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祭|两甲子之后,仍有人在沈寿昌的墓前唏嘘 己巳 丁丑 甲午 甲子
沈寿昌像
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内的沈寿昌纪念碑。包单霖 图
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内,每天往来的学生在经过体育馆时,总能看到一块黑色大理石的石碑,从其左侧底部还斜出一块长方形灰色花岗岩,犹如翘起的舰艇前端。住在这里的学生大多知道这块碑纪念的是一位北洋海军将领,即便是清明之外的日子里,也会有人自发前来祭悼。而长眠于此的,正是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的殉难将领、上海县洋泾镇人沈寿昌。
从留美幼童到甲午将领
1863年(同治二年),当时还隶属江苏省的上海县洋泾镇(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沈子英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沈寿昌,字清和。洋泾的这一支沈氏,往上可追溯至战国时的齐国大夫沈遵,直至明朝嘉年间,沈文魁由磊塘迁入川沙堡,至今500余年,沈氏已成为川沙的第一大族。
沈家住宅位于洋泾西奚家宅184号(原洋泾乡源生二队),1990年代浦东改造,老宅也已被拆去。其住宅现在的地理位置处于浦东大道源深路口东侧,现在依着旧址寻去,只有高耸的金融大厦,再不复见传统民居。
《川沙续县志》称沈寿昌“自幼聪颖有大志”。同治十四年(1875年)年仅12岁的沈寿昌即通过清政府选拔,加入了派遣幼童出国学习的行列。这批幼童共120人,分四批赴美留学,而沈寿昌即是在第四批中。在这批幼童中,有很多后来都称为了知名人士,如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著名翻译家严复等。与沈寿昌同批留学的还有一位川沙老乡陆德彰(曾任松江电报局局长),两人在美国诺维奇的罗杰斯(C.E.Rogers)太太家居住,就读于诺维奇自由学校(Norwich Free Academy)学习理化,后专攻轮机和航海。
1881年(光绪七年)北洋水师学堂落成,急需人才,下令召回出洋学生。沈寿昌未及完成原定15年的留学规划,奉命回国,进入李鸿章于当年所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至北洋海军服役,不久,任威远舰二副。
1882年(光绪八年)夏,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日本趁机进行军事干涉。清政府派出四舰东进援助朝鲜,以“威远”为护卫舰。由于中国的援助,日本舰队见无机可乘,便退出朝鲜海域。朝鲜事平后,清政府论功行赏,沈寿昌被升为把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战丰岛海战爆发时,沈寿昌已升任“济远”舰帮带(相当于今天的副舰长),并兼领大副。1894年7月25日,“济远”号、“广乙”号由牙山返航,驶抵丰岛海面时,突然遭到日舰“吉野”等三舰袭击。在千钧一发之时,管带方伯谦躲却入舰舱房备事(有一说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沈寿昌与二副柯建章商定后,当机立断,沈寿昌登上瞭望台,屹立司舵,指挥炮手进行反击,二副柯建章到前炮台督战。顷刻之间,丰岛海面炮声怒吼,硝烟升腾,日光失色。日、中5艘军舰,往来奔驰,战情激烈。突然,一发炮弹击中“济远”号瞭望台,一块弹片飞入了在指挥反击的沈寿昌头部,32岁的沈寿昌为国捐躯。
沈寿昌不仅是北洋海军在中日战争中捐躯的第一位高阶军官,也是为甲午海战牺牲的第一位留美幼童。1894年9月22日和29日的《伦敦新闻画报》对于刚刚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和清军北洋水师有一个专题连续报道。该报刊还刊登了六幅照片,分别介绍了北洋大臣李鸿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以及后者手下的四位青年才俊,沈寿昌就是其中一位。
墓地辗转迁移终落定
沈寿昌之妻为嘉定人周氏,因婚后沈寿昌长期在外服役,两人没有后嗣。沈寿昌牺牲后,其父沈子英作主,将沈寿昌的三弟沈林昌的儿子沈星垣过继给周氏作为嗣子。沈寿昌曾在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任职,因此,他全家也随之在威海卫居住过。而这位沈星垣,陪伴着周氏老人直至她1953年去世,也成为后来见证沈寿昌墓地搬迁的最直接家属。
丰岛海战后,李鸿章根据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申请,曾为丰岛、大东沟两场海战牺牲的部分官兵请恤。为嘉其忠勇,清廷追授沈寿昌总兵衔。但不知何故,他的遗体未能尽速运回原籍,而是暂存刘公岛北洋水师的基地,直至战争结束后,其灵榇才运回家乡安葬。《真如镇志》在“轶闻”中记有“沈寿昌忠骸埋真如”一则,葬于江苏省嘉定县三千里村附近(今属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李子园村)。相传慈禧太后曾授意赐沈家一颗金头颅,同其遗骸一同埋下,另褒奖匾额一块。
