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原文地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作者:历史劲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合肥八中何劲松

[解读课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整体概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的中国人在思想界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旋律。

本课分三目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第一目开眼看世界,阐释了鸦片战争结束、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洋务派的措施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从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几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思想的沿革变化。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方式一:今天大家对外国人一般怎么称呼?“老外”是比较常用的。一般称呼中加“老”显得亲切,比如“老乡”“老表”“老婆”“老公”,同时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友善的态度,博大的胸怀,说明我们把你当做自家人,没拿你当外人呀!但是100年前,我们喊他们什么?“洋人、洋鬼子”!这其中包含着排斥、惊羡、效仿和痛恨的复杂情感。200年前呢?“夷、洋夷”,这是拥有辉煌文明和强大国力的中国对外国的一种蔑称。但是就是这蛮夷之邦中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把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打得一败涂地,颜面尽失。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大潮,奏响了向西方学习的新乐章。

方式二:视频“复兴之路”片段(2分钟)。“三千年之变局”指什么变局?

投影显示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掀起了以向西方学习为主题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投影显示 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学生讨论,老师整理:中国君主专制强化、自然经济主导、对外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工业化进程起步、加紧殖民扩张。

投影显示

一、看世界,雾里探花

——师夷长技以制夷

探究:“世界”如何?“雾”是何意?从视频中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直接三个方面总结背景。(为何看?谁在看?如何看?看到了什么?)

1.背景(19世纪40-50年代)

(1)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

(2)国内:封建危机,妄自尊大

(3)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2.表现:人物、活动、观点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问: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个人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系统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展示材料:

材料1: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

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叙》

合作探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手段、内容、目的)

手段——向西方学习;内容——军事科学技术;目的——抵制侵略,维护统治

“…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

3、影响:引导国人、开阔眼界、关注世界、启迪思想。

展示《资政新篇》和《瀛环志略》的图片,说明其影响。

提问: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他们看到的主要是船坚炮利,更悲哀的是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没有能付诸实施。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展示图片:1860年咸丰帝颁布的学习西方技术的上谕

中国在错失了20年的发展机遇以后,才开始了“师夷长技”的实践——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二、学器物,移花接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 背 景(20世纪60年代)

展示图片: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太平天国运动,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总结:必要性:内忧外患加剧

可能性:西学逐步传播

2、含义

分析材料,师生合作探究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李鸿章

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材料三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

——张之洞《劝学篇》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转载]《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3、目的: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加深理解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

A、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

(过渡)是否所有的清政府官员都支持洋务派?请判断下面言论的派别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洋务派与顽固派派的异同

提示:

同——目的、阶级立场

异——态度、手段

那中体西用思想和林则徐、魏源思想有何差异呢?(学思之窗)

(给出提示,学生自主回答)

继承(同):学习内容、根本目的、阶级立场、影响

发展(异):学习领域、首要目的、实践程度

论从史出:看材料,谈“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洋务运动中诞生的近代中国第一

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

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图片:晚清留美幼童

提问总结影响

(1)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

(2)推动洋务运动开展,迈开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

(3)促进西学传播,推动思想解放

但是洋务运动成功了吗?

展示图片: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失败的原因何在?有一位思想家是这样分析的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这位思想家认为中国富强是什么?

“变革制度”

三、变制度,昙花留香

——兴民权,行立宪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自主学习——背景、代表、主张、意义、缺陷

强调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但是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过渡)岁月如逝,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似乎清醒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比原来清淅多了。由此,假如你是19世纪末期的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觉得怎样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既要政治变革,又要救亡图强。两者结合起来。看看康梁谭领导的维新运动。

展示《时局图》和《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师生合作分析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的背景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

⑴背景: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重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概况(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

——康有为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天演论》敲响了危亡警钟:生物不断在“变”、不断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而且刻不容缓!《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严复

人物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

思想特点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论证变法合理

西儒结合

托古改制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抨击专制,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变法和图存相结合

严复

《天演论》

人民主权

以西方进化论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武器

合作探究1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

答案

1、意思:(1)借助孔子(2)保留、依靠皇帝

(3)宣传反封建专制的维新变法思想

2、原因:①封建势力强大②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没有自己鲜明的旗帜。③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借助它可以为变法减少阻力④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

合作探究2

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合作探究3

洋务派思想与维新思想的不同(提示:学习内容、阶级属性、根本目的)

器物——制度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维护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展示图片:光绪帝和《定国是诏》,戊戌六君子,简单介绍戊戌变法经过。

介绍谭嗣同的死,进行情感教育,过渡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展示图片谭嗣同。(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谭嗣同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正如鲁迅所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展示材料,探究影响

材料一 康有为思想引起极大震动,成为“思想界一大飓风”,梁启超喻为“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

材料二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据统计,1895年以前全国报刊只有15家,但戊戌时代三年之间,据初步统计,数量跃至64家。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 。《时务报》发行最高达到一万七千份,成为中国第一大报。

三则材料分别说明维新思想的范围之广,冲击之大,理论之新,构成了进度中国启蒙、觉醒、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四“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这说明中国的民族意识、民主意识逐步增强。

展示图片:京师大学堂牌匾、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杂志、梁启超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废除妇女缠足的“天足会”奖章,说明

带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认知空间;

推动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较快发展;

引领了较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由此总结维新思想影响

思想:形成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政治:推动戊戌变法,促进政治民主化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总结全课: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被本课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下列奖项你想颁发给哪位思想先驱 ?请选择一下,并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明理由。

感动近代中国

勇于探索奖、思想创新奖、 勇于实践奖、 最佳宣传奖、 最佳西学奖、崇高爱国奖

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李鸿章

教学反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2276.html

更多阅读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实录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我们真棒教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说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方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郑重声明:此文为原作者原创,原作者对此文拥有著作权,为了方便广大馆友交流,在本馆发表。为了保护原作者隐私,发表时隐去了原作者姓名,改用admin。未竟原作者允许,不得侵犯原作者著作权。《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方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力的教学设计

《 浮 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西安市78中学 祝宝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方向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③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几幅插图受力分析,引入浮力概念(2)实验观察,认识浮力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声明:《转载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为网友小黑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