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我觉得,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一、“心”指“意向”,“物”指“事”。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又说:“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於事亲,既事亲为一物,意用於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於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於听讼,听讼为一物。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当沉浸在一本兴味极浓的书中,周围世界的喧嚣便像不复存在似的;当我们出神地思考、这认真地做一件事时,便会忘记周围的环境。
  二、对于个体来说,心便是整个世界。
  《传习录》记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又载:“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什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具无了?’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对个体来说,没有了“心”,便没有了整个世界。
  三、从“万物一体”来理解。儒家有“万物一体”的说法,认为人是宇宙的精灵,人又是一个“小宇宙”,心是人这个“小宇宙”的灵魂。造物主在造人的时候,已经把“理”塑在他的“心”里,宇宙万物又通过视、闻、嗅、味、触、第六感观等感应通道触发人的“心”,激发人心的“理”。
  贝克莱有句名言:“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宇宙中所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这是著名的“存在即被感知”论,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有同工异曲之妙。
  既然“存在就是被感知”,而感知又是通过“心”并存放于“心”,那么,“心外无物”了。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四、人的一切“行”,要通过“心”来指挥。
  我们的视、闻、嗅、味、触、第六感观等感应,要通过“心”来实现;我们通过“心”来思考;我们用“心”读书、学习;我们作决策,要凭“心”而断;我们听取意见,要用“心”聆听;我们做事后总结经验,要问“心”无惭。
  事实上,我们读书、理解知识,也是“我注六《经》”式的,是用自己存在于“心”的知识背景来理解新的知识。
  既然“行”是物,一切“行”,都是通过“心”这个载体来完成的,所以,“心外无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6963.html

更多阅读

大明战神王阳明的宗师之路 大明战神李景隆

大明战神王阳明的宗师之路中华鬼谷子学院阿信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前后只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表现王阳明用兵之神:“王文成与宁王战,尚锐。

“知行合一”:无限阔大的生命境界《王阳明的生活世界》

“知行合一”:无限阔大的生命境界《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6日 14 版)董平王阳明《王阳明的生活世界》 董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太湖 选自杨凯生摄《浮生二十四小时》,三联书店出版演讲人:董平时间:11月7日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名士真才何处寻?心中自有王阳明 口不言 心中自有沟壑

去年到台湾公干,恰好碰上民进党“去蒋化”之高潮。蒋公“中正纪念堂”被正名了,门前牌坊的牌匾“大中至正”四字也被拆了。一般理解,“大中至正”包含了蒋介石先生的名讳。但是,这四个字的出处,乃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军

拯救世界的终极智慧—读王阳明著作有感 王阳明著作

拯救世界的终极智慧—读王阳明著作有感 我原先只知道王阳明是个很厉害的人,并没有阅读过他的文字。最近我在闲暇之余,每天读一段王阳明的文字,不觉间就被他字语行间蕴藏的超凡智慧所震撼,心中崇拜不已。可是他的思想却埋没于现代社会

声明:《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为网友树深时见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