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镇及车庄村简介_荥阳_广武 荥阳市广武镇总体规划

广武镇地名由来

广武镇,上溯至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析置广武县荥阳郡。唐开元二年(公元734年),析汜水、荥泽、武陟三县之间地置河阴县,属荥阳郡。中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河阴县和荥泽县合并为广武县。1948年10月,广武县解放后,与汜水县合并为成皋县,县府设在广武城。广武镇更名为成皋县第一区。1951年春,成皋县府移至汜水城,1954年春,成皋县和荥阳县合并为荥阳县,广武镇即为荥阳县第七区。1958年8月,改名为广武人民公社,1983年5月6日,撤销广武公社改为广武乡,1993年4月8日,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荥阳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广武乡设立广武镇,至今。

温泉古镇历史文化资料参考

广武概述

荥阳市广武镇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荥阳市东北13公里处,北部紧临黄河,东接黄河游览区、黄河大观,西连飞龙顶、虎牢关,地理位置在东经113°69′——113°30′、北纬34°36′——34°58′之间,东西宽11.2公里,南北长14.2公里,总面积154.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3.1米,最低海拔109米,相对落差119米。共辖40个行政村,272个村民组,总人口8.7万(主要为汉族),耕地面积11.7万亩,镇区规划面积3.94平方公里,已建成2.8平方公里,自秦汉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曾设为乡制、县制,被誉为中原第一古镇,同时也是郑州市第一大镇。

广武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荟萃了仰韶新时期文化及秦汉唐等数代文化遗址。有长达5公里300亩水面的广武湖(即唐岗水库)。一架邙山,历代文人骚客、贤臣名将登临凭吊、观赏、游览,留下众多壮丽诗篇。一条鸿沟中分天下,楚河汉界开创了中华民族象棋文化的先河,楚汉古战场、敖仓、子孙遍及世界的郑氏祖莹、昭成、金山、云城、军府、兴国诸寺等文化遗址及旅游资源,足以建设起中国五千年文化走廊,奏一曲中华文化交响曲。

广武镇域地形以枯河为界,分为南平、北山两部分。北部邙岭属浅山丘陵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明显。镇内有索河与枯河两条河流,上个世纪60—70年代两河流均水流不断,现均已枯竭,黄河从邙岭脚下流过。气候温和,冬冷夏热,春秋暖凉,四季分明,特征明显,年降雨量平均在562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平均气温14.3℃,平均日照时间2195.4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33天,日照充足,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冬季干燥少雪。土产小麦玉米石榴和柿子。

一、旃然河

1、基本情况:旃然河,现在称为枯河,是荥阳境内六条较大河流之一,是广武境内两条河流之一。属黄河流域,是郑州市北部一条重要的平原季节性内河,该河发源于荥阳之南浮戏山区,向东北流经我镇,在我镇小胡村出荥阳境入惠济区。主河道全长40.6公里,我镇境内长9.5公里,流经丁洼、倪店、闫村、桃园、水泉、唐垌、任河、车庄、张河、樊河、胡村等11个村,控制流域面积227.69平方公里。广武镇域地形以此河为界,分为南平、北山两部分,北部邙岭属浅山丘陵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明显。

2、历史渊源:旃然河古代源自分水岭西北,承桃花河,后因地形改变,而源自柏庙寨沟、涧沟及济渎池等地,北流复折而向东,均流入汴水,在古代与鸿沟相通,如今流入黄河。在介绍鸿沟的书中,如《郡国利病书》说:“济水入河,南溢为荥,下即汴水。”《水经》中说:“汴水出阴沟。”郦道元注:“阴沟即蒗荡渠。”又注:“丹、沁乱流武德,绝河南,经荥阳合汴。”同时,他又特别说明:“济受旃然水。”

3、沿岸文物古迹

(1)车庄特大型聚落遗址:2008年10月荥阳市文物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荥阳车庄发现了始于新石器时期,跨越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特大型聚落遗址。该遗址位于旃然河流经的车庄自然村的南部,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宽200米至500米,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东部约3000米,西南约1500米,北部约5000米都有遗址。考古专家分析认为,车庄遗址应为一处中心聚落,它的文化层堆积厚2米至3米,内涵十分丰富。在灰坑内及地表采集到许多龙山时期陶片,以灰陶为主,有少量褐陶、黑陶、红陶等。考古专家根据采集到的遗物特征分析,车庄遗址应是一处跨越新石器时期、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特大型聚落遗址。据悉,车庄遗址遗物十分丰富,时代跨越较长,具有连续性,对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及文明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

(2)郑王庄——郑王之墟故址:公元前205年-前204年,楚汉两军激战于荥阳,郑氏宗庙再次被毁。公元一世纪初,郑氏二十七世祖、河南太守郑奇卒于任所。因战乱有能东归,葬于广武原。其子孙在郑王之墟故址重建房舍以守孝,由此,这里成为郑氏显贵守孝和护墓的所在。五代之后,郑氏名人和殷富之家外迁,此地变为普通村庄,遂名郑王庄。此后千余年间,郑王庄和郑氏后裔饱受战争、灾荒、疾疫之害,人口时增时减。到本世纪初也不过百余人;1939提到1993年间又两次遭受兵祸和旱灾的摧残,被日军杀害或抓走后下落不明者十余人,饿死者十余人,逃荒未归和被卖出者二十人,动后幸存者八十余口,已有数门绝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郑王庄人口迅速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口。

(3)世界郑氏文博院(郑庙):在郑氏先祖先贤安魂的广武原武公岭下,一座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拔地而起,她就是天下1200万郑氏族裔谒祖朝拜之圣地——世界郑氏文博院(郑庙)。该庙建在郑氏祖茔广武郑王庄飞凤顶下,背靠武公陵,足蹬旃然河,近揽广武原,远眺古京城。南北长431米,东西宽168米,占地108亩。布局建筑物45项99目。建筑以民族古典风格为主,吸收现代建筑艺术成就。采用宫、殿、馆、祠、亭、台、楼、阁、廊、碑、坛等多种形式。该庙为四进院落,主轴建筑为宝塔形,由神功圣碑亭起,经华表束进入神道,在18樽神兽石人像的簇拥下,过恒恩门到达四祖殿,恒恩殿,后院经冥门拾99级天阶到宝城明楼。此乃始祖三公牌位之所在,主轴两侧以庞大的建筑群烘托,有英武殿、钟鼓楼、文化廊等11座。

(4)小胡村晚商贵族墓地遗址:该遗址具体分布于旃然河北岸的台地上,在约8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发掘墓葬160座,其中晚商贵族墓葬58座。这些晚商贵族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穴式,方向绝大多数为南北方向,墓室长2.1米,宽0.7米—3米。现存墓最深为6.3米,多数为1.3—2.5米。墓葬底部有腰坑,有棺、椁,每座墓内大都殉葬有狗。共出土铜器、玉石器、海贝等405件,其中一件石磬,对研究墓主人的身份有重要价值。在随葬的青铜器中共发现不同的铭文单字4个。其中以“舌”字出现次数最多。专家综合有关情况后分析认为,“舌”当为氏族名,该墓地是“舌”族的族墓地,其墓主的身份多为晚商贵族。该墓地遗址是郑州地区继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后的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对晚商及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二、广武湖

1、基本情况

广武湖即现在的唐岗水库,是中州古文化游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水库为旃然河道上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水库有约10平方公里水面,最大库容2798万立方米,占河道流域总面积的71.8%,此库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典型的丘岭沙土质水库。库型狭长曲折,近似菱形,呈东西走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唐岗水库距郑州市30公里,北临邙山,距黄河仅数公里之遥。建成伊始,库内各种鱼类颇多,成为郑州及周边地区许多钓鱼爱好者休闲垂钓的好去处。水库整个景区规划占地5032亩,其中,水域面积为2000亩,滩地3032亩。库区地域开阔,风景秀丽,环境优美,适宜打造观光休闲旅游。唐岗水库鱼儿追逐,游船轻荡,快艇激浪,两岸垂柳成行,绿树成荫,景区建设有标准游泳池、翠竹长廊、水上凉亭、水中曲桥、休闲小屋等设施。

2、周围历史文化

(1)仰韶文化——青台仰韶文化遗址

青台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广武镇青台村东、枯河北岸的岗地上,遗址突出地面形成高地,东临唐岗水库,北距黄河6公里,南距荥阳市区12公里,是我国较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5500-5000年,现存遗址面积近10万平方米。遗址原状呈馒头状,由中南部向四周做缓坡状降低,由于平整土地,现状则变为由中南部向北作阶梯状分布。

青台遗址在全国同类遗址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早于1963年就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被列为名录中的248个文物单位中排序第141位,又被世人称为中国古代的“天下最早第一村落”。

