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环保教案例文 初中环保教育教案

课时计划

一、课程设置背景

工业革命的号角宣示了人类向现代化的迈进,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盲目开发的开始。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改善,但应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恣意索取造成了土地的不断沙漠化,严重的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是生产和生活的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工业化和技术化代表了机器变成社会中心这一过程。除了生活的完全机械化之外,还存在着一种使人类社会自身尽可能像一台高效机器那样运转的倾向。生产程序中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位工人都是工业机器中的一个可更换的元件。人成为了经济动物,人际关系淡漠,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种种不安全与不全顶。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不仅使现时的人类深受其害,而且不可避免地秧及子孙后代。

面对上述问题,袖手旁观或因噎废食都是不可取的,做为教育工作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道德意识、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同时,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引起全社会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环境教育。

我校陈校长很关注环境问题,多次督导地理组等老师的工作。我们地理组应自觉担当,大力在课堂和课下以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向学生宣讲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应以课堂地理课为主阵地、以课外小组活动为延伸,积极行动,多部门配合,进行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尝试。

二、课程内容安排

高一的环境教育主要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高二加强野外、社会实践活动,高三主要是进行综合讲座、热点讲座。

三、课时安排

各年级要大力结合地理教材,充分发挥地理老师的作用,不遗余力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国情教育。每年级每学期环境教育课要不少于两课时,实践活动课不少于一课时。

教 案 目 录

一年级

01 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

02 认识生物多样性

03 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环

04 绿色环保营成立方案

05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06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07 郑州47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08 中国的城市化引发的问题和矛盾

09 大气环境保护

10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1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12 生态城市

二年级

01 环保进家庭班会课教案02

02 环保知识竞赛04

03 居民生活社区的环境调查06

04 能源短缺教案08

05 生活垃圾的分类

06 暑期黄河水文考察

07 小区的环境调查活动课教案

08 校园植物物种的调查与研究

09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0 汽车与环保

11 为绿色树目标,为环保改缺点

12 校园圾桶设置及利用情况调查小组活动

三年级

01 水资源

02 纪念3月22日水图片展

03 绿色GDP

04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05 老龄化

06 专题讲座循环经济

07 中国的工业污染

08 空调26度行动

09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09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1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12 “十一五规划”中的环保问题

一年级

01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

2、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课题:

最近,北京一群中学生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提倡环境保护的信,引起了总理的高度重视。朱总理在同学来信上批示说,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实令我等长辈惭愧。……同学们,你们对此有何感想呢?

学生积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我知道有一位老太太,她每次上街买菜都要自带一个小布袋,每次上餐馆吃饭都要自带一个小钢勺。看起来很平常,但能够像这位老同志那样,长年自觉坚持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确实不容易。这不但要有坚定的环保信念,还需要有良好的习惯。

学生讨论:环境意识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关有关?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最容易找到环境保护的支持者。但是,我们同样也能够经常在大学的食堂垃圾桶里发现大量的剩饭剩菜。听说有这么一位大学生,他热心环保事业,曾积极奔赴云南边陲保护金丝猴,但他却可以数次忘了关掉水房里哗哗流的水龙头。这提醒我们,全面的环境保护和全民族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决非轻而易举;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

教师总结: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它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对资源的使用走向了滥用,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警惕。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许多措施,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教学,同学们充分认识了环保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很多同学课后即开始了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02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B:识记)。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B:识记)。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中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种数近14%。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6 347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667种,占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稻和大豆的原产地,品种分别达5万个和2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牧草4 215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属2 238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 938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原55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沼泽37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17类,总共599类。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1987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33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测站。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普法和科普教育,以立法形式开展了全民义务活动,如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下面简介其中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形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以便保护其中各种生物的繁衍与进化。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类的保护区等。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多种生态系统。任何一个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必然会很好地保护其内部的所有物种。因此说,所有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都会对保护区内的野生物种提供保护。此外,我国还设有专门保护某种或某些种野生生物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总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迁地保护只能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物种进行紧急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对于植物来说,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对于动物来说,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珍稀濒危动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

尽管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主要是:

1)森林滥砍乱伐仍相当严重,造成森林破裂化,成岛屿状分布;

