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厂60年经典影片剧照回顾... 午马经典影片回顾

八一厂60年经典影片剧照回顾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银海红星六十年 庆典晚会视频片头

电影网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2012年7月6日在王佐影视基地盛大举行。当天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电影局局长童刚、八一厂厂长黄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阎晓明等领导莅临现场。唐国强、斯琴高娃、朱时茂、雷恪生、李明启、侯勇、吴军等演艺圈红星观看了整台晚会。

据悉,此次晚会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电影频道联合精心打造,晚会在建军85周年到来之际,8月1日当天在CCTV6黄金时间播出。



影片《红色娘子军》剧照



影片《林海雪原》剧照



影片《林海雪原》剧照



影片《奇袭》剧照



影片《董存瑞》剧照



影片《秘密图纸》剧照



影片《海鹰》剧照

八一电影厂诞生60年:红色经典陪伴几代人

文稿来源:《北京晚报》2012-7-31

“我是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这是很多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参观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六十年银海浮沉,六十年红星闪闪。八一厂用胶片记录着共和国人民军队的前行道路,也承载着几代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之际,八一电影制片厂也迎来了它六十岁的生日。

八一厂的前身是八路军“延安电影团”。1952年,第一代八一电影人身披着战场硝烟,会聚在北京莲花池畔的六里桥。他们都是由军队各个部门挑选出的骨干和精英,在“延安电影团”的带领下,开始了在电影领域新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不久,解放前大大小小的战争是八一厂最鲜活的素材,也是当时的观众最迫切想要看到的故事。很快,八一厂就接到了拍摄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的黑暗》的任务。对于这些来自解放区土生土长的文艺工作者来说,不要说拍电影,就连看过的电影也极其有限。所以剧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陋就简,边拍边学,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经验。

此后,《柳堡的故事》、《五更寒》、《黑山阻击战》、《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狼牙山五壮士》、《回民支队》、《红色娘子军》、《海鹰》、《万水千山》、《东进序曲》、《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哥俩好》、《抓壮丁》、《秘密图纸》、《地雷战》、《地道战》等一部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登上银幕,成为经典。这些影片一方面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一方面也承担着塑造英雄、宣传革命、鼓舞人民的任务。在那个文艺作品极其匮乏的年代,这些红色经典给无数观众带去了欢乐和感动,也让八一军徽刻在了几代人的脑海中。



影片《南海风云》剧照



影片《闪闪的红星》海报



影片《今夜星光灿烂》海报



影片《今夜星光灿烂》剧照(《大众电影》封面)



影片《祁连山的回声》剧照



影片《大决战-辽沈战役》海报



影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海报

大片时代

和很多文艺团体一样,八一厂在“文革”时期遭遇了重重劫难。但即使这样,有一部电影还是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1974年出品的儿童影片《闪闪的红星》。在当时极端的政治环境下,它巧妙地表达了八一厂电影人的艺术匠心,成为那一时期不可多得的作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思想的解放,电影艺术焕发新生,八一厂也通过《归心似箭》、《晚钟》、《今夜星光灿烂》等开始探索战争电影的创新。《晚钟》对战争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义光芒,使该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同时,1982年拍摄的《风雨下钟山》和1983年拍摄的《四渡赤水》,为八一厂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战争片进行了艺术准备。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是八一厂的大片时代。从1986年接受中央军委任务,到1992年完成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再到1998年完成《大转折》、《大进军》,八一厂奉献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银幕解放战争史”,创造了参拍人数多达300多万人次,连续观影时间长达38小时18分的世界奇观。这一系列影片将史诗性与纪实性相结合,众多领袖人物与军事将领被搬上银幕,填补了中国战争大片的空白,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影片《弹道无痕》海报



影片《冲出亚马逊》海报



影片《冲出亚马逊》剧照



影片《惊涛骇浪》海报



影片《惊心动魄》海报



电视剧《士兵突击》海报
八一厂60年经典影片剧照回顾... 午马经典影片回顾



电影《太行山上》海报



电影《八月一日》海报



影片《飞天》视频截图



影片《飞天》视频截图

探索与困惑

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发生重大变化,好莱坞大片入侵,国产影片加快市场化步伐,这一切都对体制内的八一厂提出了重大考验。

面对新的形势,八一厂调整创作思路,确定了从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向现实题材为主的转换,同时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探索中国军事电影的新思路。2001年,以中国两名特种兵在南美洲国际猎人学校受训为内容创作的影片《冲出亚马逊》以军事动作片的样式亮相,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该片囊括了华表、金鸡、百花三大奖项,并走出国门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交流放映。此外,八一厂还与多家单位合作拍摄了电视剧《士兵突击》,成为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的一个突破,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引发了社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也受到观众的热捧。

