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为试写写一个自己亲身经历和亲眼看到的旧事,且有关农村老百姓及人性伦理题材方面的长篇小说,因文字功底浅薄特地跑去澄海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的书籍借来看看,从中找到灵感和学习各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细节特征的手法。借了《美人草》、《血色浪漫》、《蹉跎的岁月》、《今夜有暴风雪》及我最喜欢的鲁迅和余秋雨的书共7本,花了两个月熬夜看完。近日去图书馆归还书,看到架上有一本叶辛著的《孽债2》,当时没多想它会是《孽债》续集就没借回来,等到回家上网查一下才知,但隔天去了找书都找不到,一问才知被借走了,只能跑去书店找找,没找到只能在家花了一个星期熬夜把《孽债》《孽债2》电视剧全看一遍,看了这两部收获不少,为故事的情节感动不已,也给自己续写下去找到一些灵感。为此,也把观后感想抒发一下吧。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大家还记得这首令人心碎的主题歌吗?依稀记得我读初一时电视就在热播《孽债》电视剧,时至今日我还是不忘记这首歌还有里面那5个小孩子的悲惨命运,而当时的我尚不能完全理解世事沧桑、风云变幻、只是单纯地把那部电视剧当成一部电视剧来看,只记得当时一起看电视的邻居大人们都呜咽声便跟着响成了一片,当时我是不懂和不明白为什么?十五年后,我偶然再重温《孽债》电视剧,看后心绪万千,时至今日我是成熟了也看懂岁月的痕迹、父辈的艰辛、悲情的历史悲歌,更读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人性伦理。
正如长辈们所说:“人运随国运,辈人辈事”。年幼的我们是基本不懂得这些,也不懂父母辈们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产生与传统道德的悖离,虽然我们这些80后的青年都知青的后代,但生活在安稳的时代好多东西我们是还处于幼稚不明白状态,更多表现出我似乎成熟的状况下,就像我的父亲骂我一样:“你还欠教罗,你们还幼嫩永远是读不懂你父母辈那时苦,不能明白的人和事还多着呢”。如今重回头看一些人一些事,多少也明白了好多,时间就是最好良药,慢慢让人去明白一些人性一些好坏事一些曾经错与对的思想。
“曾经深爱过,曾经无奈过,曾经流着泪舍不得。曾经拥有过,曾经失去过,曾经艰难地选择。多少甜蜜的苦涩,变成多少悲欢离合。魂断梦牵的岁月,留在回忆里永不退色……”《孽债》的主题歌《谁能告诉我》的悲情歌曲飞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我的心中。但现在我想讲不是《孽债》里面的悲情故事,而是看后的感想吧。《孽债》故事讲述着60年代父母辈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千知识青年迫于政冶压力,纷纷下放到农村"三同"。剧情中描写曾经插队云南的5名知青留下的“孽债”——5个孩子去上海找寻父母,各自的遭遇既独立又有联系,可谓形散而神不散。孩子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焦虑、无奈的人性伦理曲折故事。看后这部电视我最欣赏三个人:沈若尘和凌杉杉。
沈若尘----美霞的父亲,《法制与生活》杂志社编辑、曾经的上海知青,虽带有上海男人那种清高,但从他忧郁无奈眼神看得出是一个善良厚道且又特别热心肠又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老记者,工作非常尽职,做事情很有原则,因此赢得夫人的理解和人们的尊重。
凌杉杉---在我眼中是选当老婆的最佳女人,杉杉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心灵手巧,梁曼诚所的幸运在于杉杉的善良体贴,豁达大度,在思凡落得个双腿残疾的依然还是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耐心看护并开导,终始至终用一种平和的语调和生活态度,承担着过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的窘迫,但她依然用她的聪明勤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动了上帝和所有的人,所谓苦尽甘来迎来阳光般幸福晚年生活。想想当今现代代社会的人,有多少这样平平凡凡生活着、抗争着医疗、住房、交通、就业、入学巨大压力的老百姓,特别是青年人,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新时代,能有多少年青人有这种思想和行动呢?也不是为了想有钱想享受,也往往忽略了人生是一个艰苦奋斗过程,不明白坐享其成的生活多少是有代价的,也许这就是辈人辈事吧。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的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细节非常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这一点值得我好好参考学习。