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概论2 ——恐惧反应 恐惧反应2攻略

恐惧概论

恨若秋水 著

第四章 恐惧反应

恐惧反应是人皆有之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预期反应、逃避反应、能量释放三个方面。

一、预期反应

预期反应,即敏性反应。有时也叫预感、预见性、危机意识、危机感。

条件反射的实质就是对某些特定的场景(条件刺激)产生预期反应。恐惧的条件反射的形成使以前无关的刺激物与无条件恐惧捆绑在一起变成条件刺激。它们的出现,预示着害怕的东西即将来临,所以条件刺激有时也被叫做预警信号。

患者根据预警信号可以避免受到伤害。如果不能根据预警意义去行动,就会把自己推向被动难堪,甚至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有那些大胆面对,聪明迂回的人才能走出恐惧的重围。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神经质症患者对自己症状的过敏性反应非常准确:尚未接触恐惧源,就能凭借自己特别灵敏的“嗅觉”来捕捉症状发作的信号,准确预见恐惧源的性质,从而作出防范措施。就像小动物,只要听到猛兽的叫声,或闻到猛兽的气味,或见到树枝的摇动等就预知附近有猛兽出没而感到害怕。因为环境中的这些变化都曾和猛兽的来临联系在一起成了猛兽来临的信号从而引起小动物恐惧的预期反应。

预期反应表现为生理上的紧张,情绪上的焦虑不安,以及行为上的逃避等等。譬如,口吃患者在发言之前常常出现紧张不安,为了避免口吃和降低焦虑,他们会反复练习一些难发音和句子,不停地演练说话的场景,甚至找个理由逃之夭夭等等。 

《潜意识的力量》的作者墨菲说:“一个人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恐惧。恐惧能导致失败,疾病,使人际关系恶化。成千上万的人害怕过去,害怕未来,害怕衰老,害怕精神失常,害怕死亡。但恐惧只是你心里的一个想法,令你感到害怕的只是你自己的思想”。

面临预期反应,人们的认知态度迥异。有的人积极地对待;有的人消极地对待。

(一)积极态度

积极预期反应,是指面对恐惧的预期反应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它提醒人积极准备、防患于未然,所以积极的预期反应属于有益恐惧。

生活中有许多恐惧都是有益的。当你听到刺耳的摩托车声从身后传来时,你会立马躲开,以免被它撞倒。随着你躲开,这种怕被撞的恐惧会很快消失。当你看到火光冲天,就可能会立即想到生命受到威胁,而高度警惕之。当你看到乌云密布,你就会想到下雨,让你未雨绸缪。当你看到蚂蚁搬家,大蛇出洞,你可能会联想到发生地震而害怕,让你躲避灾难。

这些先天或后天性恐惧都是积极的预警系统,能让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二)消极反应

消极预期反应,是指面对恐惧的预期反应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人们产生心理纠缠和过度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并神差鬼遣般朝着害怕的方向发展。所以消极的预期反应是非常有害的恐惧心理。

有害恐惧会使人畏缩不前,使许多唾手可得的名利、财富、幸福失之交臂。有害恐惧,主要源于过去的特殊经历,可能在小时候受父母、亲戚、老师、社会等影响,产生了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痛苦回忆和对未来的焦虑。

1、对伤痛的回忆:过去的伤痛总是让人不堪回首。如童年受过家人虐待,长大后回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以前买火车票曾发生口吃被人嘲笑,现在又要来到火车站买票,触景生情,未免产生伤感和恐惧。

只要想到,或者重温过去,伤痛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再现,歇斯底里地让人无法抗拒,身体立刻发生恐惧的躯体体验,如心悸、出汗、心有余悸、不寒而栗,好像又回到了那种痛苦的回忆中。身体上的感觉导致情绪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波动又容易导致行为失控。人的本能总是驱使人们选择逃离那些伤心的、痛苦的情境。

笔者小时候常常被大人吓唬:“你不听话,警察会把你铐起来”。以后只要见到警察我就躲避,乃至长大后,见到警察、警车、听到警笛声一直都很恐惧,生怕被警察铐起来。

如果你小时候被某人欺负和殴打过,长大后你见到某些体貌特征的人可能就会害怕,生怕人家再打你。如果你小时候被班主任体罚和辱骂,长大后见到那个班主任或相似的人可能还会恐惧,生怕再次被罚。一个坐过牢的人,哪怕是释放多年后,见到大盖帽的人,可能还会害怕,生怕再次被抓去坐牢。