在现实题材创作领域,八一厂先后创作拍摄了反映1998年全国军民抗洪斗争的《惊涛骇浪》、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的《惊心动魄》和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题材的《惊天动地》。这些影片借鉴了好莱坞灾难片的模式,力图在主旋律之中加强电影的观赏性。在去年的最新作品《飞天》中,八一厂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未来和太空,这部影片也获得了第28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这一系列现实题材大片体现了和平时期中国军队的精神风貌,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它们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已经无法与那些曾经的红色经典相提并论。如何再创辉煌,无疑是八一厂在60岁生日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影片《柳堡的故事》剧照



影片《柳堡的故事》剧照

影片故事

《柳堡的故事》:电影插曲比影片更红

“九九那个艳阳天呀咦唉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风车儿转啊,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很多人或许已经记不清《柳堡的故事》,但这首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却传唱了半个世纪。

其实,《柳堡的故事》来自于一段真实的故事。1943年冬天,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进入苏北宝应地区驻训,19岁的胡石言是团油印小报《战斗报》的主编。第二年冬天,胡主编与一营二连的通讯员徐金成约稿,这个通讯员小他一岁,是个副班长。送别的时候,徐金成向胡石言讲了自己的心事,原来,他和房东的姑娘谈上恋爱了,他把心上人称做“长辫子姑娘”。胡石言便问他俩人有无约定,徐金成说,我是要出发打仗的,保不定哪一仗吃一颗“花生米”牺牲了呢,害她白等。1950年,胡石言把这段故事写成小说《柳堡的故事》发表于《南京文艺》。1956年,胡石言和黄宗江合改剧本,由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八一厂导演王苹拍成电影。

拍摄《柳堡的故事》之前,陶玉玲还是前线话剧团的一名话剧演员,王苹在一片反对声中定下了从没演过电影的陶玉玲,导演认为二妹子应该很甜,正是陶玉玲的酒窝打动了她。而长了一张娃娃脸的廖有梁原来是舞蹈演员,因为长得帅,被选中饰演男主角李进。

1957年影片《柳堡的故事》正式公映,这是新中国电影罕见的描写现役军人的爱情影片,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还引发了一场争议,直到罗瑞卿总参谋长当众表态:“这是一首最好的抒情歌曲”,才使争论得以平息。

在现实生活中,“柳堡的故事”并没有那么浪漫。1945年,那个副班长徐金成在南下的战斗中胸口中弹,牺牲的时候只有20岁。1949年徐金成的战友找到房东家,那位“长辫子姑娘”也下落不明……这才是真实的《柳堡的故事》。



影片《地道战》剧照



影片《地道战》剧照

《地道战》:红遍半个地球的战术教学片

《地道战》是八一厂1965年拍摄的。据导演任旭东回忆,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厂拍摄《地道战》时,是当做民兵战术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完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任旭东带着剧组历时几个月到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地的二十几个村寻找拍摄素材,在了解了正定高平抗战的历史资料后,高平丰富完整的地道战资料深深打动了他的心。1965年5月,由任旭东执笔的《地道战》剧本终告完成。

本子出来后,任旭东又立即带领大家投入了紧张的拍摄。尽管剧中背景是以高平村为原型,但《地道战》外景拍摄却是在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3个村庄的“合成”。因为虽然高平村在抗战时期地道修得最为完整、系统,但在1963年的那场大洪水中完全被破坏了。当时冉庄有条十字街和3棵老槐树,唐庄有3棵古杨树,李庄有古朴的砖房和整齐的街道,将这些场景一结合,一个生动的高家庄便展现在观众眼前。

40年来,《地道战》在全国城市、农村广泛放映,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许多人看过几遍甚至十几遍。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该片在国内外共发行35毫米拷贝3000余部,16毫米拷贝6000余部,观众遍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东欧等地区,观众人次近30亿,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观众人次的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地道战》中的经典台词至今还广为流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狡猾狡猾的”;“高!实在是高!”,这些单纯的电影台词,早已演变为中国的流行用语,成为当代汉语口语的经典词汇。





翻拍咱珍藏的影片《大决战》视频光盘



翻拍咱珍藏的《大众电影》2002年期刊画页

《大决战》:三大战役组成鸿篇巨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6集《大决战》堪称真正的鸿篇巨制。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该片公映后,获得良好反响,邓小平满意地说:“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八一厂就曾酝酿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但由于条件限制,最终没能如愿。1986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指示将三大战役拍成故事片。中央军委将这一任务交给八一厂。1986年2月,八一厂成立了三大战役剧本创作组,由王军、史超、李平分别负责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部分影片剧本的创作。

