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 王朔55岁靠嫩妻生子

作家王朔

王朔,我国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查看精彩图册

王朔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 我的千岁寒 ? 致女儿书 ? 新狂人日记

? 看上去很美 ? 无知者无畏 ? 我是王朔 ? 王朔文集

? 无人喝彩 ? 永失我爱 ? 千万别把我当人

编剧电影? 爱得太辛苦 ( 2001) ? 非诚勿扰2 ( 2010) ? 梦想照进现实 ( 2006) ? 青春无悔 ( 1991)

? 无人喝彩 ( 1993) ? 顽主 ( 1989) ? 轮回 ( 1988) ? 大喘气 ( 1989)

编剧电视剧? 海马歌舞厅 ( 1993) ? 编辑部的故事 ( 1991)

目录

人物简介 生平 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语录 作品 写作

人物简介

原名:王朔



性别:男

民族:满族

职业:自由职业作家

籍贯:北京

国籍:美国

生平

王朔,男,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宁岫岩,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为生。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等待》发表于当年《解放军文艺》文学杂志第11期),自1984年初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王朔生活照

王朔的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王朔参加活动照片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2007年出版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有些常识性错误。据出版人路金波介绍,《我的千岁寒》实际上是王朔近年来的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岁寒》、北京话版《金刚经》、《唯物论史纲》、《宫里的日子》以及剧本《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全书共13万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王朔在为全书做的序《我是谁》中,自称偏爱本来写给张元的《我的千岁寒》,并强调“这部作品让汉语有了时态”。《我的千岁寒》取材于《六祖坛经》,历经三版,王朔称,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华,要说美文这叫美文,这可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

2010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剧本的创作,这距离王朔和冯小刚联手编剧的《一声叹息》已经过去了10年,《非2》首映冯小刚称与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弹,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续集中的发挥,不仅台词金句频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设置。

编辑本段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王朔 王朔55岁靠嫩妻生子

语录

●“文坛钉子户,就在这里扎着了”

●“我现在身体好极了,就是血脂高了一点”

●“别拿这个来要挟我,爱买不买”

●“我是吃软饭出身,软饭硬吃”

● 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那时我看人是有个尺子的,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位,一概看不起。

1.我压根儿对文学没什么认识,不知道什么是文学,自己想自己写。说实在文学的认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什么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2.成名以后特别没劲,那是一帮什么人呀?是一帮幸运儿,都没什么真才实学,包括我。

3.草根就没有话语权吗?是沉默大多数吗?不是皇家生下来的都是草根,我这样理解。你怎么理解?

4.我认为批评不分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的,你一定要善意的批评实际上就等于是不让人批评。

5.我说张艺谋是搞装修的,你不能说装修有问题,什么都需要装修呀。而且刻薄不刻薄,您听着,您不爱听您就不听。这是我对他的看法,我不能对他有看法呀?

6.我前些年一直演一个北京流氓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

7.余秋雨在文学界真的不入流,写点游记,那叫作家吗?一个小说没写过,你配称作家吗?散文作家,青春作家,我觉得余秋雨已经是一个不青春的青春作家了。还来这一套,席慕容他们早搞过了,比你搞得地道多了。

8.演员们的成名戏是怎么拍的?99%不是睡觉睡出来的。你这孩子不能演戏就不能用,你睡出大天来,你把自己给睡烂咯,都没有用。绝对不比其他行业更黑,都是公开的。

9.张艺谋是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这话现在都在小声说,就差大声说了。要不灭,影响极为恶劣,现在只等待着一个契机。”还特别指出《我的父亲母亲》“极度虚假,假。”

10.张艺谋是第一个买我剧本的人,我过去说他臭大粪其实很不应该,我的做法有愧于他,他对我说实在的是很好的。[1]

作品

原著/时间年表

1978年

小说《等待》发表于《解放军文艺》第11期

王朔相册(20张)

1985年

《空中小姐》发表于《当代》第2期

1985年

《浮出海面》发表于《当代》第2期

1986年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发表于《啄木鸟》第2期

1986年

《橡皮人》连载于《青年文学》第11、12期

1987年

《枉然不供》发表于《啄木鸟》第1期

《人莫予毒》发表于《啄木鸟》第4期

《顽主》发表于《收获》第6期

1988年

《痴人》发表于《芒种》第4期

《我是狼》发表于《热点文学》

本年,《轮回》、《顽主》、《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搬上银幕

1989年

《一点正经没有—顽主续篇》发表于《中国作家》第4期

《千万别把我当人》连载于《钟山》第4、5、6期

《永失我爱》发表于《当代》第6期

本年,《玩的就是心跳》发行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创作谈《我的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3期。11月开始参与和策划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1990年