2、对未来的焦虑:如果一直沉湎于害怕的思想中,容易形成焦虑心理,并且带来破坏性的结果。

世上有很多人,总是害怕不幸会降临到他们身上。有些人听到一种罕见的疾病开始蔓延的报道时,就害怕自己也会患上这种病,有的人甚至想象自己已经得上了这种病,结果往往真的患上了这种疾病。

口吃患者也常常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有一个还在读大一的口吃学生,就想到毕业后的面试一关,生怕自己到时候有嘴说不出话来,经常想象自己面试失败的可怕场景。他觉得,即使自己学贯五车,满腹经纶,最终也会被口吃所葬送,终日为之焦虑不安,自暴自弃,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业。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担心(或预期反应)都是多余的。这些所谓的预期反应没有任何现实的意义。你完全可以不理会,它只是一种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而已,是因为你的潜意识曾深受其害,时刻没有忘记它。所以,今天触景生情,也只是跟你提个醒而已。不幸的是,人们往往会因这种不切实际的消极幻想而恐惧不安,它就像阴霾笼罩人们的心灵,让人抬不起头,为其所困,被其所害。

一天上午,我见到主持医生就问他,我明天是不是可以出院,医生和蔼地回答:可以。我又问了一些带回家的药物如何吃的问题。医生细声地说:等你一个月之后再做个检查就知道结果。我一听到“检查”?立即联想和预测到结果可能不好,情绪立即低沉下来。

当我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就用理智纠正自己的想法:“这是消极的预期反应在作怪,它会导致消极的情绪产生,其实结果并非真的那样糟”。想到这,我的情绪很快扭转,并开始欢声笑语。如果我总是消极的担心,最后的结果,潜意识真的会如我所料的转为现实,这是我许多的亲身经历体验出来的。

综上所述,恐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极悲观地对待它。

二、逃避反应

逃避是有机体预感到不良后果(譬如灾难)来临而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本能反应。

对动物来言,当其感受到某种威胁的存在,或者受到了外来能量的攻击时,第一反应:自我保护本能反应(无条件反射),即无意识反应。如全身收缩、体毛倒竖、瑟瑟发抖等。第二反应:凭着经验应对的条件反应,即有意识反应,包括防守、逃跑、进攻三个方面。

譬如小动物,发现附近有猛兽出没而感到恐惧,会立即作出逃跑的反应。再譬如,野猫遇到行人会全身卷缩,做好逃跑的准备。

当人感受到威胁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自我保护。潜意识层会自动地为人提供足够的能量来保护自己。在能量聚结的一瞬间,人会出现四肢屈曲,全身收缩,体毛倒竖、鸡皮疙瘩、瑟瑟发抖、脸色发青、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出汗等生理反应。

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的第二反应是凭着高于经验的智慧对恐惧对象进行扫描、判断、分析,然后作出或进攻、或防守、或逃跑的行为反应。这是人类特有的理智性反应,是对恐惧对象进行认知分析后作出的选择。

具体来说:人类面对恐惧威胁后,第一步是自我保护的无条件反应;第二步是对待恐惧紧张的条件反应,包括认知反应和非认知反应,即理性反应或非理性反应;第三步是行为反应。

第二步的认知反应又包括压制恐惧和允许恐惧两种。第二步的非认知反应就是对敌我双方的力量不加考虑,直接作出缺乏理智的行为:要么蛮干,要么逃避。第三步的行为反应也包括理智行为、非理智行为和习惯行为。

如果有人从你背后突袭,你的第一反应:转身迎敌——防卫,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你的第二反应:理性反应和非理性反应。

如果是理性反应,先看看是谁,用理性判断,再作出:或反击,或忍让,或逃跑的理智行为。如果是非理性反应,连看都不看,不用理性思考,直接作出:或蛮干,或闻风而逃的非理智性反应。

动物仅仅只是凭着经验去判断,不能像人那样作出理性的分析,容易造成真假不分。

人类有时也会做出缺乏理智性的决定:在恐惧面前,要么进行蛮干——正面对抗恐惧;要么只顾逃避——闻风而逃。前者是莽夫所为,后者则是懦夫表现。

一般来说,口吃患者面对威胁时,都会采取缺乏理智性的决定。有趣的是,口吃现象教重的患者面临紧张恐惧场面时,往往采取蛮干;轻微口吃患者则往往采取逃避。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武松面临恐惧(见到老虎)威胁,第一反应: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从青石上翻身下来);第二反应:分析判断、如何应对的理智性反应。第二反应包括:进攻、防守、逃跑三种。此时武松选择逃跑是不可能的。他明白两条腿的人根本跑不过四条腿的老虎。选择进攻似乎不妥,武松没有战胜老虎的把握,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老虎已经开始了进攻。因此,武松面临恐惧的威胁,只有选择防守(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自救,凭着智慧和一身蛮力与老虎拼搏。

