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第一街------观前街 观前街美食

故苏第一街

观前街 玄妙观

姑苏第一街——观前街

游姑苏第一街——观前街

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的历史沦桑

昨日玄妙

玄妙观内18景

玄妙传说

2014年10月

姑苏第一街一一观前街

观前街地处苏州古城中心,占地0.52平方千米,区域内商业繁荣,名店云集,古迹众多,在苏州“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现代城市建设格局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中心作用。

观前街是苏州的繁华闹市区,为啥叫观前街,大凡去过苏州知道它的人并不多。给 街巷取名,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在江南并不鲜见,但如苏州人那样喜欢,恐怕无出其右,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申衙前、范庄前……不胜枚举。其中声名最为显赫的是玄妙观前,约定俗成的称呼是“观前街”,或者干脆叫“观前”。它的盛名,如同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遣场所;也如同夫子庙有孔庙、城隍庙有豫园一样。

观前街因其地处玄妙观前。因为有玄妙观而闻名。它的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以其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玄妙观是一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恢宏道教建筑群,主殿是九开间的重檐歇山顶的三清殿,还有其他十多座殿宇,南面正山门前的长街就是观前街。店招林立,商贩和百戏杂陈, 是玄妙观臃肿的旧日景观。东起醋坊桥,西至察院场,连同小公园附近,几百家各类商店充斥其间,还有夜市的摊点,即便在原始天尊的像前,也充满了杂沓的商品气息和喧嚣的叫卖声,空气污浊不堪。

老观前街观前街曾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拓宽改建。1930年前,观前街中间是有一条河的,特别是正对玄妙观正山门的地方,有一座横跨南北的观桥,观桥之南堍,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石牌坊。

是为纪念湖广监察御史黄某(此处究竟是谁,失考),而由黄氏家族自建的牌坊,亦追颂先人功绩,睹物思人之遗意。牌坊历近三百年风雨而岿然独矗,成为观前街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景观,30年,观前街的拓宽工程正式考试,市政当局拆了观桥,填了河流,
姑苏第一街------观前街 观前街美食

解放后,政府又多次进行扩建整治,先为小方石路面,后为沥青路面,使街宽逐步增至9—13米,两旁种植悬铃木,隔路树臂几可连接,暑天行走十分荫凉。”1982年6月,观前街改为步行街,人们可以安步当车,赏心悦目地观赏街景。

玄妙观的整修带来了观前街的改造。正山门前宫巷口矗立起一座石牌坊,环抱出了一片小广场,高峻恢宏的三清殿突出在四周林立的高楼之中,恢复了宗教场应有的神圣与庄严。参天大树洒在露台和护栏上的一片浓绿,过滤和澄静了四周喧闹的气氛。山门前的广场和东西走向的长街,舒展、开阔、平整,一扫狭窄马路的陈旧格局,并且不再通行车辆,成了步行街。两旁仿古建筑的商店,将古典风格与现代商业文明交合,“观前”面目一新了。

此后又开辟了夜市,每当夜幕降临,观前街上亮起串串珍珠般的电灯,沿街两侧逶迤成“龙”。摊位上,服装裙衫、头花首饰、鞋帽巾袜、果品食物、盆景艺品、玻璃器皿等等应有尽有,果真是人山人海、热气腾腾,绘出了一幅繁华观前夜游图 。

没有玄妙观或者缩小玄妙观的文化主体,就如同重立一个百货大市场,而不是再现玄妙观的辉煌。商业气氛的杂沓和纷繁,遮蔽或淹没了人文景观,它就只有尘俗而少了文化意味。只有人文和自然景观,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文化色彩,那也仅仅只是一个孤立的景点,而不是有着厚重人气的闹市中心。新“观前”是一种文化启示。没有文化主体的辉煌即使有更胜一筹的商业繁华,也依然不是苏州。这就是“观前”,这就是苏州韵味。

1

游姑苏第一街一一观前街

观前街,是苏州第一大繁华地区。凡来苏州游玩的人,都会来这里看看。除了购物之外,还有各色小吃,最主要的街中心坐落着一道观:玄妙观,相传是西晋时期。当时,第一次来观前街,觉得很奇怪。奇怪的是:这里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如此和谐,互相交融,又不各自影响。苏州人没有未去过观前街的,四方游客也没有未听说过观前街的。只是每次去观前街,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或许就是观前的魅力吧。

今天,大家跟随我一起踏入苏州观前街。在年少的时候,我在《水浒传》中初读到了“平江府”这个地名。慢慢长大后,才知道近水楼台的苏州,就是书中所说到的“平江府”。平江路旁边的观前街,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又是一条非常精致的、有着八百年多年历史的文化名街。在宋元代时,苏州曾以“平江府”为名,又因其路依平江河而行,便以平江为其路名,而观前街是指著名的道观玄妙观前的街,因此而得名。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平江图》上载,宋代时,就已有平江路和观前街这样街道了,并且它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要的干道。如今,八百多年过去了,平江路和观前街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与河并存并行的风貌。

迈步在观前街边的“雪糕桥”上,“老书虫”书店紫红的店幌子迎风飘着,这是一座将历史原貌保护的比较好的廊桥,也是在廊桥房舍建办的一家书店。据有关史料记载,因历史古籍《二十四孝》中载有张姓孝子“捧雪为糕”孝敬母亲,而得名“雪糕”,跨河而建的桥上廊房,旧时曾是观音殿,如今改建成了书店。与桥西堍紧连的小巷,即是我们从观前街过来所经过的肖家巷,据说当年东吴大将军周瑜,就出生在这条小巷里。

移步下了“雪糕桥”,目光沿着绿水荡漾的平江河看去:平江河,好似一条灵珑的碧翠玉带,向远处沿伸而去,河边两侧粉墙黛瓦、细柳垂舞一派水墨景象。

行走在观前街上,一路过去,发现观前街上的居民生活的很惬意:他们不但很懂生活,而且很浪漫、很文化、很诗意,很生意地生活着。

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座叫“鹤鸣堂康宅”的古宅。这是一座青砖白缝、粉墙黛瓦,保存完好并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的故居,也是苏州市平江区的残疾人创业基地“寒香会社”的社址所在。青砖镌雕的社匾和镏金黑牌,挂置在古宅那面河的石窖门上,门内典雅的装饰和幽静的氛围告诉人们:苏州平江区的残疾人是处在一种悠悠舒适的创业生活环境中。

观前街53和51号,是一家咖啡茶座艺术馆,号称“半园”艺术生活馆,临河而建的店舍古朴典雅,店内古琴轻架、书画点缀,店外藤椅桌几、绿荫小座,阳光下戴眼镜的女主人专情伺弄着石案上的一盆花卉。

根据观前街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指路牌上的标指,在半园钭对面是“中张家巷”,闻名的苏州市评弹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均设在这条巷子里。从这条小巷中渗透出来的丝丝戏曲古韵的幽幽气息。

时近傍晚,街边的“土灶馆”,成了我与朋友小歇打牙祭的地方。这是一个入口门院不

2

足一米宽的沿街中高档酒家,从四层式仿古雕花青砖的寨门进入酒楼,即便发现:这酒楼也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砖木结构明清古宅,前院正门六扇花格子落地木窗和稍高的木质门槛及花岗岩的柱墩,记录和印证了这座古宅的历史。利用宏大的古宅,改建成酒楼,让历史文化和酒文化相溶共现,是游人食客小憩中的一种特别的享受,也是我与朋友在此小歇三刻,仅花一百余元换得肚饱情溢的划算离开“土灶馆”,重新漫步在观前街上。继续西行,见有一眼叫“漱石泉”的古井兀档中央。从井前花岗岩石碑上看,这是一眼开凿于清代光绪戊甲年的古井。这眼没有被当作“拦路废井”而填埋的古井,用铁质六角护栏护围着,所有行人、车辆均需“让井”而行,可见在苏州观前街,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观前街上居民的传统文化理念之深,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待一眼古井上,更多的是:他们在不断地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现代生活理念和需要,不断弘扬和创造出更新的文化形式和载体来。