《给我顶住》发表于《花城》第6期

1991年

《我是你爸爸》发表于《收获》第3期

《无人喝彩》发表于《当代》第4期

《谁比谁傻多少》发表于《花城》第5期

《动物凶猛》发表于《收获》第6期

1992年

《你不是一个俗人》发表于《收获》第2期

《过把瘾就死》发表于《小说界》第4期 《看上去很美》书影

《懵然无知》发表于《都市文学》

《刘慧芳》发表于《钟山》第4期

《许爷》发表于《上海文学》第4期

本年,四卷本《王朔文集》由华艺出版社出版。《我是王朔》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95年

《动物凶猛》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搬上银幕,获当年票房最佳

1999年

《看上去很美》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

《美人赠我蒙汗药》连载于《中华文学选刊》第7、8期

《无知者无畏》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年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叶京

2007年

《我的千岁寒》

《我的千岁寒》《致女儿书》《新狂人日记》

2008年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第一部发表于《收获》第1期,并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出版了第一部。

编剧

《非诚勿扰2》(2010)

《梦想照进现实》 (2006)

《一声叹息》 (2000)

《无人喝彩》 (1993)

《青春无悔》 (1992)

《编辑部的故事》(1991)

《爸爸》(1991)(冤家父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气》 (1988)

《顽主》 (1988)

《轮回》 (1988)

《王朔文集》分类

纯情卷

《永失我爱》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动物凶猛》

《浮出海面》

《过把瘾就死》

矫情卷

《懵然无知》

《刘慧芳》

《无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谐谑卷

《编辑部的故事》

《谁比谁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顽主》

《你不是一个俗人》

《一点正经没有》

《千万别把我当人》

挚情卷

《我是狼》

《给我顶住》

《许爷》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

《看上去很美》

《无知者无畏》

《美人赠我蒙汗药》

《我的千岁寒》,

《新狂人日记》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注:王朔曾表明除鲜花村博客外并未在网上开博。

写作

1985年他与沈旭佳恋爱中,两人合写反映他们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杂志第六期上。

1986年开始,王朔陆续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顽主》等作品,名字开始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熟悉,名声渐渐从北京扩大到北方,进而遍及整个中国大陆。

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1988年,米家山执导的《顽主》、夏钢执导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黄建新执导的《轮回》以及叶大鹰执导的《大喘气》这四部电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编,王朔达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年,被中国影视界称为“王朔电影年”。《顽主》使葛优成名,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写了《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许爷》、《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1990年,由王朔和郑晓龙策划、李晓明编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纪录,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史上历史性的里程碑,它创下的轰动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由《渴望》而生的“《渴望》热”及“好人一生平安”等的社会文化现象,是1990年全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片无法逾越的集体回忆。该剧亦获得官方肯定,获得第六届“飞天奖”、第九届“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1991年,由王朔作为主要策划与编剧、赵宝刚导演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万民空巷的轰动,这部电视剧后来被全国观众视作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无论从收视率,到社会文化影响力,甚至造星能力,迄今为止尚无同类风格的电视剧可以与之比肩。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国热销。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这是中国大陆文革后第一次实行版税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观上为很多作家争得了正当权益,萧乾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1992年之后,王朔的小说创作开始处于“瘫痪”状态,与此相反,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1994年,改编自王朔原著的8集电视剧连续剧《过把瘾就死》,也成为当年夏天全国观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但电视剧的风靡带来的影响似乎比小说本身更大,王志文和江珊也由此而家喻户晓。同年,姜文把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作为导演拍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炮成名。该片的成功使姜文从青年演员蜕变为中国大陆最有天份与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该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 最佳剧本改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宁静成为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得主。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1999年王朔在韩少功主编的《天涯》杂志发表文章评析当时的大众文化与港台文化,对港台文学、电影和流行音乐做出评价,称:“李昂,比她稍逊的白先勇,他们是我读过其作品并认为是小说的为数不多的台湾作家,也许还应该加上陈映真,只是我读他的东西不多,无法论及。”

并对自己的生活做了自嘲:“我一直是拿电视剧当给自己打广告看待的,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机会到小报上说疯话去,混个名儿熟,读者一见书皮儿,咦,这不是昨天还在报上放狂话那位么?丫都写了什么呀我得瞧瞧。这一招相当管用,1992年我见了足有两三百名记者,都见到了,大报小报,北京外地,同一张报纸见了文艺版的见影视版,见了副刊的见周末版的,自己也说乱了,惟恐红不透,惟恐声音不能遍达全国城乡各地。与此同时,图书销售应声而涨,每本均破十万大关,且持续节节上升。到当年底,我看着镜子里自己日渐发福的身材和吃胖了的脸,对自己说:你小子算混出来了。”

