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召唤与否,神明都会出现。
——卡尔荣格家门上的箴言
所有剧本是否都在讲一个故事?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一定认为不尽然。通过他对世界上各种英雄神话的研究,他发现全天下的故事基本上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大到《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小到孩子的睡前故事。只是在无限的变化中被不断地讲述着。
他在自己的经典著作《千面英雄》中论述了口头和书面文学传统中最恒久的主题:英雄神话。并以基于人类深层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思维提出了故事及故事写作的规律,这与荣格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荣格对原型的解释是:在所有人的梦和所有文化的神话中不断重复着的角色或能量。好莱坞最能理解坎贝尔理论的实用性。斯皮尔伯格、科波拉等大导演都深受其影响,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获得巨大成功,曾专门向坎贝尔致谢。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的《作家之旅》对坎贝尔的理论与电影剧作进行了衔接性的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英雄之旅”。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好莱坞电影背后的秘密,是好莱坞编剧界的圣经。
那么到底何为“英雄之旅”呢?角色和故事结构与发展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析“英雄之旅”。
一.角色基本原型
根据沃格勒的总结,最常见的原型主要有八种:
英雄
导师
信使
变形者
阴影
伙伴
骗徒
边界护卫
二.“英雄之旅”模型
沃格勒对坎贝尔的英雄旅程进行了稍许修正,提出了“英雄之旅”的十二个阶段:
1.正常世界
2.冒险召唤
3.拒斥召唤
4.见导师
5.越过第一道边界
6.考验、伙伴、敌人
7.接近最深的洞穴
8.磨难
9.报酬
10.返回的路
11.复活
12.携万能药回归
下图是“英雄之旅”各个阶段与西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提出的电影三幕式剧本的对照。可以看出“英雄之旅”的前四个阶段为第一幕,第五阶段“越过第一道边界”为情节点一;第六到第九阶段为第二幕,第十阶段“返回的路”为情节点二;后两个阶段为第三幕。
三.角色弧
角色弧是英雄在旅程各个阶段自身成长的变化,也可谓英雄内心的成长变化。
角色弧 | 英雄之旅 |
1.有限地认识到问题 | 正常世界 |
2.认识增长 | 冒险召唤 |
3.对改变迟疑 | 拒斥召唤 |
4.战胜迟疑 | 见导师 |
5.投身到改变里 | 越过第一道边界 |
6.实验着第一次改变 | 考验、伙伴、敌人 |
7.准备巨大的改变 | 接近最深的洞穴 |
8.尝试巨大的改变 | 磨难 |
9.尝试的后果(改进和阻碍) | 报酬 |
10.再次投身到改变里 | 返回的路 |
11.最后一次尝试巨大的改变 | 复活 |
12.最终解决问题 | 携万能药回归 |
当然,“英雄之旅”是一个活性的系统,在写剧本的时候,切记照本宣科。角色原型不一定是固定的,旅程的各个阶段也不是一定要严格按部就班地进行。故事永远是活的,是有意识和情感的。“英雄之旅”模型应该像旅行中的地图一样,你不用时刻盯着它,这样也就失去了旅行的快乐和意义。但当你不知道往哪走的时候,它会为你指引方向。
下面通过对影片《出租车司机》的拉片分析,来看看上世纪70年代纽约街头我们的主角出租车司机Travis的“英雄之旅”。并详细说明角色原型、旅程阶段、角色弧的具体特性。
一.正常世界
第一阶段主要是故事背景的交代,并向观众介绍英雄。在影片开始,我们首先了解到我们的英雄Travis是位越战退伍军人,因为夜晚失眠而开出租车夜车,并介绍了他并不怕危险在全城开车,还经常去情色电影院看色情电影。
《出租车司机》中的“正常世界”就是开夜车的Travis每天看到的肮脏、丑陋的纽约街头。按他自己的话说:“晚上什么人都出来了,妓女、下三滥、小偷、变装女郎、精灵、毒虫、毒贩、变态、怪物!”当然纽约街头的这些丑恶景象到之后的“非常世界”,甚至到影片最后都不曾改变。不过“正常世界”也强调的是英雄目前的沉寂状态,他目前还只是一个正常人。虽然Travis不喜欢眼前丑陋的一切,但还没蜕变成改变者,只是被动地静静地看着这混乱的街道。
二.冒险召唤
“正常世界”是一个静态却不稳定的情境。催生改变和成长的种子已经种下了,只需要一点点新的能量就能让它发芽。坎贝尔在无数神话和童话故事中都发现了这种新能量,称之为“冒险召唤”。
带来“冒险召唤”的一般是“信使”这一角色原型。信使的原型是希腊神赫尔墨斯,他作为信使或神的使者到处出没,执行任务或是传递宙斯的旨意。在电影中“信使”都会在第一幕出现,他的功能就是引发诱使改变,为英雄带来挑战。
