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点难点汇总四 高中语文重点难点18讲
“研究性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中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复习模式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为此,笔者在如何实施研究性复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复习的方式——以学生复习为主体
1、尊重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复习。学生不仅可以是自己复习的参与者,他人复习的竞争者,还可以成为课堂复习的组织者,甚至可以是对教师复习指导的评价者,对课本教材的质疑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从而让学生打破传统复习的束缚,敢于挑战困难和权威。塑造创新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
2、拓展复习时空,让学生乐于复习。传统的复习是“师 生”的单向流程,而研究性复习则是“师 生”“生 生”的多向交流。除了学生自己复习外,还可以通过同桌复习、小组复习、全班复习,甚至可以让学生找对子互相复习,以拓展复习的时空,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复习效率。
3、启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善于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让”:思路让学生自己得出;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让学生自己验证;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复习的方向,点拨复习方法,化解复习矛盾,让学生掌握复习的本领。
二、复习的内容——以研究专题为重点
1、梳理知识体系,研究知识网络专题。语文总复习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知识的巩固与掌握。仅以现代文阅读为例,就可指导学生对“如何整体把握感知主旨”“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如何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如何品味语言特点”等研究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和论证。
2、摸索解题规律,研究题型方法专题。例如“口语交际题”是近几年语文中考的热门题型。就此可引导学生对该题型进行专题研究。先让学生搜集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的“口语交际题”,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横向类比,从而摸索出该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即:读通情境,抓住中心;领会意图,设身处地;注意礼貌,用语文明。
3、遵循思维规律,研究理性认知专题。在研究性复习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遵循思维规律,让学生学会由已知到未知,进行推理;学会由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学会由概括到具体,进行发散;学会由此及彼,进行比较。例如概括中心的一般思路就是由实到虚,由个别到一般,呈“鱼眼式”的发散状。
4、归纳考试策略,研究答题对策专题。例如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对“怎样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学生设制调查表格,进行分组调查,搜集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得出考试时间如何合理安排的结论。
三、复习的手段——以发展能力为目的
传统的复习着眼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的在于完成应试;而研究性复习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1、在研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复习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其实质就是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复习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是老师问,学生答。而研究性复习却摒弃了传统的学“答”,从学“问”开始。它旨在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目的的自觉探究过程。
2、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复习是基于语文总复习的预期性目的而实施的。学生用自己得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语文复习成为高效高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而非低效能、低水平的重复劳作。研究性复习以问题为中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能力、解决问题和表达成果的能力。
3、在研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研究性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耐挫品质,勇于探究问题,一往无前地去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能够养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涵濡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在研究性复习的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有机地融合。
中考语文如何归纳内容要点
能够根据需要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一、 学习目标:
能够准确理解重要语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
二、 教学过程:
1、 明确中考说明中的要求
考查方式: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把相关文字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考试题型:
拟写标题
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字)
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事例
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练习导入
3、 集体归纳方法
①理解题目要求
②确定解题范围
③筛选有效信息
④归纳答题要点
具体方法:
①标题诠释法,因为许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段的中心,应结合文段的内容对标题的含义进行阐释。
②找中心句法,因为中心句有统领的作用。
③摘要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
④联合法,如果文章中段落、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
⑤词句整合法,文、段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⑥概述法,某部分的意思有时候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答题语言模式:谁+怎么样+结果
论证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4、 小结
5、 巩固练习
三、 练习材料:
练习一:
(一)痛苦聚积力量
有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然而,她不幸患上了骨癌。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锯掉了右脚。后来,癌症蔓延,她先后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宫。
一而再、再而三的厄运降临到她的头上,她哭泣过、悲伤过,但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她一直都在告诫自己:“轻言放弃,就是失败,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最后,她不但没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顽强的斗志和无比的勇气,排除万难,终于为自己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其中包括获得1988年冬奥会的冠军,还在美国历届滑雪锦标赛中共赢得了29枚金牌。后来,她还成为攀登险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国运动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
一个人一旦沉沦于痛苦之中,就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积聚力量者,才会使生命变得愈加丰满和充实。有一位诗人说过:“其实,不论在岁月之内还是在岁月之外,痛苦都是比幸福更为博深更为奥妙更为耐读的书籍!”这是一句多么耐人寻味的话啊。痛苦并不可怕,在痛苦中聚积的力量,犹如剧烈涌动的火山,一旦喷发,必定带给人们一种灵魂的震颤!
2.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事例。
(二)揭开防弹衣的秘密
①现代防弹衣分为两种:增强型防弹衣和轻质防弹衣。用厚陶瓷或金属制成的增强型防弹衣就像中世纪武士的铁甲,可以抵御子弹和其他武器。这种防弹材料可以将子弹挡出,因而不会被穿透。
②增强型防弹衣虽然可以更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可是比较笨重,所以军警一般只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使用。而日常他们会穿着像普通服装一样的轻质防弹衣。
③轻质防弹衣这个概念似乎有些矛盾:柔软的材料怎么能挡住子弹呢?原理十分简单。防弹材料其实就是一层非常结实的网,只要想一下足球门网,我们就会清楚这层网是怎么工作的了。固定于球门后部的网由许多长绳互相搭叠而成,当你将球踢入球门,球触到球网的某一点时,每一根绳都被拉扯,所以那一点所受的力便分散到了一个较大的面积。由于网绳相互搭叠,这个力将进一步分散。当球的冲力作用到横向的网绳上时,这根绳将会拉动搭在它上面的纵向网绳;而这些网绳又会拉动所有搭在它们上面的横向网绳。以此类推,无论球触击到网的哪一个位置,它的冲力都会被整个网所吸收。
④如果将一块防弹材料放在高倍显微镜下,你就可以看到和球网相似的结构;许许多多股长纤维构成一个紧凑的网。由于子弹的速度比足球快得多,这个网需要使用更加坚韧的材料。其中最著名的材料就是杜帮公司生产的凯夫拉尔纤维。这种纤维非常轻,就像传统的制衣纤维,但却比同样重量的钢还坚韧五倍。用它制成一张密网,便可以吸收大量冲击力。
1.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文字的大意。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轻质防弹衣的防弹原理。
(三)假如时间还给了我
①假如时间还给了我,我要读书,读万卷书。这么多年来,教科书读了不少,可真正能引起我深思、开拓我视野的,又有几本?我像一个贫血的病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随波逐流。所以,我要读书!读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读但丁的《神曲》,体味东西方文化的源远流长;读《苏菲的世界》,读《纸牌的秘密》,品哲人理性的思考;读《欧也妮•葛朗台》,读《儒林外史》,揣摩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读《卡耐基成功之道》,读《我的前半生》,重温变幻莫测的人物命运。我要走近精深的文化,走向充实,远离贫乏。
②假如时间还给了我,我要读人,读形形色色的人。尘封于应试教育的“围城”已久,猛回头,竟发现自己正远离社会,远离人群!所以,我要读人。人是复杂多变的,我要先读身边人,读他们的表情,读他们的性格,读他们的心情。我要主动向他们微笑,说一声“你好”,不管陌生还是熟悉的。我要与他们分离快乐,分担痛苦,在交往中学会理解,学会生存。我还要读历史中的人,读马克思,读毛泽东,读孔子,读孟子,读达•芬奇,读贝多芬。一个人便是一本书,读人的过程,也就是走向人性与心灵深处的过程,也就是走向成熟的过程。
③假如时间还给了我,我还要读世界,读五光十色的世界。我不再满足于狭小的课堂,我要走得更远。我要读漓江的清澈,读长城的巍峨,读黄山的奇险,
____________。我还要背起行囊,去读撒哈拉的浩瀚,读热带雨林的神秘,读耶路撒冷的圣洁,读华尔街的繁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世界的时候,也就在体味着自然界的和谐,思考着这个蓝色星球旋转不停的奥秘。(本文有删改)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着笔的三个角度。
3.请找出第③段的中心句。
4.请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参考答案
(一)
2.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积聚力量着,才会使生命变得愈加丰满和充实
3.写戴安娜•高登顽强战胜病魔并获取了成功
(二)
1.说明的对象是防弹衣,主要特征是能有效地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2.轻质防弹衣的防弹原理
3.轻质防弹衣的防弹原理是:用许多股特殊的长纤维制成一张密网,来吸收子弹强大的冲击力,以减轻子弹对人体的伤害
(三)
1.读书、读人、读世界
3.假如时间还给了我,我还要读世界,读五光十色的世界
4.答案案富多彩,但要认真揣摩前两句句式的特点。如:读长江的奔腾 5.此题任学生发挥,但要注意内容上的健康与表意上的不雷同
练习二:
1、(2005年全国卷第一第18题)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参考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短缺)。
2、(2005年辽宁卷第24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4分)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参考答案:身教胜于言教。
3、"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5分)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参考答案: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4、用不超过20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2004年12月5日10时50分。随着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宣布;临床试验中,36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这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效的。I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SARS疫苗研究的难关已基本攻克,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也具备了在紧急状态下保护高危人群的能力。这是我国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疫苗。
参考答案:我国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步入世界前列。
评分标准:“我国SARS灭活疫苗”、“研制”、“步入世界前列”3个要点,每个1分,意思答对即可:“SARS”计为一个字。每超出3个字扣1分。
5、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①研究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4个字)
②最终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参考答案
①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②最终成果: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
6、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4字)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参考答案: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答这道题既要找到关键词,还要会概括,尽可能不要漏点。)
7、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昨天中午11时,中国国家象棋男女队载誉而归。尽管没有棋迷们的追捧,少有记者的围追堵截,但队员们却聊兴颇浓,话题当然还是一波三折的奥赛。
对于同时拥有男子和女子国际特级大师两个头衔的诸宸而言,此番征战恐怕终身难忘,出场11次仅得6分自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也觉得这是自己五次参加奥赛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次,挺对不起大家的,幸好我们有赵雪、许昱华两个年轻的英雄及时顶了上去,她们才是中国队最大的"惊喜"。”诸宸对两个小姐妹赞赏有加。
“我不是也把两盘该赢的棋下输了吗!这次比赛拼的不只是技术,更多的是体力。”一个月之内接连拿到世界杯、奥赛两个冠军头衔的许昱华对自己的表现也不满意。
荣获第四台个人金牌、得到全场最佳女棋手表现奖、出场胜率最高的17岁小将赵雪首次参加奥赛便引起世界瞩目,不过对于自己惟一输掉的那盘棋,她还是有些“耿耿于怀”。“毕竟是关键之战呀!当时就是太想赢太急躁了,大赛真是越下越紧张。”今天,赵雪又将起程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在奥赛攒足经验分的她信心十足地说:“争取再拿个冠军回来吧!”