“伏義古琴文化会馆”,正是精明的经营者文化理念所形成的新颖载体和场所。“伏義茶琴馆~听琴品茶清谈”的大红幌子抢眼夺目、随风飘动,沿街一排明清式小楼旧宅,一溜五间木质门面均用深红色漆成,正门上“伏義古琴文化会馆”黑底绿字草书匾额和馆内琴声婉约、雅座香茶、古色古香之景,吸引住了我的脚步和视线;再前行,独具典雅的“茉莉”茶庄,以盆景花卉点缀着门面,茶庄内各色茶点,配以各色名贵葡萄酒陈列于橱柜中,形成了溶茶酒文化于一体的、特具温馨韵味的文化之场所。

在观前街上,这样的雅景实在太多了。“艺术桥画廊”的精美绘图、“景泰堂”文化礼品堂的精致饰品、“疏影琴斋”的古琴声声、“绿竹翁”竹制品斋“打造全竹生活,尽享绿色人生”的经营理念、“散文咖啡馆”的品茗吟诗文等等。我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看着观前街“绿水垂柳风起舞,石街行人携物行”,慢慢地品着各色名茶名酒名点,欣赏着琴馆中传来的声声悠扬的古琴曲子,我还能不能舍得离开这个如仙境般的地方呢。

在缓步行进中发现,张家港市的沙洲黄酒,竟然也以“沙洲优黄酒文化会所”的“招牌”,出现在观前街上。我很少喝酒,尤其是黄酒,基本上不尝。常闻喝酒的朋友说:沙洲优黄酒品质不错。其酒质到底如何,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沙洲优黄酒的经营者,其酒文化理念竟然在观前街上展现,让我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沙洲优黄酒文化会所”,是利用民居旧建筑,依照原有庭院式布局、古宅原貌,采用苏州传统的砖木结构和建筑工艺,以苏式走廊、粉墙黛瓦风格修缮而成的。整所酒文化会所,体现了典型的苏式民居风格,成为观前街上让人值得驻足的一景,他们将酒文化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溶合在一起、并展示于世人。我非常钦佩沙洲优黄酒的经营者们!

苏州在历史上是一个消费型城市。因此,自古多美食与美食家。而观前街作为苏州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理所当然地云集了许许多多的名店、名品。单吃食一项,让老苏州如数家珍的有名店家、特色食品便有:陆稿荐的酱鸭、酱肉、酱蹄筋;生春阳的火腿;采芝斋的粽子糖、苏式瓜子;稻香村的麻酥糖、果酥、苏式月饼、滋养饼干;叶受和的宁式糕点、婴儿奶糕;黄天源的猪油糕、黄松糕;文魁斋的止咳梨膏;观振兴的油氽紧酵馒头;松鹤楼的卤鸭面、阳春面;绿杨的鸡汤馄饨、紧酵馒头;广南居的广式宵夜;广州食品公司的冷饮、广式月饼、西式奶油裱花蛋糕、面包等等。

3

一路缓缓踱去,“陆稿荐”的招牌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家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以经营肉类而名扬全国,它让我忆起了童年的往事。儿时生活在苏州同里外婆家,有时候因为贪玩外婆叫我我就没听到,这时外婆就会赶过来,轻轻揪住我的小耳朵,嘴上崩出一句“耳朵吊在陆稿荐啊?”光从这一句话就可以想见陆稿荐的流传之广和影响之深远。在观前街集中了许多蕴含苏州饮食文化的老字号,如专营糖果的“采芝斋”,以枣泥山药糕享誉的“黄天源”糕团,还有苏帮菜中声誉最高的“松鹤楼”菜馆。说到吃,其实观前的哪家餐饮不是顾客满座呢?从当年郑振铎那篇脍炙人口的《黄昏的观前街》中“饭馆里是那末样的拥挤,走了两三家,才得到了一张空桌”的叙述里,我不难猜想,这条街上吃的自古繁华。只是在我这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中,观前的吃食点心,印象深刻一点的大概便是,在这必胜客隔壁三万昌店址上,生意兴隆得很。此外,就要数每天一大早就吸引着市民前来在店门口排起一字长蛇阵的黄天源的猪油糕、黄松糕,以及松鹤楼的卤鸭面、阳春面了。

时代不同了,人们越来越讲究环境、品位;年轻人已不屑于老市民们津津乐道的传统食品,而更青睐欧式、美式等泊来品了。这些名店名吃不仅让苏州人的日子,过得象品茗一样有滋有味,同时也体现着苏州饮食文化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特色。当然,随着历史的进程,名店名吃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规律。一些老的消失了,一些新的如肯德鸡、必胜客,则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在观前街落地生根了。

在观前街上,古宅、古桥、古巷这样的历史文化遗筑实在太多了。“洪钧状元府”、“潘氏故居馆”、“胡厢思桥”等等,还有“礼耕堂”、“卫道观”、“玄妙观”等等,还有许多紧连观前街的小街巷,如“大新桥巷”、“丁香巷”、“混堂巷”、“卫道观前巷”等等,可谓列数不全、欲举难尽。

不 过,对于“胡厢思桥”这一座有着近八百年建桥史的古桥,还是要化些笔墨介绍给读者的。据桥碑上载:“胡厢思桥”,始建于宋代,是现在观前街历史街区内唯一一座宋代石拱桥。此桥在清代乾隆九年(1774年)曾重建过。在宋代,位于桥东边的巷子里,曾居住过一名胡姓的“厢使官”,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武警支队队长,此桥而得其名。现在此桥桥洞上额,仍嵌有刻着“重建胡相思桥”字样的巨石。数百年来,每天从早到晚,在横跨于平江河的古桥上过往的行人络绎不绝,由此,位于桥西北堍的、依水而建的“胡相思阁茶坊”二层小楼,茶客盈门,生意红火。

一路过去,回望观前街,可谓“古街水巷交叉过、小桥碧水潺潺流”,那粉墙、黛瓦、琴音,呈一派平平仄仄、幽幽雅雅之韵,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长卷,处处透出一种清静、古朴和无比诱人的文化气息,让我和所有亲临过她的人留下终生难于忘怀的记忆。

接下来,带你看看观前街不错的小吃风味。南面的碧凤坊,继续往东走,这里有几家老店,像是松鹤楼、王四酒家的叫化鸡,得月楼的松鼠鱼都是名气大的很,不过,我比较钟情于家乡的苏州小吃。

到了宫巷和碧凤坊的转角,「五芳斋」的鲜肉粽(1.5元)和萝卜丝饼(0.8元)很不错,前者很糯,后者很香,不妨一尝。五芳斋的斜对面,有一家百年老店「朱鸿兴面店」还有焖肉面和汤包,也不错吃。这个路口有家「川福楼」,我没吃过,看样子应该不错,因为人满多的,它的早茶只要18元。

过了宫巷来到对面的太监弄,这是个有趣的名字,「绿扬馄饨」也是小有名气,吃了一碗招牌鲜肉馄饨,也还可以的。 往太监弄走下去,有一家百年老面店:「陆长兴」,也是不能放过的,我们夫妻合吃了一碗爆鱼焖肉面(6元)和鲜肉馄饨。

4

在绿扬馄饨的对面有家好好吃的店,我要郑重推荐给大家,那就是「好人民间小吃」;有时候下班来不及回家,就要赶往观前街去准备我晚上的评弹演出,平时我的晚餐就是在这里吃的,我经常点:玉米窝窝头(3元/笼、5个),脆皮鲜奶(3元/盘、4根),好人凉面(4元/盘),腐乳生菜(6元/盘),水晶冰粉(3元/碗),酸菜鲜鱿面(8元/碗)等,真的太好吃了

在观前街西,如家的隔壁也有一家好人小吃,它在二楼,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透过落地窗就可以看到观前街西的牌坊。

接着我继续推荐几家观前街上不错的小吃:鸡鸣八宝粥店:观前街东门洙泗巷13号玄妙观的东脚门,有卖土特产的小店,过一个小巷子,店的正门在洙泗巷,门面小小的,一碗八宝粥,2元,一个肉粽,3元,一碗鸡头米芡实羹,5元。

品芳茶室:观前街西脚门24-25号,玄妙观广场西侧游廊下在玄妙观的西脚门走廊,有间「品芳茶室」,这是听评弹、喝茶的好地方,每人白天10元,晚上20元,平时我会在业余时间应邀经常在品芳茶室唱评弹,赚点额外收入。现在听评弹的人少了,大多数是苏州本地老人,有时候也有好奇的外地游客购票前来欣赏。你可以点评弹曲目,表演者为一男一女,你来苏州做客,如光顾品芳茶室,没准那女的就是我。白天我在苏州评弹学校教书,我唱的是晚场。你可以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喝茶,非常悠闲自在。茶社内有幅对联:「茶艺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需花」。

