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吕伯奢之疑点
数百年来,人们多不齿于曹操误杀吕伯奢这一巨大污点,据此认为他是一个奸雄、小人,我却不敢苟同,前天在《三国演义》中看到曹操误杀吕伯奢这一环节,发现几处疑点,在这里和大家共享。
演义原文: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其中有几处疑点:
①曹陈二人杀死八口后,看到了吕伯奢家人已经缚好了的猪,既然家人事先已经缚好了猪,为何问道“缚而杀之,何如?”明显这句话不是对猪而言,而是针对曹陈二人的。
②吕伯奢家中有八人,那为何不差遣小辈或者仆人去买酒,而是亲自前往,而不亲自招待原来投奔的侄子。多半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③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是凡事都是考虑周密之后再行事,从未有过如此鲁莽行事的先例,他怎么会因为听到一句话便想也不想地痛下杀手?
④《三国志》记载“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根本未提到吕伯奢其人,所以此事极有可能只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表现曹操的奸雄性格而编造的一段虚假的漏洞百出的故事而已。
所以,我们遇事要深入探究,发现事物本质,而不是停留于表层上,只看到表面现象。
(仅仅是个人见解,欢迎同学们回复讨论)