1981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博物馆成立青台遗址发掘队,并对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工作人员从一个埋葬小孩的瓮棺里发现一个婴儿雪白的骨架蹲坐其中,仍然显得十分乖巧。经认真观察,发现婴儿的头部和四周保留着钙化的纺织物,罐底还有一层白色粟状物。这是首次从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的纺织物,无疑又是一次重大的发现。经与北京、上海等有关部门鉴定和研究后。结果表明,当时人们不仅可以纺织麻布,而且还可以纺织帛和罗。这一发现将我国纺织史和丝绸史提前了2000多年,由此而证明仰韶时期纺织业已经非常进步与发达。

仰韶文化遗址文物遗迹、遗物十分丰富。已发现房基30余座、陶窑12座、灰坑200余座、墓葬800余座(其中儿童瓮棺500余座),同时出上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物。其中有陶器、玉器、石器、骨蚌器(利用兽骨和蚌壳制作的工具等)以及粟粒、纺织品、动物骨架等,其中陶器占绝大多数。陶器包括鼎、釜(现代铁锅的前身)、罐、鏊(用于烙焙食物,可视作现代铁鏊的祖型)、碗、尖底瓶、缸、陶纺轮计约20类,涉及当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时代特征很明显的彩陶也比较发达,所见纹饰包括太阳纹、弯月纹、睫毛纹等10余种。

国家文物局对青台遗址1981年发掘出土的二、三期木炭标本测定结果表明,二期文化遗址存在的年代距今(1983)5330±120年,三期距今(1983)5120±120年。从文化类型看,青台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的文化遗存,它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带有郑州地区特点的文化遗存。它的一期约相当于或稍早于庙底沟早期,二期约与秦王寨类型早期相近,三期则与秦王寨类型晚期相同。

(2)嫘祖文化——青台遗址:青台遗址出土的麻织品和丝织品实物,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丝绸织品,特别是其中有色泽的浅绛色丝织品——罗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与研究的一项空白,把我国能够制造精美丝织品罗的历史推到了距今5500年以前。它的出土,证明了史籍记载之黄帝及其元妃嫘祖“育蚕、取丝、造机杼作衣”等传说的可信性,确实反映出采桑养蚕在当时是妇女们的生产活动,美丽的丝制品正是充满美心的中国妇女对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而荥阳广武也正处于丝绸起源地的范围。我们知道,“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元妃”(《史记·五帝本纪》)。“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日:嫘祖,为元妃”;“时,西陵氏始养蚕为丝”(《轩辕本纪》)。“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通鉴外纪》)。西陵氏是和“始养蚕为丝”分不开的;嫘祖是和“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分不开的,更和黄帝、黄帝元妃分不开的。青台遗址位于旃然河畔,下游不足12公里有轩辕时期所建的西山古城;青台遗址东南行约20公里,有“蚕姑庙”(见《荥阳县志》62页),再南行不足10公里,有“黄帝岭”(见《续荥阳县志》751页)、附近且有“祖始庙”(见明代谷山祖始庙碑)。再往南约20公里,即轩辕之丘。而黄帝岭与织机洞同为荥阳浮戏山余脉,相距仅15公里左右;织机洞又与桑梓峪相距约6公里。这一切说明,这儿属于黄帝文化圈,也是西陵氏“养蚕为丝”之地。这儿,包括荥阳浮戏山及周边地区,乃缧祖的故里。

(3)河阴石榴文化

①河阴石榴历史渊源

“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浅吟低唱,直叫荥阳的河阴石榴美名传遍天下。河阴石榴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他最早产与中亚一带,河阴县栽培石榴始于汉而盛于唐,是西汉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息国(今伊朗)带回石榴良种,在黄河流域种植。在河阴县(今广武、北邙乡)栽植的这种石榴又名河阴石榴,也称安石榴。从西域引入。据《河南通志》载:“安石榴峪在河阴县西北二十里,汉张骞出使西域涂林安石榴归植于些。”康熙三十年(1692)《河阴县志·山川志》云:“石榴峪去县西北二十里,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归植于此。河阴石榴味甘而色红,且巨,由其种异也,有一株盈抱者,相传为张骞时故物。旧志云,张骞入兜牛宫,仙女赠花植此。”民国六年《河阴县志》云:“张骞泛槎,西见王母赠之,偶植于此,故名仙石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河阴石榴尤以诏峪石榴为最,诏峪为汉高祖刘邦下诏书封韩信为齐王之地。河阴石榴在盛唐时被封为朝廷之贡品,遂成为应节佳果和吉祥的象征。河阴石榴栽植源于汉代。河阴石榴,其色古、子盈满,其味甘而无渣滓,故驰名全国,畅销各地,为荥阳名特产之一。石榴栽部主要分布于北邙的刘沟、官峪,广武乡的阵沟、寨子峪等村。刘沟西诏峪,年产石榴5--10万公斤。石榴品种很多,以个体大小分,有弧一二、弧三四、魁货、京货四种。以果皮颜色分,有铜皮、铁皮、花皮三种。以籽料味道分,有甜、酸两种。以花瓣分,有红与白、单层与千层等。河阴石榴,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驰名。籽大、色红、味甜,落地不沾尘土。籽粒中无核无渣,食之甜汁欲滴,满腮生津,是宴宾佳品。

②黄河百果庄园

黄河百果庄园位于广武镇唐垌村,距广武湖5公里。园区面积800亩,其中喷灌、渗灌600亩、土地管道30000米,占园区生产面积80%,机井8眼,高低压线路5000米,柏油路5000米,园区所产各种水果均注册为“邙岭百果”。目前,省级无公害种植面积达3000亩,园区生产的河阴石榴已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拥有绿色认证品种2个,新品种7个,其中石榴新品种5个(软籽、蓝籽、绿籽、黑籽、大青皮)150亩,红肉火龙果1个,红肉猕猴桃1个。带动种植面积7000亩,销售面积3000亩,年销售各种水果40万公斤。园区自备冷藏保鲜库一座,保鲜能力10万公斤。园区培育的芭蕾系列苹果盆景已于今年成功进入郑州花卉市场,大花食用双奇石榴盆景也被郑州花卉市场商家订购。

企研联建,共同打造万亩花果山。经过不懈努力,园区与中国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项目最终签订,项目建设期为两年,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届时园区将以郑州市最大的集科研、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咨询服务、餐饮服务、会议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果树所也会给园区周边农户提供更新的水果品种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彻底解决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中的最大难题。能容纳200人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也将在园区内动工建设。

三、广武镇区历史文化

1、广武县历史沿革

广武城:唐垂拱四年(688)至神龙元年(705)改汜水县置广武县。唐开元二十二年(734)析汜水、荥阳、武陟三县地各一部,置河阴县。县衙所在地在今广武东张沟、西张沟一带。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河阴县城因黄河泛滥而淹没,县城由敖包(东张沟、西张沟那里)搬到黄店街(即现在的广武镇);乾隆二十年(1764年)河阴县并入荥泽县;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宣告成立,荥阳、汜水、荥泽县衙改县公署,知县改知事,并设立县议会等,重新恢复河阴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州为道。荥阳、汜水、河阴均属豫东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荥泽与河阴县合并后复名广武县;1935年,广武县更名为成皋县,次年5月又复名广武县;1948年广武县城解放,1949年并入成皋县,县政府在今广武老高中那个地方,广武是成皋县的城关区即第一区,1951年成皋县政府搬至汜水;1954年5月成皋、荥阳合并,广武成为荥阳县的第七区;1956年1月撤销广武区,成立广武、中任、樊河三个中心乡;1958年春恢复广武区,8月成立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广武公社革命委员会;1976年2月1日广武公社的张庄、中任、砦峪、陈沟五个大队划出,建立邙山公社,社址在张庄村;1978年3月30日邙山公社又合并到广武公社;1983年4月行政体制改革,改为广武乡;1993年5月撤乡建镇。据说,广武镇政府所在地就位于老县城城墙外的西北角,政府东围墙处就是老县城的护城河。1974年冬,整修了广武东西大街和北大街,用砖渣、赤泥铺了路面,1977年铺设荥阳至广武公路,使路面柏油化,1979年11月至12月,广武至古荥公路和广武东大街路面上铺设柏油,1985年1月至2月更新荥广公路。1982年10月开始,改扩建广武公社大礼堂为广武电影院,1983年1月翻修电影院。

2、广武镇区的文物古迹

(1)点军台遗址

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南城村东南一公里,东与西苏楼村为邻,在一个缓坡土岗上。这里以相传汉初魏王豹曾在此驻军点兵得名。也有传是汉刘邦点兵的地方。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1951年1月和7月,中央考古研究所在南城点军台发掘古文化遗址,1980年春郑州市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700平方米,遗址最高处出地面3米左右,文化层厚4米,最深达6米以上,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前后长达一千余年。

