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历史批评界定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及评判尺度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1、文学观:对文学的看法,即文学是什么。人们所持的文学观念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就会大相径庭。
2、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文学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这里“社会生活”不是一个泛指的抽象概念,而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把文学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
强调文学与社会的联系这一文学观念构成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石。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
1、真实性
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实际生活的对应程度,它是作品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的统一。
(1)历史背景的真实
(2)人物性格的真实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分别进行了点评“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三国演义》“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
(3)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4)细节的真实
有些影视作品无视历史,胡编乱造。在服饰、人物语言及至汽车、电话等道具经常穿帮,失真不仅使作品遭人讥笑,而且使其艺术性受到损害。
在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中,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2、倾向性
杜勃罗留波夫曾说:“真实是必要的条件,还不是作品的到价值,我们要根据作者看法的广度,对于他所接触到的那些现象的理解是否正确,描写是否生动来判断。”
(1)倾向性是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2)倾向性与作品的思想性。
考察文学作品表达了哪些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它是如何描写社会现象的,如何表达人生哲理的等等。
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没有深刻的思想性的作品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3)倾向性与历史描写的关系。
历史有多副面孔,不同的人可能窥视到不同方面,由此显示出历史的斑斓色彩。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去把握和判断作品。
倾向性体现为历史的真实性与历史的必然性的统一。
巴尔扎克的作品体现了这种统一。在他的小说中不得不写出他心爱的贵族的衰落。
3、社会效果
社会效果注重文学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
要求文学作品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具体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使读者获得丰富生动的社会历史知识,提高人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要求文学担负起针砭时弊和激励民众的功用,引导人们参与社会、改造社会。鼓励和支持文学作品歌颂美好的心灵,揭露和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特别是通过艺术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人们追求真正的欲望。
三、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范围
(一)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
社会历史批评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等为切入点,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现实内容,提示作品的思想意义。提示和肯定作品的社会价值。批判和否定作品中的不良和错误倾向。
杜勃罗留波夫曾这样评价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
“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卡杰琳娜的命运预示着受到惨重俄罗斯妇女反抗的开始,同时也预示着她们辉煌的明天。因此,这是一出对未来历史含有乐观意义的社会悲剧。——《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同样是杜勃罗留波夫,对一些作品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有这样的作者,他们把自己的才能都献给歌颂色欲的场面和各种放荡的行为……还有另一批更加荒唐的作者,他们歌颂穷兵黩武的封建领主的武功——这些领主使鲜血流成大河……由此可知,无论哪一种片面性和褊狭性都将妨碍艺术家去完整地观察真理。”
(二)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1、作家研究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又一突出特点。作家的家庭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倾向、性格特征及至性情趣味等,都纳入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视野。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中这样谈到:“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2、搜集作家的生平史料、创作自由和文学见解
王蒙曾说:“风格便是探求,固定风格便是风格的停滞及至死亡。”
莫言也曾经说过:“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以为还是‘现实主义’大旗下的一名小喽罗(现实主义将官不接受我是他们的事),巴尔扎克、老托尔斯泰、肖洛霍夫、鲁迅(鲁迅也‘魔幻’的可以),赵树理等人的作品都对我有影响。这影响很不小。”
3、从作品本身发掘作者的风格和个性。
通过作者对题材的选择、对人物的爱憎及结构布局等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追求,从作品中可以窥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关注作品的教育作用
1、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丰富人们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操,进而达到维护或破坏某种意识形态的功用。文学作品的落脚点在于社会效应。
如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与果戈理《死魂灵》两部作品就极具社会影响力。
2、文学所具有的文献等其他作用
如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从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诗中探求唐朝的一些风俗。
四、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一)社会历史批评因其理论的普泛性和实践上的易操作性,成为当今批评类型中人们最熟悉、影响最大的方法之一。
社会历史批评又是一种惯用或被滥用的批评方法。由于出现泛政治化,容易把文艺批评当作政治批评,用政治标准取代艺术标准。
1、对真实性与倾向性的质疑。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对它的评判尺度的挑战。
新历史主义的出现。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只是文本,真正的历史是被悬置起来的。这样社会历史批评中文学的参照系就没有了。
后现代的平面化和价值多元。它们强调平面化,强调多元。这对社会历史批评也提出了挑战。
2、批评对象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社会历史批评特别适合于评价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或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而对不揭示历史或一些意境深远的小诗,相比批评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有效性和前景。
社会历史批评毕竟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批评方法,它有其存在的深厚基础和运用价值。
只要文学与社会存在联系,社会历史批评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魏伯·司各特说:“显而易见,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特定的理论与否,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活跃力量。”
韦勒克在他的《文学理论》一书也谈到:“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三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社会历史批评应在突出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吸纳当代学术成果,重新认识和阐释“社会”、“历史”的概念,不断调整和扩大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领域,迎接和适应新的时代和文学的挑战。
五、思考题
1、谈谈社会历史批评的优势和局限。
2、试想社会历史批评在未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