老虎见到武松后的第一反应也是动物性的本能:虎视眈眈、伺机而动(自我保护);第二反应:老虎凭着经验,对有智慧的人类不敢贸然出动。但由于生存需要(饥饿),老虎不惜铤而走险,对武松采取了盲目的进攻。

2008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遭遇扔臭鞋。当时温家宝吓了一跳(本能反应)。后来看到是一只鞋子,温家宝才回过神来,镇定自如(理性反应)。

三、能量释放

当人感受恐惧威胁时,不管人作出哪种反应,潜意识都会输送能量以抵御外“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的身体感受到攻击的能量有多大,抵御消耗的内能就有多大。体内正能量一旦消耗,身体就会因能量流失而出现全身发冷、四肢冰凉、不寒而栗、鸡皮疙瘩等生理反应(无条件反应)。譬如,冬天排尿时容易出现不寒而栗、鸡皮疙瘩的生理现象,实际上就是热能流失的缘故。

我们曾对十几位正在参加室内外演讲的口吃学员进行体温测试。发现体温偏低的高达98%。其中一名高二学生站在讲台上演讲,脸色苍白、浑身发抖、手指冰凉,手心温度显示19°,而当时环境温度高达32°。同样的情形发生过多次。

炎热的夏季,手指冰凉,不可思议。常态气温高达30多度,人的体温怎么会低于常温呢?后来,我想到空调的原理,才恍然大悟。有恐惧症的人,如空调一样,抽走室内的热量,排放到室外,导致室内降温。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是指恐惧会使阳气下泄。这里“阳气下泄”用现代话说,即是指正能量流失。可以说,恐惧实际上就是正性能量释放的过程。

一般而言,恐惧威胁越大,正能量流失越多。当正能量损耗达到人体承受的极限,可致死亡。“心有余悸”就是因为正能量流失后的一种生理反映。

人受到恐惧威胁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而逃避会消耗许多正能量,这个过程通常被人们比喻成“丧魂落魄”。

如果只是虚惊一场,虽然吓出了一身冷汗,丢失了部分能量,但正能量会及时得到补充。譬如,你在夜间独自行走,突然遭遇袭击,吓出了一身冷汗。当你获知对方是开玩笑的,能量就会及时得到补充。即对方用笑容传递正能量来弥补你丢失的能量。

当我们面对严肃的人,看到一幅冷酷的脸,或冰冷的话语,似有一股寒流袭来,感到恐惧和紧张,此时能量就会流失。反之,当我们看到一张笑脸,就会感到亲切,似有一股暖流传遍身躯,此时能量就会得到补充。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脸上常常挂着微笑,给人和蔼可亲的笑脸,就会给人带来阳光般的温暖和好心情。

赶紧施舍你的爱吧,其实只要给别人一些笑容而已。

如果篮球的空气排放越多,篮球的承受力就会越小,弹力减弱。换句话说,人的正能量丢失越多,底气会越少。而底气不足,人的承受力就会变小,继而导致心虚、胆怯,处事缺乏弹性。为了防止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人的自尊心会促使机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接着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和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发生自闭。长期自闭的结果,人格极易发生扭曲,并导致敏感多疑,胆小怕事。

如果正能量大量丢失,会造成机体内部亏空而形成巨大的“引力磁场”,将人的注意力牢牢地控制在其周围。

第五章恐惧强度

恐惧强度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恐惧种子的强度;二是恐惧反应的强度(即恐惧感)。

恐惧获得之后,不管是恐惧种子,还是恐惧反应,其强度都是受条件反射控制。如果条件反射得到强化,那么恐惧的种子也在壮大;反之亦然。

如果条件反应很剧烈(即条件反射本身表现很强烈),那么恐惧反应的强度也很强。而条件反应是否剧烈,取决于刺激物、认知、反射中枢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条件刺激的本身强度,个体对条件刺激的认知态度,反射中枢的强度和活跃度(是否清醒)。

不难理解,恐惧种子的强度是决定恐惧强度的根本;恐惧反应的强度是瞬息万变的临时强度。

动物性条件反射的强化(或弱化)是受无条件刺激的递加和递减来实现。

人类的条件反射的强化(或弱化)是受刺激物本身(包括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和人对刺激物的认知态度的双重控制,并且后者往往起决定作用。换句话说,决定人恐惧“种子”的往往不是客观刺激物本身,而是人对客观刺激物的认知态度。

