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唐诗英译选析 许渊冲 唐诗

许渊冲译作选析

  

1、含蓄转向直白:
  将唐诗译成英文,有些诗词原本含蓄内敛,委婉曲折,一两个词可能已经囊括许多文化含义,而为了使母语是英语的读者在即使不了解文化背景历史故事的情况下也能读懂译文,有时需要省去一些词,比如中国的古语或典故,有时则需要增补西方耳熟能详的典故用词,有时又需要想象,换个说法,将诗中所隐含的意义一一挖掘并用英语诠释表达出来,在重新诠释的过程中就充满了睿智的创造性,同时,译诗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直白,明晰,一目了然。
如杜牧的《秋夕》⑥:
  秋夕
  —杜牧
许渊冲唐诗英译选析 许渊冲 唐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AN AUTUMN NIGHT
  Autumn has chilled the painted screen in candlelight;
  A palace maid uses a fan to catch fireflies.
  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
  She sits to watch two stars in love meet in the skies.
  杜牧的这首诗没有明写纳凉人的身份,以“轻罗小扇”暗示到一副唐代的秋夜仕女图;没有一个明确表达情意的词,“坐看牛郎织女”,则生动勾勒出纳凉少女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体现了宫中的寂寞,倘若没有对宫廷背景介绍, “painted screen”, “a fan to catc hfireflies”这些无主语的句子是无法向西方读者寓示到底是谁在纳凉,所以许渊冲的译 文里多了 “a palacemaid”;而末句涉及牛郎织女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爱情传说,西方并没有这一典故,更没有牵牛织女星,而诗的语言讲究简洁,不使用多余的词,不使用言之无物的修饰语,不宜将故事一一解释表达出来,所以译文以“twostars inlove”代替牛郎织女星,这两处加工和创作,使得诗的语言明朗化,当然也使得诗意由委婉含蓄变得直白。在李商隐的《锦瑟》中,也有类似的创造:“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很明显译文 “In moonlit pearls see rears in mermaid’s eyes, With sunburnedmirth le t blue jade vaporize.” 中的“mermaid’seyes”(美人鱼的眼睛)是译者独具匠心的翻译的再创,这是西方人所熟知的大海中的美丽故事,也符合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爱情的想法。
  又比如: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 QUATRAIN
  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
  A flock of white egrets flies into the blue sky.
  My window frames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mountain scene;
  My door oft says to eastward-going ships “Goodbye!”
  杜甫的这首绝句,一幅美妙的山水条幅。这画面的中心,是几棵葱翠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队白鹭直指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见,透过窗户遥望峰巅犹似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 船只。
  《绝句》下阕的首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含”本身带有丰富的想象,“窗含”在汉语里是个拟人的动作,而所以利用“framed”―表给某物镶框的之意-则恰到好处地给读者的视线确立了一个画框——“窗”,则将想象的意义明朗化,仿佛窗外的景色都被收入墙上的油画一般。而“东吴”原本是对照西岭,表示地点,本应是指“来自东吴的船”,“泊”字本说明,那些长江下游来的远航船只,不只是在这里寻常经过而已,而是停泊聚集在门 前,译文则使用了“My door oft saysto eastward-going ships‘Goodbye!’”,“泊”字并没有一个对等的英文词语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表示船只不会一直停留的“say good-bye ”,“泊”在译文里消失了,然而含义却凸显了。
  2、抽象转为具体:
  唐诗讲究烘托,渲染,运用抽象的词汇来而非直接具体地表现环境或氛围,在译文中,则有时需要用具体的词汇表达清晰的概念,同时也对环境气氛进行说明。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DOLD HILL
  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Drear, drear the waterside so chill.
  Chirp, chirp, I often hear the bird;
  Gust by gust winds caress my face;
  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wing;
  From year to year I know spring.