最后,教练叶江川将姑娘们的“检讨”做了个总结:“我们的女将个个神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相信在她们的努力下,中国女子国象还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答案:中国象棋男女队载誉而归,众将追忆奥赛。
8、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它们的处理的手法,或表现的风格,或题意的选择等等,而主要在于绘画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我们绝不能因为一位画家的笔力的壮阔或者纤细,手法的概括或者具体,以及他对细节的爱好或者排斥等等,来判定人是否伟大。如果他能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出高尚的情操,那么他用了上面哪种手法,他都同样是伟大的。
参考答案: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能否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高尚的情操。
9、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据有关部分统计,福建省知识密集型行业妇女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很快,如妇女在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的职工人数2004年较2001年增长了23.44%,速度快于男子15个百分点,妇女在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职工人数2004年较2001年增长18.25%。较同期男子增长速度快11个百分点。在分析其原因时,省妇联主席王美香说,2004年全省各种文化程度妇女人数达到 1531.8万人,占全省妇女总人口的93.3%,从文化程度构成来分析,大学、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妇女人口在增加,小学文化程度与文盲、半文盲妇女人口比重下降。
参考答案:2001年至2004年,福建省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妇女职工人数较男子增长速度快,这得益于妇女教育和文化程度的提高。
10、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不超过22个字)
我不反对倾向性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他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明确: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从反面说"不反对倾向性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正反两方面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显然第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非关键句,因此,只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将这个句子中的枝叶削减、打掉就成功了。
参考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
11、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2个字)
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小市民习气所造成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摄照"现实,他或是肯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灭现实。
明确:这个语段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谈艺术的目的,后一句是谈艺术的本质。从作者的倾向性上来看,前者是次要的,轻微的,后者是主要的、重要的。只需抓住第二句进行压缩就能够将作者的观点提取出来,然后选取精华,正确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艺术不是现实的"摄照"(或"翻版")。
12、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法国《费加罗报》称,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评估团成员最初表达的印象已经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经过事实的考验,"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这一说法已经过时了。评估团团长维尔布鲁根曾"不加渲染地证实过大阪令人印象深刻",之后又对加拿大一份日报《多伦多星报》透露,他的评估团在这座城市的考察是富有成果和引人注目的。伊斯坦布尔市长立足于土耳其地处亚欧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也宣称得到奥委会某些成员的青睐。
明确:这个语段是围绕申奥这个话题展开的,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说"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胜者可获得奥运会申办城市已经不符合现实,还有其他的竞争者;第二句是说日本的大阪和加拿大的多伦多也是很有希望的;第三句是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是一个竞争对手。融合以上几个意思,我们可以明确主要信息是:申奥城市难以确定,都有申办成功的可能。
参考答案一:各有所长势均力敌
参考答案二:鹿死谁手很难预测
参考答案三:谁胜谁负难以定论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画线部分简缩为30字以内。(每组数字算一个字,不含标点)
据世界信息技术和服务联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4年全球科研经费总数为1.8万亿美元,而1999年仅为1.3万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5000亿美元,增长率比全球经济的增长率高27%。其中,美国以人均科研经费1207美元列第一位,日本以人均科研经费854美元列第二位,加拿大列第三位,英国列第四位,德国列第五位。这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对应。表明经济发展越快,科技的投入就越大。
明确:题目要求对上面画线部分的压缩只是改头换面,内容不需要变。要想把51个字压缩为30字以内,就得将有关内容进行对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删掉多余的,合理地进行调转、移接,原汁原味地表达原有意思,使之更加紧凑、凝练。画线内容是谈科研经费投入的排名位次,这样,将位次接连起来,突出美日的高投入,压缩就基本完成了。
参考答案:美日以人均科研经费1207、854美元分列一、二位,加拿大、英、德分列三至五位。
1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瑟瑟秋风从高挑的枝头剥落我(秋叶),为祖国而死,这也是最美的命运;落叶归根,落叶归土,我会面向土地而飘荡自己的灵魂。我的面孔枯黄憔悴了,甚至我的茎项也开始霉烂,但我终身不悔,也不哀伤,因为我的青春已化为同伴的光泽,即使我在寒风中离开枝头,也决不离开大树生长的土地。
参考答案:落叶归根,回报大地。
15、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画线处写一句不超过27字的恰当的话。
科学名著分为自然科学名著和社会科学名著。自然科学名著对于一个人增长科学知识,提高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各科的著名论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广泛涉猎。了解科学巨匠可贵的探索与创造,领略其风采,接受其代表作的直接熏陶,在精神上与其接触、交谈,无疑是使自己在思想上成熟起来的有效途径。
明确:这个语段的第一句是谈科学名著的两大分类,第二句是谈自然科学名著对人在物质世界的积极影响,而第四句是谈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名著,最后一句谈科学巨匠的可贵精神对人在精神世界的影响。因此,前挂后联,我们就可以理清思路,找到第三句这个过渡性语句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汲取社会科学名著的营养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成熟不可或缺。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八大重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很多考生惧怕的考察内容之一,冲刺复习期间,就中考现代文复习和考核的重点进行以下归纳。
一、把握词句
阅读课文能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词义、句义和表达作用,特别是重要词语与关键句子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我们阅读文章,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内容。句子的意义主要指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作用则是指句子对表现文章旨意、情感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效果。解读句子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正确地予以解读。
二、理清思路
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区别的。记叙文的思路是指内容呈现和情感表达的线索,如事情发展线索、人物活动线索、情感演变线索等;议论文的思路是指文章阐述观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说明文的思路则是说明的顺序。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既要能正确地给文章(包括某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同时说出划分的依据。
三、整体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运用分析、比较、质疑、概括等方法,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表现形式。
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表现为不同的程度,伴随着疑问和探索,理解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入。因此,在整体理解这一点上,不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深浅层次也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只要能浅层次地认知,有些需要概括,有些则需要分析。近年来,整体理解的试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筛选信息、领悟内涵、概括归纳、分析内容。
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一般只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处理。记叙文的信息主要是记叙的要素,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需要筛选的信息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围绕事物特征而引用的材料。议论文的信息筛选,重点是文章的论点、分论点和论据。这些信息是文章中现成的内容。
领悟内涵,就是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旨。阅读文章,必须真正领悟它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摘录文中现成的词句,而是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有研究指出,用自己组织的语句来阐述文章内容,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可以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因此,中考试题非常重视领悟内涵的考核,要求考生依据文本,根据自己的解读,从多个角度领悟内涵,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类试题,一般都集中在对含义深刻隽永的篇章的理解,对文章写作意图、文章标题的理解。
概括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有人甚至断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能力上。理解能力强,必然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反之,则必定抓不住要点,不能正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而且概括归纳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在阅读中区别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出学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可见概括归纳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每份试卷中几乎都有概括归纳要点的题目。
记叙文的概括归纳主要有概括记叙的内容、归纳记叙的中心和人物的思想品质;议论文则是归纳论点、分论点,概括事实论据;说明文则主要是归纳说明的事物特征。
概括记叙的内容可用要素概括法、共性提取法、关键词句捕捉法等方法;归纳中心思想一般可以从文章结构层次、人物和事件、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文章的议论、抒情等方面入手。
分析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活动。
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主旨的关系、人物言行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和表达作用的关系等。分析性试题重在剖析具体材料背后的原因、作用、关系等。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为什么郭教授的 “骗局”是 “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这一试题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 (《最完美的礼物》)的前提下,分析郭教授的 “骗局”即沙漠途中隐瞒了水囊里已经没有水的真相所产生的作用和给人生的启迪:给当时的队员们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激励人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险阻。
四、体验感悟
体验,也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有意识的情感体验能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冶情操的目的。
感悟,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阅读感悟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如2007年上海市中考试题:选择文中 (《老海棠树》)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提高感悟能力,关键是感受要深刻,感点要明确,阐述要充分。
五、鉴赏写作特色
古人读书强调 “由文悟道,因道解文”,即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主旨,然后再去解读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是如何使文章的内容表现得更艺术,主旨更突出的。这就是不仅要懂得文章写什么,还要懂得文章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近年来,对写作特色的鉴赏主要主要集中在对文章表现手法、描写特色和语言修辞的鉴赏等方面。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就本文 (《最完美的礼物》)的写作特色 (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写150字左右的点评。
鉴赏写作特色关键要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六、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近年来深得重视的阅读能力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鉴赏与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可见,评价文章内容应当提升到形成莘莘学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
评价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良莠俱存,鱼龙混杂,我们必须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评价能力,判断是非正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马蹄任意践踏的草地,而应该有自己正确、独到的见解,批判错误的观点,弘扬正确的思想,从而发展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
七、文化积淀
新 《语文课程标准》把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考试必定十分重视文化积淀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积淀的深浅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下。文化积淀包容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主要有语言积累、名着积累、名人轶事积累和生活积累等四个方面。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包括成语、诗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的积累。中外传统的文学名着和文学人物也应该有最起码的了解。而名人轶事凝聚着古今中外社会精英的思想、智慧,反映着他们的成长经力、处世原则和高风亮节。熟悉名人事例是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围绕某一论点列举名人事例,能正确清楚地叙述名人的有关经历、事情,从而使阅读的过程变成对话、创作、呼应的过程,激活读者的思想和材料的储备。同样,丰富的生活积累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而且在一定上反映了他的文化积累的深浅。它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积淀的考查,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大量的是隐性的阅读理解,没有相应的思想积淀、知识积淀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是寸步难行的。近年来,在注重隐性的文化积淀考核的同时,更注重了显性的文化积淀的考查。
请看以下两道中考试题:1.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2.文中为论证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引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例子。试从课外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
显然,只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才能毫不困难的解答这些试题。
八、综合运用
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运用是指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和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和言语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在阅读中,综合运用是把文本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学范畴,在阅读与表达、阅读与探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在这方面作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它主要有语言实践和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实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阅读不仅是为了理解,为了掌握作品所包容的思想、认识和各种文化知识,让读者得到文化的熏染和审美的愉悦,阅读还要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种试题一般表现为仿句的练习,即仿照原有的句子造句。它一般包括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句式特征的仿造。
阅读中的综合学习,主要结合阅读文本提供的材料、思想、观点,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显而易见,这是 “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阅读不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显然对平时的教学是一个极好的导向。2000年上海中考试题就作了可贵的实践:
从文中 (指现代文《沙尘暴敲响了警钟》)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学习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能力点。在中考冲刺复习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突破薄弱点,进行有计划的专题性复习,认真地感知语言,相信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中考语文重点成语归纳183个
成语归纳
【一】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例句:他很困惑,也很痛苦,想不到~、坚强独立的小睛会怕人"闲话"。
【二】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例句: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三】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例句: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
【四】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例句: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五】百看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厌烦。
例句:这个东西可真是百看不厌啊。
【六】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例句: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七】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例句: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八】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例句: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九】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例句: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乙之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十】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例句:美术馆里展出了许多~的工艺美术品。
【十一】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例句: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的精神。
【十二】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例句: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十三】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例句: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十四】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例句: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十五】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例句: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的斗争。
【十六】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例句: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
【十七】不屑置辩:没有话可以说了。
例句:像这种事情,当然不屑置辩了。
【十八】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例句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十九】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例句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二十】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例句如今的妇女跟男人~一样尊贵!(老舍《女店员》第二幕)
