄金3000克、丁香30克。)

若暴痢致脱应服独参汤或参附汤.组成:炮附子(9克) 人参(12克)

3寒湿痢:

温化寒湿 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制) 100g 广藿香 100g 半夏(制) 100g苍术(米泔水漂)100g 陈皮(制) 100g 甘草(蜜炙) 100g

暑天感寒湿用藿香正气散

【组成】 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厚朴9克、半夏9克、桔梗6克、

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2枚。

4阴虚痢:

养阴清肠 驻车丸(【处方】黄连360g 炮姜120g 当归180g 阿胶180g )

合黄连阿胶汤【处方】 黄连12克 黄芩6克 芍药6克 鸡子黄2枚 阿胶9克

5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桃花汤(〖组成〗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25g]干姜一两[6g]粳米一斤[25g] )
14.中医内科辩证方剂 简明中医辩证方剂

合真人养脏汤

组方:人参 当归 白术各六钱(各18g) 肉豆蔻半两(15g) 肉桂 甘草炙,各八钱(各24g) 白芍药一两六钱(48g)

木香一两四钱(42g) 诃子一两二钱(36g)罂粟壳三两六钱(108g)。

6休息痢:

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连理汤 【组成】理中汤加茯苓 黄连

遇寒即发,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温脾汤

组成】 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久痢顽固不愈,证见寒热错杂者--《伤寒论》乌梅丸

【处方】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

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若肾阳虚,关门不固,用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生用)60克 补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用法】上药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

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

若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

6枚

附:噤口痢(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

1实证:

泄热和胃,苦辛通降 开噤散

【组成】人参 黄连(姜水炒)各2克 石菖蒲3克 丹参9克 石莲子(去壳) 茯苓 陈皮 冬瓜仁各5克 陈米1撮 荷蒂2个

若汤剂不受,可先用玉枢丹(组成苦参8两,当归8两,玄参8两,荆芥8两,苍术8两,羌活2两,乌药2两,胡麻2两,藁本2

两,苍耳子2两,川芎2两,独活2两,白芷2两,白蒺藜2两,防风2两,大风肉2两,甘草2两,麻黄2两,红花2两,牛蒡子2

两,天麻2两,白僵蚕2两,琉璃(煅灰)2两,海风藤2两,薄荷2两,延胡索2两,秋石2两,夏枯草2两,犀角2两,旱莲草

2两,虎骨2两,血竭2两,柴胡2两,苏木2两,蝉蜕2两,牛黄1钱,麝香2钱,广木香1两5钱,沉香1两5钱,檀香1两5钱,

乳香1两5钱,没药1两5钱,仙灵脾1两5钱,桑螵蛸1两,蕤仁1两,大黄1两,桔梗1两,贝母1两,乌药1两,半夏1两。),

再予前方。

2虚证:

健脾和胃 六君子汤(组成:人参(9 克) 白术(9 克) 茯苓(9 克) 炙甘草(6 克) 陈皮(3 克) 半夏(4.5 克) )+石菖蒲、姜



若下痢无度,饮食,肢冷脉微--急用独参汤/参附汤 组成:炮附子(9克) 人参(12克)

二十四、便秘

(一)实秘

1 热秘:

清热润肠 麻子仁丸 麻子仁20芍药9枳实9大黄12厚朴9杏仁 10

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更衣丸【组成】朱砂(研飞如面)15克 芦荟<研细)21克

若燥热不甚,除便秘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青麟丸

【组成】大黄10千克 黄柏250克 黄芩250克 猪苓250克 赤苓250克 泽泻250克 木通250克 车前子250克 米仁250克 粉萆

薢250克 生侧柏250克 玄参250克 广皮250克 薄荷250克 制香附250克

若热势较盛,痞满燥实,用大承气汤.大黄12厚朴24枳实12芒硝6

2冷秘

温脾汤.组成.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合半硫丸.处方.半夏 (姜制) 300g 硫黄 (制) 300g

3 气秘:

顺气行滞 六磨汤.组成.大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各等分

(二)虚秘

1气虚:益气润肠 黄芪汤 组成】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补中益气汤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

、大枣6枚。

若气息低微,懒言少气,用生脉散 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若肾气虚用大补元煎

【组成】人参少用10克, 熟地用6~9克,杜仲6克 当归6~9克(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6

~9克 炙甘草3~6克

2 血虚:

养血润燥 润肠丸 【处方】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两;羌活、当归尾、大黄(煨),各半两。

若阴血已复,便仍干燥--五仁丸【组成】桃仁(30克)杏仁(麸炒,去皮尖,30克)松子仁(5克)柏子仁(15克)郁李仁(

3克)陈皮(另研末,120克)

3阴虚

增液汤

组成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肉桂2g(热,可中和前面的寒)

若胃阴虚用益胃汤

【组成】 黄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独活(9克) 防风(9克) 白芍药(9克) 羌活(

9克) 橘皮(6克) 茯苓(5克) 柴胡(5克) 泽泻(5克) 白术(5克) 黄连(1.5克)

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若津亏热结,热盛伤津,用增液承气汤

【组成】玄参30克(一两),麦冬(连心)、细生地各25克(各八钱),大黄9克(三钱),芒硝5克(一钱五分)

4阳虚

济川煎

【组成】 当归(9~15克) 牛膝(6克) 肉苁蓉(酒洗去咸)(6~9克) 泽泻(4.5克) 升麻(1.5~3克) 枳壳(3克)



【加减法】A.如果病人气虚,可加人参10 黄芪18

B.如果肾虚,则去枳壳 加熟地18

C.如果肠燥便秘日久,去泽泻,加锁阳10 火麻仁8

二十五、胁痛

1肝气郁结: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

2瘀血停着:

祛瘀通络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

克。

或复元活血汤

组成 柴胡10克,瓜蒌根12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黄(酒浸)3克,桃仁(酒浸,

去皮尖,研如泥)10克。

若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鳖甲煎丸

〖组成〗鳖甲12分(炙),乌扇3分(炮),黄芩3分,柴胡6分,鼠妇3分(熬),干姜3分,大黄3分,芍药5分,桂枝3分

,葶苈1分(熬),石苇3分(去毛),厚朴3分,牡丹5分(去心),瞿麦2分,紫葳3分,半夏1分,人参1分,(庶虫)虫5

分(熬),阿胶3分(炙),蜂窠4分(炙),赤硝12分,蜣螂6分(熬),桃仁2分。

3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 酒炒龙胆草6酒炒栀子9炒黄芩9柴胡6酒炒生地6车前子6泽泻9木通6甘草6酒炒当归3

若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乌梅丸

【处方】 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

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胁肋剧痛,边及肩背)--合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各等分,制作散剂(矾石散.组成

:矾石(烧令汁尽)8分,藜芦(炙)8分,防风8分,细辛8分,干姜8分,白术8分,椒(汗)8分,甘草(炙)8分,蛇床

子8分,附子(炮)8分。)

4肝阴不足:

养阴柔肝 一贯煎【处方】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1.如果大便秘结者,加入知母8克、 瓜蒌仁10克。

2.如果午后虚热、多汗者,加入地骨皮15克。

3.胁胀痛甚,加入鳖甲20克。

4.治疗慢性肝炎所致肝区痛,则去当归,加入白芍15克、 郁金12克、 三七末4克。

5.胃胀满,难消化时,加入鸡内金12克、 春砂仁9克、 神曲9克。

6.如果病人阴虚有痰时,则去枸杞子 ,加入川贝10克、 桑白皮12克。

7.烦热口渴,舌红而干者,加入知母9克、 石膏15克、 淡竹叶15克。

假如说没有胁肋疼痛 ,仅仅只是两肋胀痛,可不用川楝子(金铃子),改用柴胡等。而如患者大便干,可加火麻仁或是瓜蒌仁

等。

二十六、黄疸

(一) 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泄下 茵陈蒿汤.药物:茵陈蒿六两(12克) ,栀子十四枚(9克),大黄二两(9克)

2 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茵陈五苓散.组成】茵陈4g,白术9g,赤茯苓9g,猪苓9g,桂枝6g,泽泻15g。

+甘露消毒丹

组成】 飞滑石十五两 15g 淡黄芩十两 10g 绵茵陈 十一两 11g 石菖蒲六两 6g 川贝母五两 5g 木通五两 5g 藿香四两

4g 连翘四两 4g 白蔻仁四两 4g 薄荷四两 4g 射干四两 4g 。

阳黄初起见表证者--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胆腑郁热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15克)黄芩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半夏半升(洗)(9克)生姜五两(切)(15克)枳实四枚(炙)(9

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大黄二两(6克)

4 急黄:

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犀角散

【组成】犀角屑1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 茯神15克 龙齿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焙) 黄芩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若神昏谵语+安宫牛黄丸

若动风用羚羊角粉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菊花、白芍等配伍,即羚角钩藤汤。用治癫痫、惊悸,可与钩藤、

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可与石决明、牡蛎、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同用,共奏平肝阳,止眩晕之效。

3、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如羚羊角散。

4、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用治热病神昏,壮热,躁狂,抽搐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等配伍,如紫雪丹;用治

热毒发斑,每以本品配入白虎汤中取效。

或紫雪

【组成】黄金3千克 、石1.5千克,石膏1.5千克 、磁石1.5千克、 滑石1.5千克 、玄参500克 、羚羊角150克(屑)、 犀角

150克(屑) 、升麻270克 、沉香150克 、丁子香30克 、青木香150克 、甘草250克。

(二) 阴黄:

1寒湿阻滞

健脾和胄、温化寒湿 茵陈术附汤

【组成】茵陈3克 白术6克 附子1.5克 干姜1.5克 甘草(炙)3克 肉桂(去皮)1克

若胁下徵积胀痛,腹部胀满,肤色苍黄,或黧黑可加服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各等分,制作散剂)

2脾虚湿滞

黄芪建中汤

组成】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黄芪(5克) 炙甘草(6克)

(三)黄疸消退后

1湿热留恋 茵陈四苓散

茵陈四苓散加味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猪苓10g,三棱9g,莪术9g,贝母15g,昆布10g,夏枯草6g,黄药子10g

,茵陈蒿16g,陈皮10g。

2肝脾不调

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

1.5克)