譬如,要去医院做体检,有的人生怕得了恶疾而忐忑不安;有的人心如止水,只当完成一项日常工作。

再譬如:同样是在课堂上发言发生口吃,同样被同学嘲笑,同样会因此感到难为情,但有的人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而不去纠结,不去介意,更不会吃饱了饭去研究、去打压它。

只有极少人则认为在教室发生口吃是不光彩的事情,是天大的事情;认为丢人现眼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认为同学们嘲笑是极大的耻辱;认为口吃是不正常的现象,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认为只有他才会口吃,感觉上天不公平;认为口吃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前途等等,因而对口吃耿耿于怀,并想方设法地排斥它,打压它,而又打压不了。如此屡战屡败,继而耿耿于怀,纠结不休,不得不让人产生挫败和恐惧感。

显然,不是在教室发言和紧张的气氛(条件刺激),也不是口吃和嘲笑(无条件刺激),更不是四处碰壁和屡战屡败(客观打击)决定其恐惧的,而是对他们这些刺激的认知与态度。

第六章 恐惧性质

从恐惧的形成,我们知道它是由条件发射建立和决定的,人的条件发射又是受认知、刺激物(既包括包括客观刺激物,也主观刺激物)、反射中枢(或心理阴影)三要素共同决定的,而心理阴影取决于又认知和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在《心理阴影》一章里已作阐述)。

第一节、认知决定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知者不畏,知道了反害怕;进一步知道后渐渐不害怕;彻底了解后一点不害怕。譬如亲密无间的家庭成员,彼此熟悉和了解,就不存在恐惧。

年轻人血气方刚、敢作敢为、无所畏惧,是因为涉世未深,不知江湖险恶。而待经历多,吃亏上当多,“吃一堑长一智”,才知道世事难料,心生敬畏。

一般来说,经历越多,恐惧的对象就越多。当你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高人,你就会产生敬畏之心。反过来,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越专业,了解得越多,恐惧感也会越弱。

由此可知,对某一个恐惧对象,要经历“不知-→半知-→全知”和“不害怕-→害怕-→不害怕”的过程。

所以我们说,恐惧是由人(认知)与刺激物之间的认知距离决定的。距离导致神秘,神秘产生恐惧。

成语:“关羽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意思就是“不知者不畏”,不知天高地厚。

为什么正常人不怕口吃?因为他们与口吃的“距离”太远,看不见。为什么口吃患者怕口吃?是由于他们与口吃的“距离”不远不近,一知半解。

为什么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对长途驾驶都会恐惧?其实修理工害怕的不是车子出现故障,而是驾驶安全;驾驶员害怕的不是驾驶技术,而是途中汽车出现故障。两者对汽车和驾驶都是一知半解。

我小时候对警察很害怕,后来我对警察有了深入了解和接触就不害怕。

警卫员刚开始接触毛主席,非常害怕。随着相处的日子久了,发觉主席很慈祥,好像家里的爷爷,就不再恐惧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无条件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不管你对它认知与否,只要你感知它的存在,必然产生恐惧。所以,无条件恐惧不是由认知距离决定的。任何恐惧都必须在觉知(即:注意)的前提下才能成立。或者说,没有觉知,就没有恐惧。

“距离决定恐惧”也可以诠释为,人类对恐惧对象的一知半解导致恐惧。如果距离太远,大到看不见,可以看似“不知”。

俗语:县官不如现管。对市长的害怕,还不如对室长的害怕,就是这道理。美感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如看美人,太近和太远都不美;若即若离,有点距离才算美。

显型口吃患者因为敢于接触口吃,甚至敢于暴露口吃,因此患者和口吃实际距离比较小。而这类患者总是不讲策略的蛮干,是因为他们对口吃脾气和规律不了解,即和口吃的认知距离较大。

隐形口吃者刚好相反:因为害怕小面子,不敢说话,总是隐藏口吃,和口吃有较大的实际距离。他们对口吃的规律还是比较了解,知道口吃的厉害,懂得明的斗不过口吃,因而总是和口吃捉迷藏,玩失踪,玩潜伏,所以他们和口吃的认知距离相对较小。

