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山西名人 山西古代名人
马凯,1946年出生于山西,祖籍上海,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
侯外庐(1903~1987)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平遥人。1903年2月6日生于平遥县西王智村,1987年9月14日卒于北京。1922年到北京求学,分别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兼攻法律和历史。1927年赴法留学。1930年回国。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重庆一面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一面从事学术研究,在中国古史和思想史研究领域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侯外庐坚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对上下几千年的社会史和思想史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著作丰富,自成体系,开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苏联历史学界诸论争解答》、《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与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等合著,五卷)、《中国思想史纲》、《宋明理学史》、《韧的追求》(回忆录)等。侯外庐长期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晚年,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顾问。他还曾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
席泽宗,1927年6月生于垣曲县。他是我国当代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享有国际商誉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已被8种世界名人录列传。
青年时代的席泽宗醉心于天体物理学,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他服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在当时院长竺可桢的力荐下,走上了天文史学研究的道路。
1955年席泽宗发表了天文史学研究的力作《古新星新表》,震惊国际天文学、科学史两界,从而奠定了他在学术史上的历史地位。此后,他还在中国古代恒星观测、字宏理论。天文学思想史、人物研究、敦煌卷子中的天文学文献等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近10年来,他还为科学史在中国的学科建设贡献了许多心力,并在科学知识的普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现在,席泽宗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华大典》编委会副主任、夏商周断代工程4位首席专家之—。
张沛霖,1917年生于平定县。我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
少年张沛霖在太原进山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因品学兼优,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从事物理冶金研究工作。
他1951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达10年之久。1962年,张沛霖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任冶金方面总工程师。随之奔赴西北,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负责核燃料研制,从此淡出社会,不参加公开社交、不出版著作,为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
张沛霖担任核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指导完成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烯料元件工艺。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试管婴儿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民觉
张明觉ChangMin-chueh(1908~ )美籍中国生殖生物学家、育种学家和甾体避孕药的创始人之一。又名张民觉,字幼先。1908年10月10日生于中国山西省岚县。1933年毕业于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心理系。1938年赴英国,在剑桥大学主攻动物育种和人工授精。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5年到美国乌斯特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至今。1961年兼任波士顿大学教授。并任日本畜产学会名誉会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
所名誉教授。早年从事精液的冷冻保存和家畜的人工授精研究。50年代初,他和G.平卡斯合作,共同发明了以甾体激素为基础的女用口服避孕药,至今仍为全世界妇女所采用。1950年,他成功地移植了兔的受精卵,提出卵龄和子宫内膜发育必须“同步”的概念,不仅为家畜的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为干扰卵子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控制生育指明了一个新方向。1951年发现“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1959年首先报道兔卵的体外受精获得成功,从此结束了生殖生物学界几十年来对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能否成功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多种动物卵子的体外受精及其技术上的改进都首次来自他的研究报道。由于他在体外受精和卵子移植研究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并获美、英、意等国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颁发的奖章。
李方桂(Fang-KueiLi,1902~1987)
语言学家。山西省昔阳县人。后入美国籍。1924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密执安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攻读语言学,是中国在国外专修语言学的第一人。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当选该院第一届院士。
王建华同志简历