【二十一】畅所欲言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例句: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
【二十二】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例句花天酒地,闹个不休,~,日无暇晷。(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二十三】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例句: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
【二十四】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例句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的。(鲁迅《两地书》一一)
【二十五】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例句大远的~来了,岂有个不叫你见个真佛儿去的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二十六】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例句人在~的时候,能联想起很多往事。
【二十七】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例句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
【二十八】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例句:今天这天气可真是春和景明啊!
【二十九】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例句~,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三十】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例句尊翁一生,清慎勤三字,可~。(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三十一】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例句妹子~,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三十二】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例句饶鸿生在精养轩虽化了几十块冤枉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古典,不能说~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
【三十三】滴水穿石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例句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的精神。
【三十四】断壁残垣:建筑物毁坏严重。
例句:现在这座大厦可真是断壁残垣了。
【三十五】风调雨顺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例句:自后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三十六】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例句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三十七】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例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第十五回)
【三十八】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例句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三十九】刚正不阿:形容人非常正直。
例句:他刚正不阿的精神,让我印象很深。
【四十】各持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例句讨论会上,他们~,争执不下。
【四十一】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例句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毛泽东选集•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四十二】各尽所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例句其次,是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呀,"大同世界"呀,很有些"越轨"气息了。(鲁迅《南腔北调集•听说梦》)
【四十三】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例句我们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
【四十四】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例句但我总还想对于~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鲁迅《两地书•十一》)
【四十五】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例句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四十六】好意难却盛情的邀请都不敢拒绝。
例句他坚持让我去她家吃饭,我当然是好意难却。
【四十七】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例句张树声出身淮军,对边军支援,~,已经有许多人说过话。(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四十八】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例句宝玉~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四十九】鸡犬相闻鸡和狗相互叫着。
例句:现在这里鸡犬相闻,不得安宁。
【五十】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例句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五十一】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例句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之《水浒》《西游》文字也。(胡适《逼上梁山》)
【五十二】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例句我们要~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五十三】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例句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五十四】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句"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不可欺敌。(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五十五】斤斤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例句他从不为一些小事与别人~。
【五十六】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例句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五十七】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例句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
【五十八】精打细算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例句再看红英自己,那是连半个钟头的工都不肯耽误的,也从没见她吃过一口零食,一看就知道是个会~、会过日子的人。(茹志鹃《妯娌》
【五十九】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例句这个贝雕画确实是~。
【六十】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例句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第二十六卷)
【六十一】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例句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六十二】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例句敌~,我战地不利。(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一年》)
【六十三】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例句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六十四】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例句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六十五】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例句《长恨歌》一篇,有声有色,~。(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六十六】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例句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六十七】扣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例句:这件事可真是扣人心弦。
【六十八】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例句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
【六十九】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例句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七十】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例句: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七十一】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例句他~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七十二】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例句我虽然想力挽狂澜,但是已经无济无事。
【七十三】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例句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七十四】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例句土霸打倒,穷苦人见青天。不是~!(梁斌《红旗谱》十八)
【七十五】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例句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七十六】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例句年荒劫大,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便是等待饿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七十七】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例句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
【七十八】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周恩来《四次游中山公园》)
【七十九】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例句将卫国府库,及民间存留金粟之类,劫掠一空,堕其城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八十】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例句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八十一】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例句当时~,却等事后再去追怀。(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八十二】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例句《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八十三】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例句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
【八十四】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例句《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八十五】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例句而况教育能不能~,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叶圣陶《桥上》)
【八十六】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例句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八十七】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例句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八十八】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例句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的惊人之举。
【八十九】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例句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叶圣陶《英文教授》)
【九十】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例句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二)》)
【九十一】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例句这件事情真让人难以置信。
【九十二】迫不得已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例句他这样做,完全是~。
【九十三】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例句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九十四】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例句这里条件很艰苦,但跟困难做斗争,~。
【九十五】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例句别看他~,可学习特别好。
【九十六】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例句这庄严秀丽、~的长江真是美极了。(刘白羽《长江三日》)
【九十七】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例句老师举的这个例子~,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九十八】千姿百态形容物品多种多样
例句这里的东西真是千姿百态。
【九十九】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例句揣古希腊哲人,似不无微知此意者,而厥后则~之说大行。(鲁迅《坟•人之历史》)
【一百】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例句波涛汹涌的海浪,奔腾着,咆哮着,没有尽头。
【一百零一】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例句事情并不象宋福想的那样~。(杨朔《渔笛》)
【一百零二】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例句她又~地放声哭了。(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一百零三】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例句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叶圣陶《伊和他》)
【一百零四】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例句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一百零五】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例句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一百零六】任劳任怨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例句而杨嗣昌也完全执行他的主张,~。(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一百零七】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例句那是~,无坚不摧的。(欧阳山《三家巷》八)
【一百零八】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例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一百零九】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例句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一百一十】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例句~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一百一十一】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例句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的感觉。
【一百一十二】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例句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
【一百一十三】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例句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一百一十四】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例句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一百一十五】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例句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一百一十六】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例句在这儿,在这~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一百一十七】势不两立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例句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一百一十八】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例句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一百一十九】首屈一指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例句此校确系美国之~,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
【一百二十】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例句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一百二十一】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例句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一百二十二】水乳交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例句几日工夫,同吴仁扰得~。(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一百二十三】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例句几回事情一来,他晓得人家有仰仗他的地方,顿时~,架子亦就慢慢的大了起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一百二十四】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例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一百二十五】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例句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的他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
【一百二十六】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例句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的他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
【一百二十七】随波逐流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例句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也不故步自封。(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一百二十八】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例句放翁(陆游)晚年有得,非~以道学为名高者矣。(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一百二十九】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例句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一百三十】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例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一百三十一】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例句卞福坐在旁边,~,劝了一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一百三十二】铁杵磨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一百三十三】例句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一百三十四】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例句研究棋艺,~。(陈毅《题〈围棋名谱精选〉》诗)
【一百三十五】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例句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一百三十六】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例句这时~,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一百三十七】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例句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一百三十八】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例句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茅盾《子夜》三)
【一百三十九】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例句《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一百四十】唯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例句原来这黄祸居乡,~,无恶不作。(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一百四十一】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例句~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一百四十二】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例句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呢?