玄妙观前的观前街,这里的百年老店很多,黄天源糕团店花10元买了一大包的糕饼,什幺猪油糕、松糕、八宝饭、青团、玫瑰糕样样看起来都那幺可口。

老店「叶受和」,「采芝斋」都可以好好逛一逛,我买了一点蜜饯,粽子糖、贝母糖等,带回家去给老人家甜甜嘴。

观前街东,陆稿荐肉铺也是家百年老店,陆稿荐蹄子最为着称,它选用太湖流域的湖猪,皮薄肉嫩,肉味香糯,店门口还排了一堆人呢。过了这家老店,就进入了老城区,也就是平江路一带了。

位于观前街附近,太监弄的五芳斋,盛名远播,这家的肉粽不错。

肉包子的馅是甜的。苏州有一道特色菜:太湖三白,好像说是鱼、虾、菱吧。某天晚上夜宵时吃的。鱼不错,挺嫩的,可惜整道菜又是偏甜,外地人真的吃不惯我们苏州菜里带甜。

大家来苏州旅游,你会发现苏州的公共汽车侯车站都好特别,图中小亭子也是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特色,不同于其他城市。普通的候车亭也似乎告诉人们:这里是古城噢!苏州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北方的皇家园林,因是官方投资建造,专门为皇上休闲避暑所用,故选址都远离皇宫,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而我们苏州的园林是私人投资的住宅,属于私家园林,主人在选址上基本上放在当时繁华的市中心。因此,这些世界著名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藕园、沧浪亭等全都坐落在今天的苏州市中心。苏州政府为了保护这些古典私家园林的整体之美,明文规定:在市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层,靠近园林周边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园林的围墙高度。当你游览这些园林拍照时,是绝对看不到园林外的任何无关建筑。苏州是全国市区建筑高度最低的城市。政府把高层建筑全部放在郊外的新区。在整个市区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的特色。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瞧,电话亭也是古色古香的。在观前街别忘了看看苏州特产丝绸,苏州丝绸系列家纺的质量是保证的噢。

5

除了吃,在观前街还集中了许多吴文化的精髓。在江南,稍有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苏州评弹,这个有中国最美的声音之称的地方曲艺,它的发祥地就在观前街的“光裕会所”。在上一篇博文我专门介绍的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号称“百戏之祖”的昆剧,就发源于苏州、昆山一带。现在观前街就建有一个昆剧传统艺术表演的专门场所“沁兰厅”。

街北边一处高峻恢宏的建筑就是有着1700年历史的玄妙观。正门矗立着一座石牌坊,转过一个小殿,眼前一个广场,高耸巍峨的三清殿就兀立在正中。殿前不知道长了几百年的参天大树投下一片浓荫,凸显出宗教场所与生俱来的肃穆和庄严。三清殿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是江南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每天清晨,殿前广场上会有不少早起晨练的苏州人。他们伴随轻柔舒缓的音乐,猿臂轻抒,步履坚实打着太极拳。在道教圣地演绎太级八卦,更烘托出了中华源远流长的古典精神和人文气息。

街还是那街,店还是那店,但给我的感觉截然不同。曾经是单一和乏味,现在却是悠然和亲近。徜徉在家乡的观前街,我能感受到历史深处频频的震颤,仿佛能听到浑厚深沉的隐隐呼唤……

观前街是苏州的繁华闹市区。给街巷取名,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这在江南并不鲜见,但如苏州人那样喜欢,恐怕无出其右者,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申衙前、范庄前,不胜枚举。其中最出名的是玄妙观前,约定俗成的称呼是“观前街”,或者干脆叫“观前”。它的盛名,如同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遣、消费场所,也如同夫子庙有孔庙,城隍庙有豫园一样,观前街是因为有玄妙观而闻名。漫步在闹猛的观前街上,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尽管苏州南门有走高档精品路线的泰华商厦,石路有日新月异的商业街区,但无论是苏州人还是外地观光客,总还是愿意以休闲购物的名义,来逛逛这自古繁华,商业上一向海纳百川的观前街。原因并不全是因了她远播海外的盛名,关键的关键还在于她不断地吐故纳新,始终与时俱进,以厚实的文化积淀优雅地走在这个城市商业时尚的最前沿,引领着这个城市的消费步伐。如果把苏州比作一个妩媚的妇人,那么观前就是这个美人项间挂落到酥胸间的闪烁着无穷诱惑的绝配项坠。那么请继续跟随我的镜头游览姑苏第一街!

苏州拥有一古一新的两条街:山塘街、观前街。来苏州除白天看园林,那么晚上你一定要前去最热闹繁华的街道——观前街遛哒一圈,观前街是苏州著名的步行街,位于苏州古城的正中间,就好比北京的王府井或者上海的南京步行街一样,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遣场所。 ……

苏州入夜,各色霓虹灯映照得五光十色,马路车水马龙热闹异常。人间天堂苏州欢迎你来做客!

苏州玄妙观

到苏州不可不去观前街,到观前亦不可不去玄妙观”。千年古观玄妙观座落在苏州古城中心,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据说这里曾是吴王阖闾的故宫,历经千年兴衰,公元一九九九年,玄妙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整治。

姑苏第一街——观前因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观前街经整治更新后,正逐渐成为商业繁荣,街景优美、交通便捷的商业、文化、饮食、和旅游中心。

玄妙观和观前街相得益彰,也正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道教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

为苏州著名旅游景点 。

6

玄妙观的历史沧桑

苏州玄妙观坐落在古城中心繁华的闹市区,南临观前街,面对宫巷,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文物古迹众多而蜚声天下。它既是江南著名古观和苏州的一大名胜,也是全国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玄妙观的主殿三清殿早在 1982 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 276 ),初名真庆道院。东晋太宁二年( 324 ),敕改上真道院。唐开元二年( 714 ),更名开元宫,赐内帑重修。大顺元年( 890 )遭受兵火,仅存山门,正殿,北宋至道年间( 995 —— 997 ),改为玉清道院。大中祥符二年( 1009 ),诏改天庆观额,赐帑建东西南北四庑,新修东西墙垣,由专业画师画成“三天天宫胜景”巨幅壁画。宣和七年( 1125 ),宋徽宗赵佶敕赐香火田五十顷。南宋建炎四年( 1130 ),毁于兵火。绍兴十六年( 1146 )至淳熙六年( 1179 ),苏州地方官王唤、陈岘、赵伯 肃先后主持修复重建。

元成宗元贞元年( 1295 ),始称玄妙观。至正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玄妙观又一次受到战乱的破坏,幸未全毁。明洪武年间( 1368 —— 1398 )朱元璋整顿宗教,赐封苏州玄妙观为正一丛林,设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道纪司于观内。千年古观不仅是苏州道教的主要活动中心,而且也成为地方政府司仪、祝厘的场所,充分显示了玄妙观在苏州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明宣德年间( 1426 —— 1435 ),道士张宗继倡建弥罗宝阁。明正统三年( 1438 ),巡抚周忱、知府况钟首捐俸资,于正统五年建成弥罗宝阁,为玄妙观增添了一座气势宏伟、绚丽多姿的副殿。可惜在明历三十年( 1602 ),宝阁已毁。

清代,为避康熙皇帝名讳,改玄妙观为圆妙观,又名元妙观,直到民国后,才恢复玄妙观的旧称。康熙十四年( 1675 ),布政司慕天颜首倡重建弥罗宝阁,咸丰十年( 1860 )毁于战火。同光年间,红顶商人胡雪岩独立捐资重建宝阁。

辛亥革命胜利后,吴县议事会在玄妙观方丈宝成立。民国元年,道纪司被废,吴县道教公会随之产生。当年 8 月 28 日傍晚,宝阁突然起火,全部烧毁。 1933 年,苏州各界在其旧址上建起了一座中山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玄妙观进行了多次整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为了更好地发挥玄妙观、观前地区在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苏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自 1999 年开始,花了五年多时间,分三个阶段,对观前地区实施了整治更新工程。一期工程的重点是全面维修和保护玄妙观的古建筑,其中包括对已毁的重要殿堂进行恢复性重建,对观内外整体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并增设相应的市政、安全设施。经过九个月的精心施工,千年道观得到了有效的修缮和保护,地处闹市的阆苑琼府景色更加迷人,不但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也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朝拜者和旅游者。

7

昨日玄妙

“苏州玄妙观么东西两判官;东判官姓潘么西判官姓安;东判官手里有只碗么碗里装仔块萝卜干,西判官手里有只盘么盘里装仔块豆腐干;东判官想吃西判官盘里的豆腐干么西判官想吃东判官碗里的萝卜干……”这段用苏州方言来讲的绕口令,对从小在苏州长大的,现在年纪大约在50岁上下的老苏州来讲,恐怕心底深处都会响起许多遥远的回声,对昨日的玄妙观,都会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玄妙吧?