王建华,男,汉族,1954年2月生,山西长治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10月至1975年8月在陕西省电影机械厂工作。1975年9月至1985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读大学、硕士、在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电器专业第一位博士。1981年3月留校在电气工程系电器教研室任教,1990年12日晋升副教授,1992年11月晋升教授,1994年11月晋升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成果显著,曾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两次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是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1年11至1993年11月任电气工程系副系主任,1993年11月至199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处处长,1995年11月至2002年6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2年6月起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王佑曾教授祖籍山西,在上海生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本科和研究院毕业,王教授在1994年至1996年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和HongKongSuperNet行政总裁。
目前是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荣休教授,是资料库管理研究(databasemanagementsystems)方面的先驱。在1990年至1993年老布什出任美国总统期间,曾受委担任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副主任。
郭应禄,生于1930年5月,定襄县白村人。现任北京医科大学泌尿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1年,郭应禄考入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1960年考入本院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的研究生,从此走上了泌尿外科的医学研究之路。在30年的医学研究生涯中,郭应禄主编了十几部医学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32篇,科技成果20项。他本人培养了硕士9名,博士20名,负责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攻关。由他参与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泌尿外科研究所,如今在国际上学科最全、规模最大、其中膀胱癌生物导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列为卫生部重点资助项目。几十年来,郭应禄不仅在医学科研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还在临床上亲手治好了无数患者。因此,郭应禄在医疗科学界受到广泛的敬重和推崇。
张杰,山西太原人,等离子体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X射线和强场的物理研究。
王浚先生,1935年生于孝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汾阳中学度过5年多的初、高中生活,直至1954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近50年来,王浚先生全心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参与过“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基础研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培养出的学生中,有多人直接参加了“神州五号”飞船的研究和设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回
张杰,山西太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离子体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X射线和强场的物理研究。
王浚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生于孝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汾中度过5年多的初、高中生活,直至1954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近50年来,王浚先生全心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参与过“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基础研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培养出的学生中,有多人直接参加了“神州五号”飞船的研究和设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西大同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
赵国藩(1925年)土建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汾阳人。1925年1月9日生于太原。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结构工程专业,1950年起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上海交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20所院校兼职教授、顾问教授或名誉教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混凝土及预应力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等职务,1994年起任国家科委攀登计划中“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5O年来一直在土木、建筑工程第一线从事结构可靠性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为制定和修订中国工程结构规范,解决国家七五”、“八五”重大水电工程、港口工程项目关键技术问题作出重要贡献。有的研究成果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次(一等1次、二等3次、三等1次)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次(一等6次,二等12次),主编、合编规范6本,著有《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钢筋砼结构裂缝控制》等12部,论文290多篇。培养博士50名,硕士80多名,博士后8名。
于润沧,男,1930年3月20日,山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ENFI)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中国开发银行一事一聘专家,中国矿业协会理事。