2)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

3)过量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及偷猎偷采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象仍然存在;

4)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巨大威胁;

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变化;

6)外来物种的入侵;

7)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资源的衰退;

8)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三、实例分析

例1 看下图,请问哪一种生物类群具有最大的物种数?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图 类群比例

分析 对于这样的扇形图你会看了吗?在研究一组不同项目的数据时,当各个项目的数据总和等于某一整体时,我们可用扇形图来表示。圆圈代表了整体,各个小块则代表不同的项目,每一块的大小能显示出这个项目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从上面的扇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圆圈中占据最大块的部分是昆虫类,因此在具有最大物种数的生物类群是昆虫类。百分比的计算是将此块的圆心角度数除以整个圆的圆心角度数(360),再乘以100%,就得出此块的百分数。

答案 昆虫。占的百分比是55.8%。

例2 大多数农作物常会遭到疾病或寄生虫的袭击,例如一种霉菌就会很轻易地使大面积的玉米减产,这是为什么?

分析 我们学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后,要试着看能否对生产实践中一些常见的事例进行分析。在大面积农田里种植的大多是单一的玉米品种,它们的基因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这种缺少多样化基因库的物种是很难适应疾病、寄生虫或者干旱天气的,因此一旦受到病菌的袭击,整片作物都会受到影响。

答案 这是因为大面积种植的田里,玉米缺少多样化的基因,因此很难抵御病菌的袭击。一旦遭到袭击,整片作物都会受到影响。

03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环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的环境问题。

2、正确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

教学重点:

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

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海洋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二是海洋生态破坏。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

2、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

(1)排污量不断增长,海洋纳污能力有限

沿海地区8省、1自治区、2直辖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产生量不断增长,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仍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洋运输业都发展较快,海上污染的排污量也相应增加,但近岸海域的环境容量(纳污能力)是有限的,这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仅以工业污染物为控制对象,收效不大

引起海域富营养化的无机氮和总磷主要不是由于工业污染源,而现行措施都以工业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因而收效不大。

(3)没有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制定综合防治对策

近岸海域是沿海陆域生态系统与海域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现行的“先陆地、后海洋”和“以陆制海”的观念,促使人们为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尽快提高,而向陆域和海域无限制地索取,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强度(规模和速度)超出了海域的承载能力,沿海地区陆域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增长的模式仍是粗放经营;人口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方式不变,经济、人口增长的后果是资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不高),废物排放量大,入海污染物的总量增多,在一些海域超过了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破坏了“陆—海”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危害

1、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1)近海环境污染对水产资源的不良影响

①内湾水产资源遭到破坏

②外海渔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2)海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海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转化、富集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3)海洋环境污染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石油污染严重损害了滨海旅游资源。

滨海城市的一些海水浴场也发现了油污染,而大肠菌群数超标和富营养化使海水浴场的水质降低,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海水浴场的水质标准,对在海水浴场游泳的人群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4)赤潮、溢油等海洋污染事件的危害

2、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

海域生态破坏的损害主要有:捕捞过度、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滩涂不合理开发及乱砍滥伐红树林造成的不良后果。

(1)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近海捕捞强度超过水产资源再生能力,这对渔业生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酷渔滥捕,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有的已遭到严重破坏。

(2)滩涂不合理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

滩涂是沿海地区的重要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但有些地区从局部利益出发,违反客观规律,盲目围垦开发,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有些地方在围海造田中,盲目围垦了历来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导致水产资源衰退。

三、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防治对策

1、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总的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为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陆源及海上污染源的排放量,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及工业结构

(2)改善工业布局,优化排污口分布

(3)按海洋环境功能进行总量控制

(4)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性油污染及面源污染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防止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将98种水生动植物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中海洋植物53种,并规定了禁渔区和禁渔期,划定了以保护海洋珍稀动物和珍稀水产品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截止1997年底,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39个,总面积1.29×104km2。其中包括海湾保护区、海岛保护区、河口海岸保护区、珊瑚礁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海洋自然遗迹保护区、海草床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

(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已列入的重点保护领域有:

①保护沿海红树林 新建广西北仓河口至珍珠城、福建漳江口、广西钦州湾3个红树林保护区,使红树林保护区和管理区占红树林总面积90%以上;使红树林面积由1.6×104hm2扩大到3×104hm2;发展红树林水产养殖技术,使养殖面积达到0.5×104hm2。

②保护珊瑚礁 建立西沙群岛、东山岛、南沙水署礁3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珊瑚礁核心保护区;强化珊瑚礁保护区的管理,研究珊瑚礁恢复技术,促进已遭破坏的珊瑚礁加速生长和恢复。

③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60~80处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由1997年的1.29×104km2扩大到3×104km2。

(3)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

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大力开发海洋养殖资源,巩固和提高现有优质品种的养殖水平,并积极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和高产低耗养殖技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促进合理开发海洋捕捞资源,支持开发潜在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渔业法规,促进渔民参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行动,使渔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法制化,并大力开发远洋渔业,养护与开发公海生物资源。

(4)建立海洋生态示范区及可持续开发实验区

研究制定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开展生态设计及生态建设研究,建立渤海生态示范区和其他重要海湾的可持续综合开发实验区;在南鹿列岛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实验,建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四、实例分析

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较大的一种。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使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请同学们通过报刊新闻介绍的知识讨论一下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教师总结: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现实影响和长期影响表现为:

1、破坏海洋生态

2、危害渔业生产

3、破坏海滨娱乐场所

4、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04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属哪种类型,并提出防治措施。

2、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环保意识的观念,并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学重点:

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们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部分内容。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二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汀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

(1)在我国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恨不合理的。

(2)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

(3)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

(4)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1)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

(2)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

(4)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 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三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据全国88个城市统汁,1995年有80%以上的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北方城市超标率高于南方城市,达到95%。二氧化硫超标城市占统计城市的58%。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城市一是以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二是以煤炭消耗量大的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尤以冬季采暖季节最为突出。

来自城市居民炉灶和商业饮食业燃煤大灶的二氧化硫低空源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类源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更明显。据重庆市研究表明,民用燃煤污染对城市近地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贡献率为80%左右。

“八五”期间城市氮氧化物污染呈上升趋势,各主要大城市表现相对突出,超标率为37%,其中以广州和北京为主,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

近年来许多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一氧化碳超标严重,如北京市三环路内30条街道路中心和人行道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均100%超标,上海市15个交通路口一氧化碳浓度比对照点高6倍,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天津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一氧化碳超标几倍至十几倍;长沙市干道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4倍,年超标率为40%。 [学生活动]结合郑州的实际情况,收集报刊新闻资料,分析郑州存在的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四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九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为:“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主要控制目标是: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国家规定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力日重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 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

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1)国家已发布第一批限期淘汰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名录,提出可替代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规定普通立窑生产水泥、化铁炼钢、平炉炼钢、横罐炼铸、部分铁合金电炉和部分水泥机械化立窑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禁止在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中使用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超过限期的,要坚决取缔。要继续取缔、关停小造纸、土法炼铅铸、土法炼焦、土法炼钵、炼硫磺等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认真采取这项措施可减排放烟尘6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万吨。

(2)改组、改造地方中小水泥厂,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关停小立窑等措施,使水泥企业工业粉尘除尘效率达到80%。用静电除尘取代原有电厂的水膜、旋风低效除尘,这些措施是解决当前烟尘污染的重要技术。 (3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严重超标排放的工业有毒、有害、有异昧的大气污染问题。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从国情出发,尽快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气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收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

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到2000年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到排污单位,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建立了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要求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本行业“九五”环保计划。

(4)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地区由“两省',、“九市"扩大到两控区。

(5)进一步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烟控区的标准和监测频率,配备烟尘总量计量装置。

(6)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建立酸雨监测网络,掌握“两控区"酸雨变化动态。

(7)逐步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7、真展行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

我国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成为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0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缔约国。《议定书》是迄今为止最具强制性限控目标的国际环境公约。按《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期限是2010年。

随着发达国家在1996年基本停止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按限控目标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工业界已经作出很大努力,但还面临很多困难,我国要继续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国内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不断强化管理,以确保限控目标的全面完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