仰韶文化遗存为遗址的主要内涵。所见有红烧土房基、灶、瓮棺葬、灰坑、陶窑、人骨架乱葬坑等。房基平面为方形,使用整体木骨泥塑烧制技术,房内与门正对的中部设火池,中期开始出现套间和排房。房基长5.15—6.04米,宽5.12—5.14米,墙厚0.2—0.32米,墙壁保存最高处为0.45米,墙内排列密集的柱洞。地坪一般的经过加工,即用料礓粉、河沙、黏土掺和夯打而成,坚实、平整、光滑。其中5号房基经碳14测定,距今5535±170年,是迄今郑州地区时代最早的红烧土房基。这些房基提供了研究我国古代早期房屋建筑在布局、结构、形制、建造方法等方面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标本。遗物主要为陶器,出土了许多彩陶器皿。彩陶器皿以白衣(指在绘画前,先在器物表面所施的一层白底色)彩陶居多,红衣彩陶次之,图案纹样装饰性强,有圆点弧线三角几何纹、网纹、水波纹、倒S纹等。器形丰富,主要有鼎、釜、盆、钵、碗、缸、尖底瓶、鏊、甑(一种蒸煮食物的炊具)、壶、杯等,尤其鼎的样式多、数量大,还出现有少量的石、骨、蚌类工具和装饰品等。龙山文化遗存较少,遗迹有鼎、盉(形状和功用似后代有嘴的壶)、罐、钵、甑、釜、杯等生活用具。

点军台遗址发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并先后于1934年、1951年和1980年进行过考古发掘,是一处遗存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东虢国都

东虢国都——平陶故城,又称“平桃城”、“平眺城”,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南城村东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900米,东西宽约700米,面积约63公顷。夯筑城垣,东墙北段和北墙保存较好,残高3米。城内发现陶窑、仓窖、墓葬等遗迹。地面散存大量春秋、战国、汉代的陶片及筒瓦、板瓦残片,陶罐上发现“平兆用器”戳记。地下出土有商代铜爵、铜鼎片及陶鬲等物。据《水经注》引应劭语“荥阳故虢公国,虢亭俗谓平桃城”。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1997年《郑州市志》《郑州市文物志》)

周武王十三年(约前11世纪)周文王封虢叔于祝融之墟,是为东虢。东虢于公元前765年被郑国吞并,从分封建国,到被郑武公所灭,共历270多年,它的都城到底在哪里呢?一说,在广武城东南名叫平桃(平陶)城的地方,依据是那儿曾叫过虢亭,现在还有城垣。一说,在汜水(古称制邑),依据是“虢叔”是在那儿灭亡的;还有一说,在豫龙镇北的“娘娘寨”,依据是那儿不但有城池遗址,且出土许多周代文物。看来,这几个地方都有可能。因为,长达300多年的东虢曾多次变迁都城。平桃城城垣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900米,东西宽约700米,城墙残高约3米,西北角最高处约10米;夯筑城垣,夯层厚约5~6厘米。

在郑州的十二个县市区里,有一个管城区,那么管城区的名字从何而来的呢?周朝建立之后,分封诸侯,周王的弟弟管叔鲜在管城区一带建立管国。大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大封公侯于天下。他的弟管叔鲜被分封到郑州市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管国。

周武王以为把自己的弟弟分封到这里,一定能够帮自己镇守好东方,于是就放心地带兵返回位于今天西安市西南的镐京。谁知第二年,周武王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就位,当上了国王,也就是周成王。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周公旦,就是周成王的叔叔,协助治理朝政。管叔鲜对此非常不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见此情景,认为有机可承,就勾结管叔鲜叛乱,结果叛乱失败,管叔鲜也被周公诛杀,管国也被取消了。但是管城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下来了,现在在荥阳广武南面的平桃城,当地人也叫南城,还留有管叔鲜的坟墓。

(3)原河阴县城

广武镇前身是河阴县城,县城东起河阴路与河阴路通往广古公路的交叉“丁”字路口向西50米左右,西至中山路与河阴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东西全长1500米;北起文化路北端,南至文化路南头,全长1100米,面积为165万平方米,县城的西北角凹陷,即现在镇政府所在地为凹陷部位。

县城四周有约高三四米的城墙和约五六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水由枯河(现唐岗水库)流入现在的广武农化市场南门,向东沿计生办南墙外(即现修的道路被埋压的就是河道)和镇政府的东外墙北端折向东,沿广武新市场、广武林场苹果园南侧流入东门口外;向南沿中山路路西商户后面流到镇油厂南端折向东,顺着原广武一组面粉厂南侧的路一直到八组现存的雕堡残留处折向北,流入东门口外,南北相汇后向东流去。县城的东南角、东北角、西南角、西北角均有防御日军入城的碉堡,现因城镇框架拉大,护城河水干涸,东北角、西北角、西南角的碉堡均被埋在地下,唯有东南角的碉堡残迹现在仍然存留在地面上。

县城内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在文化路与河阴路交叉处特别明显。原县衙位于现广武一中院内,以一中门外的现在河阴路(即县衙门外)为界分为东街、西街、南街,现河阴路北边的两条街为北街。

城内有火神庙、城隍庙、大王庙、关帝庙、金山寺、文庙等庙宇多处。具体情况是:火神庙座落在广武东街,庙门向南,现在的火神庙胡同的北边,城隍庙座落在广武东街路北,庙门向南,即老卫生院(现为砂轮厂);大王庙座落在现广武一中东一百米左右的地方,现在交易所的后面;关帝庙座落在广武中大街十字路口西侧的路北,即原乡政府老北院,大殿遗址现在仍然存在;金山寺又名北大寺,座落在广武城紧靠北门内的西侧,即现在陈书田面粉厂和提升件厂内;文庙座落在广武城南门里,即现在的广武小学。

城外有东岳庙、插花庙和西来寺。具体情况是:东岳庙座落在城东门外,约百米左右,现已无遗迹;插花庙座落原城北城门外,偏西北五百米左右的地方,现在旧庙址上住着姓孟的两家群众;西来寺座落在广武城西门外路北百米左右,现已无此寺遗址。(原河阴县衙及县城原貌示意图附后)

(4)城隍庙

城隍庙座落在广武东街路北,庙门向南,一九五八年广武公社卫生院设在此庙院内,现仍是广武镇一中。现在还有部分遗址存在,其它设施在民国十五年间修广武县城墙扒毁。民国十五年前,庙内有大殿五间,大殿前有捲棚三间,东厢房、西厢房各十间,中间有戏楼一座,大殿内敬有城隍爷,城王奶奶,两厢房内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鬼神,鬼神前写有各种内容不同的劝诫文,以教育人们学好,不办坏事。君一生作恶,就要受到城隍爷不同程度的惩罚,大殿面有后寝宫三间,后寝宫前有东两厢房,后寝宫主要是城隍爷城隍奶奶就寝之地,宫内有床位。宫前两侧东西厢房有各种各样的鬼神,据传说是侍奉城隍爷的。城隍大殿正前方设有头门三间,头门前还建有一座戏楼,庙内有道房两所,内住一位姓崔的道士,是广武东街人。该庙庙权归广武东街,从古至今农历四月初二是该庙的庙会。(城隍庙原貌示意图附后)

四、清华·忆江南

(1)整体情况

“清华·忆江南”位于黄河南岸、桃花峪旁。与桃花峪自然风景区、炎黄二帝人文风景、楚汉古战场风景区为邻,与黄河大观三皇山自然风景遥路相望,该园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内有旃然河(又名枯河)横穿东西,整体规划水域面积约500亩,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000余亩,是集别墅、花园洋房、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齐全、风格各异的江南园林式社区。清华·忆江南的景观设计融江南经典园林艺术之精华,处处小桥流水、回廊秀亭,大型湿地公园满眼青翠,空气清新怡人,使整座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园内河流纵横交错,游艇、划船及垂钓中心、规划商业步行街等,是人们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现代田园,让人亲身体验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惬意与畅快。项目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地理区位山环水抱、藏风聚气,规划上低头看水,抬头看山。无论地气磁场,还是山林水泽都为极品,是生态居住、旅游、养生的理想之地。

一期别墅枇杷岛,占地42亩。四面被水和绿色环绕,岛内通过跨河桥梁与外界相连,保证私密安静的同时,每一栋别墅都考虑到了建筑布局、体量、造型、环境以及与山水的关系,以及对岛屿整体景观的影响。岛上各种奇花异草美不胜收,从南方迁移过来的名贵树种枝繁叶茂,令人赏心悦目。岛内别墅28套,屋顶双坡设计、轻巧别致、堪称别墅中之精品。270—403平米之间的五种养生模式,独栋双拼,侨姿环岛,将黄河山水与江南园林自然融合,演绎完美中原苏杭。另外,清华·忆江南枇杷岛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尤其是在外墙保温材料方面,厚度是普通保温材料的一倍多,其保温隔热作用可节能80%以上,远远超出了郑州市规定的标准。