【一百四十三】无精打采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例句这时候贾大少爷见人家的条子都已到齐,瞧着眼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甚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一百四十四】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例句他的力量,力气,一向使他自尊自傲,可是在过去的这些日子,~的他受尽了委曲与困苦。(老舍《骆驼祥子》三)
【一百四十五】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句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
【一百四十六】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例句如此甚妙,我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一百四十七】喜不自胜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例句国太只道孙权好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一百四十八】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例句这可真叫他~。(沙汀《催粮》)
【一百四十九】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例句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来著书?(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一百五十】相得益彰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例句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
【一百五十一】相辅相成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例句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百五十二】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例句二者~,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一百五十三】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例句母亲~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一百五十四】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例句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一百五十五】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例句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了。
【一百五十六】心悦诚服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例句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一百五十七】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例句全班同学~,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一百五十八】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例句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
【一百五十九】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例句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一百六十】轩然大波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例句没想到这么点小事竟然引起这样一场~。
【一百六十一】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一百六十二】例句《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一百六十三】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例句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一百六十四】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例句我们作文应该~,不要拖泥带水。
【一百六十五】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例句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一百六十六】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例句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三国魏•阮籍《乐论》)
【一百六十七】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例句初听这话,还是~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一百六十八】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例句"~"的话,有是有的,而"~"的事却极少。(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
【一百六十九】依然如故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例句他吃、喝、玩、耍,~。(叶圣陶《一个朋友》)
【一百七十】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例句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一百七十一】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例句众人~地叫着:"罚!罚!"(巴金《家》十三)
【一百七十二】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例句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一百七十三】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例句这也是他~的意思。(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一百七十四】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例句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一百七十五】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例句现在的人与日俱增了。
【一百七十六】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例句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不断进取。
【一百七十七】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例句孙俊英背剪着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一百七十八】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例句《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一百七十九】装模作样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例句冷酒冷粉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讪笑寒酸魍魉。(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
【一百八十】壮志未酬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例句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一百八十一】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例句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朱自清《杂文遗集•蒙自杂记》)
【一百八十二】自给自足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例句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了~的大生产运动。(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
【一百八十三】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例句她真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09年中考语文重点:字的音形义和句式变化
近日,部分区初三学生的首次月考语文卷出现了新变化。学生纷纷反映:“更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了”,但也有学生说:“变化太快太急,不知该如何复习。”记者从一些区县教研室了解到,今年是二期课改全面推开后的第一次中考,各科目考试都将有所变化,其中,语文学科则将强化试卷中基础知识的分量,重点对字的音形义、句式的变化等做出考查。
关注三个细微变化
据了解,今年中考语文的试卷结构将基本和去年相同,有三大模块,分别为: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但据一位初三语文教研员透露,今年中考语文卷的内容或将有所调整,文言文部分将增加古诗词赏析,而现代文阅读中,则会适当引进一些选择题,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往,语文试卷对于病句、标点、看拼音写汉字以及改错字等内容的考查都是集中在一起的,但今年,这部分内容极有可能会放到现代文阅读中去,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比如找错别字、修改病句等。”
这几年,字的音、形、义,及句式变化等内容在语文学习中有弱化倾向,这可能是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去年,中考语文卷重新出现了错别字更正,今年这些基础知识考点的频率和分值都会加大。
加强平时知识积累
这位语文教研员告诉记者,目前最终的考试标准还未出来,但据估计考核重点和去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对于有学生反映,变化太快乱了复习的阵脚,她认为,将基础知识放入现代文阅读考查,反而题量会更小,对学生有利。“语文学科100分钟的答题时间对学生来说有些仓促。近几年试卷结构的调整、试题难度的降低,也是为了减少考试中学生的读写量,让他们能更从容地答卷和检查。至于基础知识如何考,还得看考题中的文本。”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
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把主观性翻译题的分值提高到了 10 分,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的比重增大了。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使自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并力争使自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在考试中以直译为主,直译要求原句字字在译文中有对应。译文字字在原句中有根据,句式的特色、风格力求和原句一致。意译是译出原句大意。因为有些字词如专用术语、避讳用语、修辞用语等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只能根据原句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大意翻译。
具体说来,文言文的翻译应学会以下几种方法:
1. 留:即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古时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谥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学术用语、专业用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即可。当然,要保持原句的语气和风格。
2. 换:即替换。古语中的词义在流传过程中意思发生了变化,包括一些古今异义的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就要以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换掉它们。如“涕”译为“眼泪”,“蚤”译为“早”、“作息”译为“劳动”,“河北”译为“黄河以北”等。
3. 补:文言文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补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双音词。文言文中有很多省略句子,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要把它们给补出来。
4. 删:去掉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词语,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例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可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5. 调:对文言文中那些特殊的语序、特别语句进行调整,如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宾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
掌握上述这些翻译的方法,是做好文言翻译题的基础。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如果不能清晰地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意,你就是想“留”,想“换”,想“补”,想“删”,想“调”,也不知道该留该换哪些词语,该补该删哪些成分,甚至该前置的成分会把它放在句子的后面去。因此,只有理解,才是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是文言文翻译的一把钥匙。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大致理解全文之意,整体把握句子的意义,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句子内部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和翻译上。可以说,高考中的文言翻译题,就是要让考生对那些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又容易与现代汉语相混淆的字词的理解,去把握词语的引申与变化,从而认识到我们祖国语言发展的文化传承。如 2005 年全国高考语文卷 II 中的“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史记•滑稽列传》)其中的关键词语是“病”、“肥”、“丧”、“棺椁”。这里的“病”是词类活用。是名词动用,意为患病,生病。而“肥”是形容词做名词了,是一种病的名称即肥胖症。“丧”也是名词动用,且是为动用法,意为“为……治丧”。“棺椁”仍然是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用士大夫这一级别才能用的棺椁来葬这匹马。”也就是说只要这几个词你能理解,其它的词意就不难翻译了。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地理解文言文中某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我们还真得紧扣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言知识,对于语文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要跳出来。“钻进去”是要牢牢掌握这些知识;“跳出来”是要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为我们概括的文言知识无外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各类语文考试出题的重要方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够触类旁通。比如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都是有规可循的,如果是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时候,宾语是要前置的。否定代词做宾语时,这个宾语往往也是前置的,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给颠倒过来。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就能够通过理解去解决它。用理解这把钥匙打开文言翻译之门也就容易多了。
她说,其实变化的知识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一直都有接触,只不过在原来的教学中没有被强化。“今年的变化对于平时就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学生来说不会有太大问题。”据了解,去年秋季开学后,就有相关今年中考将增强基础知识部分考查的通知,各区语文教师平时已在逐步指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基础知识每一课都有涉及,初三学生不如来个全面梳理,整理四年来课文中的知识。”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复习
一、《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3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休息,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应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水边上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这就是太守的酒宴。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快乐,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二、《岳阳楼记》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我观赏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3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笑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概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4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5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而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或乐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他们就进入朝延做官也忧虑,辞官隐居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的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1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射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很快,好象和游人一同欢乐。
3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忽隐忽现。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4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不觉寒气透骨、心境凄凉,使人感到悲哀。因为这地方环境过于凄清,不可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5同游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四、《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1晋朝太元年间,在武陵这个地方有个以捕鱼为职业的人,有一次,他沿着一条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桃树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有点光亮。渔人就弃船登岸,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极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感到开阔明朗了。只见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男女的穿戴和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全都安闲快乐。
3他们看到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他到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因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里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在洞里停留了几天,才告辞回去。洞里的人嘱咐他说:"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经过的路,处处做上标记。回到郡里,渔人就到太守那里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去,寻找先前做好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那条路了。
5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个清高的人。他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去寻找,但没有实现,不久,他就患病去世。以后就不再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中考语文重点、难点突破
专题一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点1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形似误读:如“玷”与“沾”相似,误读为zh n,“辍”与“缀”相似,误读为zhu 俗读错误:如“龋齿”误读为y ,“酵母”误读为xi o多音误读:如“对称”误读为ch n ,“拓片”误读为tu 姓氏误读:如“姓区”误读为q ,“姓仇”误读为:ch u
古音误读:如“余勇可贾”误读为ji ,“周景王之无射”误读为sh 难读字误读:如“卷帙浩繁”误读为y ,“饮鸩止渴”误读为ji
复习的重点: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 、狰zh n ;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 n、陷xi n、焰y n、旖y 、嗔ch n。②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 ,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 ,关卡、发卡、卡壳。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 ,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 或h ;“露”,书面语中读l ,口语中常读l u。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 n 议、巷h n 道。 考点2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首先应弄清楚产生错别字的几种主要情况:(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4)因音近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5)因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复习的重点:(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