那时侯,除了礼拜日,还有礼拜三的下午(老师学习,学生放假),小学生都有时间到自己喜欢的各种地方去玩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正规点的可以到大公园的少年之家去参加各种各样兴趣小组:唱歌、跳舞、朗诵、画图、航模、器乐,自由点的可以到康乐溜冰场去溜溜冰,到文化宫游泳池去游游泳,而大多数男孩子都把玄妙观作为首选地,因为那里有各种各样希奇古怪好看好听好玩的几乎全是免费的、或者收费极低的“出把戏”,那里有各种各样价廉物美叫人垂涎欲滴的正宗苏州小吃。

到了观前街,老远就可以听到玄妙观西脚门“旅行动物园”招徕游客的洋铜鼓、洋喇叭正在起劲地吹打着“苏姗娜”,高一阵,低一阵,招引着男女老少“快来看哪快来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于是,我们的脚步不由自主的格外高远,格外迅疾。这里有穿山甲、鼋头牛;两头蛇、四脚鸡;娃娃鱼、联体人;有大头小身体的侏儒,有人头蛇身的美女…..门票五分。对面是“万能脚”。一个没有双手的男青年,在广东音乐“步步高”的伴奏下用脚刷牙、洗脸;写字、画画;剪纸、打蛋;钉钉、拈螺丝;穿针引线,缝补衣裳,门票3 分。再往北是几个说书的。有说《三国》、《英烈》、《岳传》的;有说《包公》、《三笑》、《武松》的;还有说《描金凤》、《玉蜻蜓》、《珍珠塔》、《文武香球》的。有的书场在五方斋茶馆店里,有的在破庙里。有的就在路边划地为场,一张破桌,几条长凳。说书先生,身穿破长衫,手执破折扇,将惊堂木一拍:“常遇春马跳围墙。只听他大喝一声,双脚一夹,马头一拎,手舞钢枪,噗——”坐在前排的赶紧举袖遮脸。原来说书的老头子,门牙掉了,激动起来,竞吐沫横飞。说到紧张处,就会卖关子,一边向为数不多的几个听客收2分钱,一边把我们这些听闲书(不出钱)的小孩子赶一下。我们当然也有应招:他一站起来,我们就假痴假呆走开去,到玄妙广场的其他摊头逛逛。或者看看“西洋景”、小人书,斗斗财积(蟋蟀)、放放黄雀,或者玩玩“贱骨头”、九连环,引引叫蝈蝈、唧蛉子,欣赏欣赏做糖人、画糖画,白相相叉铃、风车、竹蜻蜓。听听卖生煎的敲铁锅声、卖糖粥的敲竹桶声、卖馄饨的敲竹板声、卖血汤、豆腐花的吆喝声。闻闻酒酿饼、蟹壳黄,梅花糕、海棠糕,糖炒栗子烘白果的香味。买1分棉花糖,尝一口腌金花菜。等他惊堂木一拍,我们就又围拢来,继续听白书。听得多了,我们在乘凉时,也会说几段偷来的书给邻居听听。忽然,那边响起了阵阵锣鼓声,那是唱“小热昏”的开始表演了。一男一女,站在凳子上。中间一只架子,上边一只箱子,里面有各种表演用的道具。一个敲鼓,一个打锣,一个戴顶小丑帽,一个蒙个假面具,说一句,敲一下,场子拉起来后,就打情骂俏式地开始说唱一些低级滑稽段子,如《哭淼根笃爷》、《瞎子算命》、《楼台会》、《三毛学生意》,叫人笑得肚皮痛。唱一些地方小调,如《小江北到上海》:“北风那个吹,吹动我的破衣衫;我身上冷,肚子饿,走路也走不动。直指望,到上海,能混口饭,咋晓得,直落得,命啊没得!”叫人听了直唏嘘。还表演一些骗骗小孩子的小魔术,如《白开水变颜色》、《报纸变钞票》、《扑克戏法》,。玩到精彩处,也会卖关子:开始卖梨膏糖。还要赞上

8

一段:“小裁缝吃了我的梨膏糖哪,领头开到勒裤裆里呀!小癞痢吃了我的梨膏糖哪,从

此屋里厢勿要点灯呀!僵死鬼吃了我的梨膏糖哪,马上门板上跳起来呀!”引得大家笑煞。忽听得“来来来!有钱的出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原来是朱松官开始卖蛇药了。只见他让一条条蛇咬自己的手指、手臂,甚至舌头,再挤掉毒素,搽上蛇药,一点事也没有。有时还生吃蛇头,讲叫化子捉蛇:为了捉一条大蟒蛇,叫花子积了一大缸痰。三个月后的一天,浑身倒满痰,滑进蛇洞,一把就拿蟒蛇捉牢……喔哟,听得人直想呕吐,赶紧换个场子。走上三清殿,看看门口的赵大士卖拳头吧。一路长拳一路大刀,一路棍子一路长枪,一路鸳鸯剑一路九节鞭,真个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玩几圈石锁,绷一回钢丝;劈几摞青砖,砸一块石板。当场气功治病,就地太极推拿。操着山东腔,卖的“大力丸”。他是一个住在枣市街的伤科大师,同葛应炳齐名。高兴时,围观群众可以点戏。有一回看客点了“醉八仙”,赵大士谦虚地说年纪大了,恐怕打不好,说着就开始清理场地(因为这路拳要满地打滚的),大家赶紧一起帮着捡拾地上的石子,有位仁兄到道士那儿借了把竹丝扫帚,卖力地扫了一遍。乖乖,这路拳打得真是忽快忽慢,如痴如醉;抑扬顿挫,出神入化;连地十八滚,虎虎有生气,简直一个活武松哪!西脚门边上表演吞剑、吞铁弹的,就相形见绌了,更不要说那些“剖腹”、“砍头”,算命、测字的鬼把戏了。只有哈尔滨来的蔡少夫的“飞车走壁”、河南来的“三丈吊”(杂技团)可与媲美。但是它们都是要买票的,起码一角。

一个下午徜徉在如此经济实惠、目不暇接、希奇古怪、百看不厌的玄妙文化中,怎不叫人废寝忘食,流连忘返、异想天开呢?而昨日,我们这批老苏州,不正是在这种下里巴人的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吗?嘿嘿!

玄妙观内十八景

观前街,位于苏州城的中心,东至醋坊桥临顿路,西至人民路察院场口,是苏州城内最热闹、最著名的一条街巷。全长770米,宽9-13米。 "观前街"之名,在历代志书上虽未见著录,而在清嘉庆二年(1727)印制的《苏州城河三横四直》地图上,就标有观前街的街名。这样算起来,这条街也有近300年的历史了。

街名来源于玄妙观

观前街,顾名思义,是在玄妙观之前。玄妙观历史却十分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玄妙观始创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院。据传东晋时明帝司马绍在梦中偶见三清道祖意欲驾临姑苏,故而特下旨苏州官员扩建道院,敕改为“上真道院”。唐代,尊崇道教的始祖老子为先祖,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下诏改名为“开元宫”,又称“紫极宫”。那时,宫门前有条小河,河上架桥,名宫桥;桥前小巷,即名宫巷。旧时,进宫巷、过小桥,才能进入玄妙观。不久,又扩建文昌殿、张仙殿,道观已颇具规模。宋代,徽宗皇帝崇信道教,并在全国推广,由此,道教迅速发展,苏州开元宫也随之扩建,改名为“太乙宫”、“玉清道院”,后又改为“天庆观”,并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江南地区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南宋建炎年间,金兵南下,疯狂入侵,攻入平江(即苏州)城,到处杀人放火,抢劫掠夺,天庆观也毁于兵燹。战乱之后,又重新修建。元代,始称为“玄妙观”。《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指“道”的深奥难识。“妙”亦作“玅”,《老子》云:“故

9

常无欲,以观其妙”。到了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烨讳,一度改称“圆妙观”。但以后仍名玄妙观,直至今日。

观前街,因街在玄妙观之前,故称“玄妙观前”,但在具体运用时,省去“玄妙”两字,简称“观前”。所以,苏州人到观前街去白相,只说到“观前去”。

观前街西原名察院场

观前街西边一段,原名察院场。说起察院场,老苏州几乎人人知道,在观前街西头、景德路东首、与人民路交叉之间的一块地方。察院场是一条巷名,但这个地方根本没有小巷,那么,察院场究竟在哪里呢?

