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1937年间国军中央军领衔主将---刘峙 刘峙

1928-1937年间蒋嫡系领衔主将---刘峙

起始为:1928年2月13日,第一路改为第一集团军,蒋中正兼任总司令,下辖三个纵队,其中以第一、九、十军编为第一纵队,刘峙任总指挥.调何应钦为北伐全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有人说这是何应钦失势)

终止为: 1937年9月24日,保定会战失败,常胜将军的神话之终结,刘峙被多方攻讧而声誉低落,为此,他在回忆录里慨叹:“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这一年多时间,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当人们和我谈起东征西讨的战绩时,我便谢其雅意,说:你不看,窗外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请你去问长江里的水,古往今来,有多少是是非非,如今又在哪里?”(代之而起的是陈诚)

1928-1937刘峙主持或作为主角的重要战阵:

1928-1937年间国军中央军领衔主将---刘峙 刘峙
第二次北伐(时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统辖该集团军四个主力军,大胜)

蒋桂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蒋冯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蒋唐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中原大战(时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剿灭石友三(时任讨赤南路集团军总司令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对豫鄂皖第四次围剿(时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中路军副司令官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时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胜)

1927年3月刘峙任第一军军长时的序列:

第一师师长薛岳

第二师师长刘峙(兼)

第三师师长顾祝同

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

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

第二十一师师长陈诚

第二十二师师长蒋光鼐

独立第四师师长张贞

(至1927年9月,第一军更是辖有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独立第四师、新编第一师共9个师)。

1937年1月7日公布的讨逆军战斗序列如下:

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

讨逆军前敌总司令刘峙(二级上将)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二级上将)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二级上将)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二级上将)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中将)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中将)

又如:

36年底的西安事变后:

12月13日,由刘峙领衔的30余人联名电请何应钦“出任艰巨”,署名的有刘峙、顾祝同、熊式辉、徐源泉、周至柔、何健等。

12月14日,由刘峙、顾祝同领衔的38名将领致电张学良:“即奉委员长出险回京,则任何问题,无不可从长讨论,尽量采纳,见诸实施。”

以上连续两次通电都是由刘峙领衔,足可说明刘当时在军界地位!

能客观评价刘峙是正确认识民国那段历史的关键之一!

而现今网络上以“刘峙”作为关键字一搜尽显:

什么“国民革命军攻打吴佩孚军队驻守的武昌,刘峙谎报战功,几乎将叶挺的独立团送入绝境.”

什么白崇禧耻与刘峙为伍!

什么贪婪的“长腿将军” !

什么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

什么保定正面的总指挥刘峙居然不战而逃,十余天败退近千里,引起全线溃退!

什么蒋先生说:“刘峙指挥作战是不行,但是哪个人有刘峙那样绝对服从?!”

什么老蒋的爱将刘峙人称长腿将军、逃跑将军,这个人被很多人说只是个侍卫队长的料,从来打仗就知道逃。

什么蒋的部下在议论徐州作为南京的门户,理应派虎将镇守,即使不派一只虎,也该派一条狗,如今却摆了一头猪。

什么刘峙是国民党军队中最无能的将军之一,大多数将领都瞧不起他,人称他为“福将”,这主要是指他作战不行,却连连高升。

什么他(刘峙)一生中从来没打过一次胜仗。

什么刘峙把持河南后,卖官鬻爵,贪污腐化成风,舆论偶尔吹到他耳朵里,他虽表示不快,但是事过境迁,却又置之度外,从未认真处理。

什么轰动全国的重庆隧道惨案。惨案发生后,防空司令部调担架营去运尸体,当时有许多人处于假死状态,若及时抢救,尚能活命,但担架兵为了搜敛财物,即使遇到没死的,也把他们卡死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卫戍司令部交通处长姜吟冰和交通科长刘吉龙,秉承刘峙的旨意,下令搜查担架兵的腰包,并将搜来的财物(金银首饰、手表、纸币等)用小汽车送往刘峙家,前后运了三次才装完。由于姜、刘都是刘峙的大太太杨庄丽的亲信,所以把财物都运到了杨家里,从而引起了刘峙的大小太太之间的一场纠纷。

……

民國卅七的秋天,東北失利,華北緊張,津浦線上濟南與兗州兩個孤立的據點随亦被陷,後方人心浮動。當時我的對手有兩個——陳毅與劉伯誠。陳有十六個縱隊,約四十萬人,劉有七個縱隊,約廿萬人,可能集中的民兵還未計算在內,而我所指揮的第二兵團邱清泉,第七兵團黃百韜,第十三兵团李彌,第十六兵團孫元良,總兵力最多不過是廿五萬人,新兵又多,裝備不全,有的軍還沒有整補完成,可見剿共後期,我軍實力已大見削弱。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倘徐州有失,南京震動,但徐州為四戰之地,難守而易攻。豫東皖北,又為歷代決戰的古戰場。為求爭取主動,乃遵命放棄鄭汴,集中兵力於徐州附近,作必要的準備,並要求華中方面派一有力兵團牽制劉伯誠。因陳毅劉伯誠將合攻徐州,圖一戰獲勝,直下江南,乃極明顯的企圖,而我方則有兩個對策,撤至淮河之線取攻勢防禦,或增加兵力與匪於徐州附近决一生死。

惟參謀本部對攻守之計遲未確定,我請求將黄百韜兵團集結於運河西岸,又未蒙核准。至民國卅七年十一月四日,顧總長率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到徐州,研究作戰方略,五日晨召集軍事會議,國防部擬撤守淮河,但各兵團司令官以為時機已晚,敵前撤退,最為不利,不如决一死戰。乃決定「備戰避守」,即一面先集結兵力,準備應戰,一面撤退物资,並將原定由海上撤退之海州第四十四軍,改向徐州陸路撤退。

徐州剿總司令部命黄百韜兵團,以一部策應海州的第四十四軍,主力於十一月六日撤退。黃兵團在運河以東,因等候第四十四軍,遲至十一月八日纔開始撤退。惜為時已晚,守備運河的第五十九軍,第七十七軍適於此時叛變,使運河與不老河全行開放,共军遂由黄河侧背,直下運河,最後演成碾莊被覆沒的悲慘結局。

當十一月九日,黃兵團且戰且退,而陸續渡過運河,本擬於十日繼續西退,又奉國防部令困守碾莊待援。我當時想將徐州以西的邱兵團,不待集結完畢,乘共军陸續渡河攻擊黄兵團時,為爭取時間,逐次轉用於徐州以東,會同李彌兵團於十二日發起攻勢,以救黃百韜兵團。但十日夜,奉命來協助我指揮的副總司令杜聿明到徐州,不同意此議,主張先行集中完畢,再行開始攻擊。並謂黄兵團如能固守七日,即可獲勝。等到情势不對,再決定行動時,共軍主力業已完全到達,所以自十四日以後的攻擊,即未獲解救之時效。換句話說,又遲了一步。

至十五日夜,國防部據空軍偵察,以共軍大部輜重向北行動,判斷有撤退徵候,一再催令剿總下達追擊命令。我認為共军圍攻黃兵團志在必得,沒有將吃到嘴裡的魚再吐出來的理由,一面請空運增援碾莊(未獲實现),一面仍督促邱李兩兵團猛攻救黄。果然,共军不但未退,且攻势益猛,至廿二日晨,黃百韜將軍自殺殉國,第四十四軍軍長王澤濬重傷失踪,第六十四軍軍長劉振湘被俘,第廿五軍軍長陳士章,第一百軍軍長周志道,負傷突圍至徐州。

黃兵團覆沒,所謂徐蚌會戰的命運已經決定了。

此時,北上增援之黄維兵團,於十一月廿四日、廿五日,進抵蒙城以北之澮河渦河間南平鎮、雙堆集一帶地區,被劉伯誠阻擊,未能前進。於是徐州附近之主力與黄維兵團,及在蚌埠附近之李延年兵團,形成分離狀態,極端不利。國防部為策定爾後之作戰指導,於十一月廿四日下午,召集剿總參謀長以上人員會商,由部長何敬公主持,先由李参謀長樹正報告,並申述意見:「放棄徐州,原則同意,但須證明陳毅主力參加圍攻黄維兵團時,再開始行動為有利。」並一再强調「計劃固計劃,但是否能徹底實施,顯難保證。此戰關係國家存亡,應請總統或部長或總長親自指揮,則大軍振奮,將士用命,定可一戰成功。」

此時,黃維兵團被圍,情势已趨孤危,國防部乃於十一月廿七日電令「剿總劉總司令飛蚌埠指揮,徐州方面軍事,歸杜副總司令指揮。」我遂於廿八日遵令將指揮權移交給杜副總司令,而我自己別離開徐州飛到蚌埠指揮。至卅日夜,忽然聽到徐州已經撤退的消息,我當然很關心。據十二月二日空軍偵察報告:「杜部已抵永城蕭縣間之青龍集、祖樓一帶,態势整然。但共軍則三五成群,共約四五萬人,隊形不整,紛紛向西急進。」

我當即繪製情況圖,以代電空投杜副總司令,請其迅速擊破當面之敵南下,並謂「依目前共軍戰法,判斷較我優勢之共軍,可能採用圍困戰法,使我軍疲而亂時,乘势攻擊。」請其注意。杜副總司令當時回了我一個電報說:「大軍作戰,貴在態勢,刻先擬調整態势,再行大舉攻擊。」等到四、五兩日杜部大舉攻擊時,傷亡大,進展小。蓋因共军之圍困準備業已完成,而我軍又遲了一步。

此時,我在蚌埠知道不利的情形,顯然的杜副總司令解不了黃維兵團的圍,而杜亦將同樣遭受圍困。乃急赴南京面報蔣公,請再給一個有力的軍,由我從蚌埠向北攻擊,解救黃维兵團,祇要黄維兵團的圍解了,杜部也就沒有危險了。因為蚌埠當面雖然是共军幾個殘破的縱隊,但是我們自己的力量太薄弱,不足以摧破當面之敌。

遲至十五日黄維突圍之前,才增援到一個楊幹材軍,不但太還,而且無濟於事,結果是黄維兵團於廿七日為劉伯誠全部包圍於雙堆集,同時其第八十五軍一○一師師長廖運周率部投降,十二月十五日突圍之第十四軍軍長熊綬春將軍陣前自殺殉國,副司令官胡琏,師長尹俊,王靖之突圍而出,司令官黃維,第十八軍軍長楊伯瀋,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第十軍軍長覃道善等被俘,其餘官兵收容不足四千人。

而杜部則因十二月十七日起(黃兵團突圍後兩日),大雪連降十天,空運停止,官兵日以草根樹皮及馬肉果腹,撐持至民國卅八年元月十日,全軍覆沒,邱清泉將軍自殺殉國,孫元良、李彌兩司令官,第七十五軍軍長高吉人(重傷),第五軍軍長熊笑三,第一三九師師長唐化南等,突圍而出。

寫到此處,我真痛心萬分,不忍再寫下去了。

——《我的回忆》中的徐蚌会战

抗战史上十大经典战役及中方主将!

