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龙兴寺经幢
位置:杭州市延安路灯芯巷口
年代:建于唐开成二年
199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宋《咸淳临安志》记载,龙兴寺创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当时邑人鲍侃舍宅建寺,称为“发心寺”。据《龙兴寺志》记载,唐神龙三年(707),改为“龙兴寺”。唐开成二年(837年),龙兴寺的和尚波利佛佗前往五台山朝拜,遇见宴殊大士,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这一年,龙兴寺将陀罗尼经全文刻成了经幢,供奉在寺院内。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居士郑彻、僧人宗亮,吴中则设计、胡季良书写、吴兴与沈郁弟两位匠人雕刻。
龙兴寺经幢原有东、西两座,现仅存其一。
龙兴寺经幢残高5.42米,平面呈八边形,《龙兴尊胜幢记》载:“石高五尺六寸,八面,周广六尺四寸。”由幢基、平座石、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顶相叠而成。
现幢基、平座石低于地表约1.6米,为了保护被埋入地下,下面的基座还保存完好,现在用石板封到平座。资料上说幢基为双层束腰须弥座,在下层须弥座束腰处,每面转角用剔地起突雕刻技法刻出八尊力士像。力士两腿叉开,弓背而立,双手弯曲上举,肌肉发达,张口裂嘴瞪眼,作负重状,用全身之力承托须弥山,浑身充满了爆发力。上层须弥座束腰处,每面转角用高浮雕的手法,各雕刻一只狮子。狮子神态各异,有的雄壮威猛,有的神态安祥怀抱小狮,有的似在戏绣球,有的前爪上举,神情威严。
现在能看到的是平座石上面部分,平座石每面均刻划单勾栏,上刻云栱。华板雕有勾片、斜方格、卷草、万字纹四种纹饰,刻划粗放。寻杖、云拱、瘿顶、盆唇、华板、地袱等构件完整,望柱作了简化处理。幢身上作檐二重,均作八角攒尖顶,檐口施勾头和如意形滴水,翼角高翘。檐之间雕短柱,四正面剔地起突一佛二菩萨或二弟子或二供养人的造像组合,四亚面均雕力士像。八面造像构成四组一佛、二胁侍、二力士五尊组合,配置巧妙。像上施以彩塑和贴金。这些造像姿态各异,雕刻生动,形象丰满。幢顶为二重相轮的塔刹形,高0.61米,雕工比较简单。
中间幢身高1.70米,面宽0.27米,八面均刻唐代著名书法家胡季良手书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上有篆幢书额题“佛顶尊胜陀罗尼微妙救危济难之宝幢”,经文尾刻有“开成二年正月一日建,处士胡季良书”
龙兴寺经幢是中国为数极少的早期古代建筑实物之一,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石刻经幢,也是杭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1997年8月29日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对其进行环境整治,幢体纠偏、新置木构防护亭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