  寒山是唐代带有传奇色彩的诗僧,其诗语言通俗浅近,质直素朴。这首《杳杳寒山道》主要写他居住天台山寒岩时亲眼所见山路及其周围的景致。全诗八句,每句皆以迭字领起,随着迭字所摹拟的物态、音响、状貌、时间的不同变化,诗中的山水、人鸟、风雪、境情,一一呈现,而且都带着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烘托出诗人僻居寒岩、不问世事的心情。而译文则巧妙地把用相应的迭字将原本体现声音和氛围的词转化为有具体内容的词:杳杳—long—长长的,落落—drear—阴沉的,淅淅—gust—阵风,纷纷—flake on flake—片片 的,from day today—一天天地,from yearyear—一年年地,这样不仅有助于体现原诗开头新奇而富于特殊的音乐美的特点,也很好地表现了单调寂寞的诗境。 
  3、化朦胧为清晰:
  登乐游原 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ON THE PLAIN OF TOMBS
  At dusk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glooms;
  I drive my cab to ancient tomb.
  The setting sun seems so sublime.
  But it is near its dying time.
  李商隐被誉为朦胧诗人,清朝诗人叶燮评其诗为“寄托深而措辞婉”,诗意无限而朦胧,这首《乐游原》,诗人为排遣心中郁结驱车登古原。夕阳的映照,壮丽的景色使他赞叹。然而诗人想到自己的年龄和身世以及大唐帝国正走向衰落的命运,痛感人生和时代虽是如此美好,但它们终究已很有限,正无可挽回地在渐渐消逝,这无可奈何的命运使他对眼前美好的景色充满留恋,又十分哀伤。诗的题目被翻译成了“On the Plain of Tombs”, 意指墓地,古原也翻译成了ancient tomb, 乐游原及诗中的古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而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咸阳市附近,历史上,西安和咸阳同属一个城市。所以,李白有词云“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杜牧也有《登乐游原》:“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译者将古原译为tombs,而 不使用LeyouPlain,简洁而更直观地将诗的忧愁基调体现出来,译诗呈现出墓地的苍凉和西下的夕阳相互映衬的画面,更能显出此诗的悲观的情绪。末两句本是暗指美好的事物无可奈何地消逝,而译文把夕阳的好用“seems so sublime” (似乎十分庄严,雄伟的)来表示,“seems”也是添加的一个虚词,没有原文的肯定,“只是近黄昏”更是直截了当地译成 “but it is near itsdying time”(接近死亡),诗的内涵表达一目了然,原本朦朦胧胧令人浮想联翩的意境转化成为清晰明了的表述。
  从接受之维来评析,可以看出唐诗英译是个双线型的思考过程。唐诗有着深厚的文学内蕴,它内容厚重、风格多变,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立的精神主线和灵魂。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既是唐诗的读者,又是译诗的作者,一方面,原作作为翻译活动的实际出发点,对译者具有一定的客观制约性,原作的语言形式、文化内涵等未定因素和空白点都需要译者去填补。许渊冲的译诗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在他的翻译中,有时将隐晦难懂的部分用简单的措辞翻译,有时将不为西方人所熟悉的中国民间故事用异化的手法转换为西方的传说,有时将含蓄的表达用直截了当的方式直白的表述出来……极具灵活性的语言措辞处理使得译作在传递诗意和精神方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的古典文学形式,具有特定时代下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译者必须以原作为依据,带着自己的“期待视野”进入原作的世界,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先在知识去分析、解读唐诗词句的外延与内涵,一层层地挖掘唐诗深层次的精髓,直到达到与原作的“视界融合”,达到尽可能地理解原作者的真实的原始的用意。唐诗翻译的目的最终是要给读者阅读,读者对唐诗的译文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对中国唐朝的一定认识以及文学欣赏的“期待视野”出发去接触,了解和认识译文,因此译者还需要考虑其所期待的译文读者与译作的“视界融合”问题。翻译既要有效地维护唐诗的整体意象,又需较有效地起到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使处于其他文化氛围下、母语非汉语的读者也能较清晰地领悟和体味唐诗的意义与内涵。
  唐诗英译,即是充满生命力的再创造过程。 
——节选自程瑜瑜(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的论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552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英译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作文

关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英译作者:wooted“美女翻译”出错一事早有所闻,但一直没有多加关注。不过前天偶然见到有报道说,某些翻译迷推出了所谓最佳翻译后,想起新语丝上有朋友谈到这个问题,于是就找来视频和周方舟和YULING等朋友的文章仔

鲁迅诗歌选析《自题小像》《悼柔石等》《自嘲》 柔石 鲁迅

鲁迅诗歌选析(《自题小像》《悼柔石等》《自嘲》自题小像①灵台无计逃神矢②,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③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 [注释][1]《自题小像》作于1903年,鲁迅最初将这首诗送给好友许寿裳,后收入《集外集拾遗》[2]神矢神箭

声明:《许渊冲唐诗英译选析 许渊冲 唐诗》为网友嗜爱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