作为辽沈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林彪在电影中分量不小。但如何刻画林彪,却让创作人员头疼。一个夜晚,原四野作战处处长苏静中将来到八一厂,找到王军和首席导演杨光远。苏静中将要求不能丑化林彪,他说:“怎么写林彪,不仅是林彪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四野100多万将士的军心士气。”后来,中央领导也提出写林彪要实事求是。这些表态对于剧本真实地反映林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审片的时候,厂领导和主创们都忐忑不安,当时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看完影片后说:“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就怕林彪没办法写,现在放心了,恰如其分。”接着,总书记江泽民、政治局常委李鹏和乔石一起审看了《辽沈战役》,这也许是中国电影史上审片规格最高的一次。江总书记也肯定了对林彪的刻画,他说:“林彪这篇文章难做,你们不能写成'9·13’时的林彪,也不能完全写成辽沈战役时真实的林彪,你们这么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为了营造壮观的战争场面,《大决战》参拍人员数量是史无前例的,仅是八一厂1000多名职工中就有近800人参与了拍摄。有统计显示,全片拍摄地区涉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黄河河套,东至渤海之滨。参拍群众达15余万人次。解放军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和海、空军的一些部队,陆军航空兵以及有关院校、武警部队共20几个军级单位,30几个独立师团单位,共约13万干部战士参加了拍摄,累计达330余万人次。同时,还动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影片中出场的历史人物达238人,其中主要演员50余人。



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剧照



影片《战斗中成长》剧照



影片《柳保的故事》剧照



影片《五更寒》剧照



影片《黑山阻击战》剧照



影片《长空比翼》剧照



影片《红霞》剧照



影片《英雄虎胆》剧照



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影片《狼牙山五壮士》剧照



影片《回民支队》剧照



影片《海鹰》剧照



影片《万水千山》剧照



影片《赤峰号》剧照



影片《战上海》剧照



影片《林海雪原》剧照



影片《勐垅沙》剧照



影片《奇袭》剧照



影片《突破乌江》剧照



影片《红珊瑚》剧照



影片《东进序曲》剧照



影片《哥俩好》剧照



影片《槐树庄》剧照



影片《鄂耳多斯风暴》剧照



影片《碧海丹心》剧照



影片《夺印》剧照



影片《怒潮》剧照



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影片《农奴》剧照



影片《抓壮丁》剧照



影片《打击侵略者》剧照



影片《苦菜花》剧照



影片《秘密图纸》剧照



影片《雷锋》剧照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永恒片头



八一厂纪念馆——军旅影星群英图



八一电影制片厂六十周年经典影片珍藏版

八一厂60载 影星辈出军片经典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961年,周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在最后确定的“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中,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有三位,他们是田华、王心刚、王晓棠。

“王心刚、王晓棠、韦廉、田华、严寄洲、李竣、陆柱国、陶玉玲、黄宗江、翟俊杰”——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时,人事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50位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中,来自八一厂的有十人;授予的50位“优秀电影艺术家”中,来自八一厂的卢奇、宋春丽也光荣入选。

“李幼斌、侯勇、宋春丽、岳红、巫刚、刘之冰、郭晓冬……”很多观众可能不知道,这些熟悉的名字也都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

为什么过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红星一闪的时候,观众就会鼓掌呢?这就是期待,期待在这颗闪耀的红星后面,能有好看的故事。现在我们仍然要树立这种品牌意识,让全国观众对八一厂的大片有所期待……

中国人都说60年一甲子,回首往昔辉煌让八一厂上上下下都感到光荣和自豪,但人们也不禁在问:未来的八一厂如何再创辉煌?老一辈艺术家说,“过去的传统不能丢”;新一代的电影人说,“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在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的纪录面前,体制内的八一厂该何去何从?

“坚守难,创新更难,在坚守中创新就难上加难。”在八一厂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电影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速,国外大片来势汹汹,国内业界格局重组。但作为穿着军装的电影人,新任八一厂厂长黄宏依然对八一厂的未来充满信心,“知难而退不是部队文艺工作者的风范,迎难而上才是八一电影人的优良品格,未来八一厂的目标就是制作真正的军事大片。”

今后八一厂可选择的拍摄题材,比如“走向深蓝”、“蛟龙出击”,“利比亚撤侨”、“航母下水”,包括钓鱼岛与南海形势,国际军演、国际护航、国际维和等重大军事现实题材,以塑造军队威武之师的形象,还有部队的信息化建设,这对原有作战方式是很大的挑战,既是八一厂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八一厂突破的最新领域……

——摘编:《八一厂60载庆典 访谈黄宏》北京晚报 2012年8月2日

咱们50后、60后这一代人,可是看八一厂红色影片长大的呀!前不久,咱激情汇编了八一厂老一辈影星王心刚、王晓棠、张勇手、田华的经典银幕形象博帖;近日,那就再来收集汇编八一厂60载军旅影片剧照博图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2406.html

更多阅读

乾隆做皇帝60年 长寿秘诀 - 万维读者网 万维读者

     干隆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长寿的皇帝之一。英国大使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干隆皇帝在位期间,始终保持著早起的习惯。正如史书所载:“上每晨起必须

50-90经典老歌下载 50 60年代经典老歌

经典老歌下载经典老歌下载最好听的经典英文老歌 90年代经典老歌 80年代经典老歌70年代经典老歌60年代经典老歌50年代经典老歌80年代经典老歌CD-1:01、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蒋大为02、我爱你,塞北的雪 殷秀梅03、军港之夜 苏小明04、驼

声明:《八一厂60年经典影片剧照回顾... 午马经典影片回顾》为网友血腥英雄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