第二节、欲望决定恐惧

欲望和恐惧一样都是人的本能。动物的欲望只是简单的生理、安全和爱的低等级的需求,人类的欲望因为参合了思想和认知因素,因而多了一份精神需求:自尊和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对人类来说,名与利具有同等的意义。意思就是,人不光是为了物质利益,也渴求精神利益。

俗话说: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死也要面子”。

可以说,人类对“名”(精神方面)的需求或欲望可视为人的本性。凡是与名利欲望有关的刺激物都可能变成人的恐惧刺激物(即条件性恐惧)。譬如:小刘怕张总,是因为害怕张总的权威(可以掌控自己的名利),而不是张总本人或称谓。也就是说,是小刘对名利的欲望制造了恐惧。假如小刘连名利受损都不害怕,自然就不害怕代表名利有关的权威,更不害怕代表权威的张总。

每个正常人都有获取自尊和他人尊重的欲望,因此也都害怕失去尊严,害怕失去面子,害怕丢人现眼,即“失去尊严--»恐惧”属于无条件反射。凡是跟失去尊严有关联的刺激物,如发生口吃,加上耿耿于怀的思想,就会建立“口吃--»恐惧”的条件反射。假如人连失去尊严都不在乎,又岂会害怕口吃呢。

欲望的本质是获得,恐惧的本质是失去。恐惧与欲望构成反向对称:欲望越大,恐惧越强;没有欲望,就没有恐惧,即欲望决定恐惧。

正因为现实中的恐惧大都与欲望有关,所以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淡化恐惧的途径:

一、消除距离

1、从思想认知下手:如果能回到不认识的地步,肯定就不会害怕,但不可能。既然已经认识了,就只有往前走,继续了解恐惧的对象。从一知半解到彻底了解。了解得越彻底,恐惧会越小。

2、从实践认知下手:零距离接触恐惧的对象,才能最终驾驭恐惧。也就是说,不要停留在思想上的认知,还要从实际下手,与恐惧源正面接触,逐渐缩小与恐惧源的距离感。

恐惧概论(2)——恐惧反应 恐惧反应2攻略

二、淡化欲望

如果连名利受损都不在乎,人就会刚强起来——无欲则刚。但世上的人有几人能达到无欲的境界?佛菩萨也害怕踩死蚂蚁,害怕种下恶因,害怕因果报应,何况我们凡人?

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尽量淡化不切实际的欲望和虚荣心,特别是切断欲望的膨胀,做一个有信仰、有理想、有尊严、有孝心、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才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恐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1557.html

更多阅读

鬼屋魅影2游戏攻略 路易的鬼屋2攻略

 第2部仍然需要收集99块拼图,同时小飞蛾和20块硬币也传承了过来,甚至比1多了一本相册,需要集齐里面的32张照片(实际相册本身已有一部分相片,并不需要玩家全部收集)。拼图和照片是完成游戏所必须要收集的,硬币目前看下来收集完了好像也没

西游奇缘2攻略 西游奇缘1

?加点攻略 狐葬魂:力量型,建议加点5力,4力1敏。  幽冥心:体耐型,建议加点5体,4体1敏。3体1耐1敏。  空色:封型,建议加点5体,4体1敏。  二猴:法术型,建议加点5魔,4魔1敏。  提议:  最终加点,敏捷达到350左右。  这样的敏捷刚好追

《求生之路》图文攻略1 求生之路2攻略

【中文名称】: 求生之路【英文名称】: Left 4 Dead【游戏类型】: FPS 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发行时间】: 2008年【制作发行】: Turtle Rock【地区】: 美国【语言】: 英文《求生之路》图文攻略1——步骤/方法《求生之路》图文攻略1

魔界复仇2.2攻略及隐藏英雄密码 魔界复仇2.2二转

魔界复仇2.2攻略及隐藏英雄密码——简介魔界复仇是飞飞之列继神界危机之后又推出的一款BT防守魔兽地图,该图隐藏英雄有两个,相比普通英雄有较大优势。隐藏英雄密码及指令:天使 隐藏英雄密码 FFSSTSMIJI蓝龙 隐藏英雄密码 FFLLYXMIJI

逗小猴开心2攻略 逗小猴开心迷你版攻略

逗小猴开心2攻略——简介逗小猴子开心的第二部,较第一部而言,本次的主人公小猴子多了个小伙伴,一只个头很小的小小猴,现在你要逗两只小猴开心啦,不过方式还是一样,就是制造有趣的事件,难度较上一部稍有增加,而且是以你的点击数来计分了,更加

声明:《恐惧概论2 ——恐惧反应 恐惧反应2攻略》为网友兄弟两字不容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