淞沪会战(蒋介石)

保定战役(刘峙)

忻口战役(阎锡山、卫立煌)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万家岭战役(薛岳)

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

常德会战(孙连仲、余程万)

上高会战(罗卓英)

衡阳保卫战(薛岳、方先觉)

豫西鄂北会战(刘峙)



还原历史真实的解放军十大经典败仗

一,中原突围(国军主将刘峙)

二,第二次四平战役(国军主将杜聿明)

三,第三次四平战役(国军主将杜聿明)

四,淮阴战役(国军主将薛岳)

五,南麻临朐战役(国军主将顾祝同)

六,豫东战役(国军主将刘峙)

七,金门战役(国军主将汤恩伯)

八,大同集宁战役(国军主将傅作义)

九,张家口战役(国军主将傅作义)

十,西府战役(国军主将胡宗南)

关于战役或会战,在胜与败上判断要有标准,唯一办法就是完没完成战前企图,还有胜败与功罪归属问题,我想只要是主持者(哪怕仅仅是挂名),胜败的功与罪你就得全兜着,否则无限地上下追究,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你比如,刘峙在抗战后内战中主持的几场战役就应该如此评判:

一,所谓中原合围(姑且称之),战前国军企图就是要铲除共军五大战略区之一的李先念部,战役结果虽然没全部剿灭,但中原军区实际被铲除了,实现了战略企图,故刘峙是胜了,当然功劳要记在他头上。同样,此后豫东战役,也应该这么看待。

二,定陶战役,刘伯承的战前企图就是要设法消灭刘峙部赵锡田的整三师,战役中共军实现了企图,所以,刘峙肯定要兜住责任,不管是不是部下赵锡田轻易冒进所致,还有上头的蒋陈白等有没有遥控指挥,这责任刘是推脱不了的,类似还有兖州战役、济南战役及最后的徐蚌会战也得如是评价!

二次四平战 林 彪 损失在40000余。

三次四平战 林 彪 损失13000余。

中原突围 李先念 损失80000余。

大同集宁战役 聂荣臻 死亡20000余,受伤人数不详。

张家口战役 聂荣臻 损失5000余。

淮阴战役 陈 毅 损失10000余人。

南麻临朐战役 陈 毅 损失略25000余。

豫东战役 粟 裕 损失80000余。

金门战役 粟 裕 损失9000余。

西府战役 彭德怀 损失21000余

中国现代10大名将之间对阵胜负或隶属关系:

刘峙与其他九名将:

刘峙与薛岳没对过阵,但薛岳曾隶属于刘峙

刘峙与林彪只是33年5-10月期间对阵过,刘峙胜

刘峙与彭德怀也只是33年5-10月期间对阵过,刘峙胜

刘峙与白崇禧只是间接对阵过,刘峙胜

刘峙与刘伯诚前期33年5-10月期间对阵过,刘峙胜;抗战后两次对阵刘伯诚胜

刘峙与何应钦没对过阵,但刘峙曾长期隶属于何应钦

刘峙与陈诚没对过阵,33年10月前,陈诚曾长期隶属于刘峙;45年后刘峙转而为隶属于陈诚

刘峙与李宗仁只是间接对阵过,刘峙胜

刘峙与粟裕前期33年5-10月期间对阵过,刘峙胜;淮海战役再次对阵时粟裕胜(淮海战役之前的豫东战役对阵算刘峙胜)!

1933年4月,刘峙调任江西省抚河剿共督办,指挥抚信两河及赣江各方面剿共中路军,节制陈诚、周浑元等部。5月,刘峙就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北路军,基本部队是第四次“围剿”中陈诚指挥的中路军,以及后来从各地加调来的一些部队(北路军全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即人们通常说的国军“中央军”).1933年10月23日,刘峙辞去北路军总司令之职后,蒋介石另派顾祝同继任。

中原大战后长期坐镇中原的刘峙,故与共军两大虎将林彪、彭德怀交手机会不多,也就是1933年4月-10月这段时间有过对阵,其时,刘峙指挥陈诚、周浑元等猛烈进剿,连克金溪、宜黄、进贤等各要点,可谓连战连胜,为国军第五次围剿完胜开了个好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扭转了对江西苏区围剿之战局,在取得第五次围剿初步胜利后,因河南軍政要务待理,无法分身,辞去“剿匪”军北路总司令(由其原部下顾祝同继任)。在其41岁这一为将的巅峰时刻的辞职选择对他军政生涯的影响是负面的,如果继续参与稳胜的第五次围剿,他就不可能直到抗战之前,一直呆在河南以致在军界地位止步不前,逐渐被老部下顾祝同与陈诚追上并最终赶超,刘也很可能不会去主持那场毫无取胜可能的保定会战(使声誉低落)!



刘峙在41岁这一为将的巅峰时刻的辞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这一关键职位,无形中等于给其老部下顾祝同与陈诚反过来压过自己助了一臂之力,也为民国覆没埋下了伏笔!

无论东征、北伐、剿匪、讨逆、抗战及勘乱,刘峙都是重要角色,这是国军名将中的唯一!

其实徐蚌会战开始前,国防部否认刘峙建议尽早将黄兵团撤到运河西岸,是导致会战失败的关键原因。

堪乱开始就应该成立中原行营由刘峙任主任,统辖徐州绥靖公署主任王耀武,郑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徐州郑州两个战区就能协调行动,越岳可任华中剿总总司令,负责中原以南至长江中游江北地区防务,可以发挥薛擅长山岳地区作战的特长。东北熊杜,西安胡宗南,太原阎,华北傅加孙,都可以不变。成立总参谋部由何应钦与白崇禧任正副参谋长,三军总司令概归其指挥,顾祝同可任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可由陈诚担任。如此可以保证国民党天下不失。

1928年1月,刘峙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

1928年8月,刘峙任缩编后第一师师长

1929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初,刘峙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1929年3月28日,刘峙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国民党编谴委员会直辖第二编谴分区主任

1930年3月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任第二军团总指挥

1930年11月初,刘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同年12月21日刘峙继何应钦任郑州行营主任。

1931年7月22日,刘峙任剿赤軍南路集团军总司令官(北路集团军总司令官为张学良)

1932年6月,刘峙任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蒋介石),率部进占河南新集、金家寨,受到蒋介石嘉奖,新集镇升格为县,定名为“经扶”县(今新县)。

1933年3月16日,劉峙代理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总司令蒋介石)。

1933年4月,刘峙调任江西省抚河剿共督办,指挥抚信两河及赣江各方面剿共中路军。

1933年5月,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后改任豫皖绥靖公署主任。

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6年12月17日,刘峙任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1月7日,刘峙任讨逆军前敌总司令。

……

刘峙与黄埔军校

来源:《黄埔杂志》 日期:2011-09-01 08:01

刘峙(1892—1971)是“黄埔嫡系”著名军事将领,在民国时期曾经声名显赫,威震军界,被称誉为军界高层“不倒翁”和“福将”。他的军政生涯起源于黄埔军校,在“黄埔嫡系”八大金刚之中位居前列,身居高位权重一时,是蒋介石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中央军”高级将领之一。其毕生维系“黄埔系”,总以“黄埔嫡系”为荣耀,晚年以“黄埔老将”自居,坚决反对“台独”,主张中华民族统一体。

一、发源粤军,崛起黄埔

刘峙别号经扶,别字经符,别名天岳,1892年6月30日生于江西吉安县庙背村一个农户家庭。因父早逝,3岁起随母寄居外公家,后由叔祖父刘进宽收养。7岁时入当地乡间私塾启蒙。14岁时因读书刻苦受到赏识,入读当地名塾师刘部荃,后入吉安天主教会学校英语班学习,其间曾读革命先烈邹容所著《革命军》一书而深受感动。不久因交不起学费辍学,1907年受乡人保荐进入湖南陆军小学堂第三期就读,是班中唯一外省人。经过三年军事养成学习,1911年2月入设立于武昌南湖的陆军第三中学第三期学习。那年冬天,辛亥革命爆发后,刘峙加入学生军参加武昌首义,继随部参与防守武昌之役,于武昌起义开始其军人作战生涯。

刘峙战后返回吉安,入宪兵补习所学习,后在南昌宪兵队服务一个月。1912年7月考入设立于北京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在学期间与同学王时等发起组织“辅仁社”,进行秘密反袁活动。1913年7月参与李烈钧等在江西湖口誓师,南下参加“二次革命”活动,事败后重返军校继续学业。1914年6月毕业,刘峙与10名同学分发驻防奉天省新民县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九旅第七十八团第一营第四连实习半年。实习期满,于同年1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第一连学习,1916年5月毕业,分配冀东开平巡防营见习。