05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不同的是: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而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所谓噪声,就不只看声音的物理性质,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一、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突飞猛进,人类活动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当前,主要污染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威胁正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公害。放一段录像:

画面1:(水的污染实况)工厂排放的废油、废水,下水道流出的浊水污染…….把江河污染得又脏又黑,面目全非,江河两边的树叶草枝,已枯黄,死去的鱼飘浮在水面上;

画面2:(大气污染实况)工厂烟囱喷出滚滚浓烟,交通车辆排放的团团黑气,已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开始下酸雨了。

画面3:(固体废物污染实况)街道上的垃圾桶内外,都堆满了垃圾,垃圾场里的垃圾堆积如出,金属屑、废塑料、料石棉、废电池等等,正在污染土质、水源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画面4:(噪声的污染实况)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天撼地,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刺耳揪心……严重地妨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已体会到污染的严重危害。

至于噪声,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下面就着讨论这个问题。

二、噪声的计量和危害

声音有强有弱,用声级计的仪器来测量声音的强弱,测量单位为分贝。声级计中有A、B、C、D四档。在噪声中常用A档,称A声级。噪声的强弱就用A声级的分贝来计量的。分贝数越大,噪声就越强。(出示表1)

表1

 

声音或环境噪声级的要求

 

分贝

 

感觉

 

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0

 

听阈

 

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

 

10

 

极静

 

轻轻耳语声

 

20

 

深夜静悄悄

 

30

 

医院、图书馆的环境要求

 

40

 

安静

 

普通房间的环境要求

 

50

 

较静

 

一般说话声

 

60

 

大声喧哗声

 

70

 

交响乐队演奏声

 

80

 

较吵

 

闹市马路嘈杂声

 

90

 

很吵

 

织布机、铆钉机工作声

 

100

 

电锯工作声

 

110

 

球磨机的工作声

 

120

 

痛阈

 

螺旋桨飞机起飞

 

130

 

无法忍受

 

喷气飞机式起飞

 

140

 

火箭、导弹发射

 

150

根据上表,介绍噪声的危害:

30-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会影响休息和睡眠;70-90分贝,会使人厌烦,分散注意力。90-110分贝,就是强噪声了,会使人感到刺耳揪心,时间长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此外,强噪声还会使人致病,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疾病。120分贝的噪声,是能忍受的最强声,130-140分贝的更强的噪声,只要几分钟就会使人头痛、恶心、呕吐,150分贝的极强噪声,会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得到如下结论:

噪声的分贝数越大,人们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时间越长,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大。

三、噪声的来源与控制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算作噪声。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源?

略等片刻请同学发表意见:上课时,有些同学无视纪律,与邻坐同学讲话;同学开关课桌、移动椅子时动作太快而产生的碰撞声;有人放收音机,总喜欢把音量开到最大;有些家长通夜打麻将;拖拉机、摩托车产生的声音……..

教师总结,因此,为了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就要加强对噪声的控制。

保护听力和健康,声强不得超过90分贝;

保证学习和工作,声强不得超过70分贝;

保证休息和睡眠,声强不得超过50分贝。

我国政府已于颁布了《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表2列出了我国城市各类区域中允许的噪声声强标准。(出示表2)

表2

 

适应区域

 

等效A声级(分贝)

 

白天

 

夜间

 

特殊住宅区(医院、疗养院)

 

45

 

35

 

居民区、文教区

 

50

 

40

 

一类混合区

 

55

 

45

 

商业中心区

 

60

 

50

 

工业集中区

 

65

 

55

 

交通干线两侧

 

70

 

55

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要求,就设法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减弱噪声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革机器设备的结构,改进操作方法,改善运转部件润滑状态等,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隔声的外罩把声源罩起来。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使工业区远离住宅区,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各种技术,降低噪声的措施。在噪声源和住宅区之间设立隔声障和植树造林。

在人耳处减弱: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们,可佩戴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头盔等,临时碰到强噪声时,可用手捂处两耳,以防耳膜受伤。

关于噪声的控制,除了要了解其成因并科学防治外,还需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人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注意文明礼貌,不做讨人厌恶噪声源,养成保护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巩固新课]