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察院场之名,至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有了。乾隆十年(1745)由苏州知府傅椿主持绘制的《姑苏城图》上,标明有察院场,其地在今施相公弄、弄口接观前街转西至今人民路,成“L”字形状,这一处的路名即称察院场。约在光绪二十二年至三十二年(1896-1906)之间绘制的《苏城全图》上,察院场的路名便一分为二:一是自弄底至观前街,称施相公弄,因其处有施相公祠而得名;一是自施相公弄口转西至人民路(即今观前街西首),仍称察院场。至民国三年(1914)绘制的《新测苏州城厢明细图》上,仍标明有察院场。但此后出版的苏州地图上,察院场之名就不再出现,合并称观前街了。这样,从地图的记载算来,察院场之名至少存在了170年时间,无怪乎在苏州有很深的影响了。

明代即已有之。明清时代,其处为都察院机关所在地。都察院简称“察院”,“场”者,场化也。称“察院场”,即察院那里。都察院是明清时代的最高监察机关,以左、右都御史为长官,次为左、右副都御史及左、右佥都御史。明代,依据行政区划,分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明末又定为十五道,巡按州县,纠察百官。清代沿袭明制,仍设都察院。可见,都察院的权力很大,是专门监督纠察官员的,为天子的“耳目”,凡大臣奸邪,小人勾当,作威作福乱政者,官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以及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者,均在纠察之列。苏州是府治所在地,统辖一州七县(吴县 、长洲、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崇明),官员众多,故设立都察院机构,监督纠察七县官员。清代,还在三多巷处设立都察院分院,因在苏城之南,称南察院,其弄名即称“小南察院”,至今犹在。

“苏州街,雨后着绣鞋

观前街现在商店林立,百货杂陈,应有尽有,十分繁荣,是苏州人休闲、娱乐、购物的好去处。无论白天晚上,行人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热闹异常。但追溯观前街的历史,也有个发展过程。在明代卢雍、王鏊撰的《苏州府志》、《姑苏志》上,以及清代乾隆、同治年间撰的《苏州府志》上,均未见有观前街的著录。在嘉庆年间的地图上才有“观前街”的名称。清末民初,街上开店的商号只写在“观东”、“观西”,也无观前街之名。在民国二十三(1934)编纂的《吴县志》上,也未见有观前街的著录。这就说明,在那个时期,观前街并不出名。

点观前街的记述。宋时,这里称“天庆观前”,是方位地址,还是街名?也就不得而知了。其时,玄妙观前空地甚多,遍植桃树,春天桃花盛开,灿若云锦,故有“碎锦街”之称。旧时,街面大都用石板铺就,俗称石板街,街面平整,下为水道。观前街也是如此。道路十分整洁,尤其是雨天,街面被雨水冲洗过后,没有灰尘泥土,很是洁净,阳光照耀处,石板上现出亮光。谚语云:“苏州街,雨后着绣鞋。”当时有“苏州街洁净为天下第一”之说。清末民初,观前街十分狭小,仅是一条小巷,两面开的商店,店员可以面对面讲话。民国十九年(1930)实行城市改造,才拓宽街道。承德里公寓也在这时开工建设,二层楼住宅九幢,总面积7678平方米。其时,街上用碎石铺路,俗称“石子街”。解放后又多次扩建,

10

先为小方石路面,后为沥青路面,再改为方石路面,显得平整宽广。 1982 年定为“步行街 ”,禁止车辆通行。 1999年1月,为适应商事、旅游的需要,观前街实施全面改造,再次拓宽整容。历时九月,一条崭新的街道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与过去相比,真是旧貌换新颜了。

玄妙观内十八景

玄妙观建筑雄伟,规模宏大,范围很广,占地面积5.5 万平方米,建有三十多座殿阁楼宇,著名的有正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财神殿、文昌殿、蓑衣真人殿、雷尊殿、慈航殿、三官殿等,与北京天坛、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齐名。

苏州人喜欢白相玄妙观,观内白相地方很多。旧有“十八景”之说,略述如下:

1、麒麟照墙。在雷尊殿前建有照墙,墙上绘有一头黑色麒麟,神态威武,十分逼真。

2、朝北玄帝铜殿。用铜合金浇铸的小型铜殿,面阔四尺,进深三尺九寸,置于石座上。内供北极玄天大帝,也称“祖师爷”。这座殿的建筑艺术和铸造工艺十分高超,誉为旷世杰作。

3、六角亭。在三清殿露台西边,造型优美,惜在清咸丰年间被毁, 1999年重建,今名六合亭。

4、钉钉石栏杆。即露台上的青石栏杆,用生铁水浇连,冷却后如铁钉钉合在一起,故名。

5、一步三条桥。在露台东侧踏步的甬道上,有三条并列的青石板,宛如桥面,成人一步即可跨过。

6、无字碑。在三清殿的东边,碑上原有文字,为明代大臣方孝孺所书。因方孝孺拒绝燕王起草即位诏书而被杀,碑上的文字也被铲除干净,成了无字碑。

7、一人弄。位于弥罗宝阁东南转角处,因空间狭小,仅容一人通过,故名。

8、五鹤街。原在西脚门三官殿天井中,在三条青石板上凿有五只仙鹤。传说,某年苏州流行瘟疫,真人在观内为民祈禳消灾,有群鹤从空而下,三天后才飞去,故凿五鹤作纪念。

9、七星坛。原在水府殿内。七星池。即东岳殿的水池,池中凿有七井,虽逢大旱,井水亦不涸。石水盂。在弥罗宝阁前,有一个长八尺、宽四尺的半圆形石水池。民间传说,这是苏州城内文房四宝之一——砚台。

10、海井。三清殿内朝北九霄天尊座下有一口水井,传说此井深不可测,通到海底,侧耳伏井口,能听到水击声,故有“海眼涛声”之说。

11、鱼篮观音像碑。在观音殿内。

12、杨芝画壁。原在弥罗宝阁第二层楼梯转角处的墙壁上,为清代松江大画家杨芝所绘,绘有洛神、刘海戏金蟾二像,高一丈有余,用笔细腻,形象生动。

13、运木古井。在蓑衣真人殿的天井里。传说,在建造弥罗宝阁时,木材短缺,经道人施法,木材从井中源源而出,保证了造殿的顺利进行。

14、“妙一统元”匾。悬挂于三清殿大门檐下,原为清初书法家金之俊所书,日久后因字体剥蚀,匾上“一”字已无。后由一卖草鞋人自荐,用草鞋补书一字,十分匹配。

15、靠天吃饭图碑。原在斗姆阁内,现存于观音殿外碑廊内,为清嘉庆遗物。

16、老子像碑。在三清殿西楹,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唐玄宗李隆基写有“御赞”,堪称书画“双绝”,为镇观之宝。

17、永禁机匠叫歇碑。原立于玄妙观东脚门机房殿内(现存碑刻博物馆)。“叫歇”,即是罢工;“机匠”,即是丝织工人。清雍正年间,机匠常受到机户(老板)的欺凌,举行罢工。机户要求官府干涉,由此而立碑。反映了机户与机匠之间的矛盾,以及官方的处理态度,这是研究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资料。

18、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在正山门内。由元代学者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