在一期枇杷岛的成功经验上,二期坡地洋房、花园洋房等充分利用原有坡地优势,依山借景,使错落有致的建筑体,更加生动立体,最终形成人与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二期现已推出联排住宅、情景洋房、坡地洋房、花园洋房、观景小户等,面积为50㎡-200㎡,20多种户型任意选择。清华·忆江南将成为非常稀缺的大型休闲度假社区,目前一期、二期正以亲民价入市。一步山湖之间,一生梦想之巅。“清华·忆江南”休闲旅游区不仅让人可以临山而居,近水而栖,吸纳山水之灵性,培养豁达之胸怀,更能让人们借助大自然的恩赐和造化,其景观的唯美性、独特性和稀缺性,以及精致的产品设计,培养出人类居住向往的至高境界。

(2)“喜来登”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

在郑州西北,有一大型温泉汤池群座落在广武山麓,沿河蜿蜒,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数万亩桃花峪生态森林之间,令举鼎之霸王项羽也翘首期盼,无不神往。她的出现造就了广武镇温泉休闲文化的繁荣,成了郑州市民近郊游的理想去处。该酒店及温泉项目占地2.5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酒店共有五层,温泉汤池用水全部是汲取1000米深的地下水,届时酒店将建有大型室内温泉游泳馆,室外建有60个大小不等的汤池。

五、飞凤顶

飞凤顶,位于广武镇东北约八公里处的王顶村,紧邻汉霸二王城和三皇山桃花峪旅游风景区。飞凤顶始建于东汉时期,属于道观建筑,具体位置在现在王顶行政村委会东北一公里处,与十字涧相邻。

飞凤顶由来的历史传说

东汉初年,有位姓程的道士路过王顶村,发现此处地形相当特殊,中间一座大山,山顶处彩凤飞翔,祥云环绕,四周有九座山岭似九条金龙将其紧紧围绕,乃典型的九龙朝凤地形,故将其命名为飞凤顶。遂在此地修建道观,布道讲经,修身养性。

道士的舅舅是位将军,见外甥在此修行,遂和外甥打赌,若外甥在此能够修炼成仙,将军愿意为其守门。结果,道士后来果然修成正果得道成仙。于是将军临死之时把自己的陵墓建在了庙沟村(今王顶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距离飞凤顶三里的地方。自此,村口至今还有座庙宇,名曰“将军庙”。这也是飞凤顶的首门。

早些年从庙这里进入王顶村,路的两边供奉的都是神仙牌位,“庙沟”之名因此而来。现在,路两边只剩土地庙了,这里是进入飞凤顶的中门。最后一关就是飞凤顶了。最初,修建此观时,一首诗曾被广为流传:“金顶之上光辉照,众家仙童来到了,孩儿把宫建成了,事事万顺百顺了。”

据传说,王莽围追光武帝刘秀时,刘秀曾在此小作休憩,时至晚上,周围的蝈蝈叫声此起彼伏,吵得刘秀睡不着觉,刘秀大怒,对蝈蝈道:“爬到庙后”。果然,一会儿蝈蝈的叫声没有了,南至樊河,北至飞凤顶庙前,方圆五里之内再无蝈蝈,至今仍然如此。据该村村民讲,现在即使把蝈蝈放置此地,蝈蝈仍然不能繁殖。

飞凤顶的建造布局

飞凤顶初建之时,据说最初供奉着三十几位神仙的牌位。当时有石碑“金顶碑记”,此乃飞凤顶第一块石碑,此石碑还有部分存在至今。从重修的碑上文字记载可以推测出,飞凤顶初建成时的布局相当宏大,庙沟村为首门,土地庙附近为中门,而后通过十字涧才能进入飞凤顶的主体。飞凤顶有正殿,是供奉祖师爷的,东西两边有偏殿,在飞凤顶正殿祖师爷神像后面,有座盘龙梯,拾级而上,庙顶还有座殿,里面供奉的是天爷。飞凤顶建成以来多次遭到破坏,也多次得到重新修缮。据该村村民讲,民国时期形成了上房五间(供奉祖师爷、玉皇爷、老君爷、雷公爷、阎王爷),东三间(供奉三位送子奶奶),西三间(供奉化陀爷等)和山顶的供奉天爷的小庙,那时候道观外面石碑很多。

飞凤顶的石碑和碑文

飞凤顶年代久远,历经多个朝代,虽屡遭破坏,但也屡经修葺。有碑文记载的就有唐代、宋代、清代和民国等等几个时期。现在,飞凤顶上仍然存在的修葺石碑还有七座,据录如下:

(一)康熙十四年岁次乙卯季春谷旦,重修玄帝金阙装修法身两廊战神文记,碑名“金神碑记”。

(二)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岁产次癸酉,重修十字涧,圣公庙,碑名“金装碑序”。

(三)大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年春旦上浣吉旦,重修祖师殿、子孙殿、眼光殿。

(四)皇清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已暮春旦上浣吉旦,重修。

(五)民国三年重修。

(六)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岁次甲戊仲春上浣谷旦,重修飞凤顶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戊寅季春乙卯月丙午吉旦,唐史顺。

飞凤顶近现代遭到破坏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驻兵此顶,对道观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也就是在此发生了骇世惊闻的大屠杀。现在王顶村还保存着“万人坑”的遗址和四十八人的遗骨。日本战败退走,当地土匪紧接着盘踞在此,经常下山打家动舍,扰乱百姓。后来,一位三十七师的连长带兵剿灭了这帮土匪,此时道观已经破败不堪了。一九四九年,广武樊河小学建校,因缺少建筑材料,老师带领学生来飞凤顶搬砖等建筑材料,村民也来道观搬走了很多石碑。到今天飞凤顶已经面目全非了。如今,据王顶村支部书记陈书剑讲,飞凤顶上原来有一个石臼,没有水时臼内十分光滑,装上水便刺手的很;飞凤顶上还有一口大钟,有一人多高;还有一块东汉时期的石碑,断成了两截,在运的过程中仅半截石碑由于很重把车子都压坏了,后来这几件物件都已经被盗或其它原因而无法找到了。

飞凤顶现状

飞凤顶目前仅存的有:①登顶台阶,原来的已经踪迹全无了,现存的是九十年代村民用水泥沙石砌成的,由于年久失修,水毁严重,部分台阶的地基业已塌陷,不过仔细寻找还可找到四五块原来的台阶青石。②存有支撑当年两边偏殿的梁柱石墩和以前建造殿宇时的大蓝砖。③存有记载修葺飞凤顶的石碑五座,年代上面已有记述,其中有四座文字清晰可见,尤以康熙年间的碑体最大文字最为清晰,一座已经风蚀较为严重了。④仅存的用于供奉的房舍只有三间,东西六间已经消失,在东边的山洞里供奉有五六个神仙牌位,王顶村有几位吃斋信道的好心人集资重建了祖师爷的牌位和三位奶奶的牌位。在飞凤顶西面的山岭上重建起了西华佗爷和三圣母的牌位。正殿只有祖师爷和上面的天爷牌位了,另外正殿东边还有间房子,供奉着菩萨和几位神仙,山腰处供奉着龙王爷的牌位,依次往下供奉着孙悟空的牌位,最下面的是土地爷的牌位。上面所抄录的几块石碑也是该村修道观时村民搬回来的。很多石碑如今淤至道观周围土壤里面了。⑤存有支撑正殿后面供奉天爷殿的土基,有十余米高,夯土结构十分明显,据说以前都是用砖包起来的。供奉祖师爷的正殿已不复存在,但是地基应该还在,因为如果往下面挖,还可以挖出以前建殿时的白石灰、砖渣和铁片等材料。

六、十字涧

飞凤顶下面的十字涧,属黄河一级支流旃然河支沟,控制流域面积1.96km2,干沟长2.714km,沟道平均比降2.5%,与现在的清华园相接。在古代这里是一个相当大的庙会所在地,据说,当年人们都是从樊河村进入十字涧来到来赶庙会或上飞凤顶。

七、万人坑

霸王城,北靠黄河,东西南三面均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华北日军为了控制这个要点,派一支军队于1941年10月2日夜渡过黄河,侵占了霸王城,在那里驻扎了一个中队,前哨设在霸王城南的王顶村。之后,日军就大肆地抓了很多青壮年,为他们挖战壕、修工事、砍树木、烧民房,企图制造骇人的“无人区”。