教师引导:请学习给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个小结。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有人调查统计,发达国家城市青年的听力还不如非洲农村老年人的听力,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城市工业发达,噪声污染严重,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听力必然减弱。非洲工业落后,噪声污染小,农村污染更小,所以非洲农村老年人的听力较好。

[课外作业]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路边、农村、山区等地方,了解噪声的污染情况,进行亲身体验。

教学说明: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既不是教材的重点,也不是教材的难点,我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也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而噪声污染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被列为四大污染。本课通过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06中国的城市化引发的问题和矛盾

教学目标: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主要措施。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繁荣、发展,会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市或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有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活动:城市化的发展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学生讨论、回答:

1、它增强了社会协作能力,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2、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他所产生的人口集中效应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一)环境质量下降

1、大气污染:

实例分析:①马斯河谷事件

 

来源:生产、生活、交通

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③伦敦烟雾事件

④日本四日哮喘事件

2、水污染:

 

来源:生产、生活

实例分析:①日本水俣病

②日本痛痛病

3、固体废弃物污染

来源:生产、生活、建筑垃圾

4、噪声污染

来源:生产、交通、社会活动、建筑施工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等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除受到上述四类污染外,在近些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类型。你知道吗?

在学生自由、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评价,并进行鼓励,最后总结学生发言: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等等。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1、交通堵塞问题

2、人均住房面积紧张

(三)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承接:

既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引起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时间:21世纪初

2、措施——以郑州为例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A、污水处理

B、绿化等等

三、活动:

结合郑州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展开讨论:

如:郑州市的“都市村庄”的问题

城市周边人口的安置问题等等

07大气环境保护

引入:读资料,当前世界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

2.土壤过分损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剧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

其中,最为严重是——(见图8-1)。

即: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

提问:读第64页表格和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主要温室气体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温室效应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见图8-2)

追加提问:(3)温室效应的对策是什么?

教师小结:

(1)主要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逐年明显增加。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燃烧矿物燃料;二是毁林。

(2)温室效应的后果:粮食短缺;长期干旱;水灾频繁;水位上升;冰川融化;农产减少。

资料一: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变暖,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近百年来,全球升温大约0.6℃。据预测,地球表面温度还将会上升。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千米的范围内,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中,有20座地处沿海。海平面升高无疑将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造成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3)对策有:节  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转折提问:大气被比喻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为什么?

因为它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过量紫外线,有效地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可是,现状又如何呢?(看图8-3)

——臭氧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读课本第66页图2-47,了解臭氧层破坏的现状。

教师补充:

资料:20世纪7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出警告:臭氧层可能受到损害。到了80年代,人们观察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含量大幅度下降,形成了“臭氧空洞”,而且,范围越来越大,1998年9月19日南极臭氧面积达到了创记录的2720平方公里,比1996年最大时又扩大了13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美洲的面积还大。不仅如此,1989年科学考察表明,北极地区臭氧层破坏也相当严重,平均减少10%-25%。据观测,我国北京近20年来减少了4%。

提问: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科学家认为,臭氧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氟氯烃等引起的。氟氯烃等物质主要用于电冰箱、空调机、冷冻机等制冷装置。它化学性质稳定,逸入大气后,在低层大气中基本不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生成一种对臭氧有破坏作用的原子氯,这种原子氯使臭氧分解为氧气,在反应中又生成新的氯原子,可以继续与臭氧反应,破坏臭氧层。

讨论:应如何保护臭氧层?

教师小结:臭氧层破坏的问题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联合国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世界保护臭氧层日”,人类共同采取了“补天”行动,如:签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要求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实际联系:你是否注意过,家庭用的冰箱、冰柜、致冷剂的变化?新飞冰箱为何被称为“绿色冰箱”?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一些制冷剂不含氟氯烃;新飞冰箱因为是无氟冰箱,被称为绿色冰箱。

引人提问:看课本2-48“雨中垂钓”图,垂钓者为何钓上来的是死鱼?

——酸雨所致。

读课文及图片,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见图8-4)

2.我国酸雨的分布有何特点?读图2-49,并完成图下要求。

3.酸雨的危害是什么?

4.如何防止酸雨?

