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当阳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

当阳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命题人:熊风华审题人:熊风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答案】
1、C
湖北省当阳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到Ⅱ再到Ⅲ过程中居民点逐渐增多,植被逐渐减少会使降水时下渗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D错,C对;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蒸腾作用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可能会降低,降水量变小,AB错。
2、随林地变成居民点,植被覆盖率降低,对降水调节作用减弱(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汇集到河流时间减少,洪峰到达时间早。C对。

考点:本题考查植被覆盖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表为“株洲2012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完成3~4题。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风力

天气状况

11月28日

22

11

微风

秋高气爽

11月30日

7

2

北风3级

小到中雨

12月2日

9

0

微风

3、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中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⑥⑤④D.③②①

4、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B.中午,迷雾层层,仍未散尽

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来源:Z_xx_k.Com]

【答案】3、D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从表中温度变化可见,气温的变化由高到低,28日温度最高,气温日较差较大说明受暖气团影响明天;28日温度急剧降低,气温日较差最小说明受冷锋影响有降水;30日温度略有上升,日较差增大说明受冷气团影响晴天,D对。
4、12月2日最低温度达0℃,空气中的水汽可能会凝结成霜(水的凝华),A对;明天大气对流作用强,不可能中午,迷雾层层,仍未散尽,B错;受冷气团影响天气晴朗,气压升高,C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冷锋与天气。

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甲图表示多年平均情况,乙图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回答5~7题。

5、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A.赤道附近大陆东岸B.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C.赤道附近大陆西岸D.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6、乙图所在年份的上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B.冬夏季风均偏弱

C.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D.冬夏季风均偏强

7、图中负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5、B
6、A
7、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甲图中可知赤道与副热带地区相比,副热带地区海陆气压梯度大说明副热带地区风大,题目所给范围是“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这一地区为亚欧大陆东岸地区,B对。
【小题2】比较甲乙图中可知夏季乙图气压差变小说明风力变小,冬季气压差等值线密说明风力变大,A对。
【小题3】负值中心说明大陆气压小于海洋气压,夏季时陆地温度相对较高气压较低,海洋温度相对较低气压较高,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形成的(海洋热容量大,受同样热量时温度变化小,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D对;“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是亚欧大陆东岸,不会是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的变化,A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大陆西岸气候,B错;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影响高低纬度变化,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变化,C错。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图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乙是图甲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图。读图完成8~9题。

8、比拉姆每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

A.地势 B.洋流C.人类活动D.太阳直射点移动

9、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来源:Z。xx。k.Com]

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

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

【答案】
8、D
9、C
【解析】
试题分析:
8、【小题1】从甲图中可知该地为赤道附近的非洲西岸,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7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该地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12月到1-2月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D对;如果受地形影响形成降水变化的可能是迎风坡与背风坡,题目中没有任何提示,而且影响可能会是常年的,不会出现两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A错;受洋流影响会是单一的,B错;人类活动对降水影响显然是错误的,C错。
9、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气候由热带雨林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变化,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影响有明显的干渴季,C对。
考点:本题考查大陆西岸气候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由①②③④组成的洋流环流圈位于(  )

A.南太平洋B.北大西洋

C.南印度洋D.北太平洋

11、按洋流的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
10、C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10、如下图,①洋流分布于全球,为西风漂流,图示地区为南半球,各大洲分布如图,②西澳大利亚寒流③南赤道暖流④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暖流,C对。

11、①西风漂流②西澳大利亚寒流③南赤道暖流④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暖流,属于寒流的是①②,C对。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性质。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

13、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答案】
12、C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2、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石灰、页、砂岩由老到新,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比石灰岩新,比页岩老;花岗岩把其他岩层切断,花岗岩比沉积岩老;断层把花岗岩切断最新。所以由老到新顺序为: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③页岩沉积②砂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①断层的发生,C对。
13、页岩为沉积岩,A错;花岗岩为侵入岩,B错;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对;侵蚀为地壳上升以后地势较高时,沉积作用为地势低的地区,D错。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岩层新老判断、常见岩石类型。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15、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答案】
14、A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14、图中各自然带与相应气候是苔原带--苔原气候、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混交林带落叶林—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气候、硬叶林—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可知荒漠带终年受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A对。
15、图中从寒带苔原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是热量变化,属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是纬度不同引起的热量差异形成的,A对。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所示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完成第16-18题。