范守善,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7年2月出生于山西晋城,1970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1973-1975年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班,1981年清华大学理学硕士。曾在MIT、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范守善院士长期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近十余年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纳米材料与结构的控制合成、表征和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有3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2篇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多项研究结果发表后,曾被美国的《化学与工程新闻(C&EN)》、《MaterialsToday》、《ScienceNews》等科学新闻杂志广泛报道。研究成果曾被列入中国十大科技新闻(1998)、科技部十项基础研究成果(1998)和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998,2002)。所发表的文章被广泛引用,迄今为止,论文的SCI他人引用总次数达2000次。
华人中的首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王佑曾,华人中的首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创新科技顾问委员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加州柏克莱大学荣誉教授
据介绍,王佑曾是资料库管理研究方面的先驱,一九八零年创办“Ingres”公司。一九九0至九三年,他曾被委任为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副主任。一九九四至九六年间,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山西籍著名物理学家任之恭教授 任之恭,清华高等科毕业。JohnsHopkins大学应用物理正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席承藩
(1915—)
席承藩,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基层分类与土壤详测制图的先驱者之一。长期致力于土壤地理和土壤资源调查研究,在土壤分类、调查制图、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综合治理及土壤普查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席承蕃,1915年10月1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武村。青年时就读于山西太谷铭贤中学。该校一向重视数理化,实验条件较好,使他产生了热爱科学的志向。1935年毕业后,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
王瑶(1914.5.7-1989.12.13)
字昭琛,山西平遥人,著名文学史家。
1914年5月7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早年在本校读小学,1928年入太原进山中学,1931年入天津南开中学,1932年因学费昂贵由南开中学转入进山中学。1933年7月离开太原到张家口,考入军政人员短期训练班,不久考入张家口察哈尔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934年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开始发表文章,并参加北平“左联”活动,曾任《清华周刊》第45卷总编辑。1937年6月暑假回乡,不久抗战爆发,因战乱未能随校南迁长沙、昆明,困居家乡,曾从事商业和为人辅导功课。1941年10月离家,同年到达西安。1942年南下成都,任金堂县铭贤中学国文教师,不久到昆明,任昆明私立天祥中学国文教员,同年9月在西南联大正式复学。194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部,师从朱自清研究汉魏六朝文学。1946年毕业,同年清华大学复员,任教于中文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等课程。1952年院系调整,改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等课程。曾兼任《文艺报》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全国社会科学“七五”规划文学组副组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第二、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12月13日去世,享年75岁。
王瑶的学术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中古文学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和鲁迅研究。晚年再度关注中古文学史问题。
在中古文学史研究方面,王瑶擅长搜罗和分析史料,坚持“以史证文”,重视从大量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论断,同时重视“阐释与批评”,由史料引出正确的结论。从研究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学术思潮、文人生活与文学的关系入手,探索中古文学各个时期文学发展规律,提出了除乐府之外的中古文学重要学术课题。在中古文学史方面的很多观点已经为学术界普遍接受,不少论点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其分析材料和论证的方法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借鉴。
现代文学史研究方面,所著《中国新文学史稿》是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文学史,对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看法,在很多重要方面为文学史整体框架的确立开辟了道路,率先把现代文学作为一份遗产、一段历史研究。
鲁迅研究方面,王瑶在在治学上受到鲁迅的很大影响,他认为自己的中古文学史研究“思路和方法,是深深受到鲁迅《魏晋风度及文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的影响的。”其《中国新文学史稿》被认为是他自觉实践鲁迅治学精神的范例。他的鲁迅研究被认为是“以鲁迅精神治鲁迅”,侧重鲁迅与中国现代历史的文学、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对鲁迅作品本身内含的思想和美学意义的开掘,在《野草》、《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的研究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主要著作:《中国新文学史稿》、《鲁迅与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论丛》、《李白》、《中国诗歌发展讲话》、《中古文学史论集》、《陶渊明集》(编注)、《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鲁迅作品论集》、《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中国文学纵横论》、《润华集》等,另有《王瑶全集》、《王瑶文集》。主要论文:《魏晋文论的发展》、《魏晋文学思想与文人生活》、《魏晋诗人的隐逸思想》、《魏晋小说与方术》、《文人与药》、《文人与酒》、《朱自清先生的诗与散文》、《关于陶渊明》、《鲁迅对中国文学遗产的态度和他所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论〈野草〉》、《〈故事新编〉散论》、《论〈朝花夕拾〉》、《五四新文学前进的道路》、《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等。
[姓名]赵理海
[性别]男
[生年]1916
[籍贯]山西省闻喜县
[民族]汉
[国籍]中国
[大师传略]
赵理海(1916.7.3.—2000.10.10.)