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这是一个并列式的词语,“文”和“饰”都为动词,并且可以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考点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本考点需要掌握的标点符号有十一种,即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逗号、冒号。对它们的用法要从理解文意入手来区别。因为标点符号使用的难度与所表达内容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高考对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带有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就是多种标点的综合运用,技巧性是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变通用法。主要依据是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的考查在试卷第Ⅰ卷中一般是选择题,但在第Ⅱ卷主观题中还有考查,那就是改错题和判断题。
复习的重点:①顿号、逗号、分号三者在表示并列关系的区别,在综合使用时根据语境注意升降格;在表示概数时,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和不需要停顿的并列词语间不能用顿号。②句号、问号、叹号都是句末点号,一定放在句末。注意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之后用逗号,有疑句代词或副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兼有疑问感叹语气的句子问号感叹号可以连用。③引号:要分清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间接引用不用引号,直接引用要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如果引语是独立的,引文末尾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如果引语是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用点号。④括号,注意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区别、位置及标点,如果括号里的话只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则括号要紧贴在被解释的那一部分,解释性词语末不能有点号;如果括号里的话是注释全句的,括号应放在这句话的句末点号之后;朗读时,括号里的话不能读出来。⑤引号要注意引用的范围界限,注意单双引号的变化。⑥省略号表示省略时,用了省略号则不能用“等”、“等等”;省略号后一般不再用点号。⑦冒号,注意它提示和收归的范围及用途,它在结构层次上可以高于逗号分号,一句话中一般不能套用两个冒号。⑧破折号在表示解释说明时与括号的区别。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 考点4 正确使用实词
要求能够掌握常用实词的基本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所表达的确切意义,能够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或恰当与否。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对正确使用词语这一内容的考查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它要求考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言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考查对一定的语境下词语使用正误的判断。复习重点:积累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能准确辨析和运用常用的近义词语。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词义
(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
不同的同义词,它们所表达的事物概念上差不多,但在程度上轻重不同。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爱好”和“嗜好”这组同义词,“嗜好”是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上比“爱好”重些;“损坏”与“破坏”这组同义词,“破坏”带有明显的主观上的故意,程度比“损坏”重。(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
一组同义词中,有的词适用的范围大些,有的适用的范围小些。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场面”的范围大;“事情”与“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灾难”和“灾荒”,“灾难”的范围大,“灾荒”的范围小。(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
有些同义词,其词义基本相同,但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褒义,有的贬义,有的是中性词,无所谓褒贬。如“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而“庇护”是贬义的;如“教诲”与“教训”,“教诲”是褒义的,“教训”则是中性的;如“夸奖”和“夸耀”,“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含褒义色彩,“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
同义词的适用对象不同是由词义的细微差别决定的,是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中逐步形成的。如“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是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2.辨析用法
一组同义词,它们的词义可能很接近,但用法是不尽相同的。诸如不同的同义词有不同的固定搭配对象。有的适宜与这些词语搭配,有的则适宜与另
外一些词语搭配。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而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一组同义词,其词性往往不一样,因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3.体悟语境
语境,简而言之,即语言环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指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包括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外部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乃至使用语言的人所流露的情绪等。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如“家伙”一词,本身带有轻蔑的意味,但如果说某小孩“小家伙,真鬼”,“家伙”、“鬼”便都带上赞美的口吻。因而,正确理解具体词义就要认真体悟语境,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一个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增强词语运用的能力。
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应遵循“留大同析小异”的原则,即遇到意义相近的词,对它们意思相重合的部分,暂不予考虑,而着重对其不同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确认其异在何处,最后就可以根据语境,确认该选用哪个词语了。比如“学历”与“学力”,它们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较、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最后就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确认选用“学历”和“学力”中的某一个了。 考点5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是指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既要语意连贯、文气贯通,又要用简练的原则恰当地使用虚词。根据语境辨析虚词,能够正确使用虚词,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功之一,往往也是不少考生驾驭语言的薄弱环节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①对介词关涉对象及组成的语法结构理解的考查。②对副词限制修饰的语义的理解和考查。③对联接句子及分句间的关联词语的辨析和使用。④对句中虚词的辨析和修改。⑤对助词使用的辨析。从考查的形式上看,一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关联词语,一是对语境中虚词的使用进行正误判断。但还应注意,由于增加了语音试题,有可能将虚词的运用和实词的运用结合考查,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虚词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从选材来看,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平时常用的、语法意义上比较接近的、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和误用的虚词。高考考查过的虚词有:不止(不只)、再、尽管、进而、得以、从而、跟、和、或、甚至、反而、于是、以至、而、还、然而、则、相反、往往(常常)、却、又、一再(再三)、多少(稍微)、的、如……就……、由于……因而……、既然……就……、只有……才……、只要……就……、虽然……但……、即使……也……、因为……所以……、既……又……、不是……而是……、不但……而且……
复习重点:要正确使用虚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和突破:①了解虚词的语用地位的作用。②掌握常见的虚词的基本用法。③注意一些虚词的习惯用法。④了解虚词连接或关涉的对象范围,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对虚词使用的辨析和修改,体现了准确运用语言的要求,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推敲虚词的使用。
1.从语句结构入手,查看介词所限制、关涉的对象是否完整、恰当,是否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如①“对于经济建设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句中“经济建设问题”,是后文中所关涉的内容,而不是对象,“对于”应改为“关于”。②“对于这样浪费人才的现象,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重视呢?”句中“……现象”做了介词“对于”的宾语,造成整个句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2.从语句意义入手,查看副词、连词使用是否符合逻辑事理。如“他的这一论点和明代‘公安派’关于诗与时代的关系的论述,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句中“基本上”表示有另外情况,“完全”又表示无另外,前后矛盾。
3.从表达的分寸入手,查看副词使用的程度是否贴切,是否符合语境的分寸感。如“……报告完了之后,又给这位科学家写信说:‘……你的报告对我们有一些帮助,特此致谢。’”句中写信致谢,用“一些”来表达自己所得,不礼貌,应将“一些”改为“极大”。
考点6 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如“笑面虎”“挂羊头卖狗肉”“不管三七二十一”“八九不离十”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理解。熟语包括成语和俗语。从2004年高考看,全国很多省份的试卷都采用了成语和俗语放到一题中考查的形式,成语的运用是词语使用的重点,也是难点。成语的考查是历年来语文考查的一个不变的题型,我们不能忽视。俗语的考查是新增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中的俗语是比较常见的,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死记硬背。复习重点:积累和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的或经常使用的,但人们在使用中
经常把握不准的,特别是那些整体意义和字面意义相差较大,使用时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人们经常误用的熟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成语中关键字词的读音。如“面面相觑”其中“觑”应读成q 。②成语中关键字词的书写。如“烦燥不安”的“燥”应为“躁”。③常见成语的出处。如“踌躇满志”出自《 》。(《庄子•养生主》)④成语关键语素的理解。如“杳无音信”中的“杳”应为无影无声之意。⑤成语意义的把握。如把“让大家有尽量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一句的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答案应为“广开言路”。⑥成语使用正误判断及修改。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真有点乐不思蜀。句中“乐不思蜀”是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显然与句子本意不合,应为“乐不可支”。熟语(成语)使用不当的几种类型主要有:1.望文生义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不明“差”意)(1993年全国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不明“冲”意)(1995年全国题)③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不明“空”意)(1997年全国题)④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正好可以火中取栗。(不明成语来源)(1998年全国题)2.褒贬失当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贬词褒用)(1995年全国题)②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贬词褒用)(1995年全国题)③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已趋之若鹜。(贬词褒用)(1997年全国题)④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贬词褒用)(1998年全国题)⑤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谦词不当)(2001年全国题)3.范围用错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应用于否定式中)(1998年全国题)4.对象用错
①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②家用电脑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③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1999年全国题)④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⑤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题)5.不合语境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应用于人工创造的)(1992年全国题)②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有“众多”意)(1997年全国题)
考点7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是指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的句子,即语法上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或逻辑上违反客观事理,或所用词语意义、色彩不合语境,或描摹事物尺度欠当的句子。复习时,要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1.语序不当
①主谓不当 如: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②动宾不当 如:一走进校园,就看见人山人海,欢歌笑语,流金溢彩。③修饰语与中心语不当 如:教师每句话,都狠狠地打动着我的心。④主宾不当 如: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2.搭配不当
①定语位置不当 如:在四化建设中,应该发挥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②定语顺序不当 如:新华书店正在售唐代新翻印的诗歌选。③状语位置不当 如: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各种动物实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实验的架子上。④词序不当 如: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繁衍、发展、生存有极大的影响。⑤定语状语混淆,位置不当 如: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引起议论。⑥虚词位置不当 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⑦主客体颠倒 如: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⑧分句顺序不当 如:专家说亲子鉴定不仅鉴出了社会世相和人生百态,也鉴出了血肉亲情。3.成分残缺或赘余
①缺主语 如:听了张海迪的报告,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②缺谓语 如:民工们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雄伟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起来。③缺宾语 如: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④附加成分残缺 如:球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⑤主语多余 如:我们的革命前
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⑥宾语多余 如: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的到来。⑦谓语多余 如:我到一中参观时,同学们正进行做广播体操。⑧定语多余 如: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杀人刽子手终于受到了惩罚。⑨状语多余 如:小萌的作业全都做完了。⑩助词“的”赘余 如: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4.结构混乱
①句式杂糅 如: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了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②前后牵连 如:开始我觉得领导未免不近人情,慢慢地就习惯了这种严厉的处罚对加强内部管理实在太重要了。③暗换主语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5.表意不明
①范围不明 如:小王今年才20岁,是应届毕业生。②句子费解 到武汉游览东湖和磨山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③歧义现象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④指代不明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6.不合逻辑
①更换概念 如: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大家的希望不一致。②前后矛盾 如:李娜刚刚和张明结婚不到三年多。③否定失误 如: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④分类不当 如: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老人、妇女都积极投入抗洪抢险的战斗。⑤强加关系 如:只要发动群众,才能做好工作。⑥不合事理 如: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⑦否定不当 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复习重点:掌握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常用方法。
1.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2.句子有并列成分,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并列成分做主语,往往有部分主语不能和动词谓语搭配。(2)并列成分做谓语,往往有部分谓语不能和宾语搭配。(3)并列成分做宾语,往往有部分宾语不能和动词谓语搭配。(4)并列成分做定语或状语,往往有部分定语或状语不能和中心语搭配。(5)句子中存在两组关系紧密的并列成分,往往不相互照应。(6)并列成分之间可能存在从属或交叉的关系。3.出现是否、是不是、能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考虑是否是一面或两面搭配不当。
4.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就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5.碰到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
6.有介词或连词则要考虑它们是否得当或是否缺少主语,主客颠倒等。7.如有数量短语就看是否产生歧义,倍数用错或表约数的词语重复。8.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他们是否搭配得当,位置得当。 考点8 正确扩展语句
语句扩展是指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或者是按要求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扩展成几句话。了解常见的扩展类型:
1.添加成分扩展: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根据句子内容,合理发挥联想和想像,添加附加成分,使句子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①添加状语:主要有地点状语、时间状语、情态状语。如:他画一幅画。———(当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那个破烂不堪的阁楼里)(叉着双腿)(用他那支用了多年的早已磨秃了的画笔)(左一下右一下)(专心致志地)画着一幅画。②添加定语:主要有描摹性定语、说明性定语。如:阁楼里住着一位画家。———(那条)(整洁而又充满花香的小街)(拐角处的)(平顶房上)(A字形的)阁楼里住着一位(性格古怪的)画家。③添加补语:主要有时态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如:她高兴。———她高兴得〈脸上绽开了花,搂着爸爸的脖子亲了又亲〉。④全方位扩充:根据句子主干,发挥想像和联想,假设情景进行扩充。如:我散步。———(傍晚),[收获满心喜悦的]我,(披着满天火红的晚霞),(从海边)散步〈回来〉。2.补充完善型扩展:原句或原语段并不完整,需要对它进行补充;或是将概写的句子扩展成具体叙写的句子,如:高78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可扩展为:高78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各项常规工作做得好,学习成绩突出,同学个个尊师守纪,富有团结互助精神。