12月的一天,王顶村村民王俊杰父亲做生日,妹妹从婆家赶回家,被日军发现,他们兽性大发,一阵“花姑娘”的怪叫,把她包围起来,正要动手脚,惊动了她的4个哥哥。4兄弟手挥木棒与日军搏斗起来,一阵枪声,兄妹5人均倒在血泊中。仅一个多月的施暴,王顶村的百十口人因被枪杀或被逼逃亡而少了一半,只剩下些老幼病残在日军的蹂躏下挣扎。

1941年1月的一天,乌云翻滚,寒风吹得广武山天昏地暗。就在此日,驻扎在霸王城的日军扬言要与黄河北岸的日军换防,就丧心病狂地把王顶村包围起来,强令所有村民到村西场地上集中,日军也手持步枪大刀,挨户搜赶村民,一时间,全村鸡飞狗跳,哭喊成一片。村民王乐建的爷爷因迟了一些,就被日寇枪杀在大门口。全村50余人被逼到西场后,一个个惊恐万状,乱作一团。儿童偎在老人的怀里哭叫,老人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少顷,只见一个日本军官一声嚎叫,日本兵便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向村民逼去,强行把群众逼退到身后4丈多深的山沟里。有的当时就摔死了,有不少摔断了胳膊、双腿,凄惨的哭叫声响成一片。这时,杀人成性的日寇见沟里还有未摔死的村民,就架起了机枪,向沟里扫射,当即血流成河,其状惨不忍睹。继之,日寇就依山势破土,不管沟里人的死活,全部埋在沟底。其中有两个壮年的妇女侥幸逃出,又被日军发现而被拦截住,轮奸后,一个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捅死,另一个被鬼子开枪打死,拖进了沟里。日军投降后,当地群众为纪念死难父老和铭记日寇的血腥罪行,命名此沟为“万人坑”。

八、武公陵及郑氏祖茔

武公陵

在《天下郑氏出荥阳》一书中,分别有陈玮老师的《凤飞敖山》和马德峰老师的《郑武公陵和郑氏祖茔之调查报告》的两篇文章,两篇文章对郑武公陵和飞凤顶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论述。

敖山,后世又名之为三皇山、广武山,其对郑氏,也象岐山之于周室,相当重要。从其东部主峰飞凤顶以南桃花峪,直达索上,均属广武原——郑氏祖茔地。据传,在周平王迁都洛阳、郑武公立国首邑于京城之时,有彩凤飞翔于敖山之顶,人们视之为祥瑞之兆,故命名此顶为飞凤顶。从前,凤鸣岐山周室昌,遂有武王伐纣取代殷商而王天下。斯时,郑武公驱戎,佐平王东迁,有大功于社稷。又值雄心勃勃地正在实施“武公之略”,本身又是周王室之谪裔,得此凤飞敖山之祥瑞,岂不视为神异之天意而举国看重?惜天不假年,郑武公壮岁而殁,鸿图难展,在位二十七年。因当时周礼规定,各诸侯只能在其封疆以内的名山大川举行祭奠,而那时郑国所辖的名山大川,就是现在荥阳境内的三皇山(即广武山)、黄河。三皇山顶峪相应,森林茂密,地形险峻,风景秀丽,商代仲丁王曾在三皇山西部的敖峰顶建都过十四年之久,而且又是战争的要塞。后世只好葬武公于飞凤顶冀得祥瑞之庇护,子孙永昌。

据查,郑武公陵就在飞凤顶。故而,飞凤顶,又得名始祖顶(郑武公乃郑国东迁始祖)、王顶、武顶、武公岭。据《永春夹祭郑氏族谱》记:“”;宋代史学家郑樵也自述说:“东迁始祖郑武公,都荥阳。”据查南北朝时期《郑武公碑》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羲,卒于任所,“归葬于荥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荥阳县志·艺文志》《尚书库部郎中郑群墓志铭》记:“君伟群,安宏之。世为荥阳人,以长庆元年(821)八月二十四卒。春秋六十。即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从葬于郑州广武原先人之墓次”。《河阴县志·金石考》记:“工兵尚书郑郎第五女,字子容,唐会昌二年(842)三月八日病夭,以大中十年(856)四月二十五日,葬于河阴县板城乡广武原大茔”。《唐故慈州刺史广禄少卿郑曾公碑》:“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立。”也在河阴县板城乡发现。板城乡即现在的广武乡,其大致范围:东起西苏楼,西至茹崮,南自点军台,北到郑王庄。

飞凤顶,始祖顶,又称王顶。王顶为广武山东部的制高点,东临的桃花峪,是唐朝高僧僧郎修身、养性、传经的地方,所以又称僧郎谷。谷的四周有十八湾,湾湾通向王顶,地形奇特,风物宜人。

郑氏祖茔

郑氏祖茔是从东周初期到唐代末年近一千七百年间形成的。

周平王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氏东迁始祖武公掘突逝世,根据周代关于诸侯在封地内选名山大川丧葬的规定,国人在三皇山东段主峰择枕金(山)踏银(水)之地建立武公寝陵,开始了郑氏祖茔的历史。周烈王元年(前375年),郑国为韩国所灭,宗庙被废。周显王三十七年(前332年)韩侯称王(即韩宣惠王,又称郑王),依照“灭国不灭祭祀”的贯例封郑国公裔于三皇山之阳,守祭郑武公寝陵。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约一千三百年,又有郑国国君,历代郑氏名人和大批平民葬于三皇山之阳,并以武公陵为中心,形成大片坟墓群(已有一部分沦入黄河)。这一时期,墓地基本都在旃然河(今名枯河)以北,亡故者在祖先“墓侧”、“墓次”,不分尊卑、辈分、长幼,依风水各选福地。隋、唐时期,荥阳郑氏人口急剧增长,旃然河北的茔地不敷使用,遂在广武原依宗祖,分门建立新的茔地。历经三百多年,现在纪念碑以南,越过西苏楼以北,茹固以东,胡村、董庄以西形成大片集中的祖茔。这一祖茔保存时间其长,到明代仍基本完整。满清入关后,被逐渐侵蚀平毁。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仅存十余亩面积的“郑王坟”和五六个分散的墓冢,今天已基本上无迹可寻了。

九、广武山

广武山又名敖山、三皇山,在郑州市西北部,黄河南岸,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人们习惯上把它成为邙山或邙岭。但在这一带的地方史志和文学作品中,却没有发现有关邙山或邙岭的记述。那么,在历史上,这一条山脉又有何称谓呢?《荥泽县志》中记载:“广武山在县西十里许,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河阴县志》中说:“河阴名山惟厥广武……此外则无别陵阜。关川之大者,黄河为最,然以广武屏障,故山南免得水患。”(注:清代河阴县在现在的广武镇;民国时的荥泽县,在现在的古荥镇。)《河南通志》中也有相关记载,“三皇山、广武山在河阴县北十余里,二山相连,其上有广武二城,即楚汉屯兵相距处。其麓东跨荥泽,南临汜水,连亘五十余里。”(注:三皇山、广武山为一山。《河阴县志》载:汉之广武,即春秋时之敖、三皇、三室、皇室者,汉以后屡改不定之名,此数名山只是一山)由以上地方史志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市西北这一条山脉在古代和近代被称为广武山。

地方史志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述,“岳山在广武山北,陡崖壁立,群峰拱向,北枕黄河,南临陡涧。上有真武殿、吕祖庙,并三仙、广生二祠,下有玉皇阁、岳山寺……”“五龙峰在岳山巅,五峰对峙,王气钟焉。”(《荥泽县志》)从这两段记载中,可以明确岳山的位置应该在广武山东北,五龙峰一带,包括了黄河风景名胜区境内的大部分山脉,其上岳山寺、玉皇阁等仍有遗迹可寻。

古代许多诗词歌赋中的描写,也为广武山的定名提供了佐证。“……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唐代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仓皇斗智成何语,遗笑当时广武山。”(唐代胡曾《广武山》)“黄河雪涌千年浪,广武风传百战声。”(清代江天育《荥泽道中》)“广武山前望草春,将军烈火此焚身。”(近代于友仁)……由以上地方史志和诗歌中的记载可以明确,从古代到近代,这一带的山脉名称都是广武山。