他最终还是将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到了九十年代,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就进入了消费时代,大众文化已不是天外隐雷,而是化作无数颗豆大的雨点儿结结实实落到了我们头上。我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仅仅认为是经济繁荣后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的文化观仍停留在过去,即认为文化是少数人的精神活动,非工业的,对大众是一个给予、带领和引导的单向关系,而不是相反。我依旧蔑视大众的自发趣味,一方面要得到他们,一方面决不肯跟他们混为一谈。不管知识分子对我多么排斥,强调我的知识结构、人品德行、以至来历去向和他们的云泥之别,但是,对不起,我还是你们中的一员,至多是比较糟糕的那一种。”[2]

2000年之后沉寂多年。2007年他大动作频频。其新小说《我的千岁寒》被伦敦书屋以每个字三美金的高价购买, 创下历史上最高价365万,是中国国内版税的新高。此作一改以往幽默风格,以佛经作为材料。

王朔在与孙甘露的对话中,批评了贾樟柯:“我觉得贾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了他的电影。他越坚定自己要什么,越像一个八十年代的校园精英,无比正确但属于强行跟人民站在一头的。”[3]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记者采访,他自己承认他过去因为心理疾病而吸过毒。他在采访中也坦白他自己嫖过娼。他并且觉得那些在性产业中挣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识分子要好,内心要干净得多、善良得多。” 另外在凤凰卫视的访谈节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国绿卡。

王朔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1990年代他的小说被大量翻拍成为电视剧、电影,如电视剧 《过把瘾》改编自小说《过把瘾就死》,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小说《动物凶猛》,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同名小说,电影《冤家父子》改编自《我是你爸爸》。还参与和主导了众多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影视作品的编剧和策划,包括《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顽主》、《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我爱你》、《梦想照进现实》、《非诚勿扰2:不省心》等。

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被称为“文坛恶评家”,在又有部分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对的传统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对王朔在所谓正统文学批评领域所获得的现象级地位表示赞扬:“他和他的伙伴们的‘玩文学’恰恰是对横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学的一种反动。”“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4]

韩少功在一次与王朔的交谈中说:王朔小说的人物生动,但却太单一,"男女老少都贫,一贫到底"。[5]

在公开的文字或场合中,王朔对许多名人有言词激烈的批评,包括齐白石、舒乙、金庸、张艺谋、李敖、于丹、小布什、陈水扁、吴征、余秋雨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4397.html

更多阅读

莫少聪娶的23岁嫩妻何许人也图 莫少聪后悔不娶洪欣吗

莫少聪娶的23岁嫩妻何许人也(图)看来老牛吃嫩草是男人的“街”爱好,继52岁的影视大鳄邓建国娶了19岁的嫩模黄梓琪以后,现年已50岁的著名娱乐明星莫少聪最近爆出婚讯,他要与现年23岁的女子孙云玲结婚。莫少聪比孙云玲整整大了27岁,又是一

Mr.J 王峥22岁生日快乐。 22岁生日

在新浪博客写文章祝自己生日快乐已经三次了,这次是第四次。简单地看了一下前三次的生日篇,满满的祝福,还是让我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人缘是如此之好哈哈。很高兴这一次的生日,你们都没有老去,依然在我的左右,给我最大最温暖的祝福,谢谢你

46—55岁值得关注的生命危险期 ins值得关注的账号

一般来说,46—55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处在这个时期的人大都年富力强,事 业有成,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阶段也是生命的高危期,许多疾病在这时暴发或显现。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0—35岁,为

王艳8岁儿子上节目哭闹任性惹争议图 王艳球球参加的节目

文/中国娃娃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系列后,湖南广电再次将真人秀搬上大银幕,邀请到近年来少有亮相的王艳以及马景涛、邵兵等明星带着孩子赴乡村体验贫困生活,拍摄完成《宝贝,对不起》。影片确定2015年1月31日抢先《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

学习王笑菲《靠结果生存》心得体会

经过最近几天对王笑菲《靠结果生存》的学习,让我充分地认识到,我们是靠结果生存,我们不能靠理由生存。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也都发表了许多很实在的意见,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在管理方面有了很多深刻的体会。结合《靠结果生存》,我

声明:《王朔 王朔55岁靠嫩妻生子》为网友莳緔女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