影片此刻,Travis在开夜车途中来到车友常聚的餐馆休息,他见到了好友Wiz,Wiz向他介绍了万事通DoughboyCharlieT。在车友们热烈讨论的时候,Travis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盯着碳酸水的气泡发呆。可以看出来,英雄这时已经更加迷茫与厌倦了街头上的一切,改变的信号在心中慢慢滋长着。说话期间Charlie说自己可以搞到枪,问Travis是否需要枪来自保,被Travis一口回绝了。Charlie提到了枪诱使英雄投入改变,他正是“信使”。
(信使)
三.拒斥召唤
英雄果断的拒绝了Charlie,这就是“拒斥召唤”。在真正的旅程开始之前,旅途中的停滞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戏剧性,它向观众发出讯号:冒险是非常危险的,不是随随便便的行动,而是一场充满了危险且赌注很高的赌局,赌的是英雄的性命。所以在英雄真正做决定以生命为代价全身心投入冒险中去之前,他一定需要停下来权衡。所以Travis对未知世界的排斥,对召唤的第一反应躲避,也是十分正常的。
四.考验、伙伴、敌人
按照沃格勒的划分,“考验、伙伴、敌人”应该为第六阶段,可影片提前在这部分进行了讲述。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写剧本的时候也没必要因为打破一些常规而恐慌,因为电影的第一目的是要讲好当下的故事,不是按图索骥。事实上把这一阶段提前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出租车司机》真正传达的是存在主义,电影中完全是英雄Travis的主观视点,即他眼中的纽约街头。Travis本身就是个孤胆英雄,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帮助他的伙伴,也没有那么明确的大反派似的敌人。所以要催化英雄真正踏上旅程,就必须给他来自于外在的各种打击,才能让他逐渐战胜迟疑,走上改变的路,进入非常世界。这也是这一阶段真正做到的,Travis在此遇到了至少三种角色原型。
1.Travis并没有像西部片那种互相帮助共生死的死党型“伙伴”,只有车友Wiz和Charlie这样的“伙伴”。当然,英雄还有另一个重要伙伴妓女Iris,之后的剧情可以看出英雄非常同情Iris,年仅12岁就被骗来做妓女。在这一阶段Iris上了英雄的出租车想要逃走却被“阴影”马修拖走,这为之后成为“伙伴”埋下了伏笔。
(伙伴)
2.在这一阶段,英雄还遇到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阴影”,总统竞选人帕兰丁。“阴影”这一原型象征着事物阴暗的被压抑的能量,这些被隐藏或否定的情感会转化成毁灭我们的恐怖力量。它不仅代表着恶人、敌人和反派,还代表着英雄身上被忽略或深深隐藏的部分。
因为Besty的原因,Travis这时候还对帕兰丁很有好感,声称是他的支持者。到影片后面可以发现,这位总统候选人是英雄很大的“阴影”。英雄认为正是像他这样虚伪、不作为和整天喊口号的政客才产生了社会的丑恶、人渣横行的街道,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这一阶段出现的另外一位“阴影”形象就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亲自扮演的一位神经质变态乘客,其实他也一部分担当了“阴影导师”的功能,是他让英雄知道了44麦格农手枪的威力,之后英雄买枪时一开始便问是否有44麦格农手枪。
(阴影)
3.促使Travis考虑改变,给他最大的打击的是Besty。在“信使”Charlie“冒险召唤”前英雄就已经迷上了她,在这一阶段英雄主动表白并与她约会,又因为色情电影Besty和英雄闹翻。Besty本来是英雄的正面阿尼玛,而她的冷漠无情使得原先圣洁的女神变为了英雄的“阴影”。在影片中Travis曾闯入到她的办公室说过:“你和其他人一样!”可以看到英雄已经把Besty归于和街道上的各种人渣为一类。影片最后Besty的回心转意更加强化了她的原型。
(变形者)
Besty的角色原型是“变形者”。这一原型是所有角色原型中最难以捉摸和定位的,它会误导英雄或者让他不断地猜测,变形者的忠心和真诚一般都很可疑。女巫、巫师和食人魔是童话故事里的传统变形者,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女”是电影中最为典型的变形者形象。
来自于伙伴Iris的求助、“阴影”的影响、“变形者”Besty的打击,直接促成了英雄准备投入改变,倦闷期的火苗在心中燃烧着,他仍然迷茫着痛苦着,可就快要爆发了,当然他还需要别人的激励和指导。
五.见导师
“导师”是帮助激励或者训练英雄的正面人物。这一原型来源于《奥德赛》,一个名为门特的角色在奥德修斯之子忒勒玛科斯的英雄之旅中引导着他。“导师”一般都以神的名义发表言论,或受过神谕的启示。在古希腊的语境里,优秀的导师都在某种程度上是神的化身。