十、黄河中下游分界碑

黄河中下游分界碑矗立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的三皇山上(东经113 °27′,北纬34°58′)。界碑伟岸雄姿,高耸入云,堪称全国之最。黄河。亚州第二大河,中华民族摇篮。源出青海巴颜卡喇山北麓星宿海,流经九个省(区)迄山东垦利入渤海,全长5494 公里 ,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国家划定黄河自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托克托至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桃花峪为中国三大阶梯地形一、二级交接点,山地平原衔接处。此立界碑天经地义。1999年动工筹建,2001年全部竣工。碑高21 米(意为21世纪),四面玲珑旋梯联接,外部呈H体形(意示“黄河”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基座高2米,四面台阶玉栏护侍,碑身南北闻隙弋矢一线,径对东径113°27′。界碑广场云谲波诡,曲廊亭台林木掩映,石径镶嵌花草云英。登碑远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穷睇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西观黄河天际流,山峦葱翠。峡谷万重锁钥大河,水势湍急,跌岩冲撞浊浪滔天;东眺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1593次,786里悬河均始于此,下游两岸灾患此属根蒂。

十一、桃花峪

历史上也称僧郎谷,是唐代著名八景之一的昭成寺的寺产。僧朗为晋时高僧,僧朗在此布道修行并置果园庄田,以济僧食斋香火,故该地自北魏到隋唐称为僧朗谷。唐睿宗在广武山桃花峪建成景云寺,为住昭成皇后追福,唐景龙元年(707)李隆基改建洛阳景云寺为昭成寺,此寺在河阴(今荥阳与武陟之间)置有“僧朗谷果园庄”。唐宋以后此地改名桃花峪。

隋唐时期,寺院经济继续发展。在寺院的产业中,土地及其附属设施以庄、庄田、田庄、庄园等为名的情况渐渐多起来。寺院既饶财力可以买地,又用功德福田的说教诿迫百姓贱价卖地。隋唐寺院庄园的经营,采取与世俗地主相似的方式。寺院在保护常住的名义下保护寺产,以刻幢立碑、划界清段的办法,保护寺有财产。寺庙财产有永恒性,既使“谷徒陵迁,桑田变海”(民国《河阴县志·金石考·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寺产是不能转移的。昭成寺在河阴县僧朗谷置果园庄,自贞元八年(792)至二十一年(805),十四年间获得施地811.5亩,买地980亩,买地的比重已经超过施地在买地中,有些就是百姓基于信仰“半施半是卖”给寺院的。遗留至今的《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为我们提供了寺院土地获得方式的具体例证。《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高11余米,八棱体,每棱面宽30厘米,全文4000余字,收录在《河阳县志•金石考》中。该碑十分详细地记录了该寺自广德二年(764)至。贞元二十一年(805)四十一年间历次获得土地的情况,据幢文所载,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至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在这41年中,从接受施主30亩地开始,一直发展到占地1791亩,其中施地811亩,买地980亩,而官民施入该寺的土地为800余亩,不仅买地次数多,而且买地数量超过了施入土地数量。唐后期昭成寺购买土地的数量超过了官民布施土地给寺院的数量,这种现象在唐前期是很少见到的。

《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上面的文字分别刻于唐贞元八年(792年)和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记载了不同田地的植桑情况。其中有:“地一段十亩、桑十功,是买,地主逯五德、男常政。地一段贰十亩、并桑,僧宝明处买,本地主刘春……地一段贰拾柒亩半、并桑……施地一段三十亩、内桑柳并是……两段地贰拾五亩、桑拾功,西至轧浩、南道、北寺田,施主孔维。”桃花峪天赋钟灵,地展形胜,先后有李白、王维、刘禹锡等诗人来游。李白、王维、刘禹锡等诗人来游。桃花峪皇家果园庄,生产大量水果及粮食,运至洛阳、西京,供宫庭、贵族、寺院、僧尼之用。当时,荥阳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大型码头,经济、文化都非常的繁荣。建国后,治理黄河,拦洪蓄水,植树绿化保持水土,现已水清木华,岸柳飘逸,舟辑连云,雕换新颜。1994年列为郑州市级旅游区后,大力发展旅游,广植桃林,美化山庄,2008年喜获三A级景区。如今,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景色怡人、田野流香、游人如织,界碑、桃花峪成了当今人们休闲观光渡假的理想去处。

十二、黄帝文化学院

黄帝文化学院位于广武镇桃花峪,占地150亩,预计投资5000万元,利用3——5年时间,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投资1500万元,二期投资1500万元,三期投资2000万元。

黄帝文化学院的成立,将为当前多元化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公益性大学,将有力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尚德核心,有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回归于提升,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市场经济机制,有利于实现中国和平崛起,能培养经国济世之才,以顺应现代文化潮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教育化人,传承文明。

1986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21工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1993年8月29日至9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呼吁建立一种全求伦理,指出当代人类苦难的根源或症结之一是当代人类的道德危机。“没有新的全救伦理便没有新的全球秩序”。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孔圣箴言“已所不欲,勿施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现实,一种客观趋势。但全球化也是一种变刃剑,它即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同时又可能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局势,加重贫富分化,扩大南北差距。进而加大了全球性问题解决的难度,甚至使之变成积重难返、灾难深重的全人类危机。如今天下万邦,有联合国协调关系,而论语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悬挂在联合国总部里。美国将孔子诞辰日定为老师节,联合国也设立了教育孔子奖,这者展现了西方人的价值取向。

德国哲人斯格勒说过:“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鲁迅先生也早有预言:“唯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弘扬、传播、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呼唤,具有全求意义,是当今人类使命!就河南省而言,作为黄旁文化的发祥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求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年内要有新起色。这充分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新郑全求华人祭祖大典的成功举办,激发的情素引致对寻根拜祖的渴望!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未来的黄帝文化学院迎合了时代的召唤,顺应了人类发展的潮流。黄帝文化学院将以无以伦比的“公益性,开放性”而成为中国教育名牌

十三、郑州明朗户外生态滑雪场

郑州明朗户外生态滑雪场位于广武镇三皇山桃花峪风景区,比邻黄河游览区、三皇遗址和楚河汉界遗址,面朝黄河,距离郑州市区20余公里。雪场造雪面积为15万平方米,另有5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厅,是目前河南省内规模最大的滑雪场之一。

雪场雪道依山而建,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和国人的体质特点而设计。总长度达3200米。相对落差100米,中级道最大坡度为15度,初级道设计坡度为8度。雪场建有戏雪区、儿童区、教学区和滑雪区及2万余平方米的雪地休闲广场。不但可以使初学者能够体验到滑雪运动的乐趣,也能够满足滑雪爱好者展示自己和过足滑雪瘾的要求。

30余台套最新技术的造雪设备,使本滑雪场拥有目前国内较强的造雪能力;7条雪道专用拖牵,4000余套滑雪器材,2000余套新款专业滑雪服,日接待能力可达5000至7000人次。

本雪场引入便捷的电子收费系统,板鞋分离的合理记时方式,辅之于导向标志,避免了拥堵现象,节省了宾客的记费时间,最大限度的为宾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雪场的主要娱乐项目有:雪上飞碟、雪地拔河、雪地足球等、篝火晚会、雪地慢摇、歌舞表演;为满足儿童的娱乐需要,雪场特设儿童雪道,开办了戏雪园,有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撬等儿童游乐项目。雪场内还将举办雪雕作品展览,作品全部由名师设计制作,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让您体会白雪世界里的另种风情;另外,场区设有餐厅、咖啡吧、超市、休息区、雪景客房、多功能厅、停车场等配套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十四、河南格瑞提旅游公司度假山庄

桃花峪·河南格瑞提旅游公司度假山庄位于国家3A级景区广武镇三皇山桃花峪风景区内,紧邻三皇山,占地16亩,总投资2000万元,是一处四星级生态度假山庄,建成后,将与“喜来登”五星级温泉假日酒店一起极大完善广武镇旅游业服务设施,提高广武镇旅游的档次和品味。

十五、黄河文化

(1)广武黄河湿地:广武镇境域黄河湿地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末端,面积有12000亩。

通常,人们将温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求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湿地被称作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路、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被称作—自然之“肾”;湿地的生态结构独特,通常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众多野生动物,特虽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因此,湿地又被称作物种的基因库和水禽恬静的乐园。并且,湿地还具有极高的生产力,它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和旅游资源。

广武镇黄河滩地湿地(一般在靠近黄河1—2km的嫩滩),芦苇、柽柳、蒿草从生,水源充足,水草丰美,是水禽等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主要栖息的动物有天鹅、大鸨、灰鹤、白鹭、苍鹭、鸿雁、野鸭、野兔、水獭等,其中许多为珍稀动物。该类型区域对于改善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郑州市及其周边科研、科普教育和参观旅游的很好场所,属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域。每到夏季,鸳鸯、白鹭等30多种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在这里栖息。该保护区保护过渡带综合性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水禽为主,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物种繁衍、科普宣传及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昔日低洼荒芜的滩地,变成了现在的“风吹草地见牛羊”塞上草原。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万亩湿地”、“万亩湖面”、“万亩牧草”、“万亩芦笋”和“万亩生态林”,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广武黄河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申报的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其主要组成部分就在于广武镇北部的广武山。该山位于郑州市西北方向的黄河南岸,东亚地貌阶梯低边界带上(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地处以风尘沉积为主的黄土区向以风尘沉积与流水沉积共同作用的平原区的过渡地带。