1.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

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地区大气中酸性气体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随雨降下。它一般形成于湿度高、雨量大、无风的地区。

2.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土壤多属碱性,这些土壤粒子被风扬到空中,对雨水中的酸起中和作用,而南方土壤多偏酸性,大气中飘尘较少,所以,我国北方酸雨少,而南方酸雨多。造成我国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酸,这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高的煤造成的。

图中所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及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重酸雨区在我国南方。

3.酸雨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1)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鱼的繁殖与发育。

(2)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土壤贫瘠化。

(3)损害森林,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见图8-5)

(4)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5)作为水源的湖泊、地下水酸化后被饮用,会危及人体健康。

4.防治措施: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回收装置,回收利用硫和氮,控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08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

(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

气候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  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前面一节  课,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种类很多,本节  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候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

看录像,回答问题:

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

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台风可以说是大气长河的中的一个旋涡,一边旋转一边前进。而寒潮是指: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2.读表2-3,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只是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读下图提问:台风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以躲进台风眼里避难?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位。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云墙外是旋转雨带,由几条雨带呈反时针方向、螺旋状向云墙四周辐合。雨带宽约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长约几千千米。螺旋而带所经之处降阵雨。

不可以。因为台风是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的,也就是说台风眼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要想使船只始终保持在台风眼区是很难办到的。更何况,台风眼四周有巨大的云墙和狂风恶浪,破坏力最强,船只很难安全进入台风眼。所以,若遇台风,最好设法避开它,千万不要盲目往台风眼里闯。

继续观看录像,回答——台风和寒潮的危害是什么?

教师补充:

台风的危害:损坏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毁坏水利工程等。

寒潮的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危及农作物生长;大风会摧毁建筑物、使通信和交通受阻。

读图提问:(读课本第60页2.43图)

回答:世界台风的多发地带在哪里?影响我国的台风的活动路径是什么?

教师小结: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全世界大概每年要发生80个台风,一半以上在北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又占了多数。

图中所示,台风的活动路径有:一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趋近华南、东南沿海、台湾、华东沿海,在沿海一带登陆;一是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在日本登陆或向日本以东方向移去。而我国正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北方向,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学生讨论:如何减轻台风和寒潮灾害?

教师小结:减轻灾害的措施:

台风: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及时发布台风预报、警报,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寒潮: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列表归纳:比较台风和寒潮在发生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灾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

教师小结:

引入:台风和寒潮灾害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长时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就是我们常见的水旱灾害。

资料: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们记忆犹新,其中,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的,给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空前的。仅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79万多公顷,冲毁房屋60多万间,转移灾民72万多人。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全市经济损失达61亿多。而整个嫩江流域及由嫩江洪水形成的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更是以数百亿计。

2.干旱是非洲近代最大的灾难,近二十年来,非洲有2/3的国家遭受大旱,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全非洲严重缺粮的灾民达1.5亿人以上。

讨论:为什么我国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有时南涝北旱,有时则北涝南旱。

我国洪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然方面: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  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资料:齐齐哈尔在1998年七、八两个月,就降了500多毫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嫩江共发生四次大洪水,前次未退尽,后次又叠加。8月14日嫩江第四次洪水,使齐齐哈尔水位高达149.30米,超警戒水位2.30米,流量达14800米/秒,成为超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人为方面:植被破坏严重

资料:(1)森林过度砍伐。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宝库。原有木材蓄积量为6亿多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重采不育,使今日的木材蓄积量已不足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日益加速退化衰竭。

(2)森林火灾严重。仅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横扫百里林场,吞噬县城一座,毁掉39万公顷原始森林。

(3)毁林垦荒严重。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使6万多公顷林地化为乌有。

(4)林区生活烧柴量大。一个林场一年要烧掉一万立方米的好木材。

转折引入:而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居各种气象灾害第一位的是干旱。

看书提问:什么是干旱灾害?它有什么危害?(读书第61页)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学生讨论:人们应如何防御旱涝灾害、减少损失呢?