11

上述古迹有的已经湮没,有的尚存。需要说明的是,玄妙观内的“景”,与山水风景并不相同,它只是点缀于观内的文物古迹。

造屋请仔箍桶匠

苏州民间有句俗语,叫做“造屋请仔箍桶匠”。意思叫人帮忙找错了对象,事情就办不好。这句俗语的产生,民间传说与建造三清殿有关。

建造三清殿是个大工程。在当时来说,虽不像现在的招标,但也要挑选一个有能力的工头,由他承包,以保证建筑的质量。苏州香山匠人技艺高超,是非常有名的木匠。玄妙观方丈就请香山匠人范作头承包,因工程大、用人多,既要技术人员,也要勤杂小工。范作头的许多亲戚好友知道了,都上门来谋个差使,弄口饭吃。范作头是个老好人,凡是来要求工作的,基本上都答应了。在木匠中,有几个是箍桶匠,他们既不会上梁立柱,也不会做门配窗;在配料时,将好端端的一根长木料,锯成一段段的小木料,派不上用场了。有人向范作头反映说:这些人是箍桶匠,根本不会造房子,你请错了对象,怎么能办得好事情。范作头一看果然如此,只得把这些人辞退了。

后来,这件事流传开来,当作笑话,有人打趣地说:“造屋请仔箍桶匠”,哪能造得好房子。日久之后,就成了一句俗语,直至现在,这句话仍在使用。某人家里的煤气灶坏了,妻子请来了一个电工,煤气灶当然修不好。丈夫知道后就说:“你呀, '造屋请仔箍桶匠',怎么会修得好呢?”

老字号最多一条街

因玄妙观的关系,观前街逐步兴盛起来。许多商家都喜欢在这里开设店铺,招徕生意。有些商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专门做此生意,牌号不变,年深日久,就产生了许多老字号 。据初步统计,至今在观前街上开业百年的老字号,仍有10余家。位于观前街东头的陆稿荐肉店,始创于清康熙二年(1663),是最老的一家商店。陆稿荐的酱猪肉,咸甜适中,味香肉鲜,入口即化,受到人们称赞。这家店的酱肉因何这样好?据说四月十四轧神仙,八仙之一吕洞宾宿在店门口,临走时留下一条草荐,草荐烧肉后异香四溢,吸引了广大顾客,将酱猪肉一抢而空,就此成名。

位于观前街中段的松鹤楼,始创于清乾隆年间,在《重建苏州面业公所碑》上,有松鹤楼的店号,约在1708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松鹤楼最出名的菜肴是“松鼠桂鱼”。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苏州,进松鹤楼吃饭,店家拿出“松鼠桂鱼”,昂首翘尾,色泽鲜红,香味扑鼻。乾隆吃了大为叫好,由此成为名菜。

在观前街西端南面的稻香村茶食店,始创于乾隆三十九年(1773),经营苏州糕点、糖果、瓜子、蜜饯而闻名。这个店名雅俗共赏,乡情味浓郁。店主因何取个店名呢?据说主人爱看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书中写有“稻香村”事,从中受到启发,而取此名。稻香村出名以后,全国许多糖果茶食店,纷纷仿效,用“稻香春”、“采香村”、“谷香村”等店名,可见其影响之大了。观前街上,还有黄天源糕团店、乾泰祥布店、恒孚银楼、采芝斋等,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店

玄妙传说

苏州玄妙观,作为苏城著名的道教中心和苏州市民重要的游乐娱观场所,多少年来

12

流传着各式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 “玄妙传说”,又每每与古观的历史、风物交织在一起,既多逸事奇闻,也富深刻的哲理,可谓独具风采,引人入胜。

“林则徐求雨”

却说这位林则徐,还与我们江苏有过一番渊源。

曾先后两次赴江苏为官。一是道光三年,任江苏按察史,二是道光十二年,任江苏巡抚。在巡抚江苏期间,林则徐大力整顿吏治,平反冤狱,积极兴修水利,救灾办赈,颇有政绩。在苏州民间曾流传一则关于“林则徐求雨”的传说,就与他在苏州玄妙观惩治地方乡绅,救灾办赈,接济民众有关。

道光十二年,时逢苏州地区大旱,全城百姓已有断粮之虞,虽苏州城内外万民翘首期盼天降甘露,但这老天爷好似铁了心似的,就是滴水不漏。眼看已是过了立秋时节,天上仍然是晴空万里,不见一丝云彩。这时恰逢林则徐刚到江苏巡抚任上,见作为江南著名粮仓的苏州地区,已是连续数月没有降雨,面对秋收无望,心中忧伤如焚,他一面急急上表朝廷,报告地方灾情,一面在苏州召集了僚属并众乡绅与会,商议救灾之道。会上林则徐一脸沉重地向众乡绅提出,苏州灾情已是十万火急,定将严重影响今年稻谷之收成,倘若百姓因饥起盗,事关社会安定,各位也难免遭池鱼之灾。不如请大家慷慨解囊,捐助些大米或银两出来,以助灾民共渡难关,尔等也可借机行善积德,造福子孙......想不到话音刚落,在座众乡绅就不约而同地诉起苦来,连叹家境其实也十分艰难,平日仅是粗茶淡饭,刚够饥饱,实在并无钱粮可捐,还望大人开恩。就这样,林则徐良苦谋划的赈灾之事,竟不了了之。

林大人在府衙中寝食不安,茶饭不思,整天左思右想,几天后终于想出一法,决定依计而行。他传令手下,通知全城官员、士绅,定于八月初一至初三日,在城内玄妙观设醮坛求雨,为民众祈福禳灾。这三日之内,不论官员士绅都必须在家中斋、戒,禁荤腥酒食,并淋浴更衣,以感动上苍。至初三日卯时,地方官员均在各自府衙祈祭,而众位乡绅需一律至城内玄妙观内对天求雨,不得有误。

此令一出,谁敢不遵。至初三日卯时前,众位乡绅均准时到达观中。但见三清殿露台之上,道士们正在设醮求雨,登坛拜祈,而在露台之下,林大人已早早吩咐手下人着地铺上了一方方芦席,专等众乡绅一应人到,即跟随林大人一起对天叩拜,求上苍降雨。虽说这农历八月初已属秋令时节,但因连月大旱,天气仍是酷热难挡,此日也是毒日当空,骄阳如火。众乡绅坐下后,稍顷已是汗淋夹背,热不可耐,且现场又无点滴水可饮,众人碍着那巡抚林大人同样坐席于烈日之下,也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在心中暗暗叫苦。

这样捱至快近午时时分,忽有一衙役来报:“禀大人,西津桥处刚送来灾情水一担,请大人查验”。众乡绅正不知这“灾情水”为何物,有些心存侥幸者,还心想是不是大人网开一面,知大家口渴难熬,特地着人从西津桥运水来观中,以供众人解渴之用。只见林则徐当即环视众人,神色凝重,一字一顿地说:“各位,这西津桥地区本是姑苏有名的水网之地,如今也喝这些泥浆水了,现一人一碗分与各位尝尝,务必喝光,以体民之疾苦。”这时手下将早已准备好的瓷碗取出,一一杓入泥浆水,林则徐随即带头取一碗在手,头一仰便咕咚咚一饮而尽,饮完即环视众人,此时众位乡绅见巡抚林大人喝了,谁还敢不喝,只能硬着头皮,皱着眉头,将这“灾情水”慢慢吞咽下肚。你想这一班平日里养尊处优,吃的是油,穿的是绸的家伙,怎经得起今日晒毒日头、喝泥浆水的折腾,不时便有人开始呕吐,且在场上呕吐之人越来越多。这时林则徐见时候已到,立即吩咐衙役,去看看每人面前究竟吐的是何物?衙役当下一一看过后即报告说:“回大人,这些人吐出的都是些酒肉荤腥。”这时林则徐将脸一沉,正色曰:“我特地发出告示,令尔等斋、戒三天,姑苏百姓现在连粥都喝不上,可你们平日吃的是什么?吐出的又是什么?今日本是祈求上苍降

13

福之日,尔等竟不斋不戒,酒肉荤腥冒犯苍天,毁了求雨之大事,看你们如何担挡?今日本官决不姑息,定当奏明朝廷,大家可速回府,等候发落。”话音刚落,众乡绅立即慌作一团,忙着求林大人开恩,纷纷表示自愿捐助钱粮,接济灾民。林则徐见赈灾目的已达,就趁势下台,对众人说:“既然如此,本官且网开一面,暂不上奏,看尔等如何将功折罪,再行定夺,请各位即刻回府,抓紧为是。”众人连连叩首谢恩,忘不迭赶回家中,乖乖地准备钱粮去了。