公园内的桃花峪既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又是黄淮扇形冲积平原的顶点,还是黄河悬河的起点;由于悬河的形成,黄河下游河道成为淮河和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这种以河道为两大流域分为水岭的奇观,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公园内的广武山黄土类型十分齐全,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等在我国及全球都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可对比性,广武山晚更新世黄土地层沉积速率快,记录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丰富。由于该地处于特定的构造、地貌和气候部位,与黄土高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武山晚更新世黄土及以下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厚度与黄土高原相近,而晚更新世部分古土壤与马兰黄土的显著增厚和风尘沉积速度的突变性增大,因而是进行高分辨黄土地层与短时间尺度过去全求变化研究的极好对象。刘东升、张宗祜、安芷生院士等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对广武山黄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广武山黄土的科学价值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桃花峪等为代表性第四纪黄土地层剖面,系统完整,具有国际、国内对比意义,尤其是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其厚度堪称世界之最,其特殊的科学意义,典型性和稀有性;是研究东亚环境变迁,青藏高原的形在、华夏文明历史与黄河形成演变的重要结节点。黄土、黄河、黄淮平原、黄河文化通过地质公园这个载体得以淋淳尽致的表现。

名胜古迹鸿沟位于汉王成和霸王城之间属典型的黄土峡谷景观。沟谷坡较陡,为“V”型沟谷,两侧滑坡较多,坡面悬沟发育;黄土剖面出露清楚,地层连续完整,古土壤层清晰,可比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沟内黄土微地貌发育,如:黄土滑坡、崩塌、黄土悬沟、黄土落水洞、黄土柱、黄土墙等。这些微地貌构造奇特,天然成趣,观赏性强。

十六、汉霸二王城

位于五龙峰西约3公里处。从骆驼岭沿黄河西行3公里,有一东西走向的山岭称为广武山,据《荥泽县志》载,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霸王城位于东广武山头,长1000米,墙身宽26米多,城墙最高处达15米。在霸王城上有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堆,后人称之为“项羽堆”。它是当年绑刘邦父亲刘太公示众的高台。《史记·项羽本记》载,项羽在军粮不继、难以久战的情况下,曾用要煮死刘太公的方法胁迫刘邦退军,刘邦则以两人曾约为兄弟的誓言,反击项羽“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有军师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才赦免了刘太公。后有人在这个土堆修建了一座“太公亭”,现亭已被毁,只有台基清晰可辨。在广武山头楚汉军垒之间,立有一座汉白玉石碑,石碑高4米多,顶端雕刻着一个老虎头,虎头下,刻着刘邦、项羽“临涧对话”时战旗如云、刀枪林立的画面。碑的正身,一面用篆体阴刻着“汉霸二王城”5个大字,一面用文字记述了楚汉相争的历史。伫立碑前,山风习习,耸人毛发,使人想起清代诗人江天淯“古堡风传百战声”的诗句。在濒临黄河的广武断壁上,伫立着“战马嘶鸣”铁塑,铁塑高7米,重10吨,面对滔滔大河,引颈长嘶,底座上,是丢弃的刀、枪、剑、戟。战马的主人已喋血沙场,只留下故马恋主,徘徊悲鸣。

汉王城位于西广武山头,长1200米,现存城墙最高处达10米多,高出黄河200余米。在汉王城上,有一片隆起的高地,据说是刘邦的点将台。当年刘邦、项羽在此对垒,项羽人多势众,刘邦将寡兵微,为了迷惑项羽,刘邦从点将台下向荥阳(今古荥镇)开了一条地道,让屯在广武的军队悄悄地在广武和荥阳之间往返,以示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援军,使项羽不敢下决心攻城。

十七、鸿沟

广武山上有一条由南向东北的巨壑,历史上称为“广武涧”,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公元前203年,汉军趁项羽东击各地之机,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楚王项羽急忙率兵西来,亦屯兵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即“广武涧”)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后人把刘邦、项羽隔涧据守的营垒分别称为汉王城、霸王城,历代不少文人骚客到此凭吊,留下千古绝唱的诗篇。晋人阮籍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场时,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唐朝韩愈《过鸿沟》诗曰:“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李白的《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描写的更为形象:“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酣归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

如果追溯鸿沟的历史,就不可回避战国中期的魏国。春秋时期,晋国非常强大,但随着国内大臣的势力增强,晋国几经动荡,直到战国初期,晋国就分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据史料记载,魏国是韩、赵、魏三国中最早发展起来的国家,它最早的势力范围在山西南部和陕西东部,随着势力的扩张,魏国在黄河南岸,今天的延津、原阳、开封一带获取了大片的土地。这样魏国的疆域就有了东西两部分,中间被韩国和赵国隔开,就像今天的美国国土被加拿大分开一样。到了公元前339年,魏国又把都城从山西的夏县一带迁到今天的开封。既然疆域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那就要有一个连接的通道。于是,当时的鸿沟就起到了连接魏国疆土的重要作用。它当时并不是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个样子,而是一条灌满渠水宽宽的河道。

只能先有通道,才能迁都,所以鸿沟的开凿应该在魏国迁都开封之前。公元前361年,魏国投入大量人力,在荥阳县北的黄河南岸开凿水渠,将黄河水引入,“入河水于圃田,又为大沟而引圃水”。一是作为运河,作运输粮草物资之用,二是作为水利工程,灌溉土地。关于开凿的水渠叫什么名字,史书中的说法各有不同。《竹书纪年》称“大沟”;《史记·河渠书》“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可见称“鸿沟”;《汉书·地理志》称“狼汤渠”;《后汉书·郡国志》称“鸿沟水”;《水经》称“蒗荡渠”、“渠”;《水经注》称:“蒗荡渠”、“渠水”。

魏国迁都开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339年,魏国引鸿沟的水向东而去,把“大沟”运河延伸到开封城北,然后又绕过开封城东,折南而行,经杞县、太康,在今天周口淮阳境内注入颍河,再经颍河下流注入淮河,这才是历史上有名的鸿沟。它的开凿,不仅使济河、淮河和黄河互相贯通,构成了鸿沟运河系统,还灌溉了大面积的农田,形成了鸿河流域农业丰产区。这就是曾经为魏国创造了荣耀、后来又把魏国冲得一塌糊涂的鸿沟。据记载,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王贲攻打魏国,久攻不下之际,在引黄河入圃田泽的黄河口门处扒开大豁口,沟涌的黄河水顺着鸿沟水道直灌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城被冲塌,魏国投降了秦国。秦国占有了鸿沟水道。由于鸿沟水势平缓,运粮船只较小,直接进入黄河容易造成翻船事故,所以,秦国家统治者便要求鸿沟运粮的船只在鸿沟和引黄河水的口门处将粮食下,然后再装入停靠在黄河中的大船上运京城,一进运不走的粮食在靠河的山建立了仓。刘邦统一全国直到东汉末年,汉王朝也一直利用鸿沟水道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和物资接济关中和洛阳,并屡次对鸿沟加以整治,特别是对引黄河口门处和荥口石门和阳嘉石门的整治。公元605年3月,隋炀帝命令河南等郡的百余万人开挖通济渠,“自板渚引河达于淮”。即自荥阳口峪西北方向的板渚口引黄河水直通淮河(实际上是在鸿沟水道的基础上开挖疏浚而成)。通济渠挖成后,又在渠两岸植柳树,号称柳堤。隋炀帝下扬州的龙舟和他庞大的船队就是从荥阳的板渚由黄河进入通济渠的。唐朝统治者不喜欢通济渠这个名字,将它改名为汴河。

今天的鸿沟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它变成了一条宽800米、深200米的山涧,涧内有鸿沟村,西边是汉王城,东边为霸王城。

十八、夏商文化

(1)夏文化

大师姑二里头文化城址:大师姑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北距黄河、西南距荥阳市区均为13公里,东南行22公里即为郑州市区。遗址所在地属于邙山山前低缓丘陵区,海拔高程约108——110米。大师姑夏代城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年代和文化性质都十分明确的夏代城址,它的发现结束了我国夏代考古“夏代无城”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古代城址发展过程的阶段空白。古代城址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中承载着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而具有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我国龙山文化以前的早期城址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有50多座,早商时期城址也已发现多座。这些古代城址的发现,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和重大学术问题的解决。但做为我国“三代考古”之首的夏代开展考古工作近半个世纪,却一直没有发现城址,这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夏代文明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从这一角度来说,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的发现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意义。