教师补充:

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我国正在建设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将发挥五大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排沙和减淤。如小浪底工程竣工,可使黄河防洪标准由防御60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1000年一遇,且通过滞浑排清可保下游20年不淤,使千年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

2.植树造林,水旱兼治

森林是“绿色水库”,林地的树冠能截留20%的雨水,7%的水分能被树干、落叶吸收。

3.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

总结提问:以上我们讲述了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治等内容,归纳起来,气象灾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气象灾害的特点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

09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结构:

地震的发生

地 世界两大地震带

震 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我国是多震国

火 火山的喷发及其危害

山 火山活动的三种情况

发生地区

滑坡和泥石流 危害

在我国分布较广

特点 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人类活动直接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防御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和立法

实施预防措施

一、 教学设计思路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B、了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C、了解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增强学生临灾应变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减灾、防灾的意识。

2、 教学重点:

A. 地震、火山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B. 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和危害

3、 教学难点:

地震、火山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引入新课】:

1.陆地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

2.针对这些特点,人类应当怎样利用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但是大自然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是灾难。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气象灾害,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离不开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

1.常见的自然灾害

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能对这些自然灾害分类吗?

2.地震

(1)引导学生读图4.53,了解地 震构造,知道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烈度等概念

(2)震级:表明地震的级别

微震:<3级

有感地震:3-5级

破坏性地震:>5级

(3)地震的危害和影响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4)地震的分布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火山喷发

(1)引导学生读图4.55,了解火山的构造

(2)火山分类:

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火山的危害

庞贝古城的湮没

1991年6月皮纳图博火山的

喷发

4.滑坡和泥石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5右第一段,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2)危害

指导学生读图4.57和4.58,分别了解滑坡和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

(3)教师归纳小结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

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 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川、滇、黔边地区

读图4.60,完成活动1

(2)成灾上的关联性

如陕西华县大地震伤亡83万人,原因在于疫病蔓延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1998年长江大水由于降水集中且很大,也与长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这也是该地区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

6.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建立灾情预测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10生态城市

初中环保教案例文 初中环保教育教案
[智能目标]:着眼于学生所处城市这一客观事实,让学生了解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能为建设生态城市力所能及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育目标]通过对现状的认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很多大城市的地名里,保留了很多"土里土气"的地名,比如什么村、什么河、什么坡、什么塘等等。但是,村、河、坡和塘往往早已不存在了,只留下地名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城市的郊外,是喧嚣之外的一方宁静的角落。

人类原本来自大自然,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大自然。但城市化的发展却使自然环境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被人工环境所取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喧闹拥挤的街道渐渐侵占了原本宁静优美的自然栖息地,不断膨胀的钢筋水泥吞噬了郁郁葱葱的树林,沥青水泥路面覆盖了泥土、水沟和池塘。

灰色取代了绿色,成为城市令人压抑的基调。

人们看到,现代化城市给人类带来了充分的物质享受、便利的生活设施和高效的信息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噪音困扰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越来越单一,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其结果是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城市中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由于失去了大自然的支持、容纳,开始陷入重重危机。

出路也许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努力使城市建设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融合,要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城市,使城市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城市本身成为一个"生态城市"。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其中,除了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阳光以外,还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成分以及植物、动物和各种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因此,在城市中应该容留、配置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并相应地营造多样化的生物栖息环境。

大城市不仅要植树绿化,还要营造湿地、水域等多种生态环境。

目前已经受到重视的一项举措是发展城市绿化,也就是把富有生命气息的绿色引入灰色的城市空间。许多国际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京、柏林、华盛顿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已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太阳能的第一个固定者。它一方面吸收、利用人类呼吸和工厂、汽车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释放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氧气,被视为城市的"绿肺"。它还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有些绿色植物如香樟、松树等能分泌某些挥发性物质或杀菌素,对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人类健康。

然而,如果将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仅仅理解为植树绿化,那就有失偏颇了。为了营造适宜多种生物栖息的环境条件,城市中既要有土壤,也要有池塘之类的水域,甚至应该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重要生态环境---湿地。

现在的大城市里,人们一般不会想到要去建池塘。没有池塘也就没有湿地。而事实证明,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许多昆虫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一个从陆地到水体间的过渡空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繁殖。

此外,湿地上周期性生长着的水生植物、湿地植物芦苇等以及陆生植物,又为许多昆虫和小型动物提供了食物源,而昆虫和小型动物又会引来鸟类取食,丰富了食物网组成,最终使整个生态群落内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结构稳定。

