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 图片 红军长征时期借条

  敌军的碉堡。这种碉堡仅在中央根据地周围就有3000多个

  王明(陈绍禹  博古(秦邦宪  “围剿”红军的敌机

  敌军在我根据地周围修筑碉堡

  1931长征前夕部分红军将领合影  中共瑞金时期的足球队

  国民党飞机轰炸中央苏区

  1934年,向中央苏区围拢的国民党第98师机枪手  1934年10月10日在江西省瑞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自福建西部的长汀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图为于都一角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经过的瑞金武阳桥

红军攻占黎平后,送给当地向导的防风灯  黎平会议旧址。1934年10月以后,红军突破敌人数道封锁线,损失惨重,党和红军处于危机关头。毛泽东力主中央红军放弃和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的主张得到了多数同志的赞成。中央红军在12月一举攻占了贵州省的黎平,党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黎平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正确主张。







  保留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革军委旧址墙上的标语,内容是号召贫苦工农加入红军。

  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写的宣传标语:“活捉胡宗南!”

  红军战士写在包袱皮上的“六项注意”。

  红军在云南留下的宣传标语,红军将士的豪气跃然“墙”上。

  红军翻越夹金山时,写在老乡门板上的标语,劝告川军士兵缴枪当红军,不愿当红军的发路费回家。    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  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  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参加者:政治局委员王稼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张闻天(洛甫)、陈云、周恩来、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何克全(凯丰)(以上按姓氏笔划为序);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党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翻译伍修权;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  遵义会议会议室

  张闻天同志

  周恩来同志

  王稼祥同志

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小组,负责军事指挥,推选张闻天为总书记,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红军用过的指北针  红军在遵义从农民家买了一头猪,因主人不在家,留下了苏维埃币十五元和一张条子

红军在遵义地区的枫香坝画在木板上的宣传画。上面写着“把红军运动战的特长,最高度发扬起来!”

  图为瓦窑堡会议旧址。  1936年2月,王震(前排左1)在贵州省与苗族群众合影  1936年4月25日至28日,红2、6军团大部在此渡过金沙江。  红2、6军团在西康省稻城写的布告  1936年7月1日关向应的长征日记及部分手迹  1936年9月红4方面军总指挥部在甘肃省岷县三十里铺住过的旧址  长征时期的毛泽东(1936年斯诺摄于陕北)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  参加红军的部分藏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左起:孟特尔、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沙纳

  参加红军的部分彝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  红军长征中(1935年3月至5月)单独行动的红9军团部分干部到达陕北后于延安合影(后排左起第5人为军团长罗炳辉、前排左起第3人为军团政治委员何长工)  这是由《西北真报》社于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所刊印的“紧急号外”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自右至左)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合影  参加长征的部分女战士在北京合影。前排左起:刘英、陈琮英、魏元德、周月华、危秀英;中排左起:1、邓六金、2、甘棠、3、吴仲廉、5、、李伯钊;后排左起:吴朝祥、何炼芝、康克清、李坚贞、李贞、廖似光、蔡畅。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同志在延

  长征文物:见证“彝海结盟”的“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

1950年拍摄的小叶丹妻子手持沽鸡支队队旗的照片。

  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茂州时,已经缺盐很长时间了。一位藏族老人告诉红军,附近的白云山有一种石头,可以熬出盐。连续几天,四方面军战士白天上山采石,晚上点火熬盐,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吃盐问题,还为前来会师的中央红军准备了一份厚礼。

  红军爬雪山时,穿上这种自制的“脚马子”,防滑又省力。

  这是一双红军自制的“皮鞋”。红军战士在牛皮上量好脚的大小,裁剪下来,然后钻几个洞,用绳子穿起来,就做成了透气凉快的“皮鞋”。

  为参加长征的革命画家黄镇所作的《磨青稞》(局部)。红军过草地前,自己磨青稞麦。磨子虽小,一天一夜也可以磨出30余斤。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野马川会议旧址。军委分会曾在这里开会,研究粉碎国民党政府军重兵追堵的计划。

  红军渡金沙江时,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住过的石洞,他们在此指挥过红军渡江

  泸定铁索桥

  欢迎红军会师的彩门

  天险腊子口

  长征中的红军女干部。左起:陈琮英、蔡畅、夏明、刘英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用过的麻尾手榴弹

  红军的炮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仅有山炮、迫击炮38门

红军长征时武器装备落后,而且弹药匮乏。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持枪炮者35703人,仅占总人数的41.7%,大多数新战士只能用大刀、长矛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多数红军战士就是用这样的武器浴血奋战

  红军的机枪连在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2方面军干部用的皮包

  红军总司令朱德向红军指战员讲话

  红4方面军在长征中刻的标语

  红军长征中使用过的竹饭盒和水壶

  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红军渡金沙江时的皎平渡口

  1936年西安事变前,钱江(左起)、伍修权、李克农、井茂然在保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6234.html

更多阅读

传记___红军军帽的设计者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传记红五星 八角帽——红军军帽的设计者红军文化的先驱──赵品三当代的中国人和世界上许多的人们,都熟悉毛泽东主席的伟大一生以及他所缔造中国工农红军,还有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人们同样熟悉毛泽东率领中

让敌人闻之丧胆的红军小脚女司令组图 红军长征组图

书海泛舟 2010-08-03 01:06:20 阅读58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胡筠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著名的女将,是文武双全的女战士。她的革命事迹在湘、鄂、赣革命老区广为传颂。平江县大坪乡是胡筠烈士的家乡,是她曾经革命战斗过的地方。胡筠出身诗

红军长征时的26对著名夫妻 红军长征著名故事

时至今日,因为人们对这30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的情况知道的甚少,特别是她们分别与谁结为夫妻,更是不甚了解,故笔者现依据所搜集到的资料,将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26对革命夫妻(包括长征到达瓦窑堡时结婚的)简介如下,供读者备忘。(另外

声明:《红军时期 图片 红军长征时期借条》为网友克的永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