这一年,苏州的稻谷虽然严重歉收,但官府有了这许多钱粮放赈,也能勉强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了。

“捕快贼出身”

苏州的民众都知道,明代宣德年间,苏州知府况钟是苏州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有“况青天”之称。况钟在苏州任上,减免赋税,扩建学府,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明断冤狱,政绩卓著,为人民做了几多好事,以至况钟在世时,苏城百姓就曾自发为其建造了生祠(在城西西美巷内)。明正统七年,况钟病重,苏州百姓“遍祷祭坛,为公祈祀,至有以身代死者”。至况钟去世时,则“群民罢市,如哭私亲”。翌年灵柩送归故里,苏州市民更是万人空巷,倾城相送,哭声百里不绝。

况钟出身平民,自小就了解底层贫苦大众的疾苦。入仕后因博学多才,办事干练,被朝廷派任苏州知府。当时正值苏州吏治腐败之时,社会上强取豪夺成灾,贪污奢侈成风,冤案堆积,民不聊生,治安情况极度恶化。况钟到任后,即从整肃纲纪律法入手,严惩贪污,“戒奢侈”、“严贼盗”、“禁棍恶积弊”,使苏州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得到很大改善,深受人民大众的爱戴。

“捕快贼出身”,是一句在苏州民间广泛流传的的俗语,据说就与况钟在苏州玄妙观微服私访,“严贼盗,禁棍恶”有关。

说明代宣德年间,苏州玄妙观已是踞郡城之中的姑苏胜地,观内摊贩林立,游人云集,但也因常年人多手杂,三教九流汇集,而成为了当时苏州城内窃案发生最多的地方。况钟到苏州府任上,偷盗泛滥,窃案连连,是他碰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况大人沉思良久,为严禁贼盗,还民众一个清静世界,决定亲至城内窃案频频的玄妙观中,先行微服察访后,再徐谋良策。

一日,况钟脱下袍服,换上了平民服饰,只随身带了一名书僮,悄悄地来到玄妙观内实地踏勘,想一探究竟。

进观后两人径直至三清殿周围溜达徘徊,在人堆中察言观色,细细访查。只两日下来,就发现了一桩稀奇之事。他注意到观内有两人(一人的肩上还背着一个大大的褡裢)日日上午无所事事地或坐或站立于三清殿露台之上,好似每天在等候什么人似的,甚是优闲。且不时还看到有人送钱或物来交于他们,见面时双方并不搭话,来人照例呈上钱物后即匆匆离去,看似熟门熟路,十分默契。而他俩则是来者不拒,从不谦让,日日“照单全收”,只管不断地将钱物放于褡裢袋中。又见每逢中午时分,这两人便会踱下露台,沿着露台边一字排开的小吃摊贩走去,若见到摊上的馒头、糕团,或是熟菜,即随手取几样带走,见有馄饨、汤团,也随便坐下吃一碗,而取过、吃过,竟皆扬长而去,从不见付一分钱。况钟在旁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内中必有隐情。他面上虽不动声色,暗中却加强了观察。这样至第三日的中午,待这两人吃过、取过,离开小吃摊后,况钟即踱步至一馄饨摊上,要了一碗馄饨,边吃边和那摊主攀谈起来。况钟问道:“不知刚才那两人为何吃东西不给钱?”那摊主苦笑一下,看了看况钟后说:“客官不是本地人吧?”况钟答:“正是。”摊主又说:“客官有所不知,刚才那两人实是苏州城内有名的贼头,手下的一帮窃贼凡偷东西得手,都要孝敬他俩一份,不然,即无法再在这里行窃了。而玄妙观中有哪家摊店不

14

让他俩吃白食,他们就会派窃贼日日光顾,叫你防不胜防,谁人肯以小失大,哪家摊主不是息事宁人。”况钟连连点头曰:“原来如此。”

至第四日,况钟即派僮儿带了衙役将这两人捉进府衙。

两贼捉到后,况钟即刻吩咐带至花厅审讯。经审,两贼头供认,他俩为“拜把兄弟”,平时终日游手好闲,在社会上厮混,本来一直干些偷鸡摸狗的营生,后因自小都练过一些拳脚,遂逐渐在贼帮中逞凶霸道,占山为王,顺者昌,逆者亡,成为了“贼头”。现手下“徒弟”有一百多人,虽分布在苏城各地,但主要在城外阊门和城内玄妙观等人流集中之地行窃。社会上什么“开窑口”(即掘壁洞)、“敲木鱼”(即偷鸡)、“借铜钿”(即挖包)等都归他们管,凡行窃得手,他们即坐地分赃。况钟听后略一沉思,对两人正色曰:“现在有两条路供尔等选择,一是判你们长刑,立即收监;一是立功赎罪,将功补过。本官慈悲为怀,到是拟网开一面,非但不让你们坐牢,而是让尔等即日起在我衙内当捕快,专捉窃贼。你手下那些贼徒如能弃恶从善,从此不干那行窃的勾当,重新做人,也可既往不咎,还可为他们各自安排营生,让他们自食其力,你们看如何?”两贼头做梦也没有想到,捉到官府不吃官司,还能混个捕快当当,随即磕头如捣葱,连说:“小人们愿意立功。”

况钟当下又设一计,让他俩当捕快后,对外且莫声张,由其中一人挑个日子“做生日”,届时要大办宴席,将手下贼徒都请来赴宴,两人即依计而行。

宴请那天,果然手下贼徒纷纷前来祝寿,正觥筹交错间被况钟派人当场全部拿下。此时即由他俩人出面,当众宣布自己已然金盆洗手,现正在府衙吃粮当差,成了况大人手下的一名捕快,从此不再偷鸡摸狗。同时劝戒手下众贼徒也及早洗手,回头是岸,重新做人,且况大人也是有言在先,如能弃恶从善,则既往不咎,并一律安排营生,不至挨冻受饿,你们看如何?一时众贼徒都顺水推舟,纷纷表示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非长久之计,现愿意金盆洗手,干些正经的行当糊口。

据说这些贼徒后来都由况钟一一安排了营生,不再危害地方,少数又重行窃贼勾当的,因苏州府中两捕快原是贼头出身,出去一查一访,即可抓捕归案。

从此苏州城内的窃案减少了许多,民众念及“况青天”恩泽之余,“捕快贼出身”的俗语,也在苏州民间广泛流传。

碑上虽无字,屹立天地间

苏州观前街玄妙观三清殿东侧,矗立着一块6.7米高、2.7米宽的青石无字碑,它就是我国四块著名无字碑之一的方孝孺无字碑,原为玄妙观十八景之一(另三块无字碑分别是:山东泰山秦代无字碑、陕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唐代无字碑、北京十三陵明代无字碑)。

无字碑原本是有字的。明洪武四年(1371)清理道教,玄妙观为正一丛林,设道纪司,革昆山县五十顷香火田充军晌。此事是当时苏州道教的一件大事,玄妙观特请大学士方孝孺撰文勒石,以志纪念,名《清理道教碑》。据说其书法篆刻“铁划银勾,不同凡品”。方孝孺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的老师,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是为惠文帝。朱元璋第四子、其叔父朱棣起兵篡夺皇位。攻下当时的明都南京后,为安抚臣民,平息舆论,他命令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宁死不写。朱棣威胁说,不服从就满门抄斩,罪灭九族!而方孝孺面对屠刀,并不惧怕,昂然表示:就是灭十族也不从!朱棣果真灭其十族(九族外加学生),这场惨案共丧生870余人。这碑上原有的文字,也不能保留了,被连夜磨去。但苏州人不肯推倒这块无字碑,让它作为暴君的控诉状,屹立天地间,此碑从此遐迩闻名。

为怕有一天有人推倒此碑,苏州还有一个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说是这块无字碑压的是一个海眼,假如碑倒了,就会有海水 涌出来,水淹苏州城。这块碑所体现出来的反

15

皇权思想,比另三块无字碑要高,反映了苏州历史文化中闪光的一面。

康熙、乾隆与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在清代得到了当朝帝王的重视,成为名重江南的道观。