3.修辞扩展:修辞能大大加强语言的表现力,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扩展,可使句子内容更加具体、丰满、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常见的有:①用比喻扩展:如: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可扩展为:时光,如行云,似流水,又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了。②用对偶扩展:如:企盼,是万里的翘首。可扩展为:企盼,是万里的翘首;企盼,是千年的望眼。③用排比扩展:如:我常以为丑女造就了美人。可扩展为: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犹如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4.情景扩展:即给定一个话题,或规定几个词,提供一个情景,要求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从而使之明确丰满起来,构成一个完
整的语句或语段。如: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树”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狂风中 马路边 树情景二:阳光下 小河边 树
扩展为:情景一:狂风中马路边的那棵大树,被吹得折弯了腰。它低着头,似乎在乞求狂风的宽恕。情景二:灿烂的阳光下,小河边的那排树,笔直地站着,像一个个哨兵,默默地守护着小河。
复习重点:①将主干句扩展为内涵丰富的长句;②根据要求,将提示的情景扩展成语段;③根据要求,将提供的内容要点扩写成具体、丰富的语段;④根据提供的语境,补写或续写句子。 考点9 正确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指按要求将提供的语言材料(语段)压缩为较短的语言表达形式,既不漏失原文的主要信息,也不能改变原意,是将原文提供的信息更简明、概括地表达出来。是长文读短的基础,也是阅读和语言运用的重要能力之一。了解常见压缩语段的类型:
1.缩写语段:在不改变原语段的主旨和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尽量维持原有的语言表达的风格,根据原文思路缩短语段的篇幅,把长文变成短文,使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编写提要:将语段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提炼成一个个要点,然后将这些要点连缀起来,组成比原文更精短的语段。
3.概括转述:在引用原文或传达原文精神时,根据要求,可用自己的话将原文的意思概括地表述出来,只求意思到位,不必维持语段原貌。
4.拟写一句话新闻:将复杂的事情化简叙述,将语段中所传达的信息浓缩为一句话表达。
复习重点:根据题目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概念组合、语句调整、语言概括。概括时,一看所概括的文字信息是否全面,二看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三看字数是否超过,四看语句是否通顺。 考点10 正确选用和变换句式 了解常见的句式特点:
1.主动句与被动句:主动句是以施动者为陈述对象,说明施动者发出什么样的动作行为;被动句是以受动者为陈述对象,说明受动者遭受到什么动作行为,常用“被”、“叫”、“给”等表示被动关系。其表达效果主要看句子需要突出的陈述对象。如果施动者不必说出或无从说出,或是为了表示一种不愉快的感情,使用被动句表达效果更好。如:教室的玻璃被打破了。
2.肯定句和否定句:肯定句表达肯定的判断,也就是断定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否定句表达否定的判断,也就是断定事物不是什么或不是怎样的。两种句式似乎是相反的,但他们可以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只是表达方式和语意轻重不一样。一般表达语意最重的是双重否定句,肯定句次之,否定句又次之。
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件事情,疑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祈使句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感叹句是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这四种句子用途不同,语气不同,但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在表达相同意思时,一般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强烈,疑问句比祈使句语气委婉,感叹句比陈述句感情、语气强烈。
4.长句和短句:句子的长短,是由它的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结构越简单,句子就越短;结构越复杂,句子就越长。长句章节多,显得舒缓;容量大,气势盛;限制、修饰成分多,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和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短句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便于表达激动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5.常式句和变式句:一个句子的结构成分的排列次序有规定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按照“主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的排列次序组成的句子是常式句,有时为了突出某个成分所表达的意思,可以把这个成分移前或挪后,这就是变式句。
6.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排列得很整齐的一组句子;可以使文字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常用对偶、排比、顶真的手法。散句是指长的、短的、结构复杂的和结构简单的各种句子交错着用的;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可以避免单调和呆板。
7.单句和复句:单句只有一套主谓中心,便于突出表达一个意思。复句是指含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互不包容的主谓中心,便于表达意思紧密、关系复杂的意思。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
变换句式的原则:①变换后不能改变原意,个别词语可增、删、调。②变换后,句子表达效果更好。③变换后的句子不能有语病。1.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长句化短句可运用下面几种方法:
①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如: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为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的亲身经历。可化短句为:许德
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他为了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战争,他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②把并列成分拆开,重复跟并列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变成复句里的几个分句。如: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工人阶级、人民和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可化短句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③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如: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和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数学这两门学问。可化短句为: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是研究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一门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数学。④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成分,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如: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可化短句为: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这个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长句化短句的方法:根据一组句子的中心语义,找出主干意思的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其他内容转化成长句的定语、状语或补语。2.主动句和被动句
主动句变换成被动句的方法是:把主动句的施事者与受事者的位置调换,可变成被动句;把被动句中的受事者与施事者的位置调换,可变成主动句。这需要变动句序、加上或去掉“被”字就行。3.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肯定句变换成否定句的方法:先将句子变成与本意相反的句子,再加否定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先去掉否定词,然后变换成与去掉否定词后的句意正相反的句子。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换只需加或删双重否定词即可。4.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变换
四种语气的变换方法:主要在于恰当增删表示反问、请求或增强感叹的副词,以及改变相应的句末语和句末点号。5.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常式句变换成变式句的方法:根据语境需要为突出强调的某个成分的意思而把这个成分的位置移前或挪后。变式句变换成常式句的方法:只要将倒置位置的成分恢复正常句子结构形式即可。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谓倒置、状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因果倒置、转折倒置、条件倒置等。6.整句和散句的变换
整句改为散句的方法是: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散句改为整句方法是: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7.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口语句式: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语。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书面句式: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选用句式的方法:
选择句式的题型一般是提供备选句,提供备选句,是从给定的几个句式不完全相同的句子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选用句式时,应考查语段的表述角度以及上下文句式的特点,注意保持上下文前后陈述对象一致。注意句子的语体色彩,要与上下文保持语体风格一致。 考点11 正确仿写句式
仿写句式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按照命题要求以及例句所隐含的若干要求,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情境、中心语意、表达意图等特点,再写一个或几个与例句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一般为意思不同的句子)。了解常见仿写句型:
①单句仿写:提供的例句一般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从结构形式分,有连动句、兼语句、双宾句;从施受关系分,有主动句、被动句和“把”字句;从逻辑判断分,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从使用习惯分,有常式句和变式句;从语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包括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②复句仿写:提供的例句是复句。根据复句的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选择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条件复句。③句群仿写:提供的例句是句群。要求组成句群的句子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各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织。根据各句间的关系,有总分句群、并列句群、转折句群、因果句群等。④修辞仿写。了解仿写的常见类型:
①情景造句: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按要求另外拟写一个与例句意思不同的句子。主要运用类比联想思维,要求:把握例句句式特点;抓住提供的情景
要求,明确仿句的具体内容。②情景补写:在语段中,仿照上下文的句式特点,根据语段的中心语义、情境风格补写语句,要求补写句与上下文句式一致,意义相同(相近、相关),衔接自然紧密,共同组成一个语意明确、结构完整的语段。复习重点:
1.符合话题。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向。
2.结构一致。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
3.符合修辞。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格,也正符合《考试大纲》中提出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内容,对促进学生语言的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
4.符合色调。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有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不仅要求学习正确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语言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 考点12 做到语言的简明
所谓简明,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心,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反映了用语量的要求,就是话语要尽量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明”含有用语效果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达得清晰,让对方明白无误地理解。
了解语言简明的要求:
1.表意不重复、赘余:已经能够使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且句子结构完整,如果再用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成分,就会造成部分赘余和重复,以致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如:应聘的外国专家的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低于试用期工资。
2.表意不含混晦涩:话语意思表达要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通俗明白。如果用语含混晦涩,就会造成语意费解、意思模棱两可,影响表达效果。如:没有人认为除了他还有别的人能胜任这个职务,于是大家一致推选他担任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将画线部分改为:“大家认为只有他能胜任这个职务”,句意更通俗明白。)
3.表意无歧义:语意明确单一,不出现歧义。考生应掌握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方法。①兼类词的运用会造成歧义,消除的办法是在前后加语境。②数词短语修饰会造成歧义,消除的办法是改换量词或调整语序。③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同会造成歧义,消除的办法是调整语序。④缺少必要的指代会造成歧义,消除的办法是添加代词或点明人物。⑤朗读停顿的位置不同会造成歧义,消除的办法是添加代词或点明人物。⑥朗读停顿的位置不同会造成歧义,消除的办法是添加标点。⑦朗读的逻辑重音不同会造成歧义,消除的办法是前后加语境。
4.话题不蔓不枝:说话必须围绕中心,传达必要的信息,不能添枝加叶,东拉西扯,滥加与中心无关的信息,偏离句子中心,以致影响句子主要意思的表达。5.结构不混乱:话要一句一句地说,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把几个说法糅在一起,就会造成句子结构杂糅,以致句子意思表达不明确。如: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把“把护林员揭发问题”和“大家对林业局偷运木料感到气愤”两个意思杂糅在一起)。复习重点:①辨析句子成分是否有赘余。②辨析句子意思是否明确。③歧义句的语意理解和歧义的消除。④对语句中赘余部分和多余信息的删除。⑤材料中信息的提取和语意概括。⑥对不简明语句的修改。 考点13 做到语言的连贯
语言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文气顺畅,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了解语言连贯的特点:
①话题统一:指组成语段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表达。②对象如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陈述的对象要保持一致,即要保持主语的一致性。③合乎事理: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符合逻辑关系和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如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心理感受顺序。④合乎氛围:一定的语言单位,有一定的意义氛围,语段的组合符合这特定的语境意义氛围,如色彩的鲜明或暗淡,气氛的热烈与冷清,感情的褒扬或贬斥等。⑤句式一致:一定的语言组合,上下句句式一致,可使意思一贯而下,文气顺畅,取得较好的修辞表达效果。⑥前后照应:在前后出现的相同、相关、相连的语意表达中,要注意前后词语、句式的照应,保持这些语言形式的前后相承性,才能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和正确性。⑦合乎语序:语言组合要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序和语段的结构章法。语序也包括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一般顺序以及并列词语的排列顺序,语段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
复习重点:①正确排列语序。②正确衔接上下文。③语句续写。④修改不连贯的语句。
考点14 做到语言的得体
语言得体指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情景)。了解语言得体的特点及要求:
①符合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体现在文字表达的文体样式上,不同的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也不一样。记叙描写性文体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有文采;介绍说明性文体要求平实、准确;议论性文体则要求周密严谨。口语要求语言通俗易懂、亲切活泼;书面语则要求语言庄重严肃。②符合表达场合:不同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要求:日常场合要求说话自然、亲切、灵活,娱乐场合要求说话生动、风趣,正式场合要求说话严肃、庄重、规范。转述对话时,时间、地点、对象都要进行变化。③符合交际对象:要根据说话对象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社会地位、职业身份、性别年龄、心理素质等综合因素,选择恰到好处的语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如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尊称与谦称。④符合表达目的:语言表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或是请求或是说服或是介绍或是传达,都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较相关因素,以最重要的信息为基本表述内容,采用相应的语言进行表达。⑤具有分寸: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在程度上要讲究恰到好处。如适当的谦虚令人起敬,过分谦虚会使人认为骄傲。
复习重点:①根据目的差异调整语言,即按照不同的表达目的分别写一段话。②根据对象的差异调整语言,根据供给表述内容和变化接受对象,要求考生阅读分析、修改或表达。③根据场合差异调整语言,即要求依据不同时空条件写出不同的句子,或是在阅读分析中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是修改给定一段话中的不得体语句。④根据表达方式的差异调整语言。 考点15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方法,指的是“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修辞实质上是一种同义语言比较,即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言(客体)比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常规语言(本体)表达要更形象、更具体、更易于感受。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根据两种事物的相似特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俗称“打比方”。比喻构成有四个要素:本体、喻体、喻词和相似点。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隐现关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如①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明喻)②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暗喻)③要坚决清除我们队伍中的蛀虫。(借喻)
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如:①山上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拟人)②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拟物)。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可分为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特称代泛称、部分代整体等几类。如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类。如: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一眨眼就是八年了。③一闻这酒,没喝就醉了。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对称组织一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如:①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如: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设问:为引人注意,强调某种观点,启发思考,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是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吗?