合归芍六君子汤【组成】归身 白芍药各6克 人参 白术 茯苓各4.5克 陈皮 半夏各3克 炙甘草1.5克

3气滞血瘀

逍遥散.组成;归身9g,焦白术6g,甘草3g,柴胡6g,丹皮6g,茯苓12g,焦山栀6g,白菊6g,白芍9g,杞子9g,石菖蒲10g

合鳖甲煎丸

人参30g,桃仁60g,射干120g,白芍(麸炒)150g,干姜150g,鼠妇虫90g,大黄150g,黄芩90g,葶苈子30g,石韦

150g,蜂房(炒)120g,牡丹皮150g,桂枝150g,瞿麦(炒)120g,厚朴(制)150g,蜣螂虫180g,银硝360g,土鳖虫(炒)

150g,凌霄花150g,鳖甲胶300g,柴胡180g,阿胶150g,生半夏(漂洗)150g。

二十七、积聚

A 聚证

1肝气郁滞:

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逍遥散

逍遥散.组成;归身9g,焦白术6g,甘草3g,柴胡6g,丹皮6g,茯苓12g,焦山栀6g,白菊6g,白芍9g,杞子9g,石菖蒲10g

合木香顺气散

【组成】木香 香附 槟榔 青皮 陈皮 枳壳 砂仁 厚朴(制) 苍术各3克 炙甘草1.5克

2 食滞痰阻:

导滞通便、理气化痰 六磨汤

组成;上沉香3克 尖槟榔3克 小枳实3克 广木香3克 台乌药3克 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

若痰湿较重+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平胃散,苍术9g厚朴6g 陈皮9g炙甘草3g。

B 积证

1气滞血阻:

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柴胡舒肝散

处方:柴胡12g,枳壳12 g,白芍15 g,甘草,香附15g,陈皮12g,广木香12g,鸡内金15g,建曲12g,黄连6g。

加减:若痛甚而暖气呕吐者,加沉香6g,砂仁6g(后下),厚朴,延胡索15 g;兼有神倦乏力,可加南沙参30g,茯苓30g;若

痛势急迫,泛酸嘈杂,舌边红,可加焦栀子15 g,乌贼骨15 g。

合失笑散(处方】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2 瘀血内结:

祛瘀软坚、兼调脾胃 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

克 枳壳4.5克

合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9 克) 白术(9 克) 茯苓(9 克) 炙甘草(6 克) 陈皮(3 克) 半夏(4.5 克) )+石菖蒲、姜汁

若积块大而坚硬作痛+鳖甲煎丸

人参30g,桃仁60g,射干120g,白芍(麸炒)150g,干姜150g,鼠妇虫90g,大黄150g,黄芩90g,葶苈子30g,石韦

150g,蜂房(炒)120g,牡丹皮150g,桂枝150g,瞿麦(炒)120g,厚朴(制)150g,蜣螂虫180g,银硝360g,土鳖虫(炒)

150g,凌霄花150g,鳖甲胶300g,柴胡180g,阿胶150g,生半夏(漂洗)150g。

3 正虚瘀结:

大补气血,活血化瘀 八珍汤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化积丸〔药物〕大黄.. 30克,巴豆(去尽油)6克,高良姜.. 15克。〔用法〕上药共研极细粉,米饭为丸如绿豆大,以灶心土

或朱砂上衣, 米泔水送服

二十八、鼓胀

1气滞湿阻:

疏理肝气、行湿散满 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

合胃苓汤

组成;苍术15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

2水湿困脾: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实脾饮

【组成】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

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3水热蕴结: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中满分消丸

组成;白术 人参 炙甘草 猪苓(去黑皮) 姜黄各5克 白茯苓 炒枳实 干姜 砂仁6克 泽泻 橘皮各9克 炒知母12克 炒黄芩

10克 炒黄连 法半夏各5克 姜厚朴10克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12克) ,栀子十四枚(9克),大黄二两(9克)

若腹部胀急殊甚,大便干结,可用舟车丸

。组成:大黄二两,甘遂、大戟、芫花、青皮、陈皮各一两,牵牛(头末)四两,木香半两。上为末,水丸如梧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白汤下

4瘀结水留: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调营饮

处方:赤芍18克、川芎6克,当归12克,莪术15克,延胡索、槟榔、瞿麦、葶苈子、桑白皮各12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

水煎服。

若胁下肿大明显可合鳖甲煎丸

人参30g,桃仁60g,射干120g,白芍(麸炒)150g,干姜150g,鼠妇虫90g,大黄150g,黄芩90g,葶苈子30g,石韦

150g,蜂房(炒)120g,牡丹皮150g,桂枝150g,瞿麦(炒)120g,厚朴(制)150g,蜣螂虫180g,银硝360g,土鳖虫(炒)

150g,凌霄花150g,鳖甲胶300g,柴胡180g,阿胶150g,生半夏(漂洗)150g。

若病久体虚或攻逐之后,正气受损宜用八珍汤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或人参养营汤

组成。白芍9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30克,五味子、茯苓各22。5克,炒远志15克,研

成粗末,每次12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5阳虚水结: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附子理苓汤

【处方】附子(炮)1钱5分,干姜(炮)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1钱,白术(炒)1钱,猪苓1钱,赤茯苓(去

皮)1钱,泽泻1钱,官桂1钱。

合济生肾气丸

附子9g 白茯苓6g 泽泻6g 山茱萸6g 山药6g 车前子6g 牡丹皮6g 官桂3g 川牛膝6g 熟地黄6g 功用:温补肾

阳,利水消肿。为细末,炼密为丸,每次15g

6阴虚水结: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六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合一贯煎【处方】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1.如果大便秘结者,加入知母8克、 瓜蒌仁10克。

2.如果午后虚热、多汗者,加入地骨皮15克。

3.胁胀痛甚,加入鳖甲20克。

4.治疗慢性肝炎所致肝区痛,则去当归,加入白芍15克、 郁金12克、 三七末4克。

5.胃胀满,难消化时,加入鸡内金12克、 春砂仁9克、 神曲9克。

6.如果病人阴虚有痰时,则去枸杞子 ,加入川贝10克、 桑白皮12克。

7.烦热口渴,舌红而干者,加入知母9克、 石膏15克、 淡竹叶15克。

假如说没有胁肋疼痛 ,仅仅只是两肋胀痛,可不用川楝子(金铃子),改用柴胡等。而如患者大便干,可加火麻仁或是瓜蒌仁



二十九、头痛

A 外感

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 川芎茶调散

【组成】薄荷24克,荆芥12克,川芎12克,白芷6克,羌活6克,防风4.5克,细辛3克,甘草6克。

若寒客少阴经脉--麻黄附子细辛汤.炙麻黄10g,炮附片12g,细辛4g。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9克 人参9克 生姜18克 大枣4枚

2 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 芎芷石膏汤

药物〕菊花、炒枣仁各.. 30克,石膏、龙齿、玄参、当归、珍珠母各几克,川芎、白芷、牛膝、荷叶、片草各.. 10克,

钩藤.. 12克,全蝎.. 6克,细辛.. 3克。

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黄连上清丸

黄连10g,栀子(姜制)80g,连翘80g,蔓荆子(炒)80g,防风40g,荆芥穗80g,白芷80g,黄芩80g,菊花160g,薄荷40g,大黄(酒

炙)320g,黄柏(酒炒)40g,桔梗80g,川芎40g,石膏10g,旋覆花20g,甘草40g。

3 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 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 麻黄5 葛根15

B 内伤

1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

天麻9克,钩藤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9克,黄芩9克,牛膝15克,杜仲12克,益母草15克,寄生15克,夜交藤9

克,获神9克,生龙牡各30克。

2 肾虚头痛:

养阴补肾 大补元煎

【组成】人参少用10克, 熟地用6~9克,杜仲6克 当归6~9克(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6~9

克 炙甘草3~6克

若肾阴虚用知柏地黄丸

知母 40g 黄柏 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若头痛而畏寒,面白,肾阳虚,四肢不温,舌淡,脉细而缓--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胶(炒珠)120克、制菟丝子120克、杜仲(姜汁炒)各120克,

山茱萸(微炒)90克、当归(便溏勿用)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或金匮肾气丸 【组成】 ( 熟地24 淮山12 山萸12 丹皮9 茯苓9 泽泻9 桂枝3 附子3)

3 血虚头痛:

养血为主 加味四物汤.组成】熟地黄15g 白芍药10g 当归12g 川芎8g 桃仁6g 红花6g

4 痰浊头痛:

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5 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 通窍活血汤【组成】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 红花9克 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三十、眩晕

1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

[组成] 天麻10 钩藤12(后下) 石决明18(先煎) 栀子9 黄芩9 川牛膝12 杜仲9益母草9 桑寄生9 夜交藤9 茯神9

[加减法]

1.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 胆南星6

2.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 希莶草12

3.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 茺蔚子10

4.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龙胆草10 夏枯草15

5.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 牡蛎25

若大便 秘结者+当归龙荟丸

【处方】 当归(酒炒)100g 龙胆(酒炒)100g 芦荟50g 青黛50g 栀子100g 黄连(酒炒)100g 黄芩(酒炒)100g 黄柏

(盐炒)100g 大黄(酒炒)50g 木香25g 麝香5g

2气血亏虚: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归脾汤

蜜灸黄芪20克 酒洗当归12克 龙眼肉14克 炒枣仁15克 .炒白术10克 人参6克 茯神12克 远志6克木香4克 炙甘草6克组成,

另外在煎药时加生姜3片大枣5枚

若时时眩晕,面白少神,便溏下附,脉无力者--补中益气汤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

大枣6枚。

3肾精不足:

阴虚:

补肾滋阴 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 200g 菟丝子 100g 牛膝 75g 龟板胶 100g 鹿角胶 100g 山药 100g 山茱萸 100g 枸杞子 100g【方剂

制法】以上八味,除鹿角胶、龟板胶外,其余熟地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鹿角胶、龟板胶烊化,与上述细粉

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阳虚:

补肾助阳 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胶(炒珠)120克、制菟丝子120克、杜仲(姜汁炒)各120克

,山茱萸(微炒)90克、当归(便溏勿用)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4痰浊中阻: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半夏天麻白术汤