影片中的Travis的“导师”是他的伙伴Wiz。Wiz是车友中年龄较大、见识很广的一位,大家都叫他巫师(Wizard)。英雄单独找Wiz聊天想要诉说他现在的苦闷,“Igotrealdown,Igotsomebadideas”。其实英雄并没有给Wiz具体说他真正遇到了什么,将要做什么。两人也有点自说自话的意思。可是Wiz的确在这时刻扮演了“导师”的角色,帮助英雄真正的战胜迟疑。
(导师)
六.越过第一道边界
这一阶段英雄站在了第二幕非常世界的边界上,这时英雄已经打消了所有怀疑和恐惧,但第一幕里最关键的时刻和最重要的行动还未出现。“越过第一道边界”标志着英雄对冒险全心全意、无所保留的行动。
Travis此时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的人生又面临着转折点,每天一样一成不变的过着,挣脱不了的锁链。突然间,改变来了。”他下定决心去见了Charlie卖枪的朋友。在买卖中,这位卖枪的朋友也担当起了“导师”的功能,他向英雄展示各种枪的用法和性能,最终英雄买了好几支枪。接下来的日子英雄都在锻炼身体、练习打枪,他已经投身到了改变之中,并慢慢适应非常世界。
(导师)
七.接近最深的洞穴
这时英雄已经进入了介于边界和英雄之旅中心之间的地带,他会在这发现拥有边界护卫、动机和考验的神秘地域。就像是登山一样,正准备向着最顶峰发起冲击,为冒险的核心磨难做最后的准备。
此时Travis已经练就了强壮的身体、完备的装备和精准的射术。他心中有了一个计划:刺杀总统候选人帕兰丁。他来到帕兰丁将要发表竞选宣言的广场准备实施刺杀计划,在广场上他遇到了一位保镖并与之攀谈,这位保镖的原型是“边界护卫”。
(边界护卫)
英雄在旅途中一定会遇到“边界护卫”,在冒险的道路上都会遭遇险阻。在所有通往新世界的关口,都有强大的护卫挡在边界镇守着。“边界护卫”并不是故事中的大恶人或者主要反派,他们一般是恶人手下的雇佣兵,也可能是非常世界中的中性角色。它象征着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阻挠,如坏天气、怀有敌意的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英雄进行考验,英雄遇到这类角色就必须解决难题或者通过某种测试。就如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向俄狄浦斯提出谜语,不解开就不能继续旅程一样。
影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边界护卫”,比如影片前面阻挡Travis表白的Besty的男同事。
影片后面妓院收房租的老头。
因为广场上人数众多和和保镖的注意,英雄并没有完成刺杀帕兰丁的计划。可在几天后的一个小超市里,英雄杀死了一位试图抢劫的黑人。这是英雄第一次杀人,是准备后面的更大冒险一次意义非凡的实践。
八.磨难
此刻,英雄站在了洞穴的最深处,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和最恐怖的敌人。这一阶段是英雄的危急关头,但并不是影片的高潮。电影的最顶点是第三幕的精彩时刻,而“磨难”算是英雄的一次期中考试。
Travis第一次刺杀帕兰丁的计划失败了,他准备再找机会。他开着出租车在路边看着帕兰丁的竞选活动,听着他说着“我要为人民改变现状”等虚伪的言辞,心中感觉到异常的愤慨。这时又被另一个保镖(边界护卫)赶走了。他的行动一筹莫展,那么多民众、那么多保镖怎么才能完成刺杀呢?他只能在家里呆呆地看电视,甚至还摔坏了电视。在影片中的“磨难”并不像其他很多电影那样是和敌人的针锋相对,而是英雄自己的迷茫和苦闷,他好像“山穷水复疑无路”了,冒险之路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九.报酬
此阶段通常指的是英雄通过了“磨难”的危机后,经历着劫后余生。要求获得“报酬”,正在品尝着喜悦的滋味。坎贝尔说“报酬”阶段一般都伴随着庆祝的场面,比如《与狼共舞》中捕猎水牛之后的烧烤狂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到了在食人岛休憩。而《出租车司机》的“磨难”阶段并不是传统意义与敌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而是英雄内心的困惑。所以“报酬”阶段更多的表现在英雄终于发现了一条新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时Travis第三次在街道上碰到了Iris,他以嫖客的身份想要和Iris交流,在楼下他遇见了另外一个巨大的“阴影”马修。马修是个神经质、怪诞滑稽和痞子气的皮条客,有些“骗徒”的原型。“骗徒”是恶作剧能量和求变欲望的化身,所有故事中的小丑和滑稽的死党都属于这一原型,如《绝命毒师》中的律师索尔。
(骗徒阴影)
Travis来到Iris的房间后说明了要拯救她的来意,并约定了第二天一起吃早饭。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开始互相了解,并谈笑风生,擦出了火花,成为“伙伴”。这对英雄来说算是一个意外的“报酬”,下面的这段吃饭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庆祝。
十.返回的路