复习重点:①对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方法进行辨识。②对语言运用修辞方法的恰当与否、优劣进行鉴别。③对作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修辞效果进行鉴赏。④对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含义的理解。⑤根据语意和语境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表达。
在具体运用中,应注意几点:1.使用比喻的注意点
①要常见、易懂。即做喻体的事物应是大家所熟知,否则就达不到比喻目的。如“这黑猪,黑得像石墨”,石墨并不是人人皆知之的东西。②要妥贴。即在运用比喻时,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做高度的概括:反之如果信手拈
来,就会喻而不当。如“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大树”可能“躺在工地上”,“俘虏”却不可能。二者在这方面并没有相似点,比喻不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情景一致。如:“我们狂欢,十万人像蚂蚁一样,挤作一团。”把狂欢的人比作成团的“蚂蚁”,感情不对头。2.使用比拟的注意点
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性情相悖。②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星星的特征。
3.使用借代的注意点
①借代的借体必须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符合“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解。②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4.使用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平原上整天都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人们就在这大风中刨地耕地……”风既然那么大,人们怎么还能刨地种田?自相矛盾。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5.使用对偶的注意点
①对偶与排比在结构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对偶项只能是两个,排比句却至少有三个;第二,对偶在字句上的要求比排比严格;第三,对偶的目的是使上下联互相映衬或补充,排比的目的是要加强语气。②现代人写的对偶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个别时候还会差一个字),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三种:如果上下句意思相近,是从两个角度说明同一个内容,前后互补,就是“正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互相映衬,以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质,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上下句之间包含因果、承接、条件之类的关系,就是“串对”。例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6.使用排比的注意点
排比和反复的运用,都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失之于滥。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这句中几个词语意义相同,生硬地排列,显得重复,无病呻吟。7.使用设问和反问的注意点
①设问的特点是有问有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②而反问的特点是有问不必答,答案自在问话中,目的在于加强语气,表示肯定。例如:“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专题二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考点1 识记作家作品常识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虽然识记作家作品常识的范围比较广泛,但都作了限制:一是“重要”作家,是指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占有较高地位的作家。对于中国作家,识记的重点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对外国作家,识记的重点是他们的国别。二是“代表作”,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有代表性、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同时,对于作家,还应熟知他的创作特点、风格和流派;对于作品,还应了解其体裁、出处、地位、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对后世的影响等。
复习重点:了解古诗文阅读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特别是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常识的联系。着眼点通常是大作家小作品,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要求要全面。 考点2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1.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2.小说: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
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3.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照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4.诗歌: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的分类: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而长调是九十一字以上。根据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书写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体裁比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退化而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科、白都是戏剧剧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等动作。白,是宾白,是剧中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可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人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习重点:①注重积累,要对教材中出现过的文学体裁及其特点把握好,同时注意课内外相结合。②注重运用,平常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意从体裁特点入手,整体把握作品。③多阅读一些文学欣赏文章,加强对文学体裁常识的理解。④在文学鉴赏中运用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文学体裁常识,多角度文学鉴赏。 考点3 识记名句名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言名句,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文质并美的诗句、文句和格言警句等,它们大都语言简炼,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语言艺术的精华。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等等。
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位置,广为流传、常被人引用借鉴的篇目。一般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这些“名篇”,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涵义深刻;表现手法方面,构思精巧,想像联想丰富,角度新颖,手法独特;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如:荀子的《劝学》、贾谊的《过秦论》、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师说》等等。
名句名篇的考查将采用默写的方式,即给出标题或开头一句,要求学生写出全篇内容。考查名句名篇会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会故意为难考生,考查的重点是考学生学过或熟悉的,目的是推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版本的教材。因此,重点应放在: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现行教材规定需要背诵的篇(段);教材中引用过、涉及或注释中出现过的名句名篇;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课外名篇。
复习重点:①全面复习,突出重点。名句名篇的内容多、范围广,但并不是所有名句名篇都会考。要把重点放在“常见”上,知名度比较高的篇目,首先要把重点放在课本内,适当扩展背诵范围。较长的名篇,要把重点放在名段名句上。尤其是那些名篇中的对仗句、议论深刻句、运用修辞手段明显的句子、锤炼语言特别好的句子。②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的的含义。如:“为人性僻耽(d 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背诵准确,书写规范。名句名篇的考查方式主要是默写,要特别注意书写准确、规范。对名句名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一定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④要留意具体语境。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考点4 古代诗歌鉴赏 了解古代诗歌特点。
了解古代诗歌鉴赏内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形象:指诗歌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以及作品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大漠孤烟、湖光山色等。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的形象以及天姥山的奇景。把握意象、意境与形象的关系。
①意象 它是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是为主题服务的含有一定意义的事物或景物。可以说,没有意象就不成诗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其中的“大漠”“风尘”“日色”“红旗”等事物就构成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又构成了诗的阔大雄浑的意境。②意境 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体,“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或场景氛围。如陶潜的《归园田居》,作者通过“狗吠”“深巷”“鸡鸣”“桑树”这些饱含作者生活理想的“象”描绘了一幅闲适安逸、清新自然的农村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的理想,这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深远的意境。2.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凝练、生动、形象、重意境、有韵律美。语言风格主要有:
豪放。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和炽热的性格灌输到诗作中,就使自己的诗作的风格变得豪迈奔放,明朗潇洒。“诗仙”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
沉郁。豪放好似火山爆发,沉郁仿佛海底潜流。诗人沉思默想,幽愤填膺时,就使自己的诗作风格变得深沉忧愤、情感浓郁。沉郁风格的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
委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说出,而是经过委曲婉转之后才流露出来,使感情表达得更深沉更有余味。
含蓄。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通俗。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就是通俗。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都推崇通俗,白居易就是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的大诗人。
自然。自然而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用荷花作比来说明自然这一风格。
平淡。与自然相同之处在于不加雕琢,与自然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力求朴素。自然讲究天然而成,平淡显现朴实无华,平淡中蕴涵深意。
工丽。既讲究对仗工整,又讲究辞藻华丽。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极工丽,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是否工丽,不仅要看辞藻是否华丽,对仗是否工整,而且要从意境着眼。
雄浑。气势雄伟,含意深沉。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及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堪称雄浑佳作。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物色,而且动静得宜,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风趣。具有这种风格的诗歌,不单纯是让人发笑,而是在幽默诙谐之中含有深意,严肃而不油滑。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伴桑阴学种瓜”,风趣之中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3.古代诗歌的手法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指体现在作品中的用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和作品思想内容的一切艺术手段。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夸张、借代、拟人、运用典故、烘托、对比衬托、情景交融、寓理于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叙述描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以更具体形象而又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使事物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或更能暴露其本质。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有起兴或发端的意思,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之景起头,然后再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诗歌以“兴”起头,往往能起到寓意、联想、象征和烘托等作用。
夸张:夸张手法只要运用得好,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有利于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
借代:运用借代,目的在于把事物描摹得更精炼、更形象、更具特征。读古诗词遇到有借代的诗句,不能直解,要考虑它借代的是什么。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物当人来写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的是自然界的事物,表现的却是诗人的情怀。诗人把春雨当作人来写,赋予它动作、情感和品质,它适时而至,润物而不声张,其品格多么高尚。
用典:典故,顾名思义,就是典籍中的故事。运用经过压缩成一个词的故事,用在句中以表达作者某种意图、某种思想或某种感情的手法,就叫“用典”。用典,往往能化繁为简,能把意思表达得含蓄、委婉而有韵致,让人联想,让人玩味。虚实:虚实是古人论诗论文经常采用的概念,虚与实是一对相对概念: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以往、未来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如此等等。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增加时空的深度和广度,引发读者的想像,同时使形象更加鲜明,并大大加大作品的容量。
烘托:烘托是一种通过渲染气氛,以使人物在这种气氛中被刻画得更加深刻更加动人的表现手法。它常常通过场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来实现。它强调的是整体渲染。
衬托。衬托是一种利用事物间相对的条件,以一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事物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强调的是一物衬一物。
情景交融: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作者常常借助客观外在的景物把自己的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优秀的诗歌作品,不论是触景生情,还是缘情造景,总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无我之境”,是指比较客观地描写景物,感情较为隐蔽,而在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中渲染某种气氛,构造某种意境,不动声色地启发读者产生某种感情倾向。如陶源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谓“有我之境”,是指比较侧重于诗人激情的倾泻,把感情加在景物上,高兴时笔下景物都在高兴,悲伤时笔下景物都在悲伤,即所谓“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寓理于景:把道理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寓理于景。唐朝诗人中就有一些这样的诗句,到了宋代,诗人们喜欢以议论入诗,重理趣,形成了宋诗的一大特色,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自然而直接地把作者的感情抒发出来的表现手法。它是作者的感情无法控制的结果,自然而强烈。
托物言志:把要表现的生活理想、道德追求和精神品格通过咏唱外物来实现。如于谦的《石灰吟》。 4.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鉴赏;古代诗词曲中作者抒发的常见的思想情感:
思乡怀人:或是羁旅愁思,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或是思念亲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或是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或是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离别寄慨:或作留恋,如柳永《雨霖铃》;或作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或作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忧国伤时:或痛斥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或同情人民,如杜甫的《卖炭翁》;或反映离乱,如杜甫的《春望》等。