[组成]半夏一钱五分(4.5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各3g) 白术三钱(9g) 甘草五分(1.5g)

加减变化 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

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

以渗湿化饮

若痰阻气机,郁而化火(头目胀痛,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苔黄腻,脉弦滑)--黄连温胆汤

【组成】 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桔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5瘀血阻窍 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3克 川芎3克 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 红花9克 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三十一、中风

中经络

1风痰入络------真方白子丸

组成;大半夏(汤泡7次)1两,白附子(洗净,略泡)1两,天南星(洗净,略泡)1两,天麻1两,川乌头(去皮尖,略泡

)1两,全蝎(去毒,炒)1两,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2风阳上扰------天麻钩藤饮

[组成] 天麻10 钩藤12(后下) 石决明18(先煎) 栀子9 黄芩9 川牛膝12 杜仲9益母草9 桑寄生9 夜交藤9 茯神9  加

减法]

1.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 胆南星6

2.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 希莶草12

3.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 茺蔚子10

4.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龙胆草10 夏枯草15

5.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 牡蛎25

3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一两(30g) 、生赭石一两(30g) 、生龙骨五钱(15g)、生牡蛎五钱 (15g) 、生龟板五钱(15g) 、生杭芍五钱

(15g) 、玄参五钱(15g) 、天冬五钱(15g)、 川楝子二钱(6g)、 生麦芽二钱(6g) 、茵陈二钱(6g) 、甘草钱半(4.5g) 。

中脏腑

A闭证

1痰热腑实------桃仁承气汤

【处方】 桃仁(去皮、尖)9克 大黄12克(炒)甘草6克 肉桂3克

2 痰火瘀闭------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双钩藤三钱,后入(9g),霜桑叶二钱(6g),滁菊花三钱(9g),鲜生地

五钱(15g),生白芍三钱(9g),川贝母四钱,去心(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茯神木三钱(9g),

生甘草八分(3g)。

(另可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亦可用醒脏静或清开灵注射液)

3痰浊瘀闭------涤痰汤(方药:法半夏10 g,广陈皮6 g,云茯苓10 g,鲜竹茹10 g,石菖蒲6 g,天竺黄10 g,生牛十蛎

18 g,:r地龙10 g,川杜仲12 g,杜红花5 g,江枳壳10 g,生甘草3 g。)

(另可用苏合香丸)

B脱证

(阴竭阳亡)------参附汤(组成:炮附子(9克) 人参(12克))合生脉散或注射液

恢复期

1风痰瘀阻------解语丹

【处方】 白附子(炮)石菖蒲 远志肉 天麻 全蝎(去毒,酒炒)羌活 僵蚕各30克 木香15克 牛胆南星30克

2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四两(120克),归尾二钱(6克),赤芍一钱半(4.5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一钱(均3克)。

1.中风偏瘫: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基本方(黄耆30-60g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芎10-15g,地龙15-20g,橘络5-10g,

丹参、桑枝15-30g),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偏瘫38例,其中脑溢血6例,脑血栓形成29例,脑栓塞3例。结果痊愈14例,显效14

例,好转8例,无效2例。并认为本方用于出血性中风疗效较差,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2.坐骨神经痛: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31例,痊愈15例,显效6例,好转15例。服药最少一个疗程10天,一

般服药3个疗程。

3.面神经瘫痪: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面神经瘫痪(口眼歪斜)18例,均属络脉空虚风邪损害引起(即外周性面瘫),18例

皆获痊愈。

4.乳中结核:运用补阳还五汤内服,配合自制之“万灵丹”(雄黄、乳香、没药、白芷、肉桂各50g,血竭30g,细辛、山

柰、山甲珠、土贝母各25g,麻黄100g,天南星75g,冰片25g,樟脑100g,麝香5g,轻粉3g)外敷,治疗乳中结核18例,除1

例效果不显,1例因故中断治疗外,其余16例均获痊愈。

3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干地黄15g、首乌12g、枸杞10g、山萸肉15g、麦冬10g、石斛10g、当归10g、鸡血藤15g、杜仲10g、牛膝10g。)

三十二、瘿病

1气郁痰阻:

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四海舒郁丸

【组成】青木香15克 陈皮 海蛤粉各9克 海带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60克(俱用滚水泡去盐)

2痰结血瘀:

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海藻玉壶汤

组成】 海藻30g 昆布15g 贝母15g 半夏l0g 青皮6g陈皮l0g 当归15g 川芎l0g 连翘l0g 甘草6g

3肝火旺盛:

清泄肝火 栀子清肝汤(组成:党参5克 砂仁5克 栀子10克 山药5克 车前子5克 石膏5克 伏苓5克 黄连5克 东楂5克 甘草

5克 葱头3个)

消累丸

【组成】 牡蛎30克,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白芨、天冬、北沙参各15克,百部10克,甘草6克。

治疗时,吐血加生地、阿胶(烊)各15克,田三七6克;阴虚加百合30克,麦冬、山药各15克。

4心肝阴虚:

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天王补心丹合一贯煎

太子参12g 麦冬12g 五味子6g 茯苓12g 远志10g 知母12g 黄柏12g 当归12g 枣仁12g 柏子仁12g 生地、熟地各20g 丹参

15g 丹皮15g 黄芪30g 夜交藤20g 北沙参12g 枸杞子12g 川楝子12g 生牡蛎40g 夏枯草20g。

三十三、疟疾

1正疟:

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柴胡截疟饮【处方】小柴胡汤(方剂:炙甘草6g、大枣4枚、柴胡24g、人参9g、黄芩9g、半夏9g、

生姜9g。)加常山、槟榔、乌梅、桃仁。

或截疟七宝饮

【组成】常山6克 陈皮3克 青皮3克 槟榔3克 草果仁3克 炙甘草3克 厚朴3克 酒200毫升

2温疟:

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白虎加桂枝汤,组成;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 石膏500克、粳米60克、 桂枝(去皮)90克。

或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知母18克 石膏30~45克(碎,绵裹) 甘草(炙)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

3寒疟:

和解表理,温阳达邪 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截疟七宝饮

【组成】常山6克 陈皮3克 青皮3克 槟榔3克 草果仁3克 炙甘草3克 厚朴3克 酒200毫升

4瘴疟:

①热瘴:

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清瘴汤 神昏谵语者--急用紫雪丹

「组成」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00克、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各500克、甘草240克、朴

硝5000克,硝石930克,麝香38克、朱砂90克、黄金3000克、丁香30克。

②冷瘴:

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 苍术(麸炒)1两,橘红1两,半夏曲1两,藿香叶1两,厚朴(制)1两,甘草(炙)7钱半,白茯苓半两,川芎半

两,木香2钱半。每服3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瘴毒湿浊,蒙蔽心窍而见神昏不语+苏合香丸【处方】苏合香50g 安息香100g 冰片5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75g等。

呕吐较著用玉枢丹,成分】麝香、冰片、雄黄、山慈菇、千金子霜、红大戟、朱砂、五倍子。

5劳疟: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何人饮,组成;何首乌9~30克 当归6~9克 人参9~30克 陈皮6~9克 煨生姜3片

疟母(久疟不愈,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痰浊,结于左胁之下,形成痞块)--鳖甲煎丸

人参30g,桃仁60g,射干120g,白芍(麸炒)150g,干姜150g,鼠妇虫90g,大黄150g,黄芩90g,葶苈子30g,石韦150g,

蜂房(炒)120g,牡丹皮150g,桂枝150g,瞿麦(炒)120g,厚朴(制)150g,蜣螂虫180g,银硝360g,土鳖虫(炒)150g,

凌霄花150g,鳖甲胶300g,柴胡180g,阿胶150g,生半夏(漂洗)150g。

气血亏虚+八珍汤(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

草5g。)

/十全大补汤(配方为人参10克,肉桂(去粗皮,不见火)8克,川芎5克,熟地黄(酒洗,蒸焙)15克,茯苓(焙)8克,

白术(焙)10克,甘草(炙)5克,黄芪(去芦)15克,川当(洗,去芦)10克,白芍药8克。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

三十四、水肿

A 阳水

1风水相搏: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组成】麻黄6两 石膏半斤 生姜3两 甘草2两 白术4两 大枣15枚。(根据唐宋度量衡:

1两=41.5克=10钱。)

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防已黄芪汤,用量】 防己12g 黄芪15g 白术9g 甘草6g 生姜3g 大枣2枚

2 湿毒浸淫: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五味消毒饮,【组成】;金银花(15克) 野菊花(6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丁(6克) 紫背天葵子(6克)

3 水湿浸渍: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胃苓汤

组成 桑白皮30,陈皮25,大腹皮30,茯苓皮25,生姜20,白术20,厚朴20,猪苓25,泽泻25,肉桂20,

4 湿热壅盛: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己椒苈黄丸,组成:防己12g 椒目5 g葶苈子(炒)10 g大黄10g

B 阴水

1脾阳虚衰:

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实脾饮

组成;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

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面色萎黄,遍体浮肿,晨起头面肿甚,动则下肢肿胀,能食而疲乏无力,大便如常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腻,脉软弱--

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山药100g,白扁豆(炒)75g,莲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

, 桔梗50g,甘草100g。

2 肾气衰微: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

组成;附子9g 白茯苓6g 泽泻6g 山茱萸6g 山药6g 车前子6g 牡丹皮6g 官桂3g 川牛膝6g 熟地黄6g 为细末,

炼密为丸,每次15g。

+真武汤,组成; 茯苓15克、芍药15克、生姜15克、白术10克、炮附7克。

阳虚用右归丸,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胶(炒珠)120克、制菟丝子120克、杜仲(姜

汁炒)各120克,山茱萸(微炒)90克、当归(便溏勿用)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阴虚用左归丸 +利水

(组成】熟地黄 200g 菟丝子 100g 牛膝 75g 龟板胶 100g 鹿角胶 100g 山药 100g 山茱萸 100g 枸杞子 100g【方剂制

法】以上八味,除鹿角胶、龟板胶外,其余熟地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鹿角胶、龟板胶烊化,与上述细粉混

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病程缠绵,复感外邪,以外风论治,不可过用解表药,以越婢汤为主