1 6、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B.bC.cD.d

17、图中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18、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和sB.u和t C.v和sD.v和t

【答案】

16、D
17、B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6、按中心地理论,级别越高职能越多,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广。从图中d数量最少,等级最高,D对。
17、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B对。
18、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总是采用就近原则,甲区域的居民同等线最近的是u,t与同等级城市相比离甲较远,一般不会到达,B对。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及应用。

下图中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9~20题。

1 9、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

A.人口一直在增长B.目前人口压力较大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人口只有迁入没有迁出

20、根据图乙信息推断,M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符合图甲中的(  )

A.甲线B.乙线C.丙线D.丁线

【答案】

19、B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甲曲线开始时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额率为均为负值,说明为负增长(不是一直在增长),A错;后来自然增长率和均为正值说明较在,目前人口压力较大,B对;自然增长率较大说明出生人口较多,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说明迁入较多,D错;迁移人口多为中青年人,不会产生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现象,C错。

20.从乙图可见W地区,1850年人口以迁入为主,到1990年人口以迁出为主,说明人口从迁入变成迁出,丙线符合,C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下图中外圆为某条纬线圈,纬度为X,该纬线圈上刚好发生极昼,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为Y日。读图回答21~22题。

21、此时悉尼区时(中央经线150°E)是(  )

A.(Y-1)日11时B.(Y-1)日5时

C.(Y+1)日11时D.(Y+1)日5时

22、若X<70°,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80.5°S,77°E)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世界标准时间为(  )

A.5时08分B.18时52分C.5时D.18时

【答案】
21.D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21.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800经线),另一条是0:00所在的经线。从图中经度变化可知该图是北半球俯视图(西经的经度向西增加,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图阴影部分日期为Y日,非阴影部分为Y+1日,可知悉尼区时(中央经线150°E)为Y+1日,750E为0:00,与150°E相差750,相差5个小时,向东加为5:00,D对。22.若X<70°,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80.5°S,77°E)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为当地12:00,世界标准时间为00经线地方时,00经线与77°E相差77°,时间相差6时52分,向东加可知世界标准时间为18时52分。
考点:本题考查日期变更与日期计算、地方时计算。

MN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回答23~25题。

23、若MN线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新年伊始,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90°,则()

A.M点比N点的线速度大B.M、N位于同一纬线上

C.M与N的纬度值相等D.M、N可能在同一经线上

24、若MN线位于晨昏线上,M点的地方时为8点,则()

A.M点昼长大于N点昼长B.N点日出的地方时是4点[来源:学科网]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M点的区时比N点的区时早12时

25、若MN线位于70°N纬线上,6月22日晨昏线与M点距离最近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的太阳高度为3°26′B.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

C.M点处于极昼D.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答案】23、C
【解析】由“新年伊始,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90°”可知M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又因为MN线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是一半圆弧,所以N点只能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且距赤道的距离与M点相同,因此只有C项正确。
【答案】24、B
【解析】由题意知,此日不可能为二分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不可能为180度,但是可以推出M与N的纬度值相等,因此A项不正确;C项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25、D
【解析】6月22日为夏至日,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分析材料和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题。(22分)

图12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群落。图13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情况。

(1)归纳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城市初期形成的条件。(6分)

(2)分析L河流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4)说出L河流域在乙地以上和乙地以下河段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4分)

(3)降水量的变化主要从量的变化与季节变化二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于乙地。从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洋流、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分析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乙地海拔较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乙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6分)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824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所建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1)比较A和B地的地形差异及形成原因(4分)

(2)分析瓜迪亚纳河主要水文特征。(5分)

(3)附近海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西欧游客,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物量的影响。(3分)

【答案】

(1)A地以山地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2分);B地以平原(三角洲)为主,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为主(2分)。

(2)流经地中海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1分);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流量季节变 流水流变平缓,侵蚀与搬运能力减弱,协带的泥沙等物质减少,使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协带的泥沙等物质减少,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水域面积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大坝的修建影响了回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水量的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外流河水文特征、旅游资源评价、修水库对生物的影响。

28、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3分)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左下角图)。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6分)

(3)指出图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3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464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湖北省当阳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为网友落花时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