建功报国:或渴望建功立业,如曹操《龟虽寿》;或感伤报国无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或感叹山河沦丧,如文天祥的《过伶仃洋》;或悲叹年华已逝,功业无成,如苏轼的《赤壁怀古》等。生活杂感:或抒仕途失意的感伤,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发昔盛今衰的
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或表寄情山水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复习重点:(一)对古代诗歌常识的考查,如近体诗的排序、词牌的认定。(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包括词语含义的理解、诗句内容的分析、整首诗歌中心的把握。(三)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评价,包括诗歌的语言特点、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构思立意等,并能体现这些技巧的表达效果。(四)对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观念的理解和分析。 专题三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1 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实词”,是指浅易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高考要求掌握的是其中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古今异义: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身。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今为一个双音节词。
2.一词多义: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3.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不复顾利害”(只有“害”的意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只有“入”的意义)。
4.异读别义:①破音异读。用改变字的读音来表示字的不同词性和意义。如“沛公欲王(w ng)关中”等。②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保留古音。如“周景王之无射(y )也。”③通假异读。因字通假而产生的异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乎”等。
5.通假字:就是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某字。通假字和它的本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如“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复习重点: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特别是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2.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3.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4.语法推断。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怀信 傺”,“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应为名词,“忠诚”的意思。
5.语境推断。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可借助句子本身和上下文两种语境推断。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根据前文可推知其“言”为“叙述”之意。“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联系全篇及背景看,这句中的“言”可理解为“记载”。
考点2 正确把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了解大纲要求掌握的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
而:①连词,表并列,“又”。②连词,表递进“并且”。③连词,表转折,“却”。④连词,表假设,“如果”。⑤连词,表结果,“因而”。⑥人称代词,“你、你的”。⑦连词,表目的,“来”。
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
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是”。②代词,“你”、“你的”。
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且:①副词,表将来,“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若:①代词,第二人称;②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或”、“或者”。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
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用来……。
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②表替代,“替”;③表目的,“为着、为了”;④表原因,“由于、因为”;⑤表被动,“被”。
焉:①疑问代词,表疑问和反诘;②连词,表条件“才”;③兼词“于(是、之)”;④助词“了”;⑤代词。
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承接,“而”;表目的,“用来、来”;表因果,“因、因为”;表修饰,“而”;表结果,“以致”。因:①“凭借”;②“按照”;③“趁着”、“就着”;④介词,由于因为;⑤介词,“从”、“由”;⑥连词,“因此”、“于是”。
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表比较,“比”;表被动,“被”。
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词,“和”、“及”;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又作“欤”,相当于“吗”、“呢”。
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者:①助词:构成“者”的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停顿”;②语气助词:起加强语气作用。
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句子成分倒置前置的标志;②代词。
复习重点: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解。因此,既不要误虚为实,也不可误实为虚。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2.辨明词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乎”当“在”讲,后一个“乎”则当“比”讲。有的虚词词义相同或相近,但由于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不同,因而词性就不同。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可译为“因为”,“以”在这个句子中起介进原因的作用,是介词;而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这个句子里,“以”起连接因果关系的分句的作用,所以,虽然也翻译为“因为”,但这个“以”却是连词。
3.通晓古今。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用来表原因、依据的,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文言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
4.注意特殊。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主要有以下几个:“诸、旃、盍、叵”等。 考点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的特点。
判断句:一般是以名次或名次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用形式:“……者,……也”、“……者也”、“……也”、“……者……”、“为”、“乃”、“即”、“则”、“是”等。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被动句:常用形式:“……于……”、“见”、“见……于……”、“受……于……”、“为”、“为……所……”、“……为所……”、“被”等。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省略句:常见形式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倒装句:主要考查宾语前置,主要形式有: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借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如:“沛公安在?”、“古之人不余欺也”、“何功之有哉?”、“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做宾语的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做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④介词宾语前置
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做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了解词类活用的特点:
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动词:①名词后带宾语,如“左右欲刃相如”。②名词后带补语,如“沛公军霸上”。③名词前有副词状语,如:“神弗福也”。④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名词前有“所”字,如:“置人所罾鱼腹中”。⑥使动用法:带宾语,有“使宾语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⑦意动用法:带宾语,有“以……为……”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活用做状语:①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③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④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⑤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⑥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活用做名词:形容词做主语或宾语。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活用做动词:形容词带宾语,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3)动词的活用:动词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往往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4)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如:“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出现谓语形容词表示的状况。如:“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谓语名词表示的事物。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5)意动用法: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名词的意动用法: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活用词)对待,或主语认为是宾语的什么(活用词)。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复习重点:①特殊句式的句意理解。②特殊句式的翻译。 考点4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了解文言文的翻译标准、原则和方法。
标准:(1)“信”要求译文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
(2)“达”,要求译文明白晓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3)“雅”,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
原则:总的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1)“留”,保留原文,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均可不译。(2)“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3)“删”,删去同义连用的一个词。
(4)“补”,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补出省略句中的被省略成分。偏义副词中的虚语素,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5)“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主要指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6)“贯”,指文句中带修辞色彩的说法、用典故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复习重点:①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的中心意思。②做到原文中的字词落实到译文之中。③译文的表达方式、句子语意与原文保持一致。④译文的语法结构规范、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⑤译文的语言风格、意蕴与原文保持一致。
考点5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文中的重要信息指:①表现人物的性格、某一品质、特点。②产生某一结果的原因。③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④人物间的关系。⑤符合观点的材料。复习重点:①捕捉文句信息,把握文章大意。②在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事物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考点6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包括:(1)文章层次的分析。(2)文章段意的归纳、概括。(3)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概括。(4)对事件意义的概括。(5)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复习重点:①抓结构,析内容,即扣住文章和文段中结构层次,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②抓表现方法,析内容。文言文言简意丰。辞近旨远,有的含蓄隽永,寓意深刻,有的用典设喻。曲笔传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懂词句的表面意思,又要理解作者的深刻寓意,从而达到正确、全面理解文章、文段内容的目的。 考点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作者的思想主张、对文中人、事、理的看法评价、感情态度在文章中的反映,属于作者主观的东西。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把作者在文中或直露、或含蓄、或集中、或分散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出来。
复习重点:结合作者行文意图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传记文以记写人。须了解所写人的品质和功德,议论文以论据证论点,须弄清作者提出论点的方式,采用论据的性质及论证的方式等。
考点8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态度如何,评价是否中肯。评价作者对事件的分析评价如何,是否公允。评价后人对这一历史人物或史实的看法如何,有无曲解。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评论,对人物进行历史的评价。评述传记文中以人为中心的事件与人物思想、性格、品质等方面的关系。
复习重点: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复杂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的作品既有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有消极不健康的因素,因此,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
更多阅读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文段上 说明文的分类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文段(上)01、东城(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12分)文段一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开始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及文段 2016中考说明文汇编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及文段01、东城(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7题。(共12分)文段一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
2013年中考语文作文题:好奇,微笑的味道,说说心里话,捡拾幸福,懂得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作文题北京市六、作文(50分)23.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
201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 2015中考修改病句汇编
一、【2013年北京市】更多201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请见:网易博客:初中语文资料大全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
德化作文网、2015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语文试题以《孔林二月兰》出 孔林二月兰阅读答案
德化作文网、2015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语文试题以《孔林二月兰》出题德化作文网:孔林二月兰阅读答案[日期:2015-09-25]来源:作者:李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