康熙初年,募得白金四万两,历时三年,再度建修三清殿。康熙名玄烨,因避讳,遂将玄妙观改称圆妙观。在清代侠义小说《乾隆游江南》一书中,对乾隆年间的玄妙观作了表述。第五十七回谈到,高天赐(乾隆化名)与周日青抵苏垣,先着日青上岸,在玄妙观左近择了鸿运来的客寓。两人当晚就一早安歇。次日早间,来到玄妙观门首,那里茶房酒肆,多如林密。那些游玩之人亦甚不少,都在这左右各处玩耍。观内一带所有那些三百六十行,竟无一件没有。北首栅栏面前拥有一撮人,在那里站立,天子就上去一看,只见布棚之下,设了一张方桌,桌上有许多书卷,两边摆列椅凳,棚上挂了个软布招牌,上写着“高铁嘴”三字,下面五个大字是“善相天下士”。天子看见道:“原来是个相面先生,某倒要请他相相面,看他可相得出来。”就分开众人,旁边椅子坐定。只见高铁嘴先说了几句江湖,道:“八字生来不可移,五行内外有高低。欲知祸福先注定,须向高人叩指迷。高某铁嘴,乃四川成都府人氏。少习诗书,壮精相法,柳庄麻衣,名家通晓。史因路过此地,欲结交几个英雄豪杰,如有赐教的,不妙请过来谈谈。相金不拘多寡,若不灵验,分文不取。”这高铁嘴将天子一看,赶忙将布棚收下,桌上书卷以及一切物件皆打好包袱,向他俩说道:“二位尊寓在何处?此地非谈心之所,小人一同到尊寓行礼罢!”这高铁嘴一眼就看出乾隆贵相。但乾隆确是到过苏州玄妙观,并多次为玄妙观题字。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时,到玄妙观虔诚地行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他第二次南巡到苏,曾手书“清虚静妙”四字赐给三清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南巡又题“太初阐教”、“梵籁清机”匾额给玄妙观正殿,并题对联:“圆 叶三元宣 ,妙机含万有寿溥垓埏。”匾额与对联仍保存在三清殿

玄妙观小吃——蒋经国曾情有独钟

蒋纬国先生在他的回忆录里,谈到他在苏州的生活时,就对玄妙观的五香排骨重重地写了一笔。蒋经国兄弟在苏州读中学期间,每每放学都喜欢到此品尝小吃,尤其是对五芳斋的排骨情有独钟。

浮光掠影方丈殿

玄妙观方丈殿座落在玄妙观后面的观成巷17号,这里以前就是 “玄妙观菜场”。现在已经整修一新了。玄妙观方丈殿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编号NO:071。6月22日玄妙观方丈殿的文字资料极少,我在网上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小段有关它的历史资料,现录于下,供参考。

方丈殿为穹窿山上真观下院,直至民国初,该殿振法堂内高悬戒规,内容主要有不准娶家室、不准目无师长等。违反戒规者,轻则重责、重则开除(俗称“贴革条”)。方丈为一观之主。民国元年8月28日,大厦三层、飞甍隆栋的弥罗宝阁失火焚毁,内仅金身神像就有380余尊,阊门外十房庄淘沙户曾拟出资1万元承包清除火场垃圾。方丈倪仰云因失火被提出公诉并辞职,自此方丈威信大降,戒规松弛。方丈管2房、6殿。至北伐时,方丈殿还有五六处山房,近百间屋。各房轮流执管殿事,有帐房、文书及香工10余人,厨师2人。其余12房分掌一至二、三座殿,实各为一独立道院。

苏州中山堂的故事

孙中山,即孙文(1866—1925年),字逸仙,号明德,广东省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他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16

中山堂,全称"中山纪念堂",是一种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建筑物。这种源自

民国年间的公共建筑,一般建于大城市,多为孙中山生前生活或工作时居住过的城市。中山堂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已经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珍贵的人文景点。

民国时期,苏州也建有一座中山堂。地址在观前街玄妙观三清殿的北面。如今,这座保存完好的中山堂,已经列入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名录,标牌223号。它的建成,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经过。玄妙观三清殿北面,原来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道教建筑,名"弥罗宝阁"。民国元年(1912年)8月28日,这座高达三层的殿阁不幸失火焚毁。此后,这里沦为一片废墟。

当时,苏州缺乏大型集会场所堂。1929年在吴县政府和地方士绅的倡议下,建造大礼堂提上议事日程。地址利用现成的弥罗宝阁废墟。大会堂定名为中山堂。

1930年12月6日,县政府由黄蕴深县长主持,召开了一次党政座谈会,商量建造中山堂事宜。12月13日,中山堂筹备委员会组建,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

……

落成之日,在中山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各界人士前来,或题词赋诗,或赠送礼品,表示热烈祝贺。当天下午,还延请剧团表演丰富多彩的剧目。此后每周一次,国民党要员在中山堂举行集会,诵读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重要的官方会议,也在此召开。

建成后的中山堂,庄严肃穆。主体建筑朝南二层,面积1200多平方米。自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10米。屋顶铺琉璃瓦。屋脊两侧,塑有一对狮子和麒麟,栩栩如生。屋脊正中,塑有一个硕大的水泥地球。两边金色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系孙中山名言,很有时代感。楼下为大礼堂,左右两角各有一小间,为中山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楼上中部为会议室,中置长会议桌三只,椅子每桌配十六只,右为阅报室,左为区公所,二楼中间有一外置阳台。

解放后,中山堂辟为文化场所,由观前影剧院管理和使用。影剧院放映的许多国产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节假日,影剧院往往人满为"欢"。2004年,市文物局和《姑苏晚报》等单位联合发起"联丰杯古城寻宝大行动"。中山堂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被列入"控制保护建筑"名录。

如今的中山堂,保存完好,仍为文化单位使用。清水砖扁砌的围墙,中间安装一扇雕花铁艺门。大门两侧各悬挂一块木牌,分别为"苏州市滑稽剧团"、"苏州市少儿喜剧实验院"。源远流长的苏州滑稽剧,脍炙人口,享誉全国,现在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顾芗和张克勤领衔主演的多部滑稽剧,如《快活的黄帽子》、《青春跑道》、《顾家姆妈》等,在全国屡屡获奖。

入门,宽敞的广场上,错落有致,种植棕榈、桂花、剑兰等花木。一侧的水池,围以嶙峋黄石,堆叠假山。广场正中,即两层高的中山堂。底层正中悬挂一块匾额,黑底金字,额"苏州喜剧院"。前面设置露台,台阶两侧置放石狮。二楼的外置挑出阳台,由露台上的罗马柱承托,中西合璧。中山堂底层设置剧场,供平时剧团排练节目,或内部观摩使用。楼上为剧团办公室。中山堂的北面,是一座两层的附楼,开设舞美、音乐等训练房。中山堂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平房。西侧为陈列室,陈列《孙中山与苏州图片展》。东侧平房为接待室和其它办公室。

苏州中山堂,民国建筑的一张历史名片

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3293.html

更多阅读

杭州 南宋御街美食街令人咋舌的昆虫宴 小学生私房照令人咋舌

杭州南宋御街南起万松岭路口,北至十五奎巷的约1400米中山南路段是美食夜市集散中心,大家习惯称之为南宋御街美食街,享受美食一定不能错过。这是中山南路鼓楼的一条街,白天到此处的游人不多,但是天色一暗的时候,晚上6,7点左右就能来南宋御

楚河汉街美食 汉街有什么好吃的

2014-06-19吃喝玩乐在武汉易记酸辣粉——武汉武昌区汉街推荐理由:他家的酸辣粉,“久了”没吃便“馋得慌”。红薯粉据说经过“多道”工序,怪不得“滑爽”、“有嚼头”,汤汁“酸酸辣辣”,“很合”本地人口味;里头的炸黄豆也颗颗“酥脆”,让人

非常重要的“日轮观” 日轮观想图

怎么样才能止?不观就不能止。怎么样才能观?不止就不能观。这话讲了,要注意唷!           那什么叫做观呢?就是想一个办法,把自己的心念集中在一点上。《观无量寿经》第一个观--日轮观。出家的朋友要注意哦!不但净土宗第一个要你修

声明:《姑苏第一街------观前街 观前街美食》为网友微笑姑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