山西省闻喜县人。国际法学家,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16年7月3日出生在山西省闻喜县,幼年家境富裕,从小爱读书。1930年代初来到北平,考上汇文中学,各门功课都很出色。1935年考取燕京大学,1939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留学美国,1941年获芝加哥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1944年获哈佛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论中美条约和国际法》获得哈佛教授的一致赞许。1945年回国执教,1945-1957年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授,1947年出版了学术著作处女作《国际公法》,受到法学界的普遍称赞和高度评价,成为当时全国各大学法学课程的通用教材。1957年后调到北京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1966年前兼任国际法教研室主任。他以研究成果带动教学工作,同时热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主席著作。十年浩劫期间受到残酷迫害,但他在恶劣的环境下一面勤恳劳作,一面坚持学术研究。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计个人荣辱,落实政策后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在研究、教学和社会工作各方面皆做出重大贡献。
在研究方面,不畏艰难,锲而不舍,选择了当时最困难的尖端问题—联合国宪章修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写出我国第一部关于联合国宪章研究的学术专著《联合国宪章的修改问题》,对全面修改联合国宪章提出创见。这部书1982年出版后经过多次修订成为研究生教材。1984年出版了《海洋法的新发展》,创造性地阐明了新海洋法公约,成为海洋法领域的开山之作。1986-1996年连续出版了《国际法基本理论》、《当代国际法问题》和《海洋问题研究》一批学术著作,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其中《国际法基本理论》潜心研究20年,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基本理论著作。所有著述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国际法问题,穷本溯源,旁征博引,立论精当,富于说服力。最为可贵的是,他把国际法研究运用到我国的外交实践中去,在国家尊严遭到损害、国家权益受到侵犯的严峻时刻,挺身而出,义正辞严,运用法律武器捍卫祖国尊严和合法权益,有力地配合了外交工作,显示出一位正直学者高尚的民族情操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为国际法海洋法在外交斗争中的运用树立了典范。
在教学方面,经年辛勤耕耘,教书育人,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年逾65时为研究生开出国际法领域里尖端又难度很大的4门专题课:国际法基本理论、海洋法、航空与外层空间法和联合国法,亲自写出全套讲义。备课讲课高度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又极为热忱,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风范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高水平的国际法人才。同一时期,应邀赴美国、香港、希腊等国家和地区讲学,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社会活动方面,1980年以来积极参加海洋法的各项活动,敢于负责,不图虚名,是我国海洋法学界学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人。曾应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邀请,参加10余个涉外法律草案的讨论,为我国的外事立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1996年8月1日由我国外交部提名,经过激烈的国际竞选,当选为第一届国际海洋法法庭大法官,10月18日在德国汉堡宣誓就职。这是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他时刻记着祖国的嘱托,不顾80岁的高龄和虚弱的身体,为维护中国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海洋权益,反对海洋霸权主义,殚精竭虑,披肝沥胆,仗义执言,在国际间海域划界、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争端的解决等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公正而严谨的意见,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敬佩和尊重,为祖国争了光。2000年10月10日终因心力交瘁而以身殉职,在北京溘然病逝,终年84岁。
赵理海先生一生追求学问,淡薄名利享受,唯一的遗憾是没等到筹划中的9卷本《赵理海国际法全集》问世。2003年夫人陈宝玲女士将他遗留的书籍、遗物、遗稿全部捐献给他学习和工作过的北京大学。
生前曾任第7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法治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法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兼任美国纽约大学法律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第2、3、4届理事,中国法学会理事、顾问,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顾问,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会副会长兼海洋法组组长,希腊国际公法学会“国际理事会”理事等职。
主要学术著作还有《当代海洋法的理论与实践》(合编),1945-1996年60年期间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收入《赵理海国际法全集》(8-10卷)。
薄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1921年出生。山西应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即担任英语教学工作。1950年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任教。他长期从事英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对英语翻译亦有较深的造诣。近年致力于英语咨询方面的工作。
主要论著有《英语语法手册》(主编)、《英语时态详解》、《英语名词的数》、《高级英语语法》(主编)和《英语语法札记》(1—5集,已出或即出)等。
张亚勤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