这块官赐匾额原挂在沈寿昌在洋泾奚家宅的老房子里。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从匾额上得知被褒奖的将领曾为“甲午英雄”,嫉恨之下欲将匾额烧毁,幸得家人抢救及时,保留下了半块。解放后,这半块匾额随着沈寿昌的后人辗转迁移,据说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人在徐家汇沈寿昌后人的家中见到过,现已不知去向。
1964年4月,与上海铁道学院(现归并为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相邻的李子园生产坊因土地平整,需要迁移当地的一些墓地,其中就发现了沈寿昌墓。墓有封土,周围植有松柏,碑上刻有“皇清·沈公寿昌之墓”几个字。开挖当日,沈寿昌嗣子沈星垣来到现场,要求开馆验看。人们发现所谓金头颅也只是木质的假头,安放于沈寿昌遗体的头部,由于年岁久远,早已腐烂。
李子园村原生产队队长陈连生确认了家属开馆的细节,据他回忆,棺木随后被抬至上海铁道学院北侧院墙外的小河边下葬,但是由于地面未作标记,也就渐渐堙没在人们的记忆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铁道大学扩建,在该处建造体育馆和校办厂新车间。据当时该校原基建处钟懿回忆,建体育馆时地基是打柱桩的,并未全面开挖。当时也曾捡到过一些骸骨,有主遗骨已由村民认领,而一具带棺无主骸骨则就地深埋。据此判断,沈寿昌的墓葬,或是未曾挖到,或是已被深埋,必在原处。而经陈连生指认,沈墓当在今体育馆西南角的靠墙处。
1996年11月,时任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的郦萌经多方查证、走访,确认了沈寿昌迁葬后的新墓址后,拟请以普陀区政府名义,在体育馆东侧建造沈寿昌墓址纪念建筑,作为学校和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和文明景点。1997年5月18日,沈寿昌墓址纪念碑奠基,1998年仲秋,纪念碑建成。2005年成为普陀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浦东新区收藏协会秘书长黄六根是地道的洋泾人,工作之余,他喜欢收藏关于洋泾的一切旧照片与旧物件。提到在洋泾出生的甲午英雄沈寿昌,他总有满满的自豪。“我收集了沈星垣老人97岁时的口述搞,还有墓葬迁移时的照片原件,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今年他计划在洋泾的社区报上出一版沈寿昌的事迹。
2006年到同济担任保安的颜威俊也常常会来沈寿昌的纪念碑转悠一下,这是他的工作。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暑假里周围的老人和小孩也会来看纪念碑,清明时学校还会组织纪念活动。沈寿昌,这位在甲午海战中唯一留名的上海人只活了32岁,两个甲子后,人们依然在以各自的方式怀念他。
沈寿昌故居(源深路奚家宅184号,已拆毁)背后两幢高层建筑为五牛城。
沈寿昌灵柩1964年4月2日迁移时的现场照片。
灵柩迁移当天,嗣子沈星垣在沈寿昌墓前。
更多阅读
和闺蜜说声,谢谢,谢谢你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一直都在。 谢谢你的爱四川方言版
那个陪你逛街是衣服的人那个能把你每一瓶指甲油都试一遍的人,那个总为了晚上吃什么,能和你纠结一下午的人,那个你请吃饭都挑不贵的地方,会宰男人可不会宰你的人,那个你有异性没人性时不会想起她,可受伤后会第一时间陪你舔伤口的人……这
你在,或不在。我都在这里 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
武汉 。三年,不长,不短,不薄,不厚。成长。流逝着。。。这一年,这一月,又走到了尽头。【壹】借用一好友心情签名;我们何其幸运,能够相遇在这诺大的世界。那晚。亥时。三楼阳台
必看 如何处于当下,处于临在一些有帮助的练习
如题,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过语言文字能做的极致也就是如此了。尽力传达吧。各个大师老师都在谈“活在当下” ,不过到底怎么才是活在当下?最近听洪南洲的课以后,我又重新看了下《修炼当下的力量》又看了朋友推荐的《回到当下的旅
关于爱情的句子 世界上最好的感觉就是,知道有人在想你 打喷嚏是有人想你吗
关于爱情的句子 世界上最好的感觉就是,知道有人在想你1. 从前我以为爱一个人,最伟大的是等待。今天重又发现,爱的伟大,除了等待,就是接受。接受他的过去,也接受他的现状。你说:“总要了解才能够接受吧?”接受是:虽然不了解,也能够接受——接受
转载 那尼亚传奇,好大一个梦 转载dan的博客帅哥
原文地址:那尼亚传奇,好大一个梦作者:磨盘 在一种比较混沌的状态下,看完了最近很火热的那尼亚传奇,看完了还是晕晕乎乎的。 那尼亚传奇就是一个梦,一个孩子的神话梦,我最近智力和脑力明显出现了问题,以至于看了孩子的梦都有理解的不怎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