大师姑夏代城址东西长900多米,南北宽600多米,城址总面积近51万平方米,城址建有宽大的城垣和壕沟,无疑是夏代一处具有重要政治和军事意义的古城。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有可能是夏代某一与国的都城。据甲骨文和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王朝的东境,除商以外,还分布着许多方国,如葛、韦、顾、有缗、有仍、昆吾等,大师姑夏代城址尽管根据目前的资料尚无法确定是哪一个,但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夏代方国的研究工作,却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开端。

大师姑遗址不仅发现了夏代城址,而且在夏代城址的外侧还发现有早商二里岗文化下层阶段的大型环壕,城址内部早商二里岗文化上、下层遗存十分丰富,说明这里在早商时期仍是一处重要的聚落。在一个遗址内部同时发现夏、商两个时期的大型遗迹,在全国目前发现的夏商遗址中是不多见的。通过对大师姑遗址夏商文化遗存的发掘和研究,将会为进一步确定夏商文化的交替年代这一我国夏商考古学中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新的依据。

(2)商文化

寨子峪村商代晚期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寨子峪村的东北部,东西长500米,南北宽1000多米,这一区域内暴露着众多的灰坑,坑内填土多以黑灰土为主,坑内还发掘出了陶片、石器、蚌壳以及陶鬲、陶簋等遗存器物。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人士称,通过对灰坑土质以及出土器物的鉴定,可以断定这是一处商代晚期遗址,其时代早于殷墟文化。商代晚期遗址在郑州发现很少。他表示,据文献记载,商代都城曾经五迁,在盘庚迁殷前曾回迁到“亳”地,该遗址也正好处于“亳”地区域内。这处遗址和盘庚迁殷前的都城是否有关,还需要做进一步挖掘和鉴定才能最终确定。

中原影视城简介

中原影视城位于河南省郑州荥阳市广武镇樊河村东北角,清华·忆江南度假区北100米的一个风景秀美、古朴幽静的小山坳里,是由河南电视台和郑州清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斥资建造。中原影视城暂定规划占地面积约为600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左右,总投资约8~10亿元,计划3~5年全部建成。目前已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中原影视城一期工程占地140多亩,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涵盖三河镇、风铃寨、现代场景三大景区、2座总面积达7500㎡的专业摄影棚及水陆两汇的码头,分别体现了19世纪20年代河南城镇民居及乡村民居的建筑特色。影视城周边的清华·忆江南度假区别墅群、高档社区林立,可以为影视拍摄提供高品质的现代场景。

三河镇
广武镇及车庄村简介_荥阳_广武 荥阳市广武镇总体规划
“三河镇”拥有三道街区,占地30000㎡,其街道两边商铺众多约100余间,商贾林立,河南地方元素占到八成以上,剧院、戏台和关帝庙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背景的建筑,也充分展现了中原底蕴深厚的文化。
风铃寨
“风铃寨”是中原影视城重要景区之一,由一组19世纪20年代的乡村民居建筑群组成。它四面环山,自然景色怡人,十分幽静。传统村寨民居房屋的基本特点就是“随意性”强,长短、高低、横竖不一、地理条件自定,但基本样式、风格一致。传统的一明两暗平面布置是历代经久不衰的形式,院落组合多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四合院式。此外,四面山顶错落林立的茅草屋群和山下砖瓦民居建筑遥相呼应,可管窥中原地区传统村寨的民宅建筑基本特点和风土人情。
现代场景
中原影视城旁边即是清华·忆江南度假区,它是集旅游产业园、历史文化庭院、星级温泉酒店、经济快捷酒店、独栋别墅、联排住宅、山水洋房、温泉公寓等多种设计概念于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度假社区,适合拍摄各种现代戏场景。
摄影棚
中原影视城拥有2座独立的专业摄影棚,1号摄影棚长60米,宽50米,高26米,总面积3000㎡。2号摄影棚长90米,宽50米,高26米,总面积达4500㎡。摄影棚基础设施包括:马道,1号摄影棚11道,2号摄影棚13道,均离地面高18米,宽1.2米,间距6米,并配有专用的升降设备。两个摄影棚通风及供暖设备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各影棚均配套了导演播控室、化妆间、服装间等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给影视剧拍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配套完善
中原影视城内配套建设有一个大型的综合配套区域,总建筑面积7000㎡,设置有办公楼、演职员公寓、餐厅和会议室等功能区。其中,演职员公寓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入住。
优势
 第一,环线高速交通便利。影视城位于郑州市四环路西北、规划建设的五环路北侧,且紧邻武西高速。从郑州市区到中原影视城只需半个小时车程,通过高速公路,可以直达全国各地。
  第二,酒店休闲配套齐全。除影视城自身建设的演员公寓、餐厅外,紧邻的清华·忆江南社区和郑州江南春温泉度假酒店,也可以配合进行接待。客房、会议中心、餐饮、温泉养生、水上游乐、羽毛球场馆、网球场、游泳馆、CS运动基地一应俱全,具有千余人的总接待能力。
  第三,地形地势婀娜逶迤。整个影视城位于邙山的峻岭中,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树林茂密,河水潺潺,500亩伴山湖,3000亩自然山林,万亩黄河湿地,自然环境优美惬意。
  第四,人文环境资源丰富。影视城周边3公里范围内分布有郑氏文博园、汉霸二王城、鸿沟、桃花峪自然风景区、三皇山自然风景区、邙山黄河游览区、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纪信庙等历史人文景区。影视城向西20公里有古柏咀古码头,周边规划有高尔夫练习场、马术俱乐部、摩尔庄园、滑雪场、滑草场等环绕,是休闲养生、旅游娱乐的理想之地。
  今后思路
  1、影视城建设首先考虑保证大河儿女的拍摄和河南广电三影五剧的拍摄使用。
  2、在开拍《老农民》《建设者》等电视剧的前期,启动影视城第二期工程建设,做到电视剧投拍和影视城发展同步进行。
  3、发展指导思想:围绕《郑州黄河滨河公园总体规划(2011-2030)》进行产业布局,按照三影五剧发展规划,以剧带建,合理布局,规划产业聚集区,进而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以休闲采摘、影视拍摄、度假游乐为主的综合旅游业。
  4、定位:以影视文化为抓手,来拓展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产业,从而带动相关诸如服务业、租赁业、住宿、餐饮、交通、地产等产业的大发展。中原影视城未来的营销模式是已被合作双方认可的,而且也是全国影视基地的基本盈利模式:影视+旅游。



车庄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北500米。紧邻镇区,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分车庄、神沟两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400余户,常住人口1800多人。河南省共有159个县(市、区)、1882个乡镇、47346个行政村、约24万个村民小组以及2100余万户农户。(大河报2012.1.29)郑州市级卫生村(郑爱卫[2011]17号)。2008年进行的文物普查中,在车庄枯河北部发现了古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车庄自然村的南部、枯河以北,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宽约200至500米,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考古专家分析认为,车庄遗址应为一处始于新石器时期,跨越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特大型聚落遗址。它的文化层堆积厚约2至3米,内涵十分丰富。在灰坑内及地表采集到许多龙山时期陶片,以灰陶为主,有少量褐陶、黑陶、红陶等。考古专家根据采集到的遗物特征分析,车庄遗址应是一处跨越新石器时期、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特大型聚落遗址。

车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产业产业发展内容:

(一)高科技农业种植:建设无公害农作物种植、采摘、观光区;建设“高产”“优质”“多抗”性小麦和彩色小麦等高科技农业研发基地,最终形成国家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二)动植物园:利用村域东北部自然形成的沟壑、林地等自然资源加以改造,建设成动植物科普园,为中小学生提供科普教育、寓教于乐、亲近大自然的条件。

(三)汉风住宅:充分挖掘汉代文化,将村庄改造为汉风住宅,并建有汉代“王府”、“大户”“民居”民俗展示区,统一开办村民汉文化体验及农业科普为一体的农家乐,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占补平衡。

(四)汉文化广场:在原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建设,开展汉文化表演、展示传统文化、民风民俗。

(五)商务开发:在枯河南侧,建设村行政办公中心和商务开发区,该区并入广武镇小城镇改造,另行申报建设指标。

(六)村生态公墓:合理解决村民殡葬问题,展示汉代殡葬文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2108.html

更多阅读

程颢生平简介及思想 杜甫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北宋(1032年~1085年)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

陆游简介及其诗 陆游简介资料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

铁矿资源及上市公司简介_ 铁矿石上市公司

铁矿资源及上市公司简介(2011-02-04 09:43:16) 2010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一路高涨,从年初的90美元/吨左右上扬至年底的超过140美元/吨。目前印度63.5%粉矿现货报价已经突破190美元/吨。由于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中国钢铁行业2010年全年利润预

声明:《广武镇及车庄村简介_荥阳_广武 荥阳市广武镇总体规划》为网友早无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