张博士1966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89),曾就读哈佛大学高级主管商业培训课程。他是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多媒体通讯及Internet方面的世界级专家。张亚勤博士于1999年回到中国,加盟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致力于数据压缩、视频、多媒体及Internet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他是全球20所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
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张博士在美国Sarnoff公司工作,任多媒体实验室总监。主要负责公司数码影像、MPEG、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网络、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发及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规划和管理。此前,他曾担任Sarnoff公司数码影像通讯部门的负责人。加盟Sarnoff之前,他在美国GTE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
由于在数字影像压缩技术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通讯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和标准建立等方面所起的领导作用,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FellowofIEEE)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张博士1998年获得美国电子工程师荣誉学会授予的“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此奖项是美国工程界的权威性大奖,每年授予一位在电子工程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
张博士拥有60项美国专利,其中多项专利已成为ISO和ITU的国际标准,被许可给多家公司使用。此外,他与同事合作出版了《图象和电视压缩技术》等11本专业著作,并先后在世界权威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超过200篇有关影像编码和处理、多媒体无线通讯、互联网视频、卫星通讯、数据网络、医疗影像和通讯方面的的论文。目前,他除兼任多本权威学术杂志的主编或编辑外,还兼任多家高科技公司董事及政府部门的科技顾问。
卫天霖(1898-1977)山西汾阳人。1920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1922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受业於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毕业後留在该校研究部再深造两年,1928年回国。受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平大学造型艺术研究会导师,後来该会改为西画系,卫天霖也升为主任。同时也应沈尹默先生之聘在东华门北河沿的孔德学校任教,後来中法大学孔德文艺学院在阜成门外成立,又被任命为艺术部主任。40年代曾在国立北平艺专(当时杨仲子先生为校长)、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和北平私立女子西洋画学校任教。1949年以後先後任北师大教授、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卫天霖油画回顾展”,1998年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卫天霖诞辰100周年画展”。
中国西画运动史上有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凡是游离於美术运动之外的画家,他的画艺即使高超,也无法施展他对画坛的影响力,历史也容易将其遗忘。卫天霖即是个明显的例子(当然还有李铁夫等人)。卫天霖自从由日本归国後就一直在北京从事美术教育和油画创作,生性淡泊、交游不广,独自保持着近乎封闭的作画热情,更没有参与当时纷繁复杂的画事活动。这使得他的画始终能保持一种纯净的境界,这种境界既包括审美的纯粹性,也包括作画心态的平和性。卫天霖的尊师藤岛武二曾留法、留意五载,是将法国印象派技法带回日本的名教授之一,极力提倡“东方艺术要有东方特色”的艺术观点。当时整个东京美术学校被法国外光派技法所垄断,对中国留日学生的画风也大有影响。卫天霖的印象派画风,以此为源,贯其一生。40年代後逐渐融合一些後印象派、野兽派和中国民间造型的色彩、笔法的意趣,尤其是他家乡山西泥塑、年画的趣味,形成卫天霖式的浓丽苦涩、斑驳厚重的油画风格。
出生日期:1960年11月
出生地:江苏无锡市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百集纪录片名人圣贤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这里有叱吒政治舞台,顺应历史潮流的风云人物;有称著於中国史界文坛的文豪巨匠;有活跃在中国历史上诸朝各代的文臣;有驰骋中国古代战场上的名将;有名垂青史,饮誉后世的仁人志士……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贡献了自己
古代名人明星怎么代言广告?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
先报告一个信息:由倪方六与《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和陈旭担任嘉宾、萨苏任主持的《盗墓那些事》、《清东陵秘闻》两档节目,将于明后两天(10月14日、15日)晚上八点黄金时间,在北京台科教频道《非常记忆》栏目播出。节目从大唐才女上官婉儿
3 佛山市南海区 千年文化名城 书香满溢 名人聚集 人杰地灵 古代 书香满溢 地产
南海区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紧连广州市,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广佛同城”的大环境下,打出了“广佛同城,南海先行”的响亮口号,做好了“广佛同城”的“排头兵”。 南海是
995.各种胃出血止血秘方 胃出血
【来源】刘茂甫,《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焦地榆、白芨各30克,阿胶、仙鹤草、棕榈炭各1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共研细末,每服5~10克,凉开水送服,日服2次。【功用】凉血止血。【主治】各种胃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
神州名医“王一针”——记中国平衡针创立者王文远 王文远平衡针灸是骗局
神州名医“王一针”——记中国平衡针创立者王文远新华社记者 陈辉《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有他的名字;《中国人物年鉴》中,有他的介绍;中外十余部词典中,都有他的记载。他就是中国平衡针灸学的创始人——享有“王一针”盛名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