基于上述的考虑,近二十多年来英国各大城市中已创建了众多极具生态意韵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伦敦坎姆雷大街自然公园。这个公园占地0?9公顷,原先只是一个废弃的火车站。从1981年起,生态学家和园林建筑师们共同合作,花了四年时间,在这里种植了乔木、灌木和各种花卉,敷设了草地,堆起了沙丘,还建造了一个人工池塘,种上了芦苇。

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吸引了大量野生生物,现记录到的已有350种植物和200多种无脊椎动物,还有大量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昆虫和鸟类等在此定居,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野生动植物乐园。

公园每日都向公众开放,让人们能直接与自然接触,摆脱工作的压力和都市的嘈杂。孩子们在这里追逐蝴蝶、捕捉甲虫,看蜻蜓点水,观蜗牛爬行,不但扩展了游戏空间,同时也增长了生态学知识,从小树立了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和能量在其中循环、流动,被多层次、反复地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又通过食物链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城市这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如果说"社会"是城市发展的主导,"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命脉,那么"自然"就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自然生态系统对缓解城市污染、改善城市气候、净化有害物质、减少病虫害发生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其本身卓越的自我调节机理,也给人类以有益的启示。

循环原则,是生态系统的优化原理之一。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它们在系统内的循环、流动而被多次、反复地利用的。这里没有无用的废物,也没有仅供一次利用的能源。这些特征使得生态系统成为一个高效能的系统。

如果按生态学的循环原则来部署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就可以在工厂之间共享资源并互换副产品,使这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热成为那家工厂的原料、能源,把令人头疼的各种废纸、家庭废物、金属、玻璃、碎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新资源的消耗。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开展了一项名为"不是垃圾的垃圾"的计划,每天回收利用的纸张相当于用大约1200棵树木生产出的纸张量。那里的市民可以用废纸、破布等换取乘坐公共汽车的代用票和小孩上学用的笔记本。过去3年内,该市100多所学校的学生已经用大约200吨垃圾换回了近190万个笔记本。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可以通过实现物质循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城市在现代化办公楼的底层靠窗部分种植各种绿色植物,大楼内的废气被送到这里净化,废水则被用来灌溉植物;经植物净化过的空气连同它们制造出来的氧气又被吸回中央空调,重新输送到各个办公室。在这样的生态型大楼内,"办公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

除循环原则外,高效的生态协调还有一个共生原则。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生物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非常巧妙,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地结成了一条条食物链,而链与链之间又连结成一张生态网。各种生物在其中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局面。

但人类千百年来习惯于线性因果式的思维方式和单一目标的决策方法。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城市物质能量流动固守的是"资源取之不尽,废物随意排放"的线性哲理;行业间、部门间乃至学科间缺乏横向联系;城市管理也是各司其职,整体协调欠佳。这些都是城市生态关系失衡的具体表现。

城市要成为高效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关系,就应该是一张环环相扣的网,而不是一条简单的链或是单个的环。链和环一旦断开,整个循环就会中止;而网上的渠道是四通八达的,一条路堵塞了,还可以从另一条道绕着走。

学习和运用自然生态系统那种高效能和"最佳"结构来规划和建设城市,人类就一定能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局部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自己的生活空间变得更美满和谐,更富有生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4519.html

更多阅读

2009-2010学年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学年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我校环境教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通过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的环保教育,

教案:环保购物袋

设计意图小制作——环保购物袋是我因自己的一种“经济作风”引来的。自从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出台以来,每次逛超市买了东西之后总要掏出3-5毛钱买只塑料袋,回到家这些塑料袋就被我随意仍掉,顶多有时装上垃圾后再扔掉。既浪费了资本又污

初中环保教案例文 初中环保教育教案

课时计划一、课程设置背景工业革命的号角宣示了人类向现代化的迈进,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盲目开发的开始。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改善,但应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恣意索取造成了土地的不断沙漠化,严重的水土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说明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它是以专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方式;以实践活动为形态。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会求知的方法;学会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声明:《初中环保教案例文 初中环保教育教案》为网友机场相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