【组成】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白术12克 附子5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5枚

3瘀水互结

桃红四物汤【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克、 桃仁9克、红花6克。

临床应用

1.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该方水煎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男34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最大73岁,

最小30岁,平均46.4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7年。结果:治愈7例,占13.4%;显效35例,占67.4%;有效10例,占

19.2%;无效0例。

2. 脑梗塞:应用该方加味: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生地20g,赤芍20g,川芎25g,葛根15g,水蛭10g,黄芪50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脑梗塞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45-75岁;病程3日至8个月。结果:痊愈(偏瘫、失语等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正常)10例;显效(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明显恢复,可独立步行,患肢肌力恢

复3级以上,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大部分恢复,生活大部分可自理)11例;好转(肌力有所恢复,神经系统症状有所好转,但

生活不能自理)9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3.8%。

3. 偏头痛:应用该方:桃仁10g,红花8g,川芎10g,当归12g,生熟地各15g,白芍12g。水煎服,15-18剂为1疗程。治疗

偏头痛63例,男23例,女40例;病程2月至14年。结果:治愈14例,占2.2%;显效25例,占39.7%;好转19例,占30/.2%;

无效5例,占7.9%;总有效率92.1%。

4.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应用该方加味: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5g,生地30g,桃仁I5g,红花15g,黄芪30g,党参30g,

黄精50g,枸杞子20g。水煎服。如烦渴多饮,多食易饥明显,加玄参30g,黄连10g;兼五心烦热,再加地骨皮20g。治疗糖

尿病末梢神经炎28例,男16例,女12例;NIDDM23例,IDDM5例;病程5年以上22例,占78.6%,不足5年6例,占21.4%。结果

:痊愈15例,占53.6%;显效9例,占32.15%;好转3例,占10.7%;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为96.4%。

5. 面神经麻痹:应用该方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2g,生地15g,当归15g,赤芍15g,制半夏30g,胆南星15g,但

蚕9g,蜈蚣1.5条。每日1剂,配合药物熏蒸、按摩患侧面肌。治疗20例,男14例,女6例;病程2-8周,结果:总有效率为

95%。

6. 红斑性皮肤病:应用该方加丹参、丹皮、赤芍。水煎服。治疗红斑类皮肤病64例,男性10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11岁

,最大68岁,以20-45岁的中、青年为多。疗效标准:以皮损全部消失或仅留少许色素沉着为痊愈;皮损基本消失但偶有少

许新皮损出现,可以不治自愈为显效;皮损减轻或虽减轻,但仍有少量新出为有效;皮损无改善且不断有新皮损发生为无

效。结果:痊愈53例(82.8%),显效5例(7.8%),有效6例(9.4%),尚未发现完全无效病例。

7. 皮肤瘙痒症:应用该方:当归15g,川芎8g,熟地15g,赤芍12g,红花5g,桃仁10g,首乌30g,地肤子12g,白鲜皮15g

,白蒺藜15g。水煎,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治疗皮肤瘙痒症92例,年龄18-75岁;男性67例,女性25例;病程1-14年。

结果:治愈(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停服药后,观察2个月病情无反复者)53例;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好转

)33例;无效(经治疗4个疗程,皮肤损害与自觉症状均未见明显减轻)6例;总有效率93.5%。

8. 皮肤色素沉着:应用该方:当归15g,川芎10g,生地20g,白芍15g,桃仁20g,红花15g,鸡血藤20g,益母草25g,丹参

20g,柴胡15g,香附15g,丹皮20g,连翘15g,金银花15g。每剂水煎3次,取汁30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治疗色素流

着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0-25岁;术前痤疮者14例,雀斑者16例;术后6-8个月17例,9-12个月13例。结果:均获

痊愈。疗程最短10日,共6例;疗程最长30日,共4例;平均疗程20日。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9. 软组织损伤:应用该方:桃红10g,赤芍10g,红花8g,生地12g,川芎15g,当归15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密封

备用。患者卧床,然后给予皮肤针叩击,使患处皮肤微微出血,用火罐吸出少量瘀血,拔去火罐,擦去血迹,然后取少许

药粉加药酒适量,调成糊状,做成药饼,敷患处,待药干后取下换药。治疗软组织损伤500例,男350例,女150例;年龄最

大者78岁,最小者2岁;30岁以下者256例;31-40岁者184例,41-50岁者43例;51岁以上者17例;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

者半天,平均5日。结果:显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470例;好转(主症及兼症减轻)29例;无效(主症及兼症无

变化)1例;总有效率为99.8%。

10. 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该方加味: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20g,赤芍15g,陈皮15g,木香

5g,牛膝15g,地龙10g,甘草15g。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治疗够关节置换术后40例,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感染,

无1例发生脂肪栓塞、血栓栓塞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11. 痛经:应用该方合失笑散:五灵脂10g,桃仁12g,蒲黄(包)10g,红花10g,地黄10g,白芍15g,川芎10g,当归10g

。气滞甚加柴胡10g,香附10g,青皮10g;寒凝血滞者加小苗香10g,肉桂6g,吴萸6g;痛剧加川牛膝10g,玄胡索10g。自

月经第5日开始连服20日,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日为1疗程。治疗瘀滞性痛经60例,年龄16-69岁;皆有下腹疼痛伴排

出膜状物。结果:疼痛消失,无膜状物排出者为临床治愈,共28例;疼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膜状物呈不完整或碎片状

排出者为好转,共24例;经治1-2个疗程,临床症状和膜状物无改变者为无效,共8例;有效率为86.7%。

又用该方:生地15g,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兼气滞者加香附10g,青皮15g;兼血虚者加党参15g,阿胶

10g。均于经前3日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治疗痛经40例中,年龄小者不满20岁,大者41岁以上;病程最短1年,最长

12年。结果:观察2-3个月经周期,显效(月经正常,痛经消失)8例,有效(月经正常,痛经减轻)30例,无效(痛经无

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5%。

12. 外伤性前房出血:应用该方加味:桃仁、红花、生地。芍药、当归、川芎、牛膝、三七、丹参、甘草。水煎,每日1剂

,伤后24小时服用,受伤后配合局部冷敷、包扎、卧床休息、内服止血剂。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84例共88眼,对照组即西

医组紧急处理措施同中医组(伤后24小时用20%甘露醇或速尿,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结果:中医组治愈率59.4%,有

效率为96%;西药组治愈率45.3%,总有效率76.6%。

13. 眼出血症:应用该方,据病人正邪盛衰,虚实寒热,以及出血时间长短与出血量多少辨证加减,治疗眼出血症42例,

年龄32-55岁。结果:患者眼底出血消失,视力提高,75%眼底照影证实血栓消失26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治愈与好转率

为75%以上。

14. 眼外伤:应用该方:桃仁12g,当归12g,赤芍12g,红花10g,川芎9g,生地15g。水煎服,小儿酌减为2/3。肌注复方

人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4ml。治疗眼外伤31例,结果:视力恢复至1.0以上,眼底及外眼正常为痊愈,共22例;视力提

高4行以上,出血大部分吸收为显效,共9例;痊愈率为70.76%,显效率为。29.24%,总有效率为100%。

15. 过敏性鼻炎:应用该方加味: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5g,苍耳子15g,川芎12g,红花12g,桃仁12g,黄芪10g,白

术10g,防风10g,辛夷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6-68岁;病程4个月至21年。疗

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鼻分泌物涂片镜检嗜酸性白细胞阴性,血液嗜酸性白细胞下降,半年内无复发者;有效

;症状、体征减轻,停药3个月后鼻分泌物涂片镜检仅1次嗜酸性白细胞阴性,血液嗜酸性白细胞仅1次显示下降;无效:症

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结果:经6-20日治疗,痊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合五苓散〖组成〗; 猪苓 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 一两六株[20g] 白术 十八铢[12g] 茯苓 十八铢[12g] 桂枝 半两[8g]

去皮。

三十五、淋证

1热淋: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组成」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加灯芯2克水煎服,或上

药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煎服。

1.治血淋,应加小蓟12 白茅根15

2.热毒严重者,可加入金银花15 蒲公英15 连翘10

3.肾盂发炎兼血压高者,加杜仲15 白芍12 桑寄生18

4.小便混浊不清,加入川萆解12 石菖蒲12

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合【组成】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2石淋: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石苇散 若石淋日久,

加减: 石苇,川芎,川牛膝,枳实各10g,冬葵子,金钱草各15g,车前 子(包煎),海金沙(包煎),鸡内金各30g.

证见虚实夹杂—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

大枣6枚。

加减: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变化方:

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

3气淋

实证:利气疏导 沉香散

【处方】 沉香15克 石韦15克(去毛)滑石15克 当归15克(锉,微炒)瞿麦15克 白术23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葵子23克 赤芍药23克 王不留行15克

虚证: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汤 (见2石淋条)

4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处方】 生地黄30克(洗),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9克,蒲黄9克(炒),藕节9克,淡竹叶9克,当归6克(酒浸)

,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知柏地黄丸

;知母 40g 黄柏 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气不摄血用归脾汤

蜜灸黄芪20克 酒洗当归12克 龙眼肉14克 炒枣仁15克 .炒白术10克 人参6克 茯神12克 远志6克木香4克 炙甘草6克组成

,另外在煎药时加生姜3片大枣5枚

5膏淋

实证: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材料;萆薢30克,苍白术各6克,黄柏9克石菖蒲9克,莲子心8克,丹参30克,怀牛膝9克,车前子15克(包),茯苓30克。

虚证:

补虚固涩 膏淋汤 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 (见2石淋条)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 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

组成;比例是,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桂枝,是8,4,4,3,3,3,1,1。

6劳淋:

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若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知母 40g 黄柏 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中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见2石淋条)

附:尿浊

1湿热内蕴:

清热化湿 程氏萆薢分清饮

材料;萆薢30克,苍白术各6克,黄柏9克石菖蒲9克,莲子心8克,丹参30克,怀牛膝9克,车前子15克(包),茯苓30克。

2脾虚气陷:

健脾益气,升清固涩 补中益气汤(见2石淋条)

3肾元亏虚 偏肾阴虚:

滋阴益肾 知柏地黄丸

;知母 40g 黄柏 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

偏肾阳虚:

温肾固涩 鹿茸补涩丸

[配方];鹿茸、人参、黄芪、菟丝子、桑螵蛸、莲肉、茯苓、肉桂、山药、附子、桑白皮、龙骨、补骨脂、五味子各等份

。制法]上药研末,制成丸剂

三十六、癃闭

1膀胱湿热: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八正散

组成」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加灯芯2克水煎服,或上药

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煎服。

1.治血淋,应加小蓟12 白茅根15

2.热毒严重者,可加入金银花15 蒲公英15 连翘10

3.肾盂发炎兼血压高者,加杜仲15 白芍12 桑寄生18

4.小便混浊不清,加入川萆解12 石菖蒲12

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导赤散,[组成];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

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阴虚较甚,

加麦冬增强清心养阴之力;小便淋涩明显,加篇蓄、瞿麦、滑石之属,增强利尿通淋之效;出现血淋,可加白茅根、小蓟

、旱莲草凉血止血。脾胃虚弱者慎用

若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滋肾通关丸,组成;黄柏 知母各30克 肉桂1.5克

若小便量极少/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尿臭,甚神昏谵语--黄连温胆汤

组成】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橘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2肺热壅盛:

清肺热、利水道 清肺饮 若尿赤灼热,小腹胀满合八正散上下并治(见1膀胱湿热)

3肝郁气滞:

疏调气机、通利小便 沉香散

【处方】 沉香15克 石韦15克(去毛)滑石15克 当归15克(锉,微炒)瞿麦15克 白术23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葵子23克 赤芍药23克 王不留行15克

肝气郁滞严重可合六磨汤

组成;上沉香3克 尖槟榔3克 小枳实3克 广木香3克 台乌药3克 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

4浊瘀阻塞: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代抵当丸

【组成】大黄(川产如锦纹者,去皮及黑心)120克 芒硝30克(如欲稳,以玄明粉代) 桃仁(麸炒黄,去皮、尖,另研如

泥)60枚 当归尾 生地黄 穿山甲(蛤粉炒)各30克 肉桂9~15克

5中气不足:

升清降浊、

化气利水 补中益气汤(见2石淋条

+春泽汤

【处方】泽泻(三钱猪苓(二钱)茯苓(二钱)白术(二钱)桂心(一钱人参(一钱半)柴胡(一钱)麦门冬(一钱半

若气虚及阴用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15g,白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9g,山药15g,莲子9g,桔梗6g,扁豆12g,薏仁9g,砂仁6g,陈皮9g。

若脾虚及肾用济生肾气丸

组成;附子9g 白茯苓6g 泽泻6g 山茱萸6g 山药6g 车前子6g 牡丹皮6g 官桂3g 川牛膝6g 熟地黄6g 为细末,

炼密为丸,每次15g。

6肾阳衰惫:

温阳益气,补肾利尿 《济生》肾气丸 (见上条)

若精血俱亏(形神萎顿,腰脊酸痛)--香茸丸

【组成】鹿茸90克 生当归60克 麝香3克 生川乌15克 雄羊肾3对【用法】上药研末,酒煮捣烂为丸。

若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千金》温脾汤,处方;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吴茱萸汤,【组成】吴茱萸9克 人参9克 生姜18克 大枣4枚

外治法:

1取嚏或探吐法,方法是,取消毒棉签轻轻刺激鼻内取嚏,或者在喉中用羽毛探吐,使上窍 开而小便自利。

2外敷法 ;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3针炙推拿

4导尿法

三十七:阳痿

1命火衰微:

补肾壮阳 赞育丹

1处方熟地250克(蒸,捣),白术(用冬术)250克,当归、枸杞各180克,仙茅(酒蒸一日)、杜仲(酒炒)、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巴戟肉(甘草汤炒)、肉苁蓉(酒洗,去甲)、韭子(炒黄)各120克,蛇床子(微炒)、附子(制

)、肉桂各60克。

精血薄弱—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 200g 菟丝子 100g 牛膝 75g 龟板胶 100g 鹿角胶 100g 山药 100g 山茱萸 100g 枸杞子 100g【方剂制

法】以上八味,除鹿角胶、龟板胶外,其余熟地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鹿角胶、龟板胶烊化,与上述细粉混

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2心脾受损:

补益心脾 归脾汤

蜜灸黄芪20克 酒洗当归12克 龙眼肉14克 炒枣仁15克 .炒白术10克 人参6克 茯神12克 远志6克木香4克 炙甘草6克组

成,另外在煎药时加生姜3片大枣5枚

3肝气不舒 逍遥散

组成;归身9g,焦白术6g,甘草3g,柴胡6g,丹皮6g,茯苓12g,焦山栀6g,白菊6g,白芍9g,杞子9g,石菖蒲10g。

4恐惧伤肾:

益肾宁神 启阳娱心丹

组成;人参2两,远志4两,茯神5两,菖蒲1两,甘草1两,橘红1两,砂仁1两,柴胡1两,菟丝子8两,白术8两,生枣仁4

两,当归4两,白芍6两,山药6两,神曲3两。

5湿热下注(宗筋弛纵):

清化湿热 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三十八、遗精

1君相火旺:

清心安神,滋阴清热 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

组成】 黄连12g,生地12g,当归15g,甘草9g,酸枣仁20g,茯神15g,远志15g,人参20g,莲子肉15g,天冬15g,熟地

20g,黄柏15g,砂仁12g。此方为(黄连清心饮加三才封髓丹)

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天王补心丹

组成: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天王补心丹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久遗伤肾、阴虚火旺者--知柏地黄丸

;知母 40g 黄柏 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

/大补阴丸,【处方】 熟地黄120g 知母(盐炒)80g 黄柏(盐炒)80g 龟甲(制)120g 猪脊髓160g

若梦遗日久,烦躁失眠,心神不宁,心悸易惊—安神定志丸

组成】 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参9克。

2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 程氏萆薢分清饮

材料萆薢30克,苍白术各6克,黄柏9克,石菖蒲9克,莲子心8克,丹参30克,怀牛膝9克,车前子15克(包),茯苓30克。

亦可用猪肚丸

【组成】猪肚1具(制如食法) 黄连 粱米各150克 栝楼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麦门冬60克

若因脾乏升清而致湿注于下,与下焦相火蕴结所致者--苍术二陈汤

组成 苍术12克半夏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1.外感风寒,皮毛闭塞,肺气失宣,生痰阻肺,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咳咯泡状痰液,二陈汤加杏仁、紫苏各9克,荆

芥、防风各12克,其效颇佳。若还有喘,则更加麻黄6克。

2.痰湿引动内风上扰致头晕,自感周围诸物转动,不能睁目,恶心欲吐,苔白腻二陈汤加天麻、白术各15克,泽泻、生

姜、大枣各9克。取二陈汤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白术、泽泻健脾除湿;天麻平肝熄风;姜、枣助二陈和胃也。

3.痰湿困脾,常见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食少乏味,甚则大便稀溏,苔白厚。用二陈汤加苍术12克,厚朴18克,党参、

白术各l 5克,藿香、白豆蔻各9克。

4.痰湿阻肺,咳嗽痰多,微带黏稠,易于咯出,胸闷气喘,苔白腻,。用二陈汤加苏子、白芥子各9克,莱菔子15克,

或更加苍术、厚朴各12克治之,常获捷效。

5.肺中痰湿化热,咳咯黄痰,甚至咯腥臭脓痰,舌质红,苔黄厚腻。用二陈汤加冬瓜子15克,芦根18克,苡仁、鱼腥草

各30克,桃仁、桔梗各9克,数剂即见效。

6.胆热犯脾,脾失健运,生湿成痰,口苦心烦,失眠多梦,胸胁胀闷,继而又见食少便溏,或咳咯黏痰,厌油口腻,苔

白微黄而稍厚,。可用二陈汤加竹茹12克,枳实18克,黄芩12克治之,不出3剂,即见显效。

另外,由七情郁结致痰滞咽部而见咽中若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常或薄白,为梅核气。用二陈汤加厚朴、香附

子各15克,紫苏、佛手各9克,麦芽18克,获效者亦众。)

若湿热流注肝脉不泄者--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3劳伤心脾:

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妙香散

【组成】麝香(别研)3克 木香(煨)75克 山药(姜汁炙) 茯神(去皮、木) 茯苓(去皮,不焙) 黄耆 远志(去心,炒)各30克

人参 桔梗 甘草(炙)各15克 辰砂(别研)9克

若中气不升--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

大枣6枚。

心脾两虚用归脾汤

【组成药物】白术 9克,获神 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4肾气不固:

补益肾精,固涩止遗 金锁固精丸【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60克、龙骨、牡蛎各30克。

阴虚及阳,肾中阴阳两虚者,治当阴中求阳—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胶(炒珠)120克、制菟丝子120克、杜仲(姜汁炒)各120克,

山茱萸(微炒)90克、当归(便溏勿用)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三十九、郁证

1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

2 气郁化火:

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丹栀逍遥散

方药:牡丹皮10g,炒栀子10g,北柴胡6g,赤芍、白芍各15 g,云茯苓12g,薄荷3g(后下),全当归10g。

加减:肝火盛者,加龙胆草9g,黄芩12g;胃脘灼痛明显而伴泛酸、烧心者,加黄连6g,吴茱萸6g,瓦楞子20g;小便短赤者

加芦根,车前子12'g,或滑石20g,通草9g;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15g,槟榔9g,熟大黄9g。

3 气滞痰郁:

化痰利气解郁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一升(130g)厚朴三两(45g)茯苓四两(60g)生姜五两(75g)苏叶二两(30g)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1.癔病 用本方:半夏18g,厚朴15g,茯苓15g,生姜12g,苏叶(后下)9g,如气郁甚者加香附、甘松各15g;病久痰浊胶

结甚者加川贝母、郁金、枳实各15g。每日1剂,早、午、晚3次煎服。

2.梅核气 用本方加减: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僵蚕、姜黄、贝母、川牛膝、白花蛇舌草,水煎,每日1剂。另用威