1917年夏,刘峙南下广东,任设于肇庆的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上尉附员、参谋,后得周钦贤(保定军校同学、朱培德表弟)举荐,获任护国滇军第二军第四师第七旅(旅长朱培德)步兵第三十八团第二营第六连连长。所部系由广东警卫军改编而成,缺少军事训练和战场历练,刘峙凭着一股冲劲与热情训练与引导部队,参加了广东南路讨伐龙济光部的战斗,战后升任步兵营营附。1918年春应保定军校同期同学赖世璜邀请,赴任援赣军第四军(军长伍毓瑞)第一梯团第四支队队附,兼任第一营营长,1919年冬代理第四支队支队长兼第一营营长,率部驻防粤闽边上杭、武平、梅县等地。1920年春随赣军往福建驻防,后辞职脱离赣军,转投援闽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结识时任参谋长的蒋介石。

1921年1月,刘峙任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部少校副官,由彭素民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懂得了带兵打仗是为施行孙中山的国民革命。1921年6月转任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司令部中校副官,在蒋介石直接领导下参与司令部参谋幕僚工作。后调任粤军第二军第七旅第十三团团附,所部时为粤军善战之旅,但官兵缺少正规训练,成份复杂形同乌合之众,所以能偶打胜仗,是因为对手比自己更糟糕。由于训练有方,刘峙被任粤军第二军所属第二游击营统领,该部装备较差军饷自筹,但有了自己训练整军的机会。他率部辗转赣南、粤北韶关, 1922年春任粤军游击第六路第一支队支队长(上校衔)。时孙中山设立大本营于韶关,其间刘峙赴韶关晋谒孙中山,请求补充武器弹药,孙中山笑答:“现在大本营一切都缺乏,你最好是到前方向敌人要求补给”。刘峙遂率部转战湘赣两省边界,智取缴获了北军承担运送装备补给的一个辎重兵营,部队获得了装备也稳定了军心。

1922年6月陈炯明部粤军发起兵变,刘峙奉命率部返回广东,所部在途中遭旧桂系沈鸿英部劲旅袭击,一战溃败。刘峙将残部交给空头司令官欧阳豪后,与几个幕僚离开部队赴上海休息。在上海闲居时得蒋介石安抚勉励。1922年 11月,刘峙返回粤军部队,任广东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兼任卫队督带,率部防守博罗城,顶住了陈炯明部粤军谢文炳、陈修爵攻击。战后赴广州治病,其间闻知博罗失守,旋即赶赴石龙集结部队,后撤时幸得沈应时(保定军校同学,时任粤军炮兵营营长)借给马乘骑,死里逃生躲过大难。

1923年12月任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许崇智)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中校参谋、军事参议等职。后由总教官何应钦举荐,自愿降为少校,1924年5月12日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战术教官。第一期学生是1924年5月5日进校训练,刘峙系教授部最早的11名战术教官之一。后任黄埔军校本部参谋处(处长钱大钧)第二科科长,仍兼任战术教官。从此崛起于黄埔军校,迈步跻身民国军界高层。



二、棉湖龙潭,两战成名

1924年10月黄埔军校开始筹建教导团,刘峙被定为三个营长之一人选。1925年1月20日正式任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第二营营长。1925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淡水之役是黄埔建军的第一战,其指挥若定作战勇猛,初战告捷。1925年3月13日棉湖战役骤然打响,教导第一团1800余疲惫之众,迎战陈炯明部粤军林虎部两万余人,战况激烈形势危急,敌军几次逼近指挥部,团长何应钦身边只剩下最后一名司号员,全靠作为预备队的刘峙第二营打白刃战。战至10时,刘峙受何应钦团长命令,率第六连、第五连之一排徒涉小河,全体官兵上刺刀向敌冲锋,虽敌众我寡,终以奋勇向前气势将敌人击溃,夺取仙人岭阵地,全歼守敌并恢复曾塘村防线。11时许,敌人增兵反攻,刘峙率百余人,独挡正面进攻之敌。此时团预备队第四连增援赶到,亦归其指挥坚守左翼阵地,并分兵侧翼袭击敌军后方,战至下午两时许,其所能用之兵伤亡贻尽,阵地呈动摇时,刘峙于阵前振臂高呼:“革命军向前冲”,此时教导第二团于鲤湖增援赶到,终于赢得了棉湖战役全胜。正是由于刘峙平时训练有方,战时指挥部队敢于冲锋与敌拼刺刀,而赢得了“拼刺刀立战功”之美誉。

1925年4月,刘峙任党军第一旅(旅长何应钦)第一团团附、代理团长。第一次东征战后,率部返回广州。留守广州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不仅不派兵参加东征,此时正图谋乘虚颠覆广州革命政权。为了平叛,刘峙率部为先锋部队,日夜兼程回师省城,经过近郊龙眼洞、瘦狗岭激烈战斗,仅一天时间即肃清市内叛军,为东征军返回广州扫除阻碍,继再立战功。1925年5月18日,他正式任党军第一旅第一团团长。

1925年10月,刘峙再度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副师长,兼任师司令部参谋长,后调任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同年7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其所率第二师作为总预备队,随同总司令部进驻岳阳,参与汀泗桥战役,追击敌军到武昌城下。后又随蒋介石回师江西,在南昌战役时任总预备队指挥官,于南浔铁路正面击溃孙传芳部主力邓如琢等三个师,获得江西战场的全面胜利。1927年1月率部在浙江桐庐击溃卢香亭部主力,再于松江击败毕庶澄部,乘胜攻入上海近郊。

1927年5月,刘峙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兼)第一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第十三纵队指挥部指挥官,北渡长江击败周荫人部。同年8月接何应钦任第一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率部参加龙潭战役,奔赴战场途中因车祸受伤,仍带伤指挥作战。他在此役统一指挥所有前线部队,将孙传芳部主力击溃,完全克复龙潭。同年9月以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率部移驻上海。此时其统辖第一、二、三、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师和独立第四师、新编第一师的“黄埔嫡系”部队9个师,该军建制之庞大可谓空前绝后,足见其在北伐时期之重要地位与作用。

刘峙毕生无不良嗜好,从不抽烟喝酒,也不赌博,常穿着一身土布军装下连队,步兵操典背得滚瓜烂熟。他从统一广东诸役,到北伐战争开始,再从两湖、江西到沪杭,逐次龙潭战役全胜而归,历经疆场血战无数,只有上海外围的松江一战,是靠铁甲列车直捣黄龙,没有用上刺刀。所以此时的刘峙,着实是“黄埔嫡系”部队骁勇善战、每役必胜的一员猛将,为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原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绩。1927年蒋介石下野前夕,刘峙已是握有重兵的高级将领,但在蒋面前表现绝对服从,并竭力主张蒋不要离开,这一建议深中蒋意,从此以后蒋对刘更加器重。1927年10月特任刘峙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此时期的刘峙,“服从蒋介石,尊重何应钦,拉拢顾祝同,其他的人一律瞧不起”。

1927年12月,刘峙指挥第一军和第九军(军长顾祝同)攻克徐州等地,在临淮关一役,因其率部将张宗昌的部队击溃并占领蚌埠,扭转了中原战局,何应钦因之称其为“福将”。1928年1月,刘峙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任第一军军长,继续北伐攻克济南。同年9月被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派为陆军第一师特别党部筹备委员。

1928年12月唐生智率部在河南通电反蒋,刘峙指挥第一军出武胜关,与唐生智部主力大战于驻马店,并暗中策动陕西军一个师抄唐生智部后路,是役取得全胜,其为战场居功第一人。

1929年3月28日,刘峙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兼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及第一师师长,率部讨逆桂系军队。其亲率大军分水陆两路沿长江西上,首战即将桂系重兵胡宗铎部击败,直捣武汉,是役其率部再立战功。



三、纵横中原,威震四方

国民革命军平定中原后,刘峙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兼任第一师师长,并统辖陆军第二师(师长顾祝同)和陆军第九师(师长蒋鼎文)。不久与陆军第二军(军长朱绍良)组成讨逆军第二路军,其任总指挥兼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司令官。1929年9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国军编遣委员会中央直辖第二编遣分区主任,负责编遣湖北境内部队。同年12月率部讨伐唐生智部和石友三部,并将其缴械并收编。1930年4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指挥部总指挥,统辖中央军精锐部队,指挥顾祝同等17个精锐师参加中原大战。先战于陇海线,后又北调打通津浦线。1930年7月兼任津浦路各军总指挥、左翼军总指挥,指挥所部在津浦铁路沿线向阎锡山晋绥军发起反攻,相继克复泰安、济南,使整个中原战局发生关键性转折。击溃阎(锡山)冯(玉祥)联军,结束中原大战,刘峙被称誉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之能征善战第一名将。

1930年10月7日,刘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任军事委员会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其间创设军事委员会驻豫军官训练团,集中训练北方失散黄埔学生及所属各部队初级军官,该团后被纳入中央各军事学校毕(结)业学生登记序列。1931年6月为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7月任“剿赤”军南路集团军总指挥,剿灭起兵反蒋的石友三部。193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6月任豫鄂皖边区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中路军司令部副司令官,统辖张钫、陈继承、马鸿逵、上官云相、卫立煌、钱大钧等十一个纵队,指挥所部对鄂豫皖边区红军及根据地进行“围剿”作战。1932年9月,刘峙所部占领安徽金寨,国民政府特令其在豫皖苏区中心——新集周围划地立县,以其字“经扶”改新集为经扶县(今河南新县)。后任军事委员会特派驻豫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4月任闽粤赣湘鄂五省“剿匪”军北路军总指挥,参与指挥对江西中央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刘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任河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其间创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洛阳分校),委派其保定军校第二期同学祝绍周全权负责,该校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累计训练学生9000余人。1934年12月免除河南省政府主席,改任军事委员会豫皖绥靖主任公署主任。1935年4月续任陆军二级上将。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7月任国民政府国防会议委员,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任“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进抵西北。

