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 [借物抒情] | |
|
184、{转}[赏析]冯骥才《珍珠鸟》(借物抒情)
文字简洁,隽永耐读,使读者在随意的阅读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谛,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冰心说冯骥才《珍珠鸟》
这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文章,“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全文是短小、精练、细腻而又酣畅。冯骥才的作品我读得多了,长短篇的小说和散文……但都不像这篇《珍珠鸟》这样的光彩照人。
他开头一句就是“真好!”因为朋友送他一对珍珠鸟。他没有把这一对“怕人的鸟”挂在空荡荡的屋子当中,而是把笼子挂在窗前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的浓阴里,使它们感到清幽、安全而轻松自在。
窗外的阳光,通过吊兰的密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只见有“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他没有扒开叶蔓延去看它们,但他们就这样地渐渐熟悉了。
美丽的故事,还在后头。“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一只雏儿出生了,他更不去惊动它们了,只如常地添食加水……
不久,一只“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的小珍珠鸟,从鸟笼的疏格里钻出来了,它欢畅自由地在他屋子里飞来飞去,随意地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因为“我不管它”,它最后就落到他的书桌上,越来越近了。
他“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它用嘴啄着他的笔尖,他用手抚着它细腻的绒毛,他们就这样“无猜”地友好着。
终于有一天,它竟然落在他的肩头上睡着了,“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于是美感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和平的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