灵仙、水、醋各半,煎,浓缩取汁,随时徐徐咽下。

又用本方加味:半夏、赤茯苓各9g,厚朴、苏叶各5g,吴萸、黄连各3g,生姜4片,大枣5枚。水煎服。

3.咽异感症 用本方加味: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生姜10g,紫苏10g,日1剂水煎服。

4.急性肠炎 用本方加减:半夏、厚朴、苏梗、苍术各6g,茯苓9g,甘草3g,腹胀痞满加藿香;苔厚腻加草蔻。水煎服。

4忧郁伤神:

养心安神、甘润缓急 甘麦大枣汤 〖组成〗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

表现喘促气逆者—五磨饮子【组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各等分【用法】白酒磨服。

5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归脾汤

【组成药物】白术 9克,获神 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6 阴虚火旺:

滋阴清热、补益肝肾 天王补心丹

组成: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天王补心丹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合六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若心肾不交,心烦失眠多梦遗精—交泰丸,黄连10克,肉桂1克泡茶

四十、血证

A 鼻衄

1热邪犯肺:

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

【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 芦根(6克)

2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玉女煎,组成;石膏(9-15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 牛膝(5克)。

3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6克) 黄芩炒(9克) 山栀子酒炒(9克) 泽泻(12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当归酒炒

(3克) 生地黄酒炒(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

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

,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4 气不摄血:

补气摄血 归脾汤

[组成]人参9。白茯苓12 白术9,甘草(炙)6,黄耆(炒)15,龙眼肉15,酸枣仁(炒)15,木香6,当归9,远志3

[用法]加枣3枚和生姜3片 ,水煎服

B 齿衄

1胃火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泻心汤

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升麻10g,丹皮10g,生 地15 g,当归10g,黄连10g,黄芩10g,大黄10g(后入),5剂,水煎服



2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茜根散

【处方】 茜根30克 黄芩22克 栀子仁7.5克 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

C 咳血

1燥热伤肺: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桑杏汤

【组成】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象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梨皮3克。

2 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泻白散,处方】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30克 甘草(炙)3克

合黛蛤散 ,组成];青黛30g,蛤壳300g。)

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犀角地黄汤+三七粉冲服 组成为芍药12g 地黄24g 丹皮9 g 犀角现以水牛角30g代之。

3 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丸

(【处方】百合100g地黄200g熟地黄300g麦冬150g玄参80g川贝母100g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80g)

可合十灰丸,组成;绵灰、黄绢灰、艾叶灰、马尾灰、藕节灰、莲蓬灰、油发灰、赤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各等分。

D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方剂;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6克) 黄芩炒(9克) 山栀子酒炒(9克) 泽泻(12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当归酒炒

(3克) 生地黄酒炒(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

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

,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3 气虚血溢:

益气、健脾、摄血 归脾汤

[组成]人参9。白茯苓12 白术9,甘草(炙)6,黄耆(炒)15,龙眼肉15,酸枣仁(炒)15,木香6,当归9,远志3

[用法]加枣3枚和生姜3片 ,水煎服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急服独参汤

E 便血

1肠道湿热:

清脂湿热,凉血止血 地榆散,【组成】;何首乌 肉桂 地榆 香白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6克,

或槐角丸【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等。

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可配合清脏汤

组成 当归(酒洗)8分,川芎5分,生地2钱,白芍(炒)6分,黄连(炒)6分,黄芩(炒)7分,栀子(炒黑)7分,黄柏

(炒)7分,地榆8分,槐角(炒)5分,柏叶(炒)6分,阿胶(炒)6分。

或脏连丸

脏连丸

【处方】黄连25g 黄芩150g 地黄75g 赤芍50g 当归50g 槐角100g 槐花75g 荆芥穗50g 地榆炭75g 阿胶50g

【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粗粉。另取猪大肠350g,洗净,切段,与粗粉拌匀,蒸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6~1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

2气不摄血

归脾汤

[组成]人参9。白茯苓12 白术9,甘草(炙)6,黄耆(炒)15,龙眼肉15,酸枣仁(炒)15,木香6,当归9,远志3

[用法]加枣3枚和生姜3片 ,水煎服

3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黄土汤

【组成】灶中黄土30克,白术9克,附子6克,生地黄9克,阿胶9克,黄芩6克,甘草6克。l

先便后血,是为远血,宜用黄土汤;先血后便,是为近血,宜用赤小豆当归散,两者各有侧重,应仔细确诊,恰当选用

,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黄土汤与归脾汤都可用于治疗因脾不统血而致的便血、崩漏。归脾汤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证

,故以黄芪、人参等益气健脾药为主要组成药;黄土汤用于脾阳不足,阳虚失摄证,所以以附子、白术合灶心土为主组方

,发挥温阳摄血的作用。

F 尿血

1下焦热盛: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处方】 生地黄30克(洗),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9克,蒲黄9克(炒),藕节9克,淡竹叶9克,当归6克(酒浸)

,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

;知母 40g 黄柏 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

3 脾不统血:补脾摄血 归脾汤

[组成]人参9。白茯苓12 白术9,甘草(炙)6,黄耆(炒)15,龙眼肉15,酸枣仁(炒)15,木香6,当归9,远志3

[用法]加枣3枚和生姜3片 ,水煎服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

处方】山茱萸(15g)、泽泻(20g)、熟地(20g)、茯苓(15g)、巴戟天(10g)、牛膝(15g)、赤石脂(10g)、

山药(25g)、杜仲(15g)、肉苁蓉(15g)。

G 紫斑

1血热妄行: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十灰散

〖组成〗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9g]

〖用法〗 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

钱(15g),食后服下。

热毒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冲服紫雪丹

「组成」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00克、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各500克、甘草240克、

朴硝5000克,硝石930克,麝香38克、朱砂90克、黄金3000克、丁香30克。

2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茜根散【组成】茜根 黄芩 阿胶(蛤粉炒) 侧柏叶 生地黄各30克 甘草(炙)15克

肾阴亏虚而火热不甚者--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 归脾汤

[组成]人参9。白茯苓12 白术9,甘草(炙)6,黄耆(炒)15,龙眼肉15,酸枣仁(炒)15,木香6,当归9,远志3

[用法]加枣3枚和生姜3片 ,水煎服

四十一、痰饮

A、痰饮

1脾阳虚弱:

温脾化饮 苓桂术甘汤(组成: 茯苓四两(12克) 桂枝去皮三两(9克) 白术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咳嗽

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可消痰散水。

1.冠心病:用本方加味:茯苓30g,桂枝10g,白术25g,甘草5g,丹参25g,半夏15g,鸡血藤25g,黄芪20g。日1剂水煎服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2.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用本方加味:茯苓20g,桂枝、葶苈子、车前草各15g,槟榔12g,白术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

煎服。6剂为1疗程。兼气滞胸闷加枳实、厚朴各10g;低热盗汗加鳖甲、桑叶各10g;大便干燥加当归、郁李仁各10g。另配

用抗痨西药异烟肼0.1g,每日3次,共服1年。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3.秋季腹泻:用本方加味:茯苓9g,炒白术5g,桂枝3g,甘草2g,肉桂1-2g,车前子3g,泽泻4g,神曲3g。呕吐者加制半

夏4g。日1剂,分2-3吹口服。。

4.器质性肝郁脾虚证:用本方加味:白术40-100g,桂枝15-20g,茯苓20g,甘草10g,三棱5-25g,莪术15-25g。文火水煎3

次,取药液600ml,早、晚各服1次,每次20ml,每疗程4-6周,用药期间,忌食生、凉、油腻食物。。

5.美尼尔氏病:用本方加味:云苓3O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5g,泽泻20g代赭石30g(先煎)。每日1剂,清水煎服。

眩晕剧烈者加天麻10g,夏枯草5g;恶心呕吐者加法夏10g,吴萸5g,生姜3片;耳鸣耳聋者加远志10g,石菖蒲10g;肢冷加

熟附子159g,党参15g。。

6.病毒性角膜炎:用本方加附子:茯苓30g,桂枝10g,白术30g,甘草10g,熟附子10-15g。兼胞轮红肿,加甘菊花30g、车

前子30g,腰膝酸冷等阳虚之作,重用附子20-30g,儿童剂量酌减,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异位性皮炎:用本方:茯苓4g,桂枝3g,白术2g,甘草3g。加水400ml,煎至200ml,去滓,分2次饭后服。治疗异位性皮

炎1例,经用药1年后获的痊愈,半年后随访,一直未见复发。

合小半夏加茯苓汤(组 成:半夏16克、生姜16克、茯苓6到16克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

2 饮留胃肠:

攻下逐饮 甘遂半夏汤

【处方】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 甘草6克(炙)

若大便不畅者,加大黄、芒硝,以泻下通便;若胃脘痞硬者,加桂枝、莱菔子,以通阳下气;若肠鸣明显者,加茯苓、泽

泻,以渗利水湿等。

已椒苈黄丸,组成:防己12g 椒目5 g葶苈子(炒)10 g大黄10g。(孕妇忌用。)

【加减法】

A.如果水饮犯肺,兼见喘咳,加麻黄4 g杏仁12 g

B.如痰涎雍盛,加紫苏子12g 莱菔子10g

C.气滞较甚,腹满较重,加川朴12g 槟榔10 g

D.如果病人久病体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10g(另炖服) 白术15g 黄芪24g

B、悬饮

1邪犯胸肺:

和解宣利 柴枳半夏汤 热盛有汗,咳嗽气粗,去柴胡,

材料:柴胡9g,黄芩、瓜篓、半夏、枳壳、桔梗、赤芍各12g,白芥子、桑白皮各12g。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

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

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2 饮停胸胁:

逐水祛饮 十枣汤,组成:芫花1.5克 大戟1.5克 甘遂1.5克 大枣10枚

/控涎丹 【组 成】甘遂 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等分。为末糊丸

合椒目瓜蒌汤

药物]椒目、生姜各 10 克,橘红、半夏、桑皮、瓜蒌实各 12 克,茯 苓 15 克,苏子、葶苈各 6 克。<BR>[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3 络气不和:

理气和络 香附旋覆花汤

组成;香附10克、旋覆花(包煎)10克、炙苏子10克、光杏仁10克、桔梗10克、制半夏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当归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云茯苓18克、苡仁30克、延胡12克,水煎服。便秘加大黄、枳实;咳血多加