四、扼守中枢,淮海落败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12日,刘峙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平汉路一线阻击战事,参与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次会战——保定会战。1938年2月战事失利,1938年3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兼陆军第一区新兵督练公署主任。

1938年7月任湘鄂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兼任中央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等,后奉命调西南后方,承担扼守中枢重任。1939年2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兼任防空司令部司令官,任期六年,受命履行四项职责:防止川军异动,防御日军伞兵,督练后备新兵,确保陪都安全。其间在重庆出资创办“捍卫中学”。1942年因“重庆隧道惨案”被撤销防空司令官职。

1945年2月,刘峙赴鄂北接替李宗仁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河南漯河主持日军受降事宜。1945年10月获颁胜利勋章,1945年12月获颁忠勤勋章。其间由部属编纂《经扶文集》,主持辑录《庐陵四忠集(欧阳修、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四人全集)》,还倡议编印《吉安县志》,捐资建立吉安经扶中学。

1946年1月,刘峙任陆军总司令部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辖豫陕两省及第一、第五战区部队,率部30万人在中原与人民解放军作战。1948年6月9日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兼任“剿总”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统辖军队约70万众,是东北以外关内最精锐一部。最终战局逆转,以淮海战役失败,结束其于军界毕生显赫功名。晚年著文谈及此役称:“大势所趋,此其间任何人的作为都很有限,当然我至少要负一部分军事上的责任”。

1948年7月出席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1949年1月20日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撤销,调任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7月携夫人黄佩琼及三个儿女移居香港九龙。1949年9月15日应总参谋长顾祝同及陈武邀请,由九龙赴广州磋商军事。

1949年9月19日与黄埔一期生袁守谦、甘丽初等最后一次晋谒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看到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其感叹江河日下。后返回九龙赋闲,寓所曾遭绑匪抢劫。

1950年4月在香港接台湾当局通知:滞留香港久未归队,故撤销其战略顾问职务。

1950年 10月移居印尼,先后居住雅加达、茂物,以教书谋生,曾在茂物中华学校讲授高小六年级国文课和地理课,其间还从事联络华侨与当地中国国民党组织活动,与旅居印尼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届师友学生进行联谊交流,并将此间活动情况书面呈报台湾当局。

1953年8月14日接袁守谦来信:蒋公示谕,命其即速携眷返台。过数日再接台湾“总统府”公文函请赴台,并代办入境手续。1953年10月1日接袁守谦寄来的一家人“入台通行证”,同年11月乘机经泰国曼谷抵香港,再转机于11月29日到达台北松山机场。1954年1月被台湾当局聘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54年2月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当选为主席团主席。1954年10月聘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台中区主任,兼任国际关系侨务组召集人等职。晚年患有糖尿病,寓居台中市郊读书度日。1971年1月15日因病在台中逝世。

生平著述有:《我的回忆》、《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如何建设新军》、《革命军官对于当前国家民族应负的使命》、《国军建军史略讲义》、《刘峙演讲集》、《抗战胜利后刘经扶先生演讲集》等

刘峙被称誉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之能征善战第一名将。

1937年1月7日公布的讨逆军战斗序列如下:

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

讨逆军前敌总司令刘峙(二级上将)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二级上将)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二级上将)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二级上将)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中将)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中将)

刘峙毕生无不良嗜好,从不抽烟喝酒,也不赌博,常穿着一身土布军装下连队,步兵操典背得滚瓜烂熟。他从统一广东诸役,到北伐战争开始,再从两湖、江西到沪杭,逐次龙潭战役全胜而归,历经疆场血战无数,只有上海外围的松江一战,是靠铁甲列车直捣黄龙,没有用上刺刀。所以此时的刘峙,着实是“黄埔嫡系”部队骁勇善战、每役必胜的一员猛将,为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原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绩。

1937年1月7日公布的讨逆军战斗序列如下:

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

讨逆军前敌总司令刘峙(二级上将)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二级上将)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二级上将)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二级上将)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中将)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中将)

其详细序列如下:

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

前敌总司令刘峙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顾祝同(潼关——洛阳)

第一纵队指挥官樊崧甫

第二十八师

第二十三师

第七十九师

第五纵队指挥官桂永清

教导总队

第三十六师

第五十七师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蒋鼎文(秦安——凤翔)

第二纵队指挥官胡宗南

第一师

第二十五师

第七十八师

西北补充旅

第十四纵队指挥官孔令恂

第四十三师

第九十七师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朱绍良(静宁——固原)

第九纵队指挥官曾万钟

第七师

第十二师

第十纵队指挥官万耀煌

第十三师

第五十一师

第十一纵队指挥官邓宝珊

新编第一军

第一百六十五师

第十二纵队指挥官毛炳文

第八师

第十四师

第四十九师

第一四○师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陈诚(陜西渭河以北)

第四纵队指挥官周碞

第六师

第六十师

第六十一师

第六纵队指挥官霍揆彰

第十二师

第十四师

第三纵队指挥官冯钦哉

第四十二师

预备队

第五十八师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雒南——商南)

第八纵队指挥官李默庵

第十师

第八十三师

直辖部队

第四十七师

第九十五师

第一预备军总司令徐源泉(川鄂边区)

第二预备军总司令孙连仲(洛阳)

第三预备军总司令马鸿逵(宁夏)

第四预备军总司令庞炳勋(新乡)

第五预备军总司令孙震(川北)

空军司令毛邦初(洛阳)

1926年1月,刘峙任第一军长第二师师长

1927年3月,刘峙任第一军长兼第二师师长

1928年2月13日,刘峙任第一集团军第一纵队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

1928年4月,刘峙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

1928年8月,刘峙任缩编后第一师师长

1929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初,刘峙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1929年3月28日,刘峙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

1930年3月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任第二军团总指挥

1930年11月初,刘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同年12月21日刘峙继何应钦任郑州行营主任。

1931年7月22日,刘峙任剿赤軍南路集团军总司令官(北路集团军总司令官为张学良)

1932年6月,刘峙任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蒋介石),率部进占河南新集、金家寨,受到蒋介石嘉奖,新集镇升格为县,定名为“经扶”县(今新县)。

1933年3月16日,劉峙代理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总司令蒋介石)。

1933年4月,刘峙调任江西省抚河剿共督办,指挥抚信两河及赣江各方面剿共中路军。

1933年5月,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同年10月辞职(由顾祝同继任),专任豫皖绥靖主任。

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6年12月17日,刘峙任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1月7日,刘峙任讨逆军前敌总司令(总司令何应钦),统帅五个集团军。

……



能客观评价刘峙是正确认识民国那段历史的关键之一!

1925年4月,顾祝同任第一旅教导第二团第一营营长

1925年8月,顾祝同任第三师副师长

1926年1月,顾祝同任第一军长第三师副师长(顾归刘节制)

1927年3月,顾祝同任第一军长第三师师长(顾归刘节制)

1927年9月26日,顾祝同任第九军军长(顾归刘节制)

1928年1月,顾祝同任第九军军长(顾归刘节制)

1928年8月,顾祝同任第二师师长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初,顾祝同任讨逆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顾归刘节制)

1929年3月28日、顾祝同任第一军第二师师长、武汉卫戍司令(顾归刘节制)

1930年3月中原大战爆发后、顾祝同第二军团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十六路军总指挥(顾归刘节制)

1930年10月25日顾祝同任洛阳行营主任。

1931年夏,国民政府在潼关设立行营。以顾祝同为主任.同年7月,顾祝同任江苏政府主席。

1931年7月22日,顾祝同任剿赤軍南路集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顾归刘节制)

1931年11月,顾祝同当选为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3年10月,顾祝同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后改任南昌绥靖公署主任。

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5年9月,顾祝同任四川行营主任

1936年7月18日,顾祝同任贵州主席

1936年12月17日,顾祝同任讨逆军西路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1月7日,顾祝同任讨逆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顾归刘节制)。

……

刘峙在其辉煌军事生涯中,多次在关键战役中扭转战局

其一棉湖之战:

一九二五年,黄埔学生军东征陈炯明,双方在广东棉湖大战数天,相持不下,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来,黄埔学生军人心浮动,陈炯明趁势反攻,危急之际刘峙脱光上衣,以千余久战疲惫之师独挡两万新锐之师,赤搏手擎军旗向陈炯明军冲锋,带动黄埔学生军一举击败陈炯明军,从此广东政府消除了后顾之忧,为北伐打下了基础!