以现在个人人生阅历来分析这《孽债》《孽债2》作家和导演的内涵:我觉得作家和导演是经历过人生各种大难大苦考验,人生阅历丰富才能看透人生看透人性,才有那么浓厚人性文化,也就是人们所说“人生不惑”。作家在捕捉社会中各式各样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细致,通过一些生活细节体现出来的性格和行动,也非常真实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导演的成功也在于通过镜头来捕捉人物的表情神态这些细节,从而把社会中各色名样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淋漓尽致表现在镜头里,特别是在描写人物在爱情面前所表现出各自的心里斗争非常自然朴实,并没有带有什么面具或装B。从作品中我觉悟到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定位决定人的命运,以个人来分析剧中各人物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下:
镜头一:沈若尘和梅云清夫妻,一对知识份子的出现体现出上海的特性就是清高文质彬彬,我比较欣赏沈若尘对人对事都比较认真憨厚和善良有爱心,梅云清长得漂亮又性格温柔,但就是有点典型上海女性味道--精明势利。美霞来上海寻亲,打乱了沈若尘和梅云清夫妻生活,但一个小女孩表现出来的善良和豁达心态,这一点我觉得美霞小姑娘美过于梅云清这个只有漂亮长相的大人,美霞的命运坎坷不也跟梅云清密切,如梅云清能守得住安定的生活,不支持美霞和儿子贪攀大富豪林淼,就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镜头二:吴观潮和领导的女儿苏柔柔,原老婆杨绍荃,建立起了三角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种跟吴观潮类型的,一种带着面具而又叫做爱情又不是爱着她的人而是钱或地位,简称叫做面具爱情。现实生活真的不少,在我看来很悲哀。故事讲最为现实的群体,是吴观潮之流的人。当年知青点里抓住救命稻草的橡皮图章,摁在了回城的通告上,也摒弃了人性的正常轨道。居然和老婆杨绍荃假离婚,暗自卖掉吃奶的儿子永辉。回到上海后,为了往上爬,搭上一个领导的女儿,彻底抛弃了云南的一切。而续集中,永辉长大成人了是个有着自己明确人生价值观的男孩子,在知道他父亲是那种老奸巨猾的人时,他选择跟父亲绝交,但奸小人吴观潮自然恶人有恶报,最后种下的孽债不得不自己去回味。
镜头三:美女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爱坐在自行车上笑!剧中的盛天华的母亲俞乐吟就是这类型的女人,一个又会装B又会哭不值得人们去可怜的母亲,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当初,盛天华的母亲贪图钱财嫁给了个当年所谓的暴发户,吃喝嫖赌样样来,全然不把她当回事儿,经常带女人回家玩,而她只能流泪装不见,其实她来说只是一个高级保姆,(暴发户的母亲吝啬刻薄、要命的是还有一个小太妹继女马玉敏。原本天华躲在上海外婆家也能太平点,一入马家深似海,整天价和马玉敏混在一起,看三级片、抽烟喝酒打架泡舞厅、居然后来参与到毒品的案件中,但后来盛天华的母亲红杏出墙,被马玉敏挡个正着并威胁她不能管她与弟弟恋爱,盛天华的母亲害怕姐弟恋会生”个钱两粒“(就是傻子)被人笑话,但又无可奈何流着眼泪眼看天华一天天堕落下去,这就是孽债。
镜头四:还记得第一部电视剧中5个孩子去上海找寻父母,各自的遭遇让人好同情,5个孩子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和焦虑,让我们既揪心又同情。美霞温柔美丽而善解人意,思凡心高志远,有着一种蔑视俗世的独特个性,永辉忠厚老实,天华就生性油滑机灵,聪明好动。终于在这个花花世界中误入歧途。五个家庭,在经历了相同的“上山下乡”的悲欢离合后,更有着回城后截然不同的遭遇和坎坷。而第二部我觉得剧情应该按思凡有一个好的开端,本来就残废坐轮机,还遇上这个颇有心机的小舟,现实有不少像这样外表看上去很温柔善良而心中却是那样阴暗的女孩子,可能这种女性长期受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世俗所造成,小舟为了钱策划一场骗局来骗上思凡这个老实人,如跟美霞相比之下截然不同,美霞心灵的美如她的名字一样,所有的人都认为思凡和美霞才是般配的,还好,剧终总算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实生活就么会捉弄人,这也许是孽债的祸根。
如今,重回头重温《孽债》《孽债2》,重温父母辈们那个特殊时期发生的特殊事,让我们这些80年后的年青们知道父母的艰辛,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自不易,不要被现实浮躁的社会冲昏了头脑,也许现今的贫富和差距暂时使人浮燥,也许社会的转型让人迷惑,但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我觉得电视台得播《孽债》《孽债2》非常有必要,这部剧有着非常好教育意义和时代归属感,让人们重新反思!以上是我的观点,总的来说这两部电视剧留给我是回味,还是回味,不论是对他人的人生,还是我才刚起航的人生有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