田七、藕节炭、茜草;肺热加桑白皮、黄芩、芦根;喘咳多痰加生麻黄、川贝母、枇杷叶;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

4 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 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材料: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白皮、地骨皮各12g,甘草9g,瓜蒌、枳壳、郁金各12g。

C、溢饮

发表化饮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10-15g)、 芍药(10-15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炙 (10-15g)、

桂枝(去皮,10-15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表寒不著者用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各10克,石膏60克,桔梗15克,大枣7枚。

D、支饮

1 寒饮伏肺

:温肺化饮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10-15g)、 芍药(10-15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炙 (10-15g)、

桂枝(去皮,10-15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体虚表证不著者,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 茯苓 四两 [12g] 、甘草 三两 [9g] 、干姜 三两 [9g]、 细辛 三两 [5g] 、五味子 半升 [5g]。

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盛不得息,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组成】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12枚。

若邪实正虚,饮郁化热(喘满胸闷,烦渴,苔黄而腻,脉沉紧等)用木防已汤

组成;防己18克 桂枝9克 石膏18克 杏仁12克 滑石12克 白通草6克 薏仁9克 。加减风胜则或上或下,四肢游走作

痛,加桂枝、桑叶;湿胜则肿,加滑石、草薢、苍术;寒胜则痛,加防己、桂枝、姜黄、海桐皮;面赤,口涎自出者,重

加石膏、知母;绝无汗者,加羌活、苍术;汗多者,加黄耆、炙甘草;兼痰饮者,加半夏、厚朴、广皮。

2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以化水饮 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组成〗;制附片30g,桂枝15g,茯苓30g,泽泻15g,丹皮15g,熟地15g,怀山药30g,山茱萸15g,炒白术30g,

怀牛膝15g,炙甘草10g。 水煎服

如脐下悸,吐涎沫,头目昏眩---先用五苓散化气行水

[组成];猪苓十八铢(9g)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 水煎服

四十二、消渴

A 上消: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消渴方 若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二冬汤

组成】天冬(去心)6克 麦冬(去心)9克 花粉3克 黄芩3克 知母3克 甘草1.5克 人参1.5克

或玉泉丸

【组成】黄连 干葛 天花粉 知母 麦门冬(去心) 人参 五味子 生地汁 莲肉 乌梅肉 当归 甘草各等分 加入乳汁 牛乳汁

甘蔗汁 梨汁 藕汁

玉泉散加味:葛根10g,天花粉12g,粉丹皮6g,生地10g,麦冬9g,五味子5g,苦瓜干(即市售苦瓜,切片晒干)10g,生内

金6g(研末分吞),生三七4g(研末分吞),糯米10g,甘草3g。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或知下脉络曲张显露或面部有血丝者生三七

每次加量至5-6g;有白内障碍者加高丽参6g(另炖);皮肤奇痒者加香附10g、白鲜皮10g。诸症消失后去三七,加生黄芪20

-30g、山药30g,每周服2剂,连服4周以巩固疗效。治疗糖尿病8例均有卓效。

若苔黄燥,烦渴引饮,脉洪大--白虎加人参汤

用生石膏、忍冬藤各30g,北沙参、生地各20g,知母、玄参各15g,玉竹、苍术各lOg,黄柏6g。共焙干研极细末,

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每次6g。

B 中消:

1胃火亢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玉女煎

【组成】 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若大便秘结不行--增液承气汤

【组成】玄参30克(一两),麦冬(连心)、细生地各25克(各八钱),大黄9克(三钱),芒硝5克(一钱五分)。

还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

用生石膏、忍冬藤各30g,北沙参、生地各20g,知母、玄参各15g,玉竹、苍术各lOg,黄柏6g。共焙干研极细末,

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每次6g。。

2气阴亏虚

七味白术散【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3克)藿香叶(12克)木香(6克)葛根(15克)。

C 下消

1肾阴亏虚: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若烦渴,头痛,唇红舌干,呼吸深快,阴虚阳浮用生脉散,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若见神昏肢厥,脉微细,阴竭阳浮,可合参附龙牡汤加味

【组成】 红参9g(先煎)、制附片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石菖蒲10g、制南星9g、

2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 金匮肾气丸

组成;比例是,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桂枝,是8,4,4,3,3,3,1,1。

兼证治疗:白内障、省盲、耳聋--杞菊地黄丸

成份为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或明目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辅料为蜂蜜

疮疡、痈疽:

初起--五味消毒饮,【组成】; 金银花(15克) 野菊花(6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丁(6克) 紫背天葵子(6克)

四十三、自汗、盗汗

1 肺卫不固: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合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浮小麦30克,

生姜3片,大枣5个。

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甘麦大枣汤

由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等成分配制而成。。临症加减;如心烦严重者加麦冬12克、鲜竹叶芯30条、丹参12克

;心悸怔忪严重者加丹参12克、茯神15克、潞党参25克(或用汤药送服中成药归脾丸);易怒烦热者加香附12克、素磬花

7.5克、川楝子15克。

2 心血不足:

调和营卫 归脾汤

[组成]人参9。白茯苓12 白术9,甘草(炙)6,黄耆(炒)15,龙眼肉15,酸枣仁(炒)15,木香6,当归9,远志3

[用法]加枣3枚和生姜3片 ,水煎服

3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9克,生地、熟地各12克,黄芩、黄连、黄柏各6克,黄芪15克

4.邪热郁蒸:

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6克) 黄芩炒(9克) 山栀子酒炒(9克) 泽泻(12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当归酒炒(3

克) 生地黄酒炒(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

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

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者--四妙丸,处方;苍术125g牛膝125g黄柏(盐炒)250g薏苡仁250g,粉碎成细粉

四十四、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

疏肝解郁、清肝泻热 丹桅逍遥散,

组成: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

1.幻听;头晕、耳鸣、幻听、神疲倦怠。其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当

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丹皮9克、栀子9克、薄荷 (后下) 6克、生姜6克、茯神15克、炒枣仁12克、合欢皮12克。

诸药水煎服,每日1剂。其服药5剂后,幻听减少,睡眠好转。此后,方中加用琥珀1.5克、紫贝齿12克,患者连服12剂后

幻听消失。

2.小儿青盲,药用丹栀逍遥散加鸡血藤、菊花、枸杞子、石菖蒲,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患儿服药21剂,治愈。

3.支气管扩张咯血,伴烦躁、口苦、便干、咯血。药用: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4克、当归5克、白芍20克、白术6克、

甘草3克、黄连6克、瓜蒌仁15克,犀角粉(冲服)1克。患者服药3剂后,咯血减半,5剂诸症痊愈。

4.赤带证,赤带下,药用丹皮10克、黑栀子10克、柴胡6克、酒白芍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薄荷7克、冬瓜仁15克、

白花蛇舌草14克。患者服药5剂后带下量减,10剂痊愈。

5.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症多年。方用:柴胡20克,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各10克,丹皮、栀子各15克,夏

枯草、牡蛎各30克,穿山甲15克,王不留行10克。诸药每日1剂,早晚服。月经来潮前13天开始服药,患者药服10剂后明显

好转。

2瘀血发热: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

甘草3克。

3痰湿郁热

黄连温胆汤

组成】温胆汤加黄连;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橘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合中和汤,【组成】白术120克 黄橘皮 厚朴 人参 茯苓 甘草各75克为细末。每服6克

4气虚发热: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

大枣6枚。

5血虚发热:

益气养血 归脾汤

组成:党参20克,黄芪20克,茯神15克当归6克,熟地黄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6克,五味子6克,麦冬15克,甘草6克。

亦可用当归补血汤,组成]; 黄芪一两(30克) 当归酒洗,二钱(6克)

1.白细胞减少症:用本方加三棱15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本方加血余炭30g,生甘草15g,仙鹤草15g为基本方。气虚者选加党参、白术、黄精;血虚

者选加熟地、阿胶、枸杞子;用虚者选加生地、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鳖甲;肾阳虚者选加菟丝子、补骨脂、鹿角胶、

巴戟天;胃热盛者选加石膏、知母、川军、川连;血热盛者选加丹皮、赤芍、紫草、羚羊角;伴感染者选加银花、连翘、

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等。日1剂,重症患者,日2剂。

3.痹证:用本方加减:当归25g,黄芪35g,桂枝15g,海风藤10g,秦艽10g,制川乌6g。痛痹加细辛3g;着痹加防己8g,薏

苡仁30g;行痹加防风9g,羌活8g;热痹去川乌、海风藤,加知母10g,石膏30g,忍冬花20g。日1剂,10日为1疗程。

4.足底痛:用本方加杜仲、川断、狗脊为主方。偏肝肾阴虚者加熟地、玄参、杞子、知母等;偏脾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

、菟丝子、补骨脂等。治疗足底痛30例,结果:显效18例,好转9例,减轻3例,全部病例有效。用药最少者14剂,最多者

60剂。

5.子宫发育不良性闭经:用本方加减:当归30g,黄芪50g,莪术15g,三棱15g,丹参15g,月月红15g,日1剂水煎服,连服

3个月为1疗程。

6.更年期综合征:用本方加夜交藤30g,桑叶12g,胡桃仁10g,三七6g为基本方。气血双虚型加熟地、白芍;肝肾阴虚型加

枸杞、丹皮;脾肾阳虚型加附子、山药、白术;心肾不效型加丹参、枣仁、黄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9例。结果:治愈(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末复发)61例;未愈18例。

7.子宫肌瘤:应用本方加减:黄芪20-30g,当归6-9g,楂肉、赤白芍各10g,三棱、莪术各6g,桂枝5g,丹皮9g。若血虚者

加阿胶、鸡血藤;阴虚加生脉散;肝郁加一贯煎;脾虚加四君子汤,薏苡仁、山药;肾虚加川断、巴戟天;出血过多者加

益母草、二至丸、乌贼骨。治疗子宫肌瘤12例,结果:临床治愈(肿瘤消散,子宫大小恢复正常,症状消失)6例,好转5例

,无效1例。

8.老年性皮肤瘙痒:用本方加减:黄芪30g,当归10g,生熟地各30g,制首乌15g,玄参15g,麦冬10g,防风10g,荆芥10g

,蝉衣10g,川芎10g,炙甘草3g。日1剂水煎服。

9.牙龈出血:用本方合失笑散加味。血虚加熟地12g,白芍15g;气阴两虚加太子参、生地各15g,麦冬、杞子各12g;阳虚

加炮姜10g,肉桂6g。日1剂水煎服。

6阴虚发热:

滋阴清热 清骨散

组成;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

加减法

A.如果血虚者,可加当归12 熟地12 白芍12 生地10

B.如果咳嗽者,加桔梗10 五味子8 阿胶10(烊化) 麦冬10

亦可用知柏地黄丸

;知母 40g 黄柏 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 60g 山药 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

7阳虚发热

金匮肾气丸

组成;比例是,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桂枝,是8,4,4,3,3,3,1,1。

四十五、虚劳

A气虚

1肺气虚:

补益肺气 补肺汤

组成;黄耆30克 甘草 钟乳 人参各12克 桂心 干地黄 茯苓 白石英 厚朴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远志 麦门冬各15克 大枣20枚

2脾气虚:

健脾益气 加味四君子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猪苓、黄芪、当归各 10g,柴胡、半夏、陈皮、甘草、佛 手各 6g ,生姜 3 片,大枣 3 枚。

若脾气亏虚而主要表现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

大枣6枚。

加减: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变化方:

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3心气虚

七福饮【组成】人参6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白术(炒)5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 远志5克(制用)

4肾气虚

大补元煎,组成】;人参10g,山药15g,熟地15g,杜仲15g,当归15g,山萸15g,枸杞15g,升麻10g,鹿角胶10g。

B血虚

1心血虚:

养血安神 养心汤

组成】;远志(去心)9克 龙骨20克 石莲肉 芡实 莲蕊 天门冬 桔梗(去芦) 车前子 麦门冬(去心) 酸枣仁各10克 辰砂2克(

另研细末,调服) 甘草6克

1.柏子养心汤,主料:柏子仁 6g,黄芪15g,川芎lOg,酸枣仁 5g,远志Sg,五味子5g.党参lOg,当归5g.猪心1个,盐、

芝麻油、蜂蜜少许。(心气虚寒、心失所养所致心悸怔忡、心律失常)

2.二参陈皮养心汤,[材料];西洋参、太子参、陈皮各8克,猪心一个,猪瘦肉或猪碎骨50克,生姜2片。(解烦除郁、益

气滋养,中老年人夏日养心之用。)

3.宁神养心汤,用料:鹧鸪1只,瘦肉6两,麦冬2两,高丽参6至8片石斛2两,百合2两,茯苓1片,麦米2两,圆肉6至8粒。

(以帮助孕妇安心宁神)

4.補血養心湯,材料:黃 20克,當歸、枸杞子各10克,豬瘦肉200克。 (心驚害怕,自覺心悸,失眠,多夢,頭暈,健忘

,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色淡)

5.安神补气养心汤,配料:莲子、芡实、圆肉、酸枣仁、红枣 取紫砂煲一只,放适量水,两块姜,放入洗净的瘦肉或鸡

半只和汤料文火煲3个小时后加适量食盐饮用。一周一至两次。(失眠心跳、头晕、思劳过度、)

6.益气活血养心汤,【处方】;炙黄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克,川芎9克,

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心气不足,血脉瘀滞)

7.保元养心汤,;西洋参10g(或党参15g,或太子参20g),生黄芪20g,麦冬20g,桂枝6g,五味子10g,黄精20g,赤芍

15g,川芎12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10g,炙甘草6g。 (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心脉不畅,心血失养)

8.五行养心汤;(桂圆8颗,红枣10颗,莲子15颗,银耳3朵,红糖适量)。(滋阴养血,去火宁神)

9.三参养心汤;,30g,珍珠母(先煎)30g,紫石英(先煎)30g,淮小麦30g,西洋参(或太子参15g)6g,苦参6g,15g

,生地15g,川连3g,炙甘草12g,酸枣仁10g,柏子仁10g。血虚加(另烊)12g;汗多加五味子8g;阳虚加桂枝6g;低热加

连翘10g;失眠加朱茯神10g;早搏难以控制者加常山6g,苦参15g,炙甘草15g。 (病毒性心肌炎 )

10.补肾养心汤;组成: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麦冬15克,水蛭5克,五味子15克,石菖蒲15克,石斛15克,丹参15克

,远志15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甘草10克,肉桂5克,附子5克,龟甲20克,龙骨20克,枸杞子20克,酸枣仁20克

。(痰瘀痹阻脑络型老年血管性痴呆)

11.琥珀养心汤,【组成】人参1钱,当归2钱,茯神3钱,枣仁1钱半(炒),远志1钱半(炙),石菖蒲1钱,琥珀1钱(研

,冲服),炙草8分,麦冬2钱,龙眼3枚。(怔忡。)

12.归脾养心汤,材料党参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生地黄30克,黄连5克,葛根30克,石菖蒲10克,延胡索10克,蜈

蚣2条,薏苡仁30克,红花10克,黄芪10克(服汤药同时服用解糖灵、健脾和中丸,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

肢体麻木,犹如虫行,疼痛,倦怠乏力,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大便秘结或溏泻)(和中丸【组成

】白术(陈土炒)120克 扁豆(炒)90克 茯苓45克 枳实(面炒)60克 陈皮90克 神曲(炒黑) 麦芽(炒) 山楂(炒) 香附(姜汁炒)

各60克 砂仁45克 半夏(姜汁炒)30克 丹参(酒蒸)60克 五谷虫(酒拌,炒焦黄色)90克)

5.心脾血虚--归脾汤

组成:党参20克,黄芪20克,茯神15克当归6克,熟地黄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6克,五味子6克,麦冬15克,甘草6

克。

2肝血虚:

补血养肝 四物汤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克、

若肝血瘀结,新血不生---大黄蔗虫丸

熟大黄 300g 土鳖虫(炒) 30g 水蛭(制) 60g虻虫(去翅足,炒)45g 蛴螬(炒) 45g 干漆(煅) 30g桃仁 120g

苦杏仁(炒) 120g 黄芩 60g地黄 300g 白芍 120g 甘草 90g

C阴虚

1肺阴虚:

养阴润肺 沙参麦门冬汤【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2心阴虚:

滋阴养心 天王补心丹

组成: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天王补心丹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3脾胃阴虚:

养阴和胃 益胃汤【组成】 沙参、生地各30克,麦冬、玉竹各15克,冰糖3克。

4肝阴虚:

滋养肝阴 补肝汤

【处方】; 山茱萸 甘草(炙)桂心各30克 细辛(去苗)茯苓 桃仁(麸炒,去皮、尖)柏子仁 防风各60克 川乌头(炮

,去皮、脐)15克

5肾阴虚:

滋补肾阴 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 200g 菟丝子 100g 牛膝 75g 龟板胶 100g 鹿角胶 100g 山药 100g 山茱萸 100g 枸杞子 100g【方剂制

法】以上八味,除鹿角胶、龟板胶外,其余熟地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鹿角胶、龟板胶烊化,与上述细粉混

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 1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D阳虚

1心阳虚:

益气温阳 保元汤

组成:黄芪24克,党参24克麦冬30克丹参30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炒酸枣仁30克,葛根24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2脾阳虚:

温中健脾 附子理中丸,处方】; 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附方】

①温脾散(《颅囟经》),即本方去人参构成。功能温脾止泻。主治小儿脾胃虚寒,食乳不消,水泻不止,吃奶频吐。

②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本方改作汤剂。功能回阳散寒。主治五脏中寒,四肢强直,口噤,失声;下

焦虚寒,火不生土,呕逆泄泻,脘腹冷痛。

③附子理中汤(《万病回春》),即本方加官桂、吴莱萸、当归、陈皮、厚朴、大枣、生姜构成。功能回阳除寒,益气健

脾。主治中寒厥倒。

④丁附汤(《证治要诀类书》),即本方加青皮、陈皮、丁香构成。功能温阳构寒,降逆止呕。主治寒呕,喜食辛热,中

脘停寒,物入吐出。

⑤附子温中汤(《卫生宝鉴》),即本方加白芍药、草豆蔻、茯苓、厚朴、陈皮、生姜构成。功能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中寒腹痛自利,水谷不化,或不欲饮食,懒言困倦嗜卧。

⑥附子温中丸(《医学发明》),即本方去人参,加高良姜、肉桂构成。功能温脾胃,养正气。主治呕吐,留饮,噎膈,

肠鸣,湿冷泄注。

⑦温中补脾汤(《医宗金鉴》),即本方加炙黄芪、姜半夏、陈皮、茯苓、砂仁、肉桂、丁香、白芍、煨姜构成。功能温

中补脾,舒筋缓急。主治慢脾风,吐泻日久,面唇青黯,闭目摇头,额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声哑,频呕清水。

3肾阳虚:

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胶(炒珠)120克、制菟丝子120克、杜仲(姜汁炒)各120克,

山茱萸(微炒)90克、当归(便溏勿用)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遗精+金锁固精丸【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60克、龙骨、牡蛎各30克。

五更泄泻+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生用)60克 补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用法】上药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

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

水肿+五苓散,〖组成〗; 猪苓 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 一两六株[20g] 白术 十八铢[12g] 茯苓 十八铢[12g] 桂枝 半

两[8g]去皮。

虚劳+感受外邪--薯蓣丸

组成;薯蓣30分,当归10分,桂枝10分,曲干地黄10分,豆黄卷10分,甘草28分,人参7分,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1263.html

更多阅读

失眠的辩证治疗 早泄的中医辩证治疗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

中医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急成功案例 中医方剂学视频教程

中医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急成功案例。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外邪袭人,邪气循经脉上扰巅顶,清窍被扰,可发生眩晕。二是脏腑功能

转载 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 转载 寻龙点穴秘笈

原文地址: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作者: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导读中医不传之秘,不尽在药量,而在中医大家辩证精准,用药如用兵,老辣不拘一格,方显药量精奇,所谓“胆欲大而心欲细”,药量峻猛称奇非为“秘传”,琴心剑胆绝技

声明:《14.中医内科辩证方剂 简明中医辩证方剂》为网友烟凡古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