其二龙潭大战:

1927年7月下旬,南京政府北伐军兵败徐州,总司令蒋介石被迫下野,部队全线溃退,孙传芳部跟踪进抵长江北岸,在和州、浦口、江都(扬州)、泰兴等地集中了约6万余兵力,欲乘机攻占南京。孙传芳军自8月26日起渡江南侵,昼夜偷渡,迄29日夜,孙军渡江部队均聚集龙潭,约达5万余人,据守龙潭以西各险要。孙传芳本人亦亲自坐镇龙潭水泥公司督战,拟以一部分向东南两面发展,以主力进迫南京。形势万分危急,正从常州向杭州退却的刘峙部第二师奉命回师增援,并且受命统一指挥所有前线部队,刘峙由上海立即赶回镇江,刘乘原火车向龙潭增援,刘于当晚8时到达下蜀与龙潭之间的山口村东端,其所乘火车与由龙潭车站撤出之火车相撞,同时出轨,刘峙撞伤头部,官兵死伤200余人。刘峙带伤以电话询问在龙潭坚守的卫立煌,则电话已告不通,询诸相撞火车上之官兵,始悉龙潭已被孙军攻占,大部分守军向龙潭西南方沿南京大道撤退,刘峙即在山口村附近布防。8月29日晚,刘峙接到于8月30日拂晓反攻龙潭命令,奉命后立即部署,8月30日凌晨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部队正拟转移攻势,孙传芳军突然发动全线总攻,来势甚猛,刘峙带伤亲赴前线指挥,勇猛反击,击溃孙军主力,再一次扭转关键战局,迫使其仓皇向江岸溃退,当日午后5时完全克复龙潭,渡江之孙军除一部分逃回北岸外全部就歼。

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龙潭战役奠定了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不少国民党元老对此役印象犹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



1930年4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指挥部总指挥,统辖中央军精锐部队,指挥顾祝同等17个精锐师参加中原大战。先战于陇海线,后又北调打通津浦线。1930年7月兼任津浦路各军总指挥、左翼军总指挥,指挥所部在津浦铁路沿线向阎锡山晋绥军发起反攻,相继克复泰安、济南,使整个中原战局发生关键性转折。击溃阎(锡山)冯(玉祥)联军,结束中原大战,刘峙被称誉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之能征善战第一名将。

三、纵横中原,威震四方

国民革命军平定中原后,刘峙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兼任第一师师长,并统辖陆军第二师(师长顾祝同)和陆军第九师(师长蒋鼎文)。不久与陆军第二军(军长朱绍良)组成讨逆军第二路军,其任总指挥兼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司令官。1929年9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国军编遣委员会中央直辖第二编遣分区主任,负责编遣湖北境内部队。同年12月率部讨伐唐生智部和石友三部,并将其缴械并收编。1930年4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指挥部总指挥,统辖中央军精锐部队,指挥顾祝同等17个精锐师参加中原大战。先战于陇海线,后又北调打通津浦线。1930年7月兼任津浦路各军总指挥、左翼军总指挥,指挥所部在津浦铁路沿线向阎锡山晋绥军发起反攻,相继克复泰安、济南,使整个中原战局发生关键性转折。击溃阎(锡山)冯(玉祥)联军,结束中原大战,刘峙被称誉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之能征善战第一名将。

1930年10月7日,刘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任军事委员会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其间创设军事委员会驻豫军官训练团,集中训练北方失散黄埔学生及所属各部队初级军官,该团后被纳入中央各军事学校毕(结)业学生登记序列。1931年6月为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7月任“剿赤”军南路集团军总指挥,剿灭起兵反蒋的石友三部。193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6月任豫鄂皖边区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中路军司令部副司令官,统辖张钫、陈继承、马鸿逵、上官云相、卫立煌、钱大钧等十一个纵队,指挥所部对鄂豫皖边区红军及根据地进行“围剿”作战。1932年9月,刘峙所部占领安徽金寨,国民政府特令其在豫皖苏区中心——新集周围划地立县,以其字“经扶”改新集为经扶县(今河南新县)。后任军事委员会特派驻豫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4月任闽粤赣湘鄂五省“剿匪”军北路军总指挥,参与指挥对江西中央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刘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任河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其间创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洛阳分校),委派其保定军校第二期同学祝绍周全权负责,该校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累计训练学生9000余人。1934年12月免除河南省政府主席,改任军事委员会豫皖绥靖主任公署主任。1935年4月续任陆军二级上将。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7月任国民政府国防会议委员,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任“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进抵西北。

四、扼守中枢,淮海落败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12日,刘峙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平汉路一线阻击战事,参与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次会战——保定会战。1938年2月战事失利,1938年3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兼陆军第一区新兵督练公署主任。

1938年7月任湘鄂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兼任中央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等,后奉命调西南后方,承担扼守中枢重任。1939年2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兼任防空司令部司令官,任期六年,受命履行四项职责:防止川军异动,防御日军伞兵,督练后备新兵,确保陪都安全。其间在重庆出资创办“捍卫中学”。1942年因“重庆隧道惨案”被撤销防空司令官职。

1945年2月,刘峙赴鄂北接替李宗仁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河南漯河主持日军受降事宜。1945年10月获颁胜利勋章,1945年12月获颁忠勤勋章。其间由部属编纂《经扶文集》,主持黄埔军校www.510725.com辑录《庐陵四忠集(欧阳修、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四人全集)》,还倡议编印《吉安县志》,捐资建立吉安经扶中学。

1946年1月,刘峙任陆军总司令部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辖豫陕两省及第一、第五战区部队,率部30万人在中原与人民解放军作战。1948年6月9日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兼任“剿总”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统辖军队约70万众,是东北以外关内最精锐一部。最终战局逆转,以淮海战役失败,结束其于军界毕生显赫功名。晚年著文谈及此役称:“大势所趋,此其间任何人的作为都很有限,当然我至少要负一部分军事上的责任”。

1948年7月出席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1949年1月20日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撤销,调任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7月携夫人黄佩琼及三个儿女移居香港九龙。1949年9月15日应总参谋长顾祝同及陈武邀请,由九龙赴广州磋商军事。

1949年9月19日与黄埔一期生袁守谦、甘丽初等最后一次晋谒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看到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其感叹江河日下。后返回九龙赋闲,寓所曾遭绑匪抢劫。

1950年4月在香港接台湾当局通知:滞留香港久未归队,故撤销其战略顾问职务。

1950年 10月移居印尼,先后居住雅加达、茂物,以教书谋生,曾在茂物中华学校讲授高小六年级国文课和地理课,其间还从事联络华侨与当地中国国民党组织活动,与旅居印尼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届师友学生进行联谊交流,并将此间活动情况书面呈报台湾当局。

1953年8月14日接袁守谦来信:蒋公示谕,命其即速携眷返台。过数日再接台湾“总统府”公文函请赴台,并代办入境手续。1953年10月1日接袁守谦寄来的一家人“入台通行证”,同年11月乘机经泰国曼谷抵香港,再转机于11月29日到达台北松山机场。1954年1月被台湾当局聘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54年2月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当选为主席团主席。1954年10月聘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台中区主任,兼任国际关系侨务组召集人等职。晚年患有糖尿病,寓居台中市郊读书度日。1971年1月15日因病在台中逝世。

生平著述有:《我的回忆》、《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如何建设新军》、《革命军官对于当前国家民族应负的使命》、《国军建军史略讲义》、《刘峙演讲集》、《抗战胜利后刘经扶先生演讲集》等

1927年8月底,刘峙任第一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的刘峙,在龙潭战役统一指挥所有前线部队,将孙传芳部队主力击溃,迫使其仓皇向江岸溃退,完全克复龙潭,渡江之孙军除一部分逃回北岸外全部就歼,此著名战役中刘峙功劳第一!

1928年12月,唐生智在河南通电反蒋,湖南的何键态度不明,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也跃跃欲动。蒋介石亲笔写信叫刘峙能战就战,否则退回南京。刘峙则胸有成竹,指挥第一军出武胜关与唐生智主力大战于驻马店,并暗中策动陕西军一个师出抄唐生智的后路,结果把唐生智打垮,使何、冯、阎不敢动。是为蒋唐大战,刘峙功劳又第一!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4月初,蒋介石便借此事坐镇九江指挥,令刘峙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刘峙等率大军数十万,水陆两路,沿长江西上,首战即将胡宗铎击败,直捣武汉,4月5日,桂系弃城而逃,刘峙等部进占武汉后继续追击。夏、胡、陶见大势已去,于4月21日联合通电下野,其余部队全被刘峙等部包围缴械。是役刘峙功劳又第一!

1930年4月任第2军团总指挥,指挥顾祝同、王均、叶开鑫、李云杰、陈诚、卫立煌、胡祖玉、冯轶裴、张治中等,共17个精锐师。参加蒋冯阎战争即中原大战。先战于陇海线,后又北调打通津浦线。7月,指挥所部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向阎军发起反攻,相继克复泰安、济南,使整个中原大战战局发生关键性转折。是役刘峙功劳更是第一!

1932年6月,刘峙任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蒋介石),指挥张钫、陈继承、马鸿逵、上官云相、卫立煌、钱大钧等十一个纵队,向豫鄂皖苏区大举进犯,使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是役刘峙功劳更是第一!蒋介石为了表彰刘峙在剿共中的功绩,特令在豫皖苏区中心—新集周围,划地立县,以刘峙的字“经扶”为县名(即今河南省新县)。



一、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刘峙和海军将领欧阳格(亦江西人)合谋,于1926年3月20日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芝龙(共产党员)。

二、1927年3月16日,刘峙奉命移驻上海,担任交通警备,是年“四·一二”大屠杀中,刘峙充当了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杀害共产党人的帮凶!

三、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兼任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驻邢武汉。刘峙到明港、办山等地指挥张钫、陈继承、马鸿逵、上官云相、卫立煌、钱大钧等十一个纵队,向豫鄂皖苏区大举进犯,使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消灭了共产党一个大苏维埃区。蒋介石为了表彰刘峙在剿共中的功绩,特令在原豫皖苏区中心—新集周围,划地立县,以刘峙的字“经扶”为县名(即今河南省新县)。

四,1933年4月8日,刘兼任江西抚河剿匪督办,节制指挥抚信两河及赣江各方面剿匪中路军部队。4月12日刘峙在抚州召开军事会议,安排对境内共军之作战计划,会后命令陈诚、周浑元等猛烈进剿,连克金溪、宜黄、进贤等各要点。扭转国军前四次围剿失败的局面,开国军第五次围剿胜利之先声.5月1日,首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后因河南军政要务无法分身,后才由顾祝同继任。

五、1945年8月,日本广播愿接受无条件投降,刘峙于次日即电请蒋介石条陈四事:1.注重绥靖。2.剿灭共匪。3.软化反侧。4.缩小省区。嗣后并作挺进、受降、接收诸准备。且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刘峙,于9月1日,率部进驻老河口,经南阳到漯河,接受河南境内日军投降,与八路军抢夺胜利果实。

六、1946年元旦,刘峙就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率河南、陕西两省第一、第五战区部队。6月,刘峙率部到驻马店、南阳,围攻共产党中原军区,所发动进攻宣化店被认为是打响了内战第一枪!中原军区李先念部在豫西地方团队到处截击,及陈鼎勋、赵锡田各部等一个多月的穷追猛打之下,结果在郧县以北之鄂陕边区以内,被其大部歼灭,造成共产党的六大战略区之一的中原解放区丧失!