英雄在经历了“磨难”和“报酬”之后,开始面临选择:留在非常世界还是启程返回的正常世界。这时候大部分英雄要走上“返回的路”——走回原点,或者向着一个终极目标、全新的地方继续旅行。就如《被解放的姜戈》中姜戈和牙医最终买回了姜戈的老婆准备踏上回家的路。这一时刻是第二幕的高潮时刻,是延滞的危机,是第二幕中最具张力的时刻,把故事导向了第三幕的大结局。
在影片中,我们的英雄也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做个了结,他之前两次刺杀帕兰丁都没成功,但这次他一定要成功。从他给Iris写的信中写到,“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死了。现在我明白了,我的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活着,我没有选择了!”可以看出他这次心意已决,向着死这一终极目标不断靠近。可因为保镖发现了英雄的刺杀行为,英雄只好逃跑,这也是沃格勒所说的“返回的路”上总有追击场面。
十一.复活
观众在此刻要再一次经历死亡和重生,这和“磨难”近似但又有很大区别。这就是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危险的面对死亡。这是英雄在重新回到正常世界之前必须要经历的最终的清洗和净化,他必须再进行一次改变。作者必须要通过行为和外表在英雄身上体现出改变,表现出英雄已经被“复活”了。
《出租车司机》中的高潮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段落。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Travis最终杀掉了马修、边界护卫和嫖客,拯救了Iris。血洒遍了他的全身,可这却是最深度的清洁和洗礼。他对着警察用手指比着开枪自杀的手势,对观众来说是影片最高潮的情感宣泄。这一“自杀”反而象征着“复活”,新的人格在Travis身上出现,他虽然没有杀掉帕兰丁,但这一刻他成为了拯救者,蜕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十二.携万能药回归
从磨难中死里逃生之后,英雄要回到他的起点——回到家,或者继续冒险的路。经历了这段旅程之后,生活再也不会和以前一样了,新的生活开始了。而且英雄还从非常世界“携万能药回归”,带回能够治愈大地的宝物。
在影片的结尾,Iris成功回到了家,同时Travis的英雄事迹登上了报纸。此刻的他依旧开着出租车夜车,头发也从莫西干变回了原先的发型。从他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已经从焦虑苦闷变得淡定从容了。这是“英雄之旅”带给他自己的万能药。而对于社会和观众来说,万能药就是英雄勇敢对抗丑恶社会这一系列行为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它使我们麻木的灵魂清醒,就算Travis的“英雄之旅”对于整个社会的改变来说杯水车薪,可毕竟呼唤着我们去做些什么,就如漫漫长夜过后天际射下的一道曙光。
尾
用“英雄之旅”的思维来看一部电影或写故事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英雄之旅”写成的故事更能引起人的共鸣,更能得到观众的欢迎,这是坎贝尔研究全世界所有神话故事的巨大发现,也是好莱坞电影发展到现在达成的共识。年轻的英雄、智慧的长者、阴险的反派——这些全世界的神话中反复出现的角色,和我们的梦与幻想中出现的人物毫无二致。这些故事可以说是人类头脑工作方式的真实写照,具有心理上的合理性和情感上的真实性。它们都存在共同的无意识里面,从普世的根源上生长出来,反映着普适性的关怀,关乎那些普世的终极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为善恶?昨天在何处?明天会怎样?可以说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指出的那些植根在神话里的思维可以用来解释几乎所有人类问题。“英雄之旅”是一种世界观,它不仅是每个写故事人的圣经,也是每个人都要看的经典。试想你生活中接触的人中间是不是有“伙伴”、“导师”、“阴影”等角色原型,在你生命中或长或短的时间历程中是不是就是一段“英雄之旅”呢?
是否存在不按照“英雄之旅”拍出来的好电影呢?当然是有的。比如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科恩兄弟的电影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没有角色弧,他们虽然会面临各种冲突和改变,但是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从头至尾都没有变化,只是随着剧情的推移进行展示,这本质上来说就是没有角色弧。只有这样的电影大师才能超越规范按照自己认识事物的方式创造一个世界。中国电影要学习和超越好莱坞,一定要掌握“英雄之旅”,这是好莱坞震撼人心的光影背后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