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三鹿事件”教训,实现奶制品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从经济、社会和监管等方面分析造成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理性对待标准、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加强源头监管等建议。
一、奶制品的市场形式分析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宏观情况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尤其在家电和乳品行业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较大型公司都把门槛抬高,这也使得市场层次更加明显。全国性的奶制品大品牌(如:蒙牛、伊利﹑光明)都在利用各种不同的活动在一级市场上厮杀,同时也把战火引到了二、三级市场,而中小型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利用不同的方式正在泡沫式扩张,地方小企业也被逼着纷纷加入了这场战争,可见现在的全国乳品市场真的是狼烟四起。据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巨头已经占据了中国乳业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了该市场的佼佼者。并且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3年内,国内奶制品行业的产业整合将会完成,届时,市场和优势资源将进一步集中,一线与二线品牌之间差距也将会迅速拉大。
二、奶制品的销售渠道
(一)奶制品销售渠道的特点
销售渠道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也是变数最大的资产,它是企业把产品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密集的销售渠道、卓越的物流配送能力是全国性的奶制品企业发展的基础。事实上,近年来蒙牛、伊利、光明等一线大品牌都纷纷开始实施全国化战略,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为加速对重点区域市场进攻,从东北至华南,从华东到西南,在全国十多个销售大区都建立了现代化生产基地,实现了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运作,这缩短了奶制品从生产到抵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
而当地的小品牌企业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立足本土的优势及借助于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利用低价进行操作稳固自己的市场和消费者,但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们也进行着盲目的扩张,由于自己产品和手段落后,他们主要靠复制别的企业曾用过方法进行无目的和计划性在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二)加强渠道管理的方法选择
比起家电等其他的行业,食品行业的渠道价值链培养起步较晚,客户平均的规模较小,订货批量小,地域分布关系不稳定。而且奶制品是属于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在食品运送、保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浪费问题。这种趋势在周边市场和边远市场开发过程越来越明显,这也给物流配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物流采取何种政策来保障这些客户的货源供应也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只有重视了物流供应链,才有机会获得奶制品行业竞争的主导地位。
(三)奶制品的发展与分析
1、三聚氰胺事件对奶制品的影响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国内奶制品行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在三聚氰胺事件以前,国内的奶制品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状态,而事件爆发后,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奶制品行业一蹶不振。支撑行业唯一的动力就是:奶制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市场潜力比较大。
这次事件令国内大多数奶制品企业的业绩受到严重的拖累,而蒙牛首当其冲。据了解,2008年蒙牛乳业全年的毛利为46.694亿元,较07年的48.035亿元下降了2.8%。当时原料鲜奶价格上升,再加上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公司不得不提高对产品销售推广力度以及加强奶源安全的检测措施,这令公司2008年的整体毛利率由2007年的22.5%,下降至19.6%。伊利公司2008年三季报显示,伊利股份在其第三季度净亏2.26亿元,这个数额是其上半年净利润的近两倍。而光明乳业在三季报显示,受三聚氰胺事件打击,光明净亏损高达2.71亿元,营业利润亏损3.36亿元。预计负债增加8255万元。
事件发生过后,谁也不会想到奶制品行业的回暖力度会如此的强,虽然现在的奶制品市场没有回到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那样的强势,带目前已经突破了此事件带来的影响。据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奶业的态势已超过预期,行业景气指数在不断地回升中,奶牛养殖量﹑产奶量及销售量都在持续向好。
2、奶制品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全国型奶制品企业的发展现况分析:
蒙牛:蒙牛携手丹麦阿拉·福兹合资进军奶粉业,与达能公司合资扩大酸奶市场。在北方大本营,蒙牛与黑龙江尚志市签定协议建设液态奶生产线;在西部,蒙牛在成都加紧了奶源基地的建设;在华东安徽马鞍山,蒙牛建立全球最大的冰淇淋工厂;在宝鸡建厂投产,收购了武汉友芝友乳业。蒙牛的布局可谓“稳扎大营,东闯西杀”,在奶粉、液态奶、冰品这乳业三大项中进行着全面的进攻。蒙牛在利用超女和神五的品牌营销上的成功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伊利:伊利并购了福建最大的乳制品企业—长富乳业。长富的地理位置不容忽视,向北可攻华东,向南可攻华南,而这两大片区正是是中国乳品消费的大区之一。2005年7月,伊利投资建设的液态奶新工业园将伊利的液态奶产能扩大近一倍,2005年11月,伊利加码央视的广告招标大战,并战胜了蒙牛夺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乳业赞助商的资格。
光明:光明乳业长期以来秉承着“创新生活、共享健康”的使命,始终以领先变革的精神不断创新,在打造中国奶制品品牌的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光明在成都布点了建设乳品生产基地,意在强攻成都、巩固西南市场。现已将主要市场规划至华东地区。
(2)区域型奶制品企业的发展现况分析:
北京三元:三元股份以零价格将全佳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三元集团掌控的京泰百鑫公司。之后逐步关闭并搬迁北京的部分低产能企业,将建在北京的工厂由7家缩减为4家,并且确定了利润较高的奶酪、酸奶、巴氏奶等产品为主推产品,削减了一些非主业产品,产品种类由240多个削减到现在的130多个。
河北三鹿:在蒙牛乳业以低价战略对河北市场进行扩张后,旺旺集团投资的奶粉项目落户在河北行唐县,三鹿在石家庄乃至整个河北市场采用了买断零售商经营权的方法,利用市场的“地缘优势”,有效的阻击了外来品牌,并在2006年正式高调的提出了自己的“四年战略”:“到2010年,三鹿集团要确保配方酸牛奶、功能性食品和奶粉力争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料进入前三位,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能力,进一步做强做大,切实与国际市场接轨”。
3、奶制品的消费情况分析
与去年同期相比,在液态奶的消费上出现增长的省份有所增多,去年同期液态奶消费量上升的省份仅有19个,而今年已达到了23个。增幅较大的主要为过去消费量较少的省区,但在液态奶消费最高的北京,人均月消费同比减少,此外减少的市场还有上海、天津、甘肃青海等地区。
奶粉的消费量主要是在南方的省区,其中西藏区以人均每月消费0.32公斤排在首位,其次为安徽、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四川等省区,消费量也达到0.1公斤。与往年相比,奶粉消费量下滑的省份也明显增多,而且降幅比较大,降幅超过10%的省份高达16个。
目前酸奶在各企业狂攻的情况下增长的十分明显,每个省份都在以不同的幅度进行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超过10%的省份达到22个。从人均月消费量来看,北京以0.89公斤排到了首位,其次为安徽、河北、分别为0.59公斤、0.62公斤。
4、奶制品企业的广告分析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广告已成奶制品行业发展的“基石”。内蒙古的伊利集团最早嗅出了广告在塑造企业形象中的“产金能”。在1994年,伊利集团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了冰淇淋广告,当年伊利的冰淇淋销量就蹿到了全国第一位,到2001年伊利的冰淇淋销售额已突破了10亿元,成为业界连续8年的销售状元。有了伊利做榜样,其他的奶制品厂家也纷纷跟进,一时间央视的荧幕上不断地出现了各种形状的牛形象。
三、奶制品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的奶制品行业近年来已经放缓了增长的脚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国家和农业主管部门对畜牧业、奶业的发展还在继续采取支持政策。由于品种改良使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乳业的养殖成本增势得到缓解,奶的价格在受奶源竞争的推动应该还会有所上升,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需求不断增长的刺激下,发展奶制品行业仍然是当今畜牧业的发展重点。从整体上看,乳业的增长将趋于理性,增长的速度有所放慢。再加之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对居民乳品消费的高度关注,这也将成为促进我国奶制品消费进一步增长动力。但是在目前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可能会有一半国内奶制品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
据高安德说:我国是目前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奶制品市场,我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亚洲邻国越来越相似,对牛奶、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今后的奶制品消费方面,随着一线市场的饱满,在农村奶制品消费的增长,对营养知识的普及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养成饮用牛奶的习惯。这意味着战火将会在二、三级市场加剧,奶制品的消费量也会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酸奶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将成为奶制品市场的新宠,也是未来乳品竞争的一个焦点。
结语:乳品的出口也是大型奶制品企业缓解市场竞争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近两年来,我国奶制品出口持续保持着增长,奶制品的龙头企业也在继续努力着开拓国际市场,并逐渐显现出成效。在今年,我国的奶制品出口继续保持着增长的势头,预计在近几年奶制品的出口量也会保持着增长的状态,这也是一些大型企业要稳步发展的又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