七、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6月,蒋介石重新起用刘峙为“徐州剿共总司令”。刘峙当即表示:“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是三大战役中国民党主帅率部真正与共产党死拼到底唯一人!

蒋介石从1925年任东征军总指挥以来,我算了一下,其大的战争有如下:

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以其第一军和李济深第四军为主力,1925年克惠州,抵汕头,驱逐陈炯明到香港。

北伐:1926年6月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主持北伐军事。武昌一战打得比较苦,遇到的对手是吴佩孚。先是汀泗桥反复冲杀,攻克后,吴佩孚退守武汉,李宗仁的第七军和第八军唐生智、第四军陈铭枢师等部为攻城主力。江西对付孙传芳部,蒋介石指挥谭延闿第二军、朱培德第三军、程潜第六军,占九江,入南昌。何应钦第一军对付福建浙江。白崇禧占领杭州、上海。李宗仁、程潜、何应钦联合攻入南京。1927年4月宁汉分裂后,蒋继续北伐,何应钦、蒋介石、李宗仁分三路,对付张宗昌、孙传芳,孙部退却。6月,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徐州会议,决定共同北伐。白崇禧、李宗仁、孙良诚各领一路,北受阻于日军,南受阻于武汉东征军的威胁。无功而返。此后蒋介石下野,唐生智为李宗仁所败,何应钦第一军、李宗仁第七军击溃孙传芳亲自指挥的直鲁联军。再申北伐。阎锡山进攻张作霖奉军,失败,仅傅作义苦守涿州三月。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总司令:蒋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四个军团总指挥分别是刘峙、陈调元、贺耀祖、方振武,总预备队总指挥朱培德。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由白崇禧统率。刘峙攻下台儿庄,5月日占领济南。第四军团方振武被任命为济南卫戌司令,日军挑衅,5月6日,革命军退出济南。此后第一集团军在山东监视日军,冯的第二集团军和白的第四集团军夹攻北京,张作霖皇姑屯被炸死,阎锡山第三集团军进北京,张学良赞同和平统一,张宗昌褚玉璞军队在唐山滦州一带被白崇禧消灭。

新军阀混战:先是李宗仁派兵占领长沙赶走鲁涤平,蒋介石下令讨伐,派刘峙统第一军,朱培德统第三军西征,占领武汉。其后李部又在广州被陈济棠、陈铭枢等部击败。

冯与桂系勾结,蒋介石发兵讨冯,由中央嫡系部队和唐生智部一起讨冯,唐却通电反蒋。何应钦指挥陈济棠第八路军等部挫败张发奎、李宗仁。刘峙率第二路军击败唐生智。唐败后,石友三归诚。

此后阎锡山叛,蒋介石以何应钦对抗李宗仁,以韩复榘、刘峙、何成瑞三个军团对抗冯阎。刘峙第二军团担任陇海路作战。李宗仁被逐回广西,张学良入关,石友三投降,陇海、平汉两路讨伐军会师郑州,杨虎城进西安,冯通电下野。

以上内容是我从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总结概括出来的,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打天下时,自己的嫡系中最倚重的就是何应钦和刘峙,此二人屡立战功,在战局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上面可知,国共大决战前期,国军占优势,打得较好的有杜聿明、刘峙、傅作义、白崇禧、胡宗南,其中最好的是杜聿明和傅作义。但此5人在后期共军转入反攻后均有很大败仗,几乎将一生英名都毁没了。

总起来看,国民党军中,我认为,胜仗大的较多、战绩较突出的就是:

何应钦,刘峙(打天下)

薛岳,孙连仲(抗日)

杜聿明,傅作义(国共决战前期)。

至于后期,自从卫立煌在东北打败仗后,东北丢了,山东丢了,所谓兵败如山倒,也不是什么名将能挽狂澜的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很正常。

蒋桂战争

1929年3~6月蒋介石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争夺中国两湖等地盘的战争。1928年,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集团已据有两湖和河北、平、津、唐等地盘,又得到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的支持,势力迅速扩展,直接影响蒋介石建立独裁统治。蒋桂矛盾异常尖锐。1929年2月19日,桂系见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日渐亲蒋,决定先发制人,由以李宗仁为主席的武汉政治分会决议撤免鲁的职务,以何键继任;并派叶琪等部进军长沙。蒋介石以此为借口,组织讨逆军,于3月26日下令讨伐桂系,战争由此发端。

蒋介石派唐生智赴河北唐山收买其被白崇禧收编的旧部两个师,迫白外逃。将李济深骗拘南京,拆散粤、桂联盟 。自任讨逆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参谋总长;令朱培德任第一路总指挥,由江西进攻武(汉)长(沙)铁路沿线,阻止桂军南逃;刘峙任第二路总指挥,由皖鄂边境沿长江西攻武汉;韩复榘任第三路总指挥,由河南沿平汉路南下夹击武汉;并有海军和空军配合作战。自3月27日投入战斗,至4月2日先后占领武穴、罗田、黄冈、青山等地。4日,桂系将领胡宗铎等在李明瑞、杨腾辉倒戈投蒋的不利形势下,放弃武汉 ,退守鄂西。5日蒋军进入武汉。

蒋介石为根本铲除桂系,下令进攻广西:以弃桂投蒋的何键部由湘南攻桂林;广东陈济棠部由粤西取梧州;云南龙云部由滇经黔攻柳州。桂军三面受敌,败退龙州。6月,李宗仁、白崇禧等逃往香港,蒋桂战争结束。



刘峙与蒋桂战争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集团得到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的支持,势力迅速扩展到两湖和平津地区,直接影响蒋介石建立独裁统治。1929年2月,以李宗仁为主席的武汉政治分会,擅自免去亲蒋的鲁涤平湖南省主席职务,并派叶琪等部进军长沙。蒋以此为口实策划消灭桂系。3月,派唐生智赴河北唐山收买其被白崇禧收编的旧部两个师。李济深被蒋骗拘南京,所部在广州投蒋。李宗仁为保住武汉,于上海电令其第4集团军夏威、陶钧、胡宗铎等三个军在黄陂、武穴一线布防后,潜回广西组织反蒋。1929年3月,蒋桂战争正式爆发。4月初,蒋介石便借此事坐镇九江指挥,令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刘峙率大军水陆两路,沿长江西上,首战即将胡宗铎击败,直捣武汉,4月5日,桂系弃城而逃,刘峙进占武汉后继续追击。夏、胡、陶见大势已去,于4月21日联合通电下野,其余部队全被刘峙等部包围缴械。5月,蒋桂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任命刘峙为湖北省部队编遣特派员,收编第四集团军,并进行重新编组。

1933年4月,刘峙调任江西省抚河剿共督办,指挥抚信两河及赣江各方面剿共中路军,节制陈诚、周浑元等部。5月,刘峙就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北路军,基本部队是第四次“围剿”中陈诚指挥的中路军,以及后来从各地加调来的一些部队(北路军全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即人们通常说的国军“中央军”).1933年10月23日,刘峙辞去北路军总司令之职后,蒋介石另派顾祝同继任。

中原大战后长期坐镇中原.....

-----------------------------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5月,蒋任命陈济棠为南路总司令,何健为西路总司令,刘峙为北路总司令再度进剿。但是此次进剿尚未全面部署完毕,日本关东军再次进攻滦东地区,包围北平,蒋不得不再次集中精力应对这一事件。5月31日,中日签订塘沽停战协定。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冯玉祥于26日在察哈尔竖起抗日同盟军的旗号,而福建的十九路军亦公开电称,停止“剿匪”。这两个行动,极大地牵制了蒋的计划。他的用兵重心,不得不转到对付这些异己的地方实力派军队。他在日记中写道“杂军之无道义,一有弱点可乘,即起而背叛,不先处置杂军,断难消灭赤匪”“赤匪不除,无以制俄而攘倭;杂军不清,无以制倭而攘俄”。8月5日,冯玉祥通电下野,10月底抗日同盟军彻底失败。蒋继续其江西剿匪。9月25日,国军攻克黎川。恰在此时,十九路军爆发福建事变,1934年1月30日,中央军占领泉州,福建事变失败。自34年3月起,蒋以蒋鼎文,陈济棠、顾祝同和何健分别为东路,南路,北路和西路军总司令,形成对江西中央苏区的合围之势,坚持采取稳步前进,持久消耗的总方针,并做到各部协调配合相机主动出击,使得红军在几度穿插不得手的情况下,只能依赖于阵地战,而更加被动。广昌一役,红军主力损失达5500人之巨,且多是干部和战斗骨干,建宁之战,红军再遭败绩,到8月间,各部队基层干部所剩无几,因而元气大伤,士气转趋低迷,仅8、9月间,弃械逃亡的士兵就有数千人之多,至此,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已不可避免。

^^^^刘峙没打啊,也算胜仗??刘峙此时要是碰上了林彪,他早就没命了!

刘峙为人宽厚没什么个人政治野心,所以从不培植属于自己的基本部队,如杨伯涛所说:刘峙等一旦离开军师长职务,当上高级指挥官以后,即不再过问部队的琐事,与原来所辖的部队脱离了联系,从而也就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加以控制,因此他没有坚实的基础.这点像何应钦,不似陈诚!

所以,刘峙看到年轻黄埔军官升迁都乐于接受,常说“你们是我的学生,尊我一声老师就行了!”也为学生广泛景仰(当然,他也有恩于胡宗南,王耀武这些著名的黄埔弟子!)



ZT

蒋介石回南京不久,就接到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告急电。内称:"最近一月以来,有第五十九、第五十二、第十一各师之挫败,计师长死伤四员,旅长六员,团长十六员,步枪损失当以万计。……现匪势益张,昨复扰及新淦、赣东、赣西,小股逐渐蔓延,坐视其大而莫能制。资溪、黎川为赣闽浙间要地,失陷数月迄不能收复,近且进扰南城、金溪,赤化民众,如火燎原。赣南大股攻城略地更无可奈何",乞蒋速筹办法,调派得力部队并立派大员到赣"督剿"。转见韩信夫《中华民国大事记》第三册,第486页。熊电到后两天,新淦和金溪即告失守,蒋介石因此急忙于4月5日赶往南昌,准备亲自督战,继续组织"进剿"。

——————————————-----随后,蒋派来大员就是剿匪专家刘峙,4月8日蒋即令刘兼任江西抚河剿匪督办,节制指挥抚信两河及赣江各方面剿匪中路军部队!

ZT

刘峙发挥重要甚至关键作用的还有以下战役:

1)第一次东征之棉湖大战。此次战役中东征军以1000当10000,刘峙作为营长拼死顶住,为最后战役逆转赢得了时间。

2)第二次东征中华阳大战,刘峙作为团长率一营之众深入敌阵,以一当十,大寒敌胆。

3)蒋唐之战中刘峙作为蒋方统帅不避风险,决守武汉,率兵快速占领武胜关,使唐方不得不处于攻坚状态,在杨虎城突袭唐方驻马店之后,刘峙快速运动,断敌退路,最后全歼唐军,唐生智仅以身免。这是民国战史中的精彩一例。

前二次战斗体现了刘峙的勇,后一战则体现了刘峙的智慧与果决。

ZT

华北方面军又分为第1军和第2军,其中第1军由司令官香月统率,沿平汉铁路直逼保定。

9月14日,爆发了保定会战,又称涿保(涿州—保定)会战。这是平津沦陷以来华北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中方指挥官为刘峙。

冯玉祥的老西北军有“五虎将”,蒋介石的中央军也有,其大致入选标准为:黄埔资深教官、在东征和北伐中建有殊功。由于“五虎将”的说法并非来自正式文件,纯属茶余饭后闲谈之资,因此其人员和排序多有差异,但不管怎么排列,刘峙都是少不了的重要角色,有人甚至称他是中央军中的首席良将。

刘峙,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2期。

私底下的刘峙,不仅长相忠厚老实,而且口齿笨拙不善词令,极少与人争执。当年中央军系统里有两个最好说话的“婆婆”,一个是何应钦何婆婆,另一个就是这位刘峙刘婆婆,后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没有不散的宴席,要给人过得去,要给人以生路,尤其不能用公权报私仇。

刘婆婆嘴巴不会讲,但是人家内秀,中文功底很深,曾给欧阳修、文天祥等人编过文集,尤其在旧尺牍也就是古代书信上颇有研究。解放后他落魄南洋,困顿之余偶然给学生讲了一堂课,连学校校长都给听得一愣一愣的,当即聘他为正式教员。

两个婆婆皆洁身自好,刘峙本人一辈子与烟酒赌博挂不上钩。他继何应钦之后担任第1军军长,于治军方面堪为表率,一个步兵操典能够背到烂熟,平时穿着一身布军装下基层连队是常事。

与生活中的随和不同,战场上的刘峙给人印象却是:内藏机谋,个性倔强,一旦决策便毫不动摇。

在东征北伐乃至中原大战的过程中,刘峙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蒋介石那些新老对手见到这员将没有不怕的,从那时候起,刘峙头上便有了常胜将军和福将的名号。

1925年1月20日任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第二营营长;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在淡水、棉湖战役中战绩显著;3月任党军第一旅(旅长何应钦)第一团团长;6月参加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8月任第一师(师长何应钦)第一团上校团长;10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华阳激战陈炯明军,大获全胜。

1926年1月4日任教导师(师长王柏龄)副师长兼参谋长,2月26日任代理第二师师长,驻防广州;7月作为北伐预备队随蒋介石进入湖南;9月3日参加进攻武昌的战斗;10月参加攻打南昌,两次进攻均未奏效,被迫退军;11月任第三期作战总预备队指挥官,率第一、第二师击溃了南浔铁路的孙传芳部队,到达吴城,不久进入浙江。

1927年1月击溃卢香亭部进入杭州;2月击溃毕庶澄部攻下上海近郊;4月第二师积极参加了“四一二”政变;5月任第一路军第十三纵队指挥官,渡江北进;8月参加龙潭战役,10月20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1月北洋军反攻,刘峙的第一军沿铁路正面向北推进占领蚌埠,何应钦即令顾祝同的第九军也归刘峙指挥,16日占领徐州。

1928年2月13日任第一集团军第一纵队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辖第一、第四、第九、第十军;4月1日指挥各军继续北伐,6日改为第一军团总指挥,担任津浦路正面攻击;5月1日克济南,因日军干涉绕道德州;6月北伐完成,各军撤回缩编;10月2日任陆军第一师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分任第一、第二、第三旅旅长。

1929年3月2日任讨逆军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辖第一师(师长刘峙兼)、第二师(师长顾祝同)、第九师(师长蒋鼎文);3月27日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28日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指挥第一军和第二军(军长朱绍良)进攻桂军;4月5日进入武汉,兼武汉卫戍司令;5月8日任湖北各部队编遣特派员;7月25日国民政府任命刘峙为陆军第一师师长;10月14日任武汉绥靖公署主任,16日兼第二路军总指挥;12月唐生智、石友三联合反蒋,刘峙奉命率军进攻郑州。

1930年1月将唐生智军全部缴械;4月11日任第二军团总指挥,辖蒋军嫡系第一师、第二师、第九师、第十一师和另外三个教导师,配备于陇海路正面,参加中原大战.

1933年9月25日,国军大举进攻黎川,第五次围剿战争拉开序幕。三天后国军攻克黎川,虽然红军成功阻止国军向黎川西南挺进,但歼灭国军的战略企图落空。1933年10月9日,红24师向硝石进攻;国军依托坚固堡垒据守,东路红军攻坚数日不克,伤亡惨重。蒋中正看到自己的战术成功之后,于1933年10月17日在南昌行营下达命令;彻底实施战术防守,战略进攻的原则。

1933年4月8日,刘峙又兼任江西抚河“剿匪”督办。4月12日,刘峙在抚州召开军事会议,安排对境内红军之作战计划,会后命令陈诚、周浑元等猛烈进攻,连克金溪、宜黄、进贤等各要点。5月1日,首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刘峙的疯狂进攻扭转了国民党军队前四次“围剿”失败的局面,国民党军界评价这次行动开了“第五次围剿胜利之先声”。

1933年4月8日,刘峙又兼任江西抚河“剿匪”督办。4月12日,刘峙在抚州召开军事会议,安排对境内红军之作战计划,会后命令陈诚、周浑元等猛烈进攻,连克金溪、宜黄、进贤等各要点。5月1日,首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刘峙的疯狂进攻扭转了国民党军队前四次“围剿”失败的局面,国民党军界评价这次行动开了“第五次围剿胜利之先声”。

1933年5月1日,国民政府委派陈济棠为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南路总司令,白崇禧为副司令,蔡廷锴为总指挥:何键为赣粤闽湘鄂“剿匪”军西路总司令;刘峙为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刘镇华为豫鄂皖边区“剿匪”军总司令。3日,中政会批准上述委任及各路司令部暂行组织大纲,开始部署对中央红色根据地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

顾祝同是经刘峙推荐而于1933年10月23日就任北路军总司令的,此前该职一直由刘峙兼任,因河南公务繁忙,而向蒋提出辞去这一职务的。

这次辞职对刘峙军事生涯影响极其负面,为刘顾后来地位逆转埋下了伏笔!

中国现代第一名将当之无愧!



国军首批一级上将,将近一半被刘峙这十年中打趴下过

刘峙主持或作为主角的重要战阵:

(北伐最关键之战)龙潭战役(时任第一军长兼第二师师长,胜)

蒋桂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胜)

蒋冯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胜)

蒋冯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胜)

中原大战(时任第二军团总指挥,胜)

剿灭石友三(时任讨赤南路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团,胜)

对豫鄂皖第四次围剿(时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中路军副司令官,胜)

保定会战(时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胜)

豫西鄂北会战(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败)

中原围剿(时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胜)

定陶战役(时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败)

豫东战役(时任徐州“剿匪”总司令,胜)

淮海战役(时任徐州“剿匪”总司令,败)

关于战役或会战,在胜与败上判断要有标准,唯一办法就是完没完成战前企图,还有胜败与功罪归属问题,我想只要是主持者(哪怕仅仅是挂名),胜败的功与罪你就得全兜着,否则无限地上下追究,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你比如,刘峙在抗战后内战中主持的几场战役就应该如此评判:

一,所谓中原合围(姑且称之),战前国军企图就是要铲除共军五大战略区之一的李先念部,战役结果虽然没全部剿灭,但中原军区实际被铲除了,实现了战略企图,故刘峙是胜了,当然功劳要记在他头上。同样,此后豫东战役,也应该这么看待。

二,定陶战役,刘伯承的战前企图就是要设法消灭刘峙部赵锡田的整三师,战役中共军实现了企图,所以,刘峙肯定要兜住责任,不管是不是部下赵锡田轻易冒进所致,还有上头的蒋陈白等有没有遥控指挥,这责任刘是推脱不了的,类似还有兖州战役、济南战役及最后的徐蚌会战也得如是评价!

三,抗日时期的两场会战,其中早期的保定会战国军虽无可避免地边打边退,看似大败仗,其实日军战前企图(消灭保定附近国军主力)并没有实现,所以应算我军胜了;而后期的豫西鄂北会战,虽然打得很精彩,消灭日军盛多,但日军实现了战前企图(占领老河口空军基地),所以日军反而算胜了。



保定会战是整个抗日时期双方军力对此最为悬殊的一次,但从战役效果来看,保定会战恰是国军抗日时期完成的最好的几次经典会战之一,可惜某些集团恰需要拿这次战役臭败刘峙,所以到现在都很少有人客观评述!

致大小军阀及t党长期对刘峙恨之入骨,又没有好的对付办法,结果等到日寇侵华,保定会战从场面来看,刘部被绝对优势的日军打败,小人们正好借此大作文章集体发难。

因战毁人,因人毁战,在刘峙身上体现的在明显不过了!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也有可能是在不了解当时我军战略意图、战争态势的情况下,监察院张华澜等人在1937年10月26日弹劾,指出:“豫皖绥靖主任刘峙惧怯畏死,未经激战,遂下令总撤退,一溃至石家庄,致使全冀皆失,而豫晋两省,交受其祸……旬日之间,败退达千里。自古至今,丧师失地未有如是之速者矣。”由此,就有人将刘峙演绎成胆小如鼠,懦弱无比,保定作战时闻风而逃、未战先退的长腿将军了,其实张华澜的弹劾理由根本就不值得推敲的。

实际上,刘作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是1937年8月12日,率部由开封进驻保定的,直至11月初,才卸职回开封,其间整整三个月,由保定"跑"到开封用了三个月,"跑"得很快吗?所谓"长腿将军",也不知从何说起?当然,政敌的别有用心讥讽在所难免,毕竟是没取胜嘛

而且所谓刘因平汉线作战的战败撤职也完全不符合事实,恰恰相反刘将军在此时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而且因为完成了阶段性任务,最高统帅部撤销保定行营及第2集团军总司令部,并以第32军、第17师、第47师、独立第46旅编成第20集团军,以商震为集团军总司令,拟在正定附近滹沱河畔与日军作战。11月上旬,刘才卸任回开封豫皖绥靖公署(其实战前就是豫皖绥靖主任的刘任第2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就有点屈就,但他从不计较,正如他淮海战役前的誓言,当官实难从命,拼命义不容辞)。

民國卅四年二月,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調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我奉令接長第五戰區。二月廿五日,率少數人員由重慶飛抵老河口,李前長官迎於機場,次日李赴漢中,我即召開作戰會報,預作敵或於我新舊交替之際乘隙攻擊之處置。第五戰區的副司令長官有三個,劉汝明、孫震、郭寄嶠,參謀長由郭副長官兼任,所轄部隊為第二集團軍劉汝明部,第廿二集團軍孫震部,第四十一軍孫甦元部,第六十九軍米文和部,暫編第一師李才桂部,及憲兵、礮兵、戰防礮兵、工兵、通信兵各一團。並指揮第卅三集團軍馮治安部。

因為李前長官將長官部的幕僚大部帶往漢中,我由重慶衛戌總司令部所調來的一部份人員,又還在途中,所以當時的作戰與情報參谋,只有兩三個人,而郭副長官兼參謀長此時還在商南指揮所,長官部幾成真空。日軍第十二軍團司令鷹森孝,果不出我所料,突集結四個師團以上兵力,及各型飛機一○六架,向我豫西鄂北進攻,企圖破壞我陕南、豫西、鄂北空軍基地,以確保其平漢南段之交通。三月十九日,長官部由老河口遷楊林铺之王家營,三月廿二日郭副長官才到職,當留第一二五師汪匣锋部固守老河口,其餘都移駐襄河西岸,作攻勢防禦,南漳幾進幾出,襄樊失而復得,戰況極為激烈。而老河口則戰至四月八日被攻陷。此時,我正在玉皇頂高山上督導空軍支援第四十七軍之一○四師,對日寇作猛烈之進攻,幾番衝殺,終成拉鋸,敵方砲弹從我頭上掠過,幸未受傷。以後,就形成敵我隔河對峙。

刘峙和其他的国军将领一样,对共军屡战屡胜,顺利撤离大陆,光复台湾。



同为吉安人顶下老乡,我感觉我和刘性格很像,很低调,刘老总年青的时候还是很帅的啊。

  

  

  

是很帅

蒋桂战争:

三月二日国民政府军战斗序列:总司令蒋中正,总参谋长何应钦,前敌总指挥朱培德,第一军军长刘峙,辖第一师刘峙、第二师顾祝同、第九师蒋鼎文;第二军军长朱绍良,辖第八师朱绍良、第十三师夏斗寅、独立第一旅陈耀汉;第三军军长朱培德,辖第四师缪培南、第七师王均、第十一师曹万顺、第十二师金汉鼎、第十八师鲁涤平;总司令部直属部队骑兵第二师张砺生;总预备队第六师方策、方鼎英,第四十八师徐源泉。到三月八日,第三军又加入第五十师谭道源、第五师熊式辉。

三月二十八日,战斗序列如下:以冯玉祥的主将韩复榘为第三路总指挥,由豫南向武汉进攻;中央军第一、二两军编成第二路军(总指挥刘峙),沿江西攻武汉;在江西各部编成第一路军(总指挥朱培德),西攻武长路,截断武汉退路。

刘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到1927年9月已辖有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独立第四师、新编第一师共9个师。由于建制大,驻地分散,指挥不便,于1927年9月26日将该军所辖9个师分编为第一军、第九军、第三十二军。

将所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二十二师编成第一军,军长仍为刘峙。

将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十一师合编成第九军,任命顾祝同为军长,卫立煌为副军长。

将第二十师、独立第四师、新编第一师,编成第三十二军,军长为钱大钧。

1928年4月,第一集团军改编为4个军团,其战斗序列如下:

第一军团总指挥刘 峙 辖:

第1军军长刘 峙  第9军军长顾祝同  第4军军长缪培南  第10军军长杨胜治

第二军团总指挥陈调元 辖:

第26军军长陈 焯  第37军军长范熙绩  第17军军长曹万顺

第三军团总指挥贺耀祖 辖:

第40军军长贺耀祖  第33军军长张克瑶  第27军军长夏斗寅

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 辖:

第34军军长阮玄武  第41军军长鲍 刚  第42均军长马文德  第47军军长高桂滋



1930年中原大战时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中正

总参谋长朱培德秘书长邵力子

第一军团总指挥韩复榘,辖

第三路总指挥韩复榘(兼),辖

第二十师,第二十二师,第二十九师

第十五路总指挥马鸿逵

第六十四师马鸿逵

第二十六军陈调元,辖

第四十六师第五十五师

二十一师铁甲车队航空队

第二军团总指挥刘峙

第一军顾祝同,辖

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

第三军王均,辖

第七师,第十师

第八军叶开鑫,辖

第五十二师,新编第二十一师李云杰

第十一师陈诚(土木系之祖)、第四十五师卫立煌、第五师胡祖玉、教导第一师冯轶裴、教导第二师张治中做为军团直辖部队。

第三军团

右翼军司令官王金钰

中央军司令官杨虎城

左翼军司令官徐源泉

第二军蒋鼎文

第十三军军长夏斗寅

襄樊警备司令范石生

总预备军团总指挥陈调元

湘鄂赣粤总指挥何应钦,辖

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

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



中原大战后,倘蒋继续借刘峙及中央军巅峰时刻战斗力,将被已打趴下的军头永远逐出军界,将其部队全部彻底改编。

因为当时已经完全撕破了脸,做了你死我活的拼杀,彻底收拾也顺理成章,无所谓不仁!

所谓斩草未除根,祸患必无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6340.html

更多阅读

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刘燕瑾 话剧演员招聘

刘燕瑾(1925----2012年),北京人。少年在北平女子二中读书。1938年初辍学,随叔父去抗日根据地,在冀中警备旅宣传队当队员。同年12月,宣传队合并到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任演员,1940年随火线剧社人华北联大文艺部学习,后回剧社。主演过《把眼光放

风雨漫漫说张钫七十一 开封张钫故居

风雨漫漫说张钫(七十一)井勿幕被害经过。(张钫另有专文谈及井勿幕之死,俟后介绍)1918年10月,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军长叶荃率部援陕,到达靖国军一路军郭坚驻地凤翔县,11月中旬,井勿幕同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等赴凤翔慰劳滇军及一路军。某日

国民革命军第21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21军

酒井直次,陆大32期,41年晋升15师团中将师团长1942年5月15日,浙赣会战期间,酒井率部进攻浙江兰溪,意图摧毁在衢州美军空军基地,5月28日,酒井部中伏,踩上国军21军146师所步地雷群,死伤甚众.酒井下令扫雷,日工兵在遭到惨重伤亡后,向酒井报

杨再兴之郾城大战—剧本 星球大战剧本

故事简介:故事背景:北宋靖康年间,金军攻破东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北归,史称靖康之难。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即皇帝位,是为宋高宗。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群雄并起割地称王,一时间天下大乱。莫邪关前,反将曹成拥众十万与岳飞

清王朝垮台前,爱新觉罗利益集团已丢尽了它的脸 丢尽了脸

2010-10-30 红网—潇湘晨报 曾鸣“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立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声明:《1928-1937年间国军中央军领衔主将---